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斐波那契数列

实验1 斐波那契数列
实验1 斐波那契数列

实验1 斐波那契数列

一、 实验内容

讨论调和级数的讨论调和级数的 变化规律。 (1)画出部分和数列 变化的折线图,观察变化规律; (2)引入数列: ,作图观察其变化,猜测是否有极限;

(3)引入数列:

,作图观察其变化,寻找恰当的函数拟合; (4)调和级数的部分和数列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二、 实验过程

(1)画出部分和数列 变化的折线图,观察变化规律;

代码如下:

function plotfibe(n)

Sn=[1,3/2];

for i=3:n

Sn=[Sn,Sn(i-1)+1/i];

end

plot(Sn)

这个函数的调用为:plot(10),plot(30),plot(80)。如下图:

2n n n H S S =-2n n G S =11

n n

∞=∑{}n S {}n S

规律:由图可知,部分和数列{Sn}称单调递增,且增长速度先快后慢。

(2)引入数列: ,作图观察其变化,猜测是否有极限;

代码如下:

function plotfile(n)

2n n n H S S =-

Hn=[1/2,7/12];

for i=3:n

Hn=[Hn,Hn(i-1)+1/(2*i*(2*i-1))];

end

plot(Hn)

函数调用为:plot(20),plot(50),plot(80)。如下图:

规律:如图,可知{Gn}呈单调递增趋势,最后趋向于稳定。故可猜测此数列有极限。

(3)引入数列: ,作图观察其变化,寻找恰当的函数拟合; 代码如下:

function Gn = Gn(n)

Gn=1.5

for j=2:n

Sn=1

for i=2:2^j

Sn=Sn+1/i;

end

Gn=[Gn,Sn];

end

plot(Gn)

函数调用为:plot(10),plot(20),plot(30)。如下图:

2

n n G S

观察发现,Gn的图像近似于一条直线,即一阶多项式,利用MATLAB拟合代码如下:function fitGn(n)

x=1:n;

y=Gn(n);

polyfit(x,y,1)

这个函数的调用方式为:fitGn(30),运行后返回结果是:0.6903和0.6369,即:

Gn= 0.6903n+0.6369

下面观察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吻合程度。

经过拟合,得到了Gn数列近似的通项公式,为了观察其吻合程度,我们将Gn数列的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图形显示出来,进行对比观察。

具体的实现流程为:(1)定义数组fn1,Gn;(2)显示数组fn1,Gn。

具体的代码如下:

Function Gn(n)

Gn=1.5

for j=2:n

Sn=1

for i=2:2^j

Sn=Sn+1/i;

end

Gn=[Gn,Sn];

end

fn1=[];

for i=1:n

fn1=[fn1,0.6903*i+0.6369];

end

x=1:n;

plot(x,fn1,x,Gn,'r*')

调用方式为:Gn2(10),Gn2(20),Gn2(30),如下图

由图可知,拟合数据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拟合程度比较高,近似通项公式能很好地表示Gn 。

三、实验总结:

(1)观察部分和{Sn}数列的曲线图,可以发现,Sn 呈单调递增,且增长速度先快后慢;当n 比较大的时候,Sn 的图形近似于一个对数函数的曲线。

(2)观察数列 {Hn}的图像发现,Hn 也呈单调递增,并且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与Sn 比较,Hn 的增长速度衰减得更加厉害,但同样近似于一个对数函数;在n 比较大的部分,其曲线近乎与X 轴平行,增长十分缓慢,可以猜测,Hn 是具有极限的一个数列,以下证明: 不妨将 ,写作Hn=∑an=1/(n+1)+1/(n+2)+…+1/2n

另有In=∑bn=1/(n+1)+ 1/(n+1)+ …+1/(n+1)= n/(n+1),当n 趋向于无穷时,In=1故In 收敛;又因为an<=bn ,故Hn 收敛,即Hn 有极限。

(3)通过观察{Gn}的图像可发现,Gn 大致上呈现线性增长,拟合得到其近似关系为Gn= 0.6903n+0.6369,并且观察拟合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图像可知,当n 越大,原始数据与拟合数据就越接近,因此可认为,此近似通项可以表示Gn 的变化。

2n n n H S S =-

练习时间数列分析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一、填空题 1. 1.?????? 时间数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包含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个要素。 ? 2. 2.?????? 编制时间数列基本原则是________。 ? 3. 3.?????? 以时间数列为基础的动态分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分析内容。 ? 4. 4.?????? 影响时间数列中某一指标各个数值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共同影响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模型加以描述。 ? 5. 5.?????? 时间数列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其中 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的时间数列,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属于派生的时间数列。 ? 6. 6.?????? 绝对数时间数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 7.7.?????? 在时点数列中两个指标值之间的时间距离称为____________。 ? 8.8.?????? 在时间数列动态分析中,两个有直接数量关系的速度指标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它们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9.?????? 平均发展水平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 计算的平均数。 ? 10.10.??? 水平法又称_______,应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n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数.从本质上讲,用这种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其数值仅仅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 ? 11.11.??? 若对以季度为单位的时间数列求季节比率,则一年内季节比率之和等于 ___________。 ? 12.12.??? 最小平方法的数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这一方法既适用于________趋势的拟 合,也适用于_______趋势的拟合。 ?

1生活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2014年温州市小学数学小课题评比 学校: 苍南县钱库小学 成员姓名:陈耀坤吴文强金旭杭 指导教师:陈瑞帐

生活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台阶中的数学 一、问题的提出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龙港影城看3D电影,影城的大门口有16级水泥台阶,我发现老年人大多是一级一级地往上走的,年轻的小伙子喜欢两级两级地往上走,小朋友则是一会儿走一级,一会儿又蹦两级……很快,一个念头闪入我的脑海:按照他们这样不同的走法,走完这16级台阶,一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会不会有什么规律呢?于是,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决定开始台阶走法的研究。 二、研究过程 1.从最简单的做起 该怎样开展研究呢?我找了两个好朋友,做合作伙伴。我们想起了老师曾经提到过的华罗庚说的话:“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的而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也就是说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于是我们通过画楼梯入手。 1个台阶(1种) 2个台阶(2种) 3个台阶(3种) 4个台阶(5种) …… 后来我觉得用这种表示方法实在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捷的表达方法呢?于是在数学老师的启发下就想到了用最简单的数字来表达: 楼梯台阶数及方法楼梯上法表示 一个台阶(1种)(1) 二个台阶(2种) (1,1)(2) 三个台阶(3种) (1,1,1)(1,2)(2,1) 四个台阶(5种)(1,1,1 ,1)(1,1,2)(1,2,1)(2,1,1)(2,2) 五个台阶(8种) (1,1,1,1,1)(1,1,1,2)(1,1,2,1)(1,2,1,1)

(2,1,1,1) (2,1,2)(2,2,1) (1,2,2)5个台阶有8种走法,那现在求16个台阶有几种走法,该怎么办呢?我们想用这个方法继续进行进去,我尝试着: 六个台阶(13种) (1,1,1,1,1,1)(1,2,1,1,1)(1,1,2,1,1) (1,1,1,2,1)(1,1,1,1,2)(2,1,1,1,1) (1,1,2,2)(2,1,1,2)(2,1,2,1)(2,2,1,1,) (1,2,2,1)(1,2,1,2)(2,2,2) 七个台阶(21种)(1,1,1,1,1,1,1)(1,1,1,1,1,2)(1,1,1,1,2,1) (1,1,1,2,1,1)(1,1,2,1,1,1)(1,2,1,1,1,1) (2,1,1,1,1,1)(1,1,1,2,2) (1,1,2,2,1) (1,2,2,1,1) (2,2,1,1,1) (1,2,1,1,2) (1,2,1,2,1)(1,2,2,1,1,)(2,1,1,1,2) (2,1,1,2,1)(2,1,2,1,1)(2,2,2,1) (2,2,1,2) (2,1,2,2) (1,2,2,2) …… 2.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这样写下去还是很麻烦,数字会越来越大,而且很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有没有规律呢?我们重新整理了数据,发现台阶上法数据之间有关联: 7个台阶的走法=6个台阶的走法+5个台阶的走法,也就是13+8=21。6个台阶的走法=5个台阶的走法+4个台阶的走法,也就是8+5=13…… 那走台阶的上法是否有规律?是否是后一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呢?照这样推理,8个台阶数的走法应该是34种呢?我决定用数字拆分来进行验证,发现答案完全符合。

斐波那契数列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

《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65页阅读资料“斐波那契数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2、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积极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发现了一对神奇的小兔子,和兔子相处一年之后,他便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数学家。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用一道数学题清楚的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屏幕: 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那么,由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 1、请学生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你觉得题目中哪句话的意思很重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重点理解:①一对大兔生过一对小兔后,下个月会接着生,无死亡; ②小兔一个月后长成大兔,以后一直是大兔。 2、模拟兔子生长过程 ⑴请同学们讨论,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年当中,兔子的数量到底是怎样增长的?)我们来模拟一下,好不好? ⑵师生共同参与模拟过程,记录数据。 1月—4月,由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兔子变化过程。 ⑶引导发现规律,小组合作完成剩下月份的推导 ⑷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刚才大家表现得很踊跃。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著名的数学问题, 它就是这个数列:1,1,2,3,5,8,13,21,…… 2、观察前后数的关系,从这个数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学生举手汇报,说出规律: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②若一个数列,首两项等于 1,而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则称该数列 为斐波那契数列。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求数列极限的方法总结

求数列极限的方法总结 万学教育 海文考研 教学与研究中心 贺财宝 极限是考研数学每年必考的内容,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中都有可能会涉及到平均每年直接考查所占的分值在10分左右,而事实上,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性,每年间接考查或与其他章节结合出题的比重也很大.极限的计算是核心考点,考题所占比重最大.熟练掌握求解极限的方法是得高分的关键. 极限无外乎出这三个题型:求数列极限、求函数极限、已知极限求待定参数. 熟练掌握求解极限的方法是的高分地关键, 极限的运算法则必须遵从,两个极限都存在才可以进行极限的运算,如果有一个不存在就无法进行运算.以下我们就极限的内容简单总结下. 极限的计算常用方法:四则运算、洛必达法则、等价无穷小代换、两个重要极限、利用泰勒公式求极限、夹逼定理、利用定积分求极限、单调有界收敛定理、利用连续性求极限等方法. 四则运算、洛必达法则、等价无穷小代换、两个重要极限是常用方法,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是重点,考生应该已经非常熟悉,进入强化复习阶段这些内容还应继续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强化复习阶段考生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极限计算,此时运用泰勒公式代替洛必达法则来求极限会简化计算,熟记一些常见的麦克劳林公式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夹逼定理、利用定积分定义常常用来计算某些和式的极限,如果最大的分母和最小的分母相除的极限等于1,则使用夹逼定理进行计算,如果最大的分母和最小的分母相除的极限不等于1,则凑成定积分的定义的形式进行计算;单调有界收敛定理可用来证明数列极限存在,并求递归数列的极限. 与极限计算相关知识点包括:1、连续、间断点以及间断点的分类:判断间断点类型的基础是求函数在间断点处的左右极限;2、可导和可微,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导数或可导性,一律通过导数定义直接计算或检验0()f x '存在的定义是极限000(+)-()lim x f x x f x x ???→ 存在;3、渐近线,(垂直、水平或斜渐近线);4、多元函数积分学,二重极限的讨论计算难度较大,常考查证明极限不存在. 下面我们重点讲一下数列极限的典型方法. 重要题型及点拨 1.求数列极限 求数列极限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抽象数列求极限 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因此可以通过举反例来排除. 此外,也可以按照定义、基本性质及运算法则直接验证. ★求具体数列的极限,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a.利用单调有界必收敛准则求数列极限.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 1、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两者的关系是累积增长量是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 2、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绝对数时序)、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数时序)、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平均数时序)三种,其中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 3、根据时间数列中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叫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且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般是不相同的。必须按照动态数列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来决定采用哪种方法。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达到的水平,采用水平法为好;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宜采用累计法。 5、进行长期性趋势测定的方法有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趋势线配合法、曲线趋势的测定与分析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某企业2000年利润为2000万元,2003年利润增加到2480万元,则2480万元是( A ) A. 发展水平 B. 逐期增长量 C. 累积增长量 D. 平均增长量 2、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 A ) A 、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 C 、平均发展水平 D 、增长速度 3、已知某企业连续三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7%,8%,则该企业这三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 D ) A. B. 4、序时平均数又称作( B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平均增长速度 D 、静态平均数 5 、假定某产品产量2002年比1998年增加50%, 那么1998-2002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D ) 6、现有5年各个季度的资料,用四项移动平均对其进行修匀,则修匀后的时间数列项数为( B ) A 、12项 B 、16项 C 、17项 D 、18项 7、累积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是( A ) A. 累积增长量等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B. 累积增长量等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 C. 累积增长率与其相应增长量之差 D. 两者不存在任何关系 8、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 ) A 、绝对数时间数列 B 、相对数时间数列 C 、平均数时间数列 D 、时点数列 %8%7%6??%8%7%6++

斐波那契数列资料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 一、简介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又称黄金分割数列,由数学家斐波那契最早以“兔子繁殖问题”引入,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故斐波那契数列又称“兔子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指这样的数列:1,1,2,3,5,8,13,……,前两个数的和等于后面一个数字。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递推式,记斐波那契数列的第i项为F i,则F i=F i-1+F i-2. 兔子繁殖问题指设有一对新生的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他们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新生的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又每个月生一对兔子。按此规律,并假定兔子没有死亡,10个月后共有多少个兔子? 这道题目通过找规律发现答案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第n个月兔子的数量是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二、性质 如果要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必然要先知道它的通项公式才能更简单的推导出一些定理。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初等代数的待定系数法计算出通项公式。 令常数p,q满足F n-pF n-1=q(F n-1-pF n-2)。则可得: F n-pF n-1=q(F n-1-pF n-2) =q2(F n-2-pF n-3) =…=q n-2(F2-pF1) 又∵F n-pF n-1=q(F n-1-pF n-2) ∴F n-pF n-1=qF n-1-pqF n-2 F n-1+F n-2-pF n-1-qF n-1+pqF n-2=0 (1-p-q)F n-1+(1+pq)F n-2=0 ∴p+q=1,pq=-1是其中的一种方程组 ∴F n-pF n-1= q n-2(F2-pF1)=q n-2(1-p)=q n-1 F n=q n-1+pF n-1=q n-1+p(q n-2+p(q n-3+…))=q n-1+pq n-2+p2q n-3+…+p n-1 不难看出,上式是一个以p/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将它用求和公式求和可以得到: 而上面出现了方程组p+q=1,pq=-1,可以得到p(1-p)=-1,p2-p-1=0,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标准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得p2-p+0.25=1.25,(p-0.5)2=1.25,p=±√1.25+0.5。随意取出一组解即可: 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有了它,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些性质 也不难得出了。比如斐波那契数列相邻两项的比值趋向于黄金分割比,即:

数学-斐波那契数列01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试卷科目:中学数学)01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2.5分,满分20分) 第1题 (单选题)根据您对教育技术及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下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5分) A.教育技术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C.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D.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第2题 (单选题)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始于下列选项内容的是( A)。 (2.5分) A.视听运动 B.计算机辅助教育 C.程序教学法 D.网络技术应用 第3题 (单选题)"教师不应一味以传统集体传授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使用能够让学生进行操作或进行社会活动的方式来学习",这反映的是( A )的学习观。 (2.5分) A.建构主义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主义 第4题 (单选题)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对教育技术基本内涵表述不恰当的是( C)。 (2.5分) A.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 第5题 (单选题)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C )。 (2.5分) A.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涉及学习者特征方面因素

时间管理时间数列分析【精选资料】

第五章时间数列分析 一、填空题: 1、时间数列有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2、时间数列按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按指标值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各环比发展速度的____________等于相对应的定基发展速度,各环比(逐 期)增长量____________等于定基(累计)增长量。 4、年距增长量为____________。 5、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点是从最后水平(报告期水平)出发研 究问题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计算,若侧重点是从各年发展水平 累计总和出发来研究问题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计算。 6、使用最小平方法的两个基本前提(两点要求)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7、在趋势直线Y C=a+bx中,b的含义是___________。 8、年据发展速度的作用是消除____________的影响。 9、如果时间数列____________大体相同,可拟合直线,如果时间数列 ____________大体相同,可拟合二次曲线,如果时间数列____________ 大体相同,可拟合指数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年粮食产量属于()。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 2、下列资料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我国历年石油产量B我国历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数 C某商店历年商品流通费用率D我国历年煤炭产量 3、下列属于相对数时间数列的有()。 A某企业第一季度产值B某企业第一季度各月产值 C某企业第一季度人均产值D某企业一季度各月人均产值

高等数学求极限的14种方法

高等数学求极限的14种方法 一、极限的定义 1.极限的保号性很重要:设 A x f x x =→)(lim 0 , (1)若A 0>,则有0>δ,使得当δ<-<||00x x 时,0)(>x f ; (2)若有,0>δ使得当δ<-<||00x x 时,0A ,0)(≥≥则x f 。 2. 极限分为函数极限、数列极限,其中函数极限又分为∞→x 时函数的极限和0x x →的极限。 要特别注意判定极限是否存在在: (1)数列{} 的充要条件收敛于a n x 是它的所有子数列均收敛于a 。常用的是其推论,即“一个数列收敛于a 的充要条件是其奇子列和偶子列都收敛于a ” (2)A x x f x A x f x =+∞ →= -∞ →? =∞ →lim lim lim )()( (3) A x x x x A x f x x =→=→?=→+ - lim lim lim 0 )( (4) 单调有界准则 (5)两边夹挤准 (夹逼定理/夹逼原理) (6) 柯西收敛准则(不需要掌握)。极限 )(lim 0 x f x x →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ε δεδ<-∈>?>?|)()(|)(,0,021021x f x f x U x x o 时,恒有、使得当 二.解决极限的方法如下: 1.等价无穷小代换。只能在乘除.. 时候使用。例题略。 2.洛必达(L ’hospital )法则(大题目有时候会有暗示要你使用这个方法) 它的使用有严格的使用前提。首先必须是X 趋近,而不是N 趋近,所以面对数列极限时候先要转化成求x 趋近情况下的极限,数列极限的n 当然是趋近于正无穷的,不可能是负无穷。其次,必须是函数的导数要存在,假如告诉f (x )、g (x ),没告诉是否可导,不可直接用洛必达法则。另外,必须是“0比0”或“无穷大比无穷大”,并且注意导数分母不能为0。洛必达法则分为3种情况: (1)“ 00”“∞ ∞ ”时候直接用 (2)“∞?0”“∞-∞”,应为无穷大和无穷小成倒数的关系,所以无穷大都写成了无穷小的倒数形式了。通 项之后,就能变成(i)中的形式了。即)(1)()()()(1)()()(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 ()(1 )(1 )(1 )()(x g x f x f x g x g x f -=- (3)“00”“∞1”“0 ∞”对于幂指函数,方法主要是取指数还取对数的方法,即 e x f x g x g x f ) (ln )()()(=, 这样就能把幂上的函数移下来了,变成“∞?0”型未定式。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学美

最美丽的数列------斐波那挈数列 数学科学院宋博文1100500163 在原理课上,我们了解了斐波那挈数列,在课余生活中,我再读小说<达芬奇密码>时,提到了斐波那挈数列,它是被一个艺术家当作线索留给他人的,当时不知道他为什么被艺术家这么看重,以至于可以上升到生命的高度,因此我对斐波那挈数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结合了老师上课讲的东西,以及自己课下的了解,对斐波那挈数列有了一些认识,现在总结在这里,展示自己学到了什么. 在课上老师讲了斐波那挈数列是由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挈发明的.当时他是用一个形象的故事为例子而引入的斐波那挈数列. 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一对小兔子来。如果所有兔都不死,那么一年以后可以繁殖多少对兔子? 我们不妨拿新出生的一对小兔子分析一下: 第一个月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还是一对; 两个月后,生下一对小兔民数共有两对; 三个月以后,老兔子又生下一对,因为小兔子还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一共是三对; ------ 依次类推可以列出下表: 经过月数:---1---2---3---4---5---6---7---8---9---10---11---12 兔子对数:---1---1---2---3---5---8--13--21--34--55--89--144 表中数字1,1,2,3,5,8---构成了一个数列。这个数列有关十分明显的特点,那是:前面相邻两项之和,构成了后一项。 这个特点的证明:每月的大兔子数为上月的兔子数,每月的小兔子数为上月的大兔子数,即上上月的兔子数,相加。 斐波那契在<算盘全书>中提出的,这个级数的通项公式,除了具有a(n+2)=an+a(n+1)的性质外,还可以证明通项公式为:an=(1/√5)*[(1+√5/2)^n-(1-√5/2)^n](n=1,2,3.....) 因此斐波那挈数列又叫做兔子数列,我想这个例子真的让我感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的需要是我们不段地通过现象发现数学问题,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我想斐波那挈不可能真的是通过兔子来发现的这个问题,但他是伟大的数学家,他想告诉我们这种数学问题的本质. 回到正体,提到了斐波那挈的伟大,现在我们在了解一下斐波那挈,我再课下了解到他竟叫做列昂纳多斐波那挈,与列昂纳多达芬奇,并被誉为比萨的列昂纳多.我想数学家有艺术家的称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直观的讲斐波那挈数列1、1、2、3、5、8、13、2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有趣的是这样的完全是自然数的数列,竟然可以用无理数来表达的,我记得老师当时好像讲过这一点但是当时好像并不太在意这一点,因为觉得这没什么,但是当我了解到,随着数列项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愈来愈逼近黄金分割的数值0.618时我却是被震惊到了,因为数学可以表达美,我想这是我们不得不赞叹的地方,当数学创造了好多的奇迹时,我想可能会很少人注意到我们数学本质是可以回归到自然的,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在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中发现。例如,在树木的枝干上选一片叶子,记其为数0,然后依序点数叶子(假定没有折损),直到到达与那息叶子正对的位置,则其间的叶子数多半是斐波那契数。叶子从一个位置到达下一个正对的

派斯第五章(时间数列)练习题

派斯第五章(时间数列)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2、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4、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5、对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应该采用首末折半法。() 6、环比增长速度可以表示为逐期增长量与上期水平之比。() 7、平均增长量是时间数列中累计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 8、增长速度总是大于0。() 9、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为200,220,250,300,320,平均增长量为24。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2000年工业增加值850亿元,若按每年平均增长6%的速度发展,2010年该 地区工业增加值将达到。() A.90100亿元B.1522.22亿元C.5222.22亿元D.9010亿元 2、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均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B.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C.两者均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3、对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采用()。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5、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1990—1996年排列的每年年终人口数动态数列是( )。 A 、绝对数动态数列 B 、绝对数时点数列 C 、相对数动态数列 D 、平均数动态数列 2.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20万件,期末库存5.3万件,它们( )。 A 、是时期指标 B 、是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3.间隔相等的不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 A 、n a a ∑= B 、∑ ∑=f af a C 、n a a a a a n 2 /2/210++++= L D 、∑ ×+++×++×+=?f f a a f a a f a a a n n n 2221221110L 4.修正的指数曲线模型可以表示为( )。 A 、t b b y t 10+= B 、bt t ae y = C 、t b a y t ln += D 、t t bc a y += 5.某地区连续4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5%,9%,8%,9.4%,则该地区经济的年平均增 长率为( )。 A 、1094.108.109.1085.14?××× B 、4094.008.009.0085.0××× C 、 4 094.108.109.1085.1××× D 、(8.5%+9%+8%+9.4%)÷5 6.某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位成本从2005年到2007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说明该产品单位成本( )。 A 、平均每年降低2% B 、平均每年降低1% C 、2007年是2005年的98% D 、2007年比2005年降低98% 7.根据近几年数据计算所的,某种商品第二季度销售量季节比率为1.7,表明该商品第二季度销售( )。 A 、处于旺季 B 、处于淡季 C 、增长了70% D 、增长了170% 8.对于包含四个构成因素(T ,S ,C ,I )的时间序列,以原数列各项数值除以移动平均值(其平均项数与季节周期长度相等)后所得比率( )。 A 、只包含趋势因素 B 、只包含不规则因素

求极限的方法及例题总结

1.定义: 说明:(1)一些最简单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极限值可以观察得到)都可以用上面的极限严格定义证明,例如:;5 )13(lim 2 =-→x x (2)在后面求极限时,(1)中提到的简单极限作为已知结果直接运用,而不需再用极限严格定义证明。 利用导数的定义求极限 这种方法要求熟练的掌握导数的定义。 2.极限运算法则 定理1 已知)(lim x f ,)(lim x g 都存在,极限值分别为A ,B ,则下面极限都存在,且有(1)B A x g x f ±=±)]()(lim[ (2)B A x g x f ?=?)()(lim (3) )0(,)()(lim 成立此时需≠=B B A x g x f 说明:极限号下面的极限过程是一致的;同时注意法则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不能用。

.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求极限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和、乘、积、商的极限。通常情况下,要使用这些法则,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先对函数做某些恒等变形或化简。 8.用初等方法变形后,再利用极限运算法则求极限 例1 1213lim 1 --+→x x x 解:原式=4 3)213)(1(33lim )213)(1(2)13(lim 1221=++--=++--+→→x x x x x x x x 。 注:本题也可以用洛比达法则。 例2 ) 12(lim --+∞ →n n n n 解:原式= 2 3 11213lim 1 2)]1()2[(lim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分子分母同除以 。 例3 n n n n n 323)1(lim ++-∞→

极限的常用求法及技巧.

极限的常用求法及技巧 引言 极限是描述数列和函数在无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的重要概念。极限的方法是微积分中的基本方法,它是人们从有限认识无限,从近似认识精确,从量变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方法,极限理论的出现是微积分史上的里程碑,它使微积分理论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极限如此重要,但是运算题目多,而且技巧性强,灵活多变。极限被称为微积分学习的第一个难关,为此,本文对极限的求法做了一些归纳总结, 我们学过的极限有许多种类型: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积分和的极限(定积分),其中函数极限又分为自变量趋近于有限值的和自变量趋近于无穷的两大类,如果再详细分下去,还有自变量从定点的某一侧趋于这一点的所谓单边极限和双边极限,x 趋于正无穷,x 趋于负无穷。函数的极限等等。本文只对有关数列的极限以及函数的极限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介绍.我们在解决极限及相关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不同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综合求解,尤其是要发现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在求解方法上的区别与联系,以做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1数列极限的常用求法及技巧 数列极限理论是微积分的基础,它贯穿于微积分学的始终,是微积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数列极限是极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列极限的求法可以通过定义法,两边夹方法,单调有界法,施笃兹公式法,等方法进行求解.本章节就着重介绍数列极限的一些求法。 1.1利用定义求数列极限 利用定义法即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 设{}n a 为数列。若对任给的正数N ,使得n 大于N 时有 ε<-a a n 则称数列{}n a 收敛于a ,定数a 称为数列{}n a 的极限,并记作,lim n a n a =∞ →或 )(,∞→∞→n a n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斐波那契数列(含答案)

斐波那契数列 每一对兔子过了出生第一个月之后,每个月生一对小兔子。现把一对初生小兔子放在屋内,问一年后屋内有多少对兔子? 先不在这里考虑兔子能否长大,或是某些月份没有生小兔子一类的问题,完全只由数学角度去考虑这问题,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Fibonacci)解了这个题目,其内容大约是这样的:在第一个月时,只有一对小兔子,过了一个月,那对兔子成熟了,在第三个月时便生下一对小兔子,这时有两对兔子。再过多一个月,成熟的兔子再生一对小兔子,而另一对小兔子长大,有三对小兔子。如此推算下去,我们便发现一个规律: 不难发现,每个月成熟兔子的数目是上个月的兔子总数,而初生兔子的数目是上个月成熟兔子的数目,也即是两个月前的兔子总数,因此每个月的兔子总数刚好是上个月和两个月前的的兔子总数之和。由此可得每个月的兔子总数是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 377...,由此可知一年后有 377 对兔子。 若把上述数列继续写下去,得到的数列便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每个数便是前两个数之和,而数列的最初两个数都是 1。若果设 F0=1, F1=1, F2=2, F3=3, F4=5, F5=8, F6=13... 则成立这个关系式:当 n 大于 1,Fn+2=Fn+1+ Fn,而 F0=F1=1。下面是一个古怪的式子: (1) Fn看似是无理数,但当 n 是非负整数时,Fn都是整数,而且组成斐波那契数列,因为F0=F1=1,并且Fn+2=Fn+1+ Fn,这可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利用斐波那契数列解决兔子数目的问题似乎没有甚么用途,因为不能保证兔子真的每月只生

练习 时间数列分析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一、填空题? 1. 1.时间数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包含_________ 和_________两个要素。 2. 2.编制时间数列基本原则是________。 3.3.以时间数列为基础的动态分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分析内容。 4. 4.影响时间数列中某一指标各个数值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共同影响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模型加以描述。 5. 5.时间数列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的时间数列,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属于派生的时间数列。 6.6.绝对数时间数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7.在时点数列中两个指标值之间的时间距离称为____________。 8.8.在时间数列动态分析中,两个有直接数量关系的速度指标是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_。它们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平均发展水平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所计算的平均数。 10.10.水平法又称_______,应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n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个数.从本质上讲,用这种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其数值仅仅受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的影响。 11.11.若对以季度为单位的时间数列求季节比率,则一年内季节比率之和等于____ _______。 12.12.最小平方法的数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这一方法既适用于________趋势 的拟合,也适用于_______趋势的拟合。

试验一斐波那契数列

试验一 斐波那契数列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认识Fibonacci 数列,体验发现其通项公式的过程; 2.了解matlab 软件中进行数据显示与数据拟合的方式; 3.掌握matlab 软件中plot, polyfit 等函数的基本用法; 4.提高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二、 问题描述 某人养了一对兔,一个月后生育了一对小兔。假设小兔一个月后就可以长大成熟,而每对成熟的兔每月都将生育一对小兔,且兔子不会死亡。问:一年后共有多少对兔子? 三、 问题分析 这个问题,最早由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Fibonacci),于1202年在其著作《珠算原理》中提出。根据问题的假设,兔子的总数目是如下数列: 1,1,2,3,5,8,13,21,34,55,89,144,233,… 问题的答案就是此数列的第12项,即一年后共有144对兔子。 这个数列通常被称为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研究这个问题就是研究Fibonacci 数列。把这个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我们会问:第n 个月后,总共有多少对兔子?即Fibonacci 数列的第n 项是多少?这就需要我们探素Fibonacci 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问题的描述,我们知道第n+2个月后兔子的对数,等于第n+1个月后兔子的对数(表示原来就有的老兔子对数),加上第n 个月后兔子的对数(表示生育出来的新兔子对数)。这样就得到关于Fibonacci 数列的一个递推公式: 21n n n F F F ++=+ 利用matlab 软件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将这些数据显示成平面曲线的形式后,我们可以观察到Fibonacci 数列的变化规律;通过matlab 软件的数据拟合功能,我们可以大概知道Fibonacci 数列的函数关系式,结合上面的递推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来Fibonacci 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 背景知识介绍 1. 数据的可视化。 将离散的数据:1234,,,,,,n F F F F F , 看成平面坐标系里的点:1234(1,),(2,),(3,),(4,),,(,),n F F F F n F , 利用matlab 软件的plot 函数在平面坐标系里划出一个点列,就可以实现离散数据的可视化。plot 函数的基本使用格式为:plot(y),其中参数y 表示竖坐标,即需要显示的数据。

第五章时间数列(动态)分析 答案

第五章时间数列(动态)分析 一、填空题 1、 动态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现象某一指标在 不同时间 的不同取值,一般平均数(静 态平均数)所平均的则是总体各单位在 某一标志上 的不同取值。 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几何法 和 累计法 两种。 3、如果时间数列的每期增减量大体相等,则这种现象的发展是呈 直线 发展趋势,可以配合相应的 直线 方程来预测。 4、已知某产品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6%,1992年比1990年增长了9%,则1992年比1991年增长了 2.83% 。 5、某产品成本从1990年到199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3%,则说明该产品成本每年递减 1.7% 。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假设某产品产量1990年是1985年的135%,那么1986年—199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2) ) (1)5%35 (2)5%135 (3)6%35 (4)6%135 2、某时期历年出生的人口数是一个( (1) ) (1)时期数列 (2)时点数列 (3)连续性的时点数列 (4)间断性的时点数列 3、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分析中,把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能够结合起来的分析指标是( (4) ) (1)平均发展速度 (2)平均发展水平 (3)年距增长量 (4)增长1%的绝对值 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1990年比1989年增长了8%,1991年比1989年增长12% 则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 (3) ) (1) 12%÷8%-100% (2) 108%÷112%-100% (3)112%÷108%-100% (4)108%×112%-100% 5、设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趋势直线方程为Yt=75-1.85t ,b=-1.85表示( (3) ) (1)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85个单位 (2)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增加总额为1.85个单位 (3)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85个单位 (4)产品成本每变动t 各单位,平均需要1.85年的时间 6、若时间数列为指数曲线,其资料的变动特点为( (2) ) (1)定基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2) 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3) 逐级增长量大致相等 (4)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多选题: 1、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2)(4) ) (1)各年末人口数 (2)各年新增人口数 (3)各月商品库存数 (4)各月商品销售额 (5)各月储蓄存款余额 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1)(4) )

第七章时间数列练习题教学文案

第七章时间数列练习 题

第七章时间数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季度时间数列,如果数列中没有不规则变动,则不规则变动相对数应为( ) ① 1 ② 0 ③ 4 ④ 12 2、根据月度时间数列资料,各月季节比率之和应为( ) ① 1 ② 0 ③ 4 ④ 12 3、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12%、6.42%、5.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 ① 8.12%×6.42%×5.91%×5.13% ② 8.12%×6.42%×5.91%×5.13%-100% ③ 1.0812×1.0642×1.0591×1.0513 ④ 1.0812×1.0642×1.0591×1.0513-100% 4、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t y ?=a +b t ,若b 为负数,则该现象趋势为( ) ① 上升趋势 ② 下降趋势 ③ 水平趋势 ④ 不能确定 5、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0,4.0, 3.6,3.4, 4.2,4.6, 5.0,5.6;又知上年末库存额为5.2。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 ( ) ① 5.2 ② 4.1 ③ 4.133 ④ 5 6、某商品销售量去年比前年增长10%,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两年平均增长( ) ① 14.14% ② 30% ③ 15% ④ 14.89% 7、用“原资料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适合于( ) ① 有增长趋势的数列 ② 有下降趋势的数列 ③ 呈水平趋势的数列 ④ 各种季节数列 8、某企业利税总额1998年比1993年增长1.1倍,2001年又比1998年增长1.5倍,则该企业利税总额这几年间共增长( ) ①(1.1+1.5)-1 ②(2.1×2.5)-1 ③(51.2×35.2)-1 ④(1.1×1.5)-1 9、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98年为103.5%,1999年为104%,2001年为105%,2001年对于1997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0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 ) ① 103% ② 101% ③ 104.5% ④ 113% 10、某地区连续五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7.8%、8.6%、9.4%和8.5%,则该地区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 ① 5085.1094.1086.1078.109.1????-1 ② 5085.0094.0086.0078.009.0????

数列的极限及运算法则

数列的极限及其运算法则 学习要求: 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正确认识极限思想和方法是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2.理解和掌握三个常用极限及其使用条件.能运用化归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列极限问题的能力. 3.掌握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并会求简单的数列的极限 4. 掌握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公式. 学习材料: 一、基本知识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n a a -无限趋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或者说a 是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lim n n a a →∞ =,读作“当n 趋向 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于a ” “n →∞”表示“n 趋向于无穷大”,即n 无限增大的意思n a a →∞ =有时也记作:当n →∞时,n a →a . 理解:数列的极限的直观描述方式的定义,只是对数列变化趋势的定性说明,而不是定量化的定义.“随着项数n 的无限增大,数列的项n a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列的项 n a 趋近于a 是在无限过程中进行的,即随着n 的增大n a 越来越接近于a ;另一方面,n a 不是一般地趋近 于a ,而是“无限”地趋近于a ,即n a a -随n 的增大而无限地趋近于0. 2.几个重要极限: (1)01 lim =∞→n n (2)C C n =∞ →lim (C 是常数) (3)lim 0n n a →∞ = (a 为常数1a <),当1a =时,lim 1n n a →∞ =;当1a =-或1a >时,lim n n a →∞ 不存在。 3. 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 与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类似, 如果,lim ,lim B b A a n n n n ==∞ →∞ →那么 B A b a n n n +=+∞ →)(lim B A b a n n n -=-∞ →)(lim B A b a n n n .).(lim =∞ → )0(lim ≠=∞→B B A b a n n n 特别:若C 为常数,则lim()lim n n n n C a c a CA →∞ →∞ ==g g 推广:上面法则可以推广到有限..多个数列的情,若{}n a ,{}n b ,{}n c 有极限,则 n n n n n n n n n c b a c b a ∞ →∞→∞→∞→++=++lim lim lim )(li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