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省份风能资源分析

全国重点省份风能资源分析
全国重点省份风能资源分析

全国重点省份风能资源分析

二〇二〇年九月

目 录

一、全国风能资源情况 (1)

二、山西 (8)

三、河北 (12)

四、山东 (17)

五、河南 (21)

六、陕西 (26)

七、江苏 (31)

八、湖北 (35)

九、湖南 (39)

一、960个直简称都。盆地

主要、全国风中国位于

0万平方千直辖市、称。省级人。北京是中国地势地和平原约

要有阿尔泰能资源情于亚洲东千米,有2个特别行人民政府中国的首势西高东约占陆地

泰山、天情况

部、太平34个省级行政区。在驻地称省都。

低,山地地面积的3

天山、昆仑平洋的西岸级行政区,在历史上省会(首府中国行政区地、高原和3%。山脉

仑山、喀喇岸。领土辽包括23上和习惯上府),中央区划图

和丘陵约占脉多呈东西

喇昆仑山、辽阔广大,个省、5个上,各省级央人民政府占陆地面积西和东北一

喜马拉雅,总面积约个自治区级行政区都府所在地是积的67% 一西南走

雅山、阴约区、4都有是首

,向,山、

秦岭山等以东地势以东达太自北镶嵌

水深岭、南岭、等山脉。

西部有世

东的内蒙古势的第二级东至海岸线跨过第二太平洋沿岸北向南分布嵌着低山和

深大都不足、大兴安世界上最古、新疆级阶梯。大线多为平二阶梯东岸是第三布着东北和丘陵。再足200

米岭、长白高大的青地区、黄大兴安岭一原和丘陵缘的大兴三阶梯,此阶平原、华再向东为中。

山、太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一太行山陵,是第三兴安岭、太阶梯地势下华北平原、

中国大陆行山、武夷平均海拔四川盆地一巫山一三级阶梯。太行山、巫下降到50长江中下

架浅海区夷山、台湾拔4000米地和云贵高一武陵山一

巫山和雪峰00米至10下游平原,区,

也就是第湾山脉和横米以上。以高原,是中一雪峰山一峰山,向东000米以下平原的边

第四级阶横断以北中国一线东直下,边缘梯,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冬季气温的分布

冬季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夏季气温的分布

中国夏季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中国的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海岸百分800陆,风在向内100但在

能却我国风能1、东南这一地岸线,沿海分率达8000h ,大于,则丘陵连在离海岸内陆几十公0km 的地在福建的

却都很大能主要分南沿海及其区,有效海岛屿的0~90%,于、等于6连绵,冬半50km 时风公里的地带,风能台山、平

。其中台分布在以下其岛屿,为风能密度风能密度大于、等于6m/s 的风半年强大风速便减地方有较大能密度降至潭和浙江

山风能密下几个地区为我国最大度大于、等度在300W 于8 m/s 的速也有40大冷空气南少到68%大的风能,至50W/m 江的南麂、密度为

534区:

大风能资等于200W W/m 2以上,的风速全000h 左右南下,很难%。所以,再向内陆2以下,反大陈、嵊4.4W/m 2

,源区

W/m 2的等值,有效风力年出现时右。但从这难长驱直下东南沿海陆则风能锐反为全国风嵊泗等沿海

有效风值线平行力出现时时间约700这一地区向下,夏半年海仅在由海锐减。在不风能最小海岛屿上,

力出现时

行于时间00~向内年台海岸不到区。风

时间

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0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

风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000h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

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间,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 4000~5000h,大于、等于6m/s 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以风能密度相对较小,在 4000m的高度,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67%。也

就是说,同样是8m/s的风速,在平地为313.6W/m2,而在4000m的高度却只有209.3W/m2。所以,如果仅按大于、等于3m/s 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出现小时数计算,青藏高原应属于最大区,而实际上这里的风能却远较东南沿海岛屿为小。从三北北部到沿海,几乎连成一片,包围着我国大陆。大陆上的风能可利用区,也基本上同这一地区的界限相一致。

5、云贵川,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广东、广西的山区,以及塔里木盆地,为我国最小风能区。

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下,可利用的风力仅有2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在2000h以下,大于、等于6m/s 的风速在150h以下。在这一地区中,尤以四川盆地和西双版纳地区风能最小,这里全年静风频率在60%以上,如绵阳为67%,巴中为60%,阿坝为67%,恩施为75%,德格为63%,耿马孟定为72%,景洪为79%。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仅3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仅20h。所以,这一地区除高山顶和峡谷等特殊地形外,风能潜力很低,无利用价值。

6、在4和5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为风能季节利用区

有的在冬、春季可以利用,有的在夏、秋季可以利用。这一地区,风能密度在50~100W/m2之间,可利用风力为30~4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在2000~4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1000h左右。

全国风速

全国风功速资源分布

功率密度分布布图(100m 布图(

100m m )

m )

二、km 障,长城行政境内季漫

较多、山西

山西省地

m2,境界轮,与河北省城,与内蒙政单位,常山西是典内大部分地漫长,寒冷

多;秋季短地处中国轮廓略呈东省相邻;西蒙古自治常住总人典型的为地区海拔冷干燥;夏

短暂,天中部,黄东北斜西南西南以黄区毗邻。口3681.6为黄土广泛拔在1500米夏季南长

气温和。黄河中游,南的平行

黄河为堑,山西省下64万人。泛覆盖的山米以上。属长北短,雨

太行山之行四边形,与陕西省下辖11个

山地高原,属于温带

雨水集中;之西。总面东有太行省、河南省地级市,地势东北大陆性季

春季气候面积15.66行山做天然省相望;北119个县北高西南季风气候,

候多变,风6万然屏北跨县级

低。冬

风沙

地区的气侧、9.2m 述区密度山西省各区年平均风气象台站有、中条山附m/s;各站年区域;年平度大于15山西省风

五台山高各地10m 风速在1.有27个,主附近。五年有效时平均功率密50W/m2的风能资源

高山区域山m 高度年平5~2.5m/主要分布在台山地理数在3000密度在50W 的台站只有较好区域域

山西地形示意平均风速基/s 之间。山在大同盆理位置特殊0h 以上的W/m 2以上有五台山

域主要分布意图

基本在1.0山西省年盆地北部、殊,其测站海的站有20上的站点有,风功率密布在以下

0~4.0m/s 平均风速管涔山、海拔最高,个,基本上有7个,年平密度高达74

个区域:s,其中大部速大于2.5m 吕梁山脉风速最大上也分布在平均风功776W/m 2

部分m/s 脉西大,达

在上功率。

山西省五台山站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达776W/m2,为全省最高。五台山站位于山西省北部其海拔2895.8m,呈孤峰突起。本地区风速年变化与东亚行星锋区的增强和减弱关系十分密切。最大月平均风速出现在冬季行星锋区最为强盛时期。春季次之,最小月平均风速出现在夏季,但也在5m/s以上。五台山盛行风向稳定,全年均为西北风。

因此,五台山高山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但是五台山地形特殊,且为佛教圣地,如果要进行风能开发宜先协调好各方关系。

管涔山及吕梁山西部区域

管涔山及吕梁山西部区域位于中部断陷盆地与黄河峡谷之间。其风能较好的区域有两个,一是包括平鲁、神池、宁武、五寨、岢岚等县(市)的区域,二是吕梁山西部包括中阳、蒲县等县(市)的区域。海拔较高,由于地形作用风速加大,尤其是高山和峡谷地带,由于海拔高或狭管效应等地形因素使得风速比较大。如神池处于管涔山和吕梁山脉山口区,由于狭管效应在这里形成大风区。

晋西北区域

晋西北区域位于山西省最北部,包括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平鲁、大同等县(市)的区域。该区与内蒙交界,春、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风力比较强,适宜开发风电场。

中条山区域

的区该区中条山区域。该区

区有较大风区域位于区与黄河风速。

省境南端

谷口相邻端,包括运城邻,

中条山自城、永济、

自西南向东、芮城、平东北穿过

,平陆等县地形作用

(市)用下,

三、家庄

为燕、河北

河北省庄。地处华

燕山,燕,古属冀华北、漳河

山以北为州、直隶河以北,

张北高原隶,简称“东临渤海原。

冀”, 辖

海、内环京11个地级

京津,西为级市,省会

为太行山,

会石

自治 月平

北属特点平均高东天。降水两个

常以全省设治县,共有 河北年平均气温在属温带季风点是冬季寒均气温在东南低,各。全省年平水量在40个多雨区

以暴雨形式11个地级有1970个日照时数在3℃以下风气候—寒冷少雪4~13℃之各地的气温平均降水量00~800毫,张北高

式出现。级市,47个个乡镇,502400~3下,七月平——暖温带,夏季炎之间,一温年较差量分布很毫米之间。原偏处内

个市辖区0201个村100小时平均气温带、半湿润炎热多雨;春月-4~2、日较差很不均匀,。燕山南麓

陆,降水、20个县村民委员会。;年均降水温18℃至2润——半干春多风沙,℃,七月2都较大,年变率也麓和太行

水一般不足县级市、95

水量300~27℃,四季干旱大陆性,秋高气爽20~27℃全年无霜也很大。一山东侧迎足400

毫米5个县、800毫米季分明。性季风气爽。全省,大体西霜期110~一般的年平迎风坡,形

米。夏季降6个米;一 河候,省年西北220平均形成

降水

分布里。高原山地海拔括丘平原43.全省地势布有盆地和。北省地势原、山地、地、河北平拔1200-1丘陵和盆地原是华北大4%。

势由西北和谷地,势西北高、丘陵、盆平原三大地500米,占地,海拔

大平原的向东南倾中部和东高、东南低盆地、平地貌单元占全省总面拔多在2000

一部分,倾斜。西北东南部为广低,由西北原类型齐元。坝上高面积 的80米以下

海拔多在北部为山区广阔的平原北向东南倾齐全,有坝高原属内蒙8.5%;燕山,占全省在50

米以区、丘陵和原。海岸线倾斜。地貌坝上高原、蒙古高原一山和太行山总面积的

下,占全和高原,其线长487 貌复杂多燕山和太一部分,平山地,其中的48.1%;河全省总面积

其间公样,太行平均中包河北积的

河北省属于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以及太行山、燕山山区,其中张家口坝上地区和唐山、沧州沿海地区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速的年变化均以冬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冬夏风向有明显的季节转换,主导风向根据区域不同有所差异。

在70m高度上,≥200W/m2标准(风能资源可利用区)的技术开发量为7567万千瓦,技术开发面积达21252km2;≥300W/m2标准(风能资源丰富区)的技术开发量为4188万千瓦,技术开发面积达

11870km2;≥400W/m2以上的技术开发量为1198万千瓦,技术开发面积达3466km2。

在70m高度上,装机密度系数在1MW/km2以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和沧州沿海地区以及太行山部分区域。其中,装机密度系数超过3MW/km2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高原,怀来水库附近和东部沿海一带。东部沿海和怀来官厅水库附近装机密度系数超过4MW/km2,是河北省装机密度系数最大的区域。此外,河北南部的邯郸西部太行山山前丘陵区,也存在装机密度系数在

4MW/km2以上的小块区域。

四、杭大接中

鲁中、山东

山东,简

大运河中北中原,从北

中山区,地简称“鲁”北段,是北向南分

地势高突,省会济华东地区别与河北

,泰山是南。山东区的最北端北、河南、

是全境最高东地处华东端省份。西安徽、江

高点;东部东沿海、黄西部为黄淮江苏四省接

部为山东半黄河下游、淮海平原,接壤;中部

半岛,伸入

京连部为

入黄

海、鲜半市辖包括形成踞中拔千米

4.4、渤海,北半岛相望山东省有

辖区、27括478个街山东省境成以山地丘中部,主峰2—10米山东省米,占全省9%,

林地北隔渤海海,东南均有17个地个县级市街道办事境内中部丘陵为骨峰海拔15,为山东“山水林田

省面积14地面积

248海峡与辽临黄海、地级市,以市和55个处、1113个山地突起架、平原532.7米,省陆地最田湖”自然4.59%,水894.46

平方辽东半岛相遥望东海以下分为县;以下个镇、271起,西南、西原盆地交错 为山东最低处。

然禀赋得天水面面积6

方千米,相对、拱卫海及日本南137个县级下再分为1个乡和7西北低洼平错环列其间东省最高点天独厚,山6988.92平

占全省面卫京畿,东南部列岛。级行政区869个乡级个其它乡平坦,东部间的地形大点。黄河三地面积22平方千米,积

15.98%东隔黄海与。

,包括55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部缓丘起伏大势。泰山三角洲一般2726.80平占全省面%。

种植土与朝5个区,区。

伏,山雄般海平方面积

土地

中国的风能资源

中国风能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 国风能密度为 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 1.6X105MW, 特别是东南沿 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 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 3m/s 以上的时间近 4000h 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 风速可达 6~7m/s 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关专家根据 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 和 6m/s 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有效风能 密度大于、等于 200W/ m2 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 度在 300W/m2 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 等于 8 m/s 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 7000~8000h,大于、等于 6 m/s的 风速也有 4000 h 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 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 时风速便减 少到 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 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 100km 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 50W /m2 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 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 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 3 m/s 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 3 m/s 的风速有 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2、内 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与选址

【摘要】风电场区域范围内的风能资源藴藏状况,是开发风力发电项目最基础的组成因素,能否客观的掌握其风能资源状况是项目成功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区域初步甄选风资源评估微观选址 1 概述 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风能资源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区域的初步甄选、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 2 区域的初步甄选 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区域的初步甄选是根据现有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及气象站的风资源情况结合地形从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筛选较好的风能资源区域,到现场进行踏勘,结合地形地貌和树木等标志物在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确定风电场的开发范围。 风电场场址初步选定后,应根据有关标准在场址中立塔测风。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要选具有代表整个风电场的风资源状况,具体做法: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结合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可安装风机的位置,测风塔要立于安装风机较多的地方,如地形较复杂要分片布置立测风塔,测风塔不能立于风速分离区和粗糙度的过渡线区域,即测风塔附近应无高大建筑物、地形较陡、树木等障碍物,与单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测风塔位置应选择在风场主风向的上风向位置。 测风塔数量依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于较为简单、平坦地形,可选一处安装测风设备;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风场,要根据地形分片布置测风点。 测风高度最好与风机的轮毂高度一样,应不低于风机轮毂高度的2/3,一般分三层以上测风。 3 区域风资源评估 区域风资源评估内容包括: 对测风资料进行三性分析,包括代表性,一致性,完整性;测风时间应保证至少一周年,测风资料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满足大于90%,资料缺失的时段应尽量小(小于一周)。

我国风能资源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为如下几个区域:东南沿海及其岛屿、内蒙古和甘肃北部、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等大风能源区域。这些地区风能密度大,分布范围广泛,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面对如此丰富的风能资源,我们不禁想到新的能源发电——风能源。 风能利用就是将风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风能利用有很多种形式,最直接的用途是风车磨坊、风车提水、风车供热,但最主要的用途是风能发电。风的动能通过风轮机转换成机械能,再带动发电机发电,转换成电能。风轮机有多种形式,大体可分为水平轴式风力机和垂直轴式风力机。风能是一种取之不尽,无处不在的清洁能源,全年平均风速较高的地区,都可建风力发电厂。风力发电有两种形式:(1)小型家用分散型风力发电装置;工作风速适应范围大,几米/秒-十几米/秒,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能防沙、防水,维修简单,寿命长,技术已经成熟,美国Jacobs公司生产的3千瓦的家用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在世界各地运行,德国、瑞典、法国也生产这种小型风力发电装置。(2)并网的大型风力发电装置;功率在100千瓦以上的风力机一般称为大型风力机。目前运行的最大风力机是德国Repower公司的5兆瓦机组。 并网风力发电的价值分析:发那个能的价值取决于应用风能和利用其他能源来完成同一任务所要付出代价的差异。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理解,这个价值可被定义为利用风能时所能节省的燃料费、容量费和排放费。从社会效益角度来考虑,这个价值相当于所节省的纯社会费用。(一)节省燃料;当风能加入到某一发电系统中后,由于风力发电提供的电能,发电系统中其他发电装置则可少发一些点,这样就可以节省燃料。节省多少矿物燃料和哪一种矿物燃料,现在和将来都将取决于发电设备的构成成分,也取决于发电装置的性能,特别是发电装置的热耗率。不利的是,风能引入将有可能使燃烧矿物性燃料的发电设备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节省燃料的多少还取决于风力发电的普及水平,为了计算燃料消耗的节省情况,必须把发电系统当作是一个整体来分析。荷兰已经完成了这种综合分析,缝隙指出,在以后的10年里,由于风力发电能力的增加和更有效的矿物燃料发电站的简历,将降低单位发电的燃料消耗。(二)容量的节省;鉴于风速的多变性,因此风力发电常被认为是一种无容量价值的能源。但实际上风力发电对于整个发电设备,但却有可能得到风力发电系统。当然,得到风力发电装置的可能性少于得到常规发电装置的可能性,但他白哦名风力发电有一定的容量储备。这种容量储备可以被计算出来,方法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计算出有风机和没有风机的发电系统的最小的必需的常规发电能力。研究人员已经弄清楚了各种风力发电系统的风力发电容量储备。以荷兰为例子,通过计算表明,在2000年,1000兆瓦的风力发电能力可以取代165-186兆瓦的常规发电容量,也就是说,他的相对容量储备为百分之16到18,。对于其他国家,这个指标介于极小值和百分之80之间,在加利福尼亚的某些地区,这个值相对较高,这些地区的能耗与现实的风力发电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三)减少废物排放;风机正常工作时,不会向空气、土壤排放废弃物。矿物性燃料的燃烧过程则要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物,因此几乎所有的以矿物燃料为动力的发电系统,都要产生大量的排放物。这意味着利用风机每发出1GW小时的电能节省下来矿物燃料,便可避免产生相当大量的污染排放物。(四)节省的燃料、容量、运转、维修和排放费用;根据节省的燃料、容量和排放物的多少,可以计算出利用风能所节省的费用,由此便给出了风能的利用价值指标。一般情况下,往往只分析节省的燃料费和能力费用,但减少的排放物也可以转换成节省的费用。在一些研究中,节省的这些费用是通过研究因酸雨和日益增强的温室效应对动植物、材料和人类造成的损害估计出来的。在其他研究中,则是通过评估将燃烧矿物燃料的发电厂的排放量降低到引进风力发电后的排放标准所需的技术改造费来计算所节约的排放费。

中国风资源分布

中国有效风力资源分布调查 2007-10-16 16:36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中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资料,我国离地10 米高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5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比10米高度多1倍,约为5亿多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 中国有效风能分布图 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 (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

(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与电力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东南沿海地区电力需求大,风电场接入方便,但沿海土地资源紧张,可用于建设风电场的面积有限。广大的三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和可建设风电场的面积较大,但其电网建设相对薄弱,且电力需求相对较小,需要将电力输送到较远的电力负荷中心。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发展前景势必良好。

山东省风能资源分析评估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3 条 [1] 龚强,袁国恩,汪宏宇,蔺娜,于华深. 辽宁沿海地区风能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初步分析[J]地理科学, 2006,(04) . [2] 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20) . [3] 杨秀媛,梁贵书. 风力发电的发展及其市场前景[J]电网技术, 2003,(07) . [4] 林志远. 风能资源及测风数据整理技巧[J]广东电力, 2003,(05) . [5] 顾本文,王明,施晓晖. 云南省风能资源的评估研究[J]贵州气象, 1999,(S1) . [6] 陕华平,肖登明,薛爱东. 大型风电场的风资源评估[J]华东电力, 2006,(02) . [7] 谭恢曾. 风能与风力发电[J]湖南电力, 2002,(02) . [8] 徐卫民,曾辉,陆长清. 江西省风能资源分析[J]江西能源, 2002,(04) . [9] 曹明晓. 山东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J]经济地理, 1993,(01) . [10] 杨振斌,薛桁,桑建国. 复杂地形风能资源评估研究初探[J]太阳能学报, 2004,(06) . [11] 包能胜,刘军峰,倪维斗,叶枝全. 新疆达坂城风电场风能资源特性分析[J]太阳能学报, 2006,(11) . [12] 郝毓灵,吴新敏. 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需要和发展前景[J]新疆环境保护, 2001,(01) . [13] 齐丽丽,袁国恩. 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06)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49 条 [1] 艾斯卡尔. 变速恒频交流励磁风力发电机系统及其控制原理研究[D]河海大学, 2004 . [2] 陈实. MW级风力发电系统单机电气控制技术研究——无功补偿和偏航控制系统[D]南

全国风能资源分布统计报告

全国风能资源分布统计 报告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全国风能资源分布统计报告 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刘航 该报告依据我公司的全国各省的风资源统计表编制而成。 我国是一个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根据全国各省的风资源统计表可以看出,风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以及内陆高原地区和湖泊河流附近。以下是地面以上70米高度统计的各地区风资源分布情况。 西北地区风资源丰富地带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各省,其中甘肃的瓜州和玉门,新疆的阿拉泰、哈密和乌鲁木齐,宁夏的吴忠、银川和中卫,青海海西自治州的风资源最为丰富。甘肃的瓜州和玉门地区年平均风速在s~s。新疆阿拉泰、哈密和乌鲁木齐风能较好的地带年平均风速可达s以上。宁夏吴忠和银川年平均风速约s左右,中卫市相对较小,约s。青海海西自治州的年平均风速在s~s之间。 东北地区黑龙江的大庆、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和伊春等地具有相对较好的风能资源,其中牡丹江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在s左右。吉林省白城、四平和松原地区的风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风速在s~s之间。辽宁的瓦房店、彰武、康平和法库地区的风资源较好,也是目前辽宁省风电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区。内蒙古的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的部分地区风速超过s。 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风资源最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张家口、乌兰察布一带,风速基本在s以上,开发价值较大。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蕴含的可开发风能非常丰富。其中山东的东营、威海、烟台,江苏的南通、盐城,浙江的宁波、台州和舟山,福建的福州、莆田、漳州,广东潮汕、江门、阳江和湛江的海域附近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山东和江苏沿海年平均风速基本在s~s,福建沿海地区年平均风速相对较大,基本在s~s之间。 云贵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又属于暖湿气流交汇地区,风资源比较丰富。该区域风况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的楚雄、大理和贵州的毕节、六盘水等地。其中楚雄和大理地区的风速可达s以上。 内陆的一些大型湖泊江流附近风能也较丰富,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要大,江西九江和湖北孝感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能达到s。 综上所述,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北方优于南方,沿海优于内陆的特点,其中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是我国风资源最为丰富与集中的两个地区,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内陆地区风资源相对匮乏,分散不集中,但个别地区,如大型湖泊江流、高原等,由于特殊地形地貌的影响,会形成局部风资源丰富区。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Ver 1.00 Date 2006.11.16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中国气象学界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和6m/s 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也有4,000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0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 风能密度在200W/㎡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000h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 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之间,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4月14日发布发改能源[2004]86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风能资源评价主要是以现有气象台站的测风数据为基础,通过整理、分析,对全国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进行评价。 第二条为了统一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在总结风能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用于指导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工作。 第二章基础资料收集 第四条气象台站资料 一、收集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基本信息,包括气象台站所属省名、站名、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建站时间、台站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包括台站变迁情况)、观测仪器(包括仪器变更)情况。 二、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年极端最高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沙尘暴日数、年雷暴日数。 三、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逐月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水汽压。 四、收集各气象台站1991~1995年逐日日平均风速、气温、气压、水汽压。 五、收集各气象台站“代表年”逐时风速、风向观测记录。 六、“代表年”确定方法:根据全国地面气象资料1971~2000年整编成果,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的年份,定义为平均风速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大值的年份,定义为最大值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小值的年份,定义为最小值年。若存在多个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或、)的年份,则选择最靠近2000年的年份,下同。上述三个年份统称为“代表年”,即年平均风速分别等于或接近、、 的3个年份,下同。 第五条其它观测资料 一、收集已建自动气象站资料,内容参照本规定第四条。 二、收集已建、待建风电场基本信息及前期工作中的测风资料。 三、收集海洋站、船舶、浮标等的测风资料。 四、收集相关科学(考察)试验的测风资料。

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

风 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 一。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风能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20世纪70年代至2006年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为我国的风能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依据;为更好地满足我国风能资源持续、有序、合理地规划和开发利用需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决定在之前全国风 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 ■文—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 能资源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实施“全国风能详查和评价”项目,该项目针对中国大陆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具备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通过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摸清我国陆上风能资源特点及其分布,为促进我国风电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前期工作。该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气象局具体牵头组织实施。 一、中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技术发展和项目主要成果 1. 初步建立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 依托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中国气象局针对风能资源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采用规范、统一的标准,在中国大陆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域设立了400座70~120米高的测风塔,初步建成了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 图1 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测风塔分布示意图

业观测网(图1),该专业观测网于2009年5月正式全网观测运行,已获取的实地观测数据为全国(陆上)风能详查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规范风能资源观测的专业化运行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该专业观测网的持续运行,可为开展风能预报业务和风电场后评估提供基础支持。 2. 研发了适用于中国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在引进和吸收加拿大、丹麦和美国等风能数值模拟评估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地理、气候特点进行改进和优化,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开发了适于中国气候和地理特点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W E R A S/C M A),数值模拟的水平分辨率达到1千米以下,风能参数模拟精度能够满足各级风电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图2展示了W E R A S/ CMA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3. 研发了规范、适用的风能资源 计算评估系统 依据IEC61400-1、IEC61400- 12-1、GB/T 18710-2002、QX/T74- 2007等国际国内风能资源计算评估技 术规范,在气象部门原有的“风能资 源计算评估系统” V1.0版软件基础上 进行研制和完善,使之适用于风能专 业观测网一体化观测系统特有的仪器 设置和数据采集方式,实现了多种观 测仪器原始数据格式的标准转换,原 始观测数据的质量检查、缺测数据的 自动插补订正、统一的数据库管理、 Word文档图表的全自动生成等功能, 满足了本项目计算评估大量的数据处 理、规范的参数计算、标准的图表制 作和便捷的报告编制等要求。 4. 建立了风能资源数据库共享系统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为支 撑,根据风能观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特点,通过新一代气象通信系统,建 立了具备测风塔观测数据实时采集、 传输、质量控制、统计加工、分发存 储等全功能处理流程;建成的全国 风能资源数据库包括了风能观测塔数 据、风能评估参政气象站历史数据、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风能资源综合评 价的各类参数,通过分级管理形成了 全国风能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可为全 社会各个层面提供风能基础数据、评 估参数和图表成果等的公共服务。 5. 编制完善了一系列风能资源详 查和评价的规范性技术文件 针对项目执行中的各个技术环 节,参考国际、国内相关规范,考虑 我国气候特点、地理条件等因素,并 结合本项目工作大纲要求,研究编制 了《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测风塔 选址技术指南》、《测风塔塔体及其 防雷技术要求》、《测风塔风能观测 系统技术要求》和《风能资源综合评 价技术规定》、《风能资源短期数值 模拟技术规定》等规范性技术文件, 在规范和指导项目执行的同时,及时 进行总结、补充和修正,使各规范性 技术文件更加完善、合理,并具有普 适性和可操作性。 图2 WERAS/CMA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和影响分布的气象条件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和影响分布的气象条件 核心提示:风电场建在迎风坡或地势较高的地区,沙尘暴对土地的刮蚀,会对塔基的牢固程度造成影响,在背风坡或地势低洼的地区,其沙埋作用又可使塔架的高度发生变化,影响风能吸收和转换。 1.我国风能资源分布 我国属于地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分别受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的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影响,南方地区主要受低纬度的东北信风带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陆地最南端纬度约为北纬18度,最北端纬度约为北纬53度,南北陆地跨35个纬度,东西跨60个经度以上。我国独特的宏观地理位置和微观地形地貌决定了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特点。我国在宏观地理位置上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板块――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之间热力差异非常大,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别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相互影响,季风现象明显。北方具体表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南方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按照陆地与海洋的距离划分,我国可分为南部沿海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内陆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在东北信风带和夏季热低气压的影响下,主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由于夏季低气压的气压梯度较弱,因此风力不大,风能较小。 东南部沿海地区与台湾岛在台湾海峡地区形成独特的狭管效应,而该地区又正处于东北信风带,主风向与台湾海峡走向一致,因此风力在该地区明显加速,风力增大,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风能开发价值。 东部沿海地区基本上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压梯度小,同时,该地区又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大风持续时间短且不稳定,风能资源开发潜力一般。 中部内陆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难以到达这里,夏季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该地区地势地形复杂和地面粗糙度变化较大,不利于气流的加速,因而风能资源比较贫乏。 西部、北部和东北内陆地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东北三省、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和河北北部地区,这些地区纬度较高,处于西风带控制,同时冬季又受到北方高压冷气团影响,主风向为西风和西北风,风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同时这些地区海拔较高,风能衰减小,因此,具有较好的风能开发价值。 我国对风能资源的观测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气象局先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

新能源行业形势及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能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提供能源的多少。从历史上看,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从而促进生产力大大发展,甚至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如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蒸汽代替人力畜力,在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上转向以煤炭代替木柴的时代,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逐步代替蒸汽作为主要动力,从而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廉价石油、天然气大规模开发,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石油为主,因而使西方经济在60年代进入了“ 黄金时代”。 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当今世界对能源的消费数量急剧增加,人们感到常规能源的开发和供应已难以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能源危机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显然,如今能源不足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不上,经济发展就要减慢,甚至停滞,人民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能源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如此,能源问题还是当今世界影响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问题,1990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典型。可见,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形势,寻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能源可持续发展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形式。2008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达10%,并采取财税等措施鼓励发展再生能源发展。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测算,可再生能源产业未来15年将培育近2万亿元的新兴市场。面对潜在的广阔市场,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无疑一片坦途。 太阳能:环保优势明显 太阳能在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上有明显优势。中国2/3以上国土的年日照大于2200小时,年辐射总量平均大于5900MJ百万焦尔/平方米,资源非常丰富,有必要和可能大力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两大方面 太阳能光热利用用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利用国家,2003年太阳能热水器产量1200万平方米,使用量5200万平方米,占全世界的40%。北京2008年奥运村90%的洗浴热水将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光电转换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用太阳能光电器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003年底,全国已安装的光伏电池容量约50MW(百万瓦)。广东深圳最近建成亚洲最大的

全国重点省份风能资源分析

全国重点省份风能资源分析 二〇二〇年九月

目 录 一、全国风能资源情况 (1) 二、山西 (8) 三、河北 (12) 四、山东 (17) 五、河南 (21) 六、陕西 (26) 七、江苏 (31) 八、湖北 (35) 九、湖南 (39)

一、960个直简称都。盆地 主要、全国风中国位于 0万平方千直辖市、称。省级人。北京是中国地势地和平原约 要有阿尔泰能资源情于亚洲东千米,有2个特别行人民政府中国的首势西高东约占陆地 泰山、天情况 部、太平34个省级行政区。在驻地称省都。 低,山地地面积的3 天山、昆仑平洋的西岸级行政区,在历史上省会(首府中国行政区地、高原和3%。山脉 仑山、喀喇岸。领土辽包括23上和习惯上府),中央区划图 和丘陵约占脉多呈东西 喇昆仑山、辽阔广大,个省、5个上,各省级央人民政府占陆地面积西和东北一 喜马拉雅,总面积约个自治区级行政区都府所在地是积的67% 一西南走 雅山、阴约区、4都有是首 ,向,山、

秦岭山等以东地势以东达太自北镶嵌 水深岭、南岭、等山脉。 西部有世 东的内蒙古势的第二级东至海岸线跨过第二太平洋沿岸北向南分布嵌着低山和 深大都不足、大兴安世界上最古、新疆级阶梯。大线多为平二阶梯东岸是第三布着东北和丘陵。再足200 米岭、长白高大的青地区、黄大兴安岭一原和丘陵缘的大兴三阶梯,此阶平原、华再向东为中。 山、太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一太行山陵,是第三兴安岭、太阶梯地势下华北平原、 中国大陆行山、武夷平均海拔四川盆地一巫山一三级阶梯。太行山、巫下降到50长江中下 架浅海区夷山、台湾拔4000米地和云贵高一武陵山一 巫山和雪峰00米至10下游平原,区, 也就是第湾山脉和横米以上。以高原,是中一雪峰山一峰山,向东000米以下平原的边 第四级阶横断以北中国一线东直下,边缘梯,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天气气候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 要分布在两个大带里。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 风能功率密度在 200~300 瓦/米2 以上,有的可达500 瓦/米 2 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 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 小时以上,有的可达 7000 小时以上。 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冬季 (12-2 月) 整个亚州大陆完全受蒙古高压控制, 其中心位置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西北部, 从高压中不断有小股冷空气南下,进入我国。同时还有移动性的高压(反气旋)不时的南下,这 类高压大致从四条路经侵入我国。一条是源于俄罗斯的新地岛,经西北利亚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进 入我国,由于是西北向称为西北路径;第二条源自冰岛以南洋面,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基本 上是自西向东进入我国新疆,称为西路经;第三条源自俄罗斯的太梅尔半岛,自北向南经西北利 亚、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我国,称为北路经;第四条源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东西伯利亚地区,进 入我国东北及华北一带,称为东北路经。这四条路经除东北路经外,一般都要经过蒙古人民共和 国,当经过时蒙古高压得到新的冷高压的补充和加强,这种高压往往可以迅速南下,进入我国。 由于欧亚大陆面积广大,北部地区气温又低,是北半球冷高压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而我国地 处欧亚大陆东岸,正是冷高压南下必经之路。三北地区是冷空入侵我国的前沿,一般在冷高压前 锋称为冷锋,在冷锋过境时,在冷锋后面 200km 附近经常可出现大风就可造成一次 6~10 级 (10.8~24.4m/s)大风。对风能资源利用来说,就是一次可以有效利用的高质量大风。 从三北地区向南,由于冷空气从源地长途跋涉,到达我国黄河中下游再到长江中下游,地面气温 有所升高,使原来寒冷干燥气流性质,逐渐改变为较冷湿润的气流性质,(称为变性)也就是冷 空气逐渐的变暖,这时气压差也变小,所以,风速由北向南逐渐的减小。 我国东部处于蒙古高压的东侧和东南侧,所以盛行风向都是偏北风,只视其相对蒙古高压中 心的位置不同而实际偏北的角度有所区别。 三北地区多为西北风, 秦岭黄河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盛行风向偏于北和东北之间。 春季(3~5 月)是由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由于地面温度不断升高,从 4 月开始,中、高 纬度地区的蒙古高压强度已明显的减弱,而这时印度低压(大陆低压)及其向东北伸展的低压槽, 已控制了我国的华南地区,与此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由菲律宾向北逐渐侵入我国华南沿海 一带,这几个高、低气压系统的强弱、消长却给我国风能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春季这几种气流在我国频繁的交绥。春季是我国气旋活动最多的季节,特别是我国东北及 内蒙一带气旋活动频繁,造成内蒙和东北的大风和沙暴天气。同样地江南气旋活动也较多,但造 成的却是春雨和华南雨季。这也是三北地区风资源较南方丰富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全国风向已不 如冬季风那样稳定少变,但仍以偏北风占优势,但风的偏南分量显著的增加。 夏季(6~8 月)东亚地面气压分布开势与冬季完全相反。这时中、高纬度的蒙古高压向北退 缩的已不清楚,相反地印度低压继续发展控制了亚州大陆,为全年最盛的季节。大平洋副热带高 压等时也向北扩展和向大陆西伸。可以说东亚大陆夏季的天气气候变化基本上受这两个环流系统 的强弱和相互作用所制约。 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我国东部地区均可受到它的影响,在此高压的西部为东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发电设备(2009No.5)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收稿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魏子杰(197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站动力设备的开发技术工作。 新能源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魏子杰, 段宇平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34) 摘 要:结合甘肃省玉门市低窝铺二期风电场工程对测风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1年中各月份的平均风速,10m 高及70m 高处各等级风速的百分比,风向分布等,可得出主风向、年风功率密度及年风能可利用小时数,从而实现对风能资源的精确评估。 关键词:风电场;风能资源;有效风速;年可利用小时 中图分类号:T M 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86X(2009)05-0376-03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for Wind Farm WEI Z-i jie, D UA N Yu -ping (Z hong N eng Power -Tech D evelopment Co.,Ltd.,Beijing 100034,China) Abstract:By a na ly zing the w ind me asur eme nt data o f G ansu Y umen D iw opu se cond -phase w ind f ar m pr o ject,the mo nthly ave ra ge w ind speed in a ye ar ,the perce nt age o f w ind spe ed a t v ar io us scales at heig ht 10m and 70m as w ell as specific air dir ection distribution ar e o btained,thus the main wind dir ection,annual wind pow er density and applica ble ho ur s o f annual w ind ener gy can be estimate d.T his m akes it po ssible to per fo rm accur ate a ssessment fo r the wind e ne rg y r eso ur ce. Keywords:w ind f arm ;w ind energ y r eso ur ce;e ff ectiv e w ind speed;annual a pplicable hour 风电是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风电是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加快风电建设。甘肃省玉门市有着较为丰富的风力资源,具备规模开发、商业化运营条件。风能资源的评估是风电场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在玉门气象站测风数据的基础上对低窝铺的风能资源进行了评估[110]。 1 风电场概况 玉门市位于昌马河冲积扇地带,扇腰以上为戈壁,以下为绿洲。该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 东西风的通道。由于大气环流和特殊地形等原因,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全市风能资源理论储 量约3.0@107kW 。低窝铺风电场二期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玉门市玉门镇西南约15km,分布在低窝铺风电场一期的东西两侧。地势平坦,场地开阔,地势总体为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556~1620m,地形起伏不大。 2 测风数据来源 玉门气象站位于风电场的东北方向约12km ,是距风电场最近的气象站,属于国家基本气象站。目前,采用经国家鉴定的上海气象仪器厂生产的EL 型电接风向风速仪,安装高度为10.6m 。该站具有30年以上各气象要素的长期观测资料可作比对。业主单位甘肃洁源风电公司提供了3座测风塔的数据,由于2号、3号测风塔现场采集的测量数据完整率低于98%,不符合5风 # 376#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2017-07-21 科技论坛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 高兴建 (黑龙江华富风力发电穆棱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穆棱157500) 摘要: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微观选址方法1风能资源评估 风能资源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区域的初步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甄选、 1.1区域的初步甄选 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 区域的初步甄选是根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 据现有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及气象站的风资源情况结合地形从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筛选较好的风能资源区域,到现场进行勘探,结合地形地貌和树木等标志物在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确定风 应电场的开发范围。风电场场址初步选定后, 根据有关标准在场址中立塔测风。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要选具有代表整个风电场的风资源状况,具体做法: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结合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可安装风机的位置,测风塔要立于安装风机较多的地方,如地形较复杂要分片布置立测风塔,测风塔不能立于风速分离区和粗糙度的过渡线区域,即测风塔附近应 地形较陡、树木等障碍物,与单无高大建筑物、 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测风塔位置应选择在风场主风向的上风向位置。测风塔数

量依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于较为简单、平坦地形,可选一处安装测风设备;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风场,要根据地形分片布置测风点。测风高度要最好风机的轮毂高度一样,应不低于风机轮毂高度的2/3,一般分三层以上测风。 1.2区域风资源评估 区域风资源评估内容包括: 对测风资料进行三性分析,包括代表性,一致性,完整性;测风时间应保证至少一周年, 资测风资料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满足大于90%, 料缺失的时段应尽量小(小于一周)。根据风场测风数据处理形成的资料和长期站(气象站、海 《风电场风资洋站)的测风资料,按照国家标准 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计算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代表年平均风速,平均风功率密度,风电场测站全年风速和风功率日变化曲线图,风电场测站全年风速和风功率年变化曲线图,风电场测站全年风向、风能玫瑰图,风电场 风能玫瑰图,风电场测站的风切测站各月风向、 变系数、湍流强度、粗糙度;通过与长期站的相关计算整理一套反映风电场长期平均水平的代 地表粗糙度、障表数据。综合考虑风电场地形、 碍物等,并合理利用风电场各测站订正后的测风资料,利用专业风资源评估软件(WASP、WindFarmer等),绘制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风能资源分布图,结合风电机组功率曲 按照国家标准《风力发线计算各风机的发电量。 电机组安全要求》(GB1845.1-2001)计算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湍流强度和50 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提出风电场场址风况对风电机组安全等级的要求。根据以上形成的各种参数,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以判断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价值。 1.3微观选址目前,国内微观选址通常采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风电场设计软件WASP及WindFarmer进行风况建模,建模过程如下:

关于风能资源评估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

关于风能资源评估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03-14T12:56:27.887Z 来源:《福光技术》2019年32期作者:潘婷 [导读] 风能是一种资源极为丰富的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自然能源,无论从经济原则和技术可靠程度考虑都是矿石能源的首选替代能源。 中国三峡新能源 ( 集团 ) 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风能是一种资源极为丰富的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自然能源,无论从经济原则和技术可靠程度考虑都是矿石能源的首选替代能源。风能资源评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能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后,随着人类科技的创新发展,风能一定会更广泛高效可靠地为人们应用并为人类造福千秋万代。 关键词:风能;资源评估;关键问题;分析 一、风能资源评估相关技术概论 现有的风能资源评估的技术手段有 3 种: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以及基于数字模拟的风能资源评估。 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 20 世纪 8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以及 2003 年,我国气象研究所分别开展了三次风能历史资源整合,即采用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技术对我国风能资源进行评估,进而计算平均风速、Weibull 参数等风能参数,最后给出 10m 高度上风能资源分布图谱,图 1 为第二次风能历史资源整合绘制结果 [5]。 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风能评估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可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气象站检查风能高度限制 我国气象站观测站的测风高度只有 10m,而风机的轮毂高度大多数都在 50 和 70m,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取决于局地地形和地表条件以及大气稳定度,因此从 10m 高度的风能资源很难准确推断风机轮毂高度的风能资源; 气象站分布广度和密度限制 我国地域辽阔,这就导致了气象站分布的广度和密度受到了限制,据相关资料记录,我国的气象站分布间距为 50~200km,东部地区气象站分布密度较大,西部地区分布稀少,西部的统计分析结果的误差就会很大,即使是 50km 分辨率的统计计算结果也只能宏观地反映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趋势,不能较准确定量地确定一个区域可开发风能资源的覆盖范围和风能储量; 气象站分布位置的合理性 由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城镇地区的风速相对较小,对风能资源评估结果有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还不能满足中国制定风电发展规划对风能资源评估的需求。 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 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由于测风资料的时段不统一,因此对风能资源评估结果的准确度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设立测风塔观测的人力和物力耗费很大,仅仅依靠气象塔的观测资料进行区域风能资源评估是不可行的。由于观测对人力、物力的消耗,不可能在大范围内建立密集的观测网,也不可能像气象站一样进行常年观测,所以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的适用准确性不高。 基于数字模拟的风能资源评估 将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风能资源评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基础理论上讲,建立在对边界层大气动力和热力运动数学物理描述基础上的数值模拟技术要优于仅仅依赖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空间插值方法;从实际应用上来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得到较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可以更精确地确定可开发风能资源的面积和风机轮毂高度的可开发风能储量,更好地为风电开发的中长期规划和风电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关键问题 2.1“Wasp”与“GFD”的应用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风电行业中风资源的评估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在风电场工程建设方面 ( 尤其是陆上风电场的建设 ) 明显已经积累了诸多的经验,与其相关的风资源评估技术也处在日趋完善与成熟的发展进程中。然而,在世界各国持续进行风电大规模开发的大背景下,真正能够适应陆上风电开发的区域越来越少(地形简单、风能资源丰富)。因此,复杂地形区域、风能资源丰富的山区则逐渐成为了陆上风电开发的重点区域。然而,我国正是一个多山国家,地形复杂、凤能资源的山区存在很多,但是这些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其空气的流动在地面附近始终都存在明显的流动分离现象,这样的现象俨然不能够满足 Wasp 风能资源评估软件中风流模型的附着流假定条件,所以对风能资源评估往往都会存在误差。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风电场的实际年发电量长期低于地域预测值的状态(往往都会在地域预测值 20%-30% 左右)。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风电场的复杂地形,这种复杂的地形与 Wasp 评估软件的性能并不匹配,一旦地形或气候超过了一定的范围之后,Wasp 评估软件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风能资源工程中,我们理应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来对风电场的区域进行分区,将测风塔适当的分布于每个典型地形区域,以分区的形式来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的实现必须以测风数据为基础)。 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 的应用 从整体上来看,观测三维展示、平面图形显示、观测要素显示、风能分布产品、数据管理模块以及系统设置模块等功能模块,GIS 系统主要是利用了 AreGIS 软件的空间分析组件对空间图形的表达与分析以及其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相关联的特点来实现的,GIS 系统以此来有效建立了高度层不同的全国风速、风能分析模型,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时空组合与表现形式来实现对风电场区域内的风资源影响因素的空间操作,整个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是可视化、自动化的。具体来说,GIS 系统主要包含的功能模块以下几种:一是数据的监控分析。能够实现对各个测风塔测风数据的实时监控,成为空间分析的数据源,二是空间数据的预处理 GIS 系统为风能产品的生成提供了在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