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摘要

审计费用作为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审计研究的重要对象。2001年证券监管委员会颁布了关于披露审计费用的相关规定,由此开启了学者们对审计费用的研究之路。本文以内部控制审计模式为切入点,对内部控制审计模式和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理论上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可以减少审计师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收费,且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所有模式中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审计收费,提高审计质量的模式。这说明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是未来我国内部审计模式的一种趋势。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和审计收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但从实证的检验结果来看,我们并未发现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可以减少审计收费。最后,本文对实证检验中两者不甚相关做了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董事会型;审计收费;审计成本

Abstract

Audit fee, the important economic connection between customer and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is an important object in auditing research field.In 2001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promulgated disclosure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bout the audit fee, so it opens the road to the scholars for studying the audit fee. In this paper, we choose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study its influence on audit fee in internal control audit period of voluntary. It is theoretically believed that, the existing of interior auditing department may reduce the audit charge, 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terior audit model can reduce the audit fee and improve the audit quality in the maximum in all. This indicate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terior audit model may be the future interior audit model in our country. In the empirical examination, we had not discovere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nterior audit pattern may reduce the audit fee. At last,we make the further reason analysis on the reason why they were not connected .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model; board of director; audit fee; audit cost

第I页共I页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思路 (2)

1.4主要内容 (2)

2 相关文献综述 (3)

2.1内部审计模式相关研究 (3)

2.2审计收费相关研究 (4)

2.3文献简评 (4)

3 相关理论基础 (5)

3.1委托代理理论 (5)

3.2交易费用理论 (5)

3.3利益相关者理论 (6)

4 内部审计模式与审计收费关系实证研究 (6)

4.1内部审计的定义与职能 (6)

4.2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 (7)

4.3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8)

4.4假设的提出 (10)

5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16)

5.1对我国审计收费与内部审计模式不相关作进一步分析 (16)

5.2相关对策与建议 (17)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上市公司购买审计服务,事务

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这种买卖审计服务的行为是通过市场机制由双方经过充分的双向选择完成的。审计费用作为二者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审计研究的重要对象。审计费用的水平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从而也就影响了审计的质量。2001年12月24日我国证券监管委员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以后,使得审计数据的公开取得成为可能。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谢晓燕,2009[1]);反之,则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SOX法案,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开始纳入强制性信息披露范围。同时,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对“财务呈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1.2研究意义

内部审计模式影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而内部审计质量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之一,我们有必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对审计收费的不同影响,选择最优的内部审计模式,以促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和外部审计服务。因此,研究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1.2.1使决策者认识到最优内部审计模式的重要性

通过比较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确立最优的内部审计模式,有助于健全公司治理系统的微观基础,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减少企业成本,使公司治理结构更合理和有效。

1.2.2推进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最优内部审计模式的确立能够为内部审计开拓新的局面,有助于推动企业成立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审计部,将其置于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对董事会负责。同时,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对所有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的权限,以确保内

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能得以有效执行。

1.2.3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高

通过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的比较,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将激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转变目标定位、树立管理服务理念的同时,重视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审计建议得以落实,也第有助于企业领导应对内部审计予以足够重视。

1.2.4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提供理论证据

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均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且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究竟这个政策的出台是否合理,通过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的比较,可以从一方面验证其合理性。

1.3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探讨上市公司在自愿进行内部控制审计阶段,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此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审计费用以及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披露机制。为此,本文首先叙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对与审计费用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与评价,之后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其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实证回归分析分两步:第一步,选择全样本分析法。将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与未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证检验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是否如理论分析一样,会导致审计费用有所增加;第二步,选取单样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研究分析选取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是否有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1.4主要内容

研究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对提高决策层、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培养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以及对审计收费市场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影响展开研究,共分为五大板块来阐述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大板块:绪论。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及主要的内容。

第二大板块:相关文献综述,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内部审计模式研究、审计费用相关研究以及文献评述。其中内部审计模式研究又从内部审计基本模式研究和内部审计模式影响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审计费用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三大板块: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四大板块: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费用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假设,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采用隶属于董事会型的内部审计模式的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低于其他类型的内部审计模式的上市公司。然后,构造审计收费模型,采用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作为因变量,将上

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五大板块:针对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不甚相关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指出了本文的不足,并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 相关文献综述

2.1内部审计模式相关研究

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部审计的基

本模式的探讨;二是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研究。

2.1.1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研究

内部审计的模式是一系列审计程序,主要包括审计过程总览、审计计划、外勤取证、交流审计结果、后续程序、时间预算等。Paule E. Lindow 等(2002)认为审计模式是一种审计技术或方法,包括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2]等。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组织治理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探讨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的隶属问题,偏重独立性方面的研究;二是从审计方法的角度出发,研究审计工作的切入点,我们主要研究从公司组织治理角度出发的内部审计模式的类型。从组织治理的角度,我国学者徐淑华(2000)[3]。将内部审计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董事会领导模式。(2)总经理领导模式。(3)监事会领导模式。李维安(2002)将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区分为外部控制主导型(英美为主)和内部控制主导型(德日为主)两种,前者主要是指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由外部独立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后者主要是内部审计由兼任董事长的公司行政首领领导,很难与管理当局保持独立,基本很少涉及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门[4]。蔡春等(2006)对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做了较为系统的归纳: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模式

和财务总监(财会部门)领导模式[5]。

2.1.2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研究

相关文献对内部审计模式对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财务控制效果、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但与此相关国内外的参考文献较少。万怀等(2007)[5]认为,在设置内部审计模式时,将公司全部内部审计业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对CEO 下属各级经济责任和业务职能进行审计;另一部分则是对 CEO 和董事会受托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前一部分由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同时向 CEO 和监事会报告。后一部分则实施外包,审计的信息仅向监事会报告。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的问题,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的作用更好地发挥[6]。程新生,孙利军,耿袆雯(2007)对我国 1307 家上市公司现

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调查,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模型出发,就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内部审计机制能够改善公司财务控制[7]。

2.2审计收费相关研究

审计收费研究是审计市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本节就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Simunic(1980)最早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8],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结合各自国情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目前,已有 100 多个解释变量用于解释审计费用的变化。在被审计单位特征中,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规模、业务复杂性、公司风险及公司治理结构。被审计单位规模对任何审计收费模型都是极为重要的解释变量。在国内审计费用研究方面,始于90年代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审计费用的决定因素上(王振林,2002[9];李爽和吴溪,2004[10];杨有红,2001[11];漆江娜等,2004[12]; 张继勋等,2005[13])。也有部分学者对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伍利娜,2003[14];刘运国、麦剑青,2006[15];)。此外,还有学者从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研究(白羽,2007[16];)。

2.3文献简评

以上仅从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作简要回顾,内部审计模式和审计收费理论领域还有很多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对内部审计模式和审计费用的相关文献总结,我们发现:第一,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有趋同的趋势,但是,国内的研究更明显地表现出以下特征:在时间上,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内容上,多数研究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目前研究多限于对内部审计模式的规范性研究和整体的描述,较少利用调查数据或公开数据对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实证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结合我国实际,内部审计模式对外部审计影响如审计意见、审计质量、审计收费等等的研究几乎没有。第二,国外关于审计收费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研究领域也相当广泛,涉及审计收费问题的多个侧面。但是,绝大多数研究都只停留在解释验证的层面上,没有指出规范审计收费的途径,这与国外更为推崇实证研究有关。第三,国内对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时间不长,大多是以传统研究为主,即把西方的审计收费模型引入中国,并加以研究。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调查研究和实证的方法,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应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设起指导性的作用,

并将相关研究向内部审计模式对外部审计影响的方向拓展。

3 相关理论基础

3.1委托代理理论

在现代企业里,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所有者成为委托人,管理者成为受托人,这就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由此产生了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构成了企业成本的一部分,降低了企业的价值。企业家为最大化企业价值,一方面对其代理人进行激励,力求实现激励相容;另一方面对代理的过程实行监督,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作用。代理理论认为审计是对代理的过程实行监督的最有效方式。作为公司监督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可以缓解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同时,内部审计设立也是降低监督成本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内部审计在公司制企业发挥着以往传统企业所不曾发挥的作用,如果内部审计能够同时承担起这份责任,其实质是能够节约委托外部审计的监督成本的。就公司制企业来说,如果内部和外部审计过程的总成本低于只有外部审计时的成本,代理人(经理)就更愿意支付内部审计成本。内部审计如果充分发挥其评价监督咨询作用,完善内部控制,介入公司治理,对风险管理评价与咨询作用,也能为企业带来增值的同时节约代理成本,从而最大化公司的利益。让内部审计部门为外部审计服务,还具有较强的“信号传递”作用,让外部审计者感到潜在的审计风险较低,从而进一步降低审计签约过程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这是目前西方企业普遍应用内部审计的原因之所在。

3.2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 年,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sas)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如果在两个互斥方案之间进行选择,效益必须大于成本,而且净效益最大者为优,这是注册会计师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所有行为选择都是以此原则为基础。会计师事务所与其他企业一样,注册会计师行业除了具有公共性外,

还具有企业性,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益,需要盈利以实现生存和发展。显然,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要么是增加审计收费,要么是提高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然而,在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个别会计师事务所想增加审计费用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为了生存和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只能降低审计成本。而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审计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时间。外部审计师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审计师的审计效率,减少审计时间,不同内部审计模式下,符合注册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只有这样,审计活动才能发展下来。

3.3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由弗里曼在1984年提出的,他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指出,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企业所有者,还包括企业员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利益集团等,更甚至包括生态环境和周遭居民等等。企业的生存与良好发展离不开这些利益相关者,他们中有的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和制约、有的为企业分担了经营风险或是财务风险、有的则可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一定的代价,与企业的利益密不可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必须为综合平衡各方利益,满足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而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目的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为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或实现增值,而这一目的实现的途径正是通过将利益相关关系转变为商品或劳务来完成(Clarkson,1994)。企业不仅是股东单一所有的主体,企业的存在也并不只是单一的为股东提供回报,因为在实现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的共同目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到审计活动中,可以将内部审计工作者与注册会计师看作是共同的审计活动下生成的利益相关者。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工作可以减少审计摩擦,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避免因为重复劳动而带来的时间浪费、提高效率。注册会计师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可以减少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从而节约审计成本。内部审计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为企业增值。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也为内部审计模式影响外部审计费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内部审计模式与审计收费关系实证研究

4.1内部审计的定义与职能

4.1.1内部审计定义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1981)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即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效且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实现了组织目标。目前关于内部审计较为权威的的界定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工1A)在其制定并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及《职责说明》(2001)中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是和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

4.1.2内部审计的职能分析

内部审计职能是指内部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并反映出内部审计的本质。内部审计的职能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并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初始设立目的是协助企业管理人员完成其管理职能。随着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在一步步发展和延伸。蔡春(1996)认为整个审计的基本功能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它的目标是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履行,同时内部审计在具有经济控制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经济监督,公证和评价等子功能。因此,内部审计的职能有:(l)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职能 (2)评价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另一重要职能。 (3)服务职能是内部审计业务范围扩大以后出现的又一重要职能。

4.2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

4.2.1成本因素

根据 Simunic(1980)提出的审计收费三分法框架,将审计收费分为审计实际成本、风险成本和事务所合理利润三个部分。审计实际成本、风险成本和预期利润决定了审计收费必须能弥补审计师所投入的审计成本并能获取所要求的利润。审计成本是决定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审计成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审计实际成本,二是审计潜在成本。审计实际成本受到审计工作量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影响。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在编制总体审计计划时要编制时间预算,而时间预算是合理确定审计收费的依据。审计工作量由被审计单位规模、业务的复杂程度决定。一般而言,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子公司越多,相应的业务量就越大,CPA 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因而审计产品成本相对就越高。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来评价某个项目的重要程度,并根据资产总额及各审计科目占总资产的比重进行时间预算,而时间预算又是合理确定审计收费的依据。也就是说,被审计单位的资产

总额都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收费高低。审计复杂性主要缘于客户所涉及的行业

数和存货和应收账款所占工作量的比重,上市公司的业务和组织的复杂性必将增

加 CPA 的审计工作量,审计实际成本也会比较高。

4.2.2风险因素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包括公司的风险和审计师自身发现错报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审计师自身的职业技能会影响到最终的风险。影响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变量主要有公司的短期、长期偿债能力,公司盈利能力等。高风险上市公司的收费水平要高于低风险上市公司的收费水平。

4.2.3审计师的预期利润

事务所的规模、品牌、所在地,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被审计单位的盈利水平、公司所在地对审计收费也有影响。

(1)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已有的研究表明,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有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动力。一般认为,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因而具有良好的声誉。一方面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维持其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就有可能向上市公司收取高于一般水平的审计收费;另一方面由于其规模大,拥有的客户数量多,存在规模效应所导致的成本节约,有可能收取比较低的费用。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是否处于前十大,也是审计定价实证研究应考虑的变量之一。

(2)审计师所在地。在一些国家,一些大都市的生活消费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审计收费也可能高于其他地区。

(3)公司所在地。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因素可能对审计收费有明显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审计收费可能会比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审计收费可能会比较低。

4.3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4.3.1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这几种形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是不同的,按隶属关系分,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有四种:(1)董事会领导模式;(2)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3)总经理(或 CEO)负责制;(4)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或由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负责。

(1)在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受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对执行层进行监督和指导。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和组织地位,能深入到经营管理各个层面,确保董事会对生产经营风险了解与控制,有利于对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形成的公司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认定。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一方面,与法人治理结构设立监事会的要求背离,会造成重复监督,增加监督成本,不利于总经理积极性、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经理层的经营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董事会议事程序复杂,而审计委员会并非一个常设机构,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成员参事、议事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监督不可能有充分的保障,在公司经营的日常性事务工作非常繁重和复杂的情况下,必然不能及时了解公司的经营状态的问题。

(2)在监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对监事会或监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执行层进行监督。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它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这种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独立性很强,权威性也是最高的,法律赋予了监事会财务监督和监督管理层的权利,内部审计对这方面的监督有充分的保障。在独立性强的监事会领导下,能有效避免董事会或总经理的行政干预和束缚,更好地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促进公司良性健康发展,从而增加外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的依赖程度,减少审计工作量,从这个角度是可以降低审计收费。在监事会模式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也进一步加强,减少信息不对称,外部审计对企业的了解更直接、更信任,从而减少其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但该模式侧重于对公司财务的检查和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监控,属于事后监督,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没有经营管理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从而弱化了为企业提供评价和咨询服务方面的功能,难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来达到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因此,监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要小于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

(3)在总经理型内部审计模式下,总经理接受董事会的委托,运用所有者赋予的经营管理权力,尽可能地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内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内部审计对总经理负责,内部审计更接近经营管理层,能直接为日常经营决策服务,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更好的发挥监督、评价、咨询、控制职能,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这种设置方式还保持了内部审计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和较高层次的地位,使内审机构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便于内部审计对这些部门进行有效的评价与监督。但总经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内部审计由高层经理领导,地位与公司其他管理部门相当,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客观性,审计范围相对窄小,审计工作受到一定限制。第二,在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对总经理的监督力度弱,不利于内审机构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业绩等进行独立的评价和监督,不能有效地防止“内部人”控制的局面,需要社会审计的帮助。因此,内审机构的这种设置方式未能使内部审计的地位达到应有的高度,不能完全保证

内审职能的正常履行。

(4)隶属于财务部门型内部审计模式下,由财务经理领导内部审计部门。财务经理是上市公司主管财务的负责人,负责公司财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益。但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较低,在决策上仍然要听从总经理或董事会的安排,因此在其领导下的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对较弱,不能充分发挥其

作用。

4.3.2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当外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采取了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能够提供内部控制健全的肯定保证时,外部审计可以利用这一信息决定审计程序和范围,减少重复工作。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内容、范围、标准、依据、程序、方法等有很多相似之处,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成果。在不同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威性的不同,其发挥的作用不同,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不同,从而外部审计师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也不同,从而对审计成本的影响不同。在成熟的审计市场中, 审计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报酬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新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重新定义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不能控制的固定风险,在给定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成反比,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为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审计质量,在重大错报风险不变的情况下,只能降低检查风险,这样势必会增加审计难度, 相应地增加审计成本, 会计师事务所必然要增加审计收费。

4.4假设的提出

4.4.1提出假设:

四种内部审计模式中,隶属于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其审计费用要低于其他三种模式。

4.4.2变量的选取

(1)因变量

根据本文所提假设以及研究分析,我们将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审计费用作为因变量,按照惯例取其对数,用InFee表示。

(2)解释变量

采用audit-model表示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若为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则赋值为1;若为其他模式则赋值为O。

(3)控制变量

①公司规模(LnSize):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业务时,确定审计费用的一个重要依据即是审计业务所需时间和审计复杂程度。本文选取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这一变量作为审计费用的控制变量。

②子公司数量(SqrtSubs):被审计单位子公司数量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业务所需时间及所需程序,进而影响到审计成本。因此依照惯例采用子公司数量的平方根作为控制变量。

③资产负债率(leverage):当被审公司的审计风险较大时,注册会计师将面临着巨大的诉讼压力和潜在的巨额赔偿,因此审计收费也会随之增加。

④会计事务所性质(Big4)::已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升其公司形象,并向市场传递其公司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的信号,因此公司有动因花费较高的审计费用聘请四大会计事务所。另一方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较强的专业素质为公司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同时其良好的声誉也为被审公司增添了附加价值,使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增加,因此审计收费也会相应增加。文用Big4来表示外部审计机构是否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若为四大,则赋值为1,若不是四大则赋值为0。

⑤公司收益(Roe1):审计费用与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有着密切联系,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重要财务指标,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当前存在的风险因素。当上市公司有着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状况良好,盈利水平较为稳定或是处于增长状态下,其重大错报风险较低,进而外部审计的审计风险也较低,不需要非必须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故而表现为较低的审计费用。但当企业经营状况糟糕、亏损严重时,外部审计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势必会增加审计程序和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从而审计费用也会相应增加。

⑥审计意见(opinion):相对于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其他类型的审计意见往往表示被审计单位存在更大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用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作为审计风险的替代指标。本文将被审单位被出具的审计报告是非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作为控制变量引入,若是被审单位当年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赋值为0,否则为1。

⑦(公司年终存货十年终应收款项)/年终总资产(INV)。代表审计师审计时多需花费的时间,存货和应收账款越多,审计师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越多,那么审计师的审计成本越大,从而其审计收费越高,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⑧公司所在地经济水平。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因素可能对审计收费有明显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审计收费可能会比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审计收费可能会比较低。按经济发达程度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域,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处于哪一地域,构建哑变量进行分析。当公司所在地为上海、北京、天津、

广东省、浙江时,D1=1,否则=0;当公司所在地为福建、江苏、山东、辽宁,D2=1,否则=0;当公司所在地黑龙江、吉林、新疆、海南、湖北、河北时,D3=1,否则=0;当公司所在地为贵州省、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时,D4=1,否则=0。

4.4.3建立模型

lnFee=a0+a1Audit-Model+a2LnAsset+a3Subs+a4Leverage+a5Big4+a6Roe+

a7Opinion

4.4.4样本选择

2006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颁布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下,由董事会监管。随后2007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笔者查阅了2008—2012年各上市公司的年报后发现,相关规定出台后,上市公司纷纷将审计委员会设立在董事会下,内审部门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因此,在上述假设中为避免由此政策带来的影响,选取2003年一2006年在沪深两市首次发行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补充,笔者会对2007年以后董事会下的收费制度与以前的多种收费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我们选取2003年-2006年 IPO(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查,对我国的内部审计模式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其中,公司内部审计模式来源于各上市公司网站以及其颁布的内部控制章程等相关公告;一些数据的缺失,我们通过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进行补充。审计费用、公司规模、子公司个数等模型中的变量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经统计,2003 年-2006 年,我国 IPO 公司共计 247 家。剔除资料缺失样本 18 家,有

效样本 229 家。本文采用 SPSS和 Excel 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4.5样本总体描述性分析

表4.1 2003-2006 年 IPO 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统计(单位:家)

根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分布,对其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4.2。

表4.2 样本公司内部审计模式所占比例统计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03 年首次发行上市的公司中,内部审计部门

隶属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为 53.71%,而 04、05、06 年分别为 45.98%、14.29%和 34.43%,可见,公司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认同逐渐加强,意识到内部审计部门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二,而隶属于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模式逐渐被采用,由03、04 年的 25.81%、10.64%到 05、06 年的 58.33%、42.50%。可见,决策层

开始意识到内部审计部门在治理方面所发挥的功效。从发展趋势上是好的。4.4.6相关性分析

为了避免变量指标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而影响模型的回归结果,我们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如表4.3。

表4.3 模型变量间相关系数检验

公司规模与子公司个数、公司资产负债率、公司性质、是否四大会计事务所在 5%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资产较多、规模较大的公司倾向于聘请四大会计事务所,而且大公司的性质更可能是国有企业,且其资产负债率较高。子公司个数在5%显著水平上与公司收益 ROE、与是否四大会计事务所显著。这说明,子公司个数较多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其获得的收益较多。检验发现,变量之间不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不会导致数据的冗余。

4.4.7回归结果与分析

为了检验董事会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我们使用上述的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的进行回归分析。如表4.4。

表4.4 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与审计费用也不显著相关,研究结论不明显,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董事会内部审计模式只是形式上的,而实质上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可能是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并不考虑或者信赖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公司子公司个数在 1%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以及事务所是否“四大”在 5%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与预期相同。INV、资产负债率、公司收益、公司性质、审计意见与公司所在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4.8研究结果

从回归结果我们发现,模型的解释变量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Audit_model)与因变量审计费用(LnFee)虽然得出的系数与预期相同均为负,但是测试变量与因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虽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减少审计收费,但是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采用何种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不大。这有可能是内部审计模式只是流于形式,实质上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有可能的原因是,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上市公司时并不考虑或者信赖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在控制变量检测中,模型的公司规模(LnSize)、公司子公司个数(SqrtSubs)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事务所是否“四大”在 5%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与预期相同。这说明公司规模大、子公司个数多的上市公司,其审计收费会相应的增多,而“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要高于非四大会计事务所,这可能是“四大”的审计质量高于非四大,

也可能是“四大”存在着“声誉溢价”。此外,我们发现公司性质为国有股时审计收费反而降低,与预期的符号相反,这可能的原因是,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上要求较高,审计师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间相应减少,从而导致审计收费的降低。而 INV、资产负债率、公司收益(ROE)、审计意见(Opinion)与公司所在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我国,审计收费模型中这些变量并不适用,该结论与我国学者以往的研究基本相同。在我国只有公司规模、子公司个数和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收费有显著关系,其他变量不适用。这可能是我国审计收费信息或者报表信息等相关数据披露存在问题,也可能是由于我国国情不同导致变量不适用,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变量。

4.4.9审计收费制度比较分析

内部审计机构如何设置,即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从而关系到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经过对比2006年与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审计收费项目,得出了如下数据:

表4.5 2007年后上市公司与2007年前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比较

如表4.5,对2007年前监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总经理型内部审计模式和财务部门型内部审计模式与2007年后的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的审计收费制度相比较,笔者发现董事会作为企业最高决策机构,不参与日常经管理,代表股东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单位目标的实现情况。一方面,它需要有一个独立部门和一批专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直接向它报告。另一方面,从审计的独立性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越高,审计的控制作用就发挥得越好;从有效性来看,内部审计直接由企业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更能够从实质和形式上保持独立,更有

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而各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相关审计费用也证实了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董事会型内部审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成果采纳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笔者认为董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层次最高,地位超卓,相对来说有更强的独性和权威性,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较为想的机构模式。

5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5.1对我国审计收费与内部审计模式不相关作进一步分析

5.1.1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并没有完全运用风险导向审计

外部审计在执业时不考虑内部审计模式,可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并没有运用到风险导向型审计,更不会考虑内部审计模式。本文的研究样本在2003-2006 年,但我国的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是 2006 年颁布、2007 年实施的新审计准则得以实现的。我国审计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很多审计师已意识到风险导向的重要性,但我国的审计仍然是以帐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为主。外部审计师在审计时,主要是以合规性为主,审前仅仅通过调查、试审、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不能适应现代报表审计的需要;在审计后,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复核主要运用在报表分析上,审计程序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审计程序存在很大问题,一是不能对症下药,没有贯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二是客户的预期,由于很多客户的财务人员都长期有与注册会计师打交道的经验,这使注册会计师无法突破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

5.1.2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

内部审计模式对审计收费影响不大,也可能是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内部审计工作的可信程度不高;二是内部审计模式流于形式,没有发挥该有的作用。

5.1.3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准入门槛过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高,对外部审计师的帮助不大。内审人员职业化程度不高、执业水平低、职业技能低。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少审计人员仅仅通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对财政、银行、税务、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知识掌握不够,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不强或缺失。同时,其他专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较少,法律、业务、技术等人才奇缺,这样势必无法适应财务审计之外的其他审计类型。另外,个别内部审计人员丧失职业道德,缺乏基本的处事原则,甚至以权谋私,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职业形象。

5.2相关对策与建议

5.2.1进一步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审计的跨国界发展。我国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是以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为立足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仅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审计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但是,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要树立风险导向意识,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即在风险导向审计观念下,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发现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对评价出的高风险领域,实施详细的账项审计,可有效地控制风险,

节约审计成本。

5.2.2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说到底是企业机构设置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设置不仅仅是审计的事,而是关系到企业产权界定和各种契约关系明确的问题。要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上市公司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的内部审计模式,最重要的是要考虑上市公司的组成性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性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脱胎于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这在我国上市公司比例中占绝大多数;二是民营企业性质的上市公司。由于两类上市公司的性质不同,其在公司监督治理和内部审计模式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之,当前的趋势是内部审计将成为董事会治理机制的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有助于健全公司治理系统的微观基础,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并且与发展和规范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经理市场、银行监督共同发挥作用,减少企业成本,使公司治理结构更合理和有效,同时有助于推进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5.2.3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包括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实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人员的素质。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具备与客户所在行业与企业相关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主要包括: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技术指标及行业政策,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环境、经营风险等等。注册会计师在尽多掌握行业知识、企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实现队伍的优化组合,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单一的财会型人员的结构,注重聘用一些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并对项目审计小组进行科学配备,同时,为提高审计质量与

企业内部审计探究论文(10篇)

企业内部审计探究论文(10篇) 第一篇: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电网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电网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是提高电网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是结合电网企业运营实际,先分析了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加强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从而促进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网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实践措施 前言 就目前而言,一些大型电网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但对于一些小型的电网企业来说,仍然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机制。显然,这并不利于电网企业的发展。鉴于此,电网企业应当重视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以此保证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从而提高电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目前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1.1电网企业内部形势的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从内部环境来看,电网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营方式一直在创新和发展。如若内部审计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并不利于电网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电网企业发展新目标的提出,更要加强内部设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总的来说,内部形式对于审计工作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①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能够与“三集五大”业务体系融合;②能够实现审计质量管理的转型,确保能够以高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服务于电网企业的发展;③能够为电网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 1.2外部环境对电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在现代化背景下,电网企业应当重视加快电网企业的转型,加强经济责任的审计、工程项目的审计、企业资金流动的审计等,并关注电网企业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从而保证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国家政策、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电网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电网企业应当重视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从事中转

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题目: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初探 学院: 商学院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湘潭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初探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需研究中小企业的内涵和中小企业的特点。 2、应研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3、应研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 4、应研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5、需提出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基本要求 1、论点明确、论证有力、论据充分。 2、结构合理,总字数在8000字以上。 3、论文格式要规范,应该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 4、语言简洁,行文要流畅。 5、培养独立思考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

中小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及对策分析。 三、进度安排 序号各阶段完成的内容完成时间 1 确定选题 201年12月 2 查阅资料、开展调研 201年1月 3 拟定提纲 201年2月 4 交论文初稿 201年3月初 5 交论文二稿 201年4月初 6 交论文三稿 201年4月底 7 论文定稿 201年5月初 8 论文答辩 201年5月25 日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应收集的资料: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论著 主要参考文献: [1]许燕.王海兵.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若干问题思考[J].吉林财税,2003.(12):11-12 [2]王永超.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改革中的作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3):33-34 [3]王艳全.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企业经 济,2004.(12):24-25 [4]李再阳.中小企业内审工作发展展望[J].中州审 计,2004.(6):41-42 [5]陈少芳.切实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J].商业会 计,2005.(10):28-29 [6]李新.改革中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J].新思 路,2004.(12):17-18 [7]赵凯.企业内部审计及风险防范[J].辽宁经济, 2009.(10):65-66 [8]杜燕.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0.(9):46-47 [9]高山.完善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1.(20):32-33 [10]孙良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某民营企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54-55

内部审计论文怎么写

内部审计论文怎么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内部审计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摘要】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经之路,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阐述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业化;必要性;措施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关于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提出指导意见。职业化是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的保障,是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举措。 一、内部审计职业化 内部审计职业化就是要把审计作为一种独立职业,其管理体制机制、任职资格条件、组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作业标准、审计质量等都按照职业化的标准加以要求。内部审计职业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结构,掌握特殊的技能方法,能够独立的履行审计职责的专业特征。 二、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没有职业化,内部审计就无法为组织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内部审计职业化是

对传统内部审计体制的重大改革,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推进审计职业化有利于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对内部审计所处环境状态的要求。独立性分为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实质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在工作中不使自己的判断受他人左右,不受个人偏见与杂念的影响,完全客观公正地判断并形成审计意见;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在组织地位与客户关系方面应独立于会计报表编制人,从而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都必须独立的履行审计职责以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审计人员的职业保障制度,对保证审计的独立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推进审计职业化有利于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内部审计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是内部审计人能够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前提。只有不断强化和提高审计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加强审计职业教育,实施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技术骨干型人才,才能适应审计新形势,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审计职业化建设能够促进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能与素质,从而为审计队伍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三)推进审计职业化有利于扩大内部审计职能 随着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审计的职能不断扩大、技术方法也在不断创新,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越来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范文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范文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功能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优势 相比于外部审计和外部监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其置身 于银行内部,能够及时获取关于银行运营情况的信息,有效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审 计风险。其次,内部审计可以对商业银行运营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经常、连续、系统、深入 的监控,源源不断地向高级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公司治 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银行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 评估与报告,帮助管理层制定恰当的风险战略,识别、评估、应对重大风险,从而将审计 关口提前,发挥内部审计事前预警、防范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特作用 我国实行分支行制,商业银行具有分支机构众多、经营多元化的特点,客观上形成了 一种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各机构、各部门、各岗位多元利益并存,难免出现局部利益 与全局利益之间、各个局部利益之间的利害冲突。加之个体行为的有限理性,以及委托代 理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高级管理层无法亲力亲为,直接获取大量内部管理 信息。而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内部审计部门有 权获取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并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项业务活动实 施全面的监督和评价银监会,2021。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其信息优势开展多 种更具增值效应的服务,如评价各行处的经营管理状况;评估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和指导原 则的遵循情况;评估各行处经营管理水平;评估资源配置与成本效益、盈利结构及业务发展 规模的匹配程度;评估银行正确实施战略决策的能力、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评估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内部审计的目的不仅 是发现问题,而且是挖掘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发现制度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并监督整改落实,进而建立一种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帮助管理 层改善经营管理,为实现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另外,通过内部审计还能显 示高级管理层一直致力于实施针对薄弱环节的改进程序,向广大股东传递高管层有效履行 受托经济责任的信息,建立起商业银行高管层的良好信誉。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有利于内部审计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 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包括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和以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并购 市场、经理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外部治理机制,通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同样重要。但由于金融业具有高负债率、高风险的特性,商业银行一直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其自身 无法突破金融监管政策和法规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因此银行治理结构更加强调其自身的

内部审计论文范本

内部审计论文范本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而广泛存在。下面是为大家的内部审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约束和监督机制,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防范舞弊、降低风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工具。但同时,由于在审计活动中,审计风险客观存在,并始终贯穿着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影响了审计质量,因此如何识别、评价、防范和化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 内部审计风险涵义可以表述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在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时,由于财务资料实质上的错误、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或内部审计人员自身判断与实际出现偏差以及其它无法预料的、潜在的障碍,在审计结论中提供了不适当的意见评价,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而应承担的相应的责任和损失。 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重要性体现在其可以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活动起到自我监控和自我促进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自我监控作用 1、监控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 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2、监控信息的真实、可靠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各项信息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是否真实、正确、及时及相关,确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传递渠道是否健全和畅通。 3、监控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 内部审计可查明被审计单位责任人是否真实可靠的完成应负经 济责任的各项指标(如利润、产值等),并对责任人的工作做出正确的 评价。 4、监控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产增减结存情况的审核、查询 和盘点,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自我促进作用 1、促进自我制约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外部或内部自己制定的制度的执 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并督促其改正,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自我约束。 2、促进自我改善 内部审计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的 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揭露存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善工作的建议,促进了被审计单位自我改善。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会计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摘要:内部审计是在现代企业下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目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存在各种问题,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审计质量。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代企业现状对策 一、内部审计基本理论 内部审计是由企事业单位内部相对独立的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对本单位各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的一种审计。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扎根于企业内部,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在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在其20世纪20年代的教科书中,将内部审计描述为“管理层的眼睛和耳朵”。随着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业务愈加复杂,内部审计由开始的“内部检查者”越来越成为“为了价值增值及改进组织的营运而设计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及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AA,1999)。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内部审计的这一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治理结构,降低运营风险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者的一项主要职责,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进而快速有效地促进企业改善风险管理体系,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可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而保证资产保值和增值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又存在一些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因素,威胁着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潜亏因素的形成,提高企业资产质量,进而保证资产完整;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战略审计活动,推动企业资产增值。 3、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内部审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 [2] 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 [3] 王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4] 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 谢涤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D].湘潭大学2007 [6] 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 [7] 程新生,孙利军,耿祎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02) [8] 程娟.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 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1 [10] 张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 [11]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05) [12] 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02) [13] 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布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01) [14] 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 据[J].审计研究.2008(02) [15] 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7(03) [16] 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02) [17] 屈耀辉,时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评估(一)--基于上海市深圳市44家企业的调查数据[J].中国内部审计.2011(06)

内部审计论文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题目: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初探 专业: 14级会计与审计 学号: 141309013 姓名:杜萌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已达到企业总数的99%。无论是由于其销售额、税收给国民经济带来的直接促进作用,还是由于增加了本国的就业率而间接的促进了国民经济,中小企业都在为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够推动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实际上,各个国家也在为此努力,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理论界都在研究中小企业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生产规模小、经营范围小、组织程度差、内部审计理念不高、技术水平落后、其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并且关于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的内部审计问题的理论研究,本国还是比较缺乏。因此使得怎样在中小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了难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使得研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美国国会在2002年7月通过的SOX法案中对美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做了相关规定,其中第404、103、302条款明确规定了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法律责任,并且提出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法定审计的要求。 2004年3月9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颁发了第2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S NO.2),该准则明确提出,对于同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业务需要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执行,并将两者整合审计。 在2007年7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就内部审计又发布了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S NO.5),用来替代AS NO.2,以此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于1983年成立审计署。1985年国务院发布《内部审计暂行规定》,这是第一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同年,我国审计署公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为了更好的规范内部审计,保证审计工作高效的进行,审计署于1989再次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在国务院与审计署相继颁布了各项准则规定之后,1994年我国第一部《审计法》正式出台;其后,审计署也颁布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总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现状;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但在高校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时期,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显然没有跟上新机制转变的步伐。近几年来部分高校中出现的违规和腐败现象,对高校的声誉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高校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特点及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高校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物价的持续上涨,引进人才费用的持续增加,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各方面的需求扩大也需要大量的建设经费,因此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这一环节,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经费预算审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高校审计部门在学校的职能部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层反馈,提出改革措施和建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发现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纠正,及时发现并制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了使用效益。由此可见,加强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是进一步保障和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在机构设置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设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但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有的高校采取了审计处室和纪检监察或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形式。审计部门理应单独设立,合署办公势必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人员情况。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

内部审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学院:江西财经大学 专业:会计 姓名:___xxx 学号:___xxxxxxxxxxx____ 指导教:xxx 2012年3月27日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依据,成为国家和地方制定各个经济发展计划和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人们据此进行投资、决策、分析、评估的主要依据。但是会计信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这时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弄虚作假,会计核算不实的一系列的会计造假现象相当普遍,对会计系统的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扰乱了国内市场经济秩序。据黑龙江省2010年12月12日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显示全省受检的169户企业中有75户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占检查总数的44%。由此可见研究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必要和重要的。这些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醒着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因为健全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对于加强企业管理,防范企业内部弄虚造假,提高会计核算,防止错误舞弊,避免和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程度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是衡量企业管理效率的标志和规避降低风险的保障。 二、课题研究目的: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的独立检查和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监督,遵守国家财经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据调查,有62.5%的企业没有内部审计人员;而在设置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能是记帐、算帐、报帐的企业占到76.92%,即这些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仍然是会计的职能。归其问题主要为①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②内部审计的职能较窄;③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④内部审计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⑤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是造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开展。⑥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落后。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主要是手工测试,已全部业务和账目为基础,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使得内部审计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审计的周期长、成本高、效力低,严重影响审计的效力与质量。 ⑦审计软件少,(优秀软件),信息化手段落后,也限制课内部审计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对风险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的把握,无法满足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 三、课题研究意义: 3.1、理论意义:内部审计是一个企业的眼睛及耳朵,他监控着一个企业的财政收入及支出,是了解一个企业的运行健康状态的重要手段。 3.2、现实意义:内部审计是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改善企业的经营而进行的独立、客观、公正的质询活动,是服务与理事会的,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目前内部审计活动包括风险评估及控制,这些活动都直接涉及公司的运行,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部控制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其发展完善的推动力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客观需求和外在环境的变化。按照目前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内部控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1940年以前的内部牵制阶段。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基本体现的是一种内部牵制机能的执行,大体通过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簿记牵制来体现企业内部的控制方式。其着眼点是职责的分工和业务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其目标是防止企业内部的错误和舞弊。

内部审计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内部审计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但内部审计从机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及广度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控制和监督效果。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当前企业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引言 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内部审计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通过对组织内部各种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来确定其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符合既定的标准并有效地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据此对所审查的活动组织内成员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因此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效益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蓬勃发展。内部审计的定义为: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包含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可以追溯到古代中世纪,由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经济组织中的内部经济监督也就有了必要,庄园审计、宫廷审计、行会审计、寺院审计也就因此而产生。早期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并无原则上的区别。 20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大型企业大量出现,而企业内部只能采取分级、分散的管理体制,以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大型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监督。近代内部审计也就因此而产生。 20世纪40年代,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竞争更激烈。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十分重视加强内部经济监督,实行事前预防性控制,现代内部审计随着内部控制的加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是于80年代初期,根据《宪法》恢复了审计制度。经过几年筹备,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我国的内部审计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在短短的20年里,我国内部审计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从1983年起在国务院各部委和国营大中型企业陆续建立了内部审计桃构,实施内审监督。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使内部审计有了较快的发展。 可以看出,在过去的20年里,作为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在国家审计机关的统一指导下,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一)、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主体,其基本职能就是经济监督。 (二)、评价职能 所谓评价职能,就是通过履行审核检查程序,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程序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人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浅议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举措1

浅议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举措高校审计机构是对学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的职能部门。以维护学院财经纪律和合法权益,提高审计工作效益为目的,以加强内部管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宗旨。从1985年始建高校内部审计至今的20年中,高校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审计的范围、审计技术手段的拓展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也存在着很多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的地方,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及自己的体会,略思小议,恳请指正。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定位不当 现状之一:是认为内部审计是秘密警察。有些单位负责人经常把内部审计理解为专查各种内部“事件”,是挑毛病,是找茬。内审机构就成了单纯的执法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现状之二:是认为内部审计是行政审批办公室。有些单位负责人经常担心经济工作会出差错,尤其是经费使用上,事先一律要由内部审计机构审核把关,方可放心去行事。内审人员疲于应付,许多工作涉及具体业务部门的管理,甚至越俎代庖替代了部分业务部门的管理职权,内审同时充当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致使内审职责不明、权限不分。 (二)内部审计领域狭窄 现状之一:重财务收支等传统审计,轻离任、专项、内部控制等宏观管理审计。许多高校对学院内部经济活动只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离任、专项、内部控制等宏观管理审计由于开展时间较短,审计立法和规范程度相对滞后,大部分高校内审人员心目中还缺乏应有的关注。而且在审计方法上也停留在“查错纠弊”上面,缺乏高屋建瓴,站在更高位置上发现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分析潜在的风险,从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措施。 现状之二:重事后审计,轻事前、事中审计。以前大部分高校对基建审计停留在结算审计上,随着高校基本建设面的不断扩大,这种事后审计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和漏洞,例如合同的不规范,给施工单位留下漏洞及活口,图纸设计有缺陷,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较多,地下工程已隐蔽,事后察看,已无现场,等等很多问题已经存在,损失已经发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一些问题已经无法弄清楚,所受损失无法挽回。

内部审计开题报告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二十一世纪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系别:会计学系 专业 (方向):审计学 年级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 年11 月10 日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002年6月,世界通讯公司对外承认虚造利润近100亿美元,而揭开这个造价黑幕的伟大英雄正是世界通讯的内部审计部副总经理。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内部审计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阻止了世界通讯CEO以及经理层对股东利益的进一步侵害,减少了对股票市场的冲击。 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并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组织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冲击。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使内部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的审计事业恢复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本文将结合内部审计的定义和作用,介绍内部审计的现状,对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望内部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于1983年成立审计署。1985年国务院发布第一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内部审计暂行规定》;其后,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1985)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989)。 1994年中国第一部《审计法》颁布。1995年审计署颁布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1998年,我国引入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张巧良(2005)对1994—2003年的内部审计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认为内部审计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基本理论、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审计、比较理论等五方面,但是在将国外理论应用于我国实践方面还比较弱。 2003年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标志着内部审计真正的从国家审计附属中脱离出来,具有了独立的地位。随后,我国出台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03—2009)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进一步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国外研究现状 2002 年7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SOX 法案,该法案中404 条款及相关的103、302 条款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法律责任,同时提出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法定审计的要求。 2002 年10 月22 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第33-8138 号提案,并于2003 年6 月5 日颁布最终规则《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及其对定期披露的证明》,其中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

内部审计论文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侯娟 班级 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内部审计在当今全面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已成为颇具活力和挑战性的职业之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防范风险能力,必须大力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形成对企业强有力的约束力,可以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管理决策信息,从而推动和促进企业利益的实现。 内部审计在公司监督和管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国内外频频暴露出公司舞弊事件,企业内部审计突现的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和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建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内部审计监督问题管理

目录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制约机制,以保证各项经营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行。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已从传统的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投资决策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方面拓展。因此作为企业制度下的公司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公司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内部审计发挥其重要作用。 但就目前我国而言,内部审计的职责还是重要限于在传统管理及规章制度方面的监督。 因此,许多内部审计团队在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经验严重不足,同时无法在改革工作程序、推 广优秀经验方面向企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因此我国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 要进一步探讨、研究和完善。 1.1.1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在组织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 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 内部审计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传统的内部审计, 主要是查错防弊,并且是事后审计,工作重点大多集中在财务部门。但随着企业经营风险加 大、企业治理结构转变、企业内部组织战略重组等,企业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 应的,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内部审计范围已覆盖到整个企业活动,从经营层 面到战略层面,从事后审计发展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有机结合,更注重事前预防和事中 控制。以前的内部审计注重于事后检查监督,现在的内部审计更突出了在风险管理、内部控 制、公司治理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注重于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从而促进公司规范 管理,并以此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但与国际内部审计的实践相 比,我国的内部审计相对来说还很年轻,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的企业风险管理也相当薄弱; 所以我们必须对内部审计加以发展和完善以满足现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最终实现科学管理 和企业价值增值。 2企业内部审计的概述 2.1内部审计的定义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企业集团要想在这场经济浪潮中,站稳地位并得到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显得日益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部审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议摘要:事业单位具有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多项职能,它是我国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运行状况不仅关系到单位自身的正常发展,也影响到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央政府加大了反腐力度,使很多事业单位逐步改善了内部控制效果。不少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也因而得以加强,但整体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阐述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问题;解决方法 我国在2014年颁布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该项规范的实行时间比较短,事业单位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因而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经济资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相互关系 首先,内部审计是推动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主要手段。通过内部审计,单位能发现内部控制上的缺陷,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准确地说,内部审计也属于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在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下,

内部控制质量会不断提高,单位的运营效果也会不断增强。其次,两者都是单位提升经营成果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员工权利与责任的合理匹配、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等。只有各部门员工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单位的正常经营发展。而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就是达到上述目标不可或缺的方法,因而也是单位增加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剖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由于事业单位往往受到其他单位的管理监督,因而很多领导人员认为没必要加强内部控制。在这种思想认识的指导下,很多领导人员主观上对强化内部控制有抵触情绪。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我国推行内部控制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来看,其内部控制体系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还不是很明确,部分单位的职责分工不太合理。最严重的是,少数单位仍未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员工在开展工作时就没有标准的操作规范。在内部控制流程不统一的情况下,监督、审核工作也就很难顺利实施。 (三)预算和资产管理水平不高 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事业单位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这使得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在当前的预算管理中,由于事业单位经常出现

高校审计现状与创新(一)

高校审计现状与创新(一) 【摘要】笔者针对目前多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从审计主体、人员素质和审计手段进行分析,提出由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共同组建新的审计主体。从加大审计宣传,增加审计经费,落实审计责任,公开审计报告等方面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力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高校内部审计现状,为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本文就高校审计现状提出创新思路。 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实施扩招政策,高校的师生人数、教学科研条件、基建投资等不断创出历史纪录。目前我国高校多数是国有高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在部分高校不同程度的存在。财务纪律松弛、违规违纪甚至贪污腐败等现象有增加趋势,给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带来消极的影响,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社会各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也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纷纷要求有关职能部门严厉查处,并建立长效机制。总体思路是,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领导和指导。省级审计机关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多种途径(报纸、网络、电视、电话、信访等)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深入各个高校实地全面考查、调研。由省级国家审计机关结合审计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高校审计计划,组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形成三种审计共同参与的“审计主体”,依法审计。严格财经纪律,形成审计意见,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 一、目前高校审计的现状 (一)审计力量不足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缺少现象。在机构设置上,一部分高校将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由1至2名工作人员负责审计工作;有的高校虽设有专门内审机构,但只象征性地配置了两三个人,更缺少专业审计人员,在职的审计人员从财务部门“轮岗”或“转业”到审计部门;少数高校既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内审人员,根本就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二)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高校党政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要程度认识不同,有的高校在配置审计工作人员时,没有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没有审计专业知识、审计工作能力的人安排在审计岗位;有的高校甚至把审计部门作为安置闲人的地方,随便安置1至2个工作人员应付上级部门或文件要求。(三)审计监督不到位,工作滞后 由于机构不健全及缺乏专业人员等原因,当前高校内审工作主要内容往往限于预算、决算项目的常规性、强制性审计工作。但实际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审计无法对日益发展壮大的高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致使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即使发现问题,可能再也无法弄清楚或予以纠正,此时的审计监督作用自然打了不小的折扣。特别是目前各高校几乎都在搞的以“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美术馆、研究所”为主体的新校区建设,金额巨大,更是几亿几十亿的资金在运作。如某省属高校学生宿舍在2005年4月建设中施工单位和当地群众发生冲突。根据协议,冲突给施工单位造成的损失由学校负责,但是施工单位没有及时将当时的情况报学校,而学校有关方面也没有及时处理,使工程在2006年竣工结算审计时才发现施工单位有多报误报现象,但是由于时间太长,现场早已不复存在,事实已无法再搞清楚了。又如,由于市场材料价格瞬息万变,如果不对签证的材料价格进行实时事中审计监督,事后也无法再进行核实,只能听凭施工单位的摆布。还有,因为工程前期审计监督缺失,造成工程概预算失真,导致投资失控,发生工程预付款超支而无法追回的事件,都给学校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四)审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 当前很多高校还是使用过去传统的审计方法,靠审计人员手工计算核对数据的对错。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时间长,效率低,易出错,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

内部审计的毕业论文电子版

内部审计的毕业论文电子版 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自发建立起来的。下文是学习啦为大家搜集的关于内部审计的毕业论文电子版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企业内部审计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并且企业的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与严格,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目前企业关注的重要内容。现阶段,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各项经济政策都在鼓励经济发展,企业内部审计面临了新的发展趋势与要求。鉴于此,本文主要就企业内部审计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以期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得更加规范和完善,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受到了国际化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已

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必然举措。 一、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现实情况,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把自身的部分审计业务委托给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甚至部分企业把全部的审计业务委托给审计机构,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化。企业进行内部审计时,选择外部的审计人员,主要原因是因为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审计支出,并且外部审计人与具有更为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有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所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化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虽然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但是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检测,能够在外部审计中发现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更有助于企业今后的规范发展。在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并且我国的审计机构正在逐渐完善与发展,向一些企业提供审计业务,且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