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检测(二十三)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2021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检测(二十三)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2021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检测(二十三)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专题跟踪检测(二十三)

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1.(2020·淄博模拟)如图所示,a 、b 两个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已知b 球质量为m ,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 段绳与杆的夹角也为30°,Ob 段绳沿竖直方向,则a 球的质量为( )

A.3m

B.33

m C.3

2

m D .2m

解析:选A 分别对a 、b 两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T =m b g ;根据正弦定理得:F T sin θ=m a g

sin (90°+θ);故m b ∶m a =tan

30°∶1,则m a =3m ,故B 、C 、D 错误,A 正确。

2.[多选](2020·临沂期末)如图所示,矩形线框abcd 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线框ab 长为2L ,bc 长为L ,MN 为垂直于ab 并可在ab 和cd 上自由滑动的金属杆,且杆与ab 和cd 接触良好,abcd 和MN 上单位长度的电阻皆为r 。让MN 从ad 处开始以速度v 向右匀速滑动,设MN 与ad 之间的距离为x (0≤x ≤2L ),则在整个过程中( )

A .当x =0时,MN 中电流最小

B .当x =L 时,MN 中电流最小

C .MN 中电流的最小值为2B v

5r

D .MN 中电流的最大值为6B v

11r

解析:选BCD MN 产生感应电动势为BL v ,MN 中电流 I =E R 总

=BL v Lr +

(L +2x )(5L -2x )r 6L

=6BL 2v

-4(x -L )2r +15L 2r ,当x =0或x =2L 时,MN 中电流

最大,MN 中电流的最大值为I max =6B v

11r

,当x =L 时,MN 中电流最小,MN 中电流的最小值为I min =

2B v

5r

,故B 、C 、D 正确,A 错误。 3.(2020·肇庆一模)如图(a)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v 0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向上运

动,此物体在斜面上的最大位移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如图(b)所示。设各种条件下,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取g =10 m/s 2。试求:

(1)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及物体的初速度大小; (2)θ为多大时, x 值最小?求出x 的最小值。

解析:(1)当θ为90°时,由运动学知识可得:v 02=2gh ① 设动摩擦因数为μ,当θ=0°时摩擦力大小为:F f =μmg ② F f =ma 1③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 02=2a 1x 0④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μ=

3

3

,v 0=5 m/s 。 (2)对于任意角度,根据动能定理可得,物体对应的最大位移x 满足的关系式:1

2m v 02

=mgx sin θ+μmgx cos θ⑤

对⑤式变形可得:x =v 022g (sin θ+μcos θ)=h sin θ+μcos θ=h

1+μ2sin (θ+φ)⑥

μ=tan φ,则x 的最小值为x min =h 1+μ2=3

2

h ≈1.08 m 对应的θ=π2-φ=π2-π6=π

3。

答案:(1)

33 5 m/s (2)π

3

1.08 m 4.在仰角α=30°的雪坡上举行跳台滑雪比赛,如图所示。运动员从坡上方A 点开始下滑,到起跳点O 时借助设备和技巧,保持在该点的速率不变而以与水平面成θ角的方向起跳。最后落在坡上B 点,坡上OB 两点距离为L 。已知A 点高于O 点h =50 m ,不计摩擦和阻力,则OB 两点距离L 最大值为多少米?此时起跳角为多大?

解析:运动员在O 点速度v 0=2gh =1010 m/s 。起跳后运动员做斜上抛运动。 法一:以O 为原点,建立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上的xOy 坐标系,把运动分解为水平向右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

x =v 0cos θ·t ,y =v 0sin θ·t -12gt 2,令y =-x tan α

解得x =2v 02cos θsin (α+θ)

g cos α

v02[sin(2θ+α)+sin α]

g cos α。当2θ+α=90°,θ=30°时,x max=

v02(1+sin α)

g cos α,此时OB有极大值L=

x max

cos α=200 m。

法二:建立如图甲所示坐标系,把运动分解为沿斜面方向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L=v0t cos(α+θ)+

gt2sin α

2,0=v0t sin(α+θ)-

gt2cos α

2。余下的计算过程同上。

法三:把运动视为v0方向的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如图

乙所示。

v0t

sin????

π

2-α

gt2

2

sin(α+θ)

L

sin????

π

2-θ

,消去t,同样得到L的表达式,

余下解略。

答案:200 m30°

5.如图所示,装置的左边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着质量M=2 kg的小物块A;装置的中间是水平传送带,它与左右两边的水平面等高,并能平滑对接,传送带始终以v=2 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装置的右边是一光滑的曲面,质量m=1 kg的小物块B从其上距水平面h=1.0 m处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B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传送带的长度l=1.0 m。设物块A、B之间发生的是对心弹性碰撞,第一次碰撞前物块A静止,g取10 m/s2。

(1)求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通过计算说明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后能否运动到右边曲面上;

(3)如果物块A、B每次碰撞后,物块A再回到平衡位置时都会立即被锁定,而当它们再次碰撞前锁定被解除,试求出物块B第n次碰撞后运动的速度大小。

解析:(1)设物块B沿光滑曲面下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0,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mgh=

1

2m v0

2,

得v0=2gh;

设物块B在传送带上滑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μmg=ma,得a=2 m/s2;

设物块B通过传送带后运动速度大小为v′,有v′2-v02=-2al,解得v′=4 m/s。

由于v′>v=2 m/s,所以v′即为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设物块A、B第一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v1,取向右为正方向,

A 、

B 发生弹性碰撞,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则 -m v ′=m v 1+M v ″, 12m v ′2=12m v 12+1

2

M v ″2, 解得v 1=13v ′=4

3 m/s ,碰撞后物块B 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之后滑上传送带,在

传送带上做减速运动,

设物块B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l ′,则0-v 12=-2al ′, 解得l ′=4

9

m <l =1.0 m ,

所以物块B 不能通过传送带运动到右边的曲面上。

(3)当物块B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的速度为零时,将会沿传送带向左加速。可以判断,物块B 运动到左边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1,继而与物块A

发生第二次碰撞。

设第二次碰撞后物块B 速度大小为v 2,同上计算可知v 2=1

3v 1=????132v ′, 物块B 与物块A 第三次碰撞、第四次碰撞……

碰撞后物块B 的速度大小依次为v 3=13v 2=????133v ′,v 4=13v 3=????134v ′ …… 则第n 次碰撞后物块B 的速度大小为v n =????13n v ′,即 v n =4

3

n m/s(n =1,2,3,…)。

答案:(1)4 m/s (2)见解析 (3)4

3

n m/s(n =1,2,3,…)

6.(2020·烟台一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 =4.5 kg 的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1.5 kg 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的右端,在木板右侧的地面上固定着一个有孔的弹性挡板,孔的尺寸刚好可以让木板无接触地穿过。现使木板和物块以v 0=4 m/s 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物块与挡板碰撞后立即以碰前的速率反向弹回,而木板穿过挡板上的孔继续向右运动,整个过程中物块不会从长木板上滑落。已知物块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物块离开挡板的最大距离为x 1=1.6 m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1)求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物块与挡板第n 次碰撞后,物块离开挡板的最大距离为x n =6.25×10-

3 m ,求n ; (3)求长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解析:(1)物块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物块向左减速到速度为0的过程中只有摩擦力做

功,由动能定理得-μmgx 1=0-1

2

m v 02

① 解得μ=0.5。

(2)物块与挡板碰后,物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设第一次碰撞后系统的共同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0-m v 0=(M +m )v 1, ③ v 1=

M -m M +m

v 0=1

2v 0

设物块由速度为0加速到v 1的过程中运动的位移为x 1′, μmgx 1′=1

2m v 12

⑤ 由①⑤式得x 1′=1

4

x 1

即物块与挡板第二次碰撞之前,物块与木板已经达到共同速度v 1,第二次碰撞后,小物块反弹后瞬间速度大小为v 1,经一段时间系统的共同速度为v 2=

M -m M +m

v 1=????122

v 0 第三次碰撞后,小物块反弹后瞬间速度大小为v 2 经一段时间系统的共同速度为v 3=

M -m M +m

v 2=????123

v 0 第n 次碰撞后,小物块反弹后瞬间速度大小为 v n -1=

M -m M +m

v n -2=????12n -1

v 0 ⑦ 由动能定理得-μmgx n =0-1

2m v n -12

⑧ 由①⑦⑧式得n =5。

(3)由分析知,物块多次与挡板碰撞后,最终将与木板同时都静止。设物块在木板上的相对位移为L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L =1

2

(M +m )v 02⑩

解得L =6.4 m

?

即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6.4 m 。 答案:(1)0.5 (2)5 (3)6.4 m

7.(2020·聊城一模)如图所示,坐标系x 轴水平,y 轴竖直。在第二象限内有半径R =5 cm 的圆,与y 轴相切于点Q (0,5 3 cm),圆内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在x =-10 cm 处有一个比荷为q

m =1.0×108 C/kg 的带正电荷的粒子,正对该圆圆心方向发射,粒子的发射速率v 0=4.0×106 m/s ,粒子在

Q 点进入第一象限。在第一象限某处存在一个矩形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

外,磁感应强度B 0=2 T 。粒子经该磁场偏转后,在x 轴M 点(6 cm,0)沿y 轴负方向进入第四象限。在第四象限存在沿x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有一个足够长挡板和y 轴负半轴重合,粒子每次到达挡板将反弹,每次反弹时竖直分速度不变,水平分速度大小减半,方向反向(不考虑粒子的重力)。求:

(1)第二象限圆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2)第一象限内矩形磁场的最小面积;

(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水平方向上的总路程。 解析:(1)作O 1P 1垂直于PO ,如图所示 有几何关系知tan ∠OO 1Q =

OQ R =535

=3,所以tan 60°=r 1

R 在粒子穿过第二象限内圆形磁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 v 0B =m v 02r 1,解得B =43

15

T 。 (2)粒子在第一象限内转过1

4圆周,设半径为r 2,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q v 0B 0=m v 02

r 2

解得r 2=2 cm

图中的矩形面积即为最小磁场面积 S min =2r 2???

?

r 2-

22r 2=4(2-1)cm 2。 (3)在水平方向上,粒子首先向左运动s 0=6 cm 撞到挡板,设加速度为a ,第一次撞击挡板的水平速度v 2=2as 0

第1次反弹的水平速度v 1=v

2

第1次往返的水平路程s 1=2×v 122a =2×1

22s 0

第2次反弹的水平速度v 2=v 1

2

第2次往返的水平路程s 2=2×v 222a =2×1

24s 0

第n 次反弹的水平速度v n =

v n -12

第n 次往返的水平路程s n =2×v n 22a =2×1

22n s 0

总路程s =s 0+s 1+s 2+s 3+…+s n (n →∞)

代入数据得s =6 cm +12 cm ×????14+142+14

3+ (14)

上述方程括号中含有等比数列,其中首项a 1=14,公比为1

4,当n →∞,利用等比数列求

和公式

S n =a 1·1-q n

1-q =14

×1-????14n

1-

14

=1

3

得s =10 cm 。

答案:(1)43

15

T (2)4(2-1)cm 2 (3)10 cm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竞赛的数学基础

普通物理的数学基础 选自赵凯华老师新概念力学 一、微积分初步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规律,因此我们经常遇到的物理量大多数是变量,而我们要研究的正是一些变量彼此间的联系。这样,微积分这个数学工具就成为必要的了。我们考虑到,读者在学习基础物理课时若能较早地掌握一些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对于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微积分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方法,在讲述方法上不求严格和完整,而是较多地借助于直观并密切地结合物理课的需要。至于更系统和更深入地掌握微积分的知识和方法,读者将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去完成。 §1.函数及其图形 本节中的不少内容读者在初等数学及中学物理课中已学过了,现在我们只是把它们联系起来复习一下。 1.1函数自变量和因变量绝对常量和任意常量 在数学中函数的功能是这样定义的: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x和y,如果每当变量x取定了某个数值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就可以确定y的对应值,我们就称y是x的函数,并记作 y=f(x),(A.1) 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f是一个函数记号,它表示y和x数值的对应关系。有时把y=f(x)也记作y=y(x)。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中遇到几个不同形式的函数,我们也可以用其它字母作为函数记号, 如 (x)、ψ(x)等等。① 常见的函数可以用公式来表达,例如 e x等等。 在函数的表达式中,除变量外,还往往包含一些不变的量,如上面 切问题中出现时数值都是确定不变的,这类常量叫做绝对常量;另一类如a、b、c等,它们的数值需要在具体问题中具体给定,这类常量叫做任意常量。

在数学中经常用拉丁字母中最前面几个(如a、b、c)代表任意常量,最后面几个(x、y、z)代表变量。 当y=f(x)的具体形式给定后,我们就可以确定与自变量的任一特定值x0相对应的函数值f(x0)。例如: (1)若y=f(x)=3+2x,则当x=-2时y=f(-2)=3+2×(-2)=-1. 一般地说,当x=x0时,y=f(x0)=3+2x0. 1.2函数的图形 在解析几何学和物理学中经常用平面 上的曲线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直观地了解一个函数的 特征是很有帮助的。作图的办法是先在平面 上取一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自变量x,纵 轴代表因变量(函数值)y=f(x).这样一 来,把坐标为(x,y)且满足函数关系y=f (x)的那些点连接起来的轨迹就构成一条 曲线,它描绘出函数的面貌。图A-1便是上 面举的第一个例子y=f(x)=3+2x的图形,其中P1,P2,P3,P4,P5各点的坐标分别为(-2,-1)、(-1,1)、(0,3)、(1,5)、(2,7),各点连接成一根直线。图A-2是第二个例子 各点连接成双曲线的一支。 1.3物理学中函数的实例 反映任何一个物理规律的公式都是表达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1)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s=s0+vt,(A.2) 此式表达了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位置s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在这里t相当于自变量x,s相当于因变量y,s是t的函数。因此我们记作s=s(t)=s0+vt,(A.3) 式中初始位置s0和速度v是任意常量,s0与坐标原点的选择有关,v对于每个匀速直线运动有一定的值,但对于不同的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取不同的值。

数学物理方法综合试题及答案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综合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设cos z i =,则( ) A . Im 0z = B .Re z π= C .0z = D .argz π= 2.复数3(cos ,sin )55z i ππ =--的三角表示式为( ) A .443(cos ,sin )55i ππ- B .443(cos ,sin )55i ππ- C .44 3(cos ,sin )55i ππ D .44 3(cos ,sin )55 i ππ-- 3.设C 为正向圆周|z|=1,则积分 ?c z dz ||等于( ) A .0 B .2πi C .2π D .-2π 4.设函数()0z f z e d ζ ζζ=?,则()f z 等于( ) A .1++z z e ze B .1-+z z e ze C .1-+-z z e ze D .1+-z z e ze 解答: 5.1z =-是函数 4 1) (z z cot +π的( ) A . 3阶极点 B .4阶极点 C .5阶极点 D .6阶极点 6.下列映射中,把角形域0arg 4 z π << 保角映射成单位圆内部|w|<1的为( ) A .4411z w z +=- B .44-11z w z =+ C .44z i w z i -=+ D .44z i w z i +=- 7. 线性变换[]i i z z i z a e z i z i z a θω---= =-++- ( ) A.将上半平面Im z >0映射为上半平面Im ω>0 B.将上半平面Im z >0映射为单位圆|ω|<1 C.将单位圆|z|<1映射为上半平面Im ω>0 D.将单位圆|z|<1映射为单位圆|ω|<1 8.若()(,)(,)f z u x y iv x y =+在Z 平面上解析,(,)(cos sin )x v x y e y y x y =+,则(,)uxy = ( ) A.(cos sin )y e y y x y -) B.(cos sin )x e x y x y - C.(cos sin )x e y y y y - D.(cos sin )x e x y y y -

高中物理重要方法典型模型突破7-数学方法(5)--微元法

专题七 数学方法(5) 微元法 【重要方法点津】 在物理学的问题中,往往是针对一个对象经历某一过程或出于某一状态来进行研究,而此过程或状态中,描述此研究对象的物理量有的可能是不变的,而更多的则可能是变化的,对于那些变化的物理量的研究,有一种方法是将全过程分为很多短暂的微小过程或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很多微小局部,这些微小过程或者是微小的局部常被称为“微元”,而且每个微元所遵行的规律是相同的,取某一微元加以分析,然后在将微元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归纳出适用于全过程或者是整体的结论,这种方法被称为“微元法”。微元法是物理学研究连续变化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一小块面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一小段时间……,但应具有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得到求解。利用“微元法”可以将非理想模型转化为理想模型,将一般曲线转化为圆甚至是直线,将非线性变量转化为线性变量甚至是恒量,充分体现了“化曲为直”、“化变为恒”的思想。 应用“微元法”解决物理问题时,采取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取微元用以量化元事物或元过程; (2)把元事物或元过程视为恒定,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写出待求量对应的微元表达式;(3)在微元表达式的定义域内实施叠加演算,进而求得待求量。微元法是采用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建立所求量的积分式来解决问题的。 【典例讲练突破】 【例1】 设某个物体的初速度为0v ,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则物 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2012 x v t at =+,试推导。 【总结】这是我们最早接触的微元法的应用。总结应用微元法的一般步骤:(1)选取微元,时间t ?极短,认为速度不变,“化变为恒”,(2)写出所求量的微元表达式,微元段的意义是位移,写出位移表达式i i x v t =?,(3)对所求物理量求和,即对微元段的位移求和, i i x x v t =∑=∑?。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

第一章 分离变量法 1、求解定解问题: 2000 000 00,(01), ||0, ,(0),|(),(),|0,(0). tt xx x x l t t u a u x u u n h l x x l n u h l l x x l l n l n u x l ====-=<<==?≤≤??? =?-≤≤?- ???=≤≤(P-223) 2、长为l 的弦,两端固定,弦中张力为T ,在距一端为0x 的一点以力0F 把弦拉开,然后撤出这力,求解弦的震动。[提示:定解问题为 200 0000 00,(0),(0,)(,)0, ,(0),(,0)(),(), |0. tt xx t t u a u x l u t u l t F l x x x x T l u x F x l x x x l T l u =-=<<==-?<???? ==?==? ??===??=?

4、长为l 的均匀杆,两端受压从而长度缩为(12)l ε-,放手后自由振动,求解杆的这一振动。[提示:定解问题为 20000,(0),||0,2 |2(),|0.tt xx x x x x l t t t u a u x l u u u x l u ε====?-=<

学好高中数学及物理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及物理

————————————————————————————————作者:————————————————————————————————日期: 2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数学历史,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所经历的种种挫折、数学家成长的故事和他们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卓越贡献,也可请高二、高三的优秀学生讲讲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以此激励自己积极思维,勇于进取,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入高中就要有一定的紧迫感。提倡课前预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课堂上要求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参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后通过反复阅读书本,查阅有关资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原理、整个知识网络的理解与记忆并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每学完一单元、章节的内容都应仔细阅读课本的小结,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学习上要团结互助,形成集体的合力解决问题。 重视自身的学习经验总结,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 为了解决好高一数学学习“开头难”的特点,学习中要注意几点: ①、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开学前可以先阅读一下课本,认真制定好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心理上有一个准备。 ②、做好新旧知识的对比。应力求做到新的概念、定理,都要先复习初中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把它贯穿在高中课程中,使新旧知识互相促进,共同巩固,达到知识的深化与能力的培养。 ③、重视数学概念的学习。对高一接触到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等概念第一章就有概念38个,数学符号22个。由于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后一个概念往往是建立在前一个概念的基础上,逻辑性强,所以要透彻每一个概念,对于概念中的关键字眼要反复推敲,找出其关键点,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集合的学习中,集合的元素的选择应该广泛化,而不单单以纯数学模型(数、形、式)为元素;集合的并、交、补集运算,可用文氏图、数轴、坐标系等工具加以分析。 ④、新的知识要转化为自己的再发现、再创造。要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实践,主动获取知识。课堂上对教师讲解的重、难点内容,积极参与师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体会。对“似懂而非全懂”、“似会而非全会”、“想知又未全知”、“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或知识,要勇于探索,在解题中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研知识的乐趣,提高独立或集体归纳知识规律与解题规律的能力。 培养优秀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的灵活性、可拓展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所以学习中加强思维训练,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努力克服思维惰性,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都数高中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等思维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过程”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前人思维活动的经验成果,通过自己的观察、联想、对比、分析等“过程”的思维活动,形成数学家发现这个结论同样的艰辛和喜悦。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的推导以及例题的解答,一般要先思考,独立或集体讨论解决方法,然后与教材对照,看有什么异同。要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觉发现到逻辑推理(证明)的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些较难问题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去研究题目的条件、结论以及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层层分析问题,步步逼近减少思维发展上的障碍以求得正确的解题途径。

高中物理数学物理法(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数学物理法(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数学物理法 1.如图所示,ABCD是柱体玻璃棱镜的横截面,其中AE⊥BD,DB⊥CB,∠DAE=30°, ∠BAE=45°,∠DCB=60°,一束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α=60°.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1.5,求:(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棱镜出射时的折射角. 【答案】(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48.6°;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棱镜出射时的折射角为48.6°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光在AD面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i、r,其中r=30°, 根据n=,得: sini=nsinr=1.5×sin30°=0.75 故i=arcsin0.75=48.6° (2)光路如图所示: ab光线在AB面的入射角为45°,设玻璃的临界角为C,则: sinC===0.67 sin45°>0.67,因此光线ab在AB面会发生全反射 光线在CD面的入射角r′=r=30° 根据n=,光线在CD面的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i′="i=arcsin" 0.75=48.6° 2.一玩具厂家设计了一款玩具,模型如下.游戏时玩家把压缩的弹簧释放后使得质量m=0.2kg的小弹丸A获得动能,弹丸A再经过半径R0=0.1m的光滑半圆轨道后水平进入光滑水平平台,与静止的相同的小弹丸B发生碰撞,并在粘性物质作用下合为一体.然后从平台O点水平抛出,落于水平地面上设定的得分区域.已知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范围为

p 04E ≤≤J ,距离抛出点正下方O 点右方0.4m 处的M 点为得分最大值处,小弹丸均看作 质点. (1)要使得分最大,玩家释放弹簧时的弹性势能应为多少? (2)得分最大时,小弹丸A 经过圆弧最高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3)若半圆轨道半径R 可调(平台高度随之调节)弹簧的弹性势能范围为p 04E ≤≤J ,玩家要使得落地点离O 点最远,则半径应调为多少?最远距离多大? 【答案】(1)2J (2) 30N (3) 0.5m ,1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 1p 012 2E v mg R m = +? A 、B 发生碰撞的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 1=2mv 2 200122gt R = x =v 2t 0 解得: E p =2J (2)小弹丸A 经过圆弧最高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1N v F mg m R += 解得: F N =30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F 压=F N =30N (3)根据 2 p 1122 E mv mg R = +? mv 1=2mv 2 2R =1 2gt 2, x =v 2t

考研数学之物理应用分析

Born To Win 人生也许就是要学会愚忠。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考研数学之物理应用分析 数学一和数学二的学生对物理应用这一块掌握的比较薄弱。物理应用不是数学一和数学二的常考点,但是一旦考了,学生往往都不会。2015年数学二的考研真题出了一道与物理应用有关的大题。这是个拉分题,很多同学都不会。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对物理应用有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那些立志上名校,希望数学给力的学生。下面,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的向喆老师就来和大家分享物理应用分析的学习方法。 一.明确知识框架 有句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物理应用可以说是比较难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就应该明了考研都考了那些物理应用。首先,只有数学一和数学二才考物理应用。然后,物理应用分布在导数应用,定积分应用,微分方程应用中,其中物理应用在定积分中考查的最多。最后,有关的物理知识的储备。比如说速率,做功,压强,压力等。 二.掌握学习方法 大家在明白了物理应用的体系后,就应该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首先是导数中的物理应用。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我发现导数的物理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导数物理意义的理解,即速率。然后是定积分中的物理应用。这是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变力做功(变力对质点沿直线做功和克服重力做功);液体静压力;质心及形心。这三个部分求解的核心思想是微元法: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大家应该把定积分的定义即曲边梯形面积是怎么求得掌握。接着,大家就应该把这三部分的微元法思想推一遍,从而熟练掌握本质的含义。其中克服重力做功问题已经在真题中出现过。最后是微分方程中的物理应用。通过历年考题分析,我发现微分方程中的物理应用主要考察的是牛顿第二定律。据此联系了位移与速率;重力,浮力及阻力与加速度关系。总之,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候,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思想。比如说:微元法思想,牛顿第二定律,压强及压力,位移与速率等。 三.熟练掌握题型 大家在明白了知识体系以及学习方法后就应该通过做题来巩固。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数学一和数学二的同学有很多都不是学物理的。所以有必要对基本的物理知识进行回顾。大家可以参考下高中的物理课本就够了。针对做题,题目不求多,关键是把真题搞懂。大家可以看下从1989年到2014年的真题,找到其中的物理应用部分,然后仔细的思考下,做一下,总结题型,体会下思想方法。 总之:物理应用部分是高等数学中一个难点,虽不是热点问题,但是往往冷不丁的在真题中出现,它是制约着大家能否拿高分的瓶颈。所以,大家应该掌握物理应用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及该做哪些题目。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数学物理方法》各章节作业题

《数学物理方法》各章节作业题 要求:每章讲完后的下一周同一时间将作业收齐并交到辅导教师(2016级硕士生刘璋诚、王俊超和2015级硕士生魏弋翔、 徐鹏飞)处。例如,第一周星期四讲完第一章,则第二周 星期四上课时交第一章的作业,以此类推。 说明:若无特别标注,下面的页码均指梁昆淼编《数学物理方法》。 (第三版的页码用红字标出,第四版的页码用蓝字标出) 希望:若对我的讲授和布置的作业有任何批评和建议,欢迎同学们及时指出和告知,不胜感激。(最好用E-mail:) 辅导答疑安排:待定 辅导答疑教师:刘璋诚、王俊超、魏弋翔、徐鹏飞 第一部分复变函数论 “第一章复变函数的一般概念”作业题(2月23日交)

第5页(第三版)第6页(第四版): 第1题中(1),(2),(4),(6),(10); 第2题中(1),(2),(3),(7); 第3题中(2),(3),(7),(8); 第9页(第三版)第8页(第四版): 第2题中(1),(3),(7),(9); 第3题。 “第二章复变函数的导数”作业题(2月27日交) 第13页(第三版)第12页(第四版):习题; 第18页(第三版)第16页(第四版): 第1题; 第2题中(2),(3),(4),(8),(10),(11); 第23页(第三版)第20页(第四版): 第1题 第3题。 “第三章复变函数的积分”作业题(3月6日交) 第38页(第三版)第31页(第四版): 第1题,第2题; 补充题1:有一无限长的均匀带电导线与Z轴平行,且与XY平面相交于 ,线电荷密度为λ,求此平面场的复势,并说明积分

?-l z dz α的物理意义。 补充题2:计算()?-l n z dz α,n为正整数,且n≠+1。 “第四章 复数级数”作业题(3月16日交) 第46页(第三版) 第37页(第四版):第3题,第4题; 第52页(第三版) 第41页(第四版):(1),(3),(4),(8); 第60页(第三版) 第47页(第四版): (1),(2),(4),(5),(9),(11),(15); 第64页(第三版) 第50页(第四版):习题。 “第五章 留数定理”作业题(3月23日交) 第71页(第三版) 第55页(第四版): 第1题中(1),(2),(3),(5),(9),(10); 第2题中(1),(4); 第3题; 第81页(第三版) 第63页(第四版): 第1题中(4),(5),(7),(8); 第2题中(4),(6); 第3题中(1),(2),(7),(8)。 第二部分 积分变换

高中物理中常用的三角函数数学模型!!!

高中物理中常用的三角函数数学模型 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方法.为物理学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工具。 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渗透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可以说任何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经过求解再次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 一、三角函数的基本应用 在进行力的分解时,我们经常用到三角函数的运算.虽然三角函数学生初中已经学过,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在这里出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一直到高三都没把这部分搞清楚.为此,本人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式 (二)探寻规律 1.涉及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为“弦”类,涉及两直角边的关系为“切”类; 2.涉及“对边”为“正”类,涉及“邻边”为“余”类; 3.运算符:由直角边求斜边用“除以”,由斜边求直角边用“乘以”,为更具规律性,两直角边之间互求我们都用“乘以”. (三)速写 第一步:判断运算符是用“乘以”还是“除以”; 第二步:判断用“正”还是用“余”; 第三步:判断用“弦”还是用“切”. 即 (边)=(边)(运算符)(正/余)(弦/切) 1、由直角边求斜边 2、由斜边求直角边 3、两直角边互求 (四)典例分析 经典例题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于斜面与竖直挡板之间,斜面倾角为θ,求小球对挡板和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分别是多少? 【解析】 2所示。 θtan 1?=mg F 经典例题2 如图3所示,质量为,挡 挡板和使球压紧斜面,重力的分解如图4所示。 二、三角函数求物理极值 因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有最大值(为1) 本形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公式整理出正弦(或余弦)函数的基本形式,然后在确 定极值。现将两种三角函数求极值的常用模型归纳如下: 1.利用二倍角公式求极值 图 3 图 4

2017年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攻略)之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及高考题型答题技巧 数学方法在物理

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 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是物理思维和数学思维高度融合的产物,借助数学方法可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能达到打通关卡、快速简捷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渗透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可以说任何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都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经过求解再次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复习中应加强基本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意三角函数的运用,对于图象的运用要重视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解决带电粒子运动的问题时,要注意几何知识、参数方程等数学方法的应用。在解决力学问题时,要注意极值法、微元法、数列法、分类讨论法等数学方法的应用。 一、极值法 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很多,物理极值问题中常用的极值法有:三角函数极值法、二次函数极值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法等。 1.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 y =acos θ+bsin θ = ( + ) 令sin φ=,cos φ= 则有:y = (sin φcos θ+cos φsin θ)= sin (φ+θ) 所以当φ+θ=π2 时,y 有最大值,且y max =。 【典例1】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放置一个重量为200 N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 3,要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所加的力至少要多大?方向如何?

解得:F =α μαθμθsin cos cos (sin ++mg 因为θ已知,故分子为定值,分母是变量为α的三角函数 y=cos + = ( cos + sin ) = (sin cos + cos sin ) = sin(+ ) 其中 sin = ,cos =,即 tan = 。 当+ = 90 时,即 = 90 - 时,y 取最大值 。 F 最小值为 ,由于 = ,即 tan = ,所以 = 60。 带入数据得 F min = 100 N,此时 = 30 。 【答案】 100 N 与斜面夹角为30 【名师点睛】 根据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然后根据物理规律写出相关物理量的方程,解出所求量的表达式,进而结合三角函数的公式求极值,这是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的常用方法,这也是数学中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重要应用。 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 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x 2 +b a x +b 24a 2)+c -b 24a =a (x +b 2a )2+4ac -b 24a (其中a 、b 、c 为实常数),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答案[1]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答案: 第二章: 1、(1)a 与b 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以0z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2)左半平面0,x <但是除去圆22(1)2x y ++=及其内部;圆2211()416x y -+= 2、2 ,cos(2)sin(2)i e i π ππ+; 32,2[cos(sin(3)i e i π ππ+; ,(cos1sin1)i e e e i ?+ 3、22k e ππ--; (623)i k e ππ+; 42355cos sin 10cos sin sin ?????-+; 11()sin ()cos 22b b b b e e a i e e a --++- 1 ()cos 2 y y ay b e e x e ---- 4、(1) 2214u υ+= 变为W 平面上半径为1 2的圆。 (2)u υ=- 平分二、四象限的直线。 5、(1) z ie iC -+; 2(1) 2i z -; ln i z - (2) 选取极坐标 ,, ()2 2 u C f z ?? υ==+=6、ln C z D + 第三章: 1、 (1) i π (2)、 i ie π-- (3)、 0 (4)、i π (5)、6i π 2、 设 ()!n z z e f n ξ ξ= z 为参变数,则 () 1 220 1 1 () 1(0)2!2! 1()()!!! ! n z n n n l l n n n n z z n z e d f d f i n i n z d z z e e n n d n n ξξξξξξξξπξξπξ ξ +=== ====? ? 第四章: 1、(1) 23 23 ()()ln 22z i z i z i i i i i ---+-+- (2)23313 (1) 2!3!e z z z ++++ (3) 211111()()[(1)(1)](1)11222k k k k k k z z i i i z z z i z i z i ∞=---=-=--++--<+-+∑ 2、(1) 1 n n z ∞ =--∑ (2) 11()43f z z z =--- ①3z <时 11011()34k k k k z ∞ ++=-∑ , 34z <<时

数学物理方法期末考试规范标准答案

天津工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物理方法》(A)试卷解答2009.12 理学院) 特别提示:请考生在密封线左侧的指定位置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若写在其它处视为作弊。本试卷共有四道大题,请认真核对后做答,若有疑问请与监考教师联系。 一 填空题(每题3分,共10小题) 1. 复数 i e +1 的指数式为:i ee ; 三角形式为:)1sin 1(cos i e + . 2. 以复数 0z 为圆心,以任意小正实数ε 为半径作一圆,则圆内所有点的集合称为0z 点的 邻域 . 3. 函数在一点可导与解析是 不等价的 (什么关系?). 4. 给出矢量场旋度的散度值,即=????f ? 0 . 5. 一般说来,在区域内,只要有一个简单的闭合曲线其内有不属 ------------------------------- 密封线 ---------------------------------------- 密封线 ---------------------------------------- 密封线--------------------------------------- 学院 专业班 学号 姓名 装订线 装订线 装订线

于该区域的点,这样的区域称为 复通区域 . 6. 若函数)(z f 在某点0z 不可导,而在0z 的任意小邻域内除0z 外处处可导,则称0z 为)(z f 的 孤立奇点 . 7. δ函数的挑选性为 ? ∞ ∞ -=-)()()(00t f d t f ττδτ. 8. 在数学上,定解条件是指 边界条件 和 初始条件 . 9. 常见的三种类型的数学物理方程分别为 波动方程 、 输运方程 和 稳定场方程 . 10. 写出l 阶勒让德方程: 0)1(2)1(222 =Θ++Θ -Θ-l l dx d x dx d x . 二 计算题(每小题7分,共6小题) 1. )(z 的实部xy y x y x u +-=22),(,求该解析函数

数学物理方法典型习题

典型习题 一、填空题: 1 的值为 , , 。 2 、1-+的指数表示为_________ ,三角表示为 。 3、幂级数2 k k=1(k!)k z k ∞ ∑的收敛半径为 。 4、ln(5)-的值为 。 5、均匀介质球,半径为0R ,在其中心置一个点电荷Q 。已知球的介电常数为 ε,球外为真空,则电势所满足的泛定方程为 、 。 6、在单位圆的上半圆周,积分1 1||__________z dz -=?。 7、长为a 的两端固定弦的自由振动的定解问问题 。 8、具有轴对称性的拉普拉斯方程的通解为 。 9、对函数f(x)实施傅里叶变换的定义为 ,f (k )的傅里叶逆变换为 。 10、对函数f(x)实施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为 。 二、简答题 1、已知()f z u iv =+是解析函数,其中22 v(x,y)=x y +xy -,求 (,)u x y 。 2、已知函数1w z = ,写出z 平面的直线Im 1z =在w 平面中的,u v 满足的方程。 3、将函数21()56f z z z =-+在环域2||3z <<及0|2|1z <-<内展开成洛朗级数. 4、长为L 的弹性杆,一端x=0固定,另一端沿杆的轴线方向被拉长p 后静止(在弹性限度内),突然放手后任其振动。试写出杆的泛定方程及定解条件。 三、计算积分: 1. ||22(1)(21)z zdz I z z ==-+? 2.||2sin (3)z zdz I z z ==+? 3.22202(1)x I dx x ∞ =+? 4.||1(31)(2) z zdz I z z ==++? 5. ||23cos z zdz I z ==? 6. 240x dx 1x I ∞=+? 7、0sin x dx x ∞ ? 8、20cos 1x dx x ∞+? 四、使用行波法求解下列方程的初值问题

数学物理方法__武汉大学(5)--期中考试试卷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级数学物理方法期中考试 专业 ; 学号 ; 姓名; 1、填空或选择填空(20分) 1、长为l 温度为0T 的均匀杆,一端温度保持为零度,另一端有其热流密度为)(t f 的热量流入,则该杆的热传导的定解问题为[ ] 2、函数)4(2-=z Ln w 的支点为[ ], 它有[ ]叶里曼面; 而函数3 2--z z 的支点为[ ], 它有[ ]叶里曼面;3、由Γ函数的相关知识,可得积分 dx e x x 206-∞ ?=[ ]; [以下两题,分别请在A,B,C,D四答案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空内] 4.设)(z f 在单连通区域σ内处处解析且不为零,l 为σ内的任何一条闭合围道,则积分 =+'+''?dz z f z f z f z f l ) ()()(2)([ ];A.i π2 B.i π2- C. 0 D.不能确定 5.∞=z 为z z f sin 1)(=的:[ ]A.一阶极点 B.本性奇点 C.解析点 D.非孤立奇点 二、(20分)验证xy y x y x u +-=22),(为调和函数,并求一满足条件0)0(=f 的解析函数iv u z f +=)(三、(20分)试分别用科希积分理论和留数理论计算下列函数和围道积分之值(要求写出 主要步骤的依据)1、设 ?=--=23)(z d z e z f ζζπζζ,求)(i f ; 2、计算? =-+23) 1)(1(1z dz z z z ;四、(20分)试将函数61)(2-+=z z z f 按以下要求展开为泰勒或罗朗级数,并指出所展开的级数的收敛域及类型(是泰勒还是罗朗)。 1、以0=z 为中心展开; 2、在2=z 的去心领域中展开 五、(20分)利用留数定理计算下列实积分:

(完整版)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 1、角度的单位——弧度(rad ) ①定义:在圆中,长度等于半径的弧长所对的圆心角为1弧度(1rad )。 ②定义式:l r θ= 1rad=57.30 ③几个特殊角的弧度值: a. 30 (rad)6 π = o b. 45 (rad)4π = o c. 60 (rad)3 π = o d. 90 (rad)2π=o e. 2120 (rad)3π=o f. 5150 (rad)6 π=o g. 180 (rad)π=o h. 3270 (rad)2 π=o I. 3602 (rad)π=o 2、三角函数知识: ①几种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弦:sin a c θ= 余弦:cos b c θ= 正切:tan a b θ= 余切:cot b a θ= ②关系:2 2 sin cos 1θθ+= sin tan cos θ θθ = cos cot sin θθθ= 1 tan cot θθ = ③诱导公式: sin(-θ)=sin θ cos(-θ)=-cos θ tan(-θ)= -tan θ cot (-θ)= -cot θ sin(900-θ)=cos θ cos(900-θ)=sin θ tan(900-θ)=cot θ cot (900-θ)=tan θ sin(1800-θ)=sin θ cos(1800-θ)=-cos θ tan(1800-θ)= -tan θ cot (1800-θ)= -cot θ θ a b c

θ θ θθθθθ2 22 2 2 2 11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tg tg +-=-=-=-= ⑥半角公式:(符号的选择由 2 θ 所在的象限确定) 2cos 12 sin θθ -± = 2cos 12sin 2θθ-= 2cos 12cos θθ+±= 2cos 12 cos 2 θθ += 2sin 2cos 12θθ=- 2 cos 2cos 12θθ=+ 2 sin 2cos )2sin 2(cos sin 12θ θθθθ±=±=± θ θθθθθθ 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 -=+=+-± =tg ⑦和差角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μ=± β αβ αβαtg tg tg tg tg ?±= ±μ1)( )1)((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μ γ βγαβαγ βαγβαγβαtg tg tg tg tg tg tg tg tg tg tg tg tg ?-?-?-??-++= ++1)( 其中当A+B+C=π时,有: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 第一章: 应用矢量代数方法证明下列恒等式 1、 2、 3、 4、 5、 第二章: 1、下列各式在复平面上的意义是什么? (1) (2) ; 2、把下列复数分别用代数式、三角式和指数式表示出来。 3、计算数值(和为实常数,为实变数) 4、函数 将平面的下列曲线变为平面上的什么曲线? (1) (2) 5、已知解析函数的实部或虚部,求解析函数。 (1) ; (2) 6、已知等势线族的方程为 常数,求复势。 第三章: 1、计算环路积分: 3r ?= 0r ??= ()()()()()A B B A B A A B A B ???=?-?-?+? 21()0 r ?=()0A ???= 0; 2 Z a Z b z z -=--=0arg 4z i z i π -<<+1Re()2 z =1;1i i e ++a b x sin5i i ?sin sin() iaz ib z a i b e -+1 W z = z W 224x y +=y x =()f z (,)u x y (,)x y υ22sin ;,(0)0;,(1)0x u e y u x y xy f u f ?==-+== =(00) f υ==22 x y +=

2、证明:其中是含有的闭合曲线。 3、估计积分值 第四章: 1、泰勒展开 (1) 在 (2)在 (3)函数在 2、(1) 在区域展成洛朗级数。 (2) 按要求展开为泰勒级数或洛朗级数:① 以为中心展开; ②在的邻域展开;③在奇点的去心邻域中展开;④以奇点为中心展开。 3、确定下列函数的奇点和奇点性质 第五章: 1、计算留数 (1) 在点。 (2) ,在点; (3) 在孤立奇点和无穷远点(不是非孤立奇点); 2211132124sin 4(1).(2).11sin (3). (4). () 231 (5). (1)(3)z z z i z z z z z e dz dz z z z e dz dz z z z dz z z π π+=+====-+--+-????? 21()!2!n n z n l z z e d n i n ξξ πξξ=? l 0ξ=222i i dz z +≤? ln z 0 z i =1 1z e -0 0z =21 1z z -+1z =1 ()(1)f z z z = -01z <<1 ()(3)(4)f z z z = --0z =0z =521 (1);(2)(1)sin cos z z z z -+2 (1)(1)z z z -+1,z =±∞3 1sin z e z -0z =31 cos 2z z -

高中物理涉和到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一)锐角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 1. 三角函数值只是一个比值,由角的大小唯一确定,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2.Sinα、Cosα、tanα、cotα均为正值。 3.当0<α<90°时,正弦与正切函数为增函数;余弦与余切函数为减函数 4.对于同一个角α,存在如下的关系: ①平方和关系: ②比值的关系: ③倒数关系: 5. 若α、β互为余角,则有: Sinα=Cosβ,Cosα=Sinβ,tanα=cotβ,cotα=tanβ

(二)0-90°之间的特殊角的各三角函数值: 高中物理计算中经常用到0、30°、37°、45°、53°、60°、90°的角的三角函数的值。现把这些值列在下面的表格中,这些值都是要求记忆的。其它角度的三角函数的值可以查数学用表或用计算器来算 表格中的370和530角同学们在初中很少遇到, 但我们在高中物理中经常要用到它们。其实这 两个角也是大家很熟悉的,还记得“勾3股4弦必 5”吧?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长为5的边所对的 是直角,长为3的边所对的锐角就是370,长为4 的边对的角就是530。

三、正余弦定律 四、直线方程 五、一元二次函数

五、角的弧度制表示 1.弧度制——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 角的单位,除了我们熟知的“度、分、秒”以外,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 弧度。它的单位是“弧度”,记作 在一个圆中,圆心角的弧度 值等于圆弧的长度除以圆的半径。 所以,当圆弧的长度等于圆的半 径长度时,这段圆弧所对的圆心 角称为1弧度的角。如图:

∠AOB=1rad ∠AOC=2rad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显然,一个平角是,对应的弧长就是一个“半圆”,如果这个圆的半径是R,那么这段弧长就是πR,所以,180°的角用弧度做单位就是180°=Rπ/R =π弧 度πrad。这个关系式可以作为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关系式。 由上述关系式可知: 今后在具体运算时,“弧度”二字和单位符号“rad”可以省略不写。例如:3 表示3rad sinπ表示πrad角的正弦 一些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值应该记住。你能自己推出30°、45°、60°、90°、120°、150°分别等于多少rad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