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学校运动的胜利

公立学校运动的胜利
公立学校运动的胜利

公立学校运动的胜利

——美国教育史上的转折点

2011.07.19

乔治?华盛顿在1787年立宪会议上。(里士满市弗吉尼亚美术馆。埃德加?威廉和伯妮斯?贾比斯克赠)

(本文由卡尔·凯索撰写,摘自美国国务院出版物《历史学家谈美国》[Historians on America]。)

公立学校运动的胜利:美国教育史上的转折点

作者:卡尔·凯索

今天的美国人都确知,他们的公立学校是免费的,是向所有人开放的,而且没有宗教色彩。尽管父母可以自费让孩子就读私立学校,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私立学校学生所占比例一直固定在10-12%。绝大多数学生在公立学校完成从一年级至十二年级的教育,而这是基于美国北部各州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南部各州在19世纪后期作出的重要决定,即所谓的“公立学校运动”(”Common School Movement”)。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没有向所有儿童开放的免费学校。但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了和美国现代公立学校类似的学校。当时,美国北部各州的大部分选民认为,创建由州政府规定并由地方管理的免费学校是明智的选择。在这种教育模式盛行后,美国开始出现了有教无类的免费教育制度。

在17和18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美国的教育既非强制性,也非免费,它不是非宗教的,不向所有人开放,甚至不是绝大多数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各个城镇自行决定是否提供学校。女孩通常被排除在外,或者只能参加较低年级的课程,课时有时也和男孩不同。在绝大多数城镇,父母必须为子女接受教育支付部分学费。在东北部的新英格兰殖民地以及大西洋中部和南方的殖民地,这些教育障碍是非常普遍的。而北美由西班牙和法国统治的地区为教育所做的努力更少。基督教传教士在北美偶尔通过宗教教育为美国土著和非裔美国人宣讲福音;但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整个北美大陆,学校教育都不是政府的主要事务之一。

殖民地学校教育的宗教渊源

尽管整个英国殖民地的学校教育是零散不正规的,但许多殖民地居民积极主张提高识字能力,主要原因是,新教的信仰认为,普通教徒应该学会以方言阅读《圣经》(对英国殖民地的居民而言,方言是英语,不是拉丁语或希腊语)。1647年,马萨诸塞殖民地颁布了一项有关提供学校教育的法律。马萨诸塞的殖民立法机构指出,在新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之前,“老骗子撒旦” 不让人们接触《圣经》,但现在他们应该学会阅读。因此,马萨诸塞殖民地立法机构颁布法律,要求有50户人家以上的城镇必须设立一所学校。这项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学校教育必须免费,也没有要求人人必须接受学校教育,法律的执行也相当松懈。实际上,父母可自行决定是否送子女入学;如果父母决定送子女入学,他们必须支付部分或全部学费。毫无疑问,宗教与教育在当时是相互关联的。在英属殖民地的美国,最流行的教科书是《新英格兰初级读本》(New England Primer)。这部教科书利用押韵的对句教儿童认识英文字母ABC,从“亚当之过,世界皆堕落”(In Adam's Fall, We sinned all)开始,直至“撒该爬上了树,看到我们的天主”(Zaccheus he Did climb the Tree, Our Lord to see)。

学校提供短期课程,在冬季和夏季或许各为六星期,来上课的主要是那些不在田间劳作的幼童。这些做法是基于农业生产的节奏,也因为绝大多数城镇只决定向学校提供有限的资源。与宗主国英国一样,只有极少数精英子弟才享有更深入的正式教育。在殖民地,只有少数欧洲名门的男孩才能进入更高级的英语语法学校,然后更为少数的男孩能习得拉丁语,而后进入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耶鲁(Yale)或威廉玛丽(William and Mary)等院校。这些少数的幸运儿多半在后来成为神职人员,而非大众社会的领袖。

其他儿童多半是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学会识字、做人、工作本领及各种传统——主要是在家里、工作场所和教堂。但是到了18世纪,殖民地社会的人口增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并出现了更多的派系纷争,包括新教对立教派之间在宗教教义上的竞争和争吵。此外,政治和财政问题最终导致殖民地人民和宗主国英国的关系走到了决裂边缘。这些都使利用文字进行的既有口头也有书面形式的辩论愈加频繁。而且,农业的日益商业化和效率的提高给乡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现金交易,使单一作物更受重视,也使农作物有望销售到更远的市场——这一切都使识字变得更为重要。在波士顿、纽约、费城、查尔斯顿(Charleston)等扩大中的沿海城镇以及阿尔伯尼(Albany)和哈特福德(Hartford)等内地枢纽,慈善团体和教会针对日益严重和明显的贫困状况,参照英国的“慈善”学校模式建立了免费学校,为贫困儿童提供免费的伦理教育。

公立学校运动

鉴于18世纪的这些发展势头,人们可能认为,当殖民地人民在独立战争(American Revolution)中战胜了英国军队,全新的美利坚人可以根据自身愿望自由建立共和制时,学校将会成为优先考虑之一。事实上,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许多领袖人物,包括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和本杰明·拉什(Benjamin Rush),都这样认为。1786年,远在法国的托马斯·杰斐逊写信给一位朋友,建议这位朋友“大力宣传向无知开战”,并且支持在弗吉尼亚州建立免费学校。本杰明?拉什(费城的一名医生,同时也是《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签署人之一)也提出了一项类似议案,即在费城建立免费学校。

在开国之初的这一建立州公立学校体制的运动中,领袖人物既有杰斐逊派共和党人,也有联邦党人。但是,这些领袖人物的努力却在各州的立法机构流于失败。大多数自由公民似乎都认为,殖民地时期的零散教育模式已经足矣。美国人尤其担心建立公立学校会使他们的税赋加重(这曾是和英国发生争执的主要问题之一),美国人也不希望羽翼未丰的州政府干涉这些一直由城镇或家庭决定的地方事务。杰斐逊曾两度向弗吉尼亚州立法机构提出建立免费学校的议案,但是均遭失败。之后在1807年,杰斐逊向他的朋友乔?巴罗(Joel Barlow)抱怨说:“普通公众对于新观念的接受就像蜗牛一样慢,对此我们必须默认。”

因此,在乡村地区,仍然由城镇自行决定是否成立学校,以及如何为学校筹集资金。学校的开支通常从向所有居民征收的各种税赋中拨出,再加上儿童父母缴纳的学费。有时,父母会以向教师提供食物或向学校提供柴火的方式缴纳学费,但通常都是缴纳现金。父母缴纳的这些款项被称为“费率单”(rate bills)。有时,学校会向所有儿童提供一定时期的免费课程,然后会向父母有能力支付学费的儿童提供“延续”课程。这样一来,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多少最终取决于家庭财富。每个城镇或地区至多只有一所学校。黑人和印地安人通常无法在这些教育机构接受正式教育。即使是白人小孩,上学的时间也很短,教师的受教育程度通常都不高,教室通常也很破旧。后来,在19世纪初,乡村地区的学校成为学校改革家最热衷批评的对象之一。密歇根州的学校督学约翰?皮尔斯(John Pierce)称那些乡下是“无知教师们的天堂”;另有一份报告在形容一个地区的学校建筑年久失修时说,“甚至连老鼠都弃之而去”。

导生学校模式

在城市,机会则相对较多。即使在18世纪,城市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学校,各有不同的资金来源和不同水平的财政资源。有限的“慈善”教育向贫困白人儿童和非裔美国儿童提供一些免费教学,通常得到教会或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资助。由于这些努力,产生了非裔免费学校、供贫困家庭2-3岁儿童就读的“幼儿”学校、以及其他的资助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关注的增多,这个新生共和国的许多城市开始试行一种慈善学校,就是所谓的“导生”学校(Monitorial School)。在1810至1820年代,“导生”学校在英国、欧洲和拉丁美洲变得十分流行。“导生”学校模式的发明者是英国的贵格教(Quaker)校长约瑟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鼓励由较先进的学生教较落后的学生。兰卡斯特精心撰写了许多手册,希望推广这种模式。兰卡斯特努力确立相关准则,并为教室程序制定了详细的指导。当时,男孩因违反校规校纪而接受体罚是家常便饭,但兰卡斯特提出以鼓励取代体罚,通过活泼的课程和竞争促使学生遵守纪律],对宗教派别保持中立,也许最重要的是,他的方法经济实惠,因此他的模式博得了支持者们的赞赏。兰卡斯特宣称,如果采用他的这套制度,一位教师可同时教授500名贫困儿童。到1820年代,兰卡斯特的学校模式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Pittsburgh)、哈里斯堡(Harrisburg)以及许多其他城镇、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华盛顿特区、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和纽黑文(New Haven)、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Norfolk)和里士满(Richmond)、以及许多其

他城市涌现。在纽约和费城,改革者组建了完整的兰卡斯特式导生学校网络,这些系统成为这些城市在日后建立免费公立学校时采用的设置及建制基础。尽管后来有批评人士嘲笑兰卡斯特的导生学校对贫困学生严加管制,并将贫困学生和其他儿童分开,但兰卡斯特的设想帮助推广了学校“系统”这个概念——不仅涉及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而且将学校联网。

稍微有钱的父母可将子女送到在报上刊登招生广告的低收费学校就读,每个季度只需支付几个先令。富裕的家庭则为自己的子女聘请私人教师,或者是将孩子送往昂贵的英式寄宿学校,这种学校在说英语的前殖民地日益普遍。精英阶层甚至将爱子爱女送到国外学府学习知识和社交技巧。因此,时至1820至1830 年代,“免费”教育几乎完全变成一种给予贫困家庭的有限特权,而且完全取决于当地新教和天主教会众的善施,或是无教派慈善社团的慷慨解囊。在纽约和其他地方,这些慈善学校可能会得到市议会或州的一些支援。但是,今天这种“私立”和“公立”教育之间的差别,在当时还不明显。

公立学校改革运动高涨

在多数美国人居住的小城镇和乡村地区,19世纪40年代的学校改革家试图结束“延续”学校和“费率单”的歧视性做法。他们认为,学校的经费应该完全来自房地产税,亦即所有的房产持有者应该为整个社区的教育系统提供资助。税收制度的传统反对者将这称作是州政府对地方事务的无端和强迫性干涉;但是,康涅狄格州的学校督学亨利·伯纳德(Henry Barnard)称这是“关于免费学校制度的重要设想”。学校改革家还推动将小的乡村地区并入较大的城镇区,以便获得更好的监督和支持。同一时期,城市的学校改革家也在设法将慈善学校纳入免费的公立学校系统,并在之后设法吸引来自较富裕家庭的孩子到这些“公立”学校读书。将学校作为一个共同的平等相交的场所的理念对改革者具有巨大感召力,他们将批评目标对准了私立学校的弊端。欧维尔·泰勒(Orville Taylor)在1837年指出,服务于富人的私立学校“与共和政体不符。这种做法没有尽可能让所有人处于一个公平起点。”亨利·伯纳德抱怨说,现有制度“将社会分为等级……依据财富、教育或其父母提供的外在条件划分儿童”。然而,诚如杰斐逊之前的发现,旧习难改。即便是19世纪40年代最知名的教育改革家霍勒斯·曼(Horace Mann),也对自己所作努力取得的缓慢进展感到失望,并称他的反对者是“政治狂人”的“庞大阴谋”。

小范围的地区控制依然享有很多支持。例如在马萨诸塞州,公理会教派的传统新教徒不无道理地认为,州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阻止在公立学校传播某些宗教教义。在纽约州的奥内达加县(Onondaga),一个小镇在请愿书中抱怨说,1849年通过的有关学校的立法让人们“将自己的手伸进邻居的口袋”,以便获得对于学校的支持。纽约市的罗马天主教会反对建立单一的公立学校体系,认为它会偏向新教的宗教信仰。因此,尽管许多州在19世纪上半叶批准进行改革,但是改革的反对者在州议会和市议会成功地废除了主要的改革内容。而在有些州,将区并入城镇的努力也经历了通过与废除相互交织的多舛命运。1842年,改革的反对者废除了康涅狄格州学校督学一职。哈特福德民主党派的《时报》宣称,将区并入城镇是一种“专横”和“普鲁士”集权。废除州学校督学一职的类似企图,在马萨诸塞州和俄亥俄州被以微弱多数挫败。

但在1838-1853年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东北部的多数州(从缅因州沿海岸线南下至马里兰州)以及“老”西北部(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都保留了州学校督学这个职位,并要求各个城镇通过征收房地产税提供完全免费的学校。从杰斐逊时代到霍勒斯·曼时代,这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情打破了这个平衡?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考察美国的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轧棉机的运用和蒸汽机的推广催生了工业革命,促使更多欧洲移民进入美国,从而给美国带来了一个大范围的人气顶旺的都市化时期,并在1860年之前30年形成了三个经济功能不同的地区。中西部变成了农业重镇,同时也是加工业和船运业发达的地区,新城市和铁路运输也随之涌现。由于中西部劳动力不使用奴隶制,新的欧洲移民潮水般涌到这一带。在东北部,由于农业生产以小农庄形式为主,加上丘陵岩石土壤地质,利润每况愈下,但工厂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尤其是纺织厂和制鞋厂,从而使东北部到处出现了工业城镇和城市中心。南方则继续利用奴工和自己的棉花、烟草、大米等主要作物,在数十年间基本保持着乡村特征,直至内战最终结束了奴隶制。

但是,如果将“公立”学校的蓬勃发展完全归功于经济发展,则过于简单化。每个阶段都对这个进步做出了贡献,也出现过倒退的威胁。尤其是在1830至40 年代,移民中的许多爱尔兰和德国罗马天主教徒来到美国北部,给新教和天主教历史上的长期矛盾增添了又一篇章。这令主要的新教团体感到担忧,他们因此认为,应搁置自身的教派紧张关系和教义纠纷——至少在教育领域应该如此,同时提出能够支持其价值观的道德教育计划和历史观点。为了做到这一点,美国的精英分子和多数新教徒都赞同将学校教育集中化,同时必须摈弃一些传统,如乡村自主、文化独立主义以及地方自治等。

辉格党的作用

在美国内战之前的30年间,最能代表进步的新教教义的政党当属辉格党(Whig Party)。辉格党成立于19世纪20年代,随着时间推移,辉格党越来越将政府行动主义作为自己政治信仰的基础。当时的政府行动计划包括建立制度、发展经济和制定道德规范。这些计划导致建造了运河、精神病院、阻止酒精滥用的禁酒协会、以及免费的公立学校。在19世纪40年代,多数州的公共教育督学都是辉格党人,批准建立最初学校体系的绝大部分法律也是由辉格党人支持通过的。

当然也有一些来自两党的共同支持。许多民主党人也支持向所有人提供免费教育,并希望学校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讲述美国的光荣历史以及美国政治制度的好处。但是,民主党也支持地方自治,反对州政府干预。辉格党领袖兼纽约州州长威廉?苏厄德(William Seward)对民主党的这种观点持批评态度。苏厄德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运用自己的资源去进行战争、惩罚犯罪、打击叛乱,但是不能运用这些资源去“防止战争的灾难、提供公共安全、防止叛乱、提高公共道德、增进普遍的幸福”,是非常荒谬的。

这是一场硬仗。但在1837年至1853年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北方各州的立法机构都将免费公立学校系统的诸多重要特征写入法律。为打赢这些硬仗,公立学校

的支持者主要借助辉格党的力量,说服自己的多数同胞相信,无论是向人们提供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还是围绕共和政体、资本主义和新教价值观整合国家文化,公立学校都能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19世纪的南方,民主党非常强势,那里盛行的地方主义和自由放任的教育传统和对以奴隶制作基础的等级社会的崇尚,都阻挠了该地区学校改革家传播更具民主和中产阶级色彩的价值观。1861至1865年的内战结束之后,免费的公立学校才开始在南方出现,而且最初是由包括黑人立法委员在内的战后重建立法机构在19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70年代早期引入并推广的。到了19世纪晚期,南方的民主党白人重掌州立法机构的大权,该地区才逐渐转向以房地产税为基础的免费学校系统。但当时免费的公立学校依然将黑人和白人分开,而且各免费公立学校享有的资源也不平等。实际上,种族隔离在北方也不少见,全国范围内凡是为少数种族学生服务的学校,资源都相对匮乏。

社会机器的平衡轮

现代公立学校制度的清晰雏形于1837至1853年在北方形成,保留了渐进而非革命的特色。管理权虽然不再绝对由地方社团掌握,但仍由地方和州立法机构共同分担,到了20世纪则有了更多的联邦政府介入。美国由地方选举产生的学校董事会至今掌握的控制权之大,在全球工业化国家绝无仅有;这证明由地方控制教学大纲及预算的概念在美国普通公众中仍然深得人心。然而,通过引进少量的州立规范,并说服地方学区免除所有儿童的学费,公立学校的改革家们催生了一个重大转变。阶级偏见即使不能根除,也被削弱。这就为一定程度的种族融合奠定了基础。最后,男性和女性被认为应该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

霍勒斯·曼曾在1848年断言,美国的普通公立学校将会成为美国“社会机器的平衡轮”。霍勒斯·曼的这个断言以及类似的改革主义信条强化并且扩大了机会均等的观念——从诸多意义而言,这一观念蕴含在美国《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和《宪法》中。但是,平衡轮的比喻还有另一个或许并非初衷的原意。那就是一个平衡轮使社会机器不至散架。这也是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公立学校能在美国的绝大多数地方吸引绝大多数公众的原因所在。美国人始终相信,若想传授共同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常识,若想教会人们尊重制度和尊重财产,若想传授确保民主制度不会分崩离析的其他必备价值观,普通公立学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尽管美国的公立学校提倡平等,但在有些人看来,美国的公立学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保守的社会机构,公立学校在民主框架内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基于种族、阶级、乃至资质的传统文化的区别。时至今日,美国的公立学校依然保留地方控制,并且依赖地方税收,而这便导致每个学生的教育经费不等。以住宅区为界划分学区的做法继续使公共教育中存在种族隔离,而联邦司法机构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作出大量努力,力图转变这种情况。规模庞大的公立学校系统实行一定程度的分类,以便满足多种学习能力的需要。

今天,“普通”公立学校的价值观与教学大纲仍然偏向于传统的美国新教的文化建制和信仰。但是,人们继续欢迎公立学校能够为宣扬“大熔炉”融合理念发挥作用。过去几十年间出现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的移民潮,但就读于美国公立

学校的学龄儿童人数仍达90%左右,其余则主要自费就读于罗马天主教和新教私立学校

然而,由于越来越多具有各种民族和文化背景的美国人进入公立学校,有些父母和教育家开始对采用单一的综合性的公立学校系统提出疑问。目前辨伦的核心是,依据19世纪模式建立的学校教育,是否足以帮助美国年轻人做好在21世纪全球技术经济中进行竞争的准备;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原因是什么。

美国人现在开始重新了针对公立学校的大辩论。公共资金是否应该直接发放给父母,为子女选择他们想要的教育?公共资金是否应被用于基于宗教的学校?是否应该淡化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界线,就像美国建国最初50年那样?地方办校计划和独立办校计划是否应该摆脱州和联邦政策的管理?是否应在现有架构内扩大全国性考试,从而刺激落后的公立学校学区为其学生提供更好教育?这场美国公立学校大辩论的答案,有待正在快速演变的美国社会作出。

------------

卡尔·凯索(Carl F. Kaestle)是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教育、历史与公共政策学教授。他于1997年7月进入布朗大学任教,之前在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与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执教。卡尔·凯索的著作包括《共和政体的支柱:1780-1860 年的公立学校和美国社会》(Pillars of the Republic: Common Schools and American Society,

1780-1860)、《美国的识字教育:1880年以来的读者与读物》(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aders and Reading Since 1880)。最近他曾担任公共电视纪录片《学校》(School)的首席顾问与专业评论员。

Read more: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0338361.html,/st/chinese/publication/2011/07/201107 19151733x0.623525.html#ixzz1WTvZsRqY

公办学校教师的辞职报告

公办学校教师的辞职报告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身负使命,但同时承载的压力 也是非常大的。下面是中国为您准备的公办学校教师的辞职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工作的关心,支持与肯定。自xx年8月进入××中学这个大家庭以来,我倍受“团结、务实、 开拓、奉献”精神的鼓舞,在为××中学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在各个方面得到好良好的发展。今天我选择离开××中学,有很多原因: 一、工资收入低,不足以养活妻儿老小 每月1128.35元的工资收入,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想用来 养家口,简直是痴人说梦,买房更是成了传说中的神话。还曾记得 xx年的那个夏天,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屋里则下着毛毛细雨,如此 情景,令我黯然神伤。身为男子汉,竟然叫自己最爱的双亲生活在如此境况之下,每忆及此景,便如一场噩梦!如今生活境况虽稍有改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儿子,一个男子汉,我有责任让我的家庭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显然,这一切仅仅靠一份待遇微薄的工资是无法实现的。 还有我的女友,她跟我吃了那么多苦,几乎从没怨言,但是作 为一个男人,我真的很羞愧,为了改变此种境遇,我不得暂时告别我心爱的教育事业。

说句心里话,我不喜欢钱,可是我又不得不为它奋斗。可能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钱重要,但是也只有钱才可以买到。 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失去了为人师的骄傲 教师,处在貌似最高的峰巅,貌似为人父母,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忍辱负重。甚至大家都羞于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职业。在别人的心目中,也许教师就成了“无能“、”“软弱”等的代名词吧,至少我所认识的人中间,大部分人都是持这种看法。再加上教育界“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改革,也叫我们迷茫,也许是自己有一些落后了,不能跟上专家们改革的步伐。既然自己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那么我就不白浪费这个宝贵的职位,把它给予一个更适合这个职位的朋友。不能兼济天下只求独善其身,我想让我自己保留一份对此职业的美好幻想,唯一的途径便是暂时离开这个行业,也许等思想能够跟上社会前进步伐的时候,我还可能会再次步入这个行业,也许此一别便是永诀。 经过多个不眠之夜,我终于鼓起勇气写了这封辞职信,决定暂时退出这个行业,并将此职位留给更需要它的高层次人才。希望各位领导能同意我诚恳的请求。 三尺讲台,将我我永远的怀念,不老的情节。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新形势下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几点思考(精)

铜仁市民办学校校(园长赴苏州教育教学管理培训心得体会新形势下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几点思考 印江智成中学德育副校长:吴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法促进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不断完善,民办学校的教师将在资格认定、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公立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对民办学校的教师管理,我有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教师的工作特点、心理特征分析 就当前民办学校管理工作情况来看,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管结果而轻管过程的倾向,甚至把教师等同工人进行管理,而忽视教师职业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征。 就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教师除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外,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我学习、收集资料、教育科研等都很难在特定的工作时间、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也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教师的职业活动方式是以个体出现,而教育成果往往要凝聚着多个人的劳动。 教师的工作特点使教师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施压的心理特征。“为人师表”的社会期望和强烈的自尊心,又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以律己,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就的强烈愿望,其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他们不仅期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期望得到管理者的尊重。 教师的期望心理主要有以下四点: (1对学生的期望。每位教师都希望所教的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好的学习成绩有利于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2对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期望。每位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对学生成长付出的劳动都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当教师的能 力和成绩得到社会及学生家长承认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对自身价值将会有心理满足感。 (3对学校管理者的期望。教师的劳动在期望得到学生及社会的尊重和理解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学校管理者的肯定。教师对管理者的期望更多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期望”重于“对工作关心的期望”;而管理者自身的期望是“对工作的关心”重于“对人的关心”。这种期望的差异容易使教师与管理者之间产生隔阂,引起教师的不满。 (4对工作成绩的期望。由于教师是从事精神生产,而成果又是集体的产物,这就造成教师努力的目标难以具体明确,工作效果难以准确评价。所以,每年的考核、奖励、提薪等各项工作,从管理者到群众都有思想压力和畏难情绪。评比过程中的限额评比、从众心理、退让心理等因素,都或多或少给教师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失望。若是这种心理长期得不到缓解,势必影响教师对学校的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对教师积极性调动应以人为本 学校要实现教育目标,主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要办好学校首先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 1、尊重和理解。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管理的核心当然也是人。学校的工作是广大教师做的,只有在尊重人和理解教师的基础上才能管好人、管好事。 (1学校应当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以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学习提高、教育科研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都不是仅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建立必须而又较为宽松的考勤制度、工作规则,给教师工

新艺术运动_

新艺术运动 一、新艺术运动概述 新艺术运动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末期的新型设计运动,也是一场设计的运动与变革。新艺术运动旨在源于自然却又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以“回归自然”为设计口号,将自然、空间、表现的设计的要素融入设计中,表现出灵动自然的艺术本色形式。艺术设计的精髓在于给人们美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将设计理念融入自然,使人们从心灵和精神上带来极大的丰富和充实。新艺术者们力求打破旧时代的束缚,抛弃旧有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具有青春活力和现代感的新风格来。然而,尽管新艺术反对自然主义,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们实际上又是崇拜自然的,只是他们崇尚的是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这种活力是难以用复制其表面形式来传达的。他们认为应该去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根源,发掘决定植物和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新艺术最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活力。它们体现了隐藏于自然生命表面形式之下无止无休的创造过程。这些纹样被用在建筑和设计的各个方面,成了自然生命的象征和隐喻。 二、艺术风格 1、取材与设计理念都倾向于“返璞归真” 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多取材于自然,多用自然中的曲线之美作为设计的素材,从自然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甚至当今的展示设计者对大自然原始材料的特殊性深感兴趣,不惜将它们原封不动地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设计成一幅天然的作品。 2、取众家之长,成一家独创 新艺术运动的独特设计理念致使其成为了一场世界性的艺术革命和创新。这种独特而不可复制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具魅力和艺术享受的艺术设计风格,艺术家使自己的思想、灵感、动机、行为甚至肉体本身凭借一种自己需要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得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艺术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3、注重人性化的创新,倡导艺术化的可持续 新艺术运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站在了对传统艺术设计的改革和创新的舞台之上,是对历史主义的否定和扬弃。新艺术运动善于借鉴历史元素和历史风格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韵味和包容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大力促进生态平衡及资源的节约与再生,重点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给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环境。 4、着重强调整体艺术环境 新艺术反对任何艺术和设计领域内的划分和等级差别,认为不存在大艺术与小艺术,也

公办学校教师聘用合同范本

公办学校教师聘用合同范本篇一:民办学校聘用教师劳动合同书1 民办学校聘用教师劳动合同书 编号: 劳动合同书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聘用专任教师劳动合同书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甲方地址: 乙方: 居民身份证号码: 家庭住址: 户口所在地地址: 在甲方工作起始时间:年月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甲乙双方

经平等自愿,协商合作的原则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本合同期限类型为固定期限合同。 本合同自年月日起生效,其中新聘用教师的试用期为 2 个月。终止日期为年月日。 二、工作内容与工作量 第二条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工作。 第三条工作量为每周5个工作日。乙方应根据甲方的合法要求,按时按质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工作条件与劳动保护 第四条甲方安排乙方执行课时及坐班工作制。在保证完成规定课时及坐班 时间的前提下,工作和休息、休假乙方自行安排。 第五条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教学用品,建立健全有关教学管 理制度,确保乙方教学工作的正常安全进行。 第六条乙方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 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的权利。

第七条甲方安排乙方加班补课,应安排乙方同等时间补休或依法支付加班 补课费。 四、工作报酬、保险与福利待遇 第八条甲方确定工作报酬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 第九条甲方于每下个月月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工资为 除试用期外,甲方应依法支付乙方寒暑假期间的基本工资。 第十条甲乙双方应当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缴纳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用。 五、工作纪律、奖励与惩处 第十一条乙方应当认真履行法定义务,遵守甲方依法制订的规章制度;遵 守职业道德;爱护甲方财产;按甲方的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十二条甲方负责对乙方的工作进行考核。 乙方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 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甲方予以表彰、奖励。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完不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

第五章美国教育

第五章美国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美国 教育的历史过程与重要事件,深刻领会与掌握美国教育改革的措施及 其趋势。 理解美国现行教育制度及其特点,考核内容第一节美国教育的演变 (一)独立前宗主国教育模式的移植阶段1.移植阶段教育的特点 2.《祛魔法案》及其意义 (二)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的教育改造和初创阶段1.改造和初创 阶段教育的特点2.这个时期美国在教育上的建立 (1) 公立学校运动 (2) 设立师范学校 (3) 发展文实中学 (4) 州立大学及其特点 (三)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教育制度的创新与确立阶段 1.这个阶段美国教育的特点 2.主要成就 (1) 形成地方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2) 形成并确立了完整的教育制度①义务教育的普及②公立 中学的发展③赠地学院 ④研究型大学 ⑤主导学制的确立 ⑥综合中学韵建立 ⑦社区学院的创办 (四)二战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时期1.教育改革的宗旨2.改 革的主要措施 (1) 《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2) 《国防教育法》 (3) 20 世纪60 年代的课程改革 (4) 生计教育计划 (5) 恢复基础运动 (6) 《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第二节美国现行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体制1.美国教育行政的特点2.联邦教育 行政的机构及其职责3.州教育行政的机构及其职责4.学区 及其职责5.高等教育行政的特点

(二)学制结构 1.学制结构图 2.美国学制的特点 3.义务教育制度 4.学位制度 (三)各级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 (1) 机构 (2) 宗旨 (3) 教育实施 2.初等教育 (1) 机构与学制 (2) 宗旨 (3) 课程 (4) 教育实施 (5) 小学内容管理 3.中等教育 (1) 机构与学制 (2) 宗旨 (3) 课程 (4) 教学特色 4.职业技术教育 (1) 机构 (2) 宗旨 (3) 教学实施 5.高等教育 (1) 高等学校的类型 ①社区学院 ②一般综合性大学 ③文理学院 ④研究型大学 (2) 宗旨 (3) 招生方式 (4) 本科教育及其特点 (5) 研究生教育及其特点 (6) 科研与服务 6.师范教育 (1) 机构 (2) 宗旨 (3) 教学实施 第三节美国教育改革动向 (一)20 世纪80 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 (二)20 世纪80 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1.改进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1)调整课程结构 (2)增加学习日,延长学习时间 (3) 加强道德教育,整顿校纪校风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时间;19世纪八九十年代-20世纪初 发源地:法国 涉及地:欧洲和美国 范围:席卷建筑/家具/产品到平面设计,以至海报/雕塑/绘画等,是本世纪除了现代主义风格以外范围最广泛的一场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的目的;艺术与技术结合,追去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线条装饰) 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哥特式/洛可可式/日本浮世绘 19世纪末在法国开始酝酿,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是新艺术在法国展露头角的开始,该运动在法国历史20余年,是所有有关国家持续最久的一个 各国新艺术运动的名称;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新艺术”,英国-“现代风格”,德国-“分离派”,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派别(按线条装饰分) 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代表有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特点:最典型的纹样都有从自然草木中抽象

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内在活力。 直线派: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代表有英国格拉斯哥学派/德国/维也纳分离派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英国轰轰烈烈的“工艺美术”运动,是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之源,工艺美术的设计领袖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装饰运动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于中世纪风格的热衷,对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借鉴,对矫揉造作风格的反对,对于手工业的爱好,对于大工业化的强烈反感都成为新艺术的基本特征。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另一个代表人物阿瑟·马克穆多,设计更加讲究装饰的整体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认主义特点, 这个特点日后成为“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基本特点之一,他是“工艺美术”运动晚期代表人物和“新艺术”运动开创者,世纪之交是他的创作鼎盛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工艺美术与新艺术的相似点: 工艺美术与新艺术的区别: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 大学毕业后,我在民办学校呆了八年,而在公办学校,呆了才不足三月。现在写这样一篇日志显得有些为时过早,也有些力不从心。但我还是决定写一写,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也厘清公私学校间的一些教学理念的区别,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讨论学校就离不开办学主体、教师、学生。我先从办学主体说起,这是老师和学生得以工作和学习的基础。 先说民办学校,因为我对民办学校的了解要比公办学校的了解多些。民办学校的兴起应该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时正是打工热潮。一方面,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不宜带在身边,在家里,又少人照管;另一方面,打工者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有了去高学费私立学校上学的基础;当然,在很多地方,公办学校教育的不景气也是家长选择民办学校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又加上国家结合我国的国情实际,鼓励社会力量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创办私立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学校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民办学校的崛起,从利益上来说,受益最大的就是民办学校的办学主体----学校老板们----好多民办学校老板有了不错的回报。这些社会办学者若想取得丰厚的回报,就要能够招收到学生、留得住学生。为了这一目的,民办学校有了两极分化。急功近利的民办学校招生时,说的天花乱坠,开学后,只顾哄孩子开心,考试时,或自己出题降低考试难度、或弄虚作假提高学生成绩。纸里包不住火,这些学校也是最先倒下去的一批。有一定脑子或事业心的老板们呢,确实真抓实干,提高老师待遇,加强教师管理,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这里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民办学校的利益所在决定着它的企业性的特点,低投入、高回报,以市场为导向。高考是指挥棒,他们就狠抓学习成绩;家长们开始明白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他们便开始培养孩子的礼仪的各种素质。他们会有媚俗的特点,当然这些特点不一定是坏事,或很多时候会起到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民办学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民办学校的管理很严格,类似于公司的管理制度,老板发了工资,老师就要对工资负责。第二,民办学校较专制,就是有了工会也是摆设,仅仅对老板负责。第三,民办学校的节奏较紧张----无论是老师的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出成绩。第四,民办学校的生源很复杂,较难进行教学和管理。 再说公办学校的办学主体。公办学校的办学主体是ZF。ZF办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公办学校有着不错的福利待遇,公办老师较少有打工思想,教师队伍比较稳定;其次,公办学校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特别是在网络较发达的今天,公办学校的各种培训机会是民办学校所不能比拟的;第三,公办学校的工作、学习环境较宽松,有利于老师学生放开手脚发挥自己的特色;第四,公办学校的组织较健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较正规。 有了各自的基础,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老师也就有了区别。 在民办学校,教师实行的是真正的聘任制(公办学校虽然也提了好多年教师聘任制,可惜直到今天还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优者进、劣者汰,老师的压力较大。特别是一些待遇较好、较容易招到老师的学校,竞争比较惨烈。这就要求民办学校里的老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成绩。大多数民办学校里的老师肯定不是最优秀的,怎么提高成绩?我见得最多的是挤、卡。一天将近十节课不说(这说的还是小学,中学更是达到十二节之多),就连课间时间,也能看到好多孩子在被老师补课,更不用说副科时间。学生的资料也是做了一摞又一摞。在这样高强度压力下生活的师生,其生活状态可想而知。 老师是成人,暂且不说,学生呢,成绩好的要经受一次有一次无意义的学习、锻炼(私立学校要照顾差生,要面向所有的孩子,交学费时谁也不比谁少交,差生学不好一样要流失,

公立学校教师辞职报告

公立学校教师辞职报告 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志愿书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 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种申请书。立中小学教师辞职报告,坚信可以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校长: 你。 首先向你说声痛骂,我辜负了你对我的期盼,今天上午写信是向 您提出辞职的。 自去年调配到我校以来,我直遭受了您的各方面的帮助,对此我 是感恩不尽的。刚大学毕业,我由名学员成了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 教师这职业我是既熟悉又陌生。本人得在我来校的二天,你就找我谈话,将许多教学历练传授给我。从备课到讲解,从和学生相处到批改 作业,穿鞘态到板书设计,从语言运用到为人处世,你是那样的耐心啊!那天我学了不少石头。您是很器重我的,所以您竟管理工作给了 我个班让我监督管理。应该说我是很认真很努力地在组织工作,如果 没有发生这件事,我怕也是和同事们心中的个班主任,老师吧。但都 怪我,时的这样冲动造成现在这种糟的局面。 ×××平时也很难说班上的个学生吧,可那天他找我请假时实在 太过分。我究竟平时随和的他,那天却那样的固执。我无论怎么讲, 他就是不听,我不准假他就是不走。我由于下午有课,中午饭间时间 又短,我是个非点儿晚间休息会儿不可的人。傍晚哪怕打个盹儿也行,否则整个下午我就象丢了魂样,头昏昏沉沉,神萎靡不振。因此我让 他下午上完课再找我说,可他就是非要我当场给他批假条。关于学生 请假,我班刚开过班会,制定了具体措施,我无法为他破班里的规矩。长说短说,他耗在那里就是个主意,我实在是生气。但强压住并未发火,前又以我该休息了,下午还有课,企图让他先走,他不动。我躺 在床上,心想他站要是他站吧。可这时他却走到我床边,嘴里仍嘟嘟

美国民权运动

美国民权运动 Civil Rights Movement,United States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战后头10年,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运动只限于由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在法院进行的斗争。 1954 年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为改变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就布朗控诉托布卡教育委员会一案作出判决:公立学校所实行的种族隔离教育是不平等的,违反《宪法第14条修正案》。 1955 年12月1日,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黑人R.帕克斯夫人在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被捕入狱。在青年黑人牧师M.L.金的领导下,全城5万黑人团结一致,罢乘公共汽车达一年之久,终于迫使汽车公司

取消种族隔离制。 1957年,金牧师及其支持者组成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将运动深入到南部生活的各个领域。 1958年南方21个主要城市组织集会,发动黑人争取公民权利。 1960年2月1日,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城 4个黑人大学生进入一餐馆,白人服务员命令他们走开,他们静坐不动。这一英勇行为立刻得到南部广大黑人学生响应,发展为大规模静坐运动,迫使近 200 个城市的餐馆取消隔离制。 1961 年 5 月初,种族平等大会又开展自由乘客运动。不久,在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参与下,得到许多白人支持,逐渐发展为全国性运动,迫使南部诸州取消州际公共汽车乘坐上的种族隔离制。 1963年3月,金牧师等人在南部种族隔离极严重的伯明翰组织示威游

行,要求取消全城隔离制。示威群众受到残酷镇压,但由于金牧师的坚持和美国联邦政府被迫进行干预,该城种族隔离制全部被取消。伯明翰事件后,民权运动队伍迅速扩大。 1963年8月28日组织25万人 (其中1/4为白人)向华盛顿进军,要求就业,要求“立即自由”。另外,有些城市黑人还开展以暴力对付暴力的斗争。 1964年迫使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民权法》。但南部诸州仍采用各种手法阻止黑人选民登记。于是,金牧师等在种族主义非常猖獗的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市进行黑人选民登记运动,并于1965年3月冒着被殴打、杀害的危险由塞尔马向州首府蒙哥马利进军,最后参加人数达15万。在世界人民谴责面前,美国政府于同年8月要求国会通过了《选民登记法》。上述两法未能实际完全取消南部种族隔离与歧视制度,而北部事实上的种族歧视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存在现状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存在现状 及我的教育发展观 当今社会. 存在着两种教育体制:一是公立学校教育. 一是私立学校教育。二者的存在. 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客观上讲. 近代私立学校的出现. 已经与公立学校发生严重冲突. 给公立学校教育造成强大压力. 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势不容回避。这就要求我们摆正观点、正确对待. 努力使公立学校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想方设法. 摆脱困境. 走出低谷. 在竞争中求生存。因此. 做到相互了解. 相互认识. 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需。 一、私立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及问题 2000年前. 中国的圣人孔夫子就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新中国成立以后. 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教育. 自然 而然地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完全统一在国家的控制下。私立学校的历史使命便顺理成章地划上了句号。然而. 随着改革开放. 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 曾一度在中国销声匿迹的“私立学校”又复活起来. 其发展的势头愈来愈猛。据有关部门统计. 到目前为止. 在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的私立全日制大学、中学、小学已分别达到57所、254所和1655所。从私立学校分布看. 沿海、内地都有. 但以上海、浙江、四川、湖南、广西地区最多。 私立学校在中国的发展. 是教育体制的必然结果。它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单一靠政府办学的模式. 使教育变为一种全社会的行为.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私立学校的兴起是建立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的. 在其发展过程中. 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 人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些疑问: --有的私立学校教学条件简陋. 教师大多是离休和兼职者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谁来监督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

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及其启示

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及其启示 一、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运动的由来 由布什及其一批州长们构想的面向21世纪的《美国教育目标》1990年正式颁布,而相应的“美国教育目标专门小组”也于1991年成立,以督促实现目标并监督其进展情况。在2000年之前,该专门小组于每年秋季发布年度报告,汇报本年度进展情况。克林顿上台后,将此目标由原来的六条扩展为八条(以下简称“八条”),并通过立法写进了克林顿政府2000年目标体系里。其中的第3、4条目标提出了关于教育标准化的“构想”,其第3条是:“到2000年,美国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的中、小学生在其毕业时,将在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等富于挑战性的学科课程上具有扎实的能力;全美境内的每一所学校都必须保证充分开发其学生的智能,使其将来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并为其未来的深造和各种创造性的工作做好准备。”(1993,4)第4条目标则进一步强化了第3条目标:“到2000年,美利坚合众国的学生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将是世界一流的。”“八条”中,和学前教育密切相关的是第1条目标:“到2000年,所有儿童在上小学前就已经为学习做好了准备(readytoleam)。 “八条”颁布以后,在美国教育界与美国政坛却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潮流,前者积极响应,后者却强烈反对。在教育界,除数学外的其他学科也不甘落后,在政府基金的支持下,纷纷展开了标准制定工作。尤其是那些未被列进“八条”的学科,如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等艺术教育领域,外语、体育以及健康教育领域等,除了强烈争取其平等待遇以外,还迅速发展和制定出了“国家标准”;而另一方面,那些幸运地被“钦点”中的学科里却展开了激烈的内部竞争,有些学科甚至一下子冒出好几套“国家标准”。这样以来,美国教育界就深感有必要首先为这些“标准”制定出一套标准,以便裁定哪套“标准”才真正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为此,专门成立了“美国教育标准及改进委员会”,该组织将根据“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在“教育标准综述”(1993)基础上制定的标准来为每门学科裁定一套“国家标准”。 而另一方面,这场“彻底的改革”在教育界开始不久,就遇到了来自共和党占多数的美国国会的挑战。虽然这场全国性的运动当初是由一位共和党总统发起的,并得到了那些急于控制公共教育基金的州长们的大力支持,但它却成了政界以及宗教界争相诡病的“活靶”。各州及地方政治领袖以及广大家长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实质上是他们过去所摒弃掉的那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教育” (outcome-basededucation)的“借尸还魂”,是“新瓶里装的旧酒”。而所谓的“2000年目标”及国家教育标准实质上是变相夺权,是利用“国家标准”而把教育控制权从广大家长及当地政府手中夺回到联邦官僚手中。 这样以来,原本是想提高几个重点学科教学水平的带有专业性质的“标准化运动”,由于政府基金的介入与支持,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十足“政治化”的运动。 二、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化的内容 1.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的分类。 根据“目标3目标4专门计划小组”(1993)的意见,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内容标准和执行标准等两个方面的内容。内容标准必须清楚指明“学生应该学习而且能够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它应包括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问题、

公立与私立学校的十大差别

公立与私立学校的十大差别 一:独立与制约 私立学校一切都是独立的,一切都可以独立自主,校长说了算。 公立学校也想独立,但又不可能独立,它要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受上级领导的指手画脚,想自主不可能自主,上级要求怎么办就得怎么办,校长说了不一定算。 二:学生管理 私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既人性又制约,让制度真正成为制度,违者必然受到惩罚,“硬性”是特点。 公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人性化,制度几乎是张废纸,一切纪律约束形同虚设,怕社会舆论,“软着陆”是特点。 三:目标管理 私立学校的目标管理是微观的,即逐条都是醒目的,是可操作的,因此,落实起来逐条都能做得到。 公立学校的目标管理是宏观的,一大堆道理,宏观即空,一切都是虚的,虚即无。 四:教职员工 私立学校尊重教职工的人格,但必须是建立在一切为了学校的基础上,是贡献赢得了人格,占着茅坑是必须要拉屎的,一切从学校利益出发,否则走人,走人就意味着没了饭碗。 公立学校是要人格,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心中有学校又没有学校,好些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公立学校走人校长说了也不应定算,因为社会网络太大。即使走人了,也是换一所公立学校而已。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又能奈我何? 五:学生行为 私立学校的学生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能够做得很好,不该做的真不敢做,做了就是冒犯校规校纪,冒犯了校规校纪必然要受到应有的惩罚。私立学校的管理是法大于情,是法为上。

公立学校的学生好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不该做什么,尽管人人都有《学生守则》。学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接受批评,不服从管理。校规校纪也是橡皮筋式的。公立学校的管理是情大于法,是情为上。 六:学生理想 私立学校的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来到这所学校学习,学习目标是明确的,心中是有理想的。私立学校的校园文化是低调的、求实的,是字字句句入心的、实实在在的。 公立学校的学生好些是混的,混是大多数学生的行走状态。公立学校的校园文化是高调的、空泛的,形大而实虚,虽也有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却已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了。 七:员工做事 私立学校的员工做事是各尽其责,每件事都有专人负责,不存在扯皮现象,从不攀比。 公立学校的员工职责不明,人与人、处室与处室之间搅和,常推诿扯皮,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结果是大家的事大家都没做,或者都没做好,喜攀比。 八:荣辱之心 私立学校是为有好的生存而努力,校兴则口袋饱。 公立学校荣辱是领导的事情,与我何干。 九:人员配置 私立学校是按岗位招聘人员,一人一岗,以岗设人。 公立学校是有关系者进来,人浮于事者多,以人设岗。 十:头把交椅 私立学校是教育家搞教育,头把交椅是有专长的教育家坐的。 公立学校的头把交椅是政客角逐的目标,管你是否懂教育。

公立学校教师职务等级表

公立學校教師職務等級表 ┌─────────────────────────────────────┐ │表級等務職師教師教校學立公│ ├────────┬─────────────────────┬──────┤ │││級等務職│ │註附│稱名 務職├──┬───┤ │││額薪│級等│ ├────────┼──────────────────┬──┼──┼───┤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770│770 ││ │、、、、、、、、 ││├──┤│ │職本各專幼中本自││740 ││ │務表級科稚、薪八│┌ ─ ┼──┼──┤│ │等所社學園小最十│710││710 ││ │級列會校教學高六 │││├──┼───┤ │表職教專師合薪年│││680 │級一│ │發務育業之格上三│┌ ─ ┼│├──┼───┤ │布名機及職教面月││ 650│ 教│650 │級二│ │施稱構技務師之二│┌ ─ ┬ ─ ┐┌ ─ ┤┤│├──┼───┤

│行、專術等,虛十│ 625 625 625 ││625 │級三│ │前職業教級如線一 ││││││││├──┼───┤ │,務人師,具係日│├──┤│600 │級四│ │原等員,依有屬生 ││││││││├──┼───┤ │已級、依幼碩年效││ 副││575 │級五│ │擔,學其稚士功。 ││││││││├──┼───┤ │任如術甄教學薪││││550 │級六│ │學有研審育 位。││││││││├──┼───┤ │校修究結法,││ 教││525 │級七│ │校︵機果規 最││││││││├──┼───┤ │長增構,定高│├──┤│ 授│500 │級八│ │或︶研比,薪││││││ ││├──┼───┤ │教定究照比得││ 助│││475 │級九│ │師未人教照晉│├──┼──┼ ─ ┼──││ 授 ├──┼──┼───┤ │者及員師國至││││ 450││││ 680│450 │級十│ │,列,之民五││││││││ | ├──┼───┤ │其入及規小二││ 國│ 中││ 講│ 理││ 475│430 │級一十│ │原者公定學 五││││││││├──┼───┤ │支,立。教元│││││││││410 │級二十│ │薪應大師;││││││ 教 ││├──┼───┤ │級以專。如││││││├──┘│390 │級三十│ │超教校具│││││││ 600 ├──┼───┤

公立与私立小学之间比较的问题

公立与私立小学之间比较的问题 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多数家长会让孩子就近入学。但是大多数公立小学里人满为患,一个班60甚至70多个孩子,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于是,一些家长把目光投向小班教学重视个性化教育的私立小学,但是又担心教学质量。私立小学的出现为家长、学生提供了方便,那么我们来看看私立学校产生的背景。 私立学校的兴起应该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时正是打工热潮。一方面,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不宜带在身边,在家里,又少人照管;另一方面,打工者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有了去高学费私立学校上学的基础;当然,在很多地方,公办学校教育的不景气也是家长选择民办学校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又加上国家结合我国的国情实际,鼓励社会力量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创办私立学校。在这种情况下,私立学校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私立学校的崛起,从利益上来说,受益最大的就是私立学校的办学主体----学校老板们----好多私立学校老板有了不错的回报。这些社会办学者若想取得丰厚的回报,就要能够招收到学生、留得住学生。为了这一目的,私立学校有了两极分化。急功近利的私立学校招生时,说的天花乱坠,开学后,只顾哄孩子开心,考试时,或自己出题降低考试难度、或弄虚作假提高学生成绩。纸里包不住火,这些学校也是最先倒下去的一批。有一定脑子或事业心的老板们呢,确实真抓实干,提高老师待遇,加强教师管理,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这里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私立学校的利益所在决定着它的企业性的特点,低投入、高回报,以市场为导向。高考是指挥棒,他们就狠抓学习成绩;家长们开始明白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他们便开始培养孩子的礼仪的各种素质。他们会有媚俗的特点,当然这些特点不一定是坏事,或很多时候会起到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私立学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私立学校的管理很严格,类似于公司的管理制度,老板发了工资,老师就要对工资负责。第二,私立学校较专制,就是有了工会也是摆设,仅仅对老板负责。第三,私立学校的节奏较紧张----无论是老师的工作还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出成绩。第四,私立学校的生源很复杂,较难进行教学和管理。 再说公立学校的办学主体。公立学校的办学主体是ZF。ZF办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公立学校有着不错的福利待遇,公办老师较少有打工思想,教师队伍比较稳定;其次,公立学校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特别是在网络较发达的今天,公立学校的各种培训机会是民办学校所不能比拟的;第三,公立学校的工作、学习环境较宽松,有利于老师学

美国教育公平问题

关于美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读书报告 一、文献阅读目录 [1]尚靖君王小溪. 教育公平实现的困境和出路[J].外国教育研究,2012(4) [2]张妹芝. 美国追求基础教育公平的历史渊源[J].基础教育理论,2011(4) [3]单中惠勾月. 试析21世纪初美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4) [4]赵彦俊催宏观. 美国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 (5) [5]姜峰高士兴. 公平和全纳:21世纪美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2(4) [6]王晓阳. 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观念和趋势[J].教育改革,2012(3) [7]冯建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2(3) [8]等待超人,纪录片,网络视频,2010 二、主要内容和观点 (一 )公平和教育公平的内涵 尚靖君和王小溪在《教育公平实现的困境和出路》论文中,在公平定义的思考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几点定义。在其论文中指出,有学者提出关于公平的四种定义。这四种定义分别是: (1)制度的公平和平等;(2)收入分配规则公平和平等;(3)社会公平;(4)一种主观感觉,即由个人的主观评价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平衡。其论文在提出公平定义后,对教育公平进行了阐述。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其论文也提出其他学者对教育公平的四种解释:(1)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受教育机会的平等;(2)教育过程的投入均等;(3)教育结果的均等;(4)受教育者主观体会的公平。针对教育公平的改革即使可以从前三个方面,即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的投入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来进行调整和促进。但是受教育者千千万,对教育公平的主体体会是各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教育公平的界定。所以,追求教育公平的路途崎岖难行。 (二)美国基础教育追求公平的历史 关于美国基础教育追求公平的历史,张妹芝在其论文中从美国历史的三段时期追根溯源的阐述了美国在追求基础教育公平在这三段时期的表现,这三段时期分别是殖民地时期,独立建国后和内战后。本人现把张妹芝在其论文中的关于美国追求基础教育公平的历史的阐述概括如下: 1、殖民地时期的基础教育概况 美国最原始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当时的教育形式主要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美洲进入人类的视野,各州移民开始进入这个新大陆。于是,教育是异国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捍卫各派宗教信仰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北美大陆,教育也呈现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南部殖民地,大农场主居于中心地位,所以不重视教育,学徒教育成为接受新东西的唯一途径。在中部殖民地区,贵族各派都支持初等学校,鼓励创办学校。北部新格兰殖民地,开办初等学校成为强制性任务。 当时的教育目标是满足统治者或教派需要,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简单,不利于人才发展。同时,各殖民地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更没有形成本国的教育。2、独立建国后的基础教育公平尝试

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及其成就

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及其成就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 一、新艺术运动的源流及主要表现 1、新艺术运动的源流。新艺术名称源于萨姆尔?宾(Samuel Bing,1838—1905)于1895年12月26日在巴黎将他的“巴黎东方艺术店”改名为经营现代装饰艺术品的“新艺术画廊”。“新艺术”之名便不胫而走,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设计运动的名称。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首先在法国展开,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至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而登峰造极,延续至1910年前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取而代之。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哥特式、罗可可式和日本艺术是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 2、“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之间的不同:“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充分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把感觉因素引入了设计,并经常

运用明显的性感形象。 3、“新艺术”的传播。运动从法国产生,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美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4、“新艺术”运动的范围。席卷了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建筑、家具、产品到平面设计、海报,以至雕塑、绘画等等,无所不包。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线条装饰倾向或潮流。而线条的表现手法又分成曲线和直线两派。其中曲线派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德国、荷兰、西班牙以及英国的利尔兹利可以归属曲线派。直线派以英国的麦金托希与格拉斯哥派、奥地利分离派为代表。 二.“新艺术运动”主要人物的设计思想与作品风格 1、法国 作为“新艺术”发源地的法国,在开始之初不久就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首都巴黎;另一个是南斯市(Nancy)。其中巴黎的设计范围包括家具、建筑、室内、公共设施装饰、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而后者则集中在家具设计上。1889年由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Guistave Eiffel 1832—1923)设计的艾菲尔铁塔堪称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经典设计作品。这一纪念碑性质的建筑座落于塞纳河畔,是法国政府为了显示法国革命以来的成就而建造的。在700多个设计方案中,艾菲

公立小学及私立小学的比较

公立小学及私立小学的比较 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多数家长会让孩子就近入学。但是大多数公立小学里人满为患,一个班60甚至70多个孩子,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于是,一些家长把目光投向一个班30人左右的私立小学,但又担心教学质量。到底公立小学和私立小学孰优孰劣呢? 公立小学 优点:公立小学一般教师队伍稳定,对学生管教严格,比较适应当前的教育现状。 公立小学里各行各业家庭的孩子都有,能让孩子从小懂得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以便在富贵孩子面前保持平常心,在贫困孩子面前保持同情心。 公立小学孩子多,只有学习好或某方面能力优秀者才能得到老师更多关注,这可让孩子从小懂得靠自己争取和创造展现的机会。 公立小学的老师、所用课本及课程,都严格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可以和以后的初中、高中有一个很好的衔接。 公立小学的管理更加注重孩子的规范性。 缺点:一个班学生人数太多,老师再负责任,也没有能

力顾及每个孩子,显然,孩子在这儿得到的老师关注度很低。学龄期儿童,自我评价能力不强,很多时候依赖别人对他的评价。因此,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的注意。特别是刚进小学时,老师在他心里最,甚至超过了父母。如果孩子长期被老师漠视,有可能自卑。另外,孩子的注意力发展不稳定,课堂上常需要老师提醒,否则,也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公办学校多注重应试教育,对考试成绩过度关注,孩子的压力会很大。 私立小学 优点:私立学校班里人数少,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关注,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 教学模式比较新颖,例如除了按照有关要求开设课程之外,还会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特点来新增一些特长班、礼仪训练等。 私立小学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比较多,有些学校开家长会也是一对一的预约,班主任、生活老师、音乐老师等聚在一起和一位家长聊,让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私立小学比较尊重孩子的个性,只要是有道理的意见都可以发表,对孩子开朗、自信方面有好处。 有些私立小学是寄宿制,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也能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