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校验位的计算方法

代码校验位的计算方法

代码校验位(也称为校验码)用于检测代码中的错误。在数据传输或存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噪声、干扰或其他原因导致数据出错。通过计算校验位,可以检测出这些错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纠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校验位计算方法:

1. 奇偶校验:根据数据位中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来设置校验位。如果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0;如果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则校验位为1。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整个代码(包括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接收方通过检查校验位是否与数据位中1的个数一致来确定是否存在错误。

2. 循环冗余校验(CRC):CR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校验方法。它利用模2除法运算和多项式编码技术来检测错误。发送方将数据位看作是一个多项式,并在其后附加一个校验位,形成一个新的多项式。这个新的多项式除以一个预定的生成多项式,得到的余数就是校验位。接收方使用同样的生成多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模2除法运算,如果余数为0,则表示数据正确;如果余数不为0,则表示数据出错。

3. 海明码(Hamming Code):海明码是一种能够纠正单个错误的校验方法。它通过在数据位之间插入多个校验位来实现纠错功能。每个校验位检查

多个数据位的错误,并使用特定的规则来确定是否存在错误以及错误的类型。通过使用多个校验位,海明码可以在检测到错误时纠正单个错误,而不需要重新传输数据。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条件,例如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数据量大小、计算复杂度等因素。

条形码的校验规则

EAN、UPC条码的校验位计算规则。 EAN、UPC使用的是Mod 10 校验位计算法,具体如下 示范数据:01234567890 UPC-A条码 1.将从左第一位开始奇数位相加。 0 + 2 + 4 + 6 + 8 + 0 = 20 2.将步骤1的结果乘以3。 20 X 3 = 60 3.将从左向右的偶数位相加。 1 + 3 + 5 +7 + 9 = 25 4.将步骤2与步骤3的结果相加。 60 +25 = 85 5.将步骤4的个位数取补,结果就是校验位, 10 - 5 = 5 如果步骤4的个位数为0,则校验位为0 实际条码为 012345678905 交叉25码校验位的计算规则。 交叉25码的校验位计算方法依然是 Mod 10 : 1.字符个数为偶数时为:10的倍数-[(奇数位的数字之和<从左至右)+(偶数位数字之 和)*3个位数] 2.字符个数为奇数时为:10的倍数-[(偶数位的数字之和<从左至右)+(奇数位数字 之和)*3个位数] 如: 514362的校验位为10*X-[(5+4+6)+3*(1+3+2)]=7(因加校验位后个数为奇数,故前面加0后为05143627。 76534的校验位为10*X-[(6+3)+3*(7+5+4)]=3 39码校验位的计算规则。 39码用的是Mod 43 校验计算法。

每个39码的字符有一个指定的值,如下表所示。 示范字符串为 :12345ABCDE/ 1.将所有的字符转换为相应的数值并相加。 1 + 2 + 3 + 4 + 5 + 10 + 11 + 12 + 13 +14 + 40 = 115 2.将步骤1的结果除以43,取其余数。 115 / 43 = 2余 29 3.校验位是步骤2余数对应的字符。 余数 = 29. 29 所对应的字符是 T. T 校验位. 128码校验位的计算规则。 ISBN的编码规则。 EAN 的前三位必须是978,示范数据:9787801243881 (这是EAN码) 1.按此公式计算: 7 X 10 + 8 X 9 + 0 X 8 + 1 X 7 + 2 X 6 + 4 X 5 + 3 X 4 + 8 X 3 + 8 X 2 = 233 2.233 除以 11 余 2 3.将步骤2的结果取11的补数 11 - 2 = 9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一、为什么要设置给原代码设置校验码? 代码是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当人们抄写、录入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大,如抄写错(把1234写成1235)、易位错(1234记为1243)、隔位易位错(1234记为1432)等等。因此,为了验证输入代码的正确性,要在代码本体的基础上,再外加校验码(通常算出后置于补在原代码的最后面),使它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补上校验码后系统怎么确认其正确与否?(工作原理) 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数学方法及代码本体计算出来的。当计算后的自检码输入系统,系统将按照同样的数学方法,也对代码本体进行计算,将它得出的结果与原来计算出来的校验位比较,检验输入的代码是否正确(只要双方一致就说明是正确的)。 三、校验码的生成过程如下:(计算方法) (1)对代码本体的每一位加权求和 设代码本体为C1、C2^Cn,权因子为P1、P2^Pn,加权求和:S=ΣCi Pi。其中权因子可取自然数1,2,3,…,几何级数2,4,8,16,32,…,质数2,3,5,7,11,…,等等。 (2)以模除和得余数 R=Smod(M)

其中:R表示余数;M表示模数,可取M=10,11,等等。 (3)模减去余数得校验位 四、实例:代码本体为123456,权因子为1,7,3,1,7,3,模为10,则: S=ΣCi Pi=1×1+2×7+3×3+4×1+5×7+6×3=81 R=S MOD M=81 mod (10)=1 校验位为:J=M–R=10—1=9 所以自检码为1234569,其中9为校验位。 (这个实例惟一缺的就是公式的规范性,请用课本p154-155的公式然后才算)关键点:P自然数请反过来从7 ――― 1,得出余数后直接用余数作校验位,不要用模10去减它了。 2、原编码: 5 8 9 6 4 3 7 权因子: 7 6 5 4 3 2 1 乘积之和:S=35 + 48 +45 +24 +12 +6 +7 = 177 R= S MOD M = 177 MOD 10 =7 J = M – R=10-7=3 原代码加校验码:58964377

10位ISBN和13位ISBN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10位ISBN校验位的计算方法

10位ISBN和13位ISBN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10位ISBN校验位的计算方法:(模数11 余数0-10 差数1-11 校验位:0-9, x(差数为10)) 以ISBN 7-81090-021-?为例,其计算如下 1) 取ISBN前9位数字 7 8 1 0 9 0 0 2 1 2) 取各位数字所对应的加权值(10~2) 10 9 8 7 6 5 4 3 2 3) 将各位数字与其相应的加权值依次相乘 70 72 8 0 54 0 0 6 2 4) 将乘积相加,得出和数 70+72+8+0+54+0+0+6+2=212 5) 用和数除以模数11,得出余数 212÷11=19余3 6) 模数11减余数,所得差数即为校验码的值 11–3=8 7) 将所得校验码数值放在构成ISBN的基本数字的最右边 ISBN 7-81090-021-8 如果差数为10。校验码则以大写英文字母“X”表示。如果余数是“0”,则校验码为“0”。 余数、差数和校验位的关系 余数:0 1 2 3 4 5 6 7 8 9 10 差数: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校验位:0 X 9 8 7 6 5 4 3 2 1 13位ISBN的校验位计算方法(模数10 余数0-9 差数1-10 校验位:0-9) 13位ISBN校验位改变了10位ISBN的计算方法,采用奇数偶数位算法,模数也改为10,所以新的ISBN中将不出现X校验码。13位ISBN的最后一位数字为校验位,数值范围由0至9,其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1 (1) 用1分别乘书号的前12位中的奇数位, 用3乘以偶数位:(位数从左到右为13位到2位) (2) 将各乘积相加,求出总和; (3) 将总和除以10,得出余数; (4) 将10减去余数后即为校验位。如相减后的数值为10,校验位则为0。

校验码计算方法

校验码计算方法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通常分为两种:奇校验和偶校验。在这两种方法中,校验码的生成规则是相同的,都是根据特定的算法,对原始数据中的每一位进行特定的运算,得到的结果就是校验码。 1.奇校验(Odd parity):在奇校验中,校验码的位数与原始数据的位数相 同。对于原始数据中的每一位,如果该位是1,那么在计算校验码时,这一位的值就变为0;如果该位是0,那么在计算校验码时,这一位的值就变为1。这样,原始数据中1的个数(包括校验码位)就总是奇数。 2.偶校验(Even parity):在偶校验中,校验码的位数与原始数据的位数相 同。对于原始数据中的每一位,如果该位是1,那么在计算校验码时,这一位的值就保持不变;如果该位是0,那么在计算校验码时,这一位的值就变为1。这样,原始数据中1的个数(包括校验码位)就总是偶数。 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例如,偶校验在硬件错误检测中更为常见,因为这种错误通常是随机分布的,而奇校验则更适用于检测某些特定的错误模式。 除了奇校验和偶校验之外,还有其他的校验方法,如海明码(Hamming code)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等。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高的错误检测能力,但实现起来更为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校验方法,都需要一个能够生成对应位数校验码的算法。这个算法通常会根据数据的长度和校验码的长度来生成一个函数,用于计算每个位置上的校验码。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例如,如果原始数据中存在多个错误,那么校验码可能会失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处理这种情况。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效率。如果数据量很大,那么使用复杂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校验码是指通过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计算,以便在数据传输或存储过程中验 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校验码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奇偶校验、 CRC校验、MD5校验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常见的校验码计算方法。 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校验方法,适用于对数据位数进行校验。其原理是通过 统计数据中“1”的个数,如果“1”的个数为偶数,则校验位为0,如果“1”的 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为1。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检测数据中是否存在奇数个的错误位。奇偶校验适用于对单个字节或字符进行校验,但对于多字节或多字符的数据校验效果不佳。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校验是一种基于多项式的校验方法,适用于 对二进制数据进行校验。CRC校验通过对数据进行多项式除法运算,得到余数作 为校验码。接收端同样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CRC校验,并将计算得到的校验码与 接收到的校验码进行比对,从而验证数据的完整性。CRC校验方法适用于数据传 输过程中的错误检测,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存储系统等领域。 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哈希函数,用于对任意 长度的数据产生一个128位的哈希值。MD5校验通过对数据进行哈希运算,得到 固定长度的校验码。MD5校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可逆性和唯一性,适用于对 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进行验证。MD5校验常用于文件完整性校验、数字签名等场景。 除了上述介绍的奇偶校验、CRC校验和MD5校验外,还有其他多种校验码的 计算方法,如SHA-1、SHA-256等。不同的校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合 适的校验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校验码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在数 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存储过程中,

10位和13位ISBN校验码计算方法

10位和13位ISBN校验码计算方法 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国际标准图书编号) 是一种标识图书的编号系统。ISBN由10位和13位两种形式,校验码是 用于验证ISBN号码的唯一特殊数字。 1.10位ISBN校验码计算方法: 10位ISBN号由4部分组成:前缀、组号、出版者代码和尾数。其中 尾数是校验码,用来检验ISBN号的准确性。 步骤: 1)从左到右将前9位数字(不包含横杠或空格)乘以1到9的权值, 依次相加。 9*1+7*2+8*3+7*4+1*5+0*6+0*7+1*8+2*9=97 2)将上述结果除以11,得到余数。 97%11=9 3)用11减去余数,得到校验码。如果结果为10则用字母“X”表示。 11-9=2,所以校验码为2 4)最后,将校验码添加到10位ISBN号的末尾。 2.13位ISBN校验码计算方法: 13位ISBN号由5部分组成:前缀,出版者代码,书名代码,校验码 和尾数。 步骤:

1)将前12位数字(不包含横杠或空格)分别乘以1和3的权值循环相加。 9*1+7*3+8*1+7*3+1*1+0*3+0*1+1*3+2*1+3*3+4*1+5*3=105 2)将上述结果除以10,得到余数。 105%10=5 3)用10减去余数,得到校验码。如果结果为10则用数字0表示。 10-5=5,所以校验码为5 4)最后,将校验码添加到13位ISBN号的末尾。 下面是一个Python示例代码,用于计算10位和13位ISBN号的校验码: ```python def calculate_checksum_10(isbn): isbn = isbn.replace("-", "").replace(" ", "") if len(isbn) != 9: return None checksum = sum(int(digit) * (i + 1) for i, digit in enumerate(isbn)) checksum = checksum % 11 if checksum == 10: checksum = "X"

编号校验规则

编号是一种用来标识和管理数据、物品或事项的方式。为了保证编号的准确性和唯一性,通常会设计一套校验规则来进行编号的校验。编号校验规则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编号的长度、格式、校验位等因素,以确保编号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编号校验规则有以下几种: 1.循环冗余校验(CRC):CRC是一种常用的编号校验方法,适用于二 进制编号。其原理是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多项式除法,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校验码。接收端在接收到编号后,通过进行CRC计算,与接收到的校验码进行比对,以验证编号的正确性。 2.验证和校验(Check Digit):验证和校验是一种简单常用的编号校验 方法,适用于字符串类型的编号。它通过对编号中每位数字进行加权求和,并用特定的校验位进行校验。校验位的计算通常采用公式:校验位 = 10 - (加权和 % 10)。 3.奇偶校验(Parity Check):奇偶校验是一种简单的编号校验方法, 常用于标识位数量较少的编号。其原理是利用二进制编号中1的个数的奇偶性来判断编号的正确性。当编号中1的个数为奇数时,校验位为1;当1的个数为偶数时,校验位为0。 4.系统自增编号:系统自增编号是一种基于数值递增规律的编号方式。 通常情况下,系统会记录当前的编号值,并在每次生成新编号时自动递增。为了防止出现重复的编号,系统需要对生成的编号进行校验。常见的校验方法包括:对新生成的编号值与已存在的编号值进行比对,确保新编号的唯一性。 在设计编号校验规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编号类型进行选择。以下是一些参考内容: 1.对于二进制编号,可以采用CRC校验方法。可以参考CRC算法的实 现原理、代码示例,了解如何进行CRC计算,并对比校验结果。 2.对于字符串类型的编号,可以采用验证和校验方法。可以参考验证和 校验算法的原理、计算公式,了解如何通过加权求和和校验位计算,进行编号的校验。 3.对于标识位数量较少的编号,可以采用奇偶校验方法。可以参考奇偶 校验算法的原理、计算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判断1的个数的奇偶性,进行编号的校验。 4.对于系统自增编号,可以参考数据库设计中的自增主键约束,了解如 何通过记录当前编号值并自动递增的方式,生成唯一的编号。可以参考数据库相关文档,了解如何设计自增主键,并对生成的编号进行唯一性校验。

upc-a编码规则

UPC-A(Universal Product Code-A)是一种常见的条形码标准,用于商品标识和跟踪。它通常在商品包装上用于标识产品的唯一性和相关信息。UPC-A条形码由12位数字组成,其中包含商品的标识号、制造商代码和校验位。以下是UPC-A条形码的编码规则: 1. **制造商代码(6位):** UPC-A条形码的前六位数字是制造商代码,用于标识商品的制造商或供应商。制造商代码需要向GS1组织申请获得,以确保其唯一性。 2. **商品标识号(5位):** 接在制造商代码之后的五位数字是商品标识号,用于标识具体的商品。 3. **校验位(1位):** UPC-A条形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位,用于检查前面11位数字是否按照规则正确生成。校验位的计算涉及对前11位数字的加权求和,然后将结果除以10取余数,最后得到一个数字。 校验位的计算步骤如下: - 将奇数位数字(从左边起数,第1、3、5、7、9、11位)求和,并乘以3。 - 将偶数位数字(从左边起数,第2、4、6、8、10位)求和。 - 将两个求和结果相加,然后对10取余数。

- 用10减去余数,得到的结果即为校验位。 例如,如果制造商代码为"123456",商品标识号为"78901",则校验位的计算如下: - 奇数位求和:1 + 3 + 5 + 7 + 9 + 1 = 27 - 偶数位求和:2 + 4 + 6 + 8 + 0 = 20 - 总和:27 + 20 = 47 - 余数:47 % 10 = 7 - 校验位:10 - 7 = 3 因此,最终的UPC-A条形码为"123456789013",其中"3" 是校验位。 需要注意的是,UPC-A条形码的编码规则可能因地区和应用而略有不同。

lrc校验计算方法

lrc校验计算方法 (原创版3篇) 目录(篇1) 1.介绍 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背景和目的 2.阐述 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原理 3.详述 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实现步骤 4.分析 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5.总结 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应用前景 正文(篇1) lrc 校验计算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错误的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数据可能会发生错误,lrc 校验计算方法就是用来检测这些错误的。 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原理是基于奇偶校验。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会在数据后面附加一些校验位,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会根据这些校验位进行校验。如果发现校验位与数据不匹配,那么就说明数据出现了错误。 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1.首先,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会在数据后面附加两个校验位,这两个校验位是由数据中的比特位生成的。 2.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会根据数据中的比特位生成两个校验位,然后与发送方附加的校验位进行比较。 3.如果接收方生成的校验位与发送方附加的校验位不匹配,那么就说明数据出现了错误。 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优点在于其简单易实现,能够有效地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错误,它

的检测能力较弱。 目录(篇2) 1.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背景和意义 2.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LRC 校验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4.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发展前景 正文(篇2) 一、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背景和意义 LRC 校验计算方法是线性循环冗余校验(Linear Cyclic Redundancy Check)的一种计算方法,主要用于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错误检测和校验。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领域,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 LRC 校验计算方法应运而生,以提高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准确性。 二、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LRC 校验计算方法基于循环冗余校验原理,通过计算数据块中的校验位来检测和校验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具体原理如下: 1.在数据传输或存储前,先计算数据块的校验位。 2.在数据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接收方或读取方通过计算校验位,与发送方或写入方计算出的校验位进行比较。 3.如果接收方或读取方计算出的校验位与发送方或写入方计算出的 校验位相同,则认为数据传输或存储正确;如果不同,则认为数据传输或存储出现错误。 LRC 校验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数据块的长度。 2.计算数据块中各位数字的权重。

组织机构代码第九位校验规则

组织机构代码第九位校验规则 组织机构代码(Organization Code Certificate,简称“组织机构 代码”)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编号的,用以标识和识别法人、 非法人组织的一串数字代码。组织机构代码由9位数字组成,其中第9位 为校验位。 1.首先将组织机构代码的前8位数字分别乘以与其对应的系数(左起 第1位乘3,第2位乘7,第3位乘9,第4位乘10,第5位乘5,第6 位乘8,第7位乘4,第8位乘2)。 2.将上述结果相加,并用得到的和除以11,所得到的余数即为校验位。余数为0时,校验位为0;余数为1时,校验位为X(罗马数字10);余数为2~10时,校验位为11减去余数。 3.将得到的校验位与组织机构代码的第9位进行比对。如果相等,则 说明校验通过;如果不相等,则说明校验不通过,可能存在错误。 举个例子来说明具体的校验过程: 首先将前8位分别与系数相乘,并求和: 1*3+2*7+3*9+4*10+5*5+6*8+7*4+8*2=289 然后将求得的和除以11,余数为3、因此,校验位X应为11减去余 数3,即8 最后,将校验位8与代码中的第9位进行比对。如果相等,则说明校 验通过,代码正确;如果不相等,则说明校验不通过,代码有误。 需要注意的是,组织机构代码是一串由数字和大写字母组成的代码, 其中字母也可以被视为数字进行计算。具体的字母与数字的对应关系为:

A=10,B=11,C=12,D=13,E=14,F=15,G=16,H=17,J=18,K=19,L=20,M=21,N=22,P=23,Q=24,R=25,T=26,U=27,W=28,X=29,Y=30这样,在校验过程中,如果校验位为X,则实际上需要将字母X视为数字29进行计算。 通过校验规则,我们可以确保组织机构代码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有效地辅助政府管理工商活动,保护企业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校验规则也有助于避免人为输入错误或篡改组织机构代码的风险,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