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运行

社会运行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所谓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基本内容 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经常、变异和中断等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

目录

基本类型①社会良性运行
②社会中性运行
③社会恶性运行
方式
条件
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调控
机制
古代社会运行的研究基本类型 ①社会良性运行
②社会中性运行
③社会恶性运行
方式
条件
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调控
机制
古代社会运行的研究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类型
①社会良性运行
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高度适应的体现,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模式。这里所指的 社会运行
运行是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之间,社会各个系统之间(包括社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交换)以及系统的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内。社会良性运行因层次和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多层次性和多样性。
②社会中性运行
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括较多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是,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也可以称作有障碍的常态运行。这是一种介于良性运行和恶性运行之间的中间状况,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它有可能向前者发展,也有可能向后者退化。
③社会恶性运行
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这种障碍破坏了社会的常态运行,社会出现严重的离轨、失控现象。
编辑本段方式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表现方式。 1.纵向运行,即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社会系统在其前后相继的纵向运行中表现出了如下一些基本关系: 第一,继承关系,即后来的社会接受了过去社会所留下的遗产。人类社会今天所以形成了如此灿烂的文化,在很大程度是由于继承了数千年以至数万年的历史成果。当然,继承关系是没有价值趋向的,即所继承的不一定都是好的东西。历史上的一些糟粕现象,也常常被后来的社会系统或某些子系统所继承。 第二,变异的关系,社会纵向运行虽然继承了过去的东西,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随时修改着、变化着。社会的变异有多种表现:有些仅在原来基础上发生微小的变化,如人的形体的变化;而另一些则是巨大

的变化,甚至是根本的变革与创新,如社会由无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文字等精神文化的创造、蒸汽机等物质文化的发明。当然,无论怎样的创新,它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我们总可以从原来的社会系统中找到它的根源或根据。 第三,中断的关系。在社会纵向运行中,有很多东西被历史发展所抛弃。有些是因条件变化了,后来已无存在的必要;但另一些是至今仍有存在价值的,却因种种变故,出现了发展的中断,如我国历史上一些古方、古法、古书、古典的失传等。 2.横向运行,即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社会横向运行与社会纵向运行一样,也表现出了一些基本关系: 第一,交叉与渗透的关系。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各要素、各系统的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政府本是政治系统的重要因素,但它却总是同时承担着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思想功能。 第二,制约的关系,即社会某些要素、子系统的功能的发挥会限制和约束另一些要素与子系统的发展。如经济的不发达常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如法制系统的健全,约束了违法行为的发展,现代人口理论的发展限制了无计划人口再生产状况的发展。 第三,促进的关系,与制约关系正相反,它指一个系统功能的发挥对另一系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就是相互促进的。第四,转化的关系,即一种要素转变为另一种要素、一个系统的问题转变为另一系统的问题。例如,一对本来是业缘关系的同事,通过接触,建立了感情,便可能发展为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 总之,无论纵向运行还是横向运行,社会诸要素与诸系统都表现出了相互联系、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特点。
编辑本段条件
1 .国内条件 ①生态环境条件 ②经济条件 ③政治条件 ④人口条件 ⑤文化和心理条件 2 .国际条件 ①国际经济条件 ②国际政治条件 ③国际文化条件
编辑本段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在社会要素、社会各个部分交互作用下,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主要有: ①综合性原则。 首先,指对社会运行评价的全面性,即对社会作多系统、多因素、多层次的全面的考察。其次,指对社会运行评价的整体性。社会运行的状况最终要通过整体的运动表现出来,局部运行和发展的状况归根结柢要通过 稳定社会运行
[1]它对整体所发挥的作用显示出来。整体效益是衡量社会大系统以及各子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

。 ②协调性原则。 社会系统及其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之间要相互配合,首先是结构性协调,即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较合理的比例关系和排列方式、较严密的组织构成;其次是功能性协调,即社会各系统的活动和作用相互配合和促进;最后是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协调。 ③满足需要的原则。 这是衡量社会运行状态的根本原则。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承担者和社会运行的推动者。所谓社会运行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的运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最终要用人类自身发展的状态来说明,直接标志就是人类需要满足的程度。它是前两个原则的落脚点。
编辑本段调控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运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社会运行和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又是一个人的自觉活动的过程,人们可以在尊重社会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社会运行进行调控,使社会运行保持一种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进行调控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但就社会调控的全面性而言,最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有三种: 1 .社会计划 社会计划即人们为了调控社会运行的状况,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而对社会的有关系统、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发展所作出的规划。社会计划的制定必须做到:一是全面做好社会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掌握社会运行的历史和现状,为社会计划的制定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二是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社会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全局性、宏观性和长远性的战略决策,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集思广益,符合民情、体现民意、尊重民心。 2 .社会指标( social indicator ) “社会指标”( social indicator )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雷蒙德·鲍尔( Raymond Bauer )在其 1966 年发表的《社会指标》一书种提出,很快成为社会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20 世纪 60-70 年代,世界范围曾经形成一场“社会指标运动”。 社会指标是描述和评价社会整体及其各方面存在和运行状况的项目及其数值。社会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研究范围,社会指标可以分为总体性指标、部门性指标和专题性指标;根据指标的性质,可以分为客观指标(反映社会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状况的指标)和主观指标(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愿望、评价和态度等方面的指标)。 社会指标具有多方

面的功能:( 1 )描述功能。对所研究的社会现象进行客观描述,如实反映情况,主要说明“是什么”。( 2 )解释功能。对所研究的社会现象进行全面地、深入地分析,并作出因果解释,回答“为什么“。( 3 )评价功能。社会指标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尺度,用它对所研究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和分析,就可以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作出适当的判断和评价。( 4 )监测功能。社会指标犹如现代化企业中自动控制中心的各种仪表所显示的数字,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监测整个社会这架大机器的运转情况,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所研究的社会现象进行宏观调控。( 5 )预测功能。根据已经占有的基本数据资料,在对过去和现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所研究的社会现象的变化发展规律,从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3 .社会预测( social predication ) 社会预测是对社会整体及其各主要方面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所做的预计和推测。社会预测具有超前性、探索性、可检验性和或然性(不精确性)等特点。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预测的重点主要是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预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社会预测的范围,可以分为宏观预测、中观预测和微观预测;根据社会预测的时间,可以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的性质,可以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综合预测。
编辑本段机制
(一)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 1 .社会需要是社会运行的动力源 2 .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的结构 (二)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 1 .整合对象 2 .整合中心 3 .整合过程 (三)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1 .激励标准 2 .激励手段 3 .激励过程 (四)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 1 .控制手段 2 .控制对象 3 .控制过程 (五)社会运行的保障机制 1 .保障对象 2 .保障手段 3 .保障过程
编辑本段古代社会运行的研究
中国古代关于社会运行的研究: 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于社会运行已有所研究。他们在考察王朝兴衰、总结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将社会运行基本状态分为“治”与“乱”或“大治”与“大乱”两类。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南朝的“侯景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等。“治”与“乱”均是对社会运行状态的综合考察与评价。 所谓“大治”通常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物资供应

丰富、社会安定、秩序良好、政治清明、政局稳定、领导集团能励精图治有所作为、选贤任能等等。 所谓“大乱”则是与上述截然相反的状态。东汉末年思想家仲长统不仅对横向社会运行作了治与乱的研究,而且从纵向角度考察了封建王朝的运行状态。他将封建王朝的发展分为兴起、保守和没落3个阶段,认为历代王朝均处于治与乱的交替变化发展之中。在交替运行中,乱世时间长而治世时间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