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2

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标“*”者为已纳入创新型产业集群火炬统计的统计项,其余定量指标由统计项计算可得。

指标说明:

1、纳入省级政府或部门产业发展规划

集群建设已经成为省级政府(或其组成部门、直属单位)经济社会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纳入区域或产业发展规划。

2、纳入地方政府或高新区年度工作计划

集群建设已经成为地市级政府或国家高新区的发展重点,并纳入评价年度工作计划。

3、支持集群建设的政策措施

围绕集群产业创新发展制定了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土地保障、创新创业、产业链拓展等。

4、支持集群建设的工作推进体系

建立了省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推进、地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或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建设推进的工作体系,并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建设实施单位。

5、公共服务能力

集群所在区域的公共服务数量与质量。主要包括教育、卫生、交通、休闲、社区等。

6、创新创业活动

与集群发展相关联的创新创业活动规模与频次。主要包括会议展览、人才培训、双创赛事等。

7、营业收入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千元)。

8、实际上缴税费总额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企业上缴税费额的总和(千元)。

9、集群企业总数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企业数量的总和(家)。

10、集群人员总数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就业人员数量的总和(人)。

11、产值净利润率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企业净利润占工业总产值的比值(%)。

12、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

以评价年度为基准,近两年集群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平均

值(%)。计算方法:%1002122111?????

??-+------t t t t t t y y y y y y 。其中y :年度营业收入;t :评价年度。

13、高新技术企业占比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集群企业总数的比值(%)。

14、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比。

评价年度集群产业中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值(%)。

15、人均拥有知识产权数

评价年度集群各类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与集群人员总数的比值(项/人)。知识产权包括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境外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植物新品种等。

16、当年形成标准数

评价年度集群各类企业当年独立承担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数量(项)。

17、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经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总数(个)。

18、在孵企业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各类孵化器在孵企业总数(家)。

19、研发机构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各类研发机构的总数(个),包括各类大学、研究院所、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外资研发机构等。

20、创新服务机构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总数(个),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机构、产品检

验检测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等。

21、产业联盟组织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产业联盟组织的总数(个),包括产业联盟、产业技术联盟、产业协会、产业理事会等。

22、金融服务机构数

评价年度集群内金融服务机构的总数(个),包括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

23、当年获得的风险投资额

评价年度集群各类企业当年获得的风险投资的总额(千元)。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一方面新的产业集群正在不断产生,另一方面现有的产业集群面临转型升级。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创新型产业集群,如何借鉴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李佐军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第一,在利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国外绝大多数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依靠市场,通过企业的衍生与扎堆自发形成的。因此,国外都强调市场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 据波特的简单统计(波特,2003),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州和城市都有明确的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如在国家层面有加拿大、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与埃及等29个;在省/州/地区层面有美国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14个;在都会城市层面则有包括硅谷在内的11个。 例如,韩国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颁布了《研究合作促进法》和《合作性研究行为促进法》,制定了改善国家优势政策、发展企业间网络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研发集聚政策等四类政策,建立了供应链协会和区域研发中心。 第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产业集群是企业和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产物,行业协会是维护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外创新型产业集群离不开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支撑。

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地区商会和产业区俱乐部等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皮安蒙特是意大利最为重要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区,为了促进产业区的持续发展,由都灵商会和皮安蒙特商会联合推广实施了“从概念到汽车”的项目。意大利产业区俱乐部是一个民间组织,其宗旨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产业政策,增强产业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产业区的学习和研究,树立意大利产业区的整体形象,促进产业区之间的合作。美国加州议会中的酒业委员会对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产业集群发达的国家政府都非常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 意大利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出资设立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就业对象进行无偿培训。意大利各类服务中心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美国“硅谷”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中,就有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造研究机构为其配套。 第四,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一个国家欲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还要靠那些扎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组织中小企业出国参展与考察,增进中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制定人才引进措施等。 第五,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的区域文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区域文化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将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美国“硅谷”的诞生就归功于斯坦福大学鼓励学校师生创业的全新理念。 例如,上个世纪6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出台了支持大学研发和个人创业的政策。“硅谷”培育了勇于冒险、不断进取和宽容失败的区域文化,逐步形成了支持生产性试验的合作传统。日本东京大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培育了

产业集群_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9-11-13 作者简介:佘时飞(1971-),男,湖南岳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1-0058-04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1月第31卷 第1期 Jan.2010Vol.31 No.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佘时飞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528402)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g )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的地区的一种产业的成长现象,波特(Porter,1998)将之归纳为一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某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同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马歇尔的研究表明了产业群集与外部经济规模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他因此而得出结论:产业群集是外部规模经济所致,并用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解释产业群集形成的现象。此后,经济学界将马歇尔关于产业群集的理论归纳为劳动力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创新和技术外溢三个关键性因素[1] 。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产业群集的现象,并将产业群集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本身的简单规模扩张而引起的产业集中化;第二个阶段是因为某大企业出现于某一区域而引发出更多的同类企业的出现。韦伯将产业群集归纳为四个因素,即技术制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因素和经济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克鲁格曼则对马歇尔提出的技术外溢因素提出了挑战,认为这个因素只在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产业集聚中产生作用,并借用萨缪尔森的天使的寓言 阐述了产业群集现象,认为各国的贸易优势并不来自于国家之间的产业区别以及由此引起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各国内部的地区产业分工和在此基础上达到的规模经济的程度。波特则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问题,他认为产业群集更多地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在这一两家企业的刺激下引致出其它同类企业的成长,并认为产业群集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施蒂格勒等经济学家却对集群内企业的规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论表明:产业的区域化程度越高(假定产业规模不变),则单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这在美国和英国经济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在施蒂格勒看来,产业集群加强了企业间信息的流动,并增强了企业间的信任,进而使得企业之间签订专业化上下游产业链条之间的合约变得简单[2]。所以,根据科斯理论,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内部组织规模因此而缩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产业集群作为突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自身限制的有效组织方式已引起了学术界和经济决策部门的普遍关注。然而,这些关注还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等传统的研究领域。研究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文献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内生的,即通过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协同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等方面从内部引致创新。在传统产业为主

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 法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5366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Measures for rewar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group compani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根据有关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奖励范围 第二条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科技进步奖的。 第三条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技术创新奖的。 第四条利用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有关基金的。

第五条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革新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 第六条对公司经营发展有影响并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发明、创造或者获得发明奖的。 第七条通过国家或省、市级产品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认证的。 第九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或省、市立项的。 第十条围绕科技成果,给公司带来经营性或管理性资质的。 第三章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给予30万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给予20万元奖励。 第十二条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奖,给予30万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给予20万元奖励。 第十三条获得国家、省各项基金的,获得基金数额扣除相关费用后按10%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或革新,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给予1000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产业集群:从广义上讲在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更具体地讲,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这里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企业、竞争企业和相关企业(互补性企业、关联企业)等。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其他产业(甚至包括正在转型的传统产业)。三是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和事业单位)、市场组织(要素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通讯等)等,拥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拥有一个或若干在国内外市场上较有影响的品牌产品。四是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 新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网络 一、引言 技术创新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的转变。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创新研究的“线性范式”。该范式认为技术创新一般经历发明—开发—设计—中试—生产—销售等简单的线性过程,研究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的技术过程。后来的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克服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时的能力局限,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此后,创新研究的视野从单个企业内部转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互动,导致“网络范式”的兴起。“网络范式”最初应用在国家层面,形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意义上的“国家状态”日益让位于“区域状态”,区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体,关键的商业联系集中于区域范围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创新网络的成效似乎跟创新主体的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地方化的创新网络似乎比跨国技术联盟更能持久。美国硅谷和欧洲产业集群的研究为上述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区域发展理论和国家创新理论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当创新系统研究发展到区域创新阶段,已经开始与产业集群的研究结合起来了。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也日益密切。产业集群内各种产业的要素禀赋的背后是技术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技术本身就是区域性的专有的产物。产业中的企业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而技术只有依附于企业才能实现其价值。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本质上看更在于技术与经济的实现。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技术进步从而也是维持产业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1.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产业链情况

统计负责人(A004):填表人(A005):联系电话(A006):报出日期(A007):年月日 单位负责人签字 调查单位(加盖公章): 20 年月日

表JQ-01 指标解释 集群企业数是指产品与集群主导产品相关联的所有企业的总和。 高新技术企业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的企业。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境外控股企业指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的总和。 1.港澳台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港澳台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港澳台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港澳台商协议控股。 2.外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外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外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外商协议控股。 拥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指建有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研究院所、知识产权办公室等研发、科技服务机构的企业的总和。 上市企业指企业的股票已在国内和境外股票交易市场正式挂牌交易(不包含挂牌“新三板”的企业)。 挂牌“新三板”企业指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 在孵企业数指本统计年度末,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的总数。 毕业企业数指符合《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中毕业企业标准的孵化毕业企业数。 集群人员数指集群内企业和服务机构所有从业人员总和。 大专及以上指拥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硕士指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博士指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留学归国人员指出国学习、取得学位的归国人员总数。 集群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指集群管理机构中从事集群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总数。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缄默知识论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缄默知识论 发布时间:2006-08-12 文章来源:作者惠寄文章作者:陈柳钦 [内容提要]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是更重要的缄默知识是产业集群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而产业集群有利识的传播和扩散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 缄默知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一、缄默知识和知识转化 所谓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能结晶,可以通过信息、经验心得、抽象的观念、标准作业程序、文件、具体的技术等方式呈现。知识呈现的形式虽然有很多种,但在本质上都必须具备创造附加价否则就不能被称为知识。因此引进、学习、扩散、创新知识,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进步的最主要力量。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资源可分为显性知识(e knowledge)和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又称编码化知识(codified knowledge)比较容易地整理、编码,具有单一的含义和内容。缄默知识是很难编码、隐含的知识,它往往被偶并且这种知识不能和个人、社会及地域背景轻易地分开。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它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兰尼(Mickael.Polanyi)于1958年最早正式提出来的。迈克尔·波兰尼被称为缄默知识之父。他于出版的《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1966年出版的《缄默方面》》(The Taci timens 方学术界第一个对缄默知识及缄默认识与科学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探讨和分析的著作。波兰尼认为知识就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是知识键部分。”波兰尼认为,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以缄默知识为基础,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力量。他们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能够告诉他人的东西要多”这一认识论命题,即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知识们通过言语、文字或者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但是却不止于这些知识。在这些知识之外,还它类型的知识,这种其它类型的知识就是缄默知识。按波兰尼的观点缄默知识或者缄默认识是人类知识的“向导”和“主人”, 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可见其重要性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式案例——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12期(总第388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探索式案例分析 ———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陈 瑾[摘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成为经济体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但与国外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 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其进一步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 问题。 本文通过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发现集群演进轨迹经历了从培育、发展、成熟到转型这一生命周期,集群各阶段既呈现出与其他集群都具有的共性,又有其特质。该集群各阶段持续更替的动因,也印证了集群各阶段升级的一般条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一方面暴露出集群发展中存在着隐忧问题,对集群抗危机、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阐明成熟期集群只有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着力 提升产业链、 营销链、价值链、循环链、服务链五大路径,才能实现更具国际综合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12-0076-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分层梯度式升级模式研究”(批准号:09BJY051)[作者简介]陈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江西南昌330077) 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become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conomic force,while,compared with that of foreign countries,our competitiveness is relatively weak.Therefore,how to quick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and guide them for furthe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s become a highlight of our country.Based on case studies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y cluster,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cluster evolves from cultivation,development,maturity to transition,with same similarities as other clusters and also its own features at various stages.The causes of continuous alternations of the cluster at every stage confirm general conditions of cluster upgrading of every stage.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made a great impact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 some wor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uster and new challenges for crisis and risk resistance capabilities come out.In addition,the mature cluster can achieve the grand goal of a modern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mo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y means of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chains of industry,marketing,value,circulation and service.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haoxing textile;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 波,西临杭州,面积1177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绍兴 是我国传统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纺织业在绍兴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 素有“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工贸之城”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纺织业持续繁荣发展,现已成 为中国著名纺织产业基地县和我国最大的纺织县。全县有各类纺织企业4500家,纺织从业人员30余万人。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是因为绍兴纺织产业的演化历程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典范,具有鲜明的中国产业集群崛起发展特色。同时,在2008年国际76中小企业研究|SMEs Research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北京频道(2011-05-14 14:47:36)稿件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一条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项目评审: 1、企业自行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的评审工作由管委会科技部门组织实施; 2、评审小组由管委会领导、专家以及科技部门、财政部门、产业促进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3、评审专家从专家库中按项目所属产业随机挑选; 4、获得国家、北京市或中关村重点支持的技术研发类配比项目,由科技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审核,不再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5、评审人员的基本职责是:(1)客观地提供本专业意见和建议;(2)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回避原则;(3)保护评审对象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 第三条《办法》第五条第2项“获得国家、北京市科技奖励或被市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为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是指申报之日前三年内获得过以下奖项或认证之一的企业: 1、国家、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2、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北京市发明专利奖; 3、国家、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 4、国家二类以上新药证书或“双软认证”; 5、与前四款相当的奖项或认证。 第四条 企业申请技术研发项目支持,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统计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3、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上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技术性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4、其他可证明项目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专家论证意见等材料。 企业申请技术研发机构支持资金,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 2、国家或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认定的技术研发机构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统计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4、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上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技术性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5、其他可证明项目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专家论证意见等材料。 第五条 企业申请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授权项目支持,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统计证原件及复印件; 3、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专利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授权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中国版权著作中心出具的软件著作权授权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品种权授权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农业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授权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打造区域个性

在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打造区域个性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在经历了前两次以制造业和以服务业为主的全球化浪潮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以创新要素流动为核心的“创新全球化时代”。审时度势,在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甚至于成为经济交往的核心形式的新时代,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无疑是为顺应经济潮流的度势之举。而对于区域来讲,要想谋得“在扁平世界创造出全球‘尖峰’”,因地制宜地打造区域个性,又是其必然路径。 2011年科技部提出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之后,大批区域纷纷申报以争取试点。创新型产业集群,缘何如此吸引了各区域踊跃申报?这其中固然有获得试点后能得到从国家层面大规模的科研资源、创新资源配置的利益之考虑。但在我看来,更大原由在于我国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传统的产业集群模式已难以满足经济进一步集约发展的需要。而在“创新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紧抓机遇,转变“集群模式”,走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道路便是顺理成章了。创新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别在于“创新”二字。传统产业集群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以高新技术创新链条为依托而形成,两者要么是产业的量的堆砌、要么是创新概念的狭隘理解,前者显然无法满足我国目前经济集约化发展的需求,而后者则无法诠释创新的真正含义。在创新全球化时代,创新无所不有、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技术创新当中,从创意到创业再到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品牌、渠道等等,无不闪烁着创新的影子。“创新型产业集聚工程”就是要把“创新”的含义高度突出,使产业集群的模式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创新全球化时代打造一片片勃勃生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在创新全球化时代,世界是扁平的,一片片“创新型产业集群”要想成为勃勃生机的一座座扁平世界里的“尖峰”,必然是要充分发挥各区域个性,避免一窝蜂、同质化。而对于区域自身来讲,必然是要打造自身区域个性。其中典型案例莫过于厦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从全球范围来看,具有国际影响力、个性鲜明区域的崛起,往往是因为抓住了新兴产业的崛起机遇,硅谷、新竹、班加罗尔成为“尖峰”无不是如此。海洋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是创新创业诞生的最佳温床,厦门选择“海洋与生命科学”来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前沿趋势。而从厦门、台湾丰富的海洋资源切入,充分突出自身海洋资源优势,同时,又把海洋和生命科学相结合,则区别于其它地区、避免了同质化,强势突出了厦门的区域个性。 期待厦门“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扁平世界里创造出“尖峰”!期待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扁平世界里创造出一座座“尖峰”。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研究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研究 摘要:促进集群技术的协同创造是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 本文基于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协同性分析, 认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是一个协同发展的过程,并从文化氛围、网络互动、服务体系等方面对二者协同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协同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 构在地理、空间上集聚,通过集聚成群而不断提升企业及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优势 群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 仅成为空间经济学、新竞争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且就其促 进创新和孕育区域竞争优势的功能来说,诸多政策制定者已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 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或目标。 同样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等企业集群所取得的成功,也昭示出高 新技术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美 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Schumpeter)认为,技术创新及其扩散促使具有产业 关联性的各部门的众多企业形成集群【1】。技术创新为促进产业集群提供了不竭内 生动力,而产业集群也为技术创新发展营造了良环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开展较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集中在产业 集群的内涵外延、形成机制以及集群效应等方面,在有关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 相互关系方面,主要从演化脉络的角度进行研究,由此形成了创新环境学派和竞 争优势学派[2]。 创新环境借用了新经济社会学中社会网络理论以及嵌入性概念, 将之与马 歇尔产业区理论以及熊彼特创新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强调产业区内创新主 体的集体效率和创新行为的协同作用, 并把创新网络和集体学习的概念应用到 公共管理政策中去。Mellaart(1995)认为创新环境是孕育创新过程的区域组织,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