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5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17025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17025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17025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

配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2

3

注:● 决策部门(人员) ▲执行部门(人员) ■协办部门(人员)

4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 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 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 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 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 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 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 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 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5、核心要求 5.1目标职责 5.1.1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 5.1.2.1机构设置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

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和活动分配表

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及活动分配表 管理部门要求总 经 理 管理 者代 表 办 公 室 安 全 部 人力 资源 部 财 务 部 技 术 部 生 产 部 质 检 中 心 物 资 部 供 销 部 膜 一 膜 二 氯 乙 烯 树 脂 动 力 电 仪 机 修 4 安全管理体系 4.1 法律、法规和标准 4.1.1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 4.1.2 法律、法规和标准符合性评价○▲ 4.2 机构和职责 4.2.1 方针目标▲ 4.2.2 负责人▲ 4.2.3 职责▲ 4.2.4 组织机构▲ 4.2.5 安全生产投入▲○○ 4.3 风险管理 4.3.1 范围与评价方法▲ 4.3.2 风险评价▲ 4.3.3 风险控制▲ 4.3.4 隐患排查与治理▲ 4.3.5 重大危险源▲ 4.3.6 变更▲ 4.3.7 风险信息更新▲ 4.3.8 供应商▲ 1 / 4

管理部门要求总 经 理 管理 者代 表 办 公 室 安 全 部 人力 资源 部 财 务 部 技 术 部 生 产 部 质 检 中 心 物 资 部 供 销 部 膜 一 膜 二 氯 乙 烯 树 脂 动 力 电 仪 机 修 4.4 管理制度 4.4.1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4.2 操作规程▲ 4.4.3 修订▲ 4.5 培训教育 4.5.1 培训教育管理▲ 4.5.2 从业人员岗位标准▲ 4.5.3 管理人员培训▲ 4.5.4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4.5.5 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4.5.6 日常安全教育▲ 4.6 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 4.6.1 生产设施建设▲ 4.6.2 安全设施▲ 4.6.3 特种设备▲ 4.6.4 工艺安全▲ 4.6.5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 4.6.6 检维修▲○4.6.7 拆除和报废▲ 4.7 作业安全 4.7.1 作业许可▲ 4.7.2 警示标志▲ 2 / 4

安全管理八大要素

安全管理八大要素 安全管理是在企业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企业应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全面强化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企业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 一、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其内在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是互相不可取代的。它们都是为了人的安全和健康,但各自的目标值和广度及深度大不相同。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是有机的统一,安全文化来源于安全管理,指导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又提炼了安全文化,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容和理念。 二、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建设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从属于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这个基础,没有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因此,在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传播方式在企业员工中树立一种全新的“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以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三、全文化与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关系 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组织编写《安全文化手册》,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开展宣传贯彻《安全文化手册》活动,充分利用各基层单位学习型组织的网络优势、政治优势和传播优势,将《安全文化手册》的内容纳入到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内容中,真正落实“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赋予学习型组织贴近安全生产、贴近企业发展的实际内容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希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能够在学习宣传贯彻《安全文化手册》的活动中,与安全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取得成果。以安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向前发展。 四、安全理念和安全生产的关系 安全理念是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诸项工作科学发展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深层思考,是灵魂和精髓。安全理念的培养、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的进程和生产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企业安全生产的本身分析,安全理念是一种精神理念,没有安全理念的精神支柱,是很难保证安全生产的。因此,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理念的确立是第一位的,而安全生产活动则是第二位的。 五、思想教育与经济处罚的关系

质量体系要素职责分配

质量体系要素职责分配 建立从项目经理、施工队长到操作工人的岗位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职责,管生产必须管质量,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将经济效益与质量挂钩。 项目经理职责 项目经理是项目工程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在合同环境下受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委托,并代表其向顾客提出质量承诺。 组织开展质量体系活动,确立项目质量目标,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坚持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各项质量活动开展,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满足顾客需要,不断争创名牌工程。 组织向顾客提供质量依据,处理顾客提出的有关质量方面的要求。 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资源配置,保证质量体系在工程项目上的有效运行及所需的人、财、物资源的需要。 贯彻实施集团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项目质量规划及实施计划,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对不符合质量的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项目副经理职责 受项目经理委派负责生产、安全及施工现场管理。

系列抓好ISO9000按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按 质量管理,认真组织QC小组活动;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按 主管部门要求抓好安全生产;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技创新,遵守测量、试验等专项工作规范;根据建设单位的工期要求组织施工,工期、形象进度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管好用好机械设备,提高设备的完好利用率,认真组织劳动竞赛活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的规章制度、措施、办法和决定。 总工程师职责 受项目经理领导。对全项目工程质量、施工技术、计量测试负全面技术责任,指导施工队、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有效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集团公司和有关业务部门指导下,提出贯彻改进工程质量的技术目标和措施,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负责组织对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进行编制及批准后的实施。对不合格品及其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审核。解决工程质量中有关技术难题,并协助项目经理解决工程质量中的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难题,督促检查各项质量规划的实施。 工程管理部职责 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制定施工技术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要求岗位职能分配表

实验室管理体系要素要求岗位职能分配表

●表示负责人或负责部门○表示相关人或部门▲表示归口管理部门 十六、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5.1目的 为保证检测、检测工作的正常实施,实现对检测过程的有效控制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检测水平进行测试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符合有关规程、规范、技术要求和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特制定本程序。 15.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检测、检测项目及技术验证活动的全过程。 15.3 职责 (1)技术负责人 负责组织对检测、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验证审核。 负责检测车间验证工作的组织实施。 负责对车辆检测项目的检测工作进行计划和实施,组织测试人员对测试结果 进行验证,并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水平进行定期考核。 (2)质量负责人 组织内部审核和监督检查,负责质量监督网成员对检测、检验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 15.4 程序 15.4.1 业务室受理检测、检验委托任务

15.4.1.1业务室人员应熟悉本公司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能力,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要求。 15.4.1.2开展检测、检验和工作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具有有效的检测和检测资质; (2) 具备有效的检测和检验规程、规范和标准 (3) 检测、检验和仪器设备具有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4) 检测、检验人员必须取得所从事的项目的上岗证; (5) 具有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环境条件和工作场所。 15.4.1.3 业务室根据检测、检测任务的性质及本公司的能力,与客户协商签署检测和检测委托合同。 15.4.2检测和检验人员应按委托合同的要求选择检测和检验规程、规范和作业指导书。 15.4.3检测、检测的实施 (1)检测的实施过程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公司制定的《作业指导书》。 (2)检测的实施业务室将车辆移交检测车间(外观检测员或引车员),双方应做好车辆、附件及技术资料的交接。 (3)技术部人员准备好仪器设备、标准物质,保证其处于受控状态。 (4)检测人员根据检测要求,按有关检测方法标准进行试验。 (5)对于异常情况和现象的处理, 报技术负责人处理。 15.4.4 数据处理 (1)检测、检验人员应认真观测并采集检测、检验数据,如实记录。 (2)原始记录的填写、修改、保存和销毁应严格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3)检测、检测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应按检测标准和《数据保护的程序》进行。 (4)审核人应根据检测规程、标准的要求,对数据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逐项 进行校核,保证数据处理及检测结果无误后方可签字。 15.4.5报告的编制 (1)技术负责人应对检测、检验结果的实施验证审核,以确保报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检测报告进行监督检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共17个)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共17个) 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必须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必须包括最高管理者对“遵守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辨识危险源时必须考虑:①常规和非常规活动;②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③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此外危险源辨识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当工作场所发生变化(如办公地点搬迁等)设备设施(如新购进一台搅拌机)及工艺(如由原来的合成生产改为来料加工)发生改变时,都要对危险源辨识重新进行辨识。 3、法规和其他要求 至少遵守现行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将法律法规的文本进行收集,识别需要遵守或适用的条款。 4、目标 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通常是用来控制不可容许风险的,目标必须是能够完成的,如果条件允许,目标应当予以量化,以便于考核。(如实现1000天无安全事故、驾驶员持证上岗率100%、重大责任事故为0等)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要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必须具备职责、权限和完成时间表等要素,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规范的管理方案。 6、结构和职责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承担特定职责,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负责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除管理者代表之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应有一名或几名员工代表,参加协商和沟通。 7、培训、意识和能力 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具有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工作的能力。本要素重点关注的是员工的上岗资质以及安全意识和能力。如驾驶员的驾驶证和上岗证,稽查人员的检查证和执法证,炊事员的健康证等。 8、协商和沟通 协商沟通的主要内容有: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管理者代表;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9、文件 本要素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和保持足够的文件并及时更新,以便起到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充分了解和充分有效地运行。 10、文件和资料控制 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主要目的是便于查找,当文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传达到员工,保证重要岗位人员的作业手册是最新版本。 11、运行控制

安全管理体系手册

安全管理体系手册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manual (依据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编号:Q/SM01-2012 批准: 审核: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2013年5月1日发布2013年5月1日实施 安徽外运储运有限责任公司Sinotrans Anhui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修改履历 目录

0.1 发布令 0.2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3 安全管理方针与目标 0.4 前言 l 目的和使用范围 2 引用标准、定义、术语、名称及缩写 3 手册的管理 4 安全管理体系要素 4.1 安全管理的方针 4.2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3 法规和其他要求 4.4 目标 4.5 安全管理方案 4.6 结构和职责 4.7 培训、意识和能力 4.8 协商和沟通 4.9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4.10 文件控制 4.11 运行控制 4.12 应急准备和响应 4.13 绩效测量和监视 4.14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4.15 记录和记录管理 4.16 审核 4.17 管理评审 5 附录附录一安全职责分配表 附录二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附录三安全管理体系受控文件清单 发布令

为提高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与国际标准接轨,公司按照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本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确定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并结合本公司实际编写《安全管理体系手册》。本手册适用于公司仓储及仓单质押,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及内贸运输,以及公司交通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指导本公司安全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也用来向顾客和相关方展示本公司安全管理能力。 除《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外,本公司还编制了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为本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执行,以保证本公司安全管理方针、目标的实现。 本手册自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发布并实施。 最高管理者:沈浩 2013年5月1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 和ISO14000 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由来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 和ISO14000 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由来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 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WTO 的最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其中包含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就已提出:“各国不应由法规和标准的差异而造成 非关税壁垒和不公平贸易,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劳 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是不能被接受的。他们已经开始 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北美和欧洲都已在自由贸易区 协议中规定:“只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 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实行统一职业健康标准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不能 在北美和欧洲地区销售。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国际贸易中享有与其他成员国相同的待遇,职业健 康安全问题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潜在和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必须大力推广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发展情况 1.1996 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2.1996 年,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导性文件; 3.1997 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 南》草案、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则》、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4.1999 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 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 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此标准并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因此不能 写成“ISO18001”; 5.1999 年10 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 年11 月12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自2002 年1 月1 日起实施,代码为GB/T28001-2001,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与OHSAS18001内容基本一致。最新版为GB/T28001-2011。 作用 1.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 3.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水平; 4.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 5.对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前言 GB/T 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体系结构如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11的实施指南(GB/T 28002)。 本标准考虑了与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的相容性,以便于满足组织整合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 本标准是对GB/T 28001-2001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如下: ——更加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 ——对PDCA(策划一实施一检查一改进)模式,仅在引言部分作全面介绍,在各主要条款的开头不再予以介绍; ——术语和定义部分作了较大调整和变动,包括: a)新增9个术语。它们分别为:“可接受风险”、“纠正措施”、“文件”、“健康损害”、“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工作场所”、“预防措施”、“程序”、“记录”; b)修改13个术语的定义。它们分别为:“审核”、“持续改进”、“危险源”、“事件”、“相关方”、“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绩敖”、“组织”、“风险”、“风险评价”; c)原有术语“可容许风险”己被“可接受风险”所取代(参见3.1) d)原有术语“事故”被合并到术语“事件”中(参见3.9); e)术语“危险源”的定义不再涉及“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参见3.6); 注:考虑到这样的损失和破坏并不直接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它们应包括在资产管理的范畴内。作为替代的一种方法,对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此方面的损失和破坏,其风险可以通过组织的风险评价过程得到识别,并通过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对其实施控制。 ——为与GB/T 24001-2004、GB/T 19001-2008更加兼容,标准技术内容作了较大的改进,例如:为与GB/T 24001-2004相兼容,本标准将原标准的4.3.3和4.3.4合并; ——针对职业健康安全策划部分的控制措施的层级,提出了新要求(参见3.1); ——更加明确强调变更管理(参见4.3.1和4.4.6); ——增加了4.5.2“合规性评价”; ——对于参与和协商提出了新要求(参见4.4.3.2); ——对于事件调查提出了新要求(参见4.5.3.1)。 本标准等同采用BS 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BS OHOHSAS 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英文版)翻译。 本标准无意包含合同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义务。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 引言 目前,由于有关法律更趋严格,促进良好职业健康安全实践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更多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652-8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要求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总要求 “建立”是指组织从决定按标准要求建立OHSMS 开始,到形成体系的过程,包括体系的策划、目标指标的设定、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机构的配置和人员、资源的安排等;“保持”是体系按规定的要求运行,并在运行过程中实施、实现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通过审核、评审等方法改进提高,也包括在新情况出现时体系的调整、修订及必要的支持活动等; 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1)批准要求: 最高管理者批准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这有利于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纳入组织全面管理中,实现组织生产、经营目标与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统一;

2)内容要求:两个承诺一个适宜; 3)管理要求:适合于组织的OHS风险和规模;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全面传达,使全体员工了解方针,并将其要求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具有公开性,在相关方需要时易于获取,在制定时也要考虑相关方的要求;定期评审及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和要求 3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建立和保持文件化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程序,目的是用程序来指导和规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保证识别、评价与控制过程的合理性和充分性;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程序应与组织的需求、作业场所状况以及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要求匹配;应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并覆盖组织能够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范围;危险辩识与评价过程所形成的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要素:辩识危险因素(危害)——评估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情况下的风险 ——评估残余风险的可承受度

四体系管理手册

编制: 审核: 批准: 0.1颁布令 根据GB/T19001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Q/SY 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建筑土建、防腐保温、装饰装修经营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编写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简称管理手册),现正式批准发布。 管理手册是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是质量、环境和安全工作的基本准则,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理解、贯彻和落实,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高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绩效。 本管理手册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总经理(签字): 2011年月日 0.2管理代表任命书 兹任命同志为公司的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1、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不断改进。 2、定期向公司总经理报告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的要求。 3、确保在整个公司内促进和提高全体员工满足业主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意识。 4、代表公司就管理体系的有关事宜与外部各方的联络。 5、负责公司方针和目标的宣传,并确保方针、目标在各管理职能层次上得到落实和实施。 6、负责组织和指导公司的内部审核活动,配合总经理开展管理评审,监督各部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7、组织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和更改,审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 8、组织制定、评审、修订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评审、修订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9、组织对管理体系的各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和体系运行绩效进行测量和监视。 兹任命为本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的员工代表,其主要职责是: 1、代表员工就员工所关注的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运行及相关事宜和合理化建议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2、参与方针、目标的审查; 3、参与管理评审; 4、负责回答和解释员工的问题。 特此任命。 总经理(签字): 2011年月日

qhse管理体系要素对应的程序文件及只能分配表1_secret

附表:******建设有限公司QHSE管理体系条款对应的程序文件及职能分配表主控:★相关:☆ GB/T19001: 2000 标准条款GB/T2400 1:2400 标准条款 GB/T28001: 2001 标准条款 编 号 QHSE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名称 领导职责部室职责项目部 及所属专 业分公司 总 经理 管理者 代表 总工 程师 总经 济师 商务 经理 生产 经理 工会 主席 经理 办公室 工程 管理部 安全 管理部 经营 管理部 企业 管理部 劳动 人事部 工程 技术部 质量 控制部 行政卫生 保卫部 市场营销 中心 其他 部门 4.2.3 4.4.54.3.2 4.4.5;4.3.201 文件和法律法规控制程序★★☆☆☆☆☆☆☆☆☆☆★ 4.2.4 4. 5.4 4.5.3 02 记录控制程序★☆☆☆☆★☆☆☆☆☆☆★ 8.5.1 4.3.1;4.3.303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8.5.1 4.3.1;4.3.4 0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5.5.3 4.4.3 4.4.3 05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5.6 4.6 4.6 06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2.2 4.4.2 4.4.2 07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6.3 08 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 7.1 09 建筑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 7.2 10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控制程序★★☆★☆☆★☆★7.4;7.5.3 7.5.4;7.5.5 11 物资管理控制程序★★☆☆★ 7.4 4.4.6 4.4.6 12 劳务分包管理控制程序★☆☆★☆★ 13 工程分包管理控制程序★★☆☆☆☆☆☆★7.5.1;6.4(部分) 14 施工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 7.5.2 15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7.6 4.5.1(部分) 4.5.1(部分) 16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4.4.6(部分) 17 原材料消耗管理程序★★★ 4.4.6(部分) 18 能源消耗管理程序★★★6.4(部分) 4.4.6(部分) 19 工作过程环境保护控制程序★★★★☆★6.4(部分) 4.4.6(部分) 20 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4.4.6(部分) 21 消防安全管理程序★★★ 4.4.6(部分) 22 日常职业健康管理程序★★★ 4.4.7 4.4.7 23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8.2.1 24 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 8.2.2 4.5.5 4.5.4 25 QHSE内审控制程序★☆☆☆☆★☆☆☆☆☆☆★8.2.4;7.5.3 26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5.1 4.5.3 27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 4.5.1; 4.5.2 28 职业健康安全监测控制程序★★★★☆★8.3;8.5.2 29 质量不合格及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8.4 30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4.5.2 31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8.5.3 32 质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2.3 33 过程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六大要素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六大核心要素 一、明确安全生产的制度思想,方针和目标 1、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抓安全生产,一定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要牢固树立一种“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明确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 企业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抓安全管理的原则,坚持全员参与,标本兼治,常抓不懈,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 3、实施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 ①企业要根据国家安全法规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的生产特点,制度切实的安全生产目标,如消除哪些隐患?杜绝哪些事故?各项管理目标控制到什么程度?在安全管理上,安全经费的投入情况,安全技改项目的完成情况,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检验情况,以及安全教育等应有明确的要求。 ②企业要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班组的目标应是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标准化操作,达到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 ③企业要在年初将上年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评选表彰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优秀安全管理者,优秀安全工作者等,奖励对安全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员工。采取阶段目标与大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层次 遵循服从任务、民主管理、统一指挥、责权利对等、精干高效、分工协作、层次适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安全组织机构。以三个层次为宜,战略规划层、运行管理层、实施操作层。 2、横向组织机构 随着企业经营与管理、决策与监督的逐步分离,横向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一般应建立四个系统。 ①安全生产决策系统 企业应建立安全委员会,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及重大决策。企 业安全工作决策的领导必须精干并具有很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②安全管理执行系统 按照“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的原则,企业的各专业系统的负责人事本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负责者,要抓好本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直线系统要精干、高效,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指令一丝不苟。 ③安全监督系统 各级安全部门,安全监管人员要根据决策系统的安全指令对执行系统和所属单位进行监督,以保障执行安全指令准确无误,还要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 ④安全咨询系统 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专家组,负责重大事故隐患评估,,重大或疑难事故的调查,关键生产装置的安全评级,项目的风险预测和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监督,帮助领导做好安全决策。 三、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它是建立在反映生产实际和固有规律的基础上的,是连接每项安全工作和每位员工的纽带,是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入自我调节的轨道。制定安全生产的“一岗一责制”,要有完整的科学内容,体现分级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与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与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 1 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机构图 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方针内容: 过程精品追求质量卓越 预防为主保证安全健康 减少污染保护优美环境 创新管理促进持续发展 3 策划 3.1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依据本条款编制了程序文件: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 1目的 识别本公司在施工或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并评价确定由此产生的风险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施工或服务活动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规定了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或可接受。 3术语 3.1重要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直接损失2万元以上)、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后,经“LEC 评价法”评价风险分值大于80的危险源。

4职责 1公司总工程师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主管领导,负责公司重要危险源的确认。2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直管项目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工作,并对公司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直管项目部进行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公司重要危险源,监督检查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直管项目部对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3公司各部门、区域/专业公司各部门、项目部负责本部门、本项目范围内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区域/专业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负责本公司、本项目部重要危险

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docx

精品文档附件 8 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第1页共2页 要素管理最高 技术质量技术委授权综合办体系管理活动管理室业务室 条款号负责人负责人员会签字人公室要素者 4.1.1机构设置和职能★☆○○○○ 4.1.2公正性措施★☆☆○○○○ 4.1.3 组关键岗位人员的任 ★☆○○ 4.1命和代理 织 4.1.4 质量监督★☆ 4.1.5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 4.2.1人员的配备★☆○○○○ 4.2.2人员教育★○☆○○○ 4.2 4.2.3人员 人员业务培训和考核★○☆○○○○ 4.2.4人员及其技术业绩档案 ○○○○○☆管理 4.3工作场所和环境★☆○○○☆ 4.4.1仪器设备配置★☆○○○4.4.2仪器设备管理☆○○ 4.44.4.3设备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4.4.4设施仪器设备档案○☆4.4.5仪器设备量值溯源☆☆○ 4.4.6标准物质量值溯源☆○○ 4.5.1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 ★○☆○○○○行 4.5.2 文件控制○○★○○☆○ 4.54. 5.3管理 合同评审★☆○○○☆体系 4.5.4 检测和 / 或校准分包○★☆○○☆ 4.5.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精品文档 附件 8 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第 2 页共 2 页 要素管理 最高技术质量技术委授权业务综合办体系管理活动室 条款号管理者负责人负责人员会签字人室公室要素 4.5.6客户服务☆○○○○○○ 4.5.7申诉和投诉★○☆○○☆ 4.5.8 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 4.5.9 质量记录的控制★○○○ 4.5.10 技术记录的控制★○○○☆○ 4.5.11 记录的档案管理○○○○☆ 4.5.12内部审核○○☆○○○○○ 4.5.13管理评审☆○○○○○○○ 4.5.14检测和校准方法★○○○☆○ 管理体 4.5 系 4.5.15不确定度评定☆○○○ 4.5.16数据控制☆○○○ 4.5.17 抽样和样品处置☆○ 4.5.18 结果质量控制○★○○☆○ 4.5.19 能力验证与比对☆○○○○ 4.5.20结果报告的编制★☆○ 4.5.21结果报告的审核☆○ 4.5.22 结果报告的签发★○ 4.5.23 结果报告的存档○○☆ 4.6特殊 ☆○○○○情况 ★:领导职责☆:责任部门○:协助配合部门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要求岗位职能分配表

实验室管理体系要素要求岗位职能分配表 ●表示负责人或负责部门○表示相关人或部门▲表示归口管理部门

十六、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15.1目的 为保证检测、检测工作的正常实施,实现对检测过程的有效控制并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和对检测水平进行测试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符合有关规程、规范、技术要求和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特制定本程序。 15.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检测、检测项目及技术验证活动的全过程。 15.3 职责 (1)技术负责人 负责组织对检测、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验证审核。 负责检测车间验证工作的组织实施。 负责对车辆检测项目的检测工作进行计划和实施,组织测试人员对测试结果 进行验证,并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水平进行定期考核。 (2)质量负责人 组织内部审核和监督检查,负责质量监督网成员对检测、检验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 15.4 程序 15.4.1 业务室受理检测、检验委托任务 15.4.1.1业务室人员应熟悉本公司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能力,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要求。 15.4.1.2开展检测、检验和工作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具有有效的检测和检测资质; (2) 具备有效的检测和检验规程、规范和标准 (3) 检测、检验和仪器设备具有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4) 检测、检验人员必须取得所从事的项目的上岗证; (5) 具有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环境条件和工作场所。 15.4.1.3 业务室根据检测、检测任务的性质及本公司的能力,与客户协商签署检测和检测委托合同。

15.4.2检测和检验人员应按委托合同的要求选择检测和检验规程、规范和作业指导书。 15.4.3检测、检测的实施 (1)检测的实施过程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公司制定的《作业指导书》。 (2)检测的实施业务室将车辆移交检测车间(外观检测员或引车员),双方应做好车辆、附件及技术资料的交接。 (3)技术部人员准备好仪器设备、标准物质,保证其处于受控状态。 (4)检测人员根据检测要求,按有关检测方法标准进行试验。 (5)对于异常情况和现象的处理, 报技术负责人处理。 15.4.4 数据处理 (1)检测、检验人员应认真观测并采集检测、检验数据,如实记录。 (2)原始记录的填写、修改、保存和销毁应严格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3)检测、检测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应按检测标准和《数据保护的程序》进行。 (4)审核人应根据检测规程、标准的要求,对数据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逐项 进行校核,保证数据处理及检测结果无误后方可签字。 15.4.5报告的编制 (1)技术负责人应对检测、检验结果的实施验证审核,以确保报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检测报告进行监督检查。 15.4.6结果质量的控制 (1)档案管理员负责整理备份纸质检测报告单并归档保存和电子备份的编制存档。 (2)档案管理员负责对影象监控录制的硬盘备份并存案。 15.4.7申诉和投诉的处理 质量部负责受理客户投诉及申诉,执行《处理客户申诉和投诉的程序》。 15.4.8监督 (1)质量负责人组织质量监督对检测、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抽查。 (2)本公司组织内部审核时,把检测、检验过程和结果作为审核重点之一。

(完整版)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xlsx.doc

***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文件编号AG/A-2017 版次第 A 版 页码 生效日期2017/8/1 管理体系条款管理体系的主要职能部门 总经体系管理品管设备市场 采购 9001 条款及要求技术部综合部生产部环安科营销财务部外联部检测中心理者部科部 部 4.组织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2 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保持成文 ○○○★○●○○○○○○○信息 5.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与承诺★●○○●○○○○○○○○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 方针★●○○●○○○○○○○○5.2.1 制定质量方针★●○○●○○○○○○○○5.2.2 沟通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2 风险和机遇的识别○★○●○○○○○○○○○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支持

7.1 资源 7.1.2 人员 7.1.3 基础设施 7.1.4 过程运行环境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 7.1.6 组织的知识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7.5.2创建和更新 7.5.3 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2.1 顾客沟通○○○○○○★ 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 8.3 产品和服务设计与开发○○★○○●○○○○○○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 ○○○●○○○○○★●的控制 8.4.2 控制类型、程度○○○●○○○○○★○●8.4.3 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8.5 生产和服务提供○○○●○★○○○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