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伴Z51.0,Z51.0伴Z85.001)。

2.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I-III期病例。

3.不可切除的T4期肿瘤。

4.需要术前/术后放射治疗。

5.姑息性放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脱水、乏力。

2.辅助检查:食管造影、内窥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3.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

(三)放射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实施规范化放射治疗:

1.对于不适合外科手术或拒绝手术的病例,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可以选择放化同步治疗或单纯放疗±化疗。

2.颈部食管癌,T1b分期及以上,可选放化综合治疗。

3.对于T2期以上可手术的食管癌,可选择术前放化同步治疗。

4. T3期以上或淋巴结阳性的,可选择术后放疗、化疗。

5.对于切缘阳性的病例,应接受术后放疗。

6.IV期病例,可考虑局部姑息性放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1. C15伴Z51.0,Z51.0伴Z85.001食管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能、肾功能;

(3)食管造影;

(4)胸部增强CT扫描。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检查项目:

(1)心电图、肺功能、超声心动图;

(2)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食管腔内超声检查;

(4)颅脑MRI检查;

(5)全身骨显像。

(七)放射治疗方案。

1.靶区的确定:CT扫描、吞钡造影、食管内超声检查,均可以为靶体积及其边界的确定提供参考。

2.放射治疗计划:推荐使用CT模拟定位和三维计划系统,应该使用静脉或口服对比剂以增进显像。

3.放射治疗剂量:术前放疗,总剂量40Gy、常规分割;同期放化疗,总剂量50.4-60Gy、常规分割;单纯放疗剂量60-64Gy、常规分割。

4.脏器保护:为了减少术后肺并发症(比如有症状的肺炎),术前放疗推荐的剂量限制是全肺V20<20%并且V10<40%。根治性放射治疗推荐的剂量限制是全肺V20<37%。一般情况下,肝脏应保证60%体积受照低于30Gy,肾脏单侧应保证2/3体积受照低于20Gy,脊髓剂量应低于45Gy,心脏应保证1/3体积低于50Gy,并且尽量降

低左心室剂量。

5.同步放化疗的化疗方案按相应的指南、诊疗规范执行。

(八)治疗中的检查和其他治疗。

1.至少每周一次体格检查。

2.每周复查血常规。

3.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急性毒性反应,给予必要的治疗,避免可治疗的毒性反应造成治疗中断和剂量缩减。

4.监测体重及能量摄入,如果热量摄入不足(<1500千卡/日),则应考虑给予肠内(首选)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以考虑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或胃造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5.治疗中根据病情复查影像学检查,酌情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或重新定位。

(九)治疗后复查。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2.胸部及上腹CT。

3.食管造影,必要时可行内窥镜检查。

(十)出院标准。

1.完成全部放射治疗计划。

2.无严重毒性反应需要住院处理。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

(十一)参考费用标准。

1.二维外照射治疗:1.5-

2.0万元。

2.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7万元。

二、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伴Z51.0,Z51.0伴Z85.001)的患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5 天

日期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住院第3-7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交待病情

□书写病历

□开具检查化验申请

□初步诊断

□上级医师查房和评估

□完成放疗前检查、准备

□根据病理结果影像资料

等,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

和综合治疗方案,行放疗

前讨论,确定放疗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住院医师完成上级医师查

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签署放疗知情同意书、自

费用品协议书(如有必

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放

疗注意事项

□放疗定位,定位后CT扫

描或直接行模拟定位CT,

或模拟机定位

□医师勾画靶区

□物理师初步制定计划

□医师评估并确认计划

□模拟机及加速器计划确

认和核对

□住院医师完成必要病程

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及放疗注意事项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放疗科

□1-3级护理常规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

其它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

□食道钡餐造影

□胸部增强CT

□根据病情:骨ECT 、头MRI、

肺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

腹部增强CT扫描

□其它

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抗菌药物(必要时)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其它特殊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

□入院评估

□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放疗前准备

□放疗前宣教(正常组织保

护等)

□心理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定时巡视病房

病情变异记录□有,原因:

1.

2.

□有,原因:

1.

2.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日期住院第4-53天

(放疗过程)

住院第53-54天

(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放疗开始

□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化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注意记录患者放疗后正常组织的不

良反应的发生日期和程度

□上级医师查房,对放疗区域不良反应

等进行评估,明确是否能出院

□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及完成出

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返

院复诊的时间、地点,后续治疗方案

及用药方案

□完善出院前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抗菌药物(必要时)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同期化疗

□正常组织放疗保护剂

□针对放疗急性反应的对症处理药物

□复查影像学检查

□调整治疗计划/重新定位

□其它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抗菌药物(必要时)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血常规、肝肾功能

□胸部CT检查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定时巡视病房

□指导患者放疗结束后注意事项

□出院指导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异记录□有,原因:

1.

2.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喉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900)。 2.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I-Ⅱ期)病 例。 3.晚期病例可作计划性术前放射治疗 4.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应首选放射治疗 5.姑息性放疗。 6、行喉部分或全喉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指征: (1)手术切缘不净,残存或安全界不够。 (2)局部晚期病变如T3、T4病变。 (3)广泛性的淋巴结转移(≥2个)、或淋巴结包膜受侵、或转移淋巴结直径超过3cm。 (4)软骨受侵。 (5)周围神经受侵。 (6)颈部软组织受侵。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放射治疗科诊疗常规》等。 1.症状: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 2.体征:喉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喉镜、CT和(或)MRI或B超等提示病变。

4.病理学明确诊断。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0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喉癌疾病编码(ICD-10:C32:900)。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CT或MRI或B超,下咽-食管造影,肺功能,输血准备等。 (五)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能、肾功能; (3)纤维喉镜检查; (4)普通模拟机定位/喉部增强CT扫描。 (5)颈部、腹部B超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检查项目: (1)心电图、肺功能; (2)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食管造影检查; (4)颅脑MRI检查; (5)全身骨显像。 (六)放射治疗方案。 1.靶区的确定:CT扫描、食管吞钡造影均可以为靶体积及其边界的确定提供参考。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食管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肿瘤专科医院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2019年版)

肿瘤专科医院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 (2019年版) 目录 一、基本要求 (2) 二、医疗服务能力 (3) 三、教学能力 (5) 四、科学研究能力 (7) 五、癌症临床试验能力 (8) 六、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情况 (9) 七、落实医改相关任务情况 (10) 八、医院绩效 (11) 附表1.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12) 附表2.疑难危重症病种清单 (12) 附表3.核心技术清单 (22)

一、基本要求 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应当交通便利,方便区域内癌症患者就医,开展的诊疗科目齐全,有与之配套的完善的医技科室,有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高水平人才梯队和信息化水平,有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具备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力和影响力,能够承担区域内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及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其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国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医院切实落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主体责任。具体应当满足以下条件:(一)应当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或具备相应肿瘤专科能力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二)近三年年均收治癌症患者≥5万人次,其中疑难危重病例数≥60%,肿瘤三级、四级手术病例占比≥85%; (三)肿瘤放射治疗年总人次≥5千人次,直线加速器≥5台,

并有后装近距离治疗设备; (四)年均病理会诊量≥1.5万次; (五)重症监护室(ICU)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1%; (六)须获得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二、医疗服务能力 主要临床专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相应肿瘤专科护理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具备组织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配合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临床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一)临床/医技科室设置。能提供内科、外科、麻醉科、妇科、放射治疗科、影像诊断科(包括X线、CT、MRI等)、超声科、检验科、病理科、内镜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核医学科、PET-CT中心、药剂科、营养科、中医科、疼痛科等诊疗服务。 (二)疑难病种诊疗能力。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喉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喉癌(ICD-10:C32:900)。 2.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I-Ⅱ期)病例。 3.晚期病例可作计划性术前放射治疗 4.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应首选放射治疗 5.姑息性放疗。 6、行喉部分或全喉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指征: (1)手术切缘不净,残存或安全界不够。 (2)局部晚期病变如T3、T4病变。 (3)广泛性的淋巴结转移(≥2个)、或淋巴结包膜受侵、或转移淋巴结直径超过3cm。 (4)软骨受侵。 (5)周围神经受侵。 (6)颈部软组织受侵。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放射治疗科诊疗常规》等。 1.症状: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 2.体征:喉部有新生物。 3.辅助检查:喉镜、CT和(或)MRI或B超等提示病变。 4.病理学明确诊断。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0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喉癌疾病编码(ICD-10:C32:900)。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CT或MRI或B超,下咽-食管造影,肺功能,输血准备等。 (五)放射治疗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能、肾功能; (3)纤维喉镜检查; (4)普通模拟机定位/喉部增强CT扫描。 (5)颈部、腹部B超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检查项目: (1)心电图、肺功能; (2)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3)食管造影检查; (4)颅脑MRI检查; (5)全身骨显像。 (六)放射治疗方案。 1.靶区的确定:CT扫描、食管吞钡造影均可以为靶体积及其边界的确定提供参考。 2.放射治疗计划:推荐使用CT模拟定位和三维计划系统。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D00.1)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42.41/42.42/42.5-4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D00.1食管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

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术前30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7天。 1.麻醉方式: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2.手术耗材:根据患者病情使用(圆形吻合器、闭合器、切割缝合器等)。 3.术中用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0-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电

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胃癌(Gastric Carcinoma)就是指原发于胃得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得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就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得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得总体策略就是以外科为主得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得胃癌就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得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得症状,随着病情得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得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与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

出现剧烈腹痛得胃穿孔症状。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得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④出血与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⑤其她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得症状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与恶病质。 (二)体征 一般胃癌尤其就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得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就是体检可获得得唯一体征。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得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得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得可能。③胃肠梗阻得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得重要体征。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得诊断价值,同时也为诊治策略得制订提供了充分得临床依据。 (三)影像检查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 路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鳞癌(ICD-10:C15/),需行新辅助、术后辅助、根治性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脱水、乏力。 2.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新辅助化疗:适用于T3N1-3M0和部分T4N0-3M0(侵及心包、膈肌和胸膜)食管癌患者。

2.术后辅助化疗:适用于ⅡB期、Ⅲ期食管腺癌患者,及所有术后切缘阳性或肿瘤残留的食管癌患者。 3.同步化疗:结合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 4.姑息性化疗:适用于Ⅳ期食管癌患者或治疗后复发患者。 5.食管腺癌的化疗方案,可参考胃癌的化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 食管鳞癌疾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 (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 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 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 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 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 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 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 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 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 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 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

卫生部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鳞癌(ICD-10 : C15/D00.1 ),需行新 辅助、术后辅助、根治性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 渐消瘦、脱水、乏力。 2.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新辅助化疗:适用于T3N1-3M0和部分T4N0-3M0 (侵 及心包、膈肌和胸膜)食管癌患者。 2.术后辅助化疗:适用于口B期、m期食管腺癌患者,及所有术后切缘阳性或肿瘤残留的食管癌患者。 3.同步化疗:结合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n、m期食管癌 患者。 4.姑息性化疗:适用于W期食管癌患者或治疗后复发患 者。 5.食管腺癌的化疗方案,可参考胃癌的化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C15/D00.1 食管鳞癌疾 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胃镜、食管造影、心电图; 胸部CT,颈、腹部B超、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ECT全身骨扫描; (2) 必需检查的项目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 部位CT、MRI ; 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4 )病理检查,明确肿瘤HER2状况(仅针对腺癌)。 (七)化疗前准备。 1.进行体力状况评分。 2.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储备。 3.无化疗禁忌。 4.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

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食管癌,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的住院患者。 一、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噎膈病(TCD 编码:BNP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 编码C15.901),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疗疗效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一册*食管癌和贲门癌》。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断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噎膈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噎膈病(食管癌)临床常见证候: 痰气阻膈证 淤血阻膈证 阴虚热结证 气虚阳微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断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噎膈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噎膈病和食管癌,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噎膈病和食管恶性肿瘤疾病,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的住院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也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淀粉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CEA等); (5)上消化道造影; (6)腹部影像学检查(肝、胆、胰、脾、肾、腹腔淋巴结)。 2可选择的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行胸部CT、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全身骨扫描及PET-CT等。 (八)治疗方案 1.变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痰气阻膈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2)淤血阻膈证:理气散结,活血化瘀。 (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液,泻热散结。

胃癌化疗临床路径

胃癌化疗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癌根治术后(ICD-10:43.6;43.99;63.7) 行辅助化疗(ICD-10:25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理诊断为胃癌。 2.胃癌根治手术(D1、D2、D3)术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癌诊疗规范》(2012年),《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2年)。 1.术后无化疗禁忌早开始(第三周前后)。 2.I期原则上不辅助化疗,凡Ib期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度高、脉管癌栓、有淋巴结转移、癌面积>5cm、多发癌及50岁以下青年患者。选用药物可单药或二药联合。 3.II期酌情辅助化疗,可单药或二药联合。 4.III期是辅助化疗重点,可二药或三药联合,不用更多药物联合。 5.体力状况差、高龄、不耐受两药联合方案者,考虑采用口服单药化疗。 6.化疗医嘱(以下方案选一) 1)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 4周 奥沙利铂 150mg+5%GS-500ml ivd D1

亚叶酸钙 120mg+0.9%NS 100ml ivd qd*5 氟尿嘧啶 0.5+0.9%NS 500ml ivd qd*5 2)奥沙利铂+替吉奥 4周 奥沙利铂 150mg+5%GS-500ml ivd D1 替吉奥 50mg po bid D1-14 3) DCF 4周 多西他赛 120mg+0.9%NS 500ml ivd D1 顺铂 20mg+0.9%NS 500ml ivd qd*5 氟尿嘧啶 0.5+0.9%NS 500ml ivd qd*5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癌根治术后疾病编码(ICD-10:43.6; 43.99;63.7)辅助化疗化疗(ICD-10:251.101)。 2.年龄<75岁。 3.术后体力状况基本恢复正常,KPS≥ 80分。 4.无全身化疗禁忌症。 5.评估肿瘤需要接受化疗者可以进入路径。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化疗前准备(化疗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生化全套、电解质、肿瘤指标、细胞质胸苷激酶; (3)胸部CT、腹部彩超、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肺功能、PET-CT等。 3.必要时深静脉置管及PICC置管。 4.纠正患者的贫血、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 (七)化疗日为入院第3-5天。 结合病情给予个体化化疗方案 (八)化疗后恢复。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生化全套、电解质、和/或消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食管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胃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胃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胃癌辅助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Z51.1伴Z85.002)。 2.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Z51.1伴Z85.002胃癌疾病编码。 2.原发灶根治术后、术后病理分期为Ib期伴淋巴结转移者或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及以上者。无远处转移或准备入院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3.不合并需要特殊处理的合并症,如消化道大出血、梗阻、腹水等。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9天。 (四)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1-3天。

1.基线及每3月复查时检查项目:CEA、胸片或胸部CT、腹部或/及盆腔超声或增强CT/MRI、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超声。 2.每周期化疗前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心电图。 3.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AFP、CA199、CA125、CA724、CA242、Her2检测; (2)每年复查胃镜; (3)必需检查的项目提示肿瘤有复发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或MRI; (4)骨扫描: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胃癌患者,应行骨扫描筛查; (5)合并其他疾病相关检查。 (五)化疗前准备。 1.体格检查、体能状况评分。 2.排除化疗禁忌。 3.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六)化疗药物

(七)选择化疗方案 依据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等。 1.推荐使用两药联合方案,Ib期、体力状况差、高龄、不耐受两药联合方案者考虑采用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单药化疗。 2.术前化疗有效者推荐沿用术前方案或其改良方案。 3.方案包括:5-FU+顺铂、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卡培他滨+顺铂、FOLFOX、替吉奥、卡培他滨。 (八)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建议每周复查1-2次。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血像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食管狭窄临床路径 一、食管狭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狭窄(ICD-10:K22.205)的患者,包括食管癌外科术后,腐蚀性食管炎导致良性瘢痕性食管狭窄和食管肿瘤所导致的恶性狭窄,以及纵隔原发或继发恶性转移瘤所导致的食管狭窄。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食管狭窄探条扩张术 2.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 3.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食管狭窄包括食管癌外科术后,腐蚀性食管炎导致良性瘢痕性食管狭窄,食管恶性肿瘤所导致的狭窄。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纵隔恶性原发或转移性肿瘤,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 (4)心电图、胸片; (5)内镜检查,必要时活检;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2)胸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 (3)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 (4)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耗材:扩张探条、扩张球囊,食管支架(放射性粒子支架),导丝,放射性粒子; 3.术中用药:必要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4.根据患者情况,术后可口服收敛液(0.9%氯化钠500ml+利多卡因10ml+肾上腺素2mg)。 (八)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复查的检查项目: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进半流食顺利。

宫颈癌放射治疗标准流程纲要.doc

宫颈癌放射治疗(2016年版) 一、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行放射治疗。 宫颈癌Ⅰ - Ⅳ期选择放射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肿物。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C53.902宫颈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48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肿瘤标记物(血 SCCA 、血 CA125 等); (5)心电图、胸片; (6)盆腔增强 CT 或 MRI 扫描; (7)腹部超声检查; (8)盆腔定位 CT。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凝血功能 +D 二聚体; (2)ECT 或 PET-CT 检查; (3)临床需要的其他检查项目。 (六)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应包括肿瘤以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域。

(七)放射治疗中的检查和副反应的治疗处理。 1.至少每周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复查肝肾功能。 2.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急性副反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3.治疗中根据病情复查影像学检查,酌情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或重新定位。 (八)治疗后复查。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 2.盆腔 CT。 3.腹部 B 超。 (九)出院标准。 1.完成全部放射治疗计划。 2.无严重毒性反应需要住院处理。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他合并症/ 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病情变化或放疗并发症无法继续放射治疗。 二、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宫颈癌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8 天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 一、食管癌化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鳞癌(ICD-10:C15/D00.1),需行新辅助、术后辅助、根治性化疗或姑息性化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临床症状:进食哽咽、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脱水、乏力。 2.体征: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颈胸腹CT或胸部CT并颈部及腹部B超。 4.病理学诊断明确(组织病理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新辅助化疗:适用于T3N1-3M0和部分T4N0-3M0(侵及心包、膈肌和胸膜)食管癌患者。 2.术后辅助化疗:适用于ⅡB期、Ⅲ期食管腺癌患者,及所有术后切缘阳性或肿瘤残留的食管癌患者。 3.同步化疗:结合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 4.姑息性化疗:适用于Ⅳ期食管癌患者或治疗后复发患者。 5.食管腺癌的化疗方案,可参考胃癌的化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D00.1 食管鳞癌疾病编码。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胃镜、食管造影、心电图; (4)胸部CT,颈、腹部B超、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ECT全身骨扫描; (2)必需检查的项目提示肿瘤有转移时,可进行相关部位CT、MRI; (3)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等; (4)病理检查,明确肿瘤HER2状况(仅针对腺癌)。 (七)化疗前准备。 1.进行体力状况评分。 2.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储备。 3.无化疗禁忌。 4.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八)化疗方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分期和身体状况选择方案和剂量。 食管鳞癌化疗方案: 1.DF方案。

肿瘤放射治疗常用英文缩写.

1.RT Radiotherapy,Radiation Therapy 放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据统计,大约有60~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有些恶性肿瘤通过放疗可以得到根治,并可能获得同类同期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疗效,且可保存所在的器官及其功能。2.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调强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与以往放射治疗技术不同,它通过调节各个方向照射野的野内射线的强度产生非均匀照射野,达到肿瘤的高剂量三维适形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分布,从而提高肿瘤的照射剂量,尽可能地减少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量,最终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3.MLC MultiLeaf Collimator 多叶准直器,多叶光栅 MLC最初设计主要是用于替代射野挡铅,后来发展成了IMRT的基础,控制叶片运动可实现静态MLC和动态MLC调强。 4.QA & QC Quality Assurance & Quality Control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放射治疗的QA是指经过周密计划而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这个简单的定义意味着质量保证有两个重要内容:质量评定,即按一定标准度量和评价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质量控制,即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QA的执行,并不断修改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达到新的QA级水平。 5.AAP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 6.SAD Source to Axis Distance 源轴距 放射源到机架旋转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SSD Source to Surface Distance 源皮距 放射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食管癌临床路径

食管癌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食管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C15/D00.1) 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ICD-9-CM-3:42.41/42.42/42.5-4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内镜检查及活检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或颈部食管胃吻合术。 2.经右胸食管癌切除,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胸腹二切口)或颈部吻合术(颈胸腹三切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13-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5/D00.1食管癌疾病编

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 (4)内镜检查+活检; (5)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CT。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 (2)食管内镜超声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术前30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7天。

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 一、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癌,行放射治疗。 宫颈癌Ⅰ-Ⅳ期选择放射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组《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等。 1.症状:接触性阴道流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肿物。 3.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C53.902宫颈癌疾病编码。 2.无放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48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肿瘤标记物(血SCCA、血CA125等); (5)心电图、胸片; (6)盆腔增强CT或MRI扫描; (7)腹部超声检查; (8)盆腔定位CT。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凝血功能+D二聚体; (2)ECT或PET-CT检查; (3)临床需要的其他检查项目。 (六)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应包括肿瘤以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域。 (七)放射治疗中的检查和副反应的治疗处理。 1.至少每周复查血常规,必要时复查肝肾功能。 2.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急性副反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3.治疗中根据病情复查影像学检查,酌情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或重新定位。 (八)治疗后复查。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 2.盆腔CT。

3.腹部B超。 (九)出院标准。 1.完成全部放射治疗计划。 2.无严重毒性反应需要住院处理。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病情变化或放疗并发症无法继续放射治疗。

胃癌临床路径(2011版)

胃癌临床路径 (2011 年版) 一、胃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 :C16 )行开腹标准胃癌D2 根治术(ICD-9-CM-3 :43.5-43.8 伴40.59 )。 (二)诊断依据。 根据《胃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2010.v2 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7 月,第7 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7 月,第7 版)。 1. 症状:早期无特异表现,随着疾病进展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晚期出现明显的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腹部肿块、左锁骨淋巴结肿大等。 2. 体征: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上腹部肿块、直肠前触及肿物、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胃癌晚期或已出现转移的体征。 3. 化验:血红蛋白下降、大便潜血阳性、肿瘤标记物升高(CEA 、CA199 、CA72.4 、CA2 4.2 等)。 4. 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显示充盈缺损;腹部增强 CT 提示胃壁增厚、与周围脏器组织关系;盆腔超声辅助提示有无盆腔转移;电子内窥镜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并病理活检提示恶性肿瘤;超声胃镜明确肿瘤胃壁侵润深度。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胃癌NCCN 临床实践指南( 2010.v2 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7 月,第7 版)及《黄家驷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7 月,第7 版)。 1. 根据检查结果,评定术前分期; 2. 根据术前分期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多学科小组评估,身体状况良好,肿瘤可切除: (1)T分期为T1b,且无远处转移(MO)患者的治疗 方案:标准D2 手术; ( 2) T 分期为T2 或T2 以上,MO 的患者,其治疗方案:标准D2 手术、新辅助化放疗+ 标准D2 手术、新辅助化疗+ 标准D2 手术; 3.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术后治疗方案: (1)T1b , NO, M0 :临床观察,随访。 (2)T2,NO,M0 :临床观察或部分患者给予化放疗, 可考虑S-1 单药辅助治疗。 ( 3) T3,T4 ,或任何T,N+,MO :放疗+同时予以氟尿嘧啶 类为基础的放疗增敏剂序贯5-Fu 或卡培他滨或ECF 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C16 胃癌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