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厂风能资源分析与评价

风电厂风能资源分析与评价
风电厂风能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32卷第8期华电技术

Vol .32 No .8 2010年8月Huadian Technol ogy

Aug .2010 

风电厂风能资源分析与评价

郝庆福a

,刘延泉a

,王坤

b

(华北电力大学 a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b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3)

摘 要:依据某风电场所处地区气象站提供的资料,对风能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得到了测风塔的风速、风功率密度、风速频率和风能频率分布等修正数据。从分析结果看,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有效风时数高、风向稳定、风能分布集中和破坏性风速小,适宜风电场建设。关键词:风能资源;综合分析;评价;风力发电场

中图分类号:T M 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951(2010)08-0076-04

收稿日期:2010-04-04

1 风电场所处地区气象站资料

1.1 气象要素

本文基于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某风电场二期49.5MW 工程项目,根据当地的气象站提供的资料,

对该工程所在的地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

该工程采集到的气象站资料包括:

(1)1959年至测风年各年逐月平均风速;(2)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逐时

平均风速风向;

(3)其他常规气象要素。1.2 平均风速

该气象站近30年(1976年至测风年)的年平均风速相对较稳定,在5.0~5.8m /s 之间,只有2000年各月平均风速明显偏高,年平均风速达6.2m /s 。可见,2000年属于大风年。1.3 风向频率

由该气象站1977—2006年共30年实测资料统计,得到该地区多年和测风年的各风向频。根据该统计结果,气象站近30年的主导风向集中于SE ~W 方向。测风年主导风向与其基本一致[1]

1.4 风电场测风情况

#

1测风塔各高度实测风速相关系数见表1,由表

1可见,测风塔各高度间风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为了有效评估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应对原始的测风数据进行验证,检验其连续性、完整性和合理性,检验出不合理的数据和缺测数据,根据G B /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经统

计计算,

#

1测风塔的有效数据完整率为97.4%,

满足G B /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

表1 #1测风塔各高度间风速相关系数

测风塔高度/m

系数

70m

50m 30m 10m 70 1.00

0.990.980.9150 1.00

0.990.9330 1.00

0.9610

1.00

法》中有效数据完整率应在90%以上的要求[2]

2 风能基本要素分析

2.1 50年一遇最大平均风速

利用气象站多年最大风速资料,采用Gu mbel 型进行频率计算,再由气象站与风场的相关关系,结合风场的实际风况,得到风电场10m 高度50年一遇、10m in 最大风速为27.9m /s 。

对测风塔70m 高度、风速大于或等于20m /s 的风速进行统计并计算其与10m 的风切变指数值,根据计算,风速≥20m /s 的70m /10m 最大风切变指数为0.11。再由该风切变指数关系,结合风场的实际风况,得到风场通常轮毂高度的50年一遇最大风

速(空气密度为1.225kg /m 3

)。2.2 空气密度

根据风电场测风塔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测风数据,得出年平均气压为84.08kPa,年平均气温为8.6℃,平均空气密度ρ采用下式计算

ρ=p /(R ×T ),

式中:p 为年平均气压;T 为年平均热力学温度;R 为气体常数,R =287J /kg;计算得到风场地区平均空

气密度为1.04kg/m 3

。2.3 风切变指数

在近地面层中,假设大气层结为中性,乱流将完全依靠动力原因来发展,这时风速随高度变化服从

 第8期郝庆福,等:风电厂风能资源分析与评价?77? 

普朗特经验公式;风速随高度增加将有显著变化,但

由于地表面粗糙度不同,风速随高度的变化也不同,

在此使用幂次律的风廓线公式可求得风切变指数

v n/v i=(z n/z i)α,

式中:v

n

,v i分别为高度在z n,z i处的风速;α为风切

变指数,其取值与地表面粗糙度有关。

根据风电场测风塔各高度的测风资料,求解可

得出α值。

2.4 湍流强度

湍流强度是脉动风速的均方差与平均风速的比

值,即

I T=σ v,

式中:I

T

为湍流强度;σ为10m in风速标准偏差, m/s; v为10m in平均风速,m/s。

根据风电场测风塔各高度的测风资料统计可得出风电场各高度的湍流强度值。

3 资料分析与整理

3.1 测风塔与气象站的相关分析

该项目将#1测风塔70m、10m高度处的测风年数据与气象站同步实测的风速、风向数据进行16个风向扇区的相关分析,相关函数采用线性方程y= kx+b,其中:y代表风电场风速;x代表气象站风速。经分析气象站与风电场测风塔70m、10m高度的测风数据在绝大多数风向扇区上有很好的相关性。

3.2 测风塔数据的长期性修正

根据G 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应对风电场测风年数据进行订正。根据风电场附近的气象站长期的观测数据,将验证后的风电场测风数据订正为一套能够反映风电场长期平均风况的代表性数据。

3.3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

风电场70m高度测风年内各月平均风速及风功率密度变幅较大。每年的4月与6—9月风速及风功率密度相对较小,平均风速变幅为6.5~7.5 m/s,风功率密度变幅为241.4~384.7W/m2;其他各月平均风速变幅为7.7~10.6m/s,风功率密度变幅为390.6~935.5W/m2;全年平均风速为8.0 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486.68W/m2。

风电场50m高度测风年内各月平均风速及风功率密度变幅较大,接近于70m高度的变化。其中,每年的4月与6—9月风速及风功率密度相对较小,平均风速变幅为6.2~7.3m/s,风功率密度变幅为205.6~341.8W/m2;其他各月平均风速变幅为7.5~10.1m/s,风功率密度变幅为347.8~814.6 W/m2;全年平均风速为7.7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427.2W/m2。

风电场30m高度测风年内各月平均风速及风功率密度变幅较大,但比70m高度和50m高度已缓和。每年的4月与6—9月风速及风功率密度相对较小,平均风速变幅为6.1~7.0m/s,风功率密度变幅为185.6~303.1W/m2;其他各月平均风速变幅为7.1~9.6m/s,风功率密度变幅为291.8~699.8W/m2;全年平均风速为7.4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62.4W/m2。

风电场10m高度测风年内各月平均风速及风功率密度变幅较大,每年的4月与6—9月风速及风功率密度相对较小,平均风速变幅为5.1~5.9m/s,风功率密度变幅为108.8~180.2W/m2;其他各月平均风速变幅为6.0~8.1m/s,风功率密度变幅为178.6~458.2W/m2;全年平均风速为6.2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224.1W/m2。

3.4 风速频率和风能频率分布

经分析作者认为,风电场70m高度测风年风速的众值都出现在3~12m/s区间,约占全部风速分布的79%;风能的众值都出现在8~16m/s区间,约占全部风能的75%。

50m高度测风年风速的众值都出现在3~11 m/s区间,约占全部风速分布的77%;风能的众值都出现在7~15m/s区间,约占全部风能的75%。

30m高度测风年风速的众值都出现在3~11m/s 区间,约占全部风速分布的81%;风能的众值都出现在7~16m/s风速区间,约占全部风能的82%。

10m高度风速的众值都出现3~9m/s区间,约占全部风速分布的79%;风能的众值都出现在5~14m/s风速区间,约占全部风能的80%。

通常采用W eibull分布作为风速的经验分布, W eibull分布曲线的形状参数A和尺度参数K估算结果见表2。

表2 测风年高度W eibull分

布曲线参数A,K值

高度/m A/(m?s-1)K

709.1 2.16

508.8 2.17

308.4 2.33

10 6.9 2.04

3.5 风向及风能方向频率

风电场70m高度测风年的全年风向、风能频率分布见表3。经分析,风电场风能主要集中于135°~

 ?78?华电技术第32卷 

270°(SE~W)之间,占总风能的87%。

风电场10m高度测风年的全年风向、风能频率分布见表4。经分析,风电场风能主要集中于125°~247.5°(SE~W S W)之间,占总风能的86%。

由以上分析可知,风电场70m高度风向主要集中在202.5°~270°(SS W~W)之间,10m高度风向主要集中在135°~225°(SE~S W)之间,气象站近30年的主导风向集中于SE~W方向。风电场与气象站风向存在一定偏差。

对位于该期风电场东面的#6631测风塔的风向频率统计结果进行比较,#6631测风塔距离该期风电场约13k m,地理位置为N41°31.745′,E 106°54.549′,塔高80m,测风时段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

2个测风塔的70m和10m高度风向频率统计结果见表5和表6。可见,虽然这2个测风塔的资料不在同一时段,但可以看出2个塔的主导风向基本一致,存在偏差是由于所选测风时段不同和地形差异所致。#1测风塔的风向基本能代表该期风场的风向。

表3 70m高度测风年全年风向、风能频率统计

风向、风能频率统计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 W S W W S W W WNW NW NNW C

风向频率/%4454436549241473220风能频率/%222221106382921102110

表4 10m高度测风年全年风向、风能频率统计

风向、风能频率统计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 W S W W S W W WNW NW NNW C

风向频率/%123445119151912632110风能频率/%1122231511152214920010

表5 测风塔70m高度测风期风向频率统计结果%塔号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 W S W W S W W WNW NW NNW C #14454436549241473220 #66315333238853822136440

表6 测风塔10m高度测风期风向频率统计结果%塔号

风向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 W S W W S W W WNW NW NNW C #1123445119151912632110 #6631533222810551617115430

4 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和评价

4.1 风电场测风情况概述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与测风年相同、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与测风年相同、风向及风能方向频率与测风年相同。

4.1.1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

该工程采用的机型轮毂高度为70.0m、65.0m 和61.5m,根据相邻高度的指数切变曲线,可推算出各高度的风资源概况[5]。各轮毂高度W eibull分布曲线参数A,K值见表7。

表7 各高度W eibull分布曲线参数A,K值

轮毂高度/m A/(m?s-1)K

61.59.0 2.16

65.09.0 2.16

70.09.1 2.164.1.2 风向

轮毂高度65m和61.5m的风向可参考测风塔的70m风向。

4.1.3 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

根据G 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中“风功率密度等级表”,可判断项目场区的风功率密度等级,风电场50m、30m及10m高度代表年平均风速、风功率密度见表8。

表8 风电场各高度风速、风功率密度

测风高度/m风速/(m?s-1)风功率密度/(W?m-2) 507.7427.2

307.4362.4

10 6.2224.1

4.2 风电场风能资源总体评价

4.2.1 风能资源丰富

风电场测风塔70m、10m高度处代表年平均风

 第8期郝庆福,等:风电厂风能资源分析与评价?79? 

速分别为8.0m/s和6.2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486.6W/m2和224.1W/m2。

4.2.2 有效风时数高

风电场测风塔70m、10m高度处代表年有效风速小时数分别为7898h(3~25m/s)、7786h(3~25 m/s)。

4.2.3 风向稳定,风能分布集中

风电场70m高度代表年风向及风能主要集中于135°~270°(SE~W)之间,占总风能的86%。4.2.4 破坏性风速小

65m高度处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33.6m/s,湍流强度为0.06。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该风电场7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8.0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486.6W/m2,风功率密度等级属于4级,该风电场空气密度为1.04 kg/m3,70m高度对应15m/s风速段平均湍流强度小于0.06,主导风向为202.5°~270.0°(SS W~W),风电场7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订正到标准空气密度下为33.9m/s。其年有效风速小时数达7 898h(3~25m/s),风能资源丰富,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

参考文献:

[1]高国栋,陆渝蓉.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8:

78-79.

[2]G 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S].

[3]刘万昆,张志英.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M].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2005:134-136.

[4]王承煦.风力发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89-90.

[5]苏绍宇.风力发电设计理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社,2003:35-40.

(编辑:王书平)

作者简介:

郝庆福(1982—),男(蒙古族),内蒙古突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风能资源方面的研究。

(上接第69页)联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推广浓缩倍数大于4.0的水处理运行技术,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实现循环冷却水系统零排放,或使其排污量相当于冲灰水量。

(3)推广浓浆成套输灰、干除灰、冲灰水回收利用等节水技术和设备。

(4)推广没有污水外排的水工工艺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

(5)新上项目加强节水管理,减少非生产水消耗。

多种节水技术联合使用已经成为火电厂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火电厂节水涉及电厂锅炉、汽机、水工、化学、除灰及环保等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设计至投运各个环节不但要考虑环境的承受力,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必须做到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参考文献:

[1]付丽霞,吴立波.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J].科技信息,

2009(19):39.

[2]朱蕾,王文科.矿坑排水资源化[J].煤炭技术,2008,27

(9):141-142.

[3]王圣,朱法华.火电厂空冷机组水耗及煤耗性能分析

[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2(5):46-48.

[4]秦立新,张建福,吴清.水平衡前后节水效果分析[J].华

电技术,2008,30(2):70-73.

[5]孙育文,周军.海水淡化预处理系统选择[J].华电技术,

2008,30(5):76-78.

[6]窦旺,邹恩林.变频器在电厂工业水系统节能改造中的

应用[J].华电技术,2009,31(5):76-77.

[7]李长志,段波,李忠秀,等.生活污水回收处理系统的调

试分析[J].华电技术,2009,31(7):68-72.

[8]黄涛,姜靖雯.海水作为脱硫工艺水的可行性分析[J].

华电技术,2009,31(9):72-74.

[9]白绍桐,范晓鹏.发电及海水淡化项目以循环经济模式

联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华电技术,2009,31(12): 66-68.

[10]王新光.节水农业与农业节水技术[M].北京:气象出

版社,1993.

[11]陈文权,李香华.节水型社会指标与水生态系统健康关

系分析[J].节水灌溉,2010(7):14-18.

[12]王礼先.生态环境用水界定和计算方法[J].中国水利,

2002(10):28-30.

[13]王新华.消费模式变化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J].中国

农村水利水电,2006(2):32-34.

[14]陈家琦,王浩.水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

版社,2009.

[1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编辑:王书平)

作者简介:

沈明忠(1968—),男,浙江桐乡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环保技术研究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韩买良(1963—),男,陕西蓝田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从事电力水处理设计研究及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

 第8期Abstracts?83? 

Abstract:The fact ors influencing on the reheater atte mperating water were analyzed,which include the ther mal l oad characteris2 tics of boiler,the s oot bl owing op ti m izati on,the combusti on ad2 just m ent,the operati on mode of unit,the equi pment manage2 ment and others.A i m ing at the typ ical conditi on of boil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e mperating water were discoursed,and the relevant operati on technol ogy f or contr olling reheater attemperat2 ing water was p r oposed.Then the p r oble m of the reheater atte m2 perating water,the quantity of which was t oo large at l ong ti m e, was s olved successfully,and a more reliable reference was p r o2 vided f or reheater atte mperating water contr ol in power generati on enter p rise.

Key words:latent heat of evaporati on;heat2abs orbing share; saturati on te mperature;flue gas te mperature;s oot2bl owing

10-08-61 M a tters need i n g a tten ti on i n TS I sys2 te m overhaul of335W un it and adjustm en t sche m e ZHANG Q i n g2guo(Huadian I nternati onal Zouxian Power Plant,Zoucheng273522,China)

Abstract:The p r oblem s occurred in335MW turbine TSI syste m overhaul of Huadian I nternati onal Zouxian Power Plant were ana2 lyzed.According t o the p ractical situati on,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 on and adjust m ent scheme,pur pose of which is t o enhance the TSI system stable operati on perf or mance,were put for ward. According t o this scheme,the adjust m ent values of TSI detect ors were corrected,the require ment gap width of TSI system meas2 ure ment p r obes were ensured,and the accuracy of the alar m val2 ue and the tri p value set in TSI syste m was ensured t oo.Then the adjust m ent of TSI according t o this sche me gave favorable effects.

Key words:TSI syste m(turbine supervisi on instru ment sys2 te m);overhaul;adjust m ent;sche me

10-08-64 Ana lysis on env i ronm en t a l polluti on and wa ter con su m pti on ra te pred i cti on m odel of t2 herma l power pl an t

S HEN M i n g2zhong,HAN M a i2li a ng(China Huadian Engi2 neering Cor porati on L i m ited,Beijing100035,China) Abstract:The classes of the main polluti on in ther mal power p lant were intr oduced.Based on this,the investigati on results of the water consu mp ti on and the pollutant discharge a mount of ther mal power p lant were expounded.The current situati on of water utilizati on in domestic ther mal power p lants and the poten2 tial in water saving were analyzed;and a water consu mp ti on rate p redicti on model f or ther mal power p lants was built.The i m2 p r ove ment measures and sche me for water saving were put f or2 ward t o raise the water utilizati 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waste water discharge.

Key words:envir on mental polluti on;water consu mp ti on rate p re2 dicti on model;water res ources utilizati on;water saving technol ogy 10-08-70 W a stewa ter trea tm en t technology for lim e stone2gypsu m W FGD syste m

LΒX i n2feng(Shenhua Zhejiang Guohua Zheneng Power Gener2 ati on Cor porati on L i m ited Plant B,N inghai315612,China) Abstract:A i m ing at the features of comm issi oning and operati on of the waste water treat m ent system in wet FG D p r oject of Guohua N inghai Power Plant p r oject phase II(2×1000MW),the s ources,the quality and the treat m ent p r ocess fl ow of the waste water were analyzed.The operati on para meters of the waste water treat m ent and the la ws of rati onal operati on for the waste water treat m ent syste m were su mmarized.Some relevant ra2 ti onal p r oposals f or waste water treat m ent operati on were put f or2 ward,which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sa me p r ofessi onal in waste water treat m ent of ther mal power p lant.

Key words:li m e st one2gyp su m wet flue gas desul phurizati on; waste water treat m ent;p r ocess fl ow;water quality feature

10-08-73 Ana lysis on develop m en t situa ti on of w i n d power genera ti on syste m

W ANG X i u2li(Engineering School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030013,China)

Abstract:The devel opment situati ons of wind power generati on system,domestic and abr oad,were intr oduced;the researching status on domestic wind power generati on was described.Several wind power generati on modes commonly used in p ractice were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0753575.html,bining with the trend of p resent wind power de2 vel op ing in large scale,s ome p r oble m s existing in the wind pow2 er devel opment were put f or ward;and combining with the p rac2 tice,the relevant suggesti ons were given.

Key words:wind power generati on;devel opment situati on;a2 nalysis

10-08-76 Ana lysis and eva lua ti on of w i n d ener2 gy resource of w i n d power pl an t

HAO Q i n g2fu a,L IU Yan2quan a,W ANG Kun b(a.School of Contr o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b.Business Ad m inistrati on School,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071003,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 o the inf or mati on p r ovided by the weather stati on of the area,in which a wind power p lant l ocates,the es2 sential fact ors of the wind energy were analyzed and neatened, and the revised data of the wind s peed,the wind power density, the frequency of wind s peed,the frequency of wind energy in the wind measuring t ower were obtained.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is rich in wind energy res ource,its nu mber of hours of effective winds is larger,its wind directi on is stable,the wind energy distributi on is centralized,and the destructive wind s peed is s maller,s o the area is suitable t o build the wind power p lant. Key words:wind energy res ources;comp rehensive analysis;e2 valuati on;wind power p lant

中国的风能资源

中国风能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 国风能密度为 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 1.6X105MW, 特别是东南沿 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 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 3m/s 以上的时间近 4000h 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 风速可达 6~7m/s 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关专家根据 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 和 6m/s 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有效风能 密度大于、等于 200W/ m2 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 度在 300W/m2 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 等于 8 m/s 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 7000~8000h,大于、等于 6 m/s的 风速也有 4000 h 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 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 时风速便减 少到 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 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 100km 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 50W /m2 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 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 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 3 m/s 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 3 m/s 的风速有 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2、内 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与选址

【摘要】风电场区域范围内的风能资源藴藏状况,是开发风力发电项目最基础的组成因素,能否客观的掌握其风能资源状况是项目成功和避免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区域初步甄选风资源评估微观选址 1 概述 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风能资源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区域的初步甄选、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 2 区域的初步甄选 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区域的初步甄选是根据现有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及气象站的风资源情况结合地形从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筛选较好的风能资源区域,到现场进行踏勘,结合地形地貌和树木等标志物在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确定风电场的开发范围。 风电场场址初步选定后,应根据有关标准在场址中立塔测风。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要选具有代表整个风电场的风资源状况,具体做法: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结合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可安装风机的位置,测风塔要立于安装风机较多的地方,如地形较复杂要分片布置立测风塔,测风塔不能立于风速分离区和粗糙度的过渡线区域,即测风塔附近应无高大建筑物、地形较陡、树木等障碍物,与单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测风塔位置应选择在风场主风向的上风向位置。 测风塔数量依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于较为简单、平坦地形,可选一处安装测风设备;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风场,要根据地形分片布置测风点。 测风高度最好与风机的轮毂高度一样,应不低于风机轮毂高度的2/3,一般分三层以上测风。 3 区域风资源评估 区域风资源评估内容包括: 对测风资料进行三性分析,包括代表性,一致性,完整性;测风时间应保证至少一周年,测风资料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满足大于90%,资料缺失的时段应尽量小(小于一周)。

中国风资源分布

中国有效风力资源分布调查 2007-10-16 16:36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中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资料,我国离地10 米高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5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比10米高度多1倍,约为5亿多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 中国有效风能分布图 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 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 (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

(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与电力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东南沿海地区电力需求大,风电场接入方便,但沿海土地资源紧张,可用于建设风电场的面积有限。广大的三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和可建设风电场的面积较大,但其电网建设相对薄弱,且电力需求相对较小,需要将电力输送到较远的电力负荷中心。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发展前景势必良好。

山东省风能资源分析评估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3 条 [1] 龚强,袁国恩,汪宏宇,蔺娜,于华深. 辽宁沿海地区风能资源状况及开发潜力初步分析[J]地理科学, 2006,(04) . [2] 刘其辉,贺益康,赵仁德.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20) . [3] 杨秀媛,梁贵书. 风力发电的发展及其市场前景[J]电网技术, 2003,(07) . [4] 林志远. 风能资源及测风数据整理技巧[J]广东电力, 2003,(05) . [5] 顾本文,王明,施晓晖. 云南省风能资源的评估研究[J]贵州气象, 1999,(S1) . [6] 陕华平,肖登明,薛爱东. 大型风电场的风资源评估[J]华东电力, 2006,(02) . [7] 谭恢曾. 风能与风力发电[J]湖南电力, 2002,(02) . [8] 徐卫民,曾辉,陆长清. 江西省风能资源分析[J]江西能源, 2002,(04) . [9] 曹明晓. 山东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J]经济地理, 1993,(01) . [10] 杨振斌,薛桁,桑建国. 复杂地形风能资源评估研究初探[J]太阳能学报, 2004,(06) . [11] 包能胜,刘军峰,倪维斗,叶枝全. 新疆达坂城风电场风能资源特性分析[J]太阳能学报, 2006,(11) . [12] 郝毓灵,吴新敏. 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需要和发展前景[J]新疆环境保护, 2001,(01) . [13] 齐丽丽,袁国恩. 辽宁锦州藏东地区风能资源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06)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49 条 [1] 艾斯卡尔. 变速恒频交流励磁风力发电机系统及其控制原理研究[D]河海大学, 2004 . [2] 陈实. MW级风力发电系统单机电气控制技术研究——无功补偿和偏航控制系统[D]南

第一章 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

第一章风能资源概述 第一节风能基础知识 一、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是空气流动的结果,空气流动形成的动能称为风能。 空气的流动是由于不同区域空气的密度或者气压不同引起。大气压差是风产生的直接原因。 改变空气密度主要方法 (1)加热或冷却 (2)外力作用 二、影响地球表面空气流动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 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地面和大气接受热量多、温度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少,温度低。 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做水平运动,风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从高压向低压吹。 2、地球自转 由于地球表面及空气间摩擦力的作用,地球自转过程中将带动地球表面的空气沿地球自转的方向流动。 地球自转使空气发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 由于地转偏向力和高低纬度间压差所引起的压力的合力成为主导地球表层空气流动的作用力。 3、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等地形分布的影响 (1)山坳和海峡改变气流运动的方向,使风速增大 (2)丘陵、山地因表面摩擦大而使风速减小 (3)山脉的阻挡作用导致局部风速的增加 4、局部热效应的影响 三风的种类 1、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全球性的风 大气环流是在全球范围内空气沿一封闭轨迹的运动,是决定全球风能分布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 了解当地的盛行风向对微观选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避开盛行风向上的障碍物,当然,当地的地形条件对风向的分布也具有决定作用。 2、季风环流 季风现象: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其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度变化。 主要是由于海陆分布的热力差异及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所形成的。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无论风电场的选址或运行,季风特征必须认真考虑。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区划说明 Ver 1.00 Date 2006.11.16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中国气象学界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和6m/s 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6m/s的风速也有4,000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 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0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m/s和大于等于6m/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 风能密度在200W/㎡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000h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 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之间,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4月14日发布发改能源[2004]86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风能资源评价主要是以现有气象台站的测风数据为基础,通过整理、分析,对全国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进行评价。 第二条为了统一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在总结风能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用于指导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工作。 第二章基础资料收集 第四条气象台站资料 一、收集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基本信息,包括气象台站所属省名、站名、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建站时间、台站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包括台站变迁情况)、观测仪器(包括仪器变更)情况。 二、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年极端最高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沙尘暴日数、年雷暴日数。 三、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逐月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水汽压。 四、收集各气象台站1991~1995年逐日日平均风速、气温、气压、水汽压。 五、收集各气象台站“代表年”逐时风速、风向观测记录。 六、“代表年”确定方法:根据全国地面气象资料1971~2000年整编成果,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的年份,定义为平均风速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大值的年份,定义为最大值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小值的年份,定义为最小值年。若存在多个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或、)的年份,则选择最靠近2000年的年份,下同。上述三个年份统称为“代表年”,即年平均风速分别等于或接近、、 的3个年份,下同。 第五条其它观测资料 一、收集已建自动气象站资料,内容参照本规定第四条。 二、收集已建、待建风电场基本信息及前期工作中的测风资料。 三、收集海洋站、船舶、浮标等的测风资料。 四、收集相关科学(考察)试验的测风资料。

全国风能资源分布统计报告

全国风能资源分布统计 报告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全国风能资源分布统计报告 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刘航 该报告依据我公司的全国各省的风资源统计表编制而成。 我国是一个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根据全国各省的风资源统计表可以看出,风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以及内陆高原地区和湖泊河流附近。以下是地面以上70米高度统计的各地区风资源分布情况。 西北地区风资源丰富地带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各省,其中甘肃的瓜州和玉门,新疆的阿拉泰、哈密和乌鲁木齐,宁夏的吴忠、银川和中卫,青海海西自治州的风资源最为丰富。甘肃的瓜州和玉门地区年平均风速在s~s。新疆阿拉泰、哈密和乌鲁木齐风能较好的地带年平均风速可达s以上。宁夏吴忠和银川年平均风速约s左右,中卫市相对较小,约s。青海海西自治州的年平均风速在s~s之间。 东北地区黑龙江的大庆、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和伊春等地具有相对较好的风能资源,其中牡丹江地区的年平均风速在s左右。吉林省白城、四平和松原地区的风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风速在s~s之间。辽宁的瓦房店、彰武、康平和法库地区的风资源较好,也是目前辽宁省风电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区。内蒙古的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的部分地区风速超过s。 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风资源最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张家口、乌兰察布一带,风速基本在s以上,开发价值较大。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蕴含的可开发风能非常丰富。其中山东的东营、威海、烟台,江苏的南通、盐城,浙江的宁波、台州和舟山,福建的福州、莆田、漳州,广东潮汕、江门、阳江和湛江的海域附近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山东和江苏沿海年平均风速基本在s~s,福建沿海地区年平均风速相对较大,基本在s~s之间。 云贵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又属于暖湿气流交汇地区,风资源比较丰富。该区域风况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的楚雄、大理和贵州的毕节、六盘水等地。其中楚雄和大理地区的风速可达s以上。 内陆的一些大型湖泊江流附近风能也较丰富,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要大,江西九江和湖北孝感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能达到s。 综上所述,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北方优于南方,沿海优于内陆的特点,其中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是我国风资源最为丰富与集中的两个地区,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内陆地区风资源相对匮乏,分散不集中,但个别地区,如大型湖泊江流、高原等,由于特殊地形地貌的影响,会形成局部风资源丰富区。

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

风 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 一。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风能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20世纪70年代至2006年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为我国的风能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依据;为更好地满足我国风能资源持续、有序、合理地规划和开发利用需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决定在之前全国风 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 ■文—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 能资源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实施“全国风能详查和评价”项目,该项目针对中国大陆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具备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通过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摸清我国陆上风能资源特点及其分布,为促进我国风电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前期工作。该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气象局具体牵头组织实施。 一、中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技术发展和项目主要成果 1. 初步建立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 依托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中国气象局针对风能资源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采用规范、统一的标准,在中国大陆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域设立了400座70~120米高的测风塔,初步建成了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 图1 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测风塔分布示意图

业观测网(图1),该专业观测网于2009年5月正式全网观测运行,已获取的实地观测数据为全国(陆上)风能详查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规范风能资源观测的专业化运行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该专业观测网的持续运行,可为开展风能预报业务和风电场后评估提供基础支持。 2. 研发了适用于中国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在引进和吸收加拿大、丹麦和美国等风能数值模拟评估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地理、气候特点进行改进和优化,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开发了适于中国气候和地理特点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W E R A S/C M A),数值模拟的水平分辨率达到1千米以下,风能参数模拟精度能够满足各级风电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图2展示了W E R A S/ CMA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3. 研发了规范、适用的风能资源 计算评估系统 依据IEC61400-1、IEC61400- 12-1、GB/T 18710-2002、QX/T74- 2007等国际国内风能资源计算评估技 术规范,在气象部门原有的“风能资 源计算评估系统” V1.0版软件基础上 进行研制和完善,使之适用于风能专 业观测网一体化观测系统特有的仪器 设置和数据采集方式,实现了多种观 测仪器原始数据格式的标准转换,原 始观测数据的质量检查、缺测数据的 自动插补订正、统一的数据库管理、 Word文档图表的全自动生成等功能, 满足了本项目计算评估大量的数据处 理、规范的参数计算、标准的图表制 作和便捷的报告编制等要求。 4. 建立了风能资源数据库共享系统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为支 撑,根据风能观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特点,通过新一代气象通信系统,建 立了具备测风塔观测数据实时采集、 传输、质量控制、统计加工、分发存 储等全功能处理流程;建成的全国 风能资源数据库包括了风能观测塔数 据、风能评估参政气象站历史数据、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风能资源综合评 价的各类参数,通过分级管理形成了 全国风能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可为全 社会各个层面提供风能基础数据、评 估参数和图表成果等的公共服务。 5. 编制完善了一系列风能资源详 查和评价的规范性技术文件 针对项目执行中的各个技术环 节,参考国际、国内相关规范,考虑 我国气候特点、地理条件等因素,并 结合本项目工作大纲要求,研究编制 了《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测风塔 选址技术指南》、《测风塔塔体及其 防雷技术要求》、《测风塔风能观测 系统技术要求》和《风能资源综合评 价技术规定》、《风能资源短期数值 模拟技术规定》等规范性技术文件, 在规范和指导项目执行的同时,及时 进行总结、补充和修正,使各规范性 技术文件更加完善、合理,并具有普 适性和可操作性。 图2 WERAS/CMA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

新能源行业形势及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能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提供能源的多少。从历史上看,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从而促进生产力大大发展,甚至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如18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蒸汽代替人力畜力,在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上转向以煤炭代替木柴的时代,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逐步代替蒸汽作为主要动力,从而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廉价石油、天然气大规模开发,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转向以石油为主,因而使西方经济在60年代进入了“ 黄金时代”。 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当今世界对能源的消费数量急剧增加,人们感到常规能源的开发和供应已难以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能源危机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世界。显然,如今能源不足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不上,经济发展就要减慢,甚至停滞,人民生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能源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如此,能源问题还是当今世界影响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问题,1990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典型。可见,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来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形势,寻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能源可持续发展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形式。2008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将达10%,并采取财税等措施鼓励发展再生能源发展。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测算,可再生能源产业未来15年将培育近2万亿元的新兴市场。面对潜在的广阔市场,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无疑一片坦途。 太阳能:环保优势明显 太阳能在解决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上有明显优势。中国2/3以上国土的年日照大于2200小时,年辐射总量平均大于5900MJ百万焦尔/平方米,资源非常丰富,有必要和可能大力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两大方面 太阳能光热利用用太阳能热水器等装置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利用国家,2003年太阳能热水器产量1200万平方米,使用量5200万平方米,占全世界的40%。北京2008年奥运村90%的洗浴热水将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光电转换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用太阳能光电器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003年底,全国已安装的光伏电池容量约50MW(百万瓦)。广东深圳最近建成亚洲最大的

全国重点省份风能资源分析

全国重点省份风能资源分析 二〇二〇年九月

目 录 一、全国风能资源情况 (1) 二、山西 (8) 三、河北 (12) 四、山东 (17) 五、河南 (21) 六、陕西 (26) 七、江苏 (31) 八、湖北 (35) 九、湖南 (39)

一、960个直简称都。盆地 主要、全国风中国位于 0万平方千直辖市、称。省级人。北京是中国地势地和平原约 要有阿尔泰能资源情于亚洲东千米,有2个特别行人民政府中国的首势西高东约占陆地 泰山、天情况 部、太平34个省级行政区。在驻地称省都。 低,山地地面积的3 天山、昆仑平洋的西岸级行政区,在历史上省会(首府中国行政区地、高原和3%。山脉 仑山、喀喇岸。领土辽包括23上和习惯上府),中央区划图 和丘陵约占脉多呈东西 喇昆仑山、辽阔广大,个省、5个上,各省级央人民政府占陆地面积西和东北一 喜马拉雅,总面积约个自治区级行政区都府所在地是积的67% 一西南走 雅山、阴约区、4都有是首 ,向,山、

秦岭山等以东地势以东达太自北镶嵌 水深岭、南岭、等山脉。 西部有世 东的内蒙古势的第二级东至海岸线跨过第二太平洋沿岸北向南分布嵌着低山和 深大都不足、大兴安世界上最古、新疆级阶梯。大线多为平二阶梯东岸是第三布着东北和丘陵。再足200 米岭、长白高大的青地区、黄大兴安岭一原和丘陵缘的大兴三阶梯,此阶平原、华再向东为中。 山、太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一太行山陵,是第三兴安岭、太阶梯地势下华北平原、 中国大陆行山、武夷平均海拔四川盆地一巫山一三级阶梯。太行山、巫下降到50长江中下 架浅海区夷山、台湾拔4000米地和云贵高一武陵山一 巫山和雪峰00米至10下游平原,区, 也就是第湾山脉和横米以上。以高原,是中一雪峰山一峰山,向东000米以下平原的边 第四级阶横断以北中国一线东直下,边缘梯,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天气气候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 要分布在两个大带里。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 风能功率密度在 200~300 瓦/米2 以上,有的可达500 瓦/米 2 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 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 小时以上,有的可达 7000 小时以上。 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冬季 (12-2 月) 整个亚州大陆完全受蒙古高压控制, 其中心位置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西北部, 从高压中不断有小股冷空气南下,进入我国。同时还有移动性的高压(反气旋)不时的南下,这 类高压大致从四条路经侵入我国。一条是源于俄罗斯的新地岛,经西北利亚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进 入我国,由于是西北向称为西北路径;第二条源自冰岛以南洋面,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基本 上是自西向东进入我国新疆,称为西路经;第三条源自俄罗斯的太梅尔半岛,自北向南经西北利 亚、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我国,称为北路经;第四条源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东西伯利亚地区,进 入我国东北及华北一带,称为东北路经。这四条路经除东北路经外,一般都要经过蒙古人民共和 国,当经过时蒙古高压得到新的冷高压的补充和加强,这种高压往往可以迅速南下,进入我国。 由于欧亚大陆面积广大,北部地区气温又低,是北半球冷高压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而我国地 处欧亚大陆东岸,正是冷高压南下必经之路。三北地区是冷空入侵我国的前沿,一般在冷高压前 锋称为冷锋,在冷锋过境时,在冷锋后面 200km 附近经常可出现大风就可造成一次 6~10 级 (10.8~24.4m/s)大风。对风能资源利用来说,就是一次可以有效利用的高质量大风。 从三北地区向南,由于冷空气从源地长途跋涉,到达我国黄河中下游再到长江中下游,地面气温 有所升高,使原来寒冷干燥气流性质,逐渐改变为较冷湿润的气流性质,(称为变性)也就是冷 空气逐渐的变暖,这时气压差也变小,所以,风速由北向南逐渐的减小。 我国东部处于蒙古高压的东侧和东南侧,所以盛行风向都是偏北风,只视其相对蒙古高压中 心的位置不同而实际偏北的角度有所区别。 三北地区多为西北风, 秦岭黄河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盛行风向偏于北和东北之间。 春季(3~5 月)是由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由于地面温度不断升高,从 4 月开始,中、高 纬度地区的蒙古高压强度已明显的减弱,而这时印度低压(大陆低压)及其向东北伸展的低压槽, 已控制了我国的华南地区,与此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由菲律宾向北逐渐侵入我国华南沿海 一带,这几个高、低气压系统的强弱、消长却给我国风能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春季这几种气流在我国频繁的交绥。春季是我国气旋活动最多的季节,特别是我国东北及 内蒙一带气旋活动频繁,造成内蒙和东北的大风和沙暴天气。同样地江南气旋活动也较多,但造 成的却是春雨和华南雨季。这也是三北地区风资源较南方丰富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全国风向已不 如冬季风那样稳定少变,但仍以偏北风占优势,但风的偏南分量显著的增加。 夏季(6~8 月)东亚地面气压分布开势与冬季完全相反。这时中、高纬度的蒙古高压向北退 缩的已不清楚,相反地印度低压继续发展控制了亚州大陆,为全年最盛的季节。大平洋副热带高 压等时也向北扩展和向大陆西伸。可以说东亚大陆夏季的天气气候变化基本上受这两个环流系统 的强弱和相互作用所制约。 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跳,我国东部地区均可受到它的影响,在此高压的西部为东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发电设备(2009No.5)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收稿日期:2009-05-10 作者简介:魏子杰(1973),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站动力设备的开发技术工作。 新能源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魏子杰, 段宇平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34) 摘 要:结合甘肃省玉门市低窝铺二期风电场工程对测风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1年中各月份的平均风速,10m 高及70m 高处各等级风速的百分比,风向分布等,可得出主风向、年风功率密度及年风能可利用小时数,从而实现对风能资源的精确评估。 关键词:风电场;风能资源;有效风速;年可利用小时 中图分类号:T M 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86X(2009)05-0376-03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 for Wind Farm WEI Z-i jie, D UA N Yu -ping (Z hong N eng Power -Tech D evelopment Co.,Ltd.,Beijing 100034,China) Abstract:By a na ly zing the w ind me asur eme nt data o f G ansu Y umen D iw opu se cond -phase w ind f ar m pr o ject,the mo nthly ave ra ge w ind speed in a ye ar ,the perce nt age o f w ind spe ed a t v ar io us scales at heig ht 10m and 70m as w ell as specific air dir ection distribution ar e o btained,thus the main wind dir ection,annual wind pow er density and applica ble ho ur s o f annual w ind ener gy can be estimate d.T his m akes it po ssible to per fo rm accur ate a ssessment fo r the wind e ne rg y r eso ur ce. Keywords:w ind f arm ;w ind energ y r eso ur ce;e ff ectiv e w ind speed;annual a pplicable hour 风电是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风电是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加快风电建设。甘肃省玉门市有着较为丰富的风力资源,具备规模开发、商业化运营条件。风能资源的评估是风电场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在玉门气象站测风数据的基础上对低窝铺的风能资源进行了评估[110]。 1 风电场概况 玉门市位于昌马河冲积扇地带,扇腰以上为戈壁,以下为绿洲。该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 东西风的通道。由于大气环流和特殊地形等原因,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全市风能资源理论储 量约3.0@107kW 。低窝铺风电场二期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玉门市玉门镇西南约15km,分布在低窝铺风电场一期的东西两侧。地势平坦,场地开阔,地势总体为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556~1620m,地形起伏不大。 2 测风数据来源 玉门气象站位于风电场的东北方向约12km ,是距风电场最近的气象站,属于国家基本气象站。目前,采用经国家鉴定的上海气象仪器厂生产的EL 型电接风向风速仪,安装高度为10.6m 。该站具有30年以上各气象要素的长期观测资料可作比对。业主单位甘肃洁源风电公司提供了3座测风塔的数据,由于2号、3号测风塔现场采集的测量数据完整率低于98%,不符合5风 # 376#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2017-07-21 科技论坛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方法 高兴建 (黑龙江华富风力发电穆棱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穆棱157500) 摘要:风能资源评估是整个风电场建设、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风电项目的根本,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有的风电场建设因风能资源评价失误,建成的风电场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微观选址方法1风能资源评估 风能资源评估包括三个阶段:区域的初步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及微观选址。甄选、 1.1区域的初步甄选 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 区域的初步甄选是根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 据现有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及气象站的风资源情况结合地形从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筛选较好的风能资源区域,到现场进行勘探,结合地形地貌和树木等标志物在万分之一地形图上确定风 应电场的开发范围。风电场场址初步选定后, 根据有关标准在场址中立塔测风。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要选具有代表整个风电场的风资源状况,具体做法:根据现场地形情况结合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初步选定可安装风机的位置,测风塔要立于安装风机较多的地方,如地形较复杂要分片布置立测风塔,测风塔不能立于风速分离区和粗糙度的过渡线区域,即测风塔附近应 地形较陡、树木等障碍物,与单无高大建筑物、 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测风塔位置应选择在风场主风向的上风向位置。测风塔数

量依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于较为简单、平坦地形,可选一处安装测风设备;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风场,要根据地形分片布置测风点。测风高度要最好风机的轮毂高度一样,应不低于风机轮毂高度的2/3,一般分三层以上测风。 1.2区域风资源评估 区域风资源评估内容包括: 对测风资料进行三性分析,包括代表性,一致性,完整性;测风时间应保证至少一周年, 资测风资料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满足大于90%, 料缺失的时段应尽量小(小于一周)。根据风场测风数据处理形成的资料和长期站(气象站、海 《风电场风资洋站)的测风资料,按照国家标准 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计算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代表年平均风速,平均风功率密度,风电场测站全年风速和风功率日变化曲线图,风电场测站全年风速和风功率年变化曲线图,风电场测站全年风向、风能玫瑰图,风电场 风能玫瑰图,风电场测站的风切测站各月风向、 变系数、湍流强度、粗糙度;通过与长期站的相关计算整理一套反映风电场长期平均水平的代 地表粗糙度、障表数据。综合考虑风电场地形、 碍物等,并合理利用风电场各测站订正后的测风资料,利用专业风资源评估软件(WASP、WindFarmer等),绘制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风能资源分布图,结合风电机组功率曲 按照国家标准《风力发线计算各风机的发电量。 电机组安全要求》(GB1845.1-2001)计算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湍流强度和50 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提出风电场场址风况对风电机组安全等级的要求。根据以上形成的各种参数,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以判断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价值。 1.3微观选址目前,国内微观选址通常采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风电场设计软件WASP及WindFarmer进行风况建模,建模过程如下:

关于风能资源评估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

关于风能资源评估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03-14T12:56:27.887Z 来源:《福光技术》2019年32期作者:潘婷 [导读] 风能是一种资源极为丰富的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自然能源,无论从经济原则和技术可靠程度考虑都是矿石能源的首选替代能源。 中国三峡新能源 ( 集团 ) 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风能是一种资源极为丰富的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自然能源,无论从经济原则和技术可靠程度考虑都是矿石能源的首选替代能源。风能资源评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能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后,随着人类科技的创新发展,风能一定会更广泛高效可靠地为人们应用并为人类造福千秋万代。 关键词:风能;资源评估;关键问题;分析 一、风能资源评估相关技术概论 现有的风能资源评估的技术手段有 3 种: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以及基于数字模拟的风能资源评估。 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 20 世纪 8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以及 2003 年,我国气象研究所分别开展了三次风能历史资源整合,即采用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技术对我国风能资源进行评估,进而计算平均风速、Weibull 参数等风能参数,最后给出 10m 高度上风能资源分布图谱,图 1 为第二次风能历史资源整合绘制结果 [5]。 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风能评估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可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气象站检查风能高度限制 我国气象站观测站的测风高度只有 10m,而风机的轮毂高度大多数都在 50 和 70m,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取决于局地地形和地表条件以及大气稳定度,因此从 10m 高度的风能资源很难准确推断风机轮毂高度的风能资源; 气象站分布广度和密度限制 我国地域辽阔,这就导致了气象站分布的广度和密度受到了限制,据相关资料记录,我国的气象站分布间距为 50~200km,东部地区气象站分布密度较大,西部地区分布稀少,西部的统计分析结果的误差就会很大,即使是 50km 分辨率的统计计算结果也只能宏观地反映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趋势,不能较准确定量地确定一个区域可开发风能资源的覆盖范围和风能储量; 气象站分布位置的合理性 由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城镇地区的风速相对较小,对风能资源评估结果有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还不能满足中国制定风电发展规划对风能资源评估的需求。 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 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由于测风资料的时段不统一,因此对风能资源评估结果的准确度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设立测风塔观测的人力和物力耗费很大,仅仅依靠气象塔的观测资料进行区域风能资源评估是不可行的。由于观测对人力、物力的消耗,不可能在大范围内建立密集的观测网,也不可能像气象站一样进行常年观测,所以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的适用准确性不高。 基于数字模拟的风能资源评估 将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风能资源评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基础理论上讲,建立在对边界层大气动力和热力运动数学物理描述基础上的数值模拟技术要优于仅仅依赖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空间插值方法;从实际应用上来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得到较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可以更精确地确定可开发风能资源的面积和风机轮毂高度的可开发风能储量,更好地为风电开发的中长期规划和风电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关键问题 2.1“Wasp”与“GFD”的应用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风电行业中风资源的评估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在风电场工程建设方面 ( 尤其是陆上风电场的建设 ) 明显已经积累了诸多的经验,与其相关的风资源评估技术也处在日趋完善与成熟的发展进程中。然而,在世界各国持续进行风电大规模开发的大背景下,真正能够适应陆上风电开发的区域越来越少(地形简单、风能资源丰富)。因此,复杂地形区域、风能资源丰富的山区则逐渐成为了陆上风电开发的重点区域。然而,我国正是一个多山国家,地形复杂、凤能资源的山区存在很多,但是这些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其空气的流动在地面附近始终都存在明显的流动分离现象,这样的现象俨然不能够满足 Wasp 风能资源评估软件中风流模型的附着流假定条件,所以对风能资源评估往往都会存在误差。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风电场的实际年发电量长期低于地域预测值的状态(往往都会在地域预测值 20%-30% 左右)。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风电场的复杂地形,这种复杂的地形与 Wasp 评估软件的性能并不匹配,一旦地形或气候超过了一定的范围之后,Wasp 评估软件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风能资源工程中,我们理应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来对风电场的区域进行分区,将测风塔适当的分布于每个典型地形区域,以分区的形式来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估(评估的实现必须以测风数据为基础)。 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 的应用 从整体上来看,观测三维展示、平面图形显示、观测要素显示、风能分布产品、数据管理模块以及系统设置模块等功能模块,GIS 系统主要是利用了 AreGIS 软件的空间分析组件对空间图形的表达与分析以及其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相关联的特点来实现的,GIS 系统以此来有效建立了高度层不同的全国风速、风能分析模型,能够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时空组合与表现形式来实现对风电场区域内的风资源影响因素的空间操作,整个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是可视化、自动化的。具体来说,GIS 系统主要包含的功能模块以下几种:一是数据的监控分析。能够实现对各个测风塔测风数据的实时监控,成为空间分析的数据源,二是空间数据的预处理 GIS 系统为风能产品的生成提供了在数

中国有效风力资源分布

中国有效风力资源分布调查 中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国家气象局的资料,我国离地10米高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5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比10米高度多1倍,约为5亿多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 中国有效风能分布图 根据图中国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图,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瓦/米2以上,有的可达500瓦/米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2)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公里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

(3)内陆个别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 (4)近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水深5米到20米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千瓦。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与电力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东南沿海地区电力需求大,风电场接入方便,但沿海土地资源紧张,可用于建设风电场的面积有限。广大的三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和可建设风电场的面积较大,但其电网建设相对薄弱,且电力需求相对较小,需要将电力输送到较远的电力负荷中心。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发展前景势必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