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创新型产业集群统计报表

10创新型产业集群统计报表
10创新型产业集群统计报表

创新型产业集群统计报表1.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链情况

补充资料:产业集群通信地址(A002):邮编(A003):□□□□□□联系电话(A006)集群是否位于国家高新区内(A009)□ 1.是 2.否如是,则请注明国家高新区名称(A009_1)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20 年月日

说明:1.填报范围:列入科技部试点和培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2.各集群管理机构通过收集数据或汇总集群内各方面基层统计指标数据填报。

3.报送日期及方式:本报表为年报。填报单位于报告期次年3月31日前,通过网络平台上报,另需

上报签字盖章纸质报表;各省级科技管理部门于4月15日前完成审核,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科技厅(委)进行报送

4.审核关系:

(1)JQ001>=JQ002 (2)JQ001>=JQ004 (3)JQ001>=JQ005 (4)JQ001>=JQ006

(5)JQ001>=JQ007 (6)JQ001>=JQ008 (7)JQ001>=JQ009 (8)JQ001>=JQ010

(9)JQ001>=JQ011 (10)JQD00>=JQD09 (11)JQD09>=JQD07 (12)JQD09>=JQD06

(13)JQD00>=JQD03 (14)JQD00>=JQD_0 (15)JQC05_0>=JQC55 (16)

JQC05_0>=JQC06

(17)JQC226>=JQC226_1 (18)JQj20>=JQj33 (19)JQj55>=JQj56_1 (20)JQj57>=JQj57_1

(21)JQj79>=JQj77 (22)JQj79>=JQj79_1 (23)JQj85>=JQj85_1 (24)JQj86>=JQj86_1

(25)JKD20>=JKD20_1 (26)JKD23>=JKD23_1 (27)JKD41>=JKD41_1 (28)JKD43_1>=JKD43

表JQ-01指标解释

集群企业数是指产品与集群主导产品相关联的所有企业的总和。

高新技术企业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证书在有效期内的企业。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境外控股企业指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的总和。

1.港澳台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港澳台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港澳台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港澳台商协议控股。

2.外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外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外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外商协议控股。

拥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指建有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研究院所、知识产权办公室等研发、科技服务机构的企业的总和。

上市企业指企业的股票已在国内和境外股票交易市场正式挂牌交易。

挂牌“新三板”企业指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

在孵企业数指本统计年度末,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的总数。

毕业企业数指符合《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中毕业企业标准的孵化毕业企业数。

集群人员数指集群内企业和服务机构所有从业人员总和。

大专及以上指拥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硕士指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博士指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留学归国人员指出国学习、取得学位的归国人员总数。

集群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指集群管理机构中从事集群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总数。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根据会计“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结转前)填报。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收入”代替填报。

技术收入指企业全年用于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入股、中试产品收入以及接受外单位委托的科研收入等。

出口总额指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商品、出售给境外企业的技术或者为外商提供服务获得收益的总金额。包括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以及境外技术合同或者服务实现金额。

净利润指企业实现的利润在上交国家所得税后的剩余部分。按会计“损益表”中“净利润”项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实际上缴税费总额指企业实际上缴的各项税金、特种基金和附加费等。按当年实际发生额填报。

当年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填报报告期当年企业获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额。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当年获得风险投资额填报集群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获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总额。

科技活动人员合计指企业内部直接参加科技项目以及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直接服务的人员。不包括全年累计从事科技活动时间不足制度工作时间10%的人员。

企业科技活动费用经费支出合计指报告期内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合计,包括企业内部的日常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当年形成用于科技活动的固定资产支出和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

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指报告期企业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活动而拨给对方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当年申请发明专利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向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

当年申请国内发明专利指报告期内向我国专利机构提出发明专利申请的件数

当年申请欧美日专利指报告期内向欧洲知识产权局、美国商标与专利管理局和日本特许厅提出专利申请的件数。

当年授权发明专利指企业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年度内经国内外专利行政部门授权的发明专利件数。

当年授权国内发明专利指报告期内获得我国专利机构授权的发明专利件数。

当年授权欧美日专利指报告期内获得欧洲知识产权局、美国商标与专利管理局和日本特许厅批准,且专利所有权归属于集群内企业的专利。

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指报告期末企业作为专利权人在报告期拥有的、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拥有境外授权的有效专利指报告期末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的、经国外及港澳台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予且在有效期内的专利件数。

发表科技论文指企业立项的科技项目产生的、并在报告年度内在有正规刊号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

拥有注册商标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拥有的注册商标件数。包括在境内和境外注册的商标件数,一件商标在境内外同时注册时只统计一件。

当年注册商标指在报告年度内获得批准,且所有权属于高新区企业的产品商标。

境外注册商标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拥有的在国外或港澳台注册的商标件数。

拥有软件著作权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拥有的,经国务院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计算机程序和文档授予的著作权。

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拥有的,由国务院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授予的对集成电路中至少有一个是有源元件的两个以上元件和部分或者全部互连线路的三维配置,或者为制造集成电路而准备的上述三维配置的布图专有权。

拥有植物新品种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拥有的,由国务院农业或林业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授予的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新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

当年形成国际标准指报告年度内本企业主导制定形成的国际标准数。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

当年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指报告年度内本企业主导制定形成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数。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标准。作为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当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该行业标准应自行废止。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编制计划、审批、编号、发布、管理。行业标准的归口部门及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由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当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指报告年度内本企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几类科技奖励项数。

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项数指企业报告期内在科技部门和商务部门进行认定和登记的技术合同数量。技术合同的类型包括四类: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技

术合同的类型不包括获得国家和省市各类支持计划所签订的合同。

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指报告期内签订成立的技术合同成交项目的总金额。

创新服务机构数指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和省级以上资质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总和。

(1)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指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国家级填报由国家科技部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

(2)生产力促进中心:指单位注册名称含“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从事以发挥科技服务业核心载体作用,集聚和运用创新要素为主要功能,开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咨询诊断、科技创新创业、科技金融、“三农”服务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国家级填报由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数量。

(3)技术转移机构:是指为实现和加速技术转移过程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包括技术经纪、技术集成与经营和技术投融资服务机构等。但单纯提供信息、法律、咨询、金融等服务的除外。国家级填报由国家科技部认定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数量。

(4)产品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利用相关仪器和设备或相应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各类委托检验检测服务,且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国家级相关资质填报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资质的产品检验检测机构数量。

研发机构指研究院所、院士工作站、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类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资研发机构之和。

(1)研究院所:是指旨在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研究部门。

(2)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一般是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和其他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机构建设的科研实体。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是指由省级及以上科技管理部门依据相关管理办法认定的重点实验室。

(3)企业技术中心:是指以企业为主体投资兴建的具有较完善的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和试验条件,拥有一定规模的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和一定的研究开发投入的技术创新机构。

(4)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是指政府支持建立的、具有研发、转化、风投、孵化等功能的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以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旨在加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协助技术升级,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5)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6)各类大学:是指高新区内提供教学、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和学院。

(7)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

(8)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依托有关行业和领域中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龙头企业,建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省级及以上是指由省级及以上单位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认定的机构,属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

(10)外资研发机构:指外商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立的科研开发实体,是从事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包括为研发活动服务的中间试验)的机构,包括外商以合资、合作、独资形式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研发公司,也包括外商在投资企业内部设立的研发中心。

(11)院士工作站:是指以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有条件的专业镇及高新区等科技园区为依托,以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导向,以国内外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为技术核心,联合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一种组织形式和载体。

金融服务机构填报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总数。

(1)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也可称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为主要从事创业投资业务的投资性机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是指通过向处于创建和重建过程中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为其提供管理和经营服务,以期在企业发展成熟或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机构。

(2)担保公司:是担负个人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职能的专业机构,担保公司通过有偿出借自身信用资源、防控信用风险来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

(3)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4)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作为科技金融综合服各平台的依托单位,集成科技金融资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综合服务,通过创业投资、银行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信托、保险、债券等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供应链,改善投融资环境。

其他服务机构填报技工学校、人才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总数。

(1)技工学校:简称“技校”。技工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中专),职业高中(职高)一样,等同于高中层次学历。技校属于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招生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三部分。技工学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服务机构:是指从事人才的就业、使用、发展、管理、交流和培训的综合性服务机构。

(3)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指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是指对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活动。知识产权服务是一项既包含法律服务,又包含专业技术服务的特殊服务。

产业联盟组织指集群产业链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以约定方式在生产、技术、市场或经营等方面,形成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合作组织。

2.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汇总情况

表号:JQ-02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8)196号

有效期至:2021年12月

综合机关名称:20年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20 年月

说明:1.填报范围:由列入科技部试点和培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收集基层企业情况填报,所填企业应为与集群主导(终端)产品具有直接关联的研发、生产、服务等企业

2.报送日期及方式:填报单位于报告期次年3月31日前,通过网络平台上报,另外需要上报签字盖

章的纸质报表;各省级科技管理部门于4月15日前完成审核,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

进行报送

3.审核关系:所填报企业总数必须与表号JQ-01集群企业总数(JQ001)一致。

表JQ-02指标解释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代码根据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按本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类型选择以下代码填写。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的类型及填报代码分为以下几种:

(1)国有企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填报代码为110。

(2)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填报代码为120。

(3)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填报代码为130。

(4)联营企业: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联营企业包括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和其他联营企业。

国有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国有。填报代码为141。

集体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集体。填报代码为142。

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指联营单位既有国有也有集体,填报代码为143。

其他联营企业指上述三种联营企业之外的其他联营形式的企业,填报代码为149。

(5)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指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填报代码为151。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指国有独资公司以外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填报代码为159。

(6)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填报代码为160。

(7)私营企业: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及《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独资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

私营独资企业指按《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一名自然人投资经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填报代码为171。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指按《公司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填报代码为173。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指按《公司法》的规定,由五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填报代码为174。

私营合伙企业指按《合伙企业法》或《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填报代码为172。

个人独资企业指按《个人独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填表时归入私营独资企业,填报代码为171。

(8)其他内资企业:指上述第(1)条至第(7)条之外的其他内资经济组织,填报代码为190。

(9)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填报代码为210。

(1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填报代码为220。

(11)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内地由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填报代码为230。

(12)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商务部(原外经贸部)批准设立,并且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填报代码为240。

(13)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指在中国境内参照《外国企业或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依法设立的港、澳、台商投资合伙企业,填报代码为290。

(1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填报代码为310。

(1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

分配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填报代码为320。

(16)外资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内地由外国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填报代码为330。

(17)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商务部(原外经贸部)批准设立,并且其中外资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外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填报代码为340。

(18)其他外商投资企业:指在中国境内依照《外国企业或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填报代码为390。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由十八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I、O、Z、S、V)组成。已经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营业执照》(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填写原组织机构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共9位,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行业代码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所选行业类别,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主要产品(服务)内容根据法人证书所批准的业务范围填写。

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孵化器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在孵企业指目前仍在孵化器内入驻,得到孵化器提供的服务的初创型企业。

毕业企业指曾在孵化器入驻并得到孵化器服务,符合所在孵化器毕业企业条件,现已迁出孵化器的企业。

注册时间指企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时间。

注意:(1)正在筹建的企业不填;

(2)1949年以前成立的企业填写最早开工年份;

(3)合并或兼并的企业,按合并前主要企业的最早开业时间填写;

(4)分立企业按分立后各自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

(5)与外方(含港、澳、台)合资的企业,按合资企业新领取营业执照的时间填写。

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

3.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服务机构汇总情况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20 年月

说明:1.填报范围:由列入科技部试点和培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收集基层服务机构情况填报,填写服务于集群企业的科技服务机构。

2.报送日期及方式:填报单位于报告期次年3月31日前,通过网络平台上报,另外需要上报签字盖

章的纸质报表;各省级科技管理部门于4月15日前完成审核,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进行报送

3.审核关系:所填报服务机构总数必须与表号JQ-01集群各类机构合计数JKD2+JKD3+JKD4+JKD5一

致。

表JQ-03指标解释

主要服务内容根据法人证书所批准的业务范围填写。

科技服务机构分为创新服务、研发服务、金融服务以及其他服务机构四类。

创新服务机构指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省级及以上资质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研发机构指研究院所、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类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外资研发机构;

金融服务机构指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其他机构主要指技工学校、人才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

具体各类机构的指标解释参见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产业链情况(JQ-01)

4.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联盟组织汇总情况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 报出日期:20 年月

说明:1.填报范围:由列入科技部试点和培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收集基层服务机构情况填报,填写服务于集群企业的产业联盟组织。

2.报送日期及方式:填报单位于报告期次年3月31日前,通过网络平台上报,另外需要上报签字盖

章的纸质报表;各省级科技管理部门于4月15日前完成审核,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进行报送

3.审核关系:所填报的联盟总数必须与表号JQ-01填报的集群产业联盟组织数JH007一致。

表JQ-04指标解释

产业联盟组织指集群产业链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以约定方式在生产、技术、市场或经营等方面,形成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合作组织。

骨干企业指年收入超过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试点)企业,并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或者参与了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

研发机构是指产业联盟中,由政府、研究院所、各类企业或社会组织,承担或参与建立的技术(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等。

服务机构是指产业联盟中,由政府、研究院所、各类企业或社会组织,承担或参与建立的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技术市场、成果转化、信息咨询、财务、法律、专利、培训、各类中介以及生活保障等机构。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一方面新的产业集群正在不断产生,另一方面现有的产业集群面临转型升级。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创新型产业集群,如何借鉴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李佐军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第一,在利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国外绝大多数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依靠市场,通过企业的衍生与扎堆自发形成的。因此,国外都强调市场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 据波特的简单统计(波特,2003),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州和城市都有明确的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如在国家层面有加拿大、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与埃及等29个;在省/州/地区层面有美国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14个;在都会城市层面则有包括硅谷在内的11个。 例如,韩国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颁布了《研究合作促进法》和《合作性研究行为促进法》,制定了改善国家优势政策、发展企业间网络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研发集聚政策等四类政策,建立了供应链协会和区域研发中心。 第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产业集群是企业和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产物,行业协会是维护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外创新型产业集群离不开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支撑。

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地区商会和产业区俱乐部等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皮安蒙特是意大利最为重要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区,为了促进产业区的持续发展,由都灵商会和皮安蒙特商会联合推广实施了“从概念到汽车”的项目。意大利产业区俱乐部是一个民间组织,其宗旨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产业政策,增强产业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产业区的学习和研究,树立意大利产业区的整体形象,促进产业区之间的合作。美国加州议会中的酒业委员会对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产业集群发达的国家政府都非常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 意大利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出资设立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就业对象进行无偿培训。意大利各类服务中心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美国“硅谷”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中,就有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造研究机构为其配套。 第四,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一个国家欲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还要靠那些扎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组织中小企业出国参展与考察,增进中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制定人才引进措施等。 第五,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的区域文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区域文化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将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美国“硅谷”的诞生就归功于斯坦福大学鼓励学校师生创业的全新理念。 例如,上个世纪6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出台了支持大学研发和个人创业的政策。“硅谷”培育了勇于冒险、不断进取和宽容失败的区域文化,逐步形成了支持生产性试验的合作传统。日本东京大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培育了

产业集群_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9-11-13 作者简介:佘时飞(1971-),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1-0058-04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1月第31卷 第1期 Jan.2010Vol.31 No.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佘时飞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 )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地区的一种产业的成长现象,波特(Porter,1998)将之归纳为一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某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同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马歇尔的研究表明了产业群集与外部经济规模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他因此而得出结论:产业群集是外部规模经济所致,并用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解释产业群集形成的现象。此后,经济学界将马歇尔关于产业群集的理论归纳为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创新和技术外溢三个关键性因素[1] 。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产业群集的现象,并将产业群集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本身的简单规模扩张而引起的产业集中化;第二个阶段是因为某大企业出现于某一区域而引发出更多的同类企业的出现。韦伯将产业群集归纳为四个因素,即技术制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因素和经济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克鲁格曼则对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提出了挑战,认为这个因素只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产业集聚中产生作用,并借用萨缪尔森的天使的寓言 阐述了产业群集现象,认为各国的贸易优势并不来自于国家之间的产业区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各国内部的地区产业分工和在此基础上达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波特则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问题,他认为产业群集更多地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在这一两家企业的刺激下引致出其它同类企业的成长,并认为产业群集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施蒂格勒等经济学家却对集群内企业的规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论表明:产业的区域化程度越高(假定产业规模不变),则单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这在美国和英国经济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在施蒂格勒看来,产业集群加强了企业间信息的流动,并增强了企业间的信任,进而使得企业之间签订专业化上下游产业链条之间的合约变得简单[2]。所以,根据科斯理论,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内部组织规模因此而缩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作为突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身限制的有效组织方式已引起了学术界和经济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然而,这些关注还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等传统的研究领域。研究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文献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内生的,即通过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协同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方面从内部引致创新。在传统产业为主

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 法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5366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Measures for rewar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group compani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奖励范围 第二条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科技进步奖的。 第三条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技术创新奖的。 第四条利用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有关基金的。

第五条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革新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 第六条对公司经营发展有影响并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或者获得发明奖的。 第七条通过国家或省、市级产品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认证的。 第九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或省、市立项的。 第十条围绕科技成果,给公司带来经营性或管理性资质的。 第三章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给予30万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给予20万元奖励。 第十二条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奖,给予30万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给予20万元奖励。 第十三条获得国家、省各项基金的,获得基金数额扣除相关费用后按10%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或革新,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给予1000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hc360慧聪网纺织行业频道 2004-06-11 09:23:50 近日,旨在提升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全省产业集群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市召开。会上,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就广东乃至全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广东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三大不足 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把广东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归结为三点: 一是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广东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二是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三是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如何促进市场发育,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以大生产促进专业分工和合作,也是产业集群面临的紧迫问题。

产业扎堆缺乏差异性优势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雪梅把产业集群分为外源型(外资带动型)和内源型(本土发展型)两大类。她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 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有:“复制群居链”现象突出。1987年第一家台湾鞋厂在东莞投资生产, 到1990年时已有400多家台湾鞋厂在此落户,台湾的制鞋商、原材料供应商、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但台商企业只选择自己圈子里面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合作关系,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当一个大型企业选择外迁,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小企业。台资企业与内地企业之间的关系还仅仅是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大多数台资企业将高附加值的生产留在台湾,接收订单、获取信息、产品开发、研制和试验以及销售活动都主要集中在台湾,内地成为较单纯的生产加工地。 内源型集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集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提供低价格商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上,而通过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和服务的“差异型竞争优势”明显缺乏。抽样调查表明广东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不到40%,不少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已初步形成,但产业链的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在深圳,家具、钟表、服装、机械、鞋业、工艺六个传统产业都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但只是产业扎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陷入“小而全”的困境,而配套企业吃不饱。 营造植根性催生集群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产业集群:从广义上讲在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更具体地讲,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这里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企业、竞争企业和相关企业(互补性企业、关联企业)等。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其他产业(甚至包括正在转型的传统产业)。三是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和事业单位)、市场组织(要素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通讯等)等,拥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拥有一个或若干在国内外市场上较有影响的品牌产品。四是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

钱淑芳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 511363) 摘要: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出现集群经济形式的省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规模大、层次高、能力强、数量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产业集群突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分范围,迅速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带状产业集群或集团式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更进一步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珠三角;经济发展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香港加工区在20世纪60-70年代迅猛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出现土地紧张、成本上涨等问题,需要进行产业转移。珠江东岸地区由于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香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正是抓住这一机遇,珠江东岸地区发展出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如东莞虎门的服装产业集群,大朗的毛织产业集群,惠州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到了20世界80年代中后期,珠江东岸地区又承接了国际及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二次转移,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对与珠江东岸的几个城市,珠江西岸的区位优势相对较弱,接受香港辐射比较有限,获得境外企业与要素流入的数量较少。但是这一地区也抓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缺乏的机遇,鼓励和引导集体所有制及非公有制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例如佛山容城、桂洲等镇的家电产业集群,盐布的内衣产业集群,中山小榄的五金产业集群,古镇的灯饰产业集群。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掀起了经济发展的新热潮,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 (一) 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显著。广东省的6个省级产业集群中,珠三角占大部分。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于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珠江西岸的家电产业集群(分布于佛山、中山、珠海)、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布于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江门)、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于广州、深圳、江门、佛山)、珠三角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于深圳、广州、东莞、佛山)。 (二) 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完整。重点集群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和江门等市所属的40个镇,这些集群企业于港澳市场结合紧密,信息灵通,跟进国际流行趋势。如中山沙溪的休闲装,深圳女装,盐布的内衣,南海西樵的面料,东莞虎门的服装,大朗的毛针织,佛山环市的童装等等。 (三) 建材产业集群规模较大,品种齐全。如佛山建筑陶瓷、开平卫浴、顺德涂料等产业集群,建材工业集群的形成,对增强珠三角建材产品的竞争力,占领国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 珠三角家电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大小家用电器产品门类品种齐全,多种家用电器产品的制造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国内市场也占有重要地位。期间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和享有高知名度的著名品牌,如空调业的格力、美的;微波炉业的格兰仕;小家用电器业的美的等。 (五)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面向国际市场,产业链比较完备。以东莞、深圳、广州和惠州为中心基本形成了电子计算机制造基地;以深圳、广州为中心基本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基地;以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和中山为中心基本建立了家用视听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 新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网络 一、引言 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创新研究的“线性范式”。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后来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此后,创新研究的视野从单个企业内部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互动,导致“网络范式”的兴起。“网络范式”最初应用在国家层面,形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意义上的“国家状态”日益让位于“区域状态”,区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体,关键的商业联系集中于区域范围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成效似乎跟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地方化的创新网络似乎比跨国技术联盟更能持久。美国硅谷和欧洲产业集群的研究为上述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区域发展理论和国家创新理论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当创新系统研究发展到区域创新阶段,已经开始与产业集群的研究结合起来了。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也日益密切。产业集群内各种产业的要素禀赋的背后是技术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技术本身就是区域性的专有的产物。产业中的企业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而技术只有依附于企业才能实现其价值。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本质上看更在于技术与经济的实现。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技术进步从而也是维持产业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 例-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文/吴志远曹志文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动一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是创新。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为主线,研究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区域性的案例分析,希冀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作者简介】吴志远,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政府经济学; 曹志文,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转型期金融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创新因素是其主要驱动力量。根据目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并不多见,大多数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已经难以适应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因此,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当前阶段产业集群发展不足,其协同创新问题主要集中在集群内部,集群间协同创新问题尚未凸显,本文主要分析新兴产业集群的内部协同创新问题,并以江西省为例进

行区域性的案例分析,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相关理论及文献述评 阿尔伯特·赫希曼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战略性产业概念,主张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增长战略以及前向和后向联系等。Blank(2008)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新兴产业可能仅仅是由一个新的创意而发展起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已经发现了空间上的集聚对于产业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产业集群理论才重新受到广泛的关注,迈克尔·波特深入研究了国家竞争与产业集群的关系。赫尔曼·哈肯在1971年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指出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会产生更高效率的协同效应。 目前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范太胜(2008)提出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针对协同创新主体间的信任合作关系以及价值联盟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杨耀武、张仁开(2009)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现状,提出了“点—线—面”的协同创新模式。蒋石梅等(2012)通过研究我国科技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及机理,涉及了产业集群内部产学研协同问题分析。陶丹、胡冬云(2013)在分析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动力机制时,提出了主体间内生动力机制设计问题。李煜华等(2013)构建了集群内相关主体创新博弈动态模型,分析了各类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韩言虎、罗福周(2013)根据协同创新的范围将协同创新为三类:微观协同创新、中观协同创新、宏观协同创新,并着重分析了产业集群各个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张廷海、韩玮(2014)主要分析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认为其主要表现为一种网络竞合关系。以上研究对于战略性新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1.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产业链情况

统计负责人(A004):填表人(A005):联系电话(A006):报出日期(A007):年月日 单位负责人签字 调查单位(加盖公章): 20 年月日

表JQ-01 指标解释 集群企业数是指产品与集群主导产品相关联的所有企业的总和。 高新技术企业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的企业。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境外控股企业指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的总和。 1.港澳台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港澳台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港澳台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港澳台商协议控股。 2.外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外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外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外商协议控股。 拥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指建有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研究院所、知识产权办公室等研发、科技服务机构的企业的总和。 上市企业指企业的股票已在国内和境外股票交易市场正式挂牌交易(不包含挂牌“新三板”的企业)。 挂牌“新三板”企业指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 在孵企业数指本统计年度末,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的总数。 毕业企业数指符合《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中毕业企业标准的孵化毕业企业数。 集群人员数指集群内企业和服务机构所有从业人员总和。 大专及以上指拥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硕士指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博士指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留学归国人员指出国学习、取得学位的归国人员总数。 集群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指集群管理机构中从事集群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总数。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 发展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几年来,鲤城一批行业已开始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从分散办企业到集中办企业,企业空间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企业应运而生,在发展初期依循的是“就地办厂”、“离土不离乡”的布局原则,星罗棋布,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依村傍户的离散型空间布局无疑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于是城乡企业开始自发进行集中布局,构成企业群落,而开发区这一新模式的出现加快了城乡企业的集聚步伐。但是初期的开发区、工业小区的企业集聚还只是空间上的集中布局,企业之间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太强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企业集聚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来。在这个阶段,我区出现了诸如临江工业小区、宝洲工业区、北峰工业区等一些的企业群落。二是从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做产业,由企业集聚走向产业集群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两个很重要的“关节点”:仿效性竞争和产业链延伸,前者夯实了集群的基础,后者促成了集群的实现。仿效必然引起竞争,竞争则导致优胜劣汰的分化。一批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形成规模、创出品牌、成为骨干,构成了产业龙头,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了从办企业向做产业的转变;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的需要,逐步把生产过程中可剥离的部分剥离出来,走专一化生产道路,这样就强化了各种各样的配套需求,产生了产业链上下延伸和相关行业逐步配套的强大拉力,从而逐步促成集群雏形、集群的形成。如早期出现的江南树兜汽配专业村,义全机电产品一条街,近年形成的九一路电脑专业街、迎宾路汽车一条街和正在建设的江南高新园区等。二、我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我区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少,产业链不够完整,集群内的企业规模小,层次低。据统计,20xx年我区五个支柱行业轻纺服装鞋帽包袋、树脂陶瓷工艺美术、机械五金汽配、塑料制品、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实现的产值分别为:40. 37亿元、20.88亿元、16.63亿元、11.09亿元、6.65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3.9、1 7.5、14、9.3、5.6,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11家,5000万~1亿元的企业也只有23家,五个支柱行业内大规模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行业内平均每家实现的产值:轻纺服装鞋帽包袋1219.6万元、树脂陶瓷工艺美术971.3万元、机械五金汽配654.6万元、塑料制品894.4万元、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950万元。区域互补变成重复产业的简单相加,许多企业原材料需要到外地购买,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结构性矛盾,防御市场风险能力有限。(2)市场集散规模相对较小。我区的市场以消费市场为主,与生产性关联的生产资料市 场受发展空间的制约,以街为市,以路为市,如伍堡装璜装饰材料、迎宾路汽车汽配市场、泉州建材市场、义全机电街等,数量少,辐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大流通的格局。(3)管理技术人才紧缺,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熟练工人不足,生产 稳定性差。一方面,企业高级管理和研发设计人才紧缺,研发力量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生物学、新材料等相关综合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比较少;另一方面,企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缄默知识论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缄默知识论 发布时间:2006-08-12 文章来源:作者惠寄文章作者:陈柳钦 [内容提要]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是更重要的缄默知识是产业集群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而产业集群有利识的传播和扩散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 缄默知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一、缄默知识和知识转化 所谓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能结晶,可以通过信息、经验心得、抽象的观念、标准作业程序、文件、具体的技术等方式呈现。知识呈现的形式虽然有很多种,但在本质上都必须具备创造附加价否则就不能被称为知识。因此引进、学习、扩散、创新知识,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进步的最主要力量。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资源可分为显性知识(e knowledge)和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又称编码化知识(codified knowledge)比较容易地整理、编码,具有单一的含义和内容。缄默知识是很难编码、隐含的知识,它往往被偶并且这种知识不能和个人、社会及地域背景轻易地分开。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它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兰尼(Mickael.Polanyi)于1958年最早正式提出来的。迈克尔·波兰尼被称为缄默知识之父。他于出版的《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1966年出版的《缄默方面》》(The Taci timens 方学术界第一个对缄默知识及缄默认识与科学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探讨和分析的著作。波兰尼认为知识就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是知识键部分。”波兰尼认为,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以缄默知识为基础,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力量。他们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能够告诉他人的东西要多”这一认识论命题,即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知识们通过言语、文字或者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但是却不止于这些知识。在这些知识之外,还它类型的知识,这种其它类型的知识就是缄默知识。按波兰尼的观点缄默知识或者缄默认识是人类知识的“向导”和“主人”, 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可见其重要性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式案例——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12期(总第388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探索式案例分析 ———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陈 瑾[摘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成为经济体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但与国外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 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其进一步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 问题。 本文通过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发现集群演进轨迹经历了从培育、发展、成熟到转型这一生命周期,集群各阶段既呈现出与其他集群都具有的共性,又有其特质。该集群各阶段持续更替的动因,也印证了集群各阶段升级的一般条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一方面暴露出集群发展中存在着隐忧问题,对集群抗危机、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阐明成熟期集群只有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着力 提升产业链、 营销链、价值链、循环链、服务链五大路径,才能实现更具国际综合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12-0076-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分层梯度式升级模式研究”(批准号:09BJY051)[作者简介]陈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江西南昌330077) 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become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conomic force,while,compared with that of foreign countries,our competitiveness is relatively weak.Therefore,how to quick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and guide them for furthe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s become a highlight of our country.Based on case studies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y cluster,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cluster evolves from cultivation,development,maturity to transition,with same similarities as other clusters and also its own features at various stages.The causes of continuous alternations of the cluster at every stage confirm general conditions of cluster upgrading of every stage.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made a great impact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 some wor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uster and new challenges for crisis and risk resistance capabilities come out.In addition,the mature cluster can achieve the grand goal of a modern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mo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y means of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chains of industry,marketing,value,circulation and service.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haoxing textile;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 波,西临杭州,面积1177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绍兴 是我国传统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纺织业在绍兴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 素有“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工贸之城”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纺织业持续繁荣发展,现已成 为中国著名纺织产业基地县和我国最大的纺织县。全县有各类纺织企业4500家,纺织从业人员30余万人。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是因为绍兴纺织产业的演化历程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典范,具有鲜明的中国产业集群崛起发展特色。同时,在2008年国际76中小企业研究|SMEs Research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北京频道(2011-05-14 14:47:36)稿件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一条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项目评审: 1、企业自行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的评审工作由管委会科技部门组织实施; 2、评审小组由管委会领导、专家以及科技部门、财政部门、产业促进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3、评审专家从专家库中按项目所属产业随机挑选; 4、获得国家、北京市或中关村重点支持的技术研发类配比项目,由科技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审核,不再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5、评审人员的基本职责是:(1)客观地提供本专业意见和建议;(2)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回避原则;(3)保护评审对象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 第三条《办法》第五条第2项“获得国家、北京市科技奖励或被市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为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是指申报之日前三年内获得过以下奖项或认证之一的企业: 1、国家、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2、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北京市发明专利奖; 3、国家、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 4、国家二类以上新药证书或“双软认证”; 5、与前四款相当的奖项或认证。 第四条 企业申请技术研发项目支持,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统计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3、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上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技术性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4、其他可证明项目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专家论证意见等材料。 企业申请技术研发机构支持资金,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 2、国家或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认定的技术研发机构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统计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4、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上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技术性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5、其他可证明项目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专家论证意见等材料。 第五条 企业申请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授权项目支持,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统计证原件及复印件; 3、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专利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授权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中国版权著作中心出具的软件著作权授权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品种权授权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农业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授权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浅谈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一)

浅谈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一)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价值创造能力集群升级区域创新体系 论文摘要:通过对湖北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嵌入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同,其集群值创造能力和升级能力也存在差异由于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升级与其所处经济区域的发展状态及制度模式密切相关研究了湖北省传统产业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和网络外部性特征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系。 1导言 根据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由于共性和互补性而连接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地理上的集聚如果根据产品制造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类.湖北省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传统制造业集群、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集群、复杂产品制造集群、专用品供应商集群和一种特殊的产业集聚——产业(科技)园。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正经历一种演进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集群的发展已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这个网络是由掌握核心技术和控制技术路径的核心集群根据自身利益而在全球范围组建的。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创新的技术壁垒低.所需要的前期积累少.对技术适配度的要低.创新的机会少因此,会有大量跟进者进入.新加入的企业将共同作用于对现有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范式的改变:第二。创新的技术壁垒高.需要高度的前期积累.对技术适配度的要求高.但创新的机会多因此.只有较少的企业能够实施创新而获得这些机会.这些少数者将决定新的生产、组织和利益分配范式,并利用长期和连。 续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壁垒.强化优势。由于熊彼特第二种创新模式依赖企业的知识基础。特别是缄默型知识、复杂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这就需要企业间能进行频繁的交流和人际接触和互动.从而导致相关创新者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相反.第一种模式对应的创新则不需要地理上的集中.创新依赖的知识更多是可编码的.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可以在全球范围布局这就使得各种集群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将被分为核心集群或边缘集群。核心集群掌握核心技术和对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因此是全球生产网络(GPNs)的控制者.他们可以根据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进行布局.发展和利用各种为其服务的边缘集群.特别是对于编码性强的知识和可以通过许可形式扩散的技术对地理位置的要求就更不严格由于当前技术模式下技术路径的控制能力是掌握在核心集群手中.所以.这些边缘集群就可能会处于长期依赖状态.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而且很容易被其他区域替代。 湖北省的产业集群和国内其他地区一样已大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中.但大多数集群基本处于输出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或为掌握著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和外包服务的生存状态其目前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上.但随着供应的增加.其成本优势正在丧失。集群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维持价格优势的潜力非常有限因此.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价值创造能力就成为所有集群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2湖北省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集群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湖北省4个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即仙桃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随州三里岗香菇集群和十堰、襄樊、武汉为基地的汽车产业积聚带以及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光电子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某些共同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1)集群内部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湖北省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从当今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是模块化采购与同步设计相结合.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能够配套和具有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上、中、下游产业虽然都有.也有一定的分工.但缺少联系与协作机制.分工程度有限.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结果是大企业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成套“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