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功过析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9169330.html,

李鸿章功过析评

作者:康国政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0期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那段历史中发生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刻有他的印记。一直以来,对李鸿章的评价呈针锋相对之势:一部分人对他尊崇备至、赞不绝口,一部分人对他口诛笔伐、骂声连连。那么,李鸿章究竟应该得到怎样的评价才算对他比较公平?其实,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一生都做了哪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对国家、民族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李鸿章的功劳辨析

首先,他在洋务运动中主办或参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在当时规模更大、资金更雄厚、技术相对更先进;其次,他主办或参办的民用工业在当时影响也比较大,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第三,他在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过程中走在前列。1965年,他统率的淮军已经“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这显然比其他军队更有眼光一些。他在中国近代海军建设过程中更是功勋卓著:他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接经办北洋水师并参与南洋水师的建设。从1875年到1894年,在李鸿章的积极参与下,清王朝组建起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拥有舰船70艘,号称亚洲第一。第四,他在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洋务方面也有建树。比如,他积极参与促成了从1872年--1875年的留美学生事宜:清朝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少年,共四批120人,这些人有的后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以上四点,无疑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故步自封局面,让中国加快了近代化的步伐,这也是推崇李鸿章的人最引以自豪的理由和根据。但如果我们对那段历史综合推敲一下的话,李鸿章的这些“壮举”似乎并不是那么的令人信服。第一,他兴办的军事工业是打着“自强”的口号进行的,但推行了30年的时间,中国被日本这个原本我们不以为然的国家肆意暴虐,显然没有让中国“自强”起来;第二,他举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是打着“求富”的招牌进行的,但30年的经营结果同样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中国不仅没有富裕起来,而且更加积贫积弱;第三,李鸿章在海陆军尤其是海军建设方面的成就更为部分人津津乐道,沉浸于中国海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美谈之中,但他们忘记了福建水师、北洋水师的结局了:前者从建军到覆灭,寸功未立就被法国搞得灰飞烟灭,后者仅仅和日本交手两次便龟缩进威海卫,直到全军覆没再没有走出军港一步。如果把两支海军的兴亡始末客观研判,恐怕我们就无法对李鸿章的大海军感到骄傲了,也没有自豪的信心和理由了;第四,李鸿章与其他人共同努力,实现了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梦想,但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从1872到1875年向美国先后派遣了四批留学生共120人,学制15年。但后来由于有人担心这些少年因为吃西餐、穿西服、说洋话等因素,怕他们变质为“假洋人”,于是在1881年将其全部召回(个别不愿回国的人私自留在美国,比如詹天佑)。也就是说,按照事先设定的15年学制,没有一个公派留学生学满毕业,这就让李鸿章的此份功劳大打折扣。

近代史结课短论文:李鸿章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水浅舟大,无力回天——谈李鸿章

摘要 李鸿章一生跌宕起伏,后世毁誉参半,身处清廷晚期时代的动荡之中,身不由己卷入了这个混乱的漩涡。这位晚清第一外交家,历史书上的“卖国贼”一生试图挽大厦之将倾,然而不过螳臂当车,徒劳无功。他绝不可耻,又并非圣人。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传记和外媒记载中分析李鸿章的功过,和他的无奈。 一、李鸿章其人 “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开篇第一句话,就给李鸿章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财神”诞辰降临人世的李文安,与他“吾教诸子发愤读书,皆嶷疑有立, 岂忧贫哉!”的堪称封建式贤妻良母的夫人李氏育有六个儿子,依次为瀚章、鸿 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其中排行第二的就是李鸿章。 鸿章在文安诸子中,排行第二,他踏上人生旅途之日,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进 入末世、清王朝面临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西方殖民主义者把侵略触角伸进神州 大地之时,社会环境的薰陶,家庭出身的影响,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少年时 期的鸿章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科举功名,期望有朝一日通过科举的门径登上仕途, 挤进统治阶级的行列。 当上令人仰望的翰林院编修以后,李鸿章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本想设法 接近皇帝,攀附权贵,沿着传统的升官之路走下去,怎奈“生于末世这偏消”! 从太平军起义,李鸿章前去平反开始,他的一生就注定跌宕起伏。 二、悲剧外交家 1870年,此时发生了一件决定曾李二人命运的大事,即天津教案。这是一 场平民攻击法国教会的事件,清廷本认命曾国藩处理此事,曾国藩审时度势,认 为应当按律处死相关责任人,然而清廷和民众均认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行为,朝野 上下甚至一度要求与法国一战。由于曾国藩和法国人的协议与朝廷和民众的期望 差距太大,曾国藩甚至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朝廷随即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交 接当年,曾问李:“你与洋人交涉,准备怎么办?”李回答:“我想与洋人交涉, 不管什么只同他打痞子腔。”而当年的法国正忙于与普鲁士的普法战争,无暇顾

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历史论文

功过是非李鸿章 摘要 提起李鸿章,国人们必然会联想到“这是个卖国贼”。确实,李鸿章跟着西太后做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事,也签了许多至今倍感屈辱的条约。但他也并非是一个只有是非而无功的人。李鸿章是晚清伟大的人物,他继承老师曾国藩的事业,开启中国看世界的新眼光,他是一个真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 关键词 李鸿章功过是非洋务运动不平等条约中国发展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而且也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他的是非功过,百年来评论不断,有人予以同情,有人以近乎残酷的论调将其一棍子打死。然而我认为,李鸿章的所作所为皆处于当时之大背景下,我们不应以现代人之眼光去评价那个时代的人。 1958年他的棺枢被挖出,然而随着当时人们的一致痛骂 尸体也遭遇了车裂之厄 当年权倾一时的晚清重臣就这样彻底的粉身碎骨了。时至今日 关于他的功过是非 仍有着太多的争议。他是外国人眼中的爱国者 万国运动会时是他在世界人民面前唱起了中国的民间小调《茉莉花》他兴办洋务、筹建海军、积极斡旋于不同的国家之间 然而一人之力又怎能承担起整个国运之悲凉?他是国民眼中的卖国贼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让他留下千古骂名。然而时值临终,问及国事,他欲语泪先流…… 早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李鸿章就已显露出他与大清国多数官员的不同之处:他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及先进的武器有着极大的兴趣。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中国最大的一家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了他祈盼中国自强的洋务生涯。19世纪 70年代,他又以求富为名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在培养人才方面,1863年他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外语和自然科学的新人才。此外,他还苦心经营北洋海军。虽然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但是在当时国民尚处愚昧阶段,满朝文武仍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情况下,敢于学习、引进新生事物,将“师夷长技”投入实践,李鸿章的眼光不可谓不远,胆识不可谓不大。作为洋务运动的主将,李鸿章对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国人称李鸿章为大卖国贼皆因其参与签订了多部不平等条约,其中尤以《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为最,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与不公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其实签定这些不平等条约不能说是李鸿章一个人的错误,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以当时清朝的国力,即便没有李鸿章,换别人去结果也决不会比这更好。更何况李鸿章的一举一动又都是得到清政府认同的,他只不过是一只替罪的羔羊。 有人曾说,如果没有甲午战争,或是李鸿章死于甲午战争之前,则李鸿章为19世纪世界历史之一伟人。但历史往往又是这么的无情。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生的转折点,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挫折。甲午战败,李鸿章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淮军和北洋水师的严重腐败,李鸿章自身军事战略思想的严重失误,用人不当,错失战机等等铸就了甲午战争中国的大败。所以,若真要说李鸿章误国,则大致在于此几点,而《马关条约》,不过是这几点之结果罢了。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款条约——《辛丑条约》。面对种种丧权辱国的条款,李鸿章更多的只有无奈与叹息,他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耻辱。最终,在签订《辛丑条约》整整两个月之际,李鸿章在国人的一片辱骂声中撒手人寰了。 李鸿章的一生应该说是悲剧的一生,他生逢于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

浅析李鸿章的功与过

浅析李鸿章的功与过 内容摘要: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近代历史的思想政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的人物。世人对李鸿章的功过是非认识的并不全面,他们只是停留在功或者过这两者之中的其中一个方面,并没有对李鸿章的一生做出中肯的正确评价。我们将就其一生所经历的大事件简要分析一下李鸿章的功与过,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总体评价: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政治、军事和外交的代表人物,在国内李鸿章为国家的统一安定对农民起义势力进行军事镇压,为国家的富强而主张改革,主张接受西方文化科技,引进外来科技和先进军工民事。在国外李鸿章主张和谈,对列强绥靖,以换取中国在世界的稳定。(摘自百度百科对其总体评价) 1,主要功劳: (1)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 (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3)倡导洋务运动: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至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2,主要过失: (1)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

这无疑是李鸿章一生所犯下的最重要的错误从19世纪70年代起到他临死前,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丧权卖国条约,大多是他直接参与或亲手签订的。李鸿章主张讲和,“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了《中法新约》由于他“保船制敌”的方针,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签订《马关条约》。还有《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众多条约签订,是李鸿章被称为卖国贼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说李鸿章“卖国”并不是因为代笔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而是他的懦弱的思想构成了错误的形势判断,以至于他受到爱国士的痛骂。再来说“外须和戎,内需变法”这一思想,在中外交涉中,他主张议和,试图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东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决定了他们不会坐视中国的发展,反而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挑起战争。李鸿章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谋求和平,其艰难窘况可想而知。 (2)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廷协助镇压,日本便乘机出兵侵占朝鲜。7月下旬,日本军舰公然击沉了中国驶往朝鲜的运兵船“高升”号,清政府被迫在8月1日向日本宣战,日本也在同一天向中国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 上述资料摘自: 1、《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著,刘尊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2《李鸿章传》梁启超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3《走出晚清》李扬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晚清七十年》,[美]唐德刚著,岳麓书社,1999年; 3,其他方面对李鸿章的评价: (1)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称李鸿章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19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表示“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的外交生涯也让西方人知道了中国有个“相貌堂堂”且“矜持、自信和傲慢”的李中堂,甚至洋人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有朝廷。 (2)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3)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4)毛泽东的评价是:舟大水浅 4,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

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 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百年来“论犹未定”。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看待一个人应客观更立体,这个擅长外交的李中堂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外交、忠臣 正文: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是何许人?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他以军事起家,纵横于晚清外交界,弛名于西方,为晚清一代“兵家”和“外交家”,代表晚清政府主持签订了《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等近代史上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重大不平等条约。同时又对晚清近代化进程做出过贡献,史学界中有人称他为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1、军事近代化上 李鸿章是晚清政府中较早认识到要向外国学习先进武器才能“自强”的官僚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过 长安大学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县东乡磨店乡人,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创导者之一,晚清的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镇压农民起义 李鸿章的起家,是曾国藩邀他成为他的手下,他成为湘军的一员。后来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地主武装——淮军,用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随着湘军的日益强盛,李鸿章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40年的局面,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清政府正是依靠李鸿章的淮军来安内攘外,防患固本,李鸿章正是凭借自己掌握的兵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被誉为“中兴名臣”。 二、洋务运动 同治年间,洋务派代表人李鸿章扩建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并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北洋舰队。后又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

功过难评——李鸿章

功过难评——李鸿章 学习中国近代史,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李鸿章,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我们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然而,一百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没有定论。这不得不从他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为官 和晚清很多汉族大员一样,李鸿章的发迹,走的也是从书生到带兵官的路子。李鸿章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以其见识独特和文笔优美而深得曾氏的赏识,曾国藩赞许他?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是一个很会在官场运筹帷幄的人。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有为、梁启超暗中联系。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在这里,慈禧太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力,是支持自己主政还是支持光绪主政,其他事,诸如是不是支持维新主张变法,则在其次。李鸿章作为洋务健将,改革口号喊了很多年,主张变法这一条是怎么也赖不掉的,但既然当权的是太后,那只要表明自己并没有紧跟皇上就行了。由此李鸿章的官场智慧可见一斑。 对于做官,曾国藩曾有批评:?少荃拼命做官?。但李鸿章虽然?拼命做官?,精于自保,他却也并没有在戊戌政变中落井下石,大造冤假错案,我觉得从这一

点来说,李鸿章还是值得称赞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李鸿章也并非那种为了做官而丧失本性大奸大恶之人 二、洋务运动 从18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在中国这个充满专制和封建压力的国度中从事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鸿章曾经发过这样一段议论:?我辈若不破群议而为之,并世而生,后我而起者岂复有此识力??这句话也不可否认的体现出了李鸿章作为一个改革者所具有的风骨了。在此期间,李鸿章从事了大量的活动,大致有:成立上海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成立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天津机器局、筹通商日本并派员往驻、选学生赴美国肄业、请开煤铁矿、成立轮船招商局、筹办铁甲兵船、请遣使日本、派武弁往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成立天津水师学堂、设南北洋电报、请开铁路、开平矿务局、设公司船赴英贸易、招商接办各省电报、旅顺船坞、上海商办织布局、天津武备学堂、北洋海军成军、创办天津医学堂。不难看出其中很多活动都是关于军事的,由此可以看出李鸿章强国的强烈愿望。他希望通过自己一系列的努力来使国家富强,免受外族侵略。虽然这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伴随着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而宣告失败,但洋务运动的队总过近代史的意义却不容忽视。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在19世纪末期,他不但在旧的封建海军基础上提出了近代海防理念,还在中国建立了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营造起远东规模最大的海防制度,这不可以不说是一个创举。修建铁路,这是一种进步,也充分体现出了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其实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早期,为了满足侵略的野心,西方列强早就想在中国修建铁路了。李鸿章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形势,他认为?他有责任反对外国人追求铁路修建让与

李鸿章功过析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19169330.html, 李鸿章功过析评 作者:康国政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0期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那段历史中发生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刻有他的印记。一直以来,对李鸿章的评价呈针锋相对之势:一部分人对他尊崇备至、赞不绝口,一部分人对他口诛笔伐、骂声连连。那么,李鸿章究竟应该得到怎样的评价才算对他比较公平?其实,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一生都做了哪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对国家、民族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李鸿章的功劳辨析 首先,他在洋务运动中主办或参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在当时规模更大、资金更雄厚、技术相对更先进;其次,他主办或参办的民用工业在当时影响也比较大,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第三,他在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过程中走在前列。1965年,他统率的淮军已经“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这显然比其他军队更有眼光一些。他在中国近代海军建设过程中更是功勋卓著:他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接经办北洋水师并参与南洋水师的建设。从1875年到1894年,在李鸿章的积极参与下,清王朝组建起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拥有舰船70艘,号称亚洲第一。第四,他在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洋务方面也有建树。比如,他积极参与促成了从1872年--1875年的留美学生事宜:清朝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少年,共四批120人,这些人有的后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以上四点,无疑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故步自封局面,让中国加快了近代化的步伐,这也是推崇李鸿章的人最引以自豪的理由和根据。但如果我们对那段历史综合推敲一下的话,李鸿章的这些“壮举”似乎并不是那么的令人信服。第一,他兴办的军事工业是打着“自强”的口号进行的,但推行了30年的时间,中国被日本这个原本我们不以为然的国家肆意暴虐,显然没有让中国“自强”起来;第二,他举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是打着“求富”的招牌进行的,但30年的经营结果同样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中国不仅没有富裕起来,而且更加积贫积弱;第三,李鸿章在海陆军尤其是海军建设方面的成就更为部分人津津乐道,沉浸于中国海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美谈之中,但他们忘记了福建水师、北洋水师的结局了:前者从建军到覆灭,寸功未立就被法国搞得灰飞烟灭,后者仅仅和日本交手两次便龟缩进威海卫,直到全军覆没再没有走出军港一步。如果把两支海军的兴亡始末客观研判,恐怕我们就无法对李鸿章的大海军感到骄傲了,也没有自豪的信心和理由了;第四,李鸿章与其他人共同努力,实现了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梦想,但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从1872到1875年向美国先后派遣了四批留学生共120人,学制15年。但后来由于有人担心这些少年因为吃西餐、穿西服、说洋话等因素,怕他们变质为“假洋人”,于是在1881年将其全部召回(个别不愿回国的人私自留在美国,比如詹天佑)。也就是说,按照事先设定的15年学制,没有一个公派留学生学满毕业,这就让李鸿章的此份功劳大打折扣。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3篇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3篇摘要:评论历史人物不能仅仅以三七开、四六开等"中间人物"来进行评论,应全面具体的进行分析。评价李鸿章也不能仅仅就以外交为据,就下定论,应全面看待其一生,对其为官、外交、洋务等方面进行深刻的了解后再具体客观地进行评定。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方法;李鸿章 所谓的历史人物,他不是指历史长海中任意的一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或者说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具体应该怎样去评价历史人物,或者说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是什么,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方法也会有所差别。 李振宏先生说:"分析历史人物活动的时代条件及各种社会矛盾,把历史人物紧紧置于他所处的社会时代之中,看他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伟大需要。这是我们认识历史人物活动的时代价值的基本方法。" 李鸿章,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他为清政府劳碌了一生,但其死后却没能像他老师曾国藩一样受到世人敬仰。因为其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卖国贼"、"大奸臣"的帽子戴在他的头上,背负了一百多年的骂名,至今仍是毁誉不一。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所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实行不下去了。此时的中国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二是争取民族生存和发展、积极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李鸿章在领略到洋枪洋炮的厉害后,冲

破重重阻力,开始了中国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所以有人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奠基人"李鸿章是"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的主张明显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他倡导的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在这方面来说对于清朝的发展是有功的。李鸿章能在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看清历史发展的走向,并适时的做出相应的举措,所以堪称是一代杰出人物。 一、考察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 "分析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弄清其思想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对历史人物本身作历史考察.这是从历史人物自身成长的线索中考察他的思想行为归宿的基本方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伟人也是人,伟人也会犯错误,但是他对社会的发展的贡献亦是不可以磨灭的。每个人的一生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一生在不同的阶段所经历的事情也是不同的,所以其阅历也在不变变化,从而其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所以评价一个人不能说只停留一个时间段,应该对历史人物进行宏观全面的认识再对其进行评价。 欧阳跃峰先生提出"李鸿章既不是职业的外交家,也不是专职的外交官员,而是另有职责的地方官员。""李鸿章一生中从事外交活动的时间累计起来,也远不及他作为封疆大吏主持地方军政事务的时间多。忽视其本身职权范围内的大量政务活动,而仅仅抓住临时派任的外交活动作为评价李鸿章的主要依据,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是近代史上最难以被评价的人,敬他恨他的人都有,梁启超曾言“敬其之才,惜其之志,悲其之遇”,生在这个落魄的帝国之中,李鸿章只落下了“卖国贼”这一千古骂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一生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李鸿章的一生又有哪些功与过呢?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原名章桐,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享年87载,乃清朝末期重臣,清末近四十年的国家大事无不与其有关,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和北洋水师,倡导了洋务运动,李鸿章曾经代表清廷签订了《中法新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国家大事,因此李鸿章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赞他的认为他是国之栋梁,是整个清朝的支柱,有人将其评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毁李鸿章的则认为其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旁落,国土分崩离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系统地评价一下他的功过。 李鸿章的一生功过难辨,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并且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他治下严格,对于军中纪律十分重视,在任职期间,李鸿章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出身和文化。并且李鸿章很务实,不喜欢嘴上说得好听但是不知世事的人,李鸿章还很体恤民情,比起剥削贫困的农民,他更倾向于从商人手中多收一点军饷。李鸿章曾率领淮军,为剿灭太平天国做出卓越的贡献,虽然这种行为造成了过多的杀戮,但毕竟他结束了战争,给了国内一个平静发展的时机。李鸿章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倡导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主张“以夷制夷”的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炼钢炉、第一支近代海军等等,这一切为了中国后来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人骂李鸿章是“卖国贼”,并不只是因为李鸿章签下的那些条约,更是因为李鸿章的一味求和的思想和很多错误的决策,他一心想着“和平发育”,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李鸿章在对外交涉时主张议和,妄图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然而却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世界列强是不会坐视中国的发展壮大,他们只会不断的挑起战争来进一步的侵略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想要和平是极不现实的,其艰难可想而知,而且李鸿章在决策上,也又严重的失误之处,主要表现在李鸿章在指挥中日甲午战争中出现失误,导致北洋水师大败;中法战争明明胜利了却和失败没有什么区别等等。 对于李鸿章,个人觉得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家,“弱国无外交”,国家自身的羸弱这不是靠外交家就可以弥补回来的,虽然李鸿章是一个文化上的先进分子,他主张将西方的技术学来增强国家的能力,这很符合中国的实际需求。然而最后,归根到底李鸿章只是一个封建王朝的修补匠,为这个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清国修修补补。是历史造就了李鸿章的辉煌,也是历史给他带来身后骂名无数,对于这样的李鸿章只能说是“惋惜”。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之功与过 李鸿章,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对于这样一个人,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也有人由于他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我觉得还是让我们回顾李鸿章的一生,再来评价他的功与过。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子黼、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同时,受业于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他作为中国晚清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期末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李鸿章一生87载,今天是他逝世100周年的日子,100年前的今天,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离开人世,在他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俄国的公使还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俄占领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这样的一幕是多么的叫人可悲!在他的一生中,他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兴办了洋务建立了北洋水师,但也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为大清帝国争辩了一生,我觉得他一生中的功与过,我们应该要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无论是在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还是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都是贯穿其中的不可忽视的人物,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危国危民的社会背景下,他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他肩负了家国重任。 下面我们从一些历史事件中来评价李鸿章的功过: 【1】1851年开始的一场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势力席卷十八个省市,沉重打击了晚清王朝。 在这个事件中,李鸿章作为清廷重臣,有维护其安危的职责,尽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国内的长期战争并不利于一个正处在风雨飘摇中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对以这一事件的评价,我们不能离开社会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鸦片战争虽然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激化了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国人进一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李鸿章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国内局势的稳定,但是,其后他对已经投降了的太平军的残忍杀戮,也确是他的过失,也无疑成为后世评价中给他抹黑的一笔。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李鸿章在60年代初时就意识到:“中国之弱在于贫”,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必须发展经济。 从60年代起,他就开始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把经济的发展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到70年代时,他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力,学习先进的制造工艺,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这无疑是李鸿章

浅谈李鸿章功过

浅谈李鸿章功过 摘要李鸿章六岁起就入家馆读书,并先后拜伯仿仙和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受其父命参加科举,一举中试,由此踏上了他的仕途之旅。 关键词李鸿章功过晚清重臣 前几年,史学界对晚清重臣李鸿章进行了重新的定位,算是在百年之后还了其公道。多年以来,李鸿章均被定性为“卖国贼”,就算是对他最客气的评价大概也是失败的改革者。但是,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凭我们的良心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而那个,才是真正的他。 一、入仕 李鸿章六岁起就入家馆读书,并先后拜伯仿仙和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受其父命参加科举,一举中试,由此踏上了他的仕途之旅。在其任翰林院编修时,对其经世致用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启迪;而以潘世恩,翁心存为领袖的苏南豪绅,对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迅速崛起于江苏,也予以极大的支持。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其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其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二、兴办洋务 李鸿章所处的年代正值中国内忧外患的非常时期,他同其他开明地主人士一道,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想以此来改变中国落后、被动的局面。前期、后期分别向西方学习科技、军事和工业。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海军还投资兴办了多处近代企业。然而其所做的这一切改革并未将晚清王朝拖出坠落的深渊,洋务运动也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破产。 由此李鸿章得了个“失败的改革者”的头衔。有些人还将其领导的洋务运动同日本的明治维新作对比,更具讽刺性的是,把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说成是文明的代表,而以民生为本的洋务运动反倒被贬作“维护腐朽制度的尝试”。难道说日本幕府的腐朽统治在明治维新后就不存在了?难道他们的天皇被赶下台了?以我认为,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1898,李鸿章赴欧洲。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李鸿章在1901年签订了卖国的《辛丑条约》。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死后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可谓也是个清官。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让人感到可惜,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

李鸿章的一生功过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美国媒体评李鸿章 •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评李鸿章 •水浅而舟大也。——毛泽东评李鸿章 •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孙中山评李鸿章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蒋廷黻评李鸿章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美国媒体评李鸿章 •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评李鸿章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蒋廷黻评李鸿章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美国媒体评李鸿章 •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评李鸿章 •水浅而舟大也。——毛泽东评李鸿章 •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孙中山评李鸿章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蒋廷黻评李鸿章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美国媒体评李鸿章 •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评李鸿章 身处晚清大变革时代,李鸿章选择了一条与他的老师曾国藩行程迥异的道路,几乎以一人之力,引领北洋集团,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大幕。他不计毁誉,办交涉、修铁路、建工厂、组海军,最终的目的却与曾国藩殊途同归,在保持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应对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作为一个活跃在近代国际舞台近四十年的弱国外交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无疑是相当复杂和十分丰富的,实非“投降”、“卖国”一类的贬词所能涵盖。在长期主持对外交涉事务过程中,李鸿章始终以1861年恭亲王奕沂等人奏准成为清政府对外关系最高原则“按照条约,不能稍有侵越,外敦信睦,而隐示羁縻”(《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1.页18。)为指导,并广泛吸收和发展了曾国藩、郭嵩焘等人阐述的“诚信”、“循理”外交思想的合理因素,努力将传统的儒家“和戎”思想应用于近代对外事务,力图寻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一、李鸿章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生于1823年2月15日,时值晚清。当时,欧洲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工业飞速发展,英国更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自1783年正式独立以来,也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日益强大。 然而,就在资本主义各国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却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拒绝外来的先进资本主义文化,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荒诞梦想之中,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队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 李鸿章正是出于这样一个时代,一个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年代。大清江山在列强的枪炮下岌岌可危,而民间反清的运动又一浪高于一浪。虽然清朝已经腐朽不堪,但清朝却是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大清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中国,而李鸿章等清政府的重要官员就是大清,就是中国。 就这样,李鸿章被时代的浪潮推向了历史的前台,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运动、签订不平等条约……正是这无数的“不得不出手、不得已而为之”,使得他

一生毁誉参半。 二、镇压起义与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之后,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南方兴起,并迅速壮大,一度占据中国半壁江山。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李鸿章先是参加了曾国藩的湘军幕僚,后又组建淮军,大力镇压起义,摧毁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虽然因为是农民阶级领导而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来讲,它的革命性和部分思想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所以,镇压太平天国可以说是李鸿章地主阶级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虽然李鸿章参与扼杀了太平天国这场有进步意义的起义,但他也做了在当时来看很有进步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在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下,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发展。 三、外交与不平等条约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谥号文忠。道光三年(1823)出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现属肥东县)。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虽然他维护了封建统治,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可是我们再想想,作为当时清政府官员的他能怎么办,站在清政府是我角度里看,李鸿章的行为也是属于一种爱国的表现。再说当时的太平军真的能代表中国先进领导吗,答案是显然的,也是肯定不能的,不然太平军也不会失败。 李鸿章的军功显赫累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 因为他在清政府里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很多的事情不得不,也很无奈。所以他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因为了解了他就等于了解近代史的中国清政府的一部分。 当大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时候,面临着内忧外患。一些封建士大夫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外国器械是奇技淫巧,把洋枪洋炮当作妖法,对他们而言,只有莫名的恐惧;或认为外国利器神妙莫测,无法学习;认为学习西方就是以夷变夏。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

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李鸿章曾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还建立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洋。他办洋务的初始动机是办军工企业,造出枪炮、弹药、机器、舰船和水雷,主要用来对付捻军。但由于直接改善了淮军的武器装备,使淮军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后期淮军实际上成了国防军。 由于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同时,又著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 李鸿章在与列强的交往中意识到富国才能强兵,故积极推进官办、商办军工企业的发展。他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坐镇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天津,既积极筹划北方防务,戍卫京级,又进一步拓展洋务,以增加财赋收人。他还苦心孤诣,编练成一支当时堪称亚洲一流的海军,并在山东刘公岛安营扎寨,这支北洋舰队拥有各种军舰25艘,42000吨位,以大沽港、旅顺港、威海卫港形成三角,拱卫京城海上门户。 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李鸿章的呕心沥血,专办洋务,前人心血,是不可丢弃的。今列于下: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同治二年正月,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与上海——同治四年八月,设计器局与天津——同治九年十月,筹通商日本并派员往驻——同治九年润十二月,拟在大沽设洋式炮台——同治十 年四月,挑选学生到美国肄业——同治十一年正月,请开煤铁矿——同治十一年五月,设轮船招商局——同治十一年十一月,筹办铁甲兵船——光绪元年十一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他有着清一代汉族官僚的最高殊荣。他是当时国外知名的“中国第一人”。欧洲雕塑家把他与德国的俾斯麦、英国的格兰斯顿并列为“世界三大伟人”,并雕像纪念。他——李鸿章,生前谤言丛集,死后馆盖难以定论。贬之者称其为大刽子手、大汉奸、大卖国贼、誉之者称其为近代化的开创者、奠基人。 李鸿章毕生所从事的活动,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晚清40年的历史。他任直隶总督兼北大大臣25年,既是手握行政、军事大权的第一总督,又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代表人物,权大任重,内外兼顾。这一方面使他在洋务运动中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事业;大另一方面,弱国外交的困境又使他战难取胜,和必退让,最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受攻击和诽谤的悲剧性人物。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李鸿章的时候,不妨用公平、公正的眼观,把他放在当时那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评判。 一、功 李鸿章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是不公平的。因为在我们看来,此运动的局限性更加明显,综观历史,农民起义,只是以武力实现了改朝换代。它并不能直接地推动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也不能引导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更不能派生出伟大的学说和先进的理论。它只能以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正是因为大清帝国有像李鸿章这样的臣子拼命保驾,有像李鸿章这样的才学超人之士运筹帷幄,太平天国才没有完成他们消灭大清的志向,洪秀全才会兵败如山。 李鸿章创立了淮军。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在征集军饷的时候,采用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的办法,主张厘金的用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商人手中多收钱,而不是剥削农民。这支军队在保卫上海,转战苏南,牵制太平军东线兵力,为扑灭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在转战黄河、运河之间,取得了“剿捻”的胜利,完成了曾国藩难以完成的任务。 李鸿章晋升江苏巡抚时,对江苏各方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他整顿江苏省的吏治,罢黜一批官员,启用一批务实肯干的人才。筹建自己的幕府,召集各种各样有能力的人才。建设地方经济,在战后地区恢复农业生产,减免田赋。在财政管理上倾向于从地主豪绅手中获取钱财。这些措施多少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他还使得科举制度重新焕发活力,增添乡试名额,在苏州谁新科,重建书院。 李鸿章与秘鲁签订《中秘有好通商条约》。他在为不准秘鲁在澳门及各口岸诱骗中国人运载出洋一条反复争论,字字较量,保护华工的利益。虽然条约双方各有让步,但这实为一次难得的强硬外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