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高中语文《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高中语文《茶馆》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10.茶馆(节选)老舍

教学重点

1、理解<<茶馆>>独特的艺术结构,矛盾冲突;

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

3、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及幽默风格;

4、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导读、分析、鉴赏

学法指导

精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之一:王利发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题解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二、戏剧作者和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见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20部译著等。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写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 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方珍珠》等。

三、第一、三幕剧情简介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三、引导通读课文,了解第二幕剧情:

(1)问题引导:第二幕出场人物众多。先后有哪些人物在“茶馆”里出现?他们来“茶馆”干什么?其中,哪些人物是在其他人物“表演”的过程中出现的?

(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老师边引导回答边归纳剧情:

开场:王淑芬、李三、王利发三人对话。

A、巡警摊派、勤索(穿插难民央告)

B、唐铁嘴租房被拒绝(穿插报童卖报)

C、常四爷、松二爷祝贺茶馆开张。

D、特务敲诈、勒索(穿插和常四爷交锋和刘麻子交锋)

E、康顺子来茶馆找工作

F、刘麻子和逃兵谈“买卖”(穿插崔久峰的悲观)

(3)板书设计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特殊的戏剧冲突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四、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表现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教案

必修一第三单元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先师形象,表敬爱之情,诙谐之趣,给人以轻松感、幽默感。 《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愤怒的控诉,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女子,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表达了对“文革”的控诉,使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似记事而写人。作者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度去渲染先生的伟绩,而是通过一次演讲来表现先生渊博的学识、洒脱的真性情。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个性化的语言 体会这几篇散文不同的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多运用警策语言,哲理深刻,起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小狗包弟》语言质朴深沉,蕴涵作者内心诚挚深沉的情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简练传神、幽默而蕴藉。 2、领悟独特的情味 写人记事散文不惟叙事,还重在抒情,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情味不仅局限于情感,还包括情趣、情味等。《记念刘和珍君》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革”罪行的有力控诉。《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喜怒哀乐的神态、语言等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景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 3、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本单元记叙的人物个性鲜明、作者的情感真挚浓烈,是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很好范本。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表达交流”第三单元“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学会观察,掌握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会在叙事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记念刘和珍君 学情分析: 1、本文写作于上世纪20年代,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代背景,调动学生已有的中国现代史知识,认识“三一八”惨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并了解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要引导学生接受鲁迅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受鲁迅刚正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学习过去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2、本文篇幅较长,高一学生对文中内涵深刻、感情丰富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结合全文和段落的语境仔细揣摩。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人品文品。 3、了解惨案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4、理清文章脉络。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高考字音、字形专题训练高中语文字词整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橘子(j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岁月(zhēng róng不平常的岁月)遏止(è)遒劲(qiú) 2.《诗两首》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凄婉(wǎn)颓圮(tuí pǐ)青荇(xìng)长篙(gāo)榆阴(yīn)笙箫(shēng xiāo)漫溯(sù)斑斓(bān lán)沉淀(diàn) 3.《大堰河——我的保姆》 青苔(tái)火钵(bō)忸怩不安(niǔ ní)冰屑(xiè)瓦菲(fēi)碾米(niǎn)团箕(jī)荆棘(jīng jí)虱子(shī)凌侮(líng wǔ)叱骂(chì)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氾南(fán )佚之狐(yì)阙秦(quy)杞子(qǐ)逢孙(páng) 5、《荆轲刺秦王》 荆轲(ky)王翦(jiǎn)请谒(ya)封邑(yì)督亢(kàng)戮(lù)没揕胸(zhan)偏袒(tǎn)扼(a)腕拊(fǔ)心淬(cuì)火濡(rú)缕忤视(wǔ ) 曲(qǔ)高和(ha)寡变徵zhǐ瞋目chyn 陛下bì鄙人bǐ图穷匕见xiàn 惊愕a创伤chuüng 箕踞j?jù生劫约契qì 目眩xuàn 6、《鸿门宴》 宴饷xiǎng 美姬j?鲰生zōu 卮酒zh?秋毫无犯戮力lù玉玦jue 樊哙kuài 仆地pū 目眦尽裂zì按剑而跽jì参乘sheng 彘肩zhì啖饭dàn 间行jiàn 揣度duo 杯杓sháo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劳苦功高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菲薄(fěi bó) 租赁(lìn) 黯然泣下(àn) 噩耗(è) 喋血(dié xuè) 尸骸(hái) 抹杀(mǒ) 攒射(cuán) 浸渍(jìnzì)殒身不恤(yǔn xù) 长歌当哭(dàng)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不满和悲愤 桀骜不驯(jié ào xùn)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8.《小狗包弟》 作揖(yī)篱笆(lí本字读bā,此处读ba) 吠叫(fèi)舔舐(shì)解剖(pōu)包袱(本字读fú,此处读fu) 拍摄(shè)呻吟(shēn)揪心(jiū)租赁(lìn)义愤填膺(yīng)修葺(qì)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步履稳健(lǚ)激亢(kàng)酣畅(hān)涕泗交流(tì sì) 博闻强记(qiáng见识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 酣畅(hān) 拭目以待(shì)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叱咤风云(chì zhà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高中语文逍遥游人教版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 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学法指导 阅读、体会、分析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题为——《逍遥游》。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二、题解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虽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绝楚威王的重金礼聘。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关于作品 《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汉书·艺文志》曾标录为五十二篇,今存郭象注本只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说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它主要说明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 是:,。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 “,。,。 ?。,。? 。” 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 是:,。 3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第二次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作者又用“。?”作侧面描写。 3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写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锦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 是:,。 2、《锦瑟》一诗的诗句“,”,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 诗:,。,。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是:,。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 句,。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7、《锦》诗中“,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谢素华2009、2、18 教材说明 《劝学》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一专题的第二篇。这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的散文。体现了荀子散文体制宏大、说理形象、论辩有力、逻辑性强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方法 五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四、学生读课文。(五读法)

(一)一读课文,全班齐读,检查预习。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字词积累。 (二)二读课文,小组分段读。 要求:初步把握教材内容,能够准确回答所提问题。 (三)三读课文,用心默读。要求:1、掌握、积累"劝、中、疾、致、假、绝、兴、用"8个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方法:把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圈画起来,然后同桌之间互相 交流把问题解决。 (四)四读课文,快速齐读。 要求: 1、能够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 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 方法。 方法: 1、分小组分别找出二、三、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2、提问:说说作者用这些比喻句来说明什么道理?简要说说"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有什么作用。 (五)五读课文,背诵全文。 要求:通过反复朗读,最终能够背诵全文。 五、拓展探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2.介绍元杂剧: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6.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 人教版第四册

2.项链莫泊桑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结局。 3、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的分析 教学方法 讨论法(因为本文学生已在英语课上学过,所以决定本文用一课时完成)。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各部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 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词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题解 《项链》原题《首饰》,发表于1884年,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短篇精品。它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风尚日趋败坏,“上流社会”的骄奢浮华的生活也成为小资产阶级中的不少人憧憬的理想,主人公玛尔德就是这样一个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并为此而追求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课文简析 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作者先以“层递法”写路瓦栽夫人为参加舞会准备衣着、首饰的“奋斗”过程,然后在她出足风头的虚荣顶点上笔锋突转,写她乐极生悲丢失项链,从此厄运临头。她不但没能爬进上流社会,反而跌落到社会的更底层。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意味深长。待到熬过十年艰辛,她刚要为自己总算还清债务而“得意地笑”的时候,即意外地得知丢失的项链原来是假的,远远不值这十年所付的代价。故事至此嘎然收尾,既令人反思其过去,又让人揣测其将来,余味无穷。小说正是以这样曲折动人的情节尖锐地嘲讽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思想,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对人们的毒害,从一个侧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丑恶本质。三、特点提示 1.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路瓦栽夫人本身的原因。她受过一定教育,长得美丽动人,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奢华的生活,而清贫的生活使她不断地感到痛苦,所以她心里常生出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这种崇尚虚荣、羡慕豪华生活的心理是造成她悲剧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社会原因,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毒化人们的灵魂,腐蚀普通的人们。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以及上流社会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路瓦栽夫人,是造成她悲剧的客观原因。 2.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细腻,深刻,既具体细致地描述了主人公羡慕虚荣的内心世界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心痛苦(如小说的开头),又结合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借项链时的一系列动作、语言等)。这些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充分提示了小资产阶级妇女庸俗、空虚的内心世界。 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的心理描写特点有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阅读天地 1117 1057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遏a制拜谒ya百舸kě寥廓liáoku?姓寥liào 诡谲ju?苍茫mánɡ B.彳chì亍chù惆怅ch?u chànɡ颓圮túi pǐ迷茫mánɡ雨巷xiànɡ巷hànɡ道 C.河畔pàn挑衅xìn 青荇xínɡ繁衍yǎn三年五载zǎi载 zài歌载zài舞 D.枯槁ɡāo竹篙ɡāo追溯sù朔shu?风斑斓lán无耻谰lán言沉淀dìnɡ 破绽dìnɡ E.舌苔tāi青苔tāi鞭笞chī侮辱wǔ 忏悔chàn衣钵bō碾niǎn子 F.忸怩niǔ ní拘泥nì 棘手jí虱shī子罗布泊bō瓦菲fēi绯红fēi G.流言蜚fēi语菲ěi薄诽ěi谤方兴未艾ài自怨自艾ài金蝉脱壳qià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鞭辟入里能言善辩变本加利变幻莫测膘肥体壮标炳千古 B.别出心裁兵慌马乱彬彬有礼涣然一新屏气凝神病入膏肓 C.并行不背拨乱反正军事布署人所不齿不共戴天不寒而栗 D.不遑顾及不计其数不即不离不假思索不卑不亢不胫而走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C.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是“掩耳盗铃”。 D.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博会将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客商创造良好的合作。 B.电视剧《北大荒》讲述的是一群知识青年返乡前后随时代浮沉,在浮沉中奋起。 C.中央政府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D.我国制订完成的食品卫生标准达400余项,基本覆盖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项是() A.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著名诗人,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有“雨巷诗人”之称。 B.徐志摩,现代诗,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 C.臧克家,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创作前期主要作品有《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D.我国诗歌分为古诗和现代诗(自由诗)两大类,古诗是指五·四新文化动以前的用文言和旧体形式所写的诗歌,如唐诗、宋词等。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或自由诗,是用白话、新体所写的诗。《沁园春·长沙》属于古诗。 二、阅读题(共四个大题,16小题,每小题4分,共同64分)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采薇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四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二(下)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默写、填空。 1、有日月朝暮悬,。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天地也,做得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哎,只落得两泪连连。 2、碧云天,。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 3、一人缓板而歌,,,听者魂销。比至夜深,, ,则箫、板亦不复用。 4、关于元杂剧的“四”;“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分别是的《》、的《》、的《》、关汉卿的《窦娥冤》。 5、王实甫,名德信,代戏曲作家。共写杂剧十四种现存《》、《丽堂春》、《破窑记》三部。本文中“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清衫更湿”一句巧妙化用唐代诗人的《》中的诗句:“,。”6、《牡丹亭》的作者是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除《牡丹亭》外,还有《》、《》和《紫箫记》,合称《》,作者与国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剧作家。 7、《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编的《喻世明言》、《》、《》; 凌蒙初编著的《》、《》。 二、阅读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赶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么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夭!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8.“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这两句唱词的含义和作用判断不正确的是() A.无缘无故就触犯了刑法,表明了主人公对当时黑暗的司法制度的不满。 B.不知不觉就触犯了刑法,说明主人公有些后悔但为时已晚。 C.犯了王法还不知原因何在,这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无处伸的痛苦。 D.一个意思作两句说,都是揭露当时法制混乱、黑白颠倒的现状。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蜀道难》

蜀道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四、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xūxi)鱼凫(fú)秦塞(sai)萦绕(yíng) 石栈(zhàn)猿猱(náo)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砯崖(png)崔嵬(wéi)吮血(shǔn) 2、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 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 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 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 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 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 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 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 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 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 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 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 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 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4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敕造chì聒噪guō嗔怒chēn 囊箧 qia疏不间亲 jiàn B怨怅 chàng 趱行cuán 攒聚cuán 谄笑chǎn 钗钏盥沐guàn C嫡亲 dí錾银zàn 偏裨 pí城垣 yuán 掎角之势jǐ D教坊 fāng 阜盛 fù贫窭 jù筵席 yán 罄竹难书 qì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回嗔作喜锱铢必较懵懂顽童涎皮赖脸 B纨绔子弟敛声屏气买椟还珠水泻不通 C明辨是非暄赫一时文过是非既往不究 D气宇轩昂坐收鱼利作客他乡别无长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干瘪,内容______ 。 ②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野牦牛是我国的______ 动物。 ③一记妙射,太可惜了,球撞在球门的横柱上,______ 进去。 A空泛珍奇差点儿没 B空泛珍稀差点儿 C空乏珍稀差点儿没 D空乏珍奇差点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成都“五牛”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德国人,其雄厚的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尘莫及。 B夜很静,四周悄然无声,只是偶尔有一只小甲虫翁嗡地响着从花间飞了过去。 C您这次的不幸遭遇,我也曾经遭遇过,可以说感同身受啊! D即使凤凰卫视没有很高的覆盖率,也不能影响吴小莉的声名鹊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 B不知是曾几何时,报纸书刊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C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D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6、填入下文横线中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钻石般的大颗露珠,在茂盛的青草上到处颤动,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草原上呈现出一片五光十色的欢快景象:嫩黄色的黄尝木,浅蓝色的风铃草,一丛丛芬芳馥郁的母菊一片雪白,野石竹枝头缀满殷红的花朵。在清晨凉爽的空气中,洋溢着蒿草的苦涩而有益身心的气味,跟菟丝子那种柔和香气混合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切都灿烂发光,舒适恬静,愉快地向着太阳。 B草原苏醒了,一派生气勃勃,似乎它在沉重有力而均匀地呼吸着。 C没有风,没有欢畅的、新鲜的声音,没有云,只有寂静。 D晨曦中,草原是蓝色的,远看就像倒映着蓝天的巨大的湖泊,羊群便是飘曳的云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 《林黛玉进贾府》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纳罕hǎn:感到奇怪。轩xuān峻:高大 貌。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嗔chēn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颦pín:皱眉。杜撰zhuàn:虚构、编造 的。忖度cǔnduó:推测。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ò敕Chì造 便biàn宜惫bèi懒放诞dàn 嫡dí亲狡黠xi á内帏wéi 两靥yè宫绦(tāo)錾银(zàn)驯(xùn)骡罥(juàn)烟 2、古今异义: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 宜古方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可 惜今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似贬实褒) 4、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lán)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k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