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吨转炉炉型设计计算

200吨转炉炉型设计计算
200吨转炉炉型设计计算

第二部分200吨转炉炉型设计计算(一)转炉炉型及主要参数

一、转炉三种炉型介绍

转炉炉型应能适应炉内钢液、溶渣和高温气的循环运动规律,达到反应快、喷溅少和炉龄高等目的。内型应与残余炉衬的轮廓接近,以利减少炉衬的局部侵蚀和降低耐火材料的消耗,此外还要容易砌筑。

目前,氧气顶吹转炉金属熔池形状可分为三种炉型:

1.筒球形炉型

这种炉子形状简单、砌砖方便、炉壳容易制造。球形底可使散热面积小,倒渣时炉底形成拱顶而强度相对要大。球底熔池的形状接近金属液的循环轨迹。.常用于≧50吨的炉子。

2.锥球形炉型

这种炉子的熔池形状更符合钢流循环的要求,且与筒球形相比,当熔池深度相同时,熔池直径与反应而积均可稍大而有利于去磷反应的进行(见式2-6和式2-6)。常用于20~80吨的炉子。

3.截锥形炉型

熔池循环有死角,故适用于≦30吨的炉子。这种倒圆台的炉底比球形炉底易于砌筑.

二.炉子各部分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和计算

转沪的主要尺寸如[4]254图23一1所示.下面分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I)熔池部分

1.熔池直径的计算

式中:G——新炉金属料装入量,T(由原始条件给出)

t——吹氧时间,min

K——系数>30吨炉子K=1.85~2.1

系数<30吨炉子K=2.0~2.3

t=

3

3min

前期出钢量[T]加废钢后耗氧量[Nm/T]供养强度[Nm/T]G[T]

由表1-21可求“加废钢后每吨钢水耗氧量”=

氧[kg]

钢水[kg]

×1000[

T

kg

3

32[kg]

22.4[Nm]

供氧强度可参表2—1,计算后,供养时间应符合表2—2的范围。

3

2.金属熔池体积和熔池深度的计算 ①当取铁水密度ρ=6.8[T/m 3

]时

则金属熔池体积V 金属=G[T]×0.147[T/m 3

]

②锥球形熔池深度h=3

20.0363D 0.7D +金属V (m)

③筒球形熔池深度h=

3

2

0.046D 0.79D +金属V (m)

由:比较式2—6与式

2—7可知,当深度两者相同时,锥球形熔池直径稍大而可扩大熔池的渣钢反应界面

有利于去磷的反应。

两种熔池相应尺寸见图2—1所示

图2—1 锥球形熔池(a )和筒形熔池(b )的示意图

3.熔池深度的核算

由[7],对顶吹转炉要求有合适的熔池穿透比:

表2—3 熔池穿透比参数表

4.熔池穿透深度的三种计算式(结果近似可选用) ①试算式 h 穿

=[13( 2.9 3.4

40h ]/10[]d H P mm r -+锥穿设喉

[(

) [7]69 2-28 式中: ρ= 6.8 [g/cm 3

]

最高枪位 H 高=4.33d 出·P 0=35d 出[mm][7]

最佳枪位 H 佳=3.1d 出·P 0=25d 出[mm]

或 H*=1.4H 佳

②三孔喷头单孔穿透式 = d 出·V 单孔/(H 佳+ h 穿)

1

2

[]

mm

其中:V 单孔—[Nm 3

/S 〕;其余参数的单位与试算式同。 (参西安冶院编的炼钢设计参考资料) 解:令x=,则x 2

= h 穿 可得一般式

x 3

+ax 2

+bx+c=0 (x 有三个根)

以x=y-3

a

代入则可得 Y2+py+q=0 (由y :即可得根x :=12

h 穿) ∴

y 1

=1

2

h 穿

(参四川矿业学院编的数学手册第13页)

式中:q= V 单孔[mm·Nm/S] P= H 佳=25 d 出 [mm]

V 单孔

=32422/]

m cm - 单孔流量[Nm /S]

单孔出口面积[cm ][10 =32

24

(/4)[]10d cm p - 出供氧强度[Nm /T min]G[T]/3[孔]60[S] ③近似计种式 (参[4]15(2—7)式)

h 穿=40·0.50.6

0.4[]/ 1.625p d r ′ 0出

(Ⅱ)炉帽部分(参[4]254图23—1)

1、炉口 炉口小有利于出钢不留渣可防回磷,也可减少炉口辐射损失和防喷,但要便于加废钢,兑铁水和补炉等操作。

炉口尺寸与熔池直径之比为 d/D=0.43~0.53

炉口上部有柱形段高约300~400mm ,可防炉口耐火材料因耗损而迅速扩大炉口尺寸。 炉口外部有水冷炉圈(参图或[4]257图23-3和图23-2)可易于清除炉口上的结渣。

2.炉帽倾角当炉帽高度一定时,增大倾角θ则炉子容积扩大。倾角小时则耐火材料成悬臂型负荷而容易使

炉帽倾塌。

一般倾角θ=55°~700°,大炉取下限。 当耐火材料弧度高时可取θ= 60°士3° 3.炉帽高度 H 帽=

1

2

(D-d )tgθ(300~400) = H 帽′+(300~400)〔mm 〕 (2一20) 式中:300~400mrn 为炉口上端柱形段的高度 4.炉帽容积

V 帽=0.262 H 帽′(D 2

- d-D·d)+0.785d 2

(0.3一0.4) [m 3

] (2一21) (Ⅲ)炉身部分

1.炉身高度 H 身 =

2

(1/4)p G

V (2一22)

式中:炉身容积V 身,由炉容比(V/T)确定,为转炉有效容积和公称容量的比值。

转炉有效容积V=V 金属+V 身+V 帽 (参[4]图23一1) (2一23) 2. 炉熔比

一般(V/T)=0.85~0.95(参附表) (2一24) 当铁水中[Si 、P 、S]高,铁水比大,并用矿石作冷却剂,或提高供氧强度均要求相应增大炉熔比,这样可以容纳较多的渣量和顺利地排出CO 炉气而防止喷溅和过度冲刷炉衬。 3.出钢口

取出钢口在炉帽与炉身的交界处([5]492),有利于在出尽钢水的同时可少下渣而减少回磷,出钢口直径应保证出钢时间在3~6分钟左右。过小则出钢时间长使钢水降温大,且钢流冲

力小不利混匀铁合金。过大则钢流易发展而氧化并加大下渣量影响回磷,缩短出钢口和长度可减少热损失便于维修。出钢口的水平倾角一般在0~30°之间

出钢口直径可由经验式确定:d 出钢口 (2-25)

T 一一炉子容量[T]

(N)沪衬材质的选择,组成和厚度的确定

我国目前炉衬砖主要有焦油白云石砖和焦油镁砂、砖两种。它们的耐火度都在2000℃以上,并有良好的抗碱性渣的能力。

炉衬的组成可分为:工作层、填料层和永久层。分述如下:

1.永久层 用以保护钢板,用一层镁砖侧砌,厚约113~115:mm 。炉底永久层为345mm ([4]51)。

2.填料层 可减轻工作层在受热膨胀时对钢板的挤压作用,并可便于拆炉和调整炉容比,厚度86~175mm 。 3工作层 厚度400~800mm,炉底350~600mrn,炉帽工作层由于使用三孔喷枪后,喷 溅高度下移,因此可比炉身工作层稍薄,约为炉身工作层的86%。

表2—4 我国部分转炉炉衬厚度(mm )设计参考数据

(Ⅴ)炉子外形尺寸的宽度比(H 总/D 壳)(参[4]254图23—1)

炉子高宽比大则增加转炉的倾翻力矩,并使厂房高度随之增加。但可减少炉子的喷溅,炉子高宽比小则增加熔池的反应面积。

表2—5 我国推荐的转炉高宽比和炉壳厚度

(二)炉型设计计计算

以175吨氧气顶吹转炉设计:

一、原始条件

1.炉子前期平均出钢量为175吨钢水(前三炉除外)。钢水收得率在90%左右(也可由“加废钢后物料平衡”表中选取),则新炉金属装入量G=15%)*0.92(2200

*21

B

22++=η

T

=202(T )。

2.原料用平炉生铁P08(参[2]101)或给定条件(参表1一1),冷却剂为矿石和废钢。

3.氧枪用四孔拉瓦尔型喷咀,设计氧压P 。取1.0MPa 。

二、熔池尺寸计算

1.熔池直径计算

据生产炉的情况选用供氧时间为 t=14min

,则供氧强度:

07.4

14

57===

吹氧时间

吨钢耗氧量

供氧强度Nm 3

/T·min

每吨钢水的耗氧量57m 3

/t

低磷铁水时为50~57[Nm 3

/T]左右,高磷铁水时在62~69[Nm 3

/T]左右。 具体计算如下:

由式(2—3)可求“加废钢后每吨钢水耗氧量”=[][]kg 91.9146.7kg ×1000[㎏/T]×322.4[]32[]

Nm ㎏=57[Nm 3

/ T ]

.因此可得熔池直径D =K

14202

=5.96m

2.熔池深度的计算

选用筒球形熔池时 h=32

0.046D 0.79D +金属V =23

5.96

0.7996

.5046.07.29??+=1.405m 式中:V 金=G[T]/6.8[m 3/T] =202/6.8=29.7m 3

球冠的拱形高度

h 1=0.15D=0.15*5.96=0.894m 炉底球冠曲率半径 R=0.91D=0.91*5.96=5.414m

三、炉帽尺寸计算

1、取炉口直径与炉膛直径之比d/D=0.48(动范围为0.43~0.53) 则可得直径d=5.96×0.48=2.86m

2、炉帽角为为64°(一般为60士3°)

3、炉帽高度计算

H 帽=21(D-d )tanθ=21

×(5.96-2.86) ×tan64°=3.18m

4、炉帽容积计算

V 帽=12π

×3.18(D-d) tanθ×(22D d Dd ++)+24

d π

×0.4[m 3]

=12π

×3.18(5.96-2.86) ×tan64°×(5.962

+5.96×2.86+2.862

)+4π

×2.862

×0.4 =48.4[m 3

]

四、出钢口尺寸计算

由经验式 出钢口直径 d 出钢

20075.163?+=20cm=0.2m

出钢口衬砖外径 d ST =6d 出钢= 1.2m 出钢口长度 L T =7d 出钢=1.4m 由附表取水平倾角Φ为18°

五、炉子内型高度的计算

根据铁水成分,铁水比90.3%和渣量8.07%的条件(表1一1和表1—22),并参附,选用炉容比(V/T)=1.05,则新炉时炉膛有效容积V=G[T]×V/T=200×1.05=210[m 3

] 。 因此可得:炉身容积 V 身=V 一(V 金+V 帽)

=210一(29.7+48.35)=131.95[m 3

]

炉身高度 H 身=2

96.54

95.131?π

=4.73m

炉型内高 H 内=h 十H 身十H 帽

=1.405+3.58+4.73=9.715m

六、炉衬厚度的选定

炉衬工作层选700mm ,填充层100mm ,永久层115mm 总厚度为700+100十115=915[mm] 炉壳内径为:5.96+0.915×2=7.5[m]=7.79m

炉帽和炉底工作层均选600mm,炉衬砖用焦油白砖振动成型的大砖。

炉底永久层用标准煤粉砖立砌一层230mm ,粘土石云平砌三层65×3=195mm 。 炉底总厚度为:600+230+195=1025 [mm] 炉壳内型总高 H 总=9.715+1.025=10.74m

七、炉子高宽比的确定

取炉壳的高宽比 H/D=275779065

10740?++=1.36≥1.3故符合设计要求

转炉炉衬设计

炉炉型和炉衬设计 转炉炉型和炉衬设计(design of conveter furnace outline and lining) 确定适合于转炉炉容量和操作条件的转炉炉型和各部位炉衬材质的设计。是转炉炼钢车间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转炉炉型设计转炉炉型是指新砌成的转炉炉衬的内腔形状和尺寸。氧气转炉的炉型通常是先用统计公式计算出转炉各部位的主要尺寸,然后再与炉容量相近、条件相似的实际生产转炉进行比较和调整后确定的。氧气转炉炉型绝大多数是轴对称回转体结构,由截锥型炉帽(仅有少数转炉呈偏口形)、圆柱形炉身和不同形状的炉底三部分组成。按转炉熔池形状不同,常见的炉型有筒球型、锥球型和截锥型三种(见图)。筒球型炉型形状简单,砌筑方便,炉壳制造容易,大容量转炉采用较多。锥球型炉型与相同容量的筒球型炉相比,在熔池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冶金反应;截锥型炉型的优点是炉底砌筑方便,这两种炉型在中小容量转炉炉型设计中采用较多。

对氧气转炉炉型的主要技术参数要求为:(1)炉容比(工作容积与公称容量之比)与铁水条件、冶炼操作转zhuan方法和转炉炉容量有关,通常每公称吨炉容比为0.80~1.00m3/t;(2)高宽比(炉子全高与炉壳直径之比)对转炉操作和建设费用有直接影响,一般取为1.25~1.65;(3)炉帽的倾角为60o±3。;(4)炉口直径一般为熔池直径的0.43~0.53倍;(5)熔池直径系指转炉熔池在平静状态时金属液面的直径,它与转炉装入量和供氧强度有关,可按D=K(G/T)1/2进行计算,式中D为熔池直径,m;K为比例常数,一般为1.85~2.3;G为转炉装入量,t;T为转炉供氧时间,min。 炉衬耐火材料选择转炉炉衬分为工作层、填充层和永久层。工作层衬砖与熔池钢水和熔渣接触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要求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同时也要有较低的价格。转炉工作层衬砖常采用焦油白云石砖、焦油镁砂砖、镁碳砖和二步煅烧砖,镁碳砖应用较广泛。为了提高炉衬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设计和生产中广泛采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质炉衬的“综合砌炉法”。工作层砖型的设计既要考虑砌筑方便,又要不致于因砖型过于复杂而增加成本。转炉炉衬各部位的厚度参考值见表。

转炉炼钢设计-开题报告(终极版)

湖南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2届) 2011年12月19日

顶底复吹技术,工艺成熟,脱磷效果好,在后续的生产中采用多种精炼方法,其中LF、RH 、CAS—OB、VOD、VAD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控制钢水的成分和温度,生产纯净钢,不锈钢等,连铸工艺能够实现连续浇铸,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同时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近终型连铸,高效连铸等多种连铸技术得到应用,大大的提高了铸钢的质量,一定范围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经现代技术和工艺生产出来的如板材,管线钢,不锈钢等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市场的信誉度高,市场需求量大。 故设计建造年产310万t合格铸坯炼钢厂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2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两个部分。 2.2.1 设计说明书 (1)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2)绪论 (3)厂址的选择 (4)产品方案设计 (5)工艺流程设计 (6)转炉容量和座数的确定 (7)氧气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8)转炉炼钢厂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包括转炉炉型、供气及氧枪设计、精炼方法及设备、连铸设备) (9)转炉炼钢厂辅助设备设计计算(包括铁水供应系统、废钢供应系统、出钢出渣设备、烟气净化回收系统) (10)生产规模的确定及转炉车间主厂房的工艺布置和尺寸选择(包括车间主厂房的加料跨、炉子跨、精炼跨、浇注跨的布置形式及主要尺寸的设计确定)(11)劳动定员和成本核算 (12)应用专题研究 (13)结论、参考文献 2.2.2 设计图纸 (1)转炉炉型图 (2)转炉炼钢厂平面布置图 (3)转炉车间主厂房纵向剖面图 2.3 研究思路及方案 (1)根据设计内容,书写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2)查阅专业文献,结合毕业实习,收集当前转炉炼钢工艺技术、车间设

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3215;200t吨的氧气转炉炼钢车间毕业设计

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3×200t吨的氧气转炉炼钢车间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1) 1 设计方案的选择即确定 (2) 1.1车间生产规模、转炉容量及座数的确定 (2) 1.2车间各主要系统所用方案的比较及确定 (2) 1.2.1 转炉冶炼工艺及控制 (2) 1.2.2 铁水供应系统 (2) 1.2.3 铁水预处理系统 (3) 1.2.4 废钢供应系统 (4) 1.2.5 散装料供应系统 (4) 1.2.6 转炉烟气净化及回收工艺流程 (6) 1.2.7 铁合金供应系统 (7) 1.2.8 炉外精炼系统 (7) 1.2.9 钢水浇注系统 (8) 1.2.10 炉渣处理系统 (10) 1.3炼钢车间工艺布置 (11) 1.3.1 车间跨数的确定 (11) 1.3.2 各跨的工艺布置 (12) 1.4车间工艺流程简介 (12) 1.5原材料供应 (15) 1.5.1 铁水供应 (15) 1.5.2 废钢供应 (15) 1.5.3 散装料和铁合金供应 (15) 2设备计算 (16) 2.1转炉计算 (16)

2.1.2 转炉空炉重心及倾动力矩 (22) 2.2氧抢设计 (24) 2.2.1 技术说明 (24) 2.2.2 喷头设计 (25) 2.2.3 枪身设计 (27) 2.3净化及回收系统设计与计算 (33) 2.3.1吹炼条件 (33) 2.3.2参数计算 (34) 2.3.3流程简介 (36) 2.3.4 主要设备的设计和选择 (36) 2.3.5 计算资料综合 (39) 2.4炉外精练设备的选取及主要参数 (39) 2.4.1主要设计及其特点 (39) 2.4.2 主要工艺设备技术性能 (40) 3车间计算 (50) 3.1原材料供应系统 (50) 3.1.1 铁水供应系统 (50) 3.1.2 废钢场和废钢斗计算 (51) 3.1.3 散状料供应系统 (52) 3.1.4 合金料供应系统 (54) 3.2浇铸系统设备计算 (55) 3.2.1钢包及钢包车 (55) 3.2.2连铸机 (56) 3.3渣包的确定 (64) 3.4车间尺寸计算 (67) 3.4.1 炉子跨 (67) 3.4.2 其余各跨跨度 (62) 3.5天车 (63) 4 新技术和先进工艺、设备的应用 (64) 4.1铁水预处理脱硫 (64)

设计180吨转炉计算

180t转炉炼钢车间i 学号: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180t的转炉炼钢车间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院: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25日

目录 1 设备计算 1.1转炉设计 .1.1.1炉型设计------------------------------------------------------------1 2.1 氧枪设计 2.1.1氧枪喷头设计------------------------------------------------6 2.1.2氧枪枪身设计------------------------------------------------8 3.1 烟气净化系统设备设计与计算 --------------------------------------------------------------12 注:装配图 1.图1. 180t转炉炉型图--------------------------------------------------6 2.图2. 枪管横截面--------------------------------------------------------8 3. 图3.180t氧枪喷头与枪身装配图12---------------------------------12

1 设备计算 1.1转炉设计 1.1.1炉型设计 1、原始条件 炉子平均出钢量为180吨钢水,钢水收得率取90%,最大废钢比取10%,采用废钢矿石法冷却。 铁水采用P08低磷生铁 (ω(Si)≤0.85%,ω(P)≤0.2%,ω(S)≤0.05%)。 氧枪采用3孔拉瓦尔型喷头,设计氧压为1.0MPa 2、炉型选择:根据原始条件采用筒球形炉型作为本设计炉型。 3、炉容比 取V/T=0.95 4、熔池尺寸的计算 A.熔池直径的计算 t K D G = 确定初期金属装入量G :取B=18%则 ()t 18290.01 18218021B 2T 2G =?+?=?+= %金η () 3m 4.268 .6182 G V == = 金 金ρ 确定吹氧时间:根据生产实践,吨钢耗氧量,一般低磷铁水约为50~57m 3/t (钢),高磷铁水约为62~69m 3/t (钢),本设计采用低磷铁水,故取吨钢耗氧量为57m 3/t (钢),并取吹氧时间为18min 。则 ()[] min t /m 1.318 56 3?=== 吹氧时间吨钢耗氧量供氧强度 取K=1.70则 ()m 46.518 182 70 .1D == B.熔池深度的计算 筒球型熔池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m 458.1406 .579.0406.5046.04.26D 70.0D 0363.0V h 2 3 2 3 =??+=+= 金

120吨转炉计算

H EBEI P OLYTECHNIC U NIVERSITY 课程设计说明书 G RADUATE D ESIGN (T HESIS) 课程设计题目:120吨转炉设计 学生姓名:孙韩洋 专业班级: 06冶金2 学院:轻工学院材料化工部 指导教师:贾亚楠 2010年03月13日

H EBEI P OLYTECHNIC U NIVERSITY 课程设计说明书 G RADUATE D ESIGN (T HESIS) 课程设计题目:120吨转炉设计 学生姓名:张建勋 专业班级: 06冶金2 学院:轻工学院材料化工部 指导教师:贾亚楠 2010年03月13日

1.1转炉计算 2.1.1炉型设计 1. 原始条件 炉子平均出钢量为120吨,钢水收得率取92%,最大废钢比取10%,采用废钢矿石法冷却。铁水采用P08低磷生铁[w(si)≤0.85% w(p)≤0.2% w(s)≤0.05%]; 氧枪采用三孔拉瓦尔型喷头,设计氧压为1.0Mpa 2. 炉型选择 根据原始条件采锥球型作为本设计炉型。 3. 炉容比 取V/T=1.05 4. 熔池尺寸的计算 1) 熔池直径的计算公式 t G K D = (1) 确定初期金属装入量G :取B=15%则 G= )(金 t B T 33.12192 .01% 15212021 22=? +?=?+η )(金 金3 84.178 .633.121m G V == = ρ (1) 确定吹氧时间: 根据生产实践,吨钢耗氧量,一般低磷铁水约为50~57)(/3钢t m ,高磷铁水约为62~69)(/3钢t m ,本设计采用低磷铁水,取吨钢耗氧量为57)(/3钢t m 。并取吹氧时间为14min ,则 供氧强度= min)] /([07.414 573 ?==t m 吹氧时间 吨钢耗氧量 取K =1.79则 )(60.418 33.12179 .1m D == 2) 熔池深度计算 筒球型熔池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44.160 .47.060 .40363.084.1770.00363.02 3 2 3 m D D V h =??+= += 金 确定D =4.60m, h =1.44m 3) 熔池其他尺寸确定 (1) 球冠的弓形高度: )(438.060.4095.008.01m D h =?==

100t顶底复吹转炉炉型设计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一、转炉炉型及其选择 (1) 二、炉容比的确定 (3) 三、熔池尺寸的确定 (3) 四、炉帽尺寸的确定 (5) 五、炉身尺寸的确定 (6) 六、出钢口尺寸的确定 (6) 七、炉底喷嘴数量及布置 (7) 八、高径比 (9) 九、炉衬材质选择 (9) 十、炉衬组成及厚度确定 (9) 十一、砖型选择 (12) 十二、炉壳钢板材质与厚度的确定 (14) 十三、校核 (15) 参考文献 (16)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前言: 转炉是转炉炼钢车间的核心设备。转炉炉型及其主要参数对转炉炼钢的生产率、金属收的率、炉龄等经济指标都有直接的影响,其设计是否合理也关系到冶炼工艺能否顺利进行,车间主厂房高度和与转炉配套的其他相关设备的选型。所以,设计一座炉型结构合理,满足工艺要求的转炉是保证车间正常生产的前提,而炉型设计又是整个转炉车间设计的关键。 设计内容:100吨顶底复吹转炉炉型的选择与计算;耐火材料的选择;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一、转炉炉型及其选择 转炉有炉帽、炉身、炉底三部分组成。转炉炉型是指由上述三部分组成的炉衬内部空间的几何形状。由于炉帽和炉身的形状没有变化,所以通常按熔池形状将转炉炉型分为筒球形、锥球型和截锥形等三种。炉型的选择往往与转炉的容量有关。

(1)筒球形。熔池由球缺体和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炉型形状简单,砌砖方便,炉壳容易制造,被国内外大、中型转炉普遍采用。 (2)锥球型。熔池由球缺体和倒截锥体两部分组成。与相同容量的筒球型比较,锥球型熔池较深,有利于保护炉底。在同样熔池深度的情况下,熔池直径可以比筒球型大,增加了熔池反应面积,有利于去磷、硫。我国中小型转炉普遍采用这种炉型,也用于大型炉。 (3)截锥形。熔池为一个倒截锥体。炉型构造较为简单,平的熔池底较球型底容易砌筑。在装入量和熔池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其熔池最深,因此一般不适用于大容量炉,我国30t以下的转炉采用较多。不过由于炉底是平的,便于安装底吹系统,往往被顶底复吹转炉所采用。 顶底复吹转炉炉型图 顶底复吹转炉炉型的基本特征如下: (1)吹炼的平稳和喷溅程度优于顶吹转炉,而不及底吹转炉,故炉子的高宽比略小于顶吹转炉,却大于底吹转炉,即略呈矮胖型。 (2)炉底一般为平底,以便设置喷口,所以熔池常为截锥型。 (3)熔池深度主要取决于底部喷口直径和供气压力,同时兼顾顶吹氧流的穿透

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80吨的转炉和氧枪

辽宁科技学院 课程实践报告 课程实践名称: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X吨的转炉和氧枪指导教师: 班级:姓名: 2011年7 月12 日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80吨的转炉和氧枪系别:冶金工程系 专业:冶金技术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签字):2011年 6 月 27日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一、氧气转炉设计 1.1氧气顶吹转炉炉型设计 1.2氧气转炉炉衬设计 1.3转炉炉体金属构件设计 二转炉氧枪设计 2.1 氧枪喷头尺寸计算 2. 2氧枪枪身和氧枪水冷系统设计 2.3升降机构与更换装置设计 2.4氧气转炉炼钢车间供氧 二、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说明书符合规范,要求打印成册。 2、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遵守纪律。 3、选取参数合理,要有计算过程。 4、制图符合制图规范。

三、推荐参考文献(一般4~6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 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月,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序号] 著者.书写[M].编者.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 著者.题名[C].编者. 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 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报纸:[序号]作者.文名[N].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 四、进度要求 序号时间要求应完成的内容(任务)提要 1 2011年6月27日-2011年6月29日调研、搜集资料 2 2011年6月30日-2011年7月2日论证、开题 3 2011年7月3日-2011年7月5日中期检查 4 2011年7月6日-2011年7月7日提交初稿 5 2011年7月8日-2011年7月10日修改 6 2011年7月11日-2011年7月12日定稿、打印 7 2011年7月13日-2011年7月15日答辩

转炉炉型计算

7转炉炉型设计 7.1 转炉的座数、公称容量及生产能力的确定 为了有效地提高转炉利用率及提高平均日作业率,借鉴同类型厂家经验,本设计采用“三吹二”制度。 7.1.1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计算出年需钢水量 据国内同类转炉经验所得η坯=95%~99%。取η坯=99% 年浇铸钢液量=η坯年合格坯产量= 万吨)(04.404% 99400= 7.1.2选取转炉作业率和冶炼一炉钢平均时间 对“三吹二”制度而言,转炉有效时间为310天/年 则转炉作业率=%93.84%100365 310%100=?=?年日历时间转炉有效时间 根据同类型厂家,取冶炼时间为41 min 。 7.1.3计算出年出钢炉数(N ) (炉)冶炼平均时间转炉冶炼作业率年日历时间1088341 93.8460243652=???=?=N (炉)21766108832=?=N 7.1.4平均炉产钢水量 平均炉产钢水量=年浇铸钢液量年出钢炉数=(吨)6.18521766 1004.4044 =? 本设计中取转炉公称容量为185吨,参考《钢铁厂设计原理》下册,140页,表7-4可知185吨的转炉公称容量,平均冶炼时间与所取冶炼时间基本符合。 7.1.5车间生产能力的确定 车间年生产钢水量=转炉公称容量?年出钢炉数 =185?21766 =402.671(万吨)

检验是否满足要求: %1%339.0%1004040400 40404004026710<-=?-=计算误差合乎要求。 7.2转炉炉型的主要参数 7.2.1原始条件 炉子平均出钢量为185t ,收得率取99%,最大废钢比取12.49%。采用矿石法冷却;铁水采用P12低P 生铁[ω(Si)≤0.85% ω(P)≤0.2% ω(S)≤0.06%];氧枪采用四孔拉瓦尔喷头,设计氧压1.0MPa 。 7.2.2炉型选择 根据原始条件及采用顶底复吹工艺的要求,本设计将采用截锥型炉型作为设计炉型。 7.2.3炉容比 取V/T=0.92 7.2.4熔池尺寸的计算 熔池直径的计算公式 t G k D = a.确定初期金属装入量G .取B=20% 则 )(18392 .012.021852122t B T G =?+?=?+=金η )(91.268.61833m G V ===金 金ρ b.确定吹氧时间.根据生产实践,吨钢耗氧量,一般低磷铁水约为50~70m 3/t(钢),高磷铁水约为62~69m 3/t (钢),本设计采用低磷铁水,取取吨钢耗氧量为63m 3/t ,并取吹氧时间为t =18min.则 ()[] min /5.318633?===t m 吹氧时间吨钢耗氧量供养强度 取K=1.72 则)(484.518 18372.1m t G K D =?=?=

转炉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要点

攀枝花学院本科课程设计 转炉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转炉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 1.1 前言 1964年,我国第一座30t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在首钢建成投产。其后,上钢一厂三转炉车间、上钢三厂二转炉车间等相继将原侧吹转炉改为氧气顶吹转炉。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国又自行设计、建设了攀枝花120t大型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厂,并于1971年建成投产。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策的指引下,我国氧气转炉炼钢进入大发展时期,由于氧气转炉炼钢和连铸的迅速发展,至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t,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1.2 转炉概述 转炉(converter)炉体可转动,用于吹炼钢或吹炼锍的冶金炉。转炉炉体用钢板制成,呈圆筒形,内衬耐火材料,吹炼时靠化学反应热加热,不需外加热源,是最重要的炼钢设备,也可用于铜、镍冶炼。转炉按炉衬的耐火材料性质分为碱性(用镁砂或白云石为内衬)和酸性(用硅质材料为内衬)转炉;按气体吹入炉内的部位分为底吹、顶吹和侧吹转炉;按吹炼采用的气体,分为空气转炉和氧气转炉。转炉炼钢主要是以液态生铁为原料的炼钢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靠转炉内液态生铁的物理热和生铁内各组分(如碳、锰、硅、磷等)与送入炉内的氧进行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使金属达到出钢要求的成分和温度。炉料主要为铁水和造渣料(如石灰、石英、萤石等),为调整温度,可加入废钢及少量的冷生铁块和矿石等。 1.2.1 转炉分类 1.2.1.1 炼钢转炉 早期的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和托马斯转炉炼钢法都用空气通过底部风嘴鼓入钢水进行吹炼。侧吹转炉容量一般较小,从炉墙侧面吹入空气。炼钢转炉按不同需要用酸性或碱性耐火材料作炉衬。直立式圆筒形的炉体,通过托圈、耳轴架置于支座轴承上,操作时用机械倾动装置使炉体围绕横轴转动。 50年代发展起来的氧气转炉仍保持直立式圆筒形,随着技术改进,发展成顶吹喷氧枪供氧,因而得名氧气顶吹转炉,即L-D转炉(见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用带吹冷却剂的炉底喷嘴的,称为氧气底吹转炉(见氧气底吹转炉炼钢)。

280t转炉设计概要1汇总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280吨转炉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院: 指导教师:

1转炉计算 1.1炉型设计 1. 原始条件 炉子平均出钢量为280吨,钢水收得率取92%,最大废钢比取10%,采用废钢矿石法冷却。铁水采用低磷生铁 氧枪采用三孔拉瓦尔型喷头,设计氧压为1.0Mpa 2. 炉型选择 根据原始条件采锥球型作为本设计炉型。 3. 炉容比 取V/T=0.9 4. 熔池尺寸的计算 1) 熔池直径的计算公式 t G K D = (1) 确定初期金属装入量G :取 G=280t ) (金 金361.4342 .6280 m G V == = ρ (2)确定吹氧时间: 根据生产实践,吨钢耗氧量,一般低磷铁水约为50~57)(/3钢t m ,高磷铁水约为62~69)(/3钢t m ,本设计采用低磷铁水,取吨钢耗氧量为50)(/3钢t m 。并取吹氧时间为14min ,K 取1.6.则 供氧强度= min)]/([85.220 57 3?==t m 吹氧时间吨钢耗氧量 D=5.987m 2) 熔池深度计算 筒球型熔池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889.1987.579.0987.5046.061.4379.0046.02 3 23m D D V h =??+=+=金 确定D =5.987m, h =1.889m 3) 熔池其他尺寸确定 (1) 球冠的弓形高度: )(539.0987.509.009.02m D h =?== (2) 炉底球冠曲率半径: )(586.6987.51.11.1m D R =?== (3) 锥台高度 h 2=h-h 1=1.889-0.539=1.35m

转炉设计

氧气顶吹转炉设计 姓名XXX 学号XXX 冶金工程XXXX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原始条件 2.炉型选择 3.炉容比的确定 4.熔池直径的计算 5.炉帽尺寸的确定 6.炉身尺寸的确定 7.出钢口尺寸的确定 8.炉衬厚度确定 9.炉壳厚度的确定 10.验算高宽比

序言 现在钢铁联合企业包括炼铁,炼钢,轧钢三大主要生产厂。炼钢厂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高炉所生产铁水的用户,又是供给轧钢厂坯料的基地,炼钢车间的成产正常与否,对整个钢铁联合企业有着重大影响。 目前,氧气转炉炼钢设备的大型化,生产的连续化和高速化,达到了很高的生产率,这就需要足够的设备来共同完成,而这些设备的布置和车间内各种物料的运输流程必须合理,才能够使生产顺利进行。 转炉是炼钢车间的核心设备,设计一座炉型合理满足工艺需求的转炉是保证车间正常生产的前提,而炉型设计又是整个转炉设计的关键。 炉衬简介 1 炉衬组成 转炉炉衬由永久层,填充层和工作层组成。永久层紧贴着炉壳钢板,通常是用一层镁砖或铝砖侧砌而成,其作用是保护炉壳。修炉时一般不拆除炉壳永久层填充层介于永久层和工作层之间,一般用焦油镁砂或焦油白云石料捣打而成。工作层直接与钢水,炉渣和炉气接触,不断受到物理的,机械的和化学的冲刷,撞击和侵蚀作用,另外还要受到工艺操作因素的影响,所以其质量直接诶关系到炉龄的高低。 国内外中小型转炉普遍采用焦油白云石或焦油镁砂质大砖砌筑 炉衬。为提高炉衬寿命,目前已广泛使用镁质白云石为原料的烧成油浸砖。我国大中型转炉多采用镁碳砖。

2 炉衬砌筑 (1) 砌筑顺序: 转炉炉衬砌筑顺序是先测定炉底中心线,然后进行炉底砌筑,在进行炉身,炉帽和炉口的砌筑,最后进行出钢口炉内和炉外部分的砌筑。 (2) 砌筑要求 ①背紧,靠实,填满找平,尽量减少砖缝; ②工作层实行干砌,砖缝之间用不定型耐火材料填充,捣打结实; ③要注意留有一定的膨胀缝. 3 提高炉衬寿命的措施 (1) 提高耐火材料的质量; (2) 采用均衡炉衬提高砌炉质量; (3) 改进操作工艺; (4) 转炉热态喷补; (5) 激光监测; (6) 采用溅渣护炉技术;

氧气顶吹转炉炉体设计

氧气顶吹转炉炉体设计

目录 一转炉系统设备.............................................................................................................- 1 - 1.1 炉型.....................................................................................................................- 1 - 1.1.1 转炉炉型概念.............................................................................................- 1 - 1.1.2 合理的炉型要求.........................................................................................- 1 - 1.1.3 转炉的基本炉型.........................................................................................- 2 - 1.1.3.1 筒球型.................................................................................................- 2 - 1.1.3.2 锥球型.................................................................................................- 2 - 1.1.3.3 截锥型.................................................................................................- 2 - 1.2 转炉炉型主要参数确定.....................................................................................- 3 - 1.2.1 转炉的公称容量.........................................................................................- 3 - 1.2.2 炉容比.........................................................................................................- 3 - 1.2.2.1 铁水比、铁水成分.............................................................................- 3 - 1.2.2.2 供氧强度.............................................................................................- 3 - 1.2.2.3 冷却剂的种类.....................................................................................- 4 - 1.2.3 高径比.........................................................................................................- 4 - 1.3 炉型主要尺寸的确定.........................................................................................- 4 - 1.3.1 筒球型氧气顶吹转炉的主要尺寸.............................................................- 4 - 1.3.1.1 熔池直径D..........................................................................................- 5 - 1.4 炉壳.....................................................................................................................- 6 - 1.4.1 炉壳的作用.................................................................................................- 6 - 1.4.2 炉壳的组成.................................................................................................- 6 - 1.4. 2.1 炉帽.....................................................................................................- 6 - 1.4. 2.2 炉身.....................................................................................................- 8 - 1.4. 2.3 炉底.....................................................................................................- 8 - 1.4. 2.4 制作及要求.........................................................................................- 8 - 1.5 炉体支撑系统.....................................................................................................- 9 - 1.5.1 托圈与耳轴.................................................................................................- 9 - 1.5.1.1 托圈与耳轴的作用、结构.................................................................- 9 - 1.5.1.2 托圈与耳轴的连接...........................................................................- 10 - 1.5.2 炉体与托圈...............................................................................................- 10 - 1.5.3 耳轴轴承座...............................................................................................- 13 - 1.6 转炉倾动机构...................................................................................................- 14 - 1.6.1 工作特点...................................................................................................- 14 - 1.6.1.1 减速比大...........................................................................................- 14 - 1.6.1.2 倾动力矩大.......................................................................................- 14 - 1.6.1.3 启动制动频繁,承受的动载荷大...................................................- 14 - 1.6.1.4 工作条件恶劣...................................................................................- 15 - 1.6.2 结构要求...................................................................................................- 15 - 1.6. 2.1 满足工艺需要...................................................................................- 15 - 1.6. 2.2 具有两种以上倾动速度...................................................................- 15 - 1.6. 2.3 安全可靠运转...................................................................................- 15 - 1.6. 2.4 良好的适应性...................................................................................- 15 - 1.6. 2.5 结构紧凑效率高...............................................................................- 15 -

60吨转炉设计

一 转炉计算 炉型设计 1. 原始条件 炉子平均出钢量为60吨,钢水收得率取90%,铁水比取90.5%,采用废钢矿石法冷却。铁水采用P08低磷生铁[w(si)≤0.85% w(p)≤0.2% w(s)≤0.05%]; 氧枪采用三孔拉瓦尔型喷头,设计氧压为1.0Mpa 2. 炉型选择 根据原始条件采用锥球型作为本设计炉型。 3. 炉容比 取V/T=1)(/3钢t m 4. 熔池尺寸的计算 1) 熔池直径的计算公式 t G K D = (1) 确定初期金属装入量G :取B=15%则 G= ) (金t B T 6290.01 %182602122=?+?=?+η ) (金 金312.98 .662 m G V == = ρ (1) 确定吹氧时间: 根据生产实践,吨钢耗氧量,一般低磷铁水约为50~57)(/3钢t m ,高磷铁水约为62~69)(/3钢t m ,本设计采用低磷铁水,取吨钢耗氧量为57)(/3钢t m 。并取吹氧时间为15min ,则 供氧强度= min)]/([8.315 57 3?==t m 吹氧时间吨钢耗氧量 取K =1.80则 )(660.315 62 80 .1m D == 2) 熔池深度计算 锥球型熔池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162.166 .37.066.30363.01.970.00363.02 32 3 m D D V h =??+=+= 金 确定D =3.66m, h =1.162m 3) 熔池其他尺寸确定 (1) 球冠的弓形高度: )(3294.066.309.009.01m D h =?== (2) 炉底球冠曲率半径: )(026.466.31.11.1m D R =?== (3) m D h 3294.09.01== 5. 炉帽尺寸的确定 1) 炉口直径 0d : ()m D d 90.166.352.052.00=?== 2) 炉帽倾角θ: 取067=θ 3) 炉帽高度帽H )(07.267tan )9.166.3(2 1 tan 2100m d D H =-=-=θ) (锥 取mm H 380=口,则整个炉帽高度为: )(口锥帽m H H H 45.238.007.2=+=+= 在炉口处设置水箱式水冷炉口 炉帽部分容积为: 口 锥帽)(H d d Dd D H V 2020024 12 π π + ++= )06.1438.09.14 )9.19.166.366.3(07.212 3222m =??+ +?+??= π π 6. 炉身尺寸确定 1) 炉膛直径D D =膛=3.66m (无加厚段) 2) 根据选定的炉容比为1,可求出炉子总容积为 ) (容360601m V =?= ) (帽池总身382.3606.1412.960m V V V V =--=--=

出钢量为60t转炉设计

转炉设计 冶金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 转炉设计 2已知条件: 炉子平均出钢量为60t,钢水收得率取94%,最大废钢比取18%,采用废钢矿石法冷却:铁水采用P08低磷生铁[ω(Si)≦0.85%]ω(P)≦0.2%ω(S)≦0.05%],氧枪采用四孔拉瓦尔喷头,设计氧压为1.0MPa。 3设计内容及要求: (1)确定炉型和炉容比 (2)计算熔池尺寸、炉帽尺寸、炉身尺寸、出钢口尺寸、炉衬厚度及炉壳厚度 (3)绘制转炉炉型图 (4)其它要求: ①在课程设计期间要努力工作,勤于思考,仔细检索文献和分析设计过程的问题。 ②设计说明书必须认真编写,字迹清楚、图表规范、符合制图要求。 3 设计工作量: 设计说明书1份;转炉炉型图1份;参考文献列表1份

1.1转炉炉型设计 1.1.1转炉炉型设计概述 (1)公称容量及其表示方法 公称容量(T),对转炉容量大小的称谓。即平时所说的转炉的吨位。 (2)炉型的定义 转炉炉型是指转炉炉膛的几何形状,亦即指由耐火材料切成的炉衬内形。炉型设计内容包括: 炉型种类的选择;炉型主要参数的确定;炉型尺寸设计计算;炉衬和炉壳厚度的确定;顶底复吹转炉设计。 1.1.2炉型种类及其选择 (1)炉型种类 根据熔池(容纳金属液的那部分容积)的形状不同来区分,炉帽、炉身部位都相同,大体上归纳为以下三种炉型:筒球形、锥球形和截锥形。 ①筒球形炉型:该炉型的熔池由一个圆筒体和一个球冠体两部分组成,炉帽为截锥体,炉身为圆筒形。其特点是形状简单,砌砖简便,炉壳容易制造。在相同的熔池直径D和熔池深度h的情况下,与其他两种炉型相比,这种炉型熔池的容积大,金属装入量大,其形状接近于金属液的循环运动轨迹,适用于大型转炉。 ②锥球形炉型(国外又叫橄榄形):该炉型的熔池由一个倒置截锥体和一个球冠体两部分组成,炉帽和炉身与圆筒形形炉相同。其特点是,与同容量的其他炉膛相比,在相同熔池深度h下,其反应面积大,有利于钢、渣之间的反应,适用于吹炼高磷铁水。 ③截锥体炉型:该炉型的熔池有一个倒置的截锥体组成。其特点是,形状简单,炉底砌筑简便,其形状基本上能满足于炼钢反应的要求。与相同容量的其他炉型相比,在熔池直径相同的情况下,熔池最深,适用于小型转炉。 结合中国已建成的转炉的设计经验,在选择炉型时,可以考虑: 100~200t以上的大型转炉,采用筒球形炉型; 50~80t的中型转炉,采用锥球形转炉; 30t以下的小型转炉,采用截锥体转炉。 1.1.3转炉炉型主要参数的确定 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转炉炉型的理论计算公式,不能完全从理论上确定一个理想的转炉炉型和炉型各部分尺寸参数。现有的公式都属于经验公式。目前国内各厂进行转炉炉型设计时,一般都是采用“依炉建炉”的设计方法。即通过考察和总结同类转炉的长期生产情况和较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结合采用经验公式和进行可行的模拟试验,再结合当地的条件做适当的修改,来确定转炉的炉型尺寸。

转炉炉型设计计算

2.转炉炉型设计及计算 2.1转炉容量的计算 2.1.1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计算出年需要钢水量: 年需钢水量= 良坯收得率 年需良坯量 年需不同钢种的连铸方坯250×104t ,连铸板坯200×104t 。连铸收得率99%,则: 年需钢水量= 99% 450 =450×104t 2.1.2计算年出钢炉数:(按2吹2计算) 年出钢炉数=2冶炼周期 转炉作业率 日历时间冶炼周期年炼钢时间??=? 2 转炉作业率= 79.5%100%365 290 100%=?=?日历天数转炉有效作业天数 转炉有效作业天数:日历天数扣除大于20min 以上的一切检修和故障时间总和,转炉工艺设计技术规范规定,当转炉与单台连铸机配合全连铸时为275~300天。本设计取290天。 冶炼周期按容量大小确定,大于100t 为38~45min ,本设计取40min , 则: 年出钢炉数=2×365×79.5%×24×60/40=20880炉 每天出钢炉数= 炉年作业天数年出钢炉数7229020880 == 平均产钢水量= 215.5t 20880 4500000 ==年出钢炉数年产钢水量 2.1.3按标准系列确定炉子容量: 选定250t 转炉2座,按照2吹2方式生产。 核算车间年产量:250×20880×99%=495.9×104 t 良坯。 2.2转炉炉型设计 2.2.1原始条件

炉子平均出钢量为250t ,铁水密度6.8g/cm 3,铁水收得率为92%。 2.2.2炉型选择 顶底复吹转炉的炉型基本上与顶吹和底吹转炉相似;它介于顶吹转炉和底吹转炉之间。为了满足顶底复吹的要求炉型趋于矮胖型,由于在炉底上设置底吹喷嘴,炉底为平底,所以根据原始数据,为了便于设置底部供气构件,选择截锥形炉型。 2.2.3炉容比 炉容比指转炉有效容积V t 与公称容量T 之比值V t /T(m 3/t)。V t 系炉帽、炉身和熔池三个内腔容积之和。公称容量以转炉炉役期的平均出钢量表示,这种表示方法不受操作方法和浇注方法的影响。转炉新砌炉衬的炉容比推荐值为0.85-0.95m 3/t,大转炉取下限,本设计取V/T=0.95。 2.2.4熔池尺寸的计算 2.2.4.1熔池直径的计算 t G K D = 式中 D —熔池直径,m ; G —新炉金属装入量,t ; t —垂杨时间,min ; K —比例系数; (1)确定初期装入量G :取B=15% ) (金t 252%921 %1522502122=?+?=?+= ηB T G ) (金 金3m 2.378 .6252 G == = ρV 式中 B —老炉比新炉多产钢系数; 金η—钢水收得率; V 金—新炉装入量占的体积; (2)确定吹氧时间: 吨耗氧量:57m 3/t ,吹氧时间14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