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记账程序:是指从填制、审核、整理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到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整个账务处理程序。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支付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会计账簿: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的帐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和分类地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簿籍。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种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旅行社主营业务收入:是指旅行社为旅游、观光、度假、参观者等提供各项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现金流量表:是指报告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月份、中年度、年度)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

·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或个人的各种所得按规定税率征收的税款。

·未达账项:企业单位与银行,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事项。·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部门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以货币为主

要计量单位,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要求,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手段。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简答题】

·简述会计要素及其组成。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性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简述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的含义。

实地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总金额,计入各有关存货科目,倒轧本期已销售或已耗用存货的成本。

永续盘存制是指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记列结存数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并按会计科目相同的经济内容来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费用、收入等的具体变化情况和效果。而会计科目仅仅表明经济业务的内容,只有名称,不存在具体的结构,账户则不仅要有明确的核算内容,还要有一定的结构形式。

·试述平行登记及要点。

平行登记,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使两个方面的登记结果互相制约、互相核对,账账相等。

平行登记的要点:①同时登记;②相同方向登记;③相等金额登记。

·低值易耗品价值的摊销方法有几种?每种如何摊销?

·什么是负债?负债有何特点?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的特点:①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何区别?

①主体不同。负债的主体是债权人,所有者权益的主体是投资人。

②性质不同。负债是由企业承担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由投资人出资形成

的公司自有资产。

③进入企业的目的不同。负债是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者权益是

为了企业取得未来更大的利益而投入企业的资产,或已经取得的收益。

④偿还期限不同。负债必须于一定时期偿还。所有者权益只有在企业解散

清算时,其破产财产在偿付了破产费用、债权人的债务等以后,如有剩

余财产,才可能还给投资者。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一般不能收回

投资。

⑤享有的权利不同。债权人只享有收回债务本金和利息的权利,而无权参

与企业受益分配。所有者权益在某些情况下,除了可以获得利益外,还

可参与经营管理。

·利润表分析的指标有哪些?

利用利润表可以分析旅游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①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或营销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②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权益利润率=净利润÷股东利益×100%

·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如何计价?

旅游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的支出。

·低值易耗品价值的摊销方法有几种?每种如何摊销?

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方法有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等。

①一次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摊入费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领用时将低值易耗品的全部价值借记“销售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或“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

②分期摊销法,是指将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分期摊入费用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领用时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分期摊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时,借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分期摊销的期限不得超过12个小时,但可以跨年。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如何分配?

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等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其按下列顺序分配:①应付优先股股权;②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③应付普通股股权;④转作资本(或股份)的普通股股权。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1、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2、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 账簿的书面证明。 3、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 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4、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同时也是各单位设置账户的一个重要依 据。 5、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 方法。 6、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存货的计价方法。一次加权平均单 价的计算公式如下: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7、结账: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 结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入下期或下年新账(期末余额结转到下期即为下期期初余额) 8、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 流出情况的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9、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连续、系统、全面地记 录和反映企业、机关和事业等单位经济活动全部过程的簿籍。 10、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导 致了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即一方已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并已经登记入账,另一方由于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是什么?在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应 该遵循哪些要求? 1、会计要素确认的含义: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基础会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 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 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 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6.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7。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8。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 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9。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 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10。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 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1.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 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12.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 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3.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 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4。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 生的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15。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16.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 的核算方式。 1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 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18.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19.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20。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21。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 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22.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23.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

名词解释、简答答案会计

一、名词解释 1、期末账项调整:期末账项调整即期末结账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确定本期的应得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并据以对账簿记录的有关账项 作出必要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 2、未达账项: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 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 未登记入帐的事项。 3、产品成本项目:指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的项目,是对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所作的分类。 4、账户的用途和结构:是指通过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资料,以及 在账户中如何提供核算资料,即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怎样登 记,余额反映什么内容。 5、资本公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 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6、平行登记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后,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在有 关的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在所属的总分类账户的明细 分类账户进行详细登记。 7、权责发生制原则亦称应计基础、应计制原则,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 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 权和债务。 8、先进先出法: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 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的账务处理程序 答:在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下,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步骤一般可归纳如下:1.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填制各种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2.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根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笔登记明细分类账;4.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5.月末,根据汇总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等级总分类账;6.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总分类账中相应账户的余额进行核对;6.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2、简述平行登记的要点 答:平行登记的要点: 1、记账的时间相同 2、记账的方向相同 3、记账的金额相等 4、记账的原始依据相同 3、简述会计概念应该包括的内容 会计概念框架就是用来阐释整个会计报表的主要导向的基础性说明。 西方会计组织认为会计概念应该包括:第一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目标;第二,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定义;第三,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四,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第五,分析某些重大财务会

会计学简答及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 名词: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14.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l生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15.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6.一贯性原则: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7.及时性原则: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实效,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18.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9.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为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 20.配比原则: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21.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 22.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账面的历史成本不得任意变更。 23.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 24.会计循环: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作程序和工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个周而复始的转换过程,就是一般称谓的会计循环。

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第一篇: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3、会计科目: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 4、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资产: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6、负债: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 7、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8、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 9、盈余公积:企业从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积累。 10、未分配利润: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11、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12、费用: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3、利润: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14:、会计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期间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15、会计主体假设:凡能独立核算盈亏和收支,独立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经济组织。 16、持续经营假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发生停业和破产清算等情况。 17、会计期间假设:把持续经营的期间认为的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首尾相接的时间段落。 18、货币计量假设: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对会计要素进行计价。 19、复式记账: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进行登记,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式。 20、权责发生制: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21、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 22、记账凭证:财会部门根据审核确认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载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确认会计 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23、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的帐页组成的,用来序时、分类的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 24、报表:单位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 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6、利润表(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27、坏账:企业应收账款未能收回的部分而形成的损失。 28、对账:使账簿记录无误,真是的反映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实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第一章总论 1.会计:会计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描述经 济活动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以及协调、维系委托经济责任顺利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职能: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基本职能为 核算和监督职能,还具有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等职能。 3.会计核算: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 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4.会计监督: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评,使 其达到预期目标。 5.会计目标:会计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基本目标是制定经济决策,总体目标是 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决策信息,反映受托责任。 6.会计对象:特定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7.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进行的最基本的分类,包括资 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构成会计报表的骨架。 8.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的资源。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9.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0.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东价 值的账面体现,表面企业归谁所有。 11.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增加股东价值的源泉。 12.费用: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 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增加股东价值的代价。 13.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就是利润 (负数为亏损)。企业经营的会计成果。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各种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3.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前提通常被称作会计假设,它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4.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空间范围。 5.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破产和被清算。 6.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不断,长短相同的时间段落,据以计算损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7.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8.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该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9.谨慎性:是指会计在反映不确定事项时应持悲观态度,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亦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1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进一步分类的大类项目,是财务报表的构件,也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依据,划分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其实质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被称为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1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5.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17.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它以现金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标准来确认和记录企业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 18.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各会计期间的损益,也即企业交易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时间是收入和费用发生期间而不是现金的收取或支付时间啊。19.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分类,是设置账户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依据。

【精品整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会计分录: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耗用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7、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9、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1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简答题 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特征: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 (2)资产必须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3)资产能为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引起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即负债是现有的负债,而不是预期的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牺牲)。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等事项,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在清算时,只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以给

基础会计(会计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CH1 1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2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会计核算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题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4.会计计量为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5.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6.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7持续经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8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9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之为基础。(以下百度)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10.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复核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1.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禁一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 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职能具有哪些特点? A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 B必须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反映经济活动情况 C主要是反映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 3会计基本假设有哪些?为什么要明确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做的合理设定。 4会计核算的方法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记账程序:是指从填制、审核、整理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到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整个账务处理程序。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支付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会计账簿: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的帐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和分类地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簿籍。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种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旅行社主营业务收入:是指旅行社为旅游、观光、度假、参观者等提供各项服务所取得的收入。 ·现金流量表:是指报告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月份、中年度、年度)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 ·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企业或个人的各种所得按规定税率征收的税款。 ·未达账项:企业单位与银行,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事项。·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部门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以货币为主

要计量单位,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要求,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手段。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简答题】 ·简述会计要素及其组成。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性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简述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的含义。 实地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存货的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总金额,计入各有关存货科目,倒轧本期已销售或已耗用存货的成本。 永续盘存制是指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即设置存货明细账,逐笔或逐日地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记列结存数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并按会计科目相同的经济内容来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费用、收入等的具体变化情况和效果。而会计科目仅仅表明经济业务的内容,只有名称,不存在具体的结构,账户则不仅要有明确的核算内容,还要有一定的结构形式。 ·试述平行登记及要点。 平行登记,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使两个方面的登记结果互相制约、互相核对,账账相等。

会计学原理 名词解释与简答

1、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各种单位(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4、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有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5、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润的总流入。 6、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7、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核算基础。

8、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并赋予标准的名称,也就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个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9、账户:具备一定的名称和结构,用于对于该名称相对应的特定的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进行单独记录的工具。 10、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11、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12、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在登记账簿前,根据记账规则,通过对经济业务的分析而确定的应记入账户的名称、方向及其金额的一个简明的记账公式。 13、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是指在期末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或)余额进行加总,以确定借贷是否相等,从而检查记账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的方法。 14、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15、期间费用:所谓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的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 16、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凭证。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第一章总论 1.会计: 会计是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货币单位计量标准来描述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以及协调、维系委托经济责任顺利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职能: 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基本职能为核算和监督职能,还具有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等职能。 3.会计核算: 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4.会计监督: 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评,使其达到预期目标。 5.会计目标: 会计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基本目标是制定经济决策,总体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决策信息,反映受托责任。 6.会计对象: 特定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7.会计要素: 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进行的最基本的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构成会计报表的骨架。

8.资产: 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9.负债: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0.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东价值的账面体现,表面企业归谁所有。 11.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增加股东价值的源泉。 12.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增加股东价值的代价。 13.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就是利润(负数为亏损)。企业经营的会计成果。14.会计恒等式: 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的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5.会计确认: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 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 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 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 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 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 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 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 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总论 ●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信息:描述一个组织在特定的时点上所拥有的资源(财物资源)、负债(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和股东权益(属于股东的净资产)。利润(在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现金的来源、去向等) 管理会计信息:满足内部各个层面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 税务会计信息:专门用于纳税申报的会计信息 ●(简答)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以凭证为依据 2.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 3.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具有及时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综上所述: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和记录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旨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信息系统。 ●处理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应该遵循的所有行为规范的总和。独立、客 观、公正、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对客户、同行、执业组织具有责任感。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 ●(简答)财务会计信息内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外信息和非货币信息 ●会计目标(我国):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是指为了保证跨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1.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 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 间。 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已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 生产经营活动。 5.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会计要素:会计对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内容)的具体化,它是根据交易 或者是想的经纪人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用于反应财务状况、经营成 果的基本单位。 1.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 济效益的资源。 2.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实业务。 3.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占有、收益、

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2、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4、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5、混合成本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它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成为混合成本 6、完全成本法 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7、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计算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而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8、本量关系 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9、盈亏平衡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 10、安全边际 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11、经营杠杆作用 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成为经营杆杠作用 12、经营杠杆系数 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的倍数13、相关成本 是指由某项特定决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14、机会成本

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了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15、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16、专属成本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点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 17、沉没成本- 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发生的实际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18、边际收入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量 19、边际成本-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20、成本加成定价法 是在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按预定的加成率计算相应的加成额,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 21、差别对待定价 是指企业对同一种产品或劳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复式记账: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 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关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记账凭证:又称记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 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凭证。他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3.会计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 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的载体。 4.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 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 5.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6.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 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 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8.结账:是指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结账,计算出各账户的本 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做相应结转的工作。 9.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0.原始凭证: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 以记录或证明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证。 11.会计科目:是指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 目名称。 1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13.会计账簿:指由一定格式帐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簿籍。 14.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凭证组织,账务组织,记账程序) 15.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 账规则和规律,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6.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实收实付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的一种制度。17.收复实现制:是权责发生制的对称,亦称现金收复制,他是以 款项的实收实付作为标准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制度。 18.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预期会给 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19.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20.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 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 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

会计试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会计试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会计试题 1、帐务组织:帐务组织是指帐务的结构体系,包括各类帐簿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核算程序和核对方法等。帐务组织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 2、帐务处理:帐务处理指从受理和编制凭证开始,经过审查凭证、帐务记载和帐务核对,直止轧平帐务、编制日计表为止的全部核算过程。 3、有价单证:有价单证是指有价值的特殊单证,如国库券及各类债券、股票、定额存单等,应视同现金保管。 4、实收资本:信用社的实收资本是指信用社社员缴纳的股本金和信用社公积金按法定程序转增形成的资本金。 5、负债: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6、抵债资产:抵债资产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约归还贷款,以借款人、担保人的资产抵偿所欠信用社贷款本息而形成的待处理资产。 7、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信用社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商誉权和非专利技术等。 8、递延资产: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费用。 9、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原始记录,是办理各项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10、记帐凭证:记帐凭证通称传票,根据有关凭证另行编制,也可用经过编制后的凭证代替,它是办理收付款项和记载帐簿的根据。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都是核对帐务和事后查考的重要依据。 11、信用社会计电算化:信用社会计电算化,是指信用社应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含对公业务、电子汇兑、储蓄业务及联网通存通兑等。 12、资产: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13、借货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