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

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对情、欲的肯定成为潮流: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 在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冲破旧有藩篱的同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

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其文学突变的准备。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

1、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

2、精神解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

3、作家的忧患意识;

4、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宋濂、刘基、高启等的诗文;

5、经济复苏又使士人的忧患意识消蚀,文化专制使创作产生不安全感,文学创作贵族化。

(二)后期:明代中叶,文学变革突飞猛进。进入近古文学。

1、城市及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

行;2、章回体小说编著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行,《西游记》、《金瓶梅》

的问世;3、戏曲传奇体制的定型和变革——三大传奇、临川四梦;4、诗文的复古和革新——前后

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5、短篇小说的繁荣一一三言二拍;6、社会危机使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二、为什么人们常把小说作为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

在明代各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中:(一)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

贵的贡献。是中国古代长篇大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白话短篇小说的兴起。如:三言、二拍。

《三国志演义》

一、成书过程

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一)历史的真实:三国

的历史,《三国志》及注提供了素材。(二)民间从晚唐到元末一直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并有

“尊刘贬曹”的倾向。(三)金元时期大量的三国戏?(四)罗贯中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三、分析《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传统:中国古代的通俗文艺有“正”与“邪”的传统,《三国志演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C

历史背景:正统史学一般都奉蜀汉为正统,民间故事也有尊刘贬曹的倾向。D思想背景:在宋元以

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把既是“汉室宗亲” 又是“仁君”的刘备奉为正统,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和美好愿望。E体现:曹刘对比一一刘以

宽待人,曹以暴害民,刘以义待士,曹以诈待士,在《三国志演义》中集中反映出“拥刘反曹”的倾向。F正统观念:许田射猎、曹丕废帝、刘备正位。

四、曹操形象:

1、典型的反面人物。

2、集中概括了封建地主阶段代表人物的一些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的人生信条,杀粮官、杀杨修、梦中杀人等情节,突出了他的阴险、奸诈、残暴和不仁不义。

3、

英雄人物:军事家、政治家,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发扬军事民主,不失英雄

本色。实乃一枭雄。

五、《三国志演义》中战争描写的特点:

(一)最擅写战争,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宏大。(二)着重表现每次战争的不同条件,

特别是具体条件下战略战术的运用,突出战争指挥者主观指导及战争规律的作用。(三)描写的系列

战争彼此关照,主次配合。(四)在以写为主的同时,也展开其他活动的描写,而这些活动又与战争的进程有机联系。(五)通过战争刻画人物思想性格,歌颂了力,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七、《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

(1)文学的。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其巨大成功,招徕了后世无数的效仿之作,为后世的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非文学的。首先是对于战争的详尽描写,直接为后世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从而成为战

争特别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它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如在中国北方非常流行的关公崇拜,

民间的结拜情结,都受到《三国演义》的重大影响。

《水浒传》

一、成书一一与《三国》相同,也是“集体创作,文人写定”,但其历史依据非常稀淡,主要还

是民间传闻和通俗文艺。至多是有一点正史的影子。南宋以来,梁山故事已经成为说话和杂剧艺术的重要题材;特别到元代,水浒戏非常之多,如《双献功》《李逵负荆》等。这些都为《水浒传》的

写作提供了重要的题材来源。

二、思想内容一一着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许

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小说细致而生动地描写了农民起义如何由零碎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的过程。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揭示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三、主题-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说法:忠义说;为豪杰立传说;诲盗说;游戏说;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等。表露的非常明显的绿林文化特征。

四、女性观-■—(1)《水浒传》中女性世界的构成:大体分为妖女、魔女和无面目女性几类。

第一类如潘金莲、潘巧云、贾氏等;中间比如顾大嫂、孙二娘;后者比如林冲的妻子以及大量的连姓名也不被注意的女子。(2)好汉们对待女性的态度:大体是有家室的比较冷淡,没有家室的对女性则多充满仇视。(3)就结果看,女性所造成的影响基本是

灾难。如林冲的妻子因为貌美而招致调戏,导致林冲的发配;阎婆惜与宋江的同事通奸,导致宋江的亡命江湖。

五、艺术成就--—1、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过渡。包括:(1)把人物放在特定社会环境中,

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遭遇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 (2)善于处理英雄人物个性与共性的

关系;(3)在尖锐的矛多冲突中展现个性;(4)传奇性与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2、在细节

描写上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艺术成就。3、艺术结构。串珠式的结构方式,用梁山事业这根主线,将众

多的英雄传奇连在了一起。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板块结构。4、语言艺术也取得了卓越成就。活泼灵动、

惟妙惟肖的语言。《水浒传》首次运用了纯粹的口语作为书写语言,生动流畅,惟妙惟肖,体现出了

作者高度的语言运用的才华,纯粹的白话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唯一语言,《水浒传》起到了典范作用。

六、地位和影响一一1、文学的:是英雄传奇的范本,对后世的历史演义和侠义公案小说的发展

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其他文艺体式提供了丰富的题材。2、非文学的:后世农民起义以及绿林豪

杰起义,学习其战术战略,乃至借用其绰号等;进步的评论家、思想家往往以之为工具,借以批判社会之不公、道学之可恶、真心之可贵等。

《西游记》

一、西游记的艺术特征

(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充分发挥作家驰骋想象能力的奇幻思维。作者以绚丽的想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2)集动物性、神性、人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三)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丰富了我国长篇小说的结构宝库。(5)轻松幽默

的语言风格。作者大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风格。

《金瓶梅》

一、女性世界的悲剧。《金瓶梅》中的女性世界,是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的女性标准截然不同的。她们对名节十分淡漠,而对情欲、物欲、肉欲充满了渴望。她们的行动有某种合理性,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冲击着不合理的礼教制度。但由于时代给她们的的限制,她们的全部才华就只能用在迎奸卖俏与追求享乐上,难以跳出人性的泥潭,最终走向灭亡。

二、世态炎凉的丑剧一一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作者通过这样的背景,客观上揭示了一个难以适应近代人文思潮问世的恶劣环境。

三、艺术成就一一题材的转变(由非凡人的非凡事向凡人凡事的转变),审美趣味的转变(从歌

颂到暴露),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告别了类型化与扁平化),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以家庭为圆

心,以西门家为主轴,以家庭人物命运为经,以其他人物命运为纬),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妙在口语

家常)。

四、在中国小说历史上的贡献一一(1)第一部文人独立撰写的长篇小说。《金瓶梅》的出现开

创了文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新局面。(2)第一部世情书。《金瓶梅》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传统。

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走向了人,体现了文学向人的复归。(3)为以后的世情

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两个阶段。

三言二拍

一、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二、进步的思想内容——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2、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3、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

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内容一一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对杜十娘不幸遭遇的描写,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门第观念的罪恶,揭示了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根源。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度合理的美好的人生的追求、维护人的尊严这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四、《杜》的艺术特点一一A、在尖锐的故事冲突中揭露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B、用传神

的细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C、用衬托的方法来塑造人物;D、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

五、“三言”艺术特色一一(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2)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失通俗,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句法上尽量使用短句,

注意音调铿锵、富于节奏感。

六、“二拍”的题材内容一一(1)经商题材,时代特色。(2)爱情题材,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

七、二拍”的艺术贡献一一(1)结束了以往拟话本中套话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己的韵语,

使韵文与散文相互呼应结合;(2)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为考究;(3)对细节的追求更细腻;(4)议

论虽时显迂腐且也过多,但个性鲜明,增加了整部作品的个性特征。凌濛初的二拍”,真正标志着

文人化的拟话本的成熟。

一、明代戏剧的主要剧种有杂剧和传奇。二、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三、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

明代杂剧

1、王九思《中山狼院本》开单折短剧之先声、《杜甫游春》

2、康海《中山狼》

3、徐渭《四声

猿》(《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

四声猿”:是指鹿说马”、曼倩诙谐的四个南杂剧作品,包括《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取古谣猿鸣三声泪沾裳”感人至深之意名集。作品摒弃了陈腐的伦理说教,采取奇情浪漫的夸张、效果强烈的对比和出人意料的奇妙构思结构剧作,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语言通俗流畅。被称为明曲之第

一”。

《牡丹亭》和汤显祖

一、汤显祖的创作一一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二、〈〈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一一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艺术特色一一(1)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2)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出《牡丹亭》

较为典型的浪漫注意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3)《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闹剧诸多因

素于一体的复合剧。

《长生殿》洪昇

一、艺术特色一一强烈的对比;突出性格特征;浓郁的抒情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吊古伤今,咏叹历史上的不公,人世间的不平;浓郁的神话色彩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一、思想内容一一写了大量的狐鬼花妖,而且一般而言,对她们都表示了赞美。揭露权贵、豪绅欺压、凌辱下层人民的罪恶,颂扬反抗压迫,不畏强权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抨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歌颂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婚姻,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对忘恩负义,玩弄女性的劣行给予无情鞭笞。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式小说和公案小说。

二、艺术特色一一(一)以传奇笔法表现志怪内容。1、对志怪题材的继承与发展;2、对传奇笔

法的继承与超越。(二)以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三)人物千姿百态,性格各有

不同。同类人写出差异,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四)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五)基本规范的文

言,叙述语言简洁洗练,人物语言灵活多样。

《儒林外史》

一、思想一一作品批判的矛头指向科举制度,让人看到科举是束缚知识分子的绳索,八股制艺是禁锢儒生思想的愚民术,毒害了读书人的灵魂,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人物

杜少卿是个贵公子,在他身上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性格。他慷慨好施。他轻视功名富贵的科举制度。他反对多妻。

崇敬具有反抗性格的沈琼枝,称赞她说: 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

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做的极了。”他说:《榛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并不

顾他人的讪笑,与妻子携手同游清凉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的要求。

沈琼枝,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压迫,以刺绣卖文为生,自食其力,是个新的女性形象。

三、艺术特色一一(一)杰出的讽刺艺术:1.能面向社会,挖掘其社会根源,把诙谐的讽刺和严

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显示了讽刺的客观真实性。2 ?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3?具

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显示出作品讽刺的深刻性。4.采用含蓄、婉转的讽刺手法,冷静自然。(二)

被讽刺人物的喜剧行为背后,几乎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

来。(三)独特的结构。没有设置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四)语言幽默、明快,富于形象性和个性化。

《红楼梦》曹雪芹

一、思想---- 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圭寸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圭寸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圭寸建

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

二、人物

贾宝玉一一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对仕途不关心;

爱情问题上追求知己之爱;他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体现着初步民

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

林黛玉一一1、小性儿”所蕴含的自尊和自强。2、纯洁真诚。3、不看重功名富贵,也是一个分拣礼教的叛逆者。在黛玉身上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三、宝黛爱情悲剧及其意义一一爱情悲剧是作品的中心故事。1、情节主线悲金悼玉”。2、宝

黛爱情是有违传统礼法的、带有新色彩的爱情,具有反封建意识。3、复杂性,具有历史局限、阶级

局限。4、宝黛爱情悲剧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5、金玉良缘”更符合贾府的家族利益和封建家长改

造宝玉的意愿。

三、奴隶造反者形象一晴雯是这些丫鬟中一个最光辉的形象。在她身上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封建

社会中地位卑贱的妇女们的优秀品质。心比天高,身为下贱”。1、晴雯出身低贱。2、晴雯性格

倔强、敢怒敢骂,她不想奉承谁,也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3、她真率、热情和勇于助人。

四、统治阶级代表人物一一王熙凤、薛宝钗

王熙凤出身于金陵一霸”的王家,它和贾家是世代姻亲,叔叔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都检点,是当时在朝统领军权,声势煊赫的人物。她是除了金钱与权势之外,什么也不相信的人。嘴

甜心苦,两面三刀”这是封建统治阶级掌权者的性格特征。

薛宝钗是书中和林黛玉相对立的现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她熟谙世

故,城府极深,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掩盖起来,在人前装得特别的老实。虚伪、世故、无情。她

对宝玉并非没有感情,但对他的痴”、狂”深为不满,她一有机会,就要劝他学些应酬世务、讲些

仕途经济,便于日后博取功名富贵。通过薛宝钗这个形象不仅更鲜明地反衬出宝、黛的叛逆性格和他们的真挚爱情的可贵;而且也具体、深刻的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

艺术成就一一结构宏伟、构思缜密。以贾府为背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贾府的由盛而衰为副线,组成了一个巨大而有机的整体;跌宕多姿的情节。重大冲突与生活琐事的巧妙结合;塑造了一大批有独特性格的典型形象。把人物放在斗争漩涡中对比描写,以自身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与个性;语言的个性化、形象化和情趣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版资料

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上官体”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1、(古代文学史2 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2 P39) 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3、李斯。、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4《离骚》_,代表楚辞。5、“骚”指_仁_。_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7、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8、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9标志。P216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11、建安七子是指: 赋,比,兴,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2《孔雀东南飞》_______13、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 者为徐陵。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14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或益之而损。”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叙事性﹍﹍。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17、_ 世说新语__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18、刘义庆的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 19《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其中_名作。 刘勰的作品。、《文心雕龙》是20 二、名词解释。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风骨:1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10-1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8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神话特征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神话都是幻想或想象的 B.神话是古代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工具 C.神话是一种“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D.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2.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A.《汉书·食货志》B.《史记·孔子世家》 C.《国语·周语上》D.《毛诗大序》 3.《春秋》叙述历史的特点是() A.采用新闻标题形式记事B.记言 C.言事兼记D.完整系统地叙述西周历史 4.《战国策》的文风特点是() A.微言大义B.艳富浮夸 C.质朴平实D.辩丽恣肆 5.《荀子》的文风特点是() A.奇幻诡谲,汪洋恣肆B.明切犀利,冷峻峭拔 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逻辑严密,说理透辟 6.下列寓言出自《韩非子》的是() A.狐假虎威B.郢书燕说 C.画蛇添足D.南辕北辙 7.《九章》的艺术表现特征是() A.奇幻壮丽B.浓笔重彩 C.平实素朴D.飘逸幽渺 8.屈原《九歌》组诗的篇数是() A.8篇B.9篇C.10篇D.11篇 9.指出秦刻石文在内容上多为“颂秦德”的是() A.贾谊《新书》B.司马迁《史记》 C.董仲舒《春秋繁露》D.刘勰《文心雕龙》 10.汉代散文的行文造语向着骈俪方向发展出现在() A.西汉前期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 11.具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学家是() A.司马谈B.司马迁 C.班彪D.班固 12.下列表述班固《汉书》特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行文挥洒自如B.叙事平实稳健 C.文章组织谨严D.语言富丽典雅 13.把汉代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作者是() A.扬雄B.蔡邕C.班固D.司马相如14.“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 A.《国风》B.《九章》 C.汉乐府民歌D.《古诗十九首》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6.10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神话女娲造人属于A A.创世神话 B.自然灾害神话 C.战争神话 D.其他神话 2.《诗经》运用的基本句式是B A.二言 B.四言 C.五言 D.七言 3.下列诗句出于《诗经·廊风·柏舟》的是C A.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B.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C.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D.漆与沛,方涣涣兮 4.《尚书》的文风特点是A A.估屈牙 B.微言大义 C.奇幻诡诵 D.华丽富赡 5.《左传》的编篆体例属于C A.纪传体 B.国别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6.《墨子》散文的突出特点 是A A.逻辑严密,行文质朴 B.浩然正气,雄辩风采 C.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D.明切犀利,冷峻峭拔 7.《战国策叙录》的作者是 A A.刘向 B.袁康 C.班昭 D.马续 8.东汉散文家仲长统的代 表作是C A.《新序》 B.《新论》 C.《昌言》 D.《论衡》 9.班固《汉书》的叙事特点 是C A.堪比《史记》,富于变化 B.贴近现实,情感浓郁 C.翔实平妥,笔法谨严 D.逐一描绘,细腻精致 10.枚乘《七发》的创作特 点是B A.抒情述志 B.铺叙夸饰 C.咏物寓意 D.浓情质实 11.张衡的《二京赋》在赋 史上是D A.抒情小赋之开山 B.骚体 赋的代表 C.纪行赋之先河 D.汉代大 赋的绝响 12.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 九首》的是C A.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B.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C.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D.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3.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的 是A A.《十五从军征》 B.《同声 歌》 C.《客从远方来》 D.《赠妇 诗》 14.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的 特点是C A.四言为主 B.七言为主 C.杂言和五言为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及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 [A] 《山海经》[B]《楚辞》[C] 《淮南子》[D] 《左传》 2、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A] 《春秋》[B] 《左传》[C] 《战国策》[D] 《国语》 3、主张兼爱、非攻的是下列哪个诸子流派:()。 [A] 墨家[B] 法家[C] 道家[D] 儒家 4、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 齐、鲁、韩、马[B] 齐、鲁、韩、王 [C] 齐、鲁、韩、毛[D] 齐、鲁、韩、郑 5、《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A] 国别体[B] 纪传体[C] 编年体[D] 纪事本末体 6、谢灵运的五言诗被评为:( )。 [A]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B]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C] 雕藻淫艳,倾炫心魂[D] 锦工机锦,玉人琢玉 7、“初唐四杰”的审美追求是:()。 [A] 提倡纤巧绮靡[B] 提倡刚健骨气 [C] 主张体物精巧[D] 主张竞为雕琢 8、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的是:( )。 [A] 《出塞》[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 《黄鹤楼》[D] 《登高》 9、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是:()。 [A] 文以明道[B] 文从字顺 [C] 气盛言宜[D] 不平则鸣 10、下面诗句所评对象为陶渊明诗的是:( )。 [A]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完人 [B]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思是吾师 [C]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古代文学史往年试卷

韩山师范学院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A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_珠串式链式结构__。 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_朱权_、_朱有燉_为代表 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浣纱记_ 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_属玉堂传奇_ 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_李渔__ 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说苑__卷五之_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_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程本__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唱词__与__宾白__两部分 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索隐派__、_考据派_三派 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__裴松之__的_《三国志注》__。 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 _《金瓶梅》__ 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庄子》__的__《外物篇》_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BC) A.陈寿《三国志》 B.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ABC ) A. 《窦娥冤》 B. 《蝴蝶梦》 C. 《鲁斋郎》 D. 《哭存孝》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ABCD ) A. 《赵贞女》 B. 《王魁》 C. 《状元张叶传》 D. 《张协状元》 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 ) A.嘉靖壬午本 B. 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 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ABC) A. 《石点头》 B. 《欢喜冤家》 C. 《西湖二集》 D. 《六十家小说》 6.小山乐府是(D)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A)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性灵说 D. 肌理说 8.《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B )当属四部之冠 A. 《雌木兰》 B. 《狂鼓史》 C. 《玉禅师》 D. 《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AB) A.《看钱奴》 B.《柳毅传书》 C.《张生煮海》 D.《老生儿》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 A ) A. 才子佳人小说 B.历史演义小说 C.英雄传奇小说 D.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分) 1.(3分)拟话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西昆酬唱集》的编者是。 2、黄庭坚在《小山集序》中评价的为人有“四痴”。 3、周邦彦在徽宗朝曾提举。 4、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一祖”是。 5、《漱玉词》的作者是。 6、宋代词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7、《》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8、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之称。 9、《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10、《录鬼簿》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1、晚唐体 12、“苏门六君子” 13、元曲 14、四大南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5、简述“山谷体”的内涵。 16、为什么说《梧桐雨》是一部诗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7、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杨亿 2、晏几道 3、大晟府 4、杜甫 5、李清照 6、张先 7、《西厢记诸宫调》 8、“曲状元” 9、纪君祥 10、锺嗣成 二、名词解释题 1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

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此外还包括寇准。 12、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这这些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他们在创作上各具面目。 13、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元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舞台表演样式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4、“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分别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三、简答题 15、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1)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2)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3)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4)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 16、第一,诗一般的内容和情感。从全剧的核心部分——曲词来看,它的重心实际是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依据,来摹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剧中蕴含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感情,所以具有了诗剧的性质。第二,诗一般的语言。《梧桐雨》通过大量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把语言写得非常华美。第三,梧桐意象的反复渲染。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诗剧的艺术效果。 四、论述题 17、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古代文学史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1、“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其内涵是: 1、政治理想的高扬。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浓郁的悲剧色彩。以曹植诗最有代表性。 这些时代特征也正构成了“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二:“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这一时期的文学。 1. 寄托遥深。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2.、词旨渊永。除了时局政治的影响外,这一时期盛行的玄学思潮也对文学风貌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其渊源可追溯至汉末,但谈玄而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则是正始年间出现的。 三:两者不同之处: 1、建安风骨体现的是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乱世黎民悲惨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现实情怀。而正始诗风则完成了由关注现实到关注生命本体的演变。 2、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3、正史诗风以阮籍、嵇康为代表,以使气命诗、诗心遗论与清俊、遥深为表现特征。 4、建安风骨到正始诗风的嬗变表现在建安激情的一步步退潮。曹植由立足现实到寻求精神超脱,是建安激情。 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一: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三:游仙诗。 成就: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二)曹丕的诗歌宴游诗:言志诗:爱情诗 成就: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1)《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2)《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三)曹植的创作 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少年意气。如《白马篇》。 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一是抒写自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的诗篇,三是述志诗四是游仙诗 成就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2、形成“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独特风貌。 3、善为警句,工于起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2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_西洲曲______和北歌的叙事长诗____木兰诗_______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 我国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朴素的辩 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 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 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 年号。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 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 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统一天下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大题

2011年7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宋玉新 37.游仙诗新 38.《永州八记》新 39.《枕中记》新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枚乘的《七发》开创了大赋体式,简述其创作特点。新

41.简述《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表现方面的艺术特色。新42.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旧 43.简述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试述《庄子》寓言的特色,并举例说明。新 45.试论大历十才子诗的艺术特色。旧

2011年4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天问》新 37.骈文旧 38.讽刺小品文新 39.《虬髯客传》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贾谊骚体赋作的艺术特色。新 4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旧

42.简述嵇康诗歌的特色。新 43.简述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风格。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举例说明《战国策》的文学特色。新 45.试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旧

2011年4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国语》旧 37.宫体诗新 38.初唐四杰新 39.元和体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诗经》诗歌结构形式和语言的特点。新 41.简述《孟子》文章的特点。旧

42.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新 43.简述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迢迢牵牛星》为例,论析《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旧45.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旧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编:先秦文学 1、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2.始祖神话3.洪水神话4.战争神话5.英雄神话6.发明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色:1.深重的忧患意识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社会性3.体现了先民的抗争精神 2、《诗经》风雅颂: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正声,是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 4、《诗经》的审美价值 1.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优美自然的语言和形式: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4.反映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5、《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诗歌意象的创造。 3.负面影响:开启了庙堂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文学先河。 6、屈原作品:《九歌》(11篇)、《九章》(9篇)。 7、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在诗风、体式、语言上均具有某些共同特点: A. 从诗风言,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B.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多写楚地风物。 ②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 8、《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强盛独立。即便遭际不平,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也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9、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10、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1.作为爱国志士深受后人景仰(推动了爱国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 2.奠定了浪漫主义(想象与夸张)诗歌的传统。 3.创造了骚体文学的样式与技巧(楚辞体: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吸收民歌手法,打破四言体的格局) 11、(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微言大义) (3)《左传》编年史,作者左丘明。1.民本思想2.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政、暴君以及统治者的败得丑行3.局限性:过分强调礼制,等级观念很深,对旧制度的崩溃表示惋惜 《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5)《战国策》铺排纵恣,国别史。一)纵横家的思想:1.崇尚计谋策略。2.重视名位利禄。3.重视审时度势。 二)文学色彩:1.叙写事物,铺张凌厉。2.说理论事,纵横驰骋。3.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4.叙事记人,情节曲折,富于故事性。5.善用寓言譬喻,而不引《诗经》《尚书》。 (6)《吕氏春秋》文学特征《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