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切除术

第六章颈部手术

第四节腮腺摘除术

【适应症与禁忌症】

(1)对常见的腮腺肿瘤,如混合瘤、黏液上皮瘤、腺癌等,仅进行单纯的

腮腺混合瘤切除常易复发。复发后多易恶变,而且反复发作则恶变程

度更高。因此,手术时应将肿瘤与腮腺同时切除,位于腮腺浅叶的肿

瘤可仅作腮腺浅叶切除术,而位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及恶性肿瘤应将腮

腺全部切除。

(2)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尽可能解剖与保留面神经,特别是颧支与下颌缘

支对面部的功能与表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3)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为手术禁忌症。

【术前准备】

在进行手术之前,可从腮腺导管口注射1%亚蓝溶液2ml,使腮腺染成蓝色,以便于在手术中识别及解剖面神经。也可以从导管口同时插入塑料管,这对手术中找寻腮腺导管更为容易。

【麻醉与体位】

可在局麻下施行手术。对一些思想紧张难以合作的病员,最好采用气管内全麻。平卧位,头偏向健侧。

【手术步骤】

步骤见图〔图6-4-1~8〕

1、切口通常采用“S”-2cm处转向前行,止于舌骨平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2、翻起皮瓣在腮腺筋膜的浅面,将皮肤及皮下组织瓣往前翻起,直至暴露腮腺的上、前、下缘为止。

3、暴露面神经解剖别离面神经的手术途径有两种:先暴露面神经分支再解剖面神经主干或先暴露面神经主干,然后再解剖各分支。

〔1〕从面神经分支向主干解剖法:用弯蚊式止血钳从腮腺浅叶前缘钝性别离脂肪组织,在咬肌浅面易于找到面神经分支,一般主张先寻找颊支或颧支,也有主张先找下颌缘支的。临床实践证明采取先暴露腮腺导管,找到面神经颊支,再解剖各分支而达面神经主干的方法较为可靠而稳妥。在腮腺浅叶前上缘暴露面神经各分支后,顺神经支走行的方向,用止血钳逐一解剖面神经各分支,同时翻起腮腺浅叶。暴露面神经分支的方法如下:

1)颊支:面神经颊支常有一主支平腮腺导管上方前行或斜向上前方越过导管。一般可在颧弓下方1-3cm处,相当于耳垂至鼻翼根部与口角连线中点所作的连线上,用钝别离法寻找腮腺导管,尽可能往前解剖导管至咬肌前缘转入颊部处,双重结扎后剪断导管。向后上方提起已切断的腮腺导管近心端,循已显露的面神经颊支往后别离,并仔细解剖面神经其余的分支,逐步将腮腺浅叶向后翻起。

2)颧支:可在颧弓下方约处寻找与颧弓下缘平行的颧支。

3)下颌缘支:可在暴露面神经颊支与颧支至面神经上、下二大支汇合处,再沿下支往前下方暴露下颌缘支;也可在下颌角上方,咬肌浅面腮腺前缘寻找下颌缘支;也可在下颌角后方约2cm处,于颈阔肌深面暴露面后静脉,即可找到横越该静脉浅面或深面的面神经下颌缘支。

〔2〕神经主干向分支解剖法:在颞骨乳突与外耳道软骨下缘之间别离腮腺,并暴露胸锁乳突肌,将肌肉往后牵引。此时即可清楚显出二腹肌后腹的止端。在二腹肌后腹与外耳道软骨所成交角的分角线上,寻找面神经主干,然后用钝别离法循主干仔细往前外下方向别离进入腮腺的面神经各分支,同时翻起腮腺。

4、切除腮腺浅叶与肿瘤在别离面神经的同时,逐步将腮腺浅叶翻起至完全别离后,连同肿瘤一并整块切除。在别离腮腺与解剖面神经的过程中,常有断裂的小血管出血。此时应用蚊式止血钳止血,但应小心勿夹伤神经。在别离腮腺浅叶后缘的深面时,注意勿损伤穿行其间的面后静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5、切除腮腺深叶如果需同时切除腮腺深叶,应继续用弯蚊式止血钳小心的从腮腺实质中别离出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手术中可用神经钩轻轻牵引神经,便于别离,但勿牵拉过重,以免损伤神经。为了保护颌后凹深面的血管,手术宜仔细,可以将腮腺深叶分段取出,直至腮腺组织完全切除为止。

6、创口的处理冲洗创口、彻底止血、将皮瓣复位后,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创口内置橡皮引流条。用纱布或弹性绷带将皮肤压在切除腮腺的颌后凹内,加压包扎,消除死腔。或可不做加压包扎而采用负压引流,2-3天拆除。

【术后处理】

(1)术后严密观察病人在加压包扎情况下,呼吸道是否通畅。

(2)术后24-48小时抽出引流条,继续加压包扎。如为负压引流,术后3天拔出,视情况再考虑是否加压包扎。

(3)酌情选用抗生素以预防伤口感染,可以考虑给予阿托品口服抑制唾液分泌。术后7天拆线。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涎液皮下潴留或涎漏残留的腺组织继续分泌可致涎液潴留,自发破溃则形成涎漏。

术中结扎或缝扎残余腺体以及术后扎实的加压包扎是最好的预防方法,一旦发生涎液皮下积存,可抽吸后继续加压包扎,一般2-3周后即有效。在此同时可口服小剂量阿托品,以抑制涎腺分泌。如无效而有涎漏形成,可考虑放射线治疗,一般给予10-15Gy足矣,但对年轻人要慎用。

(2)面神经功能减弱或麻痹轻柔操作可防止。但有些情况难免神经创伤,如肿瘤紧贴面神经或肿瘤位于腮腺深层组织时,神经假设非切断,一般在3-6月以内均能回复正常功能,少数损伤严重者时间会稍长一些。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以予VitB1或VitB12,辅以红外线理疗等。

(3)耳垂麻木常见,时耳大神经被切断所致。有时耳大神经虽在术中保留,但耳垂仍有麻木感,此乃因支配耳垂的耳大神经末梢支被切断所致。

(4)味觉性出汗综合征〔Frey syndrome〕较常见,其发生率各家报告不一,有报告100%发生,大多数报告在70%左右。临床表现为在进食时术区某一部分有潮红出汗现象。

其发生的原因是司分泌的节后副交感神经纤维长入到被切断的支配汗腺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中,于是当味觉刺激或咀嚼活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就出现了术区皮肤出汗和潮红现象。对此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最正确治疗方法,而患者对此现象也无迫切的治疗要求。

【手术经验及探讨】

1、在腮腺的良性肿瘤中,来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如混合瘤比较常见,其他还有来源于管状

组织的血管瘤及结缔组织的纤维瘤、脂肪瘤等。后者可以单纯切除肿瘤,而前者如仅作混合瘤的切除,复发率较高。关于术后复发的原因,多数认为是肿瘤的多中心性以及混合瘤的包膜不明显而不易完整切除,同时瘤细胞常嵌入肿瘤包膜内或从包膜缺如处突向邻近的腺组织中。因此,应将腮腺与肿瘤一并切除,但手术中应保留面神经。解剖面神经的途径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能否移动以及手术中所发现的具体情况来选定,

以既便于解剖又防止损伤面部神经为原则。

2、面神经主干的位置恒定,解剖标志清楚,外耳道与腮腺之间的组织疏松,易于寻找主干。

循主干的上下支可以完整别离神经。但是主干往往距皮肤的位置较深,可达3-4cm。

在颌后凹内,腮腺后缘随着颌后间隙凹凸不平,手术区甚窄,操作仍有一定困难,必需仔细别离,慎勿误伤或切断主干。

3、腮腺浅叶前缘较薄,面神经周围支居于腮腺与咬肌之间,位置表浅,手术区宽大,易于

解剖别离。但周围支距面神经主干及上下支的距离较远,单纯从某一支往深面别离,寻找面神经主干仍有困难。因此,应同时别离周围支直达主干。在面神经周围支中,以颧支的位置最恒定,且比较粗大,易于发现而不易损伤。颊支由上下支合成多数分支,与腮腺导管关系密切,也可以依靠腮腺导管的解剖位置寻找颊支。即使损伤颊支中1-2小支,对颜面表情肌肉也无多大影响,较别离面神经其他支更为安全。下颌缘支虽也有一定的解剖关系位置,但较其他各支的位置变异较大,且神经纤细,在腮腺实质中走行的距离较长,别离追踪至面神经主干时,容易切断。

4、鉴于腮腺Warthin瘤的组织来源和临床病理特点,对瘤体位于腮腺后下部者,可采取在

不损伤面神经的前提下,保留腮腺导管及部分腺浅叶,切除包含肿瘤的腮腺后下部及其内的淋巴结与面后静脉的术式。如肿瘤位于耳屏前,或为多发灶者,仍应采取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常规术式。

5、位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应同时作全腮腺切除术,而位于浅叶的肿瘤仅同时切除浅叶即可。

但在切断别离腺组织时,应用止血钳夹住腺组织予以缝合结扎,以免术后在创口内继续分泌唾液,造成积液或涎瘘,甚至继发感染。

6、腮腺恶性肿瘤必需同时作全腮腺切除。此时往往需将粘连的面神经及邻近的淋巴结一并

切除。面神经切除后对功能的影响颇大,对于早期的以及低恶性肿瘤,如混合瘤恶变,鳞状细胞癌等,可以保留没有受累的神经,而仅切除与肿瘤粘连的神经。术后再配合药物或放疗。一般未分化癌,复发的恶性肿瘤以及广泛浸润的癌,均不应保留面神经。7、腮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并不很高。因此,不主张作预防性颈部淋巴结切除术。可在

术后严密观察。如果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灶,则应作颈淋巴结与腮腺肿瘤的联合切除术。

8、生长在腮腺深叶的肿瘤,其后上方是外耳道下壁与颞骨乳突,前外侧为下颌支,内侧后

方是颈椎,肿瘤常向下颌支内面延伸,可突向软腭及咽侧壁。在此种情况下,应在下颌角体与下颌支相交处切断下颌骨,但勿穿通口腔粘膜。继将下颌支往外侧牵引以暴露手术区。切除肿瘤后,再复位固定切开的下颌骨。如果癌肿已侵犯下颌支,则应同时将下颌支切除。如肿瘤已侵犯颌后间隙的后上壁,可用骨凿切除部分颞骨乳突或外耳道下壁。

9、切除深入颌后区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的肿瘤时,应特别仔细注意防止损伤其深面的颈内

动、静脉,以及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

10、在良性肿瘤行腮腺切除误伤切断面神经支时,应尽量争取在术中吻合切断的神经

支,以免造成相应分支区域的永久性面瘫,并可防止延期吻合术的复杂性及欠佳的功能恢复效果。

图6-4-1 手术切口图6-4-2翻起皮瓣、显露腮腺

图6-4-3 别离腮腺浅叶前缘,显露腮腺图6-4-4结扎剪断导管继续别离腮导管及面神经颊支腺浅叶剖露面神经支

图6-4-5沿面神经继续别离腮腺浅叶图6-4-6切除腮腺浅叶剖露面神经主干

图6-4-7 切除腮腺深叶的残余组织图6-4-8缝合切口安置橡皮引流条

关于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研究

关于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研究 腮腺肿瘤是指生长在腮腺内的肿瘤。对于较大的腮腺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前后的护理关乎术后恢复和预防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准备 1.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情况,以及术前用药、饮食等情况。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心血管、呼吸及肝肾功能状况。 2.为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CT等。 3.手术前一定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障手术区域达到洁净和无菌。组织好手术用物 和器械,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1.术后疼痛护理。术后疼痛为患者的主要不适之一,应及时进行疼痛管理。通常采用 镇痛药物、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避免过量和不当使用,避免影响 患者术后恢复。 2.伤口护理。术后伤口容易出现感染和渗液情况,需进行定期换药和更换敷料。在更 换敷料时,应尽量避免对患者出现二次伤害。 3.活动康复护理。腮腺肿瘤切除后,患者需要休息和康复,同时也需要适当的运动和 活动。康复期间,应注意引导患者积极活动,练习口腔肌肉运动,提高咀嚼和吞咽功能。 4.饮食护理。术后早期,患者需进行液态或半流质饮食。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 并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过热或过冷。同时,应注意避免硬质和粘性食物刺激伤口,预防 出血和感染。 5.心理护理。手术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冲击,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不安等情况。在术后护理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温馨的关怀和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恢 复身体健康。 总之,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综合的过程。术前准备要充分、 科学,术后护理要细心、周到,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恢复。

腮腺腮腺肿瘤治疗原则

腮腺腮腺肿瘤治疗原则 良性肿瘤:完整切除,保留面神经。 恶性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 高分化:良性肿瘤 中低分化:恶性肿瘤 腺样囊性癌:恶性肿瘤 扩大切除范围,术后放疗。 不保留神经。 有骨浸润的要切骨。 腺泡细胞癌:低度恶性 治疗原则:保留面神经的腺叶和肿瘤切除术。 手术后放疗非必须,但病变广泛,切缘阳性或破损,术后放疗。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时并疑为转移时再作颈清。 乳头状囊腺癌 作腺叶和肿瘤切除,面神经保留与否同其他恶性肿瘤处理原则。切缘阴性可完全治愈,切缘阳性术后可放疗。 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作选择性颈清。 涎腺导管癌 类似乳头导管癌,高度恶性肿瘤。病理常归入腺癌。可伴有神经症状,病程短,颈淋巴结转移常见。 应在正常组织内将肿瘤,腮腺组织,面神经一并大块切除。必要时切除咬肌和下颌支。

预后差,三年生存率低,远处转移常见,转移到肺和骨。上皮,肌上皮癌 极少见低度恶性肿瘤。一般主张腮腺全去除。面神经保留与否看和肿瘤的距离关系,放疗效 果不清楚。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只发生于小涎腺。是生长缓慢,潜在性的,恶性程度很低的肿瘤。在治疗后很长时间复发。 可区域淋巴结转移,未见远处转移。首次手术彻底可以根治。癌在多形性腺瘤 都有肿块缓慢无痛性生长数年到30年,近期生长加快的病史。生长加快阶段可以神经症状。 腺癌:不能归入以上种类,称为非特异性腺癌。 预后报道不详细, 鳞癌:局部广泛切除,根治性颈清,术后放疗。手术失败原因是复发加转移。5年生存率 24,。 未分化癌: 低度恶性:预后极好, 高度恶性:预后极差。 治疗手段:手术大块切除,牺牲面神经,根治性颈清,放疗。涎腺良性肥大:非肿瘤、炎症性肥大。可能与糖尿病、营养代谢障碍,肥胖有关。 小手术要在急性炎症期以后。 舌下腺囊肿:囊壁要切除干净。有残留不致复发。缝合不易过紧,3,5针。从颌下腺导管

腮腺肿瘤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

腮腺肿瘤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 腮腺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80%,治疗腮腺肿瘤最主要的方法是手术切除。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颌面外科医生尝试在手术切口和切除方式上作出改进,以减少手术瘢痕和尽可能避免手术并发症,从而提升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本文就腮腺肿瘤手术方式及切口设计综述如下。 1. 腮腺肿瘤手术方式的发展史 自19世纪初,Bernard首次报道了腮腺肿物剜除术的病例以来,该术式被广泛沿用。然而,由于腮腺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单纯剜除术并不能保证手术的彻底性,术后肿瘤复发率高达20%~45%。到了20 世纪中叶,得益于对腮腺肿瘤病理学特点及术区解剖结构的认识增加,人们在腮腺肿瘤的治疗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肿瘤周围健康腺体组织的切除变得更为激进;(2)对面神经进行彻底的解剖分离。 在20世纪50年代,Patey和Thackray首次开展了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这使得腮腺肿瘤的术后复发率大幅降低,该手术方式在当时成为了腮腺良性肿瘤的常规术式。然而,腮腺浅叶全切的方式手术范围大,容易引起面神经损伤、涎瘘、Frey’s综合征等并发症。在过去的20年间,随着功能性外科概念的提出,腮腺手术中是否应彻底解剖面神经,是否需要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成为了富有争议性

的问题。对腮腺的过多切除,会导致术后面部凹陷;患侧腮腺丧失唾液分泌功能,患者会出现口干的症状;而对面神经进行广泛解剖分离的过程,增加了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保证肿物切除彻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多保留腮腺组织和保护面神经成为了研究热点。腮腺部分切除术应运而生,该术式仅对腮腺肿瘤及其周围约0.5~1 cm的腮腺组织进行切除,在不增加肿瘤术后复发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了腮腺组织及主导管,保留了腮腺的生理功能,减轻了面部凹陷畸形,并减少了术后涎瘘的发生。同时,由于该术式不追求对面神经的彻底解剖,只对与肿瘤相关的面神经分支进行解剖分离,从而避免了对面神经不必要的损伤,降低了术后面瘫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得以提倡和推广。 2. 腮腺肿瘤手术的切口设计 2.1 经典“S”形切口 经典“S”形切口又称为“Blair S形切口”,为Gutierrez在1903年首次报道。该切口从耳屏前稍上方起垂直向下,继而绕耳垂下,于下颌骨升支后缘绕下颌角向前,并平行于下颌骨下缘,在下颌骨下缘下约2 cm向前延伸。这种切口暴露的术区范围大,适应症广,因此作为腮腺手术的传统切口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该切口出现术区麻木、不同程度面瘫、Frey’s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机率较高,且由

关于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研究

关于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研究 摘要:腮腺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在术前和术后护理中有很多关键要点。本文将介绍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的内容,包括对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的 必要性、常见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注意事项的详细分析,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水平 和质量。 一、术前评估 (一) 病史搜集 在进行腮腺肿瘤切除术前的病史搜集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腮腺肿瘤的既 往史、家族史、疾病史、目前服用的药物以及对麻醉药物的过敏情况等。此外,还需要了 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个人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等。 (二) 检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综合分析,应在术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腮腺肿块的位置、 大小、质地等,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同时还需检查淋巴结是否增大及其位置,已明确可 能的转移情况等。 (三) 术前准备 在病史搜集和检查基础上,应进行适当的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进行血液、尿液、电 解质、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及准备适当的麻醉方式。术前准备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 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和合理安排。 二、术后护理 在为患者提供手术室内和恢复室内的护理服务之前,护士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手术室内的恢复设备、监测设备等,以及准备恰当的输液、监测患者的术后病情等。 (二) 即刻术后 在进行手术后的即刻护理时,要尽可能保持患者平稳、安静。同时,要注意术后伤口 的环境卫生、患者伤口的保护以及当时出现的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如有必要,还应对患 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输液治疗等。 (三) 床旁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床旁护理,观察患者的术后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方面的监测,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出血状况、伤口痛、食欲等方面的评估。

腮腺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腮腺肿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腮腺肿瘤是由于导管弯曲或其他原因造成部分阻塞,分泌物在局部潴留,导管呈囊状扩张,随着病程延长,囊肿体积不断增大。男性病人多见,约占77%。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无功能障碍,生长到相当体积后才被发现。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健康史、既往史、过敏史、遗传史等,了解可能的病因。 2、评估患者的肿瘤部位,大小、性质等。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 4、评估心理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并记录。 【护理措施】按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主要是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有可能发生面神经瘫痪。 (2)术区备皮,耳廓后上方5cm 以上。 (3)术前避免不良刺激,戒烟。 2、术后护理 (1)全麻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引流及减轻颌面部的充血、肿胀。

(2)术后1~2 天内进流质饮食;2~3 天后改软食;给予清淡的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以利伤口愈合。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以免引起过多的唾液分泌。 (3)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 (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呼吸困难者协同医师妥善处理;观察患者术后有无面瘫,如有面瘫应及时报告医师。 (5)术区拔管后用下巴套或绷带加压包扎5~7 天,以防手术区积液发生涎瘘及感染。 (6)观察有无面神经麻痹。由于受到机械刺激,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麻痹,3 个月左右可恢复。 (7)做好用药护理,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8)联合根治术者,按颈淋巴结清扫术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讲究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2、行整复手术者,术后早期加强功能锻炼。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腮腺肿瘤治疗方法*二、腮腺肿瘤严重吗*三、腮腺肿瘤的形成原因 腮腺肿瘤治疗方法1、腮腺肿瘤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唯一有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彻底是治愈的关键。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特别是颞面干;二是禁忌弄破肿瘤包膜,否则会导致瘤细胞种植复发。腮腺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是保存面神经,将腺叶及肿瘤一并切除。由于腮腺外形不规则,具有多个突起,不可能把腺叶组织全部切除。因此常需依据肿瘤在腺体内的位置及术中情况来决定切除范围。在手术前可从腮腺导管注入1%亚甲蓝染色,使腺体呈淡蓝色,而神经呈银白色,极易辨认。 手术时绝对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肿瘤剜出术。混合瘤包膜厚薄不一,常不完整,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顺包膜剥离切除混合瘤,常可导致肿瘤复发。腺淋巴瘤本身具有多灶性特点,它的发生和淋巴结有密切关系,腺淋巴瘤手术时应同时切除部分腺叶的淋巴结。另外,有些腮腺恶性肿瘤临床表现颇似良性,也不允许简单地沿肿瘤包膜剥离,将肿瘤摘除。 2、什么是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约占腮腺肿瘤的80%,恶性者以乳腺表皮样癌居首位,约占腮腺肿瘤的10%。绝大多数

腮腺肿瘤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缓慢增长 的肿块。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主要是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其次为脂肪瘤,少数为发生自面神经的神经纤维瘤,腮腺内也可原发恶性淋巴瘤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均少见。 3、腮腺肿瘤有何症状表现 腮腺肿瘤以发生在面神经浅层的腺叶组织者居多,约占80%以上。绝大多数腮腺肿瘤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以耳垂为中心出现无痛性缓慢增长的肿块。病期不定,长者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腮腺肿瘤的表现为疼痛尤其持续性痛并进行性加重,或面神经功能障碍或麻痹,是腮腺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 都有此症状。 恶性肿瘤合并面神经麻痹者颈淋巴结转移率增加,预后也较差。约10%的腮腺肿瘤发生在腮腺深层组织。由于位置深在早期不易发现,达到一定体积时,可见患侧扁桃体后上方软腭膨出。 腮腺肿瘤严重吗健康险腮腺肿瘤一般表现为患者颈部有包 块或肿块,呈结节性或囊性。八成以上的腮腺肿瘤发生在腮腺浅叶,块状物界限清楚,并能活动或粘连或固定,容易引发面瘫。一般腮腺肿瘤患者有嘴变歪的外形变化,俗称“歪嘴”。 腮腺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良性肿瘤约占2/3,

腮腺肿瘤术前、术后常见问题解惑

腮腺肿瘤术前、术后常见问题解惑 1 什么是腮腺?长在什么位置? 腮腺俗称耳下腺,位于面部双侧耳前及耳垂下,其功能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腮腺内走形面神经,并将腮腺分为浅深两叶。 2 什么是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是发生在腮腺的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总称。腮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80%,是涎腺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 其中良性肿瘤约占80%,以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Warthin瘤)居多;恶性肿瘤约占20%,以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腺瘤恶变居多。 3 哪些病人容易患腮腺肿瘤?原因是什么? 不管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是以30-50岁的中年人比较多见。 目前腮腺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可能与年龄、性别和吸烟等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腺淋巴瘤的概率是非吸烟者的8倍,术后吸烟是腺淋巴瘤复发的高危因素。 4 腮腺肿瘤有哪些症状? 4.1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良性肿瘤除了可触及肿块之外,大多无自觉不适。 ① 腮腺混合瘤 腮腺混合瘤一般为单发病灶,常以耳垂为中心缓慢生长,肿块可较大,影响面部外观,一般不会导致面神经功能障碍。 ② 腮腺腺淋巴瘤 腮腺腺淋巴瘤常出现在耳垂后下方,具有多灶性特点,可在一侧腺体内多发,也可发生在两侧腺体内,多发的概率在15%左右。 4.2腮腺恶性肿瘤 腮腺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肿物大多形状不规则,质地较硬,界限不清,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导致肿物不易被推动,多伴有压痛,可伴有自发性疼痛。腮腺肿瘤如侵犯面神经,易发生面瘫或面部感觉障碍,如面部疼痛、麻木、蚁走感等;肿瘤侵犯皮肤,可出现表面溃疡;

肿瘤侵犯咬肌,导致张口困难;腮腺深叶的恶性肿瘤还可伴有耳鸣、头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5 腮腺肿瘤怎么治疗? 腮腺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性质、分期及个体情况选择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以彻底完整切除肿瘤、同时保护好面神经为原则。 5.1 良性肿瘤 应尽早行手术切除,将完整的肿物及周围部分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或将腮腺浅叶完整切除。手术方式包括腮腺包膜外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和腮腺全切除术等。 5.2 恶性肿瘤 早期腮腺恶性肿瘤可行腮腺部分切除或全腮腺切除,术中需解剖面神经,淋巴结是否清扫可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来确定。 晚期腮腺恶性肿瘤需行全腮腺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面神经是否保留要依据肿瘤的位置、性质、是否侵犯面神经而定。 6手术需要住院吗,住几天? 需要住院,入院至出院总共需7-10天,入院后行手术前检查(也可门诊查全后再入院),手术后第5-7天左右病情平稳即出院。 7 月经期能否手术? 建议尽量避开月经期,尤其是月经来临前。 8 全麻还是局麻? 因为腮腺周围神经血管比较丰富,我院所有腮腺手术都是全麻。 9手术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9.1.全麻手术的术前常规检查:抽血,心电图 9.2.腮腺肿瘤相关的检查:腮腺B超、CT(平扫+增强)、MR (平扫+增强)。术前一般不做穿刺,因为:1、肿瘤包膜不完整,活检容易发生肿瘤种植,2、活检术后形成瘢痕,增加术中损伤面神经的可能性。 9.3.有心脏病、哮喘、脑梗等基础疾病需行相关的检查,多数需在

比较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在良性肿瘤切除中的效果

比较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切除术在良性肿瘤切除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对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 统腮腺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2021年2月~2022年2月来本院进 行治疗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92例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6例。常 规组采用传统腮腺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对患者 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出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与传统腮腺 切除术相比,前者更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价值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改良型腮腺切除术;传统腮腺切除术;良性腮腺肿瘤;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parotidectomy and traditional parotid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tid tumor.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tid gland tumo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2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46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parotidectomy,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parotidectomy. The perioperative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and discharge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rotidectomy, the modified parotidectomy can

面神经监测下复发腮腺癌全腮腺切除术综述

面神经监测下复发腮腺癌全腮腺切除术综述 摘要:目标:为了确定术中面神经监测(FNM)在预防复发腮腺癌患者全腮腺切除术后立即和永久性面神经无力中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总结发现:在复发腮腺癌 切除术的主要病例中,术中FNM降低了术后立即出现面神经无力的风险,并且 可降低永久性神经无力的风险。 关键词:复发腮腺癌,腮腺切除术,面神经监护仪,术中面神经监护 1.简介 自1898年首次通过直接可视化面部肌肉运动进行的术中面部神经监测(FNM),自这些早期报道以来,从1970年代开始使用肌电图检查以来,其应 用已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已经建立了对面部肌肉进行肌电图监测 以保存面部神经的方法,但是尚未被认为是许多有面部神经危险的头颈科手术的 标准。面部神经损伤是腮腺切除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多次手术后的全腮 腺切除术。尽管采用了保存技术,大型机构报告仍在腮腺切除术患者中发生瞬态 面神经功能障碍的比例高达65%,在约4%至7%的病例中出现永久性面神经衰弱,包括:下颌不对称,闭眼困难,甚至完全面部麻痹,这些面部无力症状严重 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昂贵的医疗诉讼[1]。 FNM可降低术后面部无力的发生率。然而,迄今为止,尚无随机对照试验评 估术中FNM的疗效。在美国耳鼻喉科医生中使用FNM似乎是一个辩论的问题。 目前,在美国,有60%的练习头颈外科医生采用术中FNM进行腮腺手术,而其 余40%则依靠解剖学标志或视觉监测面部肌肉抽搐。研究发现与术中FNM相比[2],FNM预防初次腮腺切除术患者术后立即和永久性面神经无力效果优于视觉监测。 2.研究现状 有研究统计[3],FNM组复发腮腺癌全腮腺切除术后立即发生面神经无力的发 生率为22.5%(主要为神经被癌侵犯的患者),未用FNM组术后面神经无力的 发生率为34.2%。因此,术中FNM导致面神经立即无力的发生率降低了11.7%。眼前肌无力的绝对危险度降低了11.7%,有9例患者需要术中监测,以防止术后 立即发生面神经无力。FNM组永久性面神经无力的发生率为3.9%,而对照组为7.1%。永久性面神经功能不全的差异仍然十分显著。术中FNM在复发腮腺癌切 除术中的重要性仍在医师中引起争议。引发了关于是否应将术中FNM视为手术 标准的争论。拥护者建议,监测对于未侵犯神经的复发腮腺癌患者可能是有益的 辅助手段,其中仅进行解剖和直接可视化可能证明是不够的。此外,其他人已证 明减少了手术时间,并增加了对术中监护仪的使用的满意度。Lowry等人认为, 进行术中监护的常见原因如下:帮助识别神经、法医学关注、增加安全性以及相 信FNM是标准监测。 FNM的反对者建议,过度依赖神经监测会产生错误的安全感,可能会导致较 少的手术解剖。据报道,使用监测器时有多种因素会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错误 的监护仪设置,FNM经验不足,麻醉效果,神经恶性受累以及慢性腮腺炎/感染。根据研究总结发现,与FNM一起接受复发腮腺癌腮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立即 无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对34.2%),两组的永久性面神经无力仍 然有显着差异(3.9%vs7.1%),与先前报道的系列结果一致。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研究中广泛的术后即刻无力FNM(6.1%至38%)和不受监控的组(12.4%至70.4%)。这些差异可能归因于外科医生的变化和/或腮腺切除术的执

腮腺肿瘤切除术

第六章颈部手术 第四节腮腺摘除术 【适应症和禁忌症】 (1)对常见的腮腺肿瘤,如混合瘤、黏液上皮瘤、腺癌等,仅进行单纯的 腮腺混合瘤切除常易复发。复发后多易恶变,而且反复发作则恶变程 度更高。因此,手术时应将肿瘤和腮腺同时切除,位于腮腺浅叶的肿 瘤可仅作腮腺浅叶切除术,而位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及恶性肿瘤应将腮 腺全部切除。 (2)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尽可能解剖和保留面神经,特别是颧支和下颌缘 支对面部的功能和表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3)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为手术禁忌症。 【术前准备】 在进行手术之前,可从腮腺导管口注射1%亚蓝溶液2ml,使腮腺染成蓝色,以便于在手术中识别及解剖面神经。也可以从导管口同时插入塑料管,这对手术中找寻腮腺导管更为容易。 【麻醉和体位】 可在局麻下施行手术。对一些思想紧张难以合作的病员,最好采用气管内全麻。平卧位,头偏向健侧。 【手术步骤】 步骤见图(图6-4-1~8) 1、切口通常采用“S”形切口,即自耳屏前方直向下行,绕耳垂下方至颞乳突尖,再转向下经颌后区,在下颌角下方1.5-2cm处转向前行,止于舌骨平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2、翻起皮瓣在腮腺筋膜的浅面,将皮肤及皮下组织瓣往前翻起,直至暴露腮腺的上、前、下缘为止。 3、暴露面神经解剖分离面神经的手术途径有两种:先暴露面神经分支再解剖面神经主干或先暴露面神经主干,然后再解剖各分支。 (1)从面神经分支向主干解剖法:用弯蚊式止血钳从腮腺浅叶前缘钝性分离脂肪组织,在咬肌浅面易于找到面神经分支,一般主张先寻找颊支或颧支,也有主张先找下颌缘支的。临床实践证明采取先暴露腮腺导管,找到面神经颊支,再解剖各分支而达面神经主干的方法较为可靠而稳妥。在腮腺浅叶前上缘暴露面神经各分支后,顺神经支走行的方向,用止血钳逐一解剖面神经各分支,同时翻起腮腺浅叶。暴露面神经分支的方法如下: 1)颊支:面神经颊支常有一主支平腮腺导管上方前行或斜向上前方越过导管。一般可在颧弓下方1-3cm处,相当于耳垂至鼻翼根部和口角连线中点所作的连线上,用钝分离法寻找腮腺导管,尽可能往前解剖导管至咬肌前缘转入颊部处,双重结扎后剪断导管。向后上方提起已切断的腮腺导管近心端,循已显露的面神经颊支往后分离,并仔细解剖面神经其余的分支,逐步将腮腺浅叶向后翻起。 2)颧支:可在颧弓下方约1.5cm处寻找和颧弓下缘平行的颧支。 3)下颌缘支:可在暴露面神经颊支和颧支至面神经上、下二大支汇合处,再沿下支往前下方暴露下颌缘支;也可在下颌角上方,咬肌浅面腮腺前缘寻找下颌缘支;也可在下颌角后方约2cm处,于颈阔肌深面暴露面后静脉,即可找到横越该静脉浅面或深面的面神经下颌缘支。 (2)神经主干向分支解剖法:在颞骨乳突和外耳道软骨下缘之间分离腮腺,并暴露胸锁乳突肌,将肌肉往后牵引。此时即可清楚显出二腹肌后腹的止端。在二腹肌后腹和外耳道软骨

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24例,观察 该手术方法术后患者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及复发等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面神经暂时性麻痹2例均在术后3天 恢复,无涎瘘及Frey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2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使得患者小创口改为微创, 创伤大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病程,是一 种可靠可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腮腺肿瘤,腮腺包膜外切除,并发症。 腮腺肿瘤为常见的头颈部肿瘤,75%是良性,约80%位于腮腺浅叶,腮腺良 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腮腺浅叶切除术,此术式包括解剖面神经各分支,结扎 腮腺条管,切除包含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腮腺浅叶切除术安全可靠,能够做大 限度的减少肿瘤复发,但是术后可能生见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及面部凹陷畸 形等并发症,腮腺包膜外切除术是一种创伤最小的腮腺肿瘤切除方法,与腮腺浅 叶切除术相比,腮腺包膜外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而肿瘤的复发率并 没有增高(1)近年来我们应用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切 除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先报告如下: 1、治疗方法 1.1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2012-06-2015-07期间我院诊治的24例未进行过 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或病变,术前无面神经受累症状,术前均行C7B超 检查或MRI影像资料显示肿瘤位于腮腺浅叶,且肿瘤直径<4cm。 24例患者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4-62岁,平均31-2岁,病程1月-5月,平均1-5年,左腮腺10例,右腮腺14例,肿瘤直径<2cm有18例,2-3cm 者6例,所有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其中上极6例,前份8例,中下极10例,肿 瘤最大直径≤3cm,均采用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手术。 1.2方法:患者取仰卧头偏向健例位,常规消毒铺办,局部浸润麻醉+强化下 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设计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沿腮腺筋膜 的前面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往前翘起,能显露腮腺筋膜下的肿瘤区域,解剖肿瘤附 近面神经分支,将肿瘤包膜外3cm,处的正常组织和肿瘤一并完整切除,冲洗止血,置入员压引流管,对位缝合术周围的腮腺组织及腮腺筋膜,将皮瓣复位,分 层缝合颈阔肌,皮肤和皮下组织加压包扎,术合2-3天,技除引流管,抗生素治 疗7天。 2.结果 24例患者均采用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手术,多有肿瘤均被完整切除干净,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2例,其中口角歪斜1例,额纹变浅1例,均在术后24h出现,术后3天内消除,术后病理检查示:多形性腺瘤18例,warthin5瘤4例, 基地细胞瘤2例,手术切口均为工期愈合,术后随访2条未见肿瘤复发。 讨论: 腮腺肿瘤多位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腮腺良性肿 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腮腺浅叶切除术,此术包括解剖面神经各分支,结扎腮腺导管,切除包含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腮腺浅叶切除安全可靠,能够最大限度的减 少肿瘤复发,但是术后可能出现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及面部凹陷畸形等并发

内镜技术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研究进展(全文)

内镜技术在腮腺肿瘤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腮腺肿瘤通常表现为耳前或上颈部区域生长缓慢、无症状的肿块,发病率为1∶10万,占头颈部肿瘤的2%~3%,占涎腺肿瘤的80%。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腮腺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摘除术,但手术导致永久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过高,肿瘤复发率约为20%~45%。1957年,Patey和Thackray因面部神经的保护而提倡浅表(保守)腮腺切除术(superficialparotidectomy,SP)。局限于腮腺浅叶的良性和早期恶性肿瘤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在过去的20年里,囊外剥离术、腮腺部分浅表切除术等治疗腮腺肿瘤的新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 1983年Wickhanm等首次提出现代微创外科的概念,微创技术已成为受许多外科学科欢迎的技术,内镜作为一种更为先进、新颖的技术出现并应用于腮腺肿瘤手术中。2000年Lin等初次将内镜技术应用在腮腺手术中,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内镜辅助下行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内镜辅助下切除腮腺肿瘤与传统术式的适应症选择 内镜下腮腺切除术的指征是位于耳廓小叶前或下部分的腮腺浅叶肿瘤,最大直径为3cm。陈伟雄等认为内镜下腮腺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切除。因此对于肿瘤直径较大、位置较深且局限于腮腺前部或上部的肿瘤以及怀疑为恶性的肿瘤患者仍然建议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内镜下切除腮腺肿瘤手术时,术者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传统腮腺手术经验和熟练的内镜下手术技能。

由于这种手术方式只适用于一部分腮腺肿瘤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两种手术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临床医师应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2.内镜辅助下切除腮腺区肿瘤不同切口方式的选择 Chen等采用从耳垂沟的后缘向上延伸约2~2.5cm,呈弧形延伸至乳突约2~3cm的切口。该切口面部及颈部无瘢痕形成,切口总长度为4.0~5.5cm,美容效果较好。Sun等选择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内镜辅助腮腺部分浅表切除,手术过程中做了两个2~2.5cm长的皮肤小切口。切口一位于下颌角下缘或颈部皮肤皱褶下一个水平指宽的距离,切口二与切口一平行,在耳廓小叶的下缘。这种方法可以从侧面看到下颌角处的切口,但患者对美容结果都表示满意。 Song等采用头颅沟切口在内镜辅助下行腮腺手术治疗,其平均切口长度为(3.6±0.5)cm(范围2.5~4.5cm),切口完全被耳廓所隐藏,即使后期形成的增生性瘢痕也会被耳廓和毛发所隐藏,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满意的效果。2016年李群星等采用颅耳沟切口对27例患者完成腮腺肿瘤切除术,切口长度比肿瘤最大直径长约0.5~1cm,切口自耳垂下沿耳后延长,最长至乳突下方,术后可见耳后切口瘢痕。 2017年陆珣珣等完成在内镜辅助下行耳后角型切口的腮腺肿瘤患者11例,得出耳后角型切口不增加手术过程时间,也可以很好地隐蔽切口,有效避免面部皮肤出现瘢痕的结论。2017年Chen等对11例腮腺肿瘤患者在内镜辅助下使用耳后沟做皮肤切口,并将其向上延伸至耳后沟的中或上1/3,长度约为3.0cm,这种切口确保了疤痕隐

腮腺良性肿瘤(腮腺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2020版】

腮腺良性肿瘤(腮腺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腮腺良性肿瘤(腮腺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ICD-10:D11.000) 行腮腺病损切除术(ICD-9-CM-3:26.2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颌面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病史:腮腺区肿物。 2.体格检查:为腮腺区肿块,边缘清楚,光滑,固定或不固定,无压痛,可有大小变化;无面瘫表现。 3.辅助检查:超声、MRI、CT(必要时),了解肿物的位置及周围组织的关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颌面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腮腺病损切除术(ICD-9-CM-3:26.2901) (四)标准住院日: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ICD-10:D11.000)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2)影像学检查:超声、胸片(正位)、心电图。 2.可选的检查项目 (1)MRI; (2)CT; (3)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项目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并结合患者病情决定选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腮腺病损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引流管负压引流(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2–5天。 1.根据当时患者情况而定:血常规。 2.术后抗菌药物:用于术中发现局部有炎症者,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图】腮腺浅叶切除术

【图】腮腺浅叶切除术 概述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1.位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体积较小且与面神经关系不密切的低度恶性肿瘤。 2.慢性腮腺炎,范围广泛的涎瘘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3.结节型舍格伦综合征、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等类肿瘤性病变。 【禁忌证】 1.范围较少或恶性程度较高的腮腺恶性肿瘤。 2.腮腺深叶肿瘤。 3.腮腺肿瘤伴反复发作的腮腺炎症。 4.腮腺肿瘤反复复发者。 术前准备及麻醉 【术前准备】 1.怀疑为腮腺肿瘤者,术前宜做必要的检查以协助诊断,如通过B 超检查确定有无肿瘤,部位较深者可考虑CT及MRI检查;细针吸活检可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及可能的组织学类型。 2.有发生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或永久性麻痹的可能时,术前应向患者说明。一般而言,肿瘤位于耳屏前及后下极者,面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较小,程度亦较轻。位于颌后区且肿瘤体积较大者,面神经主干可能受到机械性损伤,程度相对较重。 【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方法 1、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垫肩,头偏向对侧。 2、切口:一般做S形切口,上端起自耳屏前颧弓根部,顺纵向皮纹切开,绕过耳垂下方至乳突尖,沿下颌升支后缘后方顺下颌角方向向前至接近舌骨大角平面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颌下区的颈阔肌。

3、翻瓣:翻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腮腺咬肌筋膜表面进行,皮瓣自筋膜表面掀起,在下颌角及颌下区则将颈阔肌包含于皮瓣之中。翻瓣时应用锐分离,但当皮瓣掀至腮腺前缘时,应改用钝分离,因面神经分支穿出腺体前缘进入面部表情肌时,部位表浅,易被损伤。翻瓣至显露腮腺上、前及下缘即可。筋膜浅面翻瓣的优点是出血少。另一种翻瓣方式是在腮腺咬肌筋膜深面进行,直接暴露腺泡,将筋膜完整地包含在皮瓣内。这层筋膜有可能阻断分布于腺体及汗腺的神经纤维之间的迷走再生,有可能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其缺点是出血相对较多。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1.位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体积较小且与面神经关系不密切的低度恶性肿瘤。 2.慢性腮腺炎,范围广泛的涎瘘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3.结节型舍格伦综合征、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等类肿瘤性病变。 【禁忌证】 1.范围较少或恶性程度较高的腮腺恶性肿瘤。 2.腮腺深叶肿瘤。 3.腮腺肿瘤伴反复发作的腮腺炎症。 4.腮腺肿瘤反复复发者。 术前准备及麻醉 【术前准备】 1.怀疑为腮腺肿瘤者,术前宜做必要的检查以协助诊断,如通过B 超检查确定有无肿瘤,部位较深者可考虑CT及MRI检查;细针吸活检可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及可能的组织学类型。 2.有发生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或永久性麻痹的可能时,术前应向患者说明。一般而言,肿瘤位于耳屏前及后下极者,面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较小,程度亦较轻。位于颌后区且肿瘤体积较大者,面神经主干可能受到机械性损伤,程度相对较重。 【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