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整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会计分录: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耗用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7、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9、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1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简答题

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特征: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

(2)资产必须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3)资产能为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引起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即负债是现有的负债,而不是预期的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牺牲)。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等事项,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在清算时,只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以给

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四、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3.收入必然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五、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是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1)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这种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支出。

(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3)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六、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和净利润。

会计的核算前提: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包括:1、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及其特征:

概念:是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资本利得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准备在近期内出售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

特征:1、该类金融资产必须存在活跃市场,才能易于取得其公允价值。

2、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从其价格波动中获利。

3、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

客观证据证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4、属于衍生工具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特征:1、该金融资产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以确定

2、企业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3、企业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就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区别:会计不存在结构问题,而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外购存货的成本

由买价、采购费用和税金三部分组成。

(1)买价。即供货单位开出的发货票价款,如有进货折扣和进货折让,其买价应为扣除销货方进货折扣、进货折让后实际需付的金额。(2)采购费用。主要包括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购入存货应负担的税金和其他费用。

(3)税金。企业在采购物资时,除要支付买价和相关费用外,还要支付相关流转环节的税金。目前我国的流转税采用了两种方式,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即价格中包含了流转税,如消费税、资源税、城市

维护建设税等,价外税即税金不包括在物资的价格之中,典型的就是增值税。

固定资产资产的价值构成

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固定资产的价值构成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企业购入、自行建造、投资转入、融资租入、改扩建造、接受捐赠、已投入使用尚未办理移交手续和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有所不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利息应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其后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

盈余公积来源和用途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规定,公司制企业应该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计提的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金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按照股东会议提取。

用途: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分派股利

所有者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区别

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是两个会计要素,都是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后者又称为负债.区别在于,所有者权益是剩余权益,在偿还了债权人权益后,剩余部分才是所有者权益.

债权人权益是资产。企业存续期间内须偿还。

所有者权益是资本。企业存续期间内不偿还.

(1)性质不同(2)权利不同(3)偿还期限不同(4)风险不同(5)计量不同

净利润的分配内容与顺序

一般应按照下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在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的前提下,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计提标准由股东大会确定,如确因需要,经股东大会同意后,也可用于分配。

4.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分配。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会计职能:

1、反映经济活动。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报账、算账、记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2、控制经济活动。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3、评价经营业绩。在财务会计方面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完成;在管理会计方面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责任会计来实现。

4、参与经济决策。现代会计的职能是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即提供信息、支持决策。

5、预测经营前景。预测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景。

借贷记账法的主要内容:

1、概念: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2、结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3、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账户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运用借贷记账法时,在有关账户之间都会形成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就是账户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对应账户。

5、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的一种方法。通常,试算平衡包括总分类账发生额试算平衡和总分类账余额试算平衡。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一项资产是否属于企业存货的判断标准:

1、该项资产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

2、以存货法定所有权的归属为依据

3、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

4、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对外投资按性质分类的内容:

1、权益性投资:是指为获取另一企业的权益或净资产所作的投资。目的:为获取另一企业的控制权。特点:投资者有权参与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收益不确定,投资风险高。

2、债权性投资:是指为取得债权所做的投资。目的:为了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息,并保证按期收回本息。特点:投资风险小,收益较低,投资者一般无权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3、混合性投资:是指同时具有权益性和债权性双重性质的投资,往往表现为混合性证券投资。

未达账项的含义与内容:

含义: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内容:(1)企业已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

(2)企业已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

(3)银行已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

(4)银行已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发

2、加权平均法

3、移动加权平均法

4、个别计价法

权责发生制的含义、运用、举例:

含义: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运用: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运用。

举例:企业交易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货款并未到达。

原始凭证及包含内容:

概念: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的情况,并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

内容:1、名称

2、填制的具体日期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

3、填制单位或个人名称

4、对外原始凭证要有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

5、经济业务的内容

6、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7、经办人员的签字或盖章

企业销售商品时确认收入的条件:

1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

2 企业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多已售商品实施控制

3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 兽欲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5 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应注意:

(1)同内容,凡在总分类账户下没有明细分类账户的,对于每一项经济义务。一方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宁一方面要计入个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

(2)同方向。在某一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时方向必须相同。

(3)同金额。计入某一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其所属的一个或几个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会计数相等。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内容:

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1、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2、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 账簿的书面证明。 3、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 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4、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同时也是各单位设置账户的一个重要依 据。 5、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 方法。 6、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存货的计价方法。一次加权平均单 价的计算公式如下: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7、结账: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 结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入下期或下年新账(期末余额结转到下期即为下期期初余额) 8、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 流出情况的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9、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连续、系统、全面地记 录和反映企业、机关和事业等单位经济活动全部过程的簿籍。 10、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导 致了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即一方已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并已经登记入账,另一方由于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是什么?在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应 该遵循哪些要求? 1、会计要素确认的含义: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 复式记账: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 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关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 记账凭证:又称记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 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凭证。他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3. 会计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 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的载体。 4. 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 、“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 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 5.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 账簿的依据。 6.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 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 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 记的账簿。 8. 结账:是指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结账,计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和期末余额并做相应结转的工作。 9.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0 .原始凭证: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

以记录或证明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证。 11. 会计科目:是指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 目名称。 12.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13. 会计账簿:指由一定格式帐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 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簿籍。 14.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凭证组织,账务组织,记账程序) 15. 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规律,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6.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实收实付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的一种制度。 17. 收复实现制:是权责发生制的对称,亦称现金收复制,他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作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制度。 18. 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19.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20.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1. 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

名词解释、简答答案会计

一、名词解释 1、期末账项调整:期末账项调整即期末结账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确定本期的应得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并据以对账簿记录的有关账项 作出必要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 2、未达账项: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 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 未登记入帐的事项。 3、产品成本项目:指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的项目,是对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所作的分类。 4、账户的用途和结构:是指通过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资料,以及 在账户中如何提供核算资料,即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怎样登 记,余额反映什么内容。 5、资本公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 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6、平行登记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后,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在有 关的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在所属的总分类账户的明细 分类账户进行详细登记。 7、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 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 权和债务。 8、先进先出法: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 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的账务处理程序 答:在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下,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步骤一般可归纳如下:1.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各种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笔登记明细分类账;4.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5.月末,根据汇总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等级总分类账;6.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中相应账户的余额进行核对;6.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2、简述平行登记的要点 答:平行登记的要点: 1、记账的时间相同 2、记账的方向相同 3、记账的金额相等 4、记账的原始依据相同 3、简述会计概念应该包括的内容 会计概念框架就是用来阐释整个会计报表的主要导向的基础性说明。 西方会计组织认为会计概念应该包括:第一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目标;第二,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定义;第三,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四,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第五,分析某些重大财务会

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第一篇: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3、会计科目: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 4、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资产: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6、负债: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 7、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8、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 9、盈余公积:企业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 10、未分配利润: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11、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12、费用: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3、利润: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14:、会计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期间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15、会计主体假设:凡能独立核算盈亏和收支,独立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经济组织。 16、持续经营假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发生停业和破产清算等情况。 17、会计期间假设:把持续经营的期间认为的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首尾相接的时间段落。 18、货币计量假设: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对会计要素进行计价。 19、复式记账: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进行登记,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式。 20、权责发生制: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21、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22、记账凭证:财会部门根据审核确认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载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确认会计 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23、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的帐页组成的,用来序时、分类的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 24、报表: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 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6、利润表(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27、坏账:企业应收账款未能收回的部分而形成的损失。 28、对账:使账簿记录无误,真是的反映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实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第一章总论 1.会计:会计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描述经 济活动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以及协调、维系委托经济责任顺利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职能: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基本职能为 核算和监督职能,还具有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等职能。 3.会计核算: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 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4.会计监督: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评,使 其达到预期目标。 5.会计目标:会计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基本目标是制定经济决策,总体目标是 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决策信息,反映受托责任。 6.会计对象:特定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7.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进行的最基本的分类,包括资 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构成会计报表的骨架。 8.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的资源。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9.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0.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东价 值的账面体现,表面企业归谁所有。 11.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增加股东价值的源泉。 12.费用: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 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增加股东价值的代价。 13.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就是利润 (负数为亏损)。企业经营的会计成果。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各种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3.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前提通常被称作会计假设,它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4.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空间范围。 5.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破产和被清算。 6.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不断,长短相同的时间段落,据以计算损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7.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8.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该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9.谨慎性:是指会计在反映不确定事项时应持悲观态度,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亦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1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进一步分类的大类项目,是财务报表的构件,也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依据,划分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其实质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被称为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1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17.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它以现金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标准来确认和记录企业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 18.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损益,也即企业交易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时间是收入和费用发生期间而不是现金的收取或支付时间啊。19.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分类,是设置账户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依据。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 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 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 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6。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7。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8。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 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9。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 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10。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 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1.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 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12.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 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3。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 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4。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 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15。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16.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 的核算方式. 1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 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18.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19.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20。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21.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 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22.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2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精品整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会计分录: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耗用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7、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9、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1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简答题 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特征: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 (2)资产必须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3)资产能为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引起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即负债是现有的负债,而不是预期的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牺牲)。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等事项,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在清算时,只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以给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就是指经纪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成本计算: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类,从而计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会计凭证:用来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区间。序时账簿: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简称序时账,也称日记账。 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事项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账。 备查账簿:对存在许市长和分类账中不能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记录不全面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等级的账簿,简称备查账。 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帐页装订成册的账簿,简称订本帐。 活页账簿:指不将帐页固定的装订在一起,而是将零散的帐页,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集中后,放置在账夹内,可随时增减的账簿,简称活页账。 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是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复合会计分录:涉及两个以上账户,就是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另外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几个账户的借方与另外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组成的会计分录。 单式记账凭证:将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分别填制记账凭证只填一个账户。 复式记账凭证:将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集中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即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反映一项经济业务完整的会计分录。 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营业外支出: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营业外收入: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 外来原始凭证:本单位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直接取得的由外单位填制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文件。 一次凭证:在经纪业务发生或完成后,一次性填写完毕的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纪业务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累计凭证:经多次填制手续完成的原始凭证,用于反映在一定时期内重复发生的若干同类经济业务。 转账凭证:用于记载与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收付无关的经济业务的凭证,也就是在该类经济业务发生时不需要收付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自制原始凭证:本单位经办业务的人员,在执行和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原始凭证。付款凭证:用于记载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记账凭证。 借贷记账法: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基础会计(会计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CH1 1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2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会计核算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题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4.会计计量为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5.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6.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7持续经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8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9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之为基础。(以下百度)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10.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复核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1.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禁一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 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职能具有哪些特点? A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 B必须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反映经济活动情况 C主要是反映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 3会计基本假设有哪些?为什么要明确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做的合理设定。 4会计核算的方法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记账程序:是指从填制、审核、整理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到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整个账务处理程序。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支付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会计账簿: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的帐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和分类地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簿籍。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种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旅行社主营业务收入:是指旅行社为旅游、观光、度假、参观者等提供各项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现金流量表:是指报告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月份、中年度、年度)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 ·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或个人的各种所得按规定税率征收的税款。 ·未达账项:企业单位与银行,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事项。·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部门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以货币为主

要计量单位,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要求,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手段。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简答题】 ·简述会计要素及其组成。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性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简述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的含义。 实地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总金额,计入各有关存货科目,倒轧本期已销售或已耗用存货的成本。 永续盘存制是指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记列结存数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并按会计科目相同的经济内容来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费用、收入等的具体变化情况和效果。而会计科目仅仅表明经济业务的内容,只有名称,不存在具体的结构,账户则不仅要有明确的核算内容,还要有一定的结构形式。 ·试述平行登记及要点。 平行登记,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使两个方面的登记结果互相制约、互相核对,账账相等。

会计学原理 名词解释与简答

1、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各种单位(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4、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有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5、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润的总流入。 6、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7、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核算基础。

8、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并赋予标准的名称,也就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个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9、账户:具备一定的名称和结构,用于对于该名称相对应的特定的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进行单独记录的工具。 10、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11、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12、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在登记账簿前,根据记账规则,通过对经济业务的分析而确定的应记入账户的名称、方向及其金额的一个简明的记账公式。 13、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是指在期末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或)余额进行加总,以确定借贷是否相等,从而检查记账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的方法。 14、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15、期间费用:所谓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的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 16、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凭证。

会计名词解释和简答(1)

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日计表日计表是反映当日业务活动的会计报表,也是轧平当天全部业务的主要工具。 它根据当天各总账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填制。借、贷方发生额和余额的合计数必须各自平衡实质上是当天的科目汇总表。格式由借方、贷方发生额和借方、贷方余额四栏组成。 2、联行往来全国联行往来是各商业银行总行、分行、支行之间,通过资金汇划清算系统进行日常结算,相互存放、缴纳和借入(借出)各种款项。 3、再贴现商业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向人民银行申请融通资金,人民银行从汇票面额中扣除从再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后,以其差额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再贴现是解决商业银行因办理票据贴现引起资金不足的一条途径。 4、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是贷款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指贷款人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5、同城票据交换同城有关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代收代付款项的凭证票据按规定的时间和场次统一在某一场所进行交换,并轧计往来行之间应收应付款差额,由主办清算行以转账方式进行资金的清算。 6、同业拆借跨系统的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因跨系统汇划款项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结算款项账户余额不足而采取的相互资金融通。 特点:拆借时间短,定期归还(短期融资 7、银行本票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定额本票、不定额本票。见票即付 8、外汇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或资产。 9、汇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相互折算的比率。 10、信用证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 L/C)是由开证银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出口商)开立的具有一定金额,并在一定期限内以规定的、符合要求的单据付款或作出付款承诺的书面保证文件。 11、结汇和套汇 结汇:境内的企事业单位按外汇政策规定,将所得的外汇收入按牌价结售给商业银行,商业行买入外汇,给付人民币 套汇业务 一种外币通过人民币兑换成另一种外币 同种币别的套汇 二、简答 1、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及时性重要性 2、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3、个人定期储蓄存款的形式有哪些: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 4、商业银行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恪守信用,履约付款原则 结算当事人必须依照共同约定的内容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严格遵守信用,依约履行付款义务,特别是应按照约定的付款金额和付款日期进行支付。 .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原则 其他任何单位、个人以及银行本身都不得对其资金进行干预和侵犯。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 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 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 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 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 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 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 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 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https://www.360docs.net/doc/8e19138535.html,4M 2.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电大 4.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5.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6.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7.成本性态分析: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8.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9.期间成本: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弟延到下期去的成本,它的归属期只有一个,即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当期利润表,作为当期收入的抵减项目,而不列入存货成本电视大学资料 10.(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1.本量利分析:它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 12.(1)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国内电视大学学生交流社区,

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2、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4、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5、混合成本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它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成为混合成本 6、完全成本法 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7、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计算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而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8、本量关系 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9、盈亏平衡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 10、安全边际 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11、经营杠杆作用 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成为经营杆杠作用 12、经营杠杆系数 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的倍数13、相关成本 是指由某项特定决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14、机会成本

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了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15、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16、专属成本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点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 17、沉没成本- 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发生的实际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18、边际收入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量 19、边际成本-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20、成本加成定价法 是在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按预定的加成率计算相应的加成额,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 21、差别对待定价 是指企业对同一种产品或劳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会计试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会计试题 1、帐务组织:帐务组织是指帐务的结构体系,包括各类帐簿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核算程序和核对方法等。帐务组织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 2、帐务处理:帐务处理指从受理和编制凭证开始,经过审查凭证、帐务记载和帐务核对,直止轧平帐务、编制日计表为止的全部核算过程。 3、有价单证:有价单证是指有价值的特殊单证,如国库券及各类债券、股票、定额存单等,应视同现金保管。 4、实收资本:信用社的实收资本是指信用社社员缴纳的股本金和信用社公积金按法定程序转增形成的资本金。 5、负债: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6、抵债资产: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约归还贷款,以借款人、担保人的资产抵偿所欠信用社贷款本息而形成的待处理资产。 7、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信用社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商誉权和非专利技术等。 8、递延资产: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费用。 9、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原始记录,是办理各项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10、记帐凭证:记帐凭证通称传票,根据有关凭证另行编制,也可用经过编制后的凭证代替,它是办理收付款项和记载帐簿的根据。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都是核对帐务和事后查考的重要依据。 11、信用社会计电算化:信用社会计电算化,是指信用社应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含对公业务、电子汇兑、储蓄业务及联网通存通兑等。 12、资产: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13、借货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