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是近代史上最难以被评价的人,敬他恨他的人都有,梁启超曾言“敬其之才,惜其之志,悲其之遇”,生在这个落魄的帝国之中,李鸿章只落下了“卖国贼”这一千古骂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一生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李鸿章的一生又有哪些功与过呢?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原名章桐,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享年87载,乃清朝末期重臣,清末近四十年的国家大事无不与其有关,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和北洋水师,倡导了洋务运动,李鸿章曾经代表清廷签订了《中法新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国家大事,因此李鸿章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赞他的认为他是国之栋梁,是整个清朝的支柱,有人将其评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毁李鸿章的则认为其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旁落,国土分崩离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系统地评价一下他的功过。

李鸿章的一生功过难辨,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并且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他治下严格,对于军中纪律十分重视,在任职期间,李鸿章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出身和文化。并且李鸿章很务实,不喜欢嘴上说得好听但是不知世事的人,李鸿章还很体恤民情,比起剥削贫困的农民,他更倾向于从商人手中多收一点军饷。李鸿章曾率领淮军,为剿灭太平天国做出卓越的贡献,虽然这种行为造成了过多的杀戮,但毕竟他结束了战争,给了国内一个平静发展的时机。李鸿章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倡导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主张“以夷制夷”的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炼钢炉、第一支近代海军等等,这一切为了中国后来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人骂李鸿章是“卖国贼”,并不只是因为李鸿章签下的那些条约,更是因为李鸿章的一味求和的思想和很多错误的决策,他一心想着“和平发育”,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李鸿章在对外交涉时主张议和,妄图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然而却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世界列强是不会坐视中国的发展壮大,他们只会不断的挑起战争来进一步的侵略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想要和平是极不现实的,其艰难可想而知,而且李鸿章在决策上,也又严重的失误之处,主要表现在李鸿章在指挥中日甲午战争中出现失误,导致北洋水师大败;中法战争明明胜利了却和失败没有什么区别等等。

对于李鸿章,个人觉得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家,“弱国无外交”,国家自身的羸弱这不是靠外交家就可以弥补回来的,虽然李鸿章是一个文化上的先进分子,他主张将西方的技术学来增强国家的能力,这很符合中国的实际需求。然而最后,归根到底李鸿章只是一个封建王朝的修补匠,为这个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清国修修补补。是历史造就了李鸿章的辉煌,也是历史给他带来身后骂名无数,对于这样的李鸿章只能说是“惋惜”。

最新-评价李鸿章的功过 精品

评价李鸿章的功过 篇一: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百年来“论犹未定”。 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 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看待一个人应客观更立体,这个擅长外交的李中堂也绝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外交、忠臣正文: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是何许人?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过 长安大学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县东乡磨店乡人,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创导者之一,晚清的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镇压农民起义 李鸿章的起家,是曾国藩邀他成为他的手下,他成为湘军的一员。后来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地主武装——淮军,用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随着湘军的日益强盛,李鸿章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40年的局面,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清政府正是依靠李鸿章的淮军来安内攘外,防患固本,李鸿章正是凭借自己掌握的兵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被誉为“中兴名臣”。 二、洋务运动 同治年间,洋务派代表人李鸿章扩建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并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北洋舰队。后又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一手创办北洋水师,倡导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使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敞开大门面向世界,但同时他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造成了中国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局面,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 过失: 1)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如: 1884年,李鸿章签订《天津条约》 1895年,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1896年,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 1901年,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 2)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北洋海军参战的大大小小十三艘军舰当中,有两艘逃走,其中一艘还撞沉了自己的一艘舰,有三艘被日军击沉。其余7艘,包括旗舰“定远”号在内,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创伤。“致远”号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壮烈殉国,使李鸿章吓破胆,北洋舰队退回旅顺港修理。一个月以后,李鸿章等舰队修理完毕,就命令它开到威海卫躲起来,不许出海。旅顺遭日本军队进攻时,丁汝昌曾经请求李鸿章,让他带领舰队去援助,不料被李鸿章大骂一顿。李鸿章说:“你只要在威海卫好好地守住你的几条船,别的事不用你管!”

就这样,北洋舰队只好躲进威海卫军港内,轻易地丢了制海权。局面坏到这种地步,丁汝昌悲愤万分,但又无可奈何。他不愿意活着落入敌手而玷污了自己的名声,更不愿意向日军举手投降,在遥向京城跪拜之后,便服毒自尽。17日,日本舰队由威海卫西口耀武扬威地进港,太阳旗随之飘扬在刘公岛上。牛昶炳像条哈巴狗,在伊东佑亨面前乞怜摇尾,率残存的十艘北洋海军舰只和五千多名中国陆海军官兵投降。至此,李鸿章耗费巨资、惨淡经营的威海卫基地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功: 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在征集军饷的时候,采用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的办法,主张厘金的用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商人手中多收钱,而不是剥削农民。这支军队在保卫上海,转战苏南,牵制太平军东线兵力,为扑灭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在转战黄河、运河之间,取得了“剿捻”的胜利,完成了之前国藩难以完成的任务。 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李鸿章功过析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9214155.html, 李鸿章功过析评 作者:康国政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0期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那段历史中发生的很多重大事件都刻有他的印记。一直以来,对李鸿章的评价呈针锋相对之势:一部分人对他尊崇备至、赞不绝口,一部分人对他口诛笔伐、骂声连连。那么,李鸿章究竟应该得到怎样的评价才算对他比较公平?其实,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一生都做了哪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对国家、民族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李鸿章的功劳辨析 首先,他在洋务运动中主办或参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在当时规模更大、资金更雄厚、技术相对更先进;其次,他主办或参办的民用工业在当时影响也比较大,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第三,他在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过程中走在前列。1965年,他统率的淮军已经“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这显然比其他军队更有眼光一些。他在中国近代海军建设过程中更是功勋卓著:他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接经办北洋水师并参与南洋水师的建设。从1875年到1894年,在李鸿章的积极参与下,清王朝组建起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拥有舰船70艘,号称亚洲第一。第四,他在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洋务方面也有建树。比如,他积极参与促成了从1872年--1875年的留美学生事宜:清朝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少年,共四批120人,这些人有的后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以上四点,无疑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故步自封局面,让中国加快了近代化的步伐,这也是推崇李鸿章的人最引以自豪的理由和根据。但如果我们对那段历史综合推敲一下的话,李鸿章的这些“壮举”似乎并不是那么的令人信服。第一,他兴办的军事工业是打着“自强”的口号进行的,但推行了30年的时间,中国被日本这个原本我们不以为然的国家肆意暴虐,显然没有让中国“自强”起来;第二,他举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是打着“求富”的招牌进行的,但30年的经营结果同样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中国不仅没有富裕起来,而且更加积贫积弱;第三,李鸿章在海陆军尤其是海军建设方面的成就更为部分人津津乐道,沉浸于中国海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美谈之中,但他们忘记了福建水师、北洋水师的结局了:前者从建军到覆灭,寸功未立就被法国搞得灰飞烟灭,后者仅仅和日本交手两次便龟缩进威海卫,直到全军覆没再没有走出军港一步。如果把两支海军的兴亡始末客观研判,恐怕我们就无法对李鸿章的大海军感到骄傲了,也没有自豪的信心和理由了;第四,李鸿章与其他人共同努力,实现了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梦想,但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从1872到1875年向美国先后派遣了四批留学生共120人,学制15年。但后来由于有人担心这些少年因为吃西餐、穿西服、说洋话等因素,怕他们变质为“假洋人”,于是在1881年将其全部召回(个别不愿回国的人私自留在美国,比如詹天佑)。也就是说,按照事先设定的15年学制,没有一个公派留学生学满毕业,这就让李鸿章的此份功劳大打折扣。

李鸿章历史评价

李鸿章是个功过分明的“双面人”。前期,在中国近代史课本中,只看到其被否定的一面;后期,在报章中,更多读到他被肯定的一面。 妙联怒斥“鬼子” 李鸿章,1823年生,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1900年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失踪一段时间后出现,命洋务大臣李鸿章与列强代表议和。谈判结束后,双方共同举行记者会。忽然,日本钦差大臣小村寿太郎使出一个损招,用汉字来炫耀武力,意在羞辱清廷。这个钦差大臣得意洋洋地说:“日本一楹联大师早就出了上联,向公众诚征下联,然而久久不得,今天只好求教于楹联发祥国的大师了。”他随即对李鸿章说:“大人乃当今国学名士,恳盼赐联。”之后他亮出一张白绢,上面用汉字写着:“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这是拆字联,意思为:日本驾神马,张满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光“大王”就有八个,且个个举世无双,单枪匹马就能踏平中国! 李鸿章用余光瞥了一眼这二十一个字,怒不可遏。他强压怒火,思忖片刻就令人端出笔墨,又命这个日本钦差大臣研墨铺绢,旋即带着一副鄙夷的神态,大笔落素绢,一气呵成,回敬道:“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 此下联也是拆字联,与上联针锋相对,接得严丝合缝:日本萎靡不振,却欲抢我大清龙衣,其实不过是“魑魅魍魉”四种小鬼。这些东洋鬼子屡屡犯边,如斗胆进犯我中原,即合手将其擒拿!李鸿章的文才、急才,及其爱国情怀跃然绢上。在场的中国人见此奇联,无不拍手称绝,深感中堂大人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日本钦差大臣“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悻悻走开。 近代中国改革第一人 时间似乎要倒回到1901年的11月7日,李鸿章就死在这个冬日,正是德宗光绪27年,也是辛丑条约签订的那一年。李鸿章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清政府的大厦还在继续的倒下去。 李鸿章出身于科甲奋进之家,师从意欲“补天”的曾国藩,讲求经世之学。投身仕宦,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建新军,办洋务,签条约,卖国权。《走向共和》展现了一个与传统认识不相符的李鸿章,有胆略,有才干,有维新意识,重塑李鸿章这一形象,但不管怎样,李鸿章跳不出时代为他,为那个时代的人所划的圈子。最终逃不过悲剧的结局,而李鸿章的个人悲剧,也正是这一个时代的悲剧。 凭实而论,在中法之战、中日甲午之战、中国与八国联军之战及战后议和中,李鸿章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只不过是“舟”,清廷才是“水”,行舟靠水,水推则进,水阻则退。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是近代史上最难以被评价的人,敬他恨他的人都有,梁启超曾言“敬其之才,惜其之志,悲其之遇”,生在这个落魄的帝国之中,李鸿章只落下了“卖国贼”这一千古骂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一生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李鸿章的一生又有哪些功与过呢?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原名章桐,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享年87载,乃清朝末期重臣,清末近四十年的国家大事无不与其有关,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和北洋水师,倡导了洋务运动,李鸿章曾经代表清廷签订了《中法新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国家大事,因此李鸿章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赞他的认为他是国之栋梁,是整个清朝的支柱,有人将其评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毁李鸿章的则认为其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旁落,国土分崩离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系统地评价一下他的功过。 李鸿章的一生功过难辨,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并且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他治下严格,对于军中纪律十分重视,在任职期间,李鸿章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出身和文化。并且李鸿章很务实,不喜欢嘴上说得好听但是不知世事的人,李鸿章还很体恤民情,比起剥削贫困的农民,他更倾向于从商人手中多收一点军饷。李鸿章曾率领淮军,为剿灭太平天国做出卓越的贡献,虽然这种行为造成了过多的杀戮,但毕竟他结束了战争,给了国内一个平静发展的时机。李鸿章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倡导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主张“以夷制夷”的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炼钢炉、第一支近代海军等等,这一切为了中国后来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人骂李鸿章是“卖国贼”,并不只是因为李鸿章签下的那些条约,更是因为李鸿章的一味求和的思想和很多错误的决策,他一心想着“和平发育”,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李鸿章在对外交涉时主张议和,妄图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然而却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世界列强是不会坐视中国的发展壮大,他们只会不断的挑起战争来进一步的侵略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想要和平是极不现实的,其艰难可想而知,而且李鸿章在决策上,也又严重的失误之处,主要表现在李鸿章在指挥中日甲午战争中出现失误,导致北洋水师大败;中法战争明明胜利了却和失败没有什么区别等等。 对于李鸿章,个人觉得他是一个弱国的外交家,“弱国无外交”,国家自身的羸弱这不是靠外交家就可以弥补回来的,虽然李鸿章是一个文化上的先进分子,他主张将西方的技术学来增强国家的能力,这很符合中国的实际需求。然而最后,归根到底李鸿章只是一个封建王朝的修补匠,为这个已经风雨飘摇的大清国修修补补。是历史造就了李鸿章的辉煌,也是历史给他带来身后骂名无数,对于这样的李鸿章只能说是“惋惜”。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之功与过 李鸿章,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对于这样一个人,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也有人由于他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我觉得还是让我们回顾李鸿章的一生,再来评价他的功与过。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子黼、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同时,受业于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他作为中国晚清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期末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李鸿章一生87载,今天是他逝世100周年的日子,100年前的今天,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离开人世,在他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俄国的公使还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俄占领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这样的一幕是多么的叫人可悲!在他的一生中,他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兴办了洋务建立了北洋水师,但也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为大清帝国争辩了一生,我觉得他一生中的功与过,我们应该要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无论是在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还是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都是贯穿其中的不可忽视的人物,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危国危民的社会背景下,他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他肩负了家国重任。 下面我们从一些历史事件中来评价李鸿章的功过: 【1】1851年开始的一场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势力席卷十八个省市,沉重打击了晚清王朝。 在这个事件中,李鸿章作为清廷重臣,有维护其安危的职责,尽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国内的长期战争并不利于一个正处在风雨飘摇中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对以这一事件的评价,我们不能离开社会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鸦片战争虽然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激化了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国人进一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李鸿章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国内局势的稳定,但是,其后他对已经投降了的太平军的残忍杀戮,也确是他的过失,也无疑成为后世评价中给他抹黑的一笔。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李鸿章在60年代初时就意识到:“中国之弱在于贫”,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必须发展经济。 从60年代起,他就开始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把经济的发展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到70年代时,他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力,学习先进的制造工艺,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这无疑是李鸿章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1898,李鸿章赴欧洲。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李鸿章在1901年签订了卖国的《辛丑条约》。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死后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可谓也是个清官。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让人感到可惜,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

李鸿章的一生功过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美国媒体评李鸿章 •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评李鸿章 •水浅而舟大也。——毛泽东评李鸿章 •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孙中山评李鸿章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蒋廷黻评李鸿章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美国媒体评李鸿章 •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评李鸿章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蒋廷黻评李鸿章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美国媒体评李鸿章 •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评李鸿章 •水浅而舟大也。——毛泽东评李鸿章 •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孙中山评李鸿章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蒋廷黻评李鸿章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美国媒体评李鸿章 •拼命做官——曾国藩评李鸿章 •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袁世凯评李鸿章 •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美国总统格兰特(U.S.Grant)评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评李鸿章 身处晚清大变革时代,李鸿章选择了一条与他的老师曾国藩行程迥异的道路,几乎以一人之力,引领北洋集团,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大幕。他不计毁誉,办交涉、修铁路、建工厂、组海军,最终的目的却与曾国藩殊途同归,在保持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应对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作为一个活跃在近代国际舞台近四十年的弱国外交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无疑是相当复杂和十分丰富的,实非“投降”、“卖国”一类的贬词所能涵盖。在长期主持对外交涉事务过程中,李鸿章始终以1861年恭亲王奕沂等人奏准成为清政府对外关系最高原则“按照条约,不能稍有侵越,外敦信睦,而隐示羁縻”(《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71.页18。)为指导,并广泛吸收和发展了曾国藩、郭嵩焘等人阐述的“诚信”、“循理”外交思想的合理因素,努力将传统的儒家“和戎”思想应用于近代对外事务,力图寻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一、李鸿章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生于1823年2月15日,时值晚清。当时,欧洲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工业飞速发展,英国更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自1783年正式独立以来,也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日益强大。 然而,就在资本主义各国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却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拒绝外来的先进资本主义文化,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荒诞梦想之中,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队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 李鸿章正是出于这样一个时代,一个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年代。大清江山在列强的枪炮下岌岌可危,而民间反清的运动又一浪高于一浪。虽然清朝已经腐朽不堪,但清朝却是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大清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中国,而李鸿章等清政府的重要官员就是大清,就是中国。 就这样,李鸿章被时代的浪潮推向了历史的前台,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运动、签订不平等条约……正是这无数的“不得不出手、不得已而为之”,使得他

一生毁誉参半。 二、镇压起义与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之后,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南方兴起,并迅速壮大,一度占据中国半壁江山。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李鸿章先是参加了曾国藩的湘军幕僚,后又组建淮军,大力镇压起义,摧毁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虽然因为是农民阶级领导而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来讲,它的革命性和部分思想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所以,镇压太平天国可以说是李鸿章地主阶级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虽然李鸿章参与扼杀了太平天国这场有进步意义的起义,但他也做了在当时来看很有进步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整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在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下,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发展。 三、外交与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清政府的重臣之一,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世人尊称其为李中堂或李合肥。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李鸿章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鸿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内阁大学士(中堂)闻名,世称李中堂。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殷实的家庭,自幼通读经史,在成年后通过参加科举走上仕途。相较于其他学子,李鸿章获得的人际关系远比官职更为重要,例如他的恩师曾国藩。 咸丰年间,李鸿章通过镇压太平军进入了军中,随后因清政府江南兵力的薄弱而受命组建淮军,以曾国藩的湘军为骨干,淮军通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势力,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在湘军解散后,淮军仍旧是江南最精锐的部队。这支地处江南的武装力量成为李鸿章拥有清政府话语权的根本。 同治年间,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人试图在封建帝制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发起了近代中国资本力量的启蒙,建立清政府国有企业,改变晚清朝廷关于近代科学、军事和经济的态度。洋务运动期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外交部门一度在列强国家面前获得主权。 光绪年间,李鸿章开始组建清政府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的成立代表洋务运动的巅峰,然而终因政治制度的腐朽,后勤补给极为落后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同时也标志着李鸿章奋斗半生的

改革以失败告终。 晚年,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李被晚清逃亡政府逼迫,前往北京。重病缠身的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身心俱丧,病逝于北京,谥号文忠。 李鸿章是好人吗毫不夸张的讲,很多人不知道咸丰帝,但是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李鸿章。不管是不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他都被世人记住了。李鸿章,清政府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们喜欢叫他李中堂,关于他的争议从清政府以来就没有断过,对于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争议也没有断过。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更称他为“再造玄黄之人”。 说李鸿章是好人的,认为他虽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这不是他的错,相反正是因为他据理力争,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使得大清以最小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和平与稳定,大清的衰弱和没落都不是他一个人可以避免的,明明知道代表大清签订不平等条约会遗臭万年,但是还是只身前往,他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在签订不平等条约时为人民争取最大的条件,开办洋务运动力图使国家富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与为保护这个国家所做的努力。 说李鸿章是坏人,一是因为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做出的错误战争举措。为了避免战争加强海防,他放弃了整个新疆的疆防,在甲午战争中指挥失误导致失败,在与法国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些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

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 李鸿章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 李鸿章是一个很重视生活品质和精神兴趣的人,喜欢尝试西方先进科技和外来事物。因为他是清政府对外交流的第一人,且又手握大权,很多外来科技在进入中国之后一般都是他先使用,进行评判一番后推广给友人亲朋。 李鸿章对于中国古典文学造诣深厚,同时也是一名书画古董的收藏家,对金石器物颇有研究。他在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修养值得学习,接触西式文化的同时也加强自身传统文学的学习,并未如同后来的国人一样迷失学习方向。 李经述(李鸿章幼子)曾说李鸿章遇人不淑,意指李鸿章对于袁世凯极为看重,认同袁世凯编练新军。李鸿章看透了袁世凯的为人,却并未看透袁世凯的野心。袁世凯在民国后对李鸿章后人极为优容,却也依然叛清自立。 李鸿章晚年对维新派和革命党极为优容,曾经庇护维新人士外逃,也曾经接见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然而对富国强兵付出了半生的老人并不能接受革命党人的空谈。李鸿章注重强国在于实际行动,不以理想主义而改变信仰。 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的政治低潮是自己洋务改革理想的破灭所致,随后李鸿章在晚年期间以自我放逐的方式抵触朝廷的任命,不断远离清政府的政治斗争,转而向两广地带繁荣地方,通过沿海地区试图继续洋务运动未尽之事。因他不在朝中,清政府频频失误,最终丧权辱国,《辛丑条约》这项罪名却又加诸在他身上。 李鸿章杀降的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晚清时期,这场运动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规模之大几乎要颠覆清政府的统治,可后来这场运动覆灭于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他有着清一代汉族官僚的最高殊荣。他是当时国外知名的“中国第一人”。欧洲雕塑家把他与德国的俾斯麦、英国的格兰斯顿并列为“世界三大伟人”,并雕像纪念。他——李鸿章,生前谤言丛集,死后馆盖难以定论。贬之者称其为大刽子手、大汉奸、大卖国贼、誉之者称其为近代化的开创者、奠基人。 李鸿章毕生所从事的活动,几乎涵盖了近代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晚清40年的历史。他任直隶总督兼北大大臣25年,既是手握行政、军事大权的第一总督,又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代表人物,权大任重,内外兼顾。这一方面使他在洋务运动中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事业;大另一方面,弱国外交的困境又使他战难取胜,和必退让,最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受攻击和诽谤的悲剧性人物。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李鸿章的时候,不妨用公平、公正的眼观,把他放在当时那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评判。 一、功 李鸿章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其实这不仅对李是不公平的。因为在我们看来,此运动的局限性更加明显,综观历史,农民起义,只是以武力实现了改朝换代。它并不能直接地推动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也不能引导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更不能派生出伟大的学说和先进的理论。它只能以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正是因为大清帝国有像李鸿章这样的臣子拼命保驾,有像李鸿章这样的才学超人之士运筹帷幄,太平天国才没有完成他们消灭大清的志向,洪秀全才会兵败如山。 李鸿章创立了淮军。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在征集军饷的时候,采用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的办法,主张厘金的用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商人手中多收钱,而不是剥削农民。这支军队在保卫上海,转战苏南,牵制太平军东线兵力,为扑灭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在转战黄河、运河之间,取得了“剿捻”的胜利,完成了曾国藩难以完成的任务。 李鸿章晋升江苏巡抚时,对江苏各方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他整顿江苏省的吏治,罢黜一批官员,启用一批务实肯干的人才。筹建自己的幕府,召集各种各样有能力的人才。建设地方经济,在战后地区恢复农业生产,减免田赋。在财政管理上倾向于从地主豪绅手中获取钱财。这些措施多少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他还使得科举制度重新焕发活力,增添乡试名额,在苏州谁新科,重建书院。 李鸿章与秘鲁签订《中秘有好通商条约》。他在为不准秘鲁在澳门及各口岸诱骗中国人运载出洋一条反复争论,字字较量,保护华工的利益。虽然条约双方各有让步,但这实为一次难得的强硬外交。

2022年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3篇

2022年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3篇 摘要:评论历史人物不能仅仅以三七开、四六开等中间人物来进行评论,应全面具体的进行分析。评价李鸿章也不能仅仅就以外交为据,就下定论,应全面看待其一生,对其为官、外交、洋务等方面进行深刻的了解后再具体客观地进行评定。 _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所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实行不下去了。此时的__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二是争取民族生存和发展、积极学习西方,促进__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李鸿章在领略到洋枪洋炮的厉害后,冲破重重阻力,开始了__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所以有人认为:李鸿章是__近代化的开拓者、奠基人李鸿章是向__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的主张明显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他倡导的洋务运动推动了__近代化的发展,在这方面来说对于清朝的发展是有功的。李鸿章能在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看清历史发展的走向,并适时的做出相应的举措,所以堪称是一代杰出人物。 一、考察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 分析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 , 弄清其思想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 , 对历史人物本身作历史考察 . 这是从历史人物自身成长的线索中考察他的思想行为归宿的基本方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伟人也是人,伟人也会犯错误,但是他对社会的发展的贡献亦是不可以磨灭的。每个人的一生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每个人一生在不同的阶段所经历的事情也是不同的,所以其

阅历也在不变变化,从而其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所以评价一个人不能说只停留一个时间段,应该对历史人物进行宏观全面的认识再对其进行评价。 欧阳跃峰先生提出李鸿章既不是职业的外交家,也不是专职的外交官员,而是另有职责的地方官员。李鸿章一生中从事外交活动的时间累计起来,也远不及他作为封疆大吏主持地方军政事务的时间多。忽视其本身职权范围内的大量政务活动,而仅仅抓住临时派任的外交活动作为评价李鸿章的主要依据,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林璧属先生写道:评价一个人的历史功过,必定要结合其一生的全部活动进行综合考察,但结合历史人物一生的全部活动,并不是要考察其一生的经历,也不是要终其一生的活动,将所有的活动都加以陈述和判断。以其产生了历史效应的实践活动作为评价的根据。 二位先生都同意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须纵观其一生的活动,而不是仅仅以其中某一段时间为依据并对其进行评价。李鸿章固然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但是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仅仅是他一生经历的一小部分,他毕竟没有决定权,真正做出决定的是清政府,而他只是做了代言人而已。如果李鸿章不去签署,还会有其他人去签署,那如果是其他人签署,历史是否还会给他戴上卖国贼的帽子?然而在李鸿章一生中兴办洋务,倡导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也无疑是高瞻远瞩之举,对__的发展也是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在评价李鸿章时不能因为他所做的事产生不好的结果就全盘否定,我们同时也该看到他其他方面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林璧属先生后来又说到:具体到评价李鸿章评价,其一生中的确以处理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对于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李中堂,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也有人由于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还是让我们回顾李中堂的一生,整理一下他的功与过。 诗评李公: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从诗中总结的后人对其的评价,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出他的功与过。所以我们从他的功与过来评价他。 (1)功绩 : 【1】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简评: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试问哪个国家的崛起是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的?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这一点虽然也有过,但我认为他在这上功大于过。

【2】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 18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大清帝国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只留下一个外强中干的躯壳。中国人名被赋予了一个耻辱的名字——东亚病夫 可是即使这样,清政府内部还有一批顽固分子仍不知变通,死守“祖宗之法”。就在这一时刻,一个人站来出来,并与顽固派进行了斗争,用自己的方式来使国家富强。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且不论他兴办洋务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单就他创立了中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和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这点来看,他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是他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维护国家利益 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 有资料为证:面对日方提出的苛刻条件,中方只有“允”和“不允”两种选择,而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李公一直磨到点灯时分,口干舌燥地要求再削减五千万两,实在达不目的了,又说减少二千万两也行,最后甚至满眼含泪向伊藤博文哀求,看到我这把老骨头的面子上,多少减一点儿,算送给我回国的路费吧。可以说他是忠实地执行了清廷的电旨:“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但人家根本不为所动。老人家何等可怜!日方更以中方代表能否安全回国相要挟,李氏父子只得无可奈何的在《马关条约》上签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李鸿章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由此可见李鸿章必定有很大的才能,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功绩1:树立我国榜首支水兵 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榜首大建树是:把海防说到战略方位,树立了我国榜首支水兵! 李鸿章早在第2次鸦片战争后,就注重了海防疑问。他尽管不是我国近代榜首个注重和提出海防思维的人,但却是我国近代榜首个提出海防比陆防重要,应当树立一支强壮的水兵,以加强海防。 在我国近代,李鸿章之前的长辈提出的海防思维,要点在改进水师与岸炮的质量上,从李鸿章起,海防思维的要点是将海防提升到战略方位,并且树立一支强壮的水兵上面。李鸿章提出的海防思维即使到今日,也很有启示含义。 他提出的开源节流办水兵的思维,也是有积极含义的。比如,为了筹集到办水兵的银子,他对于宫殿费用开支过大的状况,从前上折子给慈禧太后,期望“停宫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在慈禧身上节约银子,等于在山君脸上拔毛相同,够胆大的。但李鸿章为国家社稷思考,居然做了,也是他为官的正本操行,值得必定。 在李鸿章的尽力下,终究北洋水兵于1888年树立起来,共有军舰25艘。并且这支我国历史上的榜首支水兵一诞生,即是亚洲水兵榜首,国际水兵第七。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功绩2:推广军事近代化进程 第二大建树:以更新兵器配备为起点,以练习变革为要点,推广军事近代化进程。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抵达上海不久,正遇上

一辩稿 李鸿章的功大于过

谢谢主席,大家好: 提起李鸿章,人们就会愤怒地骂到:“这个卖国贼!”的确,李鸿章跟着西太后,做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事,也签了许多屈辱求和的条约,但他也并非是一个只有过而无功的人。身处晚清大变革时代,李鸿章选择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几乎以一人之力,引领北洋集团,拉开了中国工业化的大幕,从新的视角审视他的一生,我们发现………………(从“为官”、“外交”和“洋务”三个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和功过。) 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李鸿章虽然过于拼命做官,精于自保,他却也并没有在戊戌政变中落井下石,大造冤假错案,以洗干净自己,反而有点挺身而出的味道,这就不能不令人心生敬意了。 李鸿章主导洋务运动,体现出他改革先锋的一面。尽管后来的历史书对于洋务派多有贬低之词,但回到历史现实去考虑,洋务派在工业、商业、军事以及文化的近代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已属不易。而无论是办机器局、招商局,设电报、修铁路,还是派留学生和陆军海军的近代化,这些大事件,都与李鸿章密切相关,都和李鸿章的支持和努力分不开。 对于办洋务,梁启超也曾有批评“不敢破格”,但从李氏一生来看,李鸿章虽然不能破格,但到底也始终力所能及地在推进革新。 李氏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外交成了评论李鸿章最难说清楚的一个部分。懂外交是他能够权倾一时的重要原因,但也是使他事业、声名受累,百年都难翻身的一个大坎。 作为辞令巧善的谈判者,作为守护着通往北京外交通道的忠实卫士,作为中国冤情的主要申诉者,作为试图尽可能减轻因战争失败而导致外国施予的阶段性惩罚和折磨的周旋者,李鸿章明显地成为清王朝唯一可藉以依托和不可缺少的人物。他是19世纪中国对外认识最清醒的人。李鸿章一生中参与了许多中外谈判,签订了许多中外条约,其中相当部分是带有“丧权辱国”性质的条约。作为主要谈判人,自然难逃其咎。但最后的决定权其实还是在朝廷手中。我们不应该将罪责推到他一个人的身上。 观李鸿章的一生,他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端尽力呼吁改革、实行改革,与整个洋务运动相始终。而他的后继者也跟随着他的脚步,沿着他开辟的道路实行着中国的近代化、工业化。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我们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 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我方今天试图从新的视角审视李鸿章,相信对仍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国人不无助益。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