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

新世纪小学数学
新世纪小学数学

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四版)四年上册

教材答疑

一、如何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排十六号”这是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时是不是应该把横坐

标写在前面,纵坐标写在后面,还是按先说的一定先写等,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数学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应该把横坐标写在前面,纵坐标写在后面。对于确定位置来说,要先确定参照系。在如图的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只能写成(2,3),而不能写成(3,2).生活中,我们在刻画位置时,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要统一规定了横排和竖列,从哪排数起,从哪列数起。这实际上就是先确定参考物。

教材中的处理是采取“约定示范”的方法,在问题情境中,呈现一个“半成品”题目,如:

笑笑的座位是第二排第六号,表示为(2,6),小强的座位是第三排十六号,那么小强的座位可以表示为(3,16 )。

先让学生知道这类题的“约定”,然后再去解决问题。这其实也是先设定了参考系。

由此可知,用生活中的语言表示的位置再转换成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时,并以先说后说为标准。而是以表示在坐标系中的是横坐标还是纵坐标来区分。没有图示的,以教材中给出的示例为准。有趣的是,我们习惯上说的“排”,往往是横着摆放的,如果画成坐标系,表示第几排的数则是纵坐标,要写在“后面”了。

二、“路程、时间和速度”这一学习内容的教学价值是什么?

1.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

基本的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我们的教材在编写时

非常重视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认为这些数量关系很有价值,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

了直观的素材。

2.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材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三者的数量关系,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三者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调整了情境图,修改后的情境图突显了对时间、路程与速度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讨,左面是线段图,右面是计算过程,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分析、理解题意,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路程、时间与速度还是一个基本的数学模型,教材在第一学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后面在学习正反比例时,还要利用这个模型。

4.小学阶段的基本模型,除了路程、时间与速度外,还有总价、单价和数量,因为学生很熟悉,所有没有单列,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归纳。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中都有估算的内容,而书中没有系统地介绍方法,学生在估算时只是盲目尝试,是否应教给学生系统的估算方法?

首先要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估算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境,在不同的现实背景中,估算的方法和策略也不尽相同,脱离了现实背景,任何一种估算的方法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1.要把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2.要选好题目,提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3.要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习惯;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比较

中选择是需要估算还是精确计算,不断积累经验;

4.要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合理的都应肯定。在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

算教学时,可以适当帮助学生总结估算的策略:⑴“分部分”估计;⑵首尾法(只加首位——至少;尾都进一——最多);⑶四舍五入法(如教材33页卫星运行时间:114×21,笑笑估比2200多:110×20);⑷中间数法(32+37+30+39可以估成35x4);⑸一个估大,一个估小(114×21,可以估作120×20,约2400);

⑹从前往后:243+479(200+400=600,43+79比100大,结果比700多一点)等。

对于估算方法的确定,要做到既容易估,又尽量与实际结果接近。

5.引导学生在对估算与精确计算结果的比较中,学会反思,加强体验,提高估算能

力,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⑴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43x4(带200块钱够不够?42估成50);⑵如果是纯式子的估算,一般需要“确定一个范围”,即估计一个数值范围的区间。另外,估计出数量级是重要的,如85x2583结果大约是200000。

四、教材为什么把大数的读写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为什么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法?

首先,大数的读写对学生来说不是难点,学生学习时可以根据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进

行迁移,所以把大数的读写编排在一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其次,读数、写数都要与

数位顺序表结合进行,因此,把大数的读写放在一起编排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开始教学时如果个别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教师也不必急于要求所有学生都一步到位,在后面的学习中还会不断巩固练习。

学生学习大数的读写,要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进行,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要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自己尝试归纳方法,然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过去的教学相比,教材更加重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大数的读写,而不是死记几条“读法”或“写法”。因此,大数的读写方法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应作为知识点去考核,但可以在学生充分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相对难一些,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读数写数实践中体会方法,同时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对比练习。

五、如何借助直观模型认识更大的数?

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设计了直观模型,在数数中让学生经历“数实物—数模型—拨计数器—抽象出数”,在数的比较中,经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计数单位意义.

如在一年级下册,“动物餐厅”中,比较21个红果与18个红果谁多的问题,教材设计了摆小方块和用计数器表示数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把数数的前后顺序关系顺利地转化为数的大小顺序关系,并借助数的直观表象,来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在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单元中,学会认、读、写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数的大小的体会,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不断体会“位值制”和“进位制”.教材利用正方体这一直观模型的实际操作,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并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让学生实际感受“千”“万”等数的具体含义.

到四年级学习十万、百万、千万、亿等都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缺乏感性经验的支撑。因此,在教材再一次借助直观模型(如小方快(也可以用一些卡片来代替),计数器等),增强学生对大数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大的计数单位的直观表象,同时,让学生通过模型来感受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数一数的活动,在进位的“关键处”教师要进行追问,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要进位,再让学生连起来数一数。如教材第5页的第4题,当学生数到“九千万”的时候,教师要追问: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直观感受计数单位的大小。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借助计数器先拨一拨,再数数。

到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时,教材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表示1243这个数,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过的表示正整数的各种方式,如:

计数器、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方块模型)等,从多角度再次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让学生回忆再现直观模型,希望通过直观模型的引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数的构成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最新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数学课程在编写教材这方面严格要求数学材料的作者、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有关人员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从实际出发,不要随心所欲地开发资源.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 是呆板地念数学教材的内容,而是要结合与教材相关的有趣的课 外知识,只要一切有益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我们都不可以浪 费,要积极利用起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学当中教材虽然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运用各种途径获取课程资源,其中,新教材就是课程标准的灵魂,因为它不但掌握着每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会依据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摸索知识与知识之间 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细心观察,体现教材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想法都是各种天马行空,若是以成人的标准来制订教材,会导致小学生极其排斥,但是,当面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教材时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中.曾经,苏霍姆林斯基说:“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和发展思维的力 量,它给认识带来了一定的情感色彩.”  (二)动手操作,体现教材的生活性 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辅助功能,所以,关于在

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教材内容完成,当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课堂知识时,学生会非常激动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成果,当然, 教师必须在旁边督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提高他们的 学习兴趣.当学生把知识挥洒的如同玩游戏一般时,他们便不再 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反而会积极向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激趣乐学. (三)主动参与,体现教材设计的探索性 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教材和怎样理解教材并不是完全培养学 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要将重点放在如何能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 的知识去探索学习的奥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聪明才智,在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道路上,可以结伴而行,例如,与同桌并肩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再结合同桌的见解与概括,这样取长补短,不断地去发现和调整自己观点的不足,从而对新知识有另一番认识. 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常常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能看到数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若是能够灵活的把生活中的数学贯穿到呆板的教材中,可以很大的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学习是不分场合,永无止境的,若是在平常生活 中发现数学,那么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升与毫升”的课程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要问题与解答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要问题与解答 一年级上册 一、如何把握“可爱的校园”教学要求? 这是刚入学儿童的第一节认识10以内数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学生数数的活动,了解学生观察情景图与数数的能力,以便为学生后续学习10以内数的数学符号做一些准备。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要求主要是能说清楚图上有些什么动物、能用数数的方法说一说动物的个数、以及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与数数的方法。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建议教师首先把学生带到校园内,让学生边看边说找到了哪些“数”,如:“我们学校有3棵树、4层楼等”。后半堂课,再回到教室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看看动物的学校里有哪些“数”?和我们学校的“数”有哪些不一样?观察情景图时,由于各种信息的量较大,学生要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也需要有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说图中有些什么。如“图中有大象”、“图中有小熊”等,这是学生数数的基础。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能用数描述信息。在学生交流校园和图中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的形式来描述图中的信息。如“校园中有树,那么树有几棵呢?”“图中有小熊,那么小熊有几只呢?”这样,学生要回答上述的问题,就需要对图中的小动物进行数数。在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会漏数、或者多数,学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十分地正常,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再数一数,从中纠正数数中的错误。 在说的过程中还要指导观察的方法,因为信息呈现一般是不规则的,学生数数就需要会上下、左右地观察,这些都要教师在学生数数中加以指导。 在巩固性的练习中,有的老师采用“从学生的身体上找数”的教学处理方式,这对学生认识数将有较好的帮助。因为,刚入学的学生对数数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通过数身体上的数,使刚入学的儿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本课中,通过上述的一些活动,教师能了解学生已有的认数基础,以便为后续的学习设置良好的起点。因此,本课时主要以师生的语言交流为主,一般不出现抽象的数字符号。 二、教学“10以内数”、“20以内数”时,大部分学生都已认识这些数并会用实物数数,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活动的重点?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接受过学前的教育与家庭教育,因此,他们认识10以内的数与20以内的数也是十分正常,这也为设置课堂教学的起点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具有关的研究表明,现在很多学生认识数的符号与理解符号的意义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不协调,学生之间的基础也很不一样。一些学生能直接数数与读数,但却不会很清晰解释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现有的认知状态,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数的意义理解上,特别是20以内数的认识,应重点放在十进位值制的初步建立上。 如20以内数的认识,可以直接出示一些十几的数,让学生直接读一读。然后再请学生用学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1)什么是教学资源? 1、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展开,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精神品质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 但是,因为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的对象。所以,“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包括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的资料)。 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 2、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的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增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所以,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等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2)资源类型? 1、媒体素材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试卷 试卷是用于实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3、课件 课件是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体现教学策略,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课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版两种,网络版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版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4、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由一个或多个媒体要素表现的可作为典型教学的已有事例。

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及重点问题与解答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如何体现《课程标准》以及整套教材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教材构思与编写上有哪些特点或创新?实施教学时应注意什么?下面将就这些问题,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与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图形与几何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研究报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于依赖于教材,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师的观点和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得不到有效利用等问题实行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使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相互渗透与整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持续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提升学习效率等全新的教学领域。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能在很大水准上促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质量优质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资源整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是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2009年10月由海

阳市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该课题立项以来,实验组全体成员能紧密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扎实展开课题研究工作。整个课题研究过程方法科学、数据真实、控制严密,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总结该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特撰写课堂研究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水准上打破时空的局限,可为小学数学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直观、快捷、高效。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小学生受生活经历所限,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学以致用的意识没有形成。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信息,让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忽略了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新课程开展的前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施范围和实现水平。传统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造成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题、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更能让学生自主的时空与平台,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更恰当地使用进行教学,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异彩纷呈。 校园里面总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无论学校的条件是怎样的先进或落后,都可以找到和学习数学有关的资源。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总是有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学习中,学生本身的众多特点、班级活动、老师遇到的各式各样东西。或是学生收集的等等都可以变为现成的资源。例如:在教学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让学生把事先收集到的各式各样的盒子,进行观察、操作、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样的资源到处都有,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 还有学生自身的许多特点,可以作为活动对象。例如调查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让学生亲自量、亲自称。还有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为什么不周全的考虑作为教学资源呢?有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使用八开纸和彩色粉笔作为当课的教

学资源。每位学生手中有一张八开纸和一支彩色粉笔。对折第1次,把一半的涂上颜色,观察阴影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1/2)。对折第2次,观察并和第一次比较,这时阴影部分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4)。对折第3次,是(4/8)。对折第4次,是(8/16)等等,最后把几次折出的阴影部分的大小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是这样的: 1/2=2/4=4/8=8/16等。最后让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只要恰当地利用资源,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这些资源变成学生活动的情境和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然、社会紧密联系。例如:学习《统计》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公路口旁进行观察,在十分钟内,有多少辆摩托车通过,有多少辆小车通过,有多少辆机动车通过,等等。先让学生进行收集资料,再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又如,有一位老师教学“几十加几”时,事先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捡小石子,一袋装“几十”颗,另一袋装“几”颗,并在袋的外面标好具体的颗数。一个一个轮流上台演示给同学看,让大家边看边说。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尽享在愉快之中,其实自然资源能恰当的利用,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小的。社会资源也不例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的缩影。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帐目。家庭大事小事的发生多数与数学有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容积_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容积_ 执教:许建军(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小学) 指导:卓玉仪(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小学)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积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感知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 ②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 ③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换算。 ④会进行体积和容积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都看见过动画片《猫捉老鼠》吧?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小老鼠能轻易的通过,而猫却被撞的非常惨? 2.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体。 (师手中拿着两个不一样大的铅笔盒) 问: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师: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老师手中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看一下哪个大?(请同学猜一猜) 师:用眼睛看很难做出判断。想想看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想办法,说一说)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课题组[1] 一. 问题的提出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而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数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从我国当前改革的趋势看,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缺乏意识和主动性,造成了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发挥其优势,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迫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有关人员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的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对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二. 理论依据与选题价值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系统学依据 系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体现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要素,只有诸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才能优化。教学资源的恰当使用,能有效调整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三. 研究目标 (一)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发的资源; (二)探索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我们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结合数学课程资源的特点,我们将研究开发与课程标准以及实验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文本),学校数学教学资源网站(网页)以及”教学资源包”(电子).包括: 1.教材分析(理论讲座、内容分析、说课讲析。) 2.比较教育(国内外版本教材案例,对比分析。) 3.数学阅读(包括背景资料、数学故事、人文轶事、童话故事、儿歌童谣等。) 4.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片断集锦、教具与学具。) 5. 教学课件 6.综合练习(包括基本题、变式题、综合运用、教学思考、错题举例与分析、综合练习。) 7.实践活动(包括数学游戏、操作测量、社会调查、数学作文、实践与综合活动。) 8.教学反思(我的教学故事、评价与反思、教学经验、调查报告、教学研究报告等。) 9.考试评价(包括考试卷、试卷分析、学生评价、成长记录等。)等.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三单元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 改!)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数学教案→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 → 手机版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P36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初一名师讲堂初二名师讲堂初三全科复习高一名师讲堂高二名师讲堂高考全科强化 ·小学数学课 件下载 ·小学语文课 件下载 ·小学数学试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教学内容:练习二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题下载 ·小学语文试 题下载 ·小学数学教 案下载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教学内容:分苹果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一、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小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另外教师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在竞赛中,紧张积极的学习 大量事实表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强,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

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 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一、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精打细算(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质疑并与他人交流。 ②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引导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第一关)复习铺垫: 1.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数的大小不变?

7.10 15.20 100 0.070 1.01 2.0 2.(第二关)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115元买了 5箱牛奶,小红用129元买了6箱牛奶,两种牛奶品牌质量 一样,谁买的便宜?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请学生上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让学生 说出列式根据:总价÷数量=单价) 3.集体订正。这节课我们来探究精打动细算。板书“精 打细算” (二)(第三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打算去买牛奶(出示幻灯情景图),你从图 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2.你建议老师去买哪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培养学 生的估算意识) 3.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 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9÷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复习题,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 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 新世纪数学教材(1~6年级)编写组 本册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的,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学段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呈现形式。为使老师们能熟悉、用好本册教材,下面结合教学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第一部分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一、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 ㈠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数”数的多样化策略的过程,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

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计算价钱、付钱、找钱等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认识厘米、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简单的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资源分享

百分数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百分数的产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会读、会写百分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3、思想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及百分数数感的培养;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双休日最喜欢做什么事情?(生说)师给予适当表扬那你们最喜欢看什么娱乐节目呢?说说为什么? 一、引入 1、课间老师随机调查了我班同学喜欢看的电视娱乐节目有三种(1)先出示“最喜欢看的人数”一栏,你认为哪档节目最受欢迎?(同一首歌)说说理由 电视栏目最喜欢看的人数 动画片 18 大风车 22

同一首歌 37 (2)出示“被调查的人数”一栏,现在你认为哪档节目最不受欢迎?(同一首歌),哪档节目最受欢迎?[学生产生争论]你有什么办法?请大家动笔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电视栏目最喜欢看的人数被调查的人数 动画片 18 20 大风车 22 25 同一首歌 37 50 二:探究: 1.学生小组合作,寻找合适的比较方法。 2.交流方法: 预测: 生 1:我觉得哪个节目相差人数最少,谁就是最受欢迎的节目,所以我认为动画片是最受欢迎的节目。 生2: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方法略。 师:有道理。看动画片人数相差20-18=2,喜欢大风车的人数相差25-22=3,喜欢同一首歌的相差最多。所以动画片节目最受欢迎。同意这一理由的,请举手。 生:可能全班学生都会举手。 师:考虑好了吗?不改了吗? 师: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调查了1个同学,这位同学不喜欢动画片。不喜欢动画片的人数是1人,最小,那么就可以断定动画片是不受人

新世纪(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新世纪(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根据新世纪小学数学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一年级教材要全面落实四基,培养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课程目标;通过“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形式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指导;更加注重情境题材的多样性;练习题容量适当增加,练习的层次更加清晰;梳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的主线和内容设计,将难度较大的内容适当后移,将容量较大的课节适当分解。 一、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变化 (一)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 (二)基本框架的主要变化 1. 将一些相对学生年龄而言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了后移或删除 后移的计算内容有:将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移到一年级下册;将一年级上册比较背景下的减法问题“操场上”,后移到一年级下册。后移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学生对于计算学习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避免难点集中。同时,学生可以接触除了计算以外的更多内容,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及学习的多方面的体会。比如一年级上册可以加强对于学习习惯等的培养。 删除的内容有:删除了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中对整时过一点、不到整时的认识,将其整合到学生生活经验更为丰富的二年级学习。 2. 增加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节与问题设计

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单元中增加“快乐的午餐”一课,体会数量相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为下节课学习<,=,>的含义、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奠定基础。 在一些课节中,增加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问题设计。比如,在预备课“可爱的校园中”,增加了学生对于校园中“图形”的描述,为图形的学习积累了活动经验。在认识立体图形时,教材设计了“摸出有指定特点图形的物体”、“将立体图形沿不同方向滚动”、“你说我摆”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描述图形特征的经验。 3. 重新设计了统计、综合与实践、观察物体、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的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修订的要求和整套教材的整体设计,重新设计了统计、综合与实践(与其他内容整合为“数学好玩”单元)、观察物体、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4. 部分课节进行了分解和调整 第一,针对实验区反应的某些课容量偏大的问题,做了适当的分解。列举如下: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将6和7的加减法由原来的1节变为2节,8和9的加减法由原来的1节变为2节;20以内进位加法中加8,7,6,5,4由原来的1节变为2节。 第二,部分课节进行了调整。一年级上册,将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从“比较”单元移到“生活中的数”这个单元,使这部分内容的归属更加清晰。 二、具体内容的主要变化 以下按照单元顺序,陈述各单元具体内容的主要变化(不包括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并简单阐述理由。另外,有关具体课节的主要修改点见附录4。 1. 可爱的校园 作为预备课,鼓励学生全面积累有关数的学习、图形的学习的经验。增加了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内容,积累图形学习的经验。 2. 生活中的数 针对“数的学习”的几个重点方面:由数量抽象到数,从多种角度理解数的意义等,本单元在如下方面做了主要修改: (1)“快乐的家园”中,进一步突出了由数量抽象到数的过程,体现出从1个太阳、1棵树、1个萝卜、1筐萝卜等数量中抽象出数“1”的过程,以及从其他数量中抽象出其他数的过程。 (2)“玩具”和“文具”中,除了继续体现从数量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还增加了“想一想,做一做”等问题,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数量的多少。 (3)新增加了积累“一一对应”活动经验的课“快乐的午餐”。 (4)将原来“比较”单元的第一节课移到此,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放在数的认识单元更加合适。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参考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我们在备每一节课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运用怎样的教学手段。这时我们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教师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丰富课程资源,学习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还要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形成适合于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二)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数学教材中有些要求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空间。实验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虚拟现实生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学习体验,学会在信息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从而,使学生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和“可能性”,是五年级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个“虚拟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学习热情空前高潮。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个性化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如此,学生因为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统计》、《圆柱、

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姓名 姓名 评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套西服, 上衣840元,裤子210元,裤子的价钱上上衣的( )%,上衣的价钱是这套西服的( )%。 2.甲数是乙数的8 5,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3.20÷( )=54=( )(小数)=( )%=( )折。 4.( )千克比80千克多20%,比( )米少20%是24米。 5.油菜籽的出油率是38%,要榨菜油950千克,需要( )千克油菜籽。 6.十一月份烧煤比十月份节约了10%,十月份的烧煤量是十一月份的( )%。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 8.五(1)班今天到校40人,缺席5人,今天的出勤率是( )%。 9.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4.14%,10000元的存款一年以后得到利息和本金一共( )元。 10.有一个公园原来的门票是80元,国庆期间打8折,每张门票能节省( )元,相当于降价了( )%。 11.杯里装100克糖水,其中糖占20%,向杯里再加入( )克水后,这时溏占糖水的5%。 12、( )是45的20% ,40比( )多25% ,( )比25少40%。 13.光明饭店今年一月份的营业额是40万元,按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 )元,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那么,这个饭店一月份需缴纳营业税( )元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元。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分) 1.种子的发芽率是105%。 ( ) 2.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比1小的数。( ) 3.小明吃了一块蛋糕的50%,爸爸吃了剩下的50%,他们吃的一样多。( ) 4.在自然数α(零除外)的后面添上百分号,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5.一个数增加它的10%后是22,这个数是20。( ) 6、某商品先降价20%,又涨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 ( )三、选择题。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1、4 吨面粉卖出30%后,又卖出4 1吨,还剩( )吨。 A. 1.8 B. 2.55 C. 3.45 D. 2550 2.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 53 5 表示( )几他之几。 A.长比宽多 B. 宽比长多 C. 宽比长少 D. 长比宽少 3.3吨的4 1和1吨的75%比,( )。 A. 3吨的4 1 B. 1吨的75% C.一样重 D.无法比较 4.从3000个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作为测试,如果5个灯泡被测试出来是次

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促进有效教学

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促进有效教学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主讲”的角色定位,使教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学习方法、创建学习环境上来;为了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独立自主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下面,就具体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提高有 效教学。 一.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备出实效 第一册至第六册教学资源包内有几种常用版本的教材及大量相应的教学资源,让老师们能广泛地吸取各种版本的教学内容,打开了老师们的视野,更细致地了解教学内容,在比较中提取精华,完善自己的教学。分类收集了各个教学内容的教材分析、教材比较、背景与故事、教案与课件、练习与操作、活动与游戏、教学反思、考试与评价等研究成果。在资源库信息支持下课题组利用这些素材开展集体备课、再次备课,体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快捷性。具有集体智慧的互补性,以集体的智慧保障个体的教学质量。具有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以前,我们每次参加教学竞赛或准备教研课时,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搜索资料,甚至还需要跑到一些兄弟学校去借阅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素材,进行对比,优化教学过程。一堂课准备下来,身心疲惫,效果又并不太好。但是,自

从有了资源包以后,这一切变得简单起来。今年11月,李淑萍老师执教了一节低年级示范课《有趣的搭配》,就尝到了资源包的甜头。轻点鼠标,打开了资源包,首先进入“教材比较”这一栏,各种版本的电子教材呈现在眼前,像《有趣的搭配》这一课,每个版本的教材在这一内容的处理是不同的,看完“教材比较”这一板块后,便对于自己所要执教的内容心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紧接着,又进入|“教材分析”、“数学背景与故事”这两栏细细阅读,整堂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顿时心中有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进入“教学设计”这一栏,各种优秀的教学设计、优秀课件资源一一呈现于眼前。就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堂自认为更优秀的课便设计出来了。还不忘打开“教学反思”这一栏目,细细品读他人执教后的喜悦及深刻反思,根据他人的经验,又重新对教案、课件进行了修改,大功告成。有了如此丰富的资源包的支持,果然这节课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衡阳市数学课一等奖。正是“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内不同版本的丰富教学资源,为老师对比分析、研究、借鉴提供了 很好的平台。 二、利用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上出实效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所以我们面向21世纪的教育开放性和活动性,要求教学不能局限与课堂、书本和校内,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那么、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包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这是数学学习的宝库。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王红礼老师首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这一教学环节使教学活动由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搜索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提交给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了部分资料,并把资料放进资源库。课后,学生可进入校园网的数学资源库进行本课有目的的阅读。这一教学环节是通过提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资源。 教学《年月日》时,教学伊始,金丹老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