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加工单元教学案例

表格加工单元教学案例
表格加工单元教学案例

表格加工单元教学案例

一、课标要求

课标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的要求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其中对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具体要求是: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二、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教材以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归纳与提升为手段,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需求出发,以信息的“获取与评价——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存储与管理”为主线,打破工具软件的束缚。突出地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教材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反映了这些鲜明特色。本章节是教材的核心部分,教材为教师的教学留下创造空间。教学中要能体现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努力从“教教材”突破到“用教材”。

三、学生情况分析

90%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但也有5%学生没有任何相关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到只有50%的学生用过电子表格软件。而这些学生对表格数据加工的常用功能以及应用掌握甚少,对表格数据的分析研究认识更少。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根据需求合理的选择表格加工工具

2、掌握表格加工工具软件的常用功能在数据整理、加工、直观表达中的应

3、能恰当选用图形化直观表达方法,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难点:

1、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化分析

2、通过数据的分析、研究,创造更有价值的信息。

3、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密切相关的实例,有效解决学生因基础差

异引起的学习兴趣问题,使各种起点的学生均有所收获,同时使信息加

工能力在更高层次上有所提高。

五、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1、设计一份在线问卷,问卷内容包含(1)兴趣、爱好;(2)与课程相关的情况

了解、基础知识;(3)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等三个主要方面。

问卷采用WEB方式,含有单选、多选、下拉选单、单行、多行文本框等多种形式,约40个选项。提交后在服务器端生成EXL文件。

2、学生起点水平不齐,通过自主填写问卷的方式使新手开始适应,使经验

者再行复习。

3、运用加工工具中的常用功能,对获取的表格数据整理、排序、分类、直

观表达、分析、研究。

4、根据有关表格加工方面知识点反馈情况,对学情心中有数,教学中有的

放矢。

5、学生回答问卷的过程中,答练结合,师生共同建构学习场。

六、单元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获取数据

一、回顾各种加工工具软件中的表格功能,体验不同工具软件中表格功能的应用。

1、表格在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应用(课表的例子)。

2、学生动手做一做。发现有学生用excel,立即转播,(关注学生输入星期

一、星期二、……自动生成的方法)

3、教师提出各种工具软件中均有表格功能,并分别演示WORD、PPT、F

P、EXCEL中表格的运用。

4、总结归纳如何根据表格的功能恰当选择工具软件。

二、在线问卷:

1.调动学生参与网上问卷(图一、图二),要求态度认真。

2.演示问卷中几种填写方法(单选、多选、下拉、文本框、提交)。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可以打开相应软件研究),独立逐项填选,

真实反映情况。

4.某些问题根据学生情况做一些示范。

三、问卷目的:

1、获取了直接的、有意义的数据,为后面教学打下伏笔。

2、还达到了以下目的:

第一部分:1-10题。

(1)结合学生兴趣,适当引起学生注意

(2)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3)可以对获取的数据分析研究,如:血型分布、特长爱好等。

第二部分:11-25题,围绕EXCEL加工工具中的知识点、技能、目的。

(1)EXCEL加工工具的用法回顾乃至接触,使不同状况(水平)的同学都有一个熟悉过程。

(2)通过打开相应软件,进行尝试、探索,重新获取、构建知识信息。

(3)为教师教学提供最有效的教学信息。

实现了学生自我评价,同时为教师评价提供依据。

图一

图二

第二课时:整理加工

一、呈现上节课学生提交的数据表格。指出需要整理表格,删除(筛选)无效信息。常用的方法是应用工具软件对不同字段分别排序。(图三)

二、提出任务“班级学生的血型分布情况”,启发学生运用排序、分类汇总等加工工具中的常用方法。

三、选择恰当的方法表达数据统计结果。

第三课时:加工表达

一、数据的获取、整理(筛选)、加工(排序、分类)、分析、表达等方法的回顾。

二、整个表格数据中重要内容数据的统计、汇总、分析、运用。(图四)

三、数据直观表达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提供CNNIC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上网人数、上网地点、用户文化水平、上网目的的数据,要求学生分组,并选用不同的图形直观表达方法。

第四课时:分析运用

一、评价、小结:

1、学生上节课四个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点评。

2、表格数据图形化直观表达方法小结。

二、演示、探究:

1、案例链接。(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销售增长对比;四个品牌电脑三年

的销售情况。)

2、演示其中一个案例,另一个案例分组活动。

3、归纳、小结。

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量化,由于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多元化,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是多义的。同时,因为人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需求有所差异,对数据的加工总是带有一定的选择性。

本案例中就有这样几种角色:某品牌电脑的总经理、销售代理商、欲购买电脑的用户……

阅读并理解教材上的例子,然后到真实生活中再去发现这样的例子。

三、巩固、反馈

第二次在线问卷:(图五、图六)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格数据加工工具中常用功能的应用。

2、通过分析比对,学会选用恰当的图形直观表达方法。并能对图形表达的

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反馈的各项数据(1-3题有二次对比)是学情的真实反映,学生填表是一

个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过程,所得数据为教师的教学调整、矫正提供依据。

四、归纳、总结:

1、表格数据加工单元教学过程

●获取数据(信息)——调查问卷是方法之一。

●整理数据(信息)——删除无效信息(排序)

加工数据(信息)——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工具软件中的常用功能)

●表达结果——数据的直观表达

●分析运用——信息的价值体现

2、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法

从表格数据加工、分析、研究的过程可以看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信息加工是指通过收集(获取)、整理、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3、信息加工的目的

创造新的信息,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4、链接: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1799745.htm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

一、获取方法、研究方法简介

二、学生作业中的图形表达与CNNIC的报告中的某些图形对比,并给予

鼓励

5、友情建议:将本单元学习所掌握的方法(调查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创新实践的方法之一

李艺点评:

我一直在关注这个案例的设计过程,它是张老师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设计完成的,并且在他的教学中实际地使用、实验过。我每次问他案例设计的怎么样了,他都强调必须等实验过去一轮后才能拿出真正经得起考验得案例。

这个案例得优点十分鲜明,也如同张老师设计的“搜索技巧”案例,符合新课程思想,内涵丰富,显示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对工作的执着,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爱与追求。

在张老师实验的过程中我曾经去听课的。使我非常惊讶的是张老师的课并没有似某些比赛或者公开课中的热闹,课堂上的张老师如同他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平实而严谨,但巧妙构思设计周到的环节始终将学生牢牢地控制在学习过程之中。课堂上引人入胜的知识环节、小练习、抽查、提问等等,如专门对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出错的极少数同学提问,经常会引起全班同学们的开怀大笑,使学生每一分钟都似乎无法懈怠,每一节课都吸收大量信息

我还从这个课例发现了其它一些优点:

第一,成功超越了某种具体的工具,上升到面向生活需求而使用表格进行信息加工的水平上;

第二,问卷调查设计尤为精到。第一份问卷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既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开始了对课程的适应,关照了学生起始水平不同的问题,又使教师获得了可作为实例进行课堂分析的来自学生的新鲜而宝贵的数据,第二份问卷的出现,既使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又巧妙地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融合其中,比常见的专门花几分钟组织一次学生自评或者互评要高明许多,或许这才是评价之于教学过程的真正面目;

第三,结合CNNIC的数据调查实例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延伸,系统地呈现了利用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开展研究的方法;

第四,既结合教材,又不简单地抄袭教材,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境界。如表格数据的多元化分析部分,另外设计了一个例子,而又告诉学生教材上还有例子可以参考,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可以去发现。

至于缺点,肯定会有,相信其它老师会有更好的创造。

初中信息技术课美化表格教学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美化表格》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介绍 章节: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美化表格》 学生基础:已经学习了制作简单Excel 表格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1.单元格的合并与居中。 2.设置字体、字号、颜色。 3、小数位数设置。 4、表格边框设置。 5、表格底纹设置。 6、插入图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学会对表格进行美化的方法。 2.技能目标: 1)掌握美化表格的一些基本操作;2)能够灵活地对几种操作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3.情感目标: 1)通过师生协作和学生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情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使学生 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

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学生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 在讲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这为学生进一步对美化表格作好了充分准备。 基于以上学生情况的分析,笔者对教学过程大胆采用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思路进行设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讲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并且已对表格进行简单的修饰,这为学生进一步对美化表格作好了充分准 备。 本节课采用演示法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学会的只是计算机的操作,而在信息素养方面并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本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我把“在做中学”的方式改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引导作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课中我利用苏亚星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给学生展示使用Excel 制作好的各式各样的漂亮表格,以此来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任务,以便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和练习。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讨论一一导出教学目标 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给大家展示准备好的漂亮表格)请同 学说说哪一个表格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有的同学说某个表格中的颜色好看,也有的同学说

《表格信息加工》 教学反思

《表格信息加工》教学反思 这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是我在广雅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最大的感触就是,开始以为2节课80分钟会很漫长,但是没想到就是时间过得这么快,可能是由于我在时间分配上的疏忽,让整个教学的后半段在比较匆忙的节奏下结束. 首先,我先对自己的课进行一点自我评价.在课前我心里都是非常忐忑的,可能在过去从来没有面对过50多个学生,2位老师,还有3名实习生的目光讲过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第一节课开始,学生们进入教室之后,我的心却突然平静下来,毕竟我带的班也是我教的班,所以无论是我对他们,还是他们对我都很熟悉了,因此我也冷静得很迅速,开始先问问大家对EXCEL的认识。在我提问过后,回答的反应不是很好,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讲了下去,他们不热情那至少我得保持着热情的.还好在让他们做第一道输入题热身的时候,我下去巡视他们,都有很认真在做.不知道是我感觉太冷静,还是自己的语调本来就是不慢不紧的,我在台上已经发现自己说话太过平了,好象不管是问问题,还是给他们讲解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陶老师在课后提了出来,他觉得我的语调不能强调出重难点,我想,这也是我从微格以来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日后会尽量注意改进的。 在演示操作时候,也出现了一两次的奇怪错误,听到学生发出过诧异的声音,但是虽然心里感到很奇怪怎么这么简单都出错,最终我还是试图用其他方法达到了同样的目的.其实在EXCEL中同一个函数的计算就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快捷的和繁琐的都有,如果在课堂上操作仅仅用同一个方法,那么学生可能就只会照着我的方法去做,假如我每个方法都提到,课堂的时间又会很紧张,我想我的这个动作可能可以提醒到他们在出错的时候不用着急,还可以用用别的方法. 在课后的评课中,老师对我的第一节课表现都比较满意,他们认为我思路清晰同时安排也挺合理的。但是到了第二节课,我也明显感觉到自己表现得很不好,首先是在对“分类汇总”的作用进行介绍的时候,有点词穷的感觉,当我卡在某一句话的时候自己也觉得有点可笑,但是我也还是稳住情绪继续讲下去,过去在微格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状况,只是在现实课堂中,我不可能因为自己发生的一个错误而终止下整节课,台下这么多双眼睛的监督也逼迫着我自己。 在我下去巡视学生做输入数据的时候,我已经发现有很多已经做好的学生很自觉地查看PPT完成下面的练习,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断示意我过去,所以我顾着在下面解答也就忽略了那些做好了的学生,老师提醒我让那些同学继续完成练习。这个问题出在我对控制课堂的时间还没有经验造成的,老师告诉我,有时候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只能顾虑到60%的学生,如果要确保所有学生都懂,那恐怕得浪费很多时间。 在课后,我也询问了很多学生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我存在一下问题:1.声量不够大,虽然有麦克风,但是语调平均,也没有什么气势能够提起他们的精神。2.EXCEL的这部分内容简单,并且在PPT上都能找到答案,所以他们完成的速度也是快慢不一。3.课堂中没有出什么错,也没有特别吸引的地方。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语调,并且要在课堂中设置一两个能够引发他们兴趣的亮点,最后还要控制好课堂时间,让备课时所准备的内容都能够保证全部演示完给学生看。

3.1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3.1.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设计 常见文本类型及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一节中的第一和第二小节内容。这一节内容是后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选用的工具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文本加工工具有:Word、WPS、记事本、写字板等。按文本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度,我们可把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信息的加工两大类。日常文本包括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学习了写字板、WORD等,体验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利用网络搜索素材。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文本类型及其加工软件; (2)、巩固在文本处理时的常见名词,如:版面、段落、文字、对象等概念;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文字信息的加工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促进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2)、以恰当的效果表达意图。 2、难点 如何根据任务需要,较为熟练的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 五、教学策略 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案例学习、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以及小组协作

表格信息加工教案

集体备课课时设计活页纸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一级授课时间第15、16、17周 主备人: 授课人:总课题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课时 3 课题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型理论课+操作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根据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使用Excel建立表格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利用数据求和、排序、分类汇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4、形成简单报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Excel并创建表格。 2、熟练应用Excel进行数据求和、排序、分类汇总。 3、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4、通过分析“班级评优活动?”的案例入手,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一定的数据分析意识及对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2、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获取原始数据并作需求分析。 2、利用数据求和、排序、分类汇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Excel加工信息。 教学准备信息技术教材,ppt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office办公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备课札记(个案)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种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边板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大家用口算或者笔算算出平均分和总分。 下面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算一算。 老师:同学们计算得怎样呢?有没有把结果算出来呢? 那好,通过了这样的计算,我们发现逐个计算平均分和总分是一 件麻烦的事情。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简单方便的计算出我们要的数 据呢?怎样直观的分析出这些数据里面的最大和最小值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个工具,能够方便的解决以上的问题。 一 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计算。进行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数据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标题:《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学习科目:《信息技术基础》
课 时:一课时(45 分钟)
适于的学段/年级:高中一年级
一、授课背景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成绩的管理和分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导 教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刚刚结束不久,每个学生都很关心自己的成绩,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看重了年 级名次,或悲或喜,没有学会理性的分析自己的成绩。整个高中阶段,将会有很多的考试等着这些刚入学 的新生,因而借助信息技术对成绩进行加工与评价,得出科学的分析结果,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有 效指导。
二、教学思想与理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 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在以 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强调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并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强调“协作学习” 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而非 支持“教”),主体最终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设计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再以任务驱动学习,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多讨论、多思考,在情境中完成意义的建构。在学习了 Word 文字编辑 之后,学生懂得了常规软件的界面布局及操作技巧,应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学习 Excel 表格处理中 来。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软件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境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即 将知识外化;最后由学生通过挖掘、提炼表格信息进行后统计、分析,形成科学准确的分析报告,作出有 效的判断和决策,实现自我反馈。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教师扮演学生学习者的伙伴、指导 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并且平等参与学习的角色,在整个过程中贯穿教学评价,起到鼓励和监督的 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 出版社出版,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课内容联系学生实际,通过 Excel 建立表格处理各班三周以来“评优活动”的统计表,利用数值计
1

《初识Excel》教学案例

《初识Excel》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书本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 (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 (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五、教学方法 设问、探究、演示、练习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 截图。 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启动Excel的方法提问:启动Excel软件的有哪些方法?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后回答,并演示启动过程。引导学生掌握Excel软件的启动方法。 认识Excel的窗口播放Excel软件窗口组成的课件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 1、Excel软件的窗口由那些部分组成? 2、与以往学习过的软件不同处是,该软件多了哪些部分?观看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文本信息的加工》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部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述如何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并利用电子名片的形式组织文本信息,生动丰富地表达意图。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越来越习惯于通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各种日常文本信息(例如标语、广告、通知、信函、文章等);而熟练使用文本加工软件加工这些信息,并以图文混排等方式表达意图,是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每个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本节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文本加工软件Word 使用方面的概括与提高。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前边三章的学习以及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只是缺乏对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完整的作品制作过程,学会文字处理软件Word 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三、教学目标 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的特点、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教学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 的简单应用, 包括:设计版面(版面设计要点、版面结构); 制作作品(艺术字、文本框、图形对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设计与制作未来的自己的名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和互助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掌握Word 文本加工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格式设置 五、教学策略 由于Word 的排版功能和文档元素比较多,利用有限的课时去一一介绍,有点不太现实,学生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案展示详细的操作过程,在一个word 作品中整合多种排版功能和文档元素,让学生对word 的常用工具和功能有所了解,再去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探索word 中的其他工具和功能的使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自评和互评,既学会了文本中表格的使用,也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整个教学过程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的,一共设置了三个主要任务和一个拓展任务。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完成作品→作品 展示→自评、互评、点评。 六、教学环境 学生机房、PPT 教学课件、教学资料包。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展示作品 展示两组作品,观看作品对比,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一下两组作品有什么不同?”引 出文本信息的加工主题。

《Excel表格》教案 - 简化

《Excel表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Excel基本操作; 2.熟悉各种工具的大概位置并熟练使用; 3.了解函数中各参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表格的优化,加强基本操作的熟练度; 2.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感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学意识; 2.提升学生的优化水平,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各种常用函数的的使用 【教学难点】 函数中各参数的设置及其含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新建文件右键→新建→“DOC文档\DOCX文档” 2.数据录入把需要录入的数据输入到对应的单元格,注意表头的内容。 二、导入 在你们的素材空间里有一份其他学校的月考成绩单,每个人的成绩已经录进去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一回老师,一起来完善这个表格。 三、授新

任务一:美化表格(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操作:设置线框→文字居中→填充表头→加粗表头 步骤①全选表格(CTRL+A),在“线框”的下拉选项中选择“所有线框”; 步骤②全选表格(CTRL+A),选择对齐方式“水平居中”和“垂直居中”; 步骤③选中表头,在“颜色填充”的下拉选项中设置填充颜色并加粗字体; 任务二:数据统计(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操作:统计单科平均分、所有科目平均分、个人总分、所有人的总分 步骤①左键单击要插入函数的单元格,点击菜单栏的“公式”,在“常用函数”下拉选项中选择“AVERAGE”函数,在弹出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设置“数值1”的范围为’“B2:B46”,点击“确定”; 步骤②左键单击已有函数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色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松,往右拖动鼠标至想要的单元格; 步骤③左键单击要插入函数的单元格,点击菜单栏的“公式”,在“常用函数”下拉选项中选择“SUM”函数,在弹出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设置“数值1”的范围为’“B2:H2”,点击“确定”; 步骤④左键单击已有函数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色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松,往下拖动鼠标至想要的单元格(或双击左键);任务三:排序、标名次 操作:按个人总分降序排序 步骤①选定“I”列,点击工具栏中排序,选择“降序”排序,在弹出的“排序警告”对话框中选择“扩展选定区域”,单击“确定”; 步骤②在“J2”单元格输入数字“1”并回车,单击“J2”单元格,将鼠标移至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色十字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松,往下拖动鼠标至想要的单元格(或双击左键)。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说课稿 各位领导同仁,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 一, 说教材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的第二节内容.它与前面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互辉映,并贯穿了EXCEL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EXCEL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这一节教学安排两课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第一个课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工作表的编辑方法,掌握一种编辑方法,教学地点在放在机房;第二个课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深入掌握工作表图表的编辑方法,教学地点放在机房.)今天围绕第一课时进行说课.根据这样的教学安排,我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初步了解EXCEL工作表的六类基本编辑方法,熟练掌握每类工作表编辑的一种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通过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变迁发展,激发学生的集体容誉感. 教学重点:复制和移动,单元格内容的修改; 教学难点:区分复制和移动,清除和删除单元格的操作差别,常用函数Average等应用. 二, 说教法 设置一个总任务---让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加工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与工作表编辑的各种操作有机结合(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 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分层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见P49, 大家来看一下下面的这个表格(显示),想一下,我们用什么工具可以把这个表格制作出来呢2,建立表格 任务1:建立各班三周以来"评优活动"得分统计表,如下图1所示. 图1 图2 注意点: 标题如何跨列居中对齐(选中→格式菜单→对齐选项卡→合并单元格) 表格边框如何添加,分为内外一致,内外不一致,式样,色彩等(选中→格式菜单→边框选项卡) 有规律性数据的输入 填充柄的使用技巧 数据在单元格中的对齐,小数点的保留位数等等 任务2: 利用工具栏中的"和按钮"完成总分统计. 利用函数"Average"完成"纪律"平均分的统计. 利用鼠标拖动填充句柄方式完成"卫生""礼仪"两个项目的平均分统计. 计算结果如下图2所示: 任务3:拓展练习:完成书本P52图3-15"评优活动各周总成绩"表的建立及数据分析.

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教学设计

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教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与重要性,了解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B:了解人工加工与计算机加工的各自的特点。能够根据任务和需求、信息阅读对象,确定加工方法 2、过程与方法: A: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归纳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与目的。 B:能选择适当的信息加工方法及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 A:通过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B:能认识到信息加工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C:能养成制订作品整体规划,按计划、按步骤地完成信息加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信息加工前进行需求分析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如何辩证地认识需求分析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探究、小组协作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从因特网中获取信息,当我们要有效的利用获取的信息时,必须对信息进行加工,大家把书翻到第31页,看一下导学的这则案例,引出信息的加工。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并思考各个小组根据不同任务选择的信息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教师活动:归纳并用课件展示 1、信息加工的定义: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展示2、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加工? ①、避免真假混杂 (举例:《吕氏春秋》“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朝的一位丁氏,家里没有井,常到外面去担水,他又经常在外居住,便请人到他家钻井,他告诉别人说:“我钻一口井就是获得一个劳动力。” 有听说的又传给别人说:“丁氏钻井得到一个人。”本国的人就这样道听途说传着,被宋朝的国君知道了,国君便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

(完整版)word中的表格教案

4.3 作品登记表(WORD中表格制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会利用文字工具软件WORD对表格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先理解操作任务所用的命令,然后再自主实践和探究完成操作任务,合作探究操作中所碰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已经有一定程度接触。对所涉及的命令,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有的学生的操作已经熟悉,而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学过,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Word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模块,因此我选用了自主实践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电子教室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扬长避短,而且这样也可以照顾到各个水平的学生,保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WORD软件灵活处理表格信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自主实践与探究能力 2、调动学生间相互协作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1、同学们都看一下p54表4-3-1这个表格,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碰到 呢?那你们知不知道用什么工具软件来处理?那我们一块看一看WORD软件是否具有这种功能?思考并回答(师生互动) 2、任务:实践1 请同学们参考p54操作提示,老师演示一步,你们跟着老师操作一步。 a.设置页面 b.建立一个5行4列的规则表格 c.合并单元格 d.调整行高、列宽 e.输入文本并设置文字格式 f.保存文件 3、自主实践: 学生自主完成p55实践2,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优秀作品展示: 在班上抽两三名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供其他学生借鉴比较。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完整版)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并从中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介绍了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并会利用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并学会根据不同信息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字处理软件来加工文本信息;学会分析、比较文本信息的纯文本表达、结构化表达和形象化表达的优点与不足,学会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信息,加工信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2、了解文字的编码方式; 3、掌握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4、学会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纯文本表达、结构化表达、形象化表达)。(2)过程与方法 1、比较各种字处理软件(记事本、WORD、WPS)的有点和不足,掌握其 中一种常用的字处理软件WORD; 2、掌握信息的加工方法与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字处理技术,领悟传播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学会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3、学会评价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重点 1、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2、根据不同信息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并利用字处理软件进行信息 的加工与表达;

3、信息的结构化、形象化表达。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好,而且有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看法,思维也比较活跃,善于表现自己,有很强的创新理念和动手能力。在本三节课中,将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习,从字处理技术的认识到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并利用他来处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最终学会信息之间的表达与交流。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脑室、投影仪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字以及处理技术 课程导入: 同学们,每天你们都在写字,写具有我们国家文化特色的文字,那么,你们到底对我们国家的文字了解有多少呢?你们有没有兴趣来了解我们的文字处理技术呢? 具体过程: 师:我们的文字有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那为什么不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吗?请大家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解答下列问题。

教学案例分析-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提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讲解,一方面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一方面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二、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内容重点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学生学会用图表这一工具来形象地显示数据; 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制作图表要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几种常用图形的适用范围 四、教学组织: 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与学生交流与总结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量化,由于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是多义的。就像一个公司或一个单位,在年终时,各个部门都会了解本年度本部门年终所花的资金,公司或单位的会计就要按照各个部门制作出不同的图表。所以说,对数据的加工总是带有一定的选择性。我们本节课就要学会根据需求不同制作不同的图表。 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实质就是表格内要素关系(通常是数量或比率与类别、地点、时间等要素的关系)的图形化展开,它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直观比较,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从而使我们更容易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1、柱形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体现不同项目数据之间的比较。 任务:根据光盘“杀毒软件调查”表,请同学说说反映各种品牌的销售业所占的份额,适合用柱形表示吗?为什么? 小结:强调数量的差异,通常用来比较一段时间中两个或多个项目的相对尺寸。例如:不同产品季度或年销售量对比,在几个项目中不同部门的经费分配情况,每年各类资料的数目等。 2、饼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日常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舒城第一中学孔文兵 教学设计思路: 1、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 (1)解决问题能力。传统教学偏向于技术本位,教学设计和实施都是以学生掌握技能为学习目标。新课程改革后,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而技术只是解决问题时用到的一个工具。本节课在设计时贯穿了问题目标分析和方法的引导。尽量教会学生去思考问题、通过工具和方法的选用来体现个人的观点。 (2)教学内容留一点味道。传统教学针对软件来组织学习,教学时会去深入地剖析软件的功能、研究软件的技术。新课程改革则不再深究软件本身的知识体系,做为工具的软件,是为处理问题而 服务。所以教学中只涉及基础性的或要用到的知识技能。其它技能可以鼓励学生自学或探究。留一点味道给学生,也就留住了让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本节课虽然是WOR的第一节课,但在技术讲解 上却是点到为止。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教师包讲过多,特别是对于技术内容,教师需要一步一步地演示,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涉及到技术内容,教师只是演示重要的操作步骤,同时在学生上机练习的素材中,教师提供了简单的技术帮助和参考结果的范本,落实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目标。 2、使用两段教学模式 本节课在教学结构的模式上采用两段教学模式。把一节课拆分成了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有讲练穿插,自成体系。从逻辑结构上来看,这两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递进型的结构。第一个阶段涉及到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但学生的练习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加工方面,解决信息加工的技术问题。第二个阶段同样涉及到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但学生上机练习时,引入了一定的信息表达内容。前后阶段的教学知识互相交错,形成一个整体。 3、体现分层教学 学生的起点或多或少都会有差异,信息技术课程犹为明显。非零起点的高中阶段学生更加突出。 如何解决分层教学的问题,是每节课都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本节课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两次上机活动上。每次上机练习内容都设置了两道题目,让学生二选一完成。第一阶段的练习一,教师提供了部分演示,在题面上还有简单的文字帮助,这道题主要面向基础较差的学生。第一阶段的练习二则没有演示和帮助,主要面向基础好的学生。第二阶段的练习一,教师提供了一个作品参考范本,让学生模仿完成,主要是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第二阶段的练习二教师只提供了一些素材,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主要是面向基础好的学生。 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中的 3.1.2节“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材默认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具备了WOR工具软件 的应用基础,这不太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了一些具体的改动和处理。例如增加了一些技能训练,教学中第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扫除技术障碍而设置。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初中阶段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水平和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还不能完美衔接,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教学中采用整体设计以中间学生为主,个别辅导重点关注两端学生的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并巩固WOR的文字、段落、页面排版内容; 2.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案例

《数据图表及分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川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数据图表及分析”。图表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展示出数据的特点及数据内部的的规律,因此常有“一图抵千言”的说法。它能把枯燥的数据表现得栩栩如生,在数据统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决定了本节课在第二单元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通过数据描述的多样性、图表类型详解、图表的制作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对应的图表类型,建立图表的操作,在众多类型的图表中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柱形图、饼图、折线图,并通过图表类型规划表让学生体会柱形图、折线图、饼图适合表达的数据关系、适用的场合。最后通过任务二让学生体会图表的制作。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上册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悉了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运用Excel对数据表进行简单的处理和分析。由于授课环境由日常的微机室转为录播室,因此对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部分进行了弱化,增强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个别学困生不能适应整体节奏,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以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图表类型的选取|”以及“数据区域的选定”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有一定难度。 三、设计思路: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据图表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领悟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我在教授时尽量多的以课件展示,用数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为题引,展开了教学。在技能知识的传授中,我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好习惯。本节课我是沿着以下思路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引入课题---步步为营,导学达标---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图表与数据表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场景; ②理解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在反映数据上的区别; ③能根据所要反映的数据情况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并建立图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来制作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善于分析、乐于尝试、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②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③以探究学习方式了解数据分析的有关知识,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品味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等知识,树立努力学习好信息时代的技术,做一名新时期的人才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 1.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应用场景详解; 2.根据图表向导制作柱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 3. 数据区域的选定 六、教学难点:

教学案例模板,例文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

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案例的基本组成元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5.2《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其一,学生们通过上学期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对视频加工有简单的了解;其二,随着各类数码产品的普及,实际生活中,很多同学有使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片的经历,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很好地应用视频加工技术,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都希望能通过学习,最终创作出自己满意的视频作品,比如能把校运会、艺术节、班会活动中录制的视频信息进一步加工处理,留作美好回忆;其三,不可否认,学生之间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很大,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四章第四节“数字视频信息采集与加工”部分。本节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数字视频的格式及播放环境,第二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第三课时为数字视频信息的加工。本案例为第三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常用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根据需要如何恰当选择软件工具进行简单视频编辑、合成。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照相关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和相应的调整。 三、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几种视频编辑器。 (2)掌握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加工的基本流程。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数字视频作品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对视频信息进行富有创意的,实现良好视觉效果的处理。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的编辑、合成技术以及发布的方法。 (3)通过学案中的导学材料,结合自身兴趣,有选择地熟悉其他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技术、懂技术、用技术。 (2)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视频资源。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掌握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使用 2、掌握视频信息加工的流程和各个过程的实现。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