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5核能的利用同步训练

吉林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5核能的利用同步训练
吉林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5核能的利用同步训练

吉林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5核能的利用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2017·新课标Ⅰ卷) 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 H+ H→ He+ n,已知 H的质量为

2.0136u, He的质量为

3.0150u, n的质量为

1.0087u,1u=931MeV/c2 .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A . 3.7MeV

B . 3.3MeV

C . 2.7MeV

D . 0.93MeV

2. (2分)(2017·延边模拟) 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次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B . 发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C .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D .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不可能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3.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阴极射线和β射线本质上都是电子流,都来自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B . 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C .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让人们不知道原子核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 . 公安机关对2014年5月初南京丢失铱﹣192放射源的4名责任人采取强制措施是因为该放射源放出大剂量的射线会污染环境和危害生命.

4. (2分)如图所示是显像管原理俯视图,接通电源后,电子从电子枪射出,没有磁场时打在O ,为使电

子偏转,在管颈安装了偏转线圈产生偏转磁场,如果要使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的A点,偏转磁场应该()

A . 竖直向下

B . 竖直向上

C . 水平向左

D . 水平向右

5. (2分) (2017高二下·湖南会考) 如图所示是医生用计算机辅助某种射线断层摄影(简称“CT”)检查身体的情景,这种能穿透身体的射线是()

A . 红外线

B . 可见光

C . 紫外线

D . X射线

6. (2分)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

B .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

C .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D . 阴极射线本质是X射线

7. (2分)(2017·海林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半衰期可能变短

B . 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

C . 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

D . γ粒子的电离能力比α粒子的大

8. (2分)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消除静电

B . 利用α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

C . 利用β射线来治肺癌、食道癌

D .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可以作为示踪原子

9. (2分) (2017高二下·河北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温度有关

B . 核电站采用了重核裂变,用中子轰击 U,产生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 U小

C .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D . 氢原子发光时只能发出一种频率的光

10. (2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C . 当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其放射性消失

D .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11. (2分)某原子ZAX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由此可知()

A . A=7,Z=3

B . A=7,Z=4

C . A=8,Z=3

D . A=8,Z=4

12. (2分)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关于核辐射说法正确的是()

A . 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

B . 放射性辐射对人类一定都是有害的

C . α、β、γ三种射线中只有γ射线是不带电的

D . 可以通过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环境来改变放射性衰变的快慢

13. (2分) (2017高二下·江津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

B . 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来设计防伪措施

C . 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

D . 观察者与波源互相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相同

14. (2分)如图所示,甲、乙是分别用“阴极射线管”和“洛伦兹力演示仪”实验时的两幅图片,忽略地磁场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图中的电子束径迹是抛物线

B . 乙图中的电子束径迹是圆形

C . 甲图中的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

D . 乙图中的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是恒力

二、填空题(共5小题) (共5题;共8分)

15. (2分)天然放射性现象发出的射线中,存在α射线、________和γ射线,其中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________核(填写元素名称).

16. (2分)示波管应用了________(填“电场”或“磁场”)使电子束偏转的原理;纯电阻电路中,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r的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________.

17. (1分)如图所示,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进入示波管,在示波管正下方有竖直放置的通电环形导线,则示波管中的电子束将________偏转.(填“向上”“向下”“向里”“向外”)

18. (2分)核电站利用原子核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进行发电,是常用的核燃料。受一个中子轰击后裂变成和两部分,并产生________个中子。要使链式反应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要________ (选填“大于”或者“小于”)它的临界体积。

19. (1分)用γ光子轰击氘核,使之产生中子和质子,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5u ,质子质量为1.0072u ,中子的质量为 1.0086u ,1u=1.6605×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s ,则γ光子的波长应为________m .

三、计算题 (共5题;共34分)

20. (5分) (2017高二下·射洪期中) 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卢姆加特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氡的放射性同位素有27种,其中最常用的是 Rn, Rn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 P.(1u=931.5MeV)

①求x、y的值;

②一个静止的氡核( Rn)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成钋核( Po),已知质量亏损△m=0.0002u,若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钋核和α粒子的动能,试写出该衰变方程,并求出α粒子的动能.

21. (5分) (2017高二下·唐山期中) 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92235U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92235U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92235U+01n﹣→54139Xe+3894Sr+301n.

已知92235U的原子质量为235.043 9u,01n的原子质量为1.008 7u,54139Xe的原子质量为138,917 8u,3894Sr 的原子质量为93.915 4u,且1u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02MeV,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多少Me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2. (4分)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天然的放射性同位素只不过40多种,而今天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已达1000多种,每种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科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带电的验电器在放射线照射下电荷会很快消失.其原因是()

A . 射线的贯穿作用

B . 射线的电离作用

C . 射线的物理、化学作用

D . 以上三个选项都不是

(2)下图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毫米的铝板,在α、β、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对铝板的厚度控制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射线.

(3)在我国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时,需要证明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结晶跟天然牛胰岛素的结晶是同一种物质,为此曾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做________.

23. (15分)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成功在实现了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F是铝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

(1)

完成该人工核转变的方程式?

(2)

在观察由新粒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必要的调整的是?

(3)

在容器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什么?

24. (5分)汤姆孙测定阴极射线粒子比荷的实验原理如图所示,阴极发出的电子束沿直线射到荧光屏上的O 点时,出现一个光斑.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加一个磁感应强度为3.0×10﹣4T的匀强磁场后,电子束发生偏转,沿半径为7.2cm的圆弧运动,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然后在磁场区域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为1.14×103V/m时,光斑P又回到O点,求电子的比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填空题(共5小题) (共5题;共8分)

15-1、

16-1、

17-1、

18-1、

19-1、

三、计算题 (共5题;共34分)

20-1、

21-1、22-1、22-2、22-3、

23-1、23-2、

23-3、24-1、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视频 选修 3-5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原子、原子核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核能开发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是有许多的优点的:他的燃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300 ~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如果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技术,使用海水作燃料,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方便。 还有就是安全性强。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达400多座,30多年来基本上是安全正常的。虽然有1979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沸水堆核电站事故,但这两次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随着压水堆的进一步改进,核电站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安全。 当然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核燃料不是一种日常生活燃料,不像石油一样会引发战争。也不会受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成本来源较其它发电方法为稳定。 最重要的就是污染小,对环境没有很高的污染负荷。火电站不断地向大气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当然煤炭的燃烧也少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目前严重污染问题之一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没有二氧化碳,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效应业将一步得到缓解。同时煤里的少量铀、钛和镭等放射性物质,也会随着烟尘飘落到火电站的周围,污染环境。而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据统计,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所受的剂量。 虽然核能的发展有许多优点,但是我们普通人对核电站的认识基本偏向负面。人们担心的核电站容易发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当然,核电站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过于强调核电的安全性,这样反而难以得到广大民众的理解。.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我们害怕发生像切尔诺贝利事故一样的灾难,有一些环境论者还指出从事核电生产的人曾有产下畸形儿的先例。或者核电站附件的农家出现了畸形牲畜等等。这些事实是不容忽视的,倘若大型核电站泄露甚至爆炸,那这种效果不亚于核武器战争的爆发,地球也就意味着走向了死亡。 而且核能电厂产生的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都具有放射性,必须谨慎处理,否则还可能引发政治问题、政治分歧等。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是,发展核能的投资成本巨大,所以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就大大提高。若建造一个核电站未能成功运行或失败,那损失是会很大的。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不想发展核能,但迫于经济等原因,计划就会被搁置,这就造成了世界能源分布不均。 核能电厂也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虽没有化石燃料场污染物多,但热污染较严重。与化石燃料场一样,还要考虑地理天气等因素。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2.通过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学生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启发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重点】 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教学难点】 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火柴 【教学过程】

幸存者辐射病广岛被夷为平地 【过渡语】同学们观看刚才的图片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核能;如何获得核能?核能还用哪些应用呢?学习了本节知识后就能知道答案; 【板书课题】 第二节核能 (一)核能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图片阅读课本并结合相关化学课上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回忆原子的结构并自主学习核能的获得途径; 【归纳讲述】原子结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又称原子能;

分裂聚合 (二)裂变 【过渡语】核武器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它释放的巨大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核电站是怎样利用核燃料发电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1页-172页裂变部分内容找到答案; 【提出问题】 通过看书知道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怎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Flash展示】 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过程 【动手实验】 用火柴模拟类比链式反应,将火柴搭成如课本图19.2-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原子核的裂变

郑州市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5核能的利用同步训练

郑州市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5核能的利用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 (2017高二下·黄陵期末) 有关近代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若镭Ra的半衰期为τ,则经过2τ的时间,2 kg的镭Ra中有1.5 kg已经发生了衰变 B . 铀核( U)衰变为铅核( 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 . 用14 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 D . 铀235的裂变方程可能为U→ Cs+ Rb+10 n 2. (2分) (2017高二下·鄞州期末)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照相机镜头表面的镀膜是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 B . 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 C . 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D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3. (2分)如图所示,甲、乙是分别用“阴极射线管”和“洛伦兹力演示仪”实验时的两幅图片,忽略地磁场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图中的电子束径迹是抛物线 B . 乙图中的电子束径迹是圆形 C . 甲图中的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

D . 乙图中的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是恒力 4. (2分)(2017·新化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 .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 .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 .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阴极射线和β射线本质上都是电子流,都来自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B . 温度越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小的方向移动 C .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让人们不知道原子核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 . 公安机关对2014年5月初南京丢失铱﹣192放射源的4名责任人采取强制措施是因为该放射源放出大剂量的射线会污染环境和危害生命. 6. (2分)如图所示是用阴极射线管演示电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的实验装置,图中虚线是电子的运动轨迹,那么下列关于此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端接的是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 B . C端是蹄形磁铁的N极 C . C端是蹄形磁铁的S极 D . 以上说法均不对 7. (2分)(2017·延边模拟) 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核能的利用

核能的利用 摘要:核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开发和利用新型的核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核能的简介、世界核能利用现状及核能在我国的发展,论述核能利用。 关键字:核能利用、核能现状、核能发展、核能简介 引言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1939 年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开辟了核能利用的新时代.。特别是在能源结构从石油转入非油能源的新时期里,核能被认为是解决世界能源短缺的一种重要途径,可开发的核燃料资源所提供的裂变能、聚变能,可供人类大规模长时期的利用。核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开发和利用新型的核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是许多国家在研究本国能源现状和前景之后,所采取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基本政策。 1、核能简介 1.1核能的发现 核能的发现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为人类提供了打开核能利用大门的一把钥匙,1939 年,费米利用中子轰击铀发现反应能产生中等重量的元素,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居里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得到了不同的反应产物。德国科学家哈恩重复他们的实验,证实中子轰击铀能产生重量为铀一半的元素,并确定它是钡,他的进一步工作证实了伊伦·居里实验的产物是镧。接着,流亡瑞典的奥地利女科学家迈特纳提出了铀核裂变的概念,并指出裂变能放出能量。为了能持续地放出核能,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最先考虑了链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1939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一个铀核(U - 235)裂变会释放出2—3个中子,用实验证实了链式反应的可能性。1941年12月到1942年12月,费米领导一批物理学家在芝加哥大学斯塔克运动场的西看台下,成功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发出了200W的电,解决了受控自持链式反应的众多技术问题,这标志着核能和平利用

初三物理新人教版课件

第十三章内能 §13.1 分子热运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我们能否直接用眼睛看到分子的运动?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的运动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扩散现象 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 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图1 解答: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实验观察: 1、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2、将CuSO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观察现象。 ①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④扩散现象的实例 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ⅱ:花开时,花香满园; 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 3、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冷 水温度低,扩散进行的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的慢。

九年级物理《核能》的说课稿

(封面) 九年级物理《核能》的说课稿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过程: 1。原子、原子核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2。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

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3。裂变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图3)。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烧,放出能量一样。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图3)。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图4)。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4。聚变 科学家们发现,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例如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

什么是核能及核能的利用

什么是核能及核能的利用 关键字:核能利用、核能现状、核能发展、核能简介 引言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1939 年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开辟了核能利用的新时代.。特别是在能源结构从石油转入非油能源的新时期里,核能被认为是解决世界能源短缺的一种重要途径,可开发的核燃料资源所提供的裂变能、聚变能,可供人类大规模长时期的利用。核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开发和利用新型的核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是许多国家在研究本国能源现状和前景之后,所采取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基本政策。 1、核能简介 1.1核能的发现 核能的发现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智慧和汗水。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为人类提供了打开核能利用大门的一把钥匙,1939 年,费米利用中子轰击铀发现反应能产生中等重量的元素,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居里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得到了不同的反应产物。德国科学家哈恩重复他们的实验,证实中子轰击铀能产生重量为铀一半的元素,并确定它是钡,他的进一步工作证实了伊伦·居里实验的产物是镧。接着,流亡瑞典的奥地利女科学家迈特纳提出了铀核裂变的概念,并指出裂变能放出能量。为了能持续地放出核能,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最先考虑了链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1939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一个铀核(U - 235)裂变会释放出2—3个中子,用实验证实了链式反应的可能性。1941年12月到1942年12月,费米领导一批物理学家在芝加哥大学斯塔克运动场的西看台下,成功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发出了200W的电,解决了受控自持链式反应的众多技术问题,这标志着核能和平利用时代的到来【1】。 1.2核能的利用原理 核能,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其是通过转化其质量

高二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2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 选修必考课程名称: 高中物理选修3-2 授课时间:36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18届高二年级理科班 课程目标: 1、理解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规律,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知道什么情景用什么怎么用,做到准确熟练,如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等 2、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二者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物理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4、增强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课程内容: 章节具体要求 电磁感应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 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经历研究感应电流的实 验过程,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知道电磁感 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具体应用,例如,电磁感 应在发电机、话筒、录音机等电器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理解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 向。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例如,知道感应电 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与磁通量的大 小无关,与磁通量变化量的大小无关。会应用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有关的推导和计算。例 如,能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导体切 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计算感 应电动势。 4、通过实验认识自感现象,知道自感现象产生的原 因。了解自感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了 解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知道自感在生活和 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通过实验了解涡流现象, 知道涡流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涡流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危害。例如,知道真空冶炼 炉就是利用涡流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熔化;了解电动 机、变压器的铁芯中是如何减小涡流的。 交变电流1、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什么是正弦交变电 流。能分析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能用 函数表达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能画出正弦 交变电流的图像。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频 率、峰值的物理意义。明确交变电流有效值 的概念,知道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的关系。 2、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可以通过电容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0--P173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 2.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电荷,电子带电荷,和构成原子核。 3.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或,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能。 年底,科学家曾先后用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这些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反应。 5.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的。 ; 6.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这就是,有时把它也称为反应。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的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____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合作探究 ]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 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能的开发和利用(知识总结)

能的开发和利用 一、能源家族核能 1、能源家族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①一次能源:可以能源。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②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获取,必须通过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等。 (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①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做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能、能、海洋能、能等。 ②不可再生能源:经过千百万年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煤炭、石油、、核燃料等。 2、核能 (1)原子、原子核:原子由和 (带负电)组成,原子核由(不带电)和质子(带正电)组成。 (2)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的能量。 (3)核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4)核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5)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二、太阳能 1、太阳能是巨大的“核能火炉”,因为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我们所使用的一次性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3、太阳能的利用 (1)直接利用:①将光能转化为能加以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②将光能转化为能加以利用,如太阳能电池等。 (2)间接利用:储存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 4.利用太阳能的优缺点 (1)优点:清洁、安全、无污染、环保、方便、经济、不受地域限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节省地球资源等。 (2)缺点:受到天气的限制。 三、能源革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几种新能源的性能。 2.通过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分类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新能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同学初步建立要珍惜能源资源,努力开发新能源的思想,激励他们树立自觉学习科学技术的决心。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难点是新能源的特点。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或画片):①火电站与核电站一日燃料运量的比较;②太阳灶;③荷兰风车;④风力发电装置;⑤沼气池。 教学提纲 第五节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人类为什么要寻找新能源 1.能源及分类 2.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二、主要新能源介绍 1.核能

2.太阳能 3.风能 4.生物能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你知道我国建设和建成的两个核电站在哪里吗?(浙江杭州湾附近的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核能是人类新近利用的一种新能源,我国正在积极研究核能。人类为什么要寻找和研究这些新能源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五节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板书) 一、人类为什么要寻找新能源(板书) [提问] 请问,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提供热能和动力。) [提问] 你知道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有哪些吗?(煤、石油、天然气、木材、水能等。) [教师总结] 像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燃料以及水能资源,是目前人类广泛应用的能源,在技术上也比较成熟,我们称之为常规能源。 [提问] 除这些常规能源外,你能说出哪些目前人类正在积极研制或很有利用前途的其他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地热、生物能等。) [教师总结] 像刚才同学所列举的这些刚开始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我们称之为新能源。 所以,我们可以把能源分成两类: 1.能源及分类(板书)

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初中九年级物理 核能

核能(1) ——原子核的组成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射线的应用,强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2.常识性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3.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二)教具 录像机,监视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录像剪辑。(若没有上述器材可用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挂图代替)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一盘棋,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 教师: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实况,其威力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紧接着于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做完的工作。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实况。 这是我国试爆第一颗氢弹的情况,与原子弹相比,氢弹所用的燃料更少,而威力则比原子弹大很多。 (若没有录像设备,就出示挂图,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然后教师再介绍上述情况) 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们都利用了核能。我们知道化学能是在原子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而核能是在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为了了解核能,先要知道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2.进行新课 板书课题:〈第二节原子核的组成〉 (1)电子的发现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已经是很小很小的微粒了,其直径只有10-10米,所以在十九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中性粒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而电子比原子小得多,因而人们才认识到原子内部还有结构。 板书:〈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内部的世界〉 在同一时期人们还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对放射性现象的进一步研究,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由比它更小的粒子组成。可见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没有止尽的。我们先来学习放射性现象。 板书:〈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把人们带入了原子核内部的世界〉 (2)放射性现象 ①什么是放射性现象? 教师边写边说:像铀(U)、钋(Po)、镭(Rα)等元素能自发地放出一些人眼看不见的、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射线,这种现象叫放射性现象。这些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②射线究竟是什么? 教师: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呢?它们除了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性质以外,还有些什么性质?比如: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为了了解它们的性质,还得通过实验。 教师:我们做什么样的实验,才能判断它们带不带电呢?(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若是带电的,射线在磁场中将像通电导体那样发生偏转,由偏转的方向和磁体的N、S极位置还可判断射线带的是什么电。) 教师:我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去探索还不知道的现象和规律,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实验。把放射性元素装在一个壁很厚的铅盒里(射线穿不透),在盒壁上有一个小孔,放射线可由此孔射出,然后把它们放到两个很强的磁极之间,再用照相底片把射线的轨道

高中物理学史选修课

物理学是探究物质的结构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从物理学思想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物理学是一门注重科学实验,并且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理性和实验的相结合是物理学最大的特点。 通过学习及课外了解,我已知的物理学发展有以下时期: 一、古代物理学时期 在思想方法上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表面观察和记载,直觉的猜测,以及形式逻辑的演绎,让自然科学与哲学融合在一起,但发展十分缓慢主要是由于物理学思想方法论体系的不成熟,只依赖于表面的观察和直觉的猜测,没有完整的思维体系。亚里士多德的很多理论都是错误的。 物理学发展缓慢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时期的统治者是欧洲教皇,欧洲教皇担心新的思想会威胁到其统治权,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有极端思想的出现,当然他们也不允许物理学科上出现的一系列新的观念,如伽利略遭到的迫害。 二、经典物理学时期 也就是近代物理学时期,时间为16世纪中叶-19世纪末。1 6世纪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年的天文学的研究,建立了天体运动的模型,并写出了“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16世纪初开普勒运用比较的方法将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托勒密的“地心说”相比较,宣传了哥白尼的学说,并先后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基础]; 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文现象,使日心说深入人心,并且建立了“斜面”模型,而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真正的开始。” 这个时期的物理学家敢于探究,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但从中世纪以来,教会的专制统治一直阻碍了物理学的发展。 (三)、现代物理学时期 现代物理学时期,19世纪末——现在,在这个时期内,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论对我们物理学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爱因斯坦抛弃了传统观念,经过一步步的猜想,创造性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曾经写道:“诸如此类的例子以及企图证明地球相对于…光媒质?的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大胆的猜测,严谨的推测,而为我们永久的解决了光路不变的难题。 相对论的建立,为我们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自此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努力,最终导致了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兴起,1900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了“能量子”假设,标志着量子物理学的诞生。爱因斯坦针对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理论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设,为量子理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并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的有核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概念提出了玻尔模型,使量子论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这个时期的物理学家像爱因斯坦、玻尔、普朗克等,运用猜想、假设、模型的物理思想方法论,导致了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相继建立,使物理学前进了一大步。 可以说,自由的思想引导着科学的发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所有物理学家都遵循的定理。

核能导学案(九年级物理)

二、核能 【学习目标】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 1、什么是化石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2、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常见的有哪些?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0---P173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物质是由_______ 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 组成。 2、原子由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 电荷,电子带 _________ 电荷,_________ 禾廿________ 构成原子核。 3、___ 、________ 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__________ 十分牢固,要使它们 _________ 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 或 _______ ,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 ___________ 能。 4、1934-1938年底,科学家曾先后用_________ 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 时释放出 _____ 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______ ,这些 ________ 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___________ ,并释放出大量能,这就是 反应。 5、核电站利用_______ 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__________ 控制的。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的。 6、如果将某些质量很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 的 _____________ ,会释放出更大的__________ 能,这就是____________ ,有时把它也称为 _________ 反应。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 ________ 的 ________ 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 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 1、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2、请认真完成课本P173动手动脑,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四、展示引导学习: 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王春梅高二物理选修3-4课程纲要

《高中物理选修3-4》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物理选修3-4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高中物理选修3-4》 授课时间:40学时左右 授课教师:郑州九中王春梅 授课对象:郑州九中高二(3)(4)班 课程目标: 本模块是继续学习物理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波动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运动形式。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将首先通过机械波的学习认识波动的一般规律,进而学习电磁波和光波,使物理学的探索进入了高速运动的领域,发现了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的规律。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初步接触相对论的知识,从而拓展视野,激发进一步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观点及主要观测证据,让学生再次感受前面所述的科学认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科学方法、科学意义的认识。 让学生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 课程内容: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1 简谐运动 (1课时) 2 简谐运动的描述 (1课时) 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1课时) 4 单摆 (2课时) 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1课时) 第十二章机械波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1课时) 2 波的图象 (1课时) 3 波长、频率和波速 (2课时) 4波的衍射和干涉 (2课时) 5多普勒效应 (1课时) 6惠更斯原理 (1课时)

第十三章光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课时) 2全发射(2课时) 3光的干涉 (1课时) 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1课时) 5 光的衍射 (1课时) 6 光的偏振 (1课时) 7 光的颜色色散 (2课时) 8 激光 (1课时) 第十四章电磁波 1 电磁波的发现 (1课时) 2 电磁振荡 (1课时)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课时)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1课时) 5 电磁波谱 (1课时) 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 1 相对论的诞生 (1课时) 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2课时) 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1课时) 4 广义相对论简介 (1课时) 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少讲精练,注重活动,师生互动,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渐进式的发挥。备课时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组织学生对数学现象开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全体学生亲身经历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归纳,从而发现规律,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能力要求上切忌一步到位的做法。把握好新增加内容的教学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