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沟”理论简论

“知识沟”理论简论
“知识沟”理论简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研辅导班-知沟理论文稿

“知识沟”(knowledge gap)理论

广播电视新闻学

外国广播电视方向

“知识沟”(knowledge gap)理论

随着媒体的出现,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到了大众传播阶段。大众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它打破了特权阶级对于知识的垄断,使得知识不再是稀缺的资源。传统观念认为,大众传播正在消弭不同阶层之间的知识差距,重塑社会的平等,然而现实果真如此吗?

1.“知识沟”理论提出背景

在60时年代的美国,要求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呼声不断高涨,其背景之一就是学校中贫富儿童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的差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目。也就是说富裕儿童在上学之前就接受了较好的学龄前教育,而那些贫困儿童因为家境困难,既没有钱购买启蒙读物也没有钱聘任家庭教师,进入小学后,两者在学习能力和成绩上体现了明显的差距。有关研究表明,这种差异随年纪的上升而逐渐扩大,并导致升学率、学历甚至将来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两级分化。这种现象是由不平等的经济结构造成的,而种族主义者却把它归结为人种素质问题。

这样,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美国政府推出了一个补充教育计划,试图通

过大众传播和其它手段改善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条件,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制作一部题为《塞萨米大街》(又名芝麻街)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系列片。利用普及率很高的电视媒介来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制作这部系列片的重要意图。然而实际的播放的结果却显示,在贯彻这个意图方面是失败的,因为对节目接触和利用最多的还是富裕儿童。以缓解教育条件不平等为目的的这部系列片,实际结果是扩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这种情况说明,在现代社会,尽管大众传播将同样的知识或信息传达到每个家庭和社会角落,但是它所带来的社会结果却并非如此简单。

2. “知识沟”理论的提出

以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为主的“明尼苏达小组”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于1970年在《舆论季刊》上提出了“知沟理论”。“知沟理论”的主要负责人蒂奇纳(P. J. Tichenor )是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系教授,多诺林(G .

A .Donohue )是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奥利娅(C . N . Olien )是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助教。这三位学者因多次合作,并同在明尼苏达大学,故被称为“明尼苏达”小组。明尼苏达小组首次正式提出“知沟理论”假设,从而开了世界范围内大众传播“知沟”现象研究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小组就“知沟”假设持续发表了多篇有广泛影响的学术论文,其主要特点为,从宏观社会结构视野分析“知沟”现象。

美国学者蒂奇纳等人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知识量 知识量

时间 时间

(图1知识沟假说)(图2上限效果假说)

图1是A.M.松伯格为“知沟”假说绘制的模式图。图中横轴表示时间推移,纵轴表示获得信息的知识量的变化。该图中心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社会经济低者都带来经济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2.1“知识沟”的定义:

“知识沟”是指由大众传播所带来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知识差距。也就是说,在大众传播的环境下,穷人和富人都将从大众传播中获益,但是他们对于知识吸收的速度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他们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2.2 “知识沟”理论的两种表述方式(蒂奇纳):

1.使用时间(Over time):在一段时间内,当媒介已经对某个话题做过大量

宣传之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比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吸取该话题的知识。

2.定点时间(At a given point in time):在特定的时间里,较之未大量宣

传的话题,在媒介大量宣传的话题上,所获知识与教育程度有更高的相

关性。

这两种表述即是说,教育程度高的人往往比教育程度低的人能够更快地吸收知识,同时也表现得更有兴趣。

2.3“知识沟”存在的原因(蒂奇纳):

1. 传播技能不同。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教育程度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如

阅读、理解、记忆等)相对较好。

2.知识储备不同。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基于所受的教育,可能对某个问题早有

了解。

3.社会交往不同。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相对来说有更多的社会交往,交往层次

高,获取知识机会大

4.选择性心理机制发挥作用。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很难找到与其价值观和态度

相协调的信息,从而导致对信息的兴趣降低。

5.大众传媒自身的本性是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介,其受众是高学历阶层。无论那个方面,社会经济地位

高的阶层都处于有利地位,这是造成“知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批判:上述的分析,很好地论证了“知识沟”存在的原因,但在论证中,蒂奇纳等人把社会经济状况好和教育程度高划上了等号,忽略了社会经济状况差而具有高学历的变数;以及为社会大众为服务的媒介通俗化的另一变数。这使得“知识沟”理论过于绝对而不够完善。

3. 相反观点:“上限效果”(ceiling effect)理论

1977年,艾蒂玛和克莱因提出相反观点“上限效果”理论。他们认为:个人对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而是达到一个“上限”后就会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获得知识的速度快,但“上限”来得也早;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获得知识的速度慢,但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上限”赶上前者。这意味着,大众传播并不会扩大“知识沟”,或者说“知识沟”的存在是暂时的,最终人们获得的知识将是一样的。(如图2)

“上限理论”的三条论据:

(1).信息源的性质决定“上限”:大众媒介传播的是一般知识,而非高深的学问,无论经济地位如何,人们都不可能从中获得超出一般范畴的知

识;

(2).受众本身具有“上限”:获取知识快的人感到自己获得足够的知识后,会自动减慢或停止追求知识;

(3).现有知识已达到“上限”:如果个人的知识超出大众传播的程度,就会转而寻求其他渠道获取知识。

批判:一些学者认为,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追求某种特定的知识的过程中,这个“上限”可能是存在的。但在一个人一生追求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这个“上限”是否存在还是一个问题。如果“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效果可以消除社会‘知沟’,实现普遍社会平等的观点是很幼稚的”话,那么,“上限效果”理论正从反面说明了“知沟”、“信息沟”理论的正确性。

4.“知识沟”理论的修订:

(1).大众传播有时会扩大“知识沟”,而有时会缩小,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最为关键在于兴趣和动机。

“知识沟”缩小的证据同样来自对《芝麻街》分析所得出的数据。(278

图示)在经常收看该节目的孩子,富裕儿童和贫困儿童的进步得分呈缩

小趋势。这也就是说,如果经济状况差的人有寻求知识的强烈意愿时,

“知识沟”不仅不会扩大,还会缩小。这里起作用的是个人的努力,似

乎可以看到,如果个体有充分的求知欲望,便可以弥补其经济状况差所

带来的劣势。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推翻原有的理论。

(2).“知识沟”不仅局限于社会经济状况不同的人群之间,还存在于对政治的兴趣不同,以及年龄不同的人群之间。

后续的研究认为,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知识沟的存在是一个事实,它不仅表现在贫富阶层之间,而且会广泛地表现在性别、年龄、职业、

行业、群体、地区、民族、国家以及文化之间。这些或许是蒂奇纳最锄

提出“知识沟”理论所忽略的一个方面。

(3).不同的媒介对于“知识沟”的作用是不同的。和电视相比,印刷媒介更可能扩大“知识沟”,而以电脑为基础的新媒介也可能扩大“知识沟”。

我们认为,这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硬件的购得成本;理解的难易程度;获取信息的习惯。也就是说,那些硬件价格便宜,信息传播的符号容易理解,而且符合大众获取信息习惯的媒介往往有助于抑制、甚至是缩小“知识沟”。

5.“知识沟”理论的演变:

知识沟(knowledge gap)→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传播效果沟(communication effects gap)→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

5.1“信息沟”:1974年,由卡茨曼提出,它可以说“知识沟”理论的放大,试

图回答信息社会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即:如何防止和解决“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的两极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社会矛盾问题。

该理论从新传播技术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如下观点:

第一,新传播技术的采用将增加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量和信息的接触量,这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如此。

第二,新技术的采用所带来的利益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并不都有是均等的。现有信息水准较高枵获取信息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比信息水准较低或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其理由有四点:

1、传播新技术的早期会带给那些传播活动活跃、信息积蓄量大的社会群体。

2、接触和使用新媒介技术和传播内容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这对现有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的人是不利的。

3、采用传播新技术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和其他相关资源,而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经济条件是不同的,资源的分配是不均等的。

4、受众现有信息水准的程度与他们采用新媒介技术的积极性成正比,主观因素也决定了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处于有利地位。

第三,电脑等机器处理和积蓄信息的能力要比人的能力强大得多,信息富裕阶层通过早期使用、熟练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传媒,能够比其他人拥有更大的信息优势。

第四,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升级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其趋势很可能是,“老的信息沟”还未填平,而“新的信息沟”又出现了。这种情况,在新媒介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明显。

理论影响:

蒂奇纳提出的“知沟”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揭示出造成“知沟”的根源在于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高低不同。卡茨曼提出的“信息沟”理论,实际上可以把它理解为是“知沟”的一个扩展。如果说“知沟”、“信息沟”理论的重点在于揭示“知沟”、“信息沟”问题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分析,那么后来这两个理论在应用领域的两个研究方向(即新媒介的普及过程,地区开发和社会发展研究),其侧重点在于问题的解决的对策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值得肯定的。

日本学者儿岛和人认为,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知沟、信息沟的存在是一个事实,它不仅表现在贫富阶层之间,而且会广泛地表现在性别、年龄、职业、行业、群体、地区、民族、国家以及文化之间。这些或许是蒂奇纳和卡茨曼在分析“知沟”、“信息沟”的原因时所忽略的一个方面。

5.2 “传播效果沟”:1976年罗杰斯提出,他认为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沟,不

仅是纯粹的知识差距,还包括人的态度及外在行为上的差距。

5.3“数字鸿沟”:1995年,美国商业部发表《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报告,正

式提出“数字鸿沟”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2002年对“数字鸿沟”下的定义是:“由于贫穷、教育设施中缺乏现代化技术以及由于文盲而形成的贫穷国家与富裕国家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年轻一代与老一代之间在获取信息和通

信新技术方面的不平等。在该定义中,除了对国家、贫富等因素考量之外,还将教育程度、年龄差异、居住地区等因素也纳入了数字鸿沟的分析框架中。”

在一些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将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区别为“数字鸿沟ABCD”四个方面:A(access)指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渠道;B(basic skills)指数字化时代需要掌握的“信息智能”;C(content)指网上内容;D(desire)指个人上网的动机、兴趣。

1994年以来美国商业部所属统计局已经做出了四次大范围的调查,其中2000年8月的一次调查表明,青年与老年之间的“数码沟”指数为27%,大专以上学历者与高中以下学历者的“数码沟”指数为40%,就业人员与无业人员的“数码沟”指数为40%。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在一项在北京、广州和香港三地所做的抽样调查研究中,也初步证明了“数码沟”现象的存在,并指出“数码沟”与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指标密切相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城市和社区研究中心网络实验室Wenhong Chen和Barry Wellman认为,“数字鸿沟是表现在全球、国家、社区和个人不同层面上的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方面的多维度的不平等……数字鸿沟是巨大的、多面的,从某些方面说,它并未缩小。数字鸿沟是一种社会模式,在那些使用互联网和不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在国家之内和不同的国家之间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5]。Wenhong Chen和Barry Wellman否认数字鸿沟是单一、某一个具体方面的差异,而是涉及技术和社会影响等层面的综合结果,并最终发展出一个研究互联网接入和使用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接入”和“使用”两方面,“接入”和“使用”又分别由“技术接入”、“社会接入”和“技术教养”、“社会使用”构成,涉及到技术本身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该研究表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要由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决定)是影响个人“技术教养”和“社会接入”的重要条件;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发展水平和规模则影响个人对互联网的“技术接入”;社会支持程度将对“社会使用”造成深刻影响。这个分析框架将影响数字鸿沟的因素细化到了较深的社会层面。

导致数字鸿沟的五个影响因素:信息与通讯技术设施、自主使用程度、个人技能、社会支持以及使用目的。

以上理论在表述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观点和原理是接近的。

6.新技术时代的“知识沟”:

网络:

网络的出现曾使传统大众传播时代长期处于信息匮乏,信息接受不均,形成严重知识差距的人们充满了憧憬:传播技术的改进将会缩减传播成本与费用,节省资源,实现信息与知识的均化;传播速度的加快与信息流量的增大使受众面临着一个更易接受与丰富的界面,从而提高个人的知识与信息总量;国外一些学者勾画出“网络大学”、“虚拟教育”、“知识超文档”、“模拟系统”、“自动学徒系统”等设想,并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学校”。现在对网络是否能够消除“知识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方观点:网络的普及将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

1.网络的丰富性。网络的信息量大是公认的,网络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信息仓库。任何一个“网众”在网上都能平等地面对一个数量巨大的信息库,被充分地浸润在信息的海洋中。有些“网众”常常在网上花费十个小时以上获取各种信息,而且乐此不疲。从理论上讲,这对消除数码沟的确是意义重大。

2.网络的便利性。使用网络来获取信息是非常自由的,同时也是非常方便的。“网众”不需要像听广播、看电视那样必须接受媒介给他安排的信息,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随意的挑选。挑选的过程也是非常简单的,“网众”只要动用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或者动用链接的功能,就能进入自己喜爱的网站,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当前的实践来看,一般人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网络的技术并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这其中不存在任何技术壁垒。在网络上,“网众”都能有充分接触信息的“媒介使用能力”。

3、网络的兼容性。网络兼容了许多以往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形成了动态传播与静态传播相结合,文字传播、声音传播与图像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在传递信息时常常表现为一种超文本的形式。网络可以满足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网众”在网上通过图片和画面获取信息的要求。在很多学者看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网众”在网上同样能获得很多信息,从而缩小数码沟。

4.网络的互动性。这也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与以往传媒不同的是,网络是一种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媒介,以前等级森严的传播层级正在网络上

消解,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角色定位不再一成不变。“网众”可以在网络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成为传播者。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受众也可以通过电子聊天等方式与其他受众进行交流。蒂奇纳等人在后来的实证研究中指出,当人们在某个议题上有所争论时,关于该议题的“知识沟”可能会缩小。

另一方观点:网络使得“知识沟”日益扩大为“鸿沟”。

1.网络所面临的经济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为富人享有的特权。据2002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络用户主要集中在

经济较发达的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分别为10.4%、9.8%、9.2%,而

在经济落后的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分布极少,分别为0.1%、0.2%、0.3%。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状况

(摘自关于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邵培仁,张健康)

2.网络上丰富的信息使得受众的注意力不仅仅局限于获取知识这一个方面。教育程度高的人摄取的知识含量相对较高,而教育程度低的人则易于为娱乐性、刺激性的信息所吸引。据统计,美国著名的史密斯学会陈列馆的网站7周来的访问量为190次,而《花花公子》网站一周的访问量就达470次访问。(网络传播

加剧知识沟扩散黄艾华)

3.网络的技术性特征对那些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尤其是年轻知识分子的吸引力更大。例如:中国网民大多集中于这样一个群体:年龄在18—35岁左右、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具有较好的职业声望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以男性为主。

我们的观点:网络的的最大优势在于降低教育成本,进而提供平等而开放的教育机会,使社会上的人可以终身学习。但如果这种信息教育无法普及

整个社会,只有那些“信息富人”在享受其成果,那么“信息穷人”

的所得将少之又少,“数字鸿沟”会进而而扩大。

手机

手机媒体是一种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被誉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不仅仅是通话的工具,其多媒体融合的特征日益凸显出来。2004年7月18日我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正式开通,受众通过手机看报纸、听新闻成为了现实;2005年1月1日上海文广与中国移动合作开通手机电视业务,向用户提供下载点播和直播等形式的手机电视服务。

那么在不远的未来,手机对于“知识沟”将会起到何种作用呢?其日益平民化的价值,简便的操作方式,适于“移动”的特征,使人们对于手机抹平“知识沟”充满希望;但鉴于技术与政策等等因素,其前景还存在模糊性。

对于大众传媒的批判思考:

大众传媒普及了知识,使所有的人都能从中获益,无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孩子,也无论你曾经受过何种程度的教育;但它在使所有的人都能够或多或少地增长知识的同时,却造成不同群体间的知识差异,而这种差异在更多的时候是向扩大的趋势发展。这也许是大众传媒自身所面临的难以解决的困境。

在这样一个我们能够尽情地享用大众传媒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时代,放弃大众传媒无疑是一个极其荒谬的想法,那么我们如何来消除“知识沟”以及由“知识沟”造成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呢?

7.如何消除“知识沟”和“数字鸿沟”

首先要继续完善大众传媒普及知识的功能,利用大众传播的特性,尽可能地为社会创造一个让所有人群都能平等获取信息的环境;当然这还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唤醒弱势群体对于知识的渴望。美国学者埃特玛说,对信息占有的差别是导致贫富悬殊的根源,因为有信息才能致富,而越穷的人越没有掌握信息的能力。我们要让弱势群体认识到知识是改变他们处境的武器,不仅通过学习,掌握更好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学习,改变他们自身的命运。

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问题上,我国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国际通行政策主要是竞争政策、普遍服务政策。中国消除或缩小数字鸿沟的具体对策包括,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政策的落实,理性消除数字鸿沟。第二,大力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参考他国成功举措,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在借鉴国际通行政策方面,如竞争的政策、普遍服务政策。当然这些国际通行的政策如何定义,采取怎么样的规模和实施方式,都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尤其是经济实力来制定,而不是光凭热情。中国也应该借鉴他国成功举措,结合国情,大胆探索,包括通过政府、行业部门及私营机构的共同努力,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加强公民技能培训、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等,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第三、积极响应和参与国际组织为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工作,并为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而斗争。2000年西方八国首脑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全球信息社会的冲绳宪章》,虽然隐含有开辟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市场的意图,但是他们采取一致的措施和政策来缩小南北间数字鸿沟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我们应该利用有利的一面,抓住这个机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书目: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著

《传播学概论》周义山著

《大众传播理论解读》张慧元著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

参考论文:

网络传播加剧知识沟扩散黄艾华

“信息鸿沟”景观下个人知识与命运的互动关系王圆圆刘纯明网络社会与知沟理论彭培成

亚太五国/区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柯惠新王锡苓

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金兼斌

网络时代知识沟变化情况探析

网络时代知识沟变化情况探析 网络时代知识沟变化情况探析 朱文博 摘要:知识沟理论认为各个阶层之间所获取知识量的差别只会越来越大,而这不利于社会公平的。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介技术的出现,知识沟理论也不断发展,演化成信息沟等,最终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数字鸿沟概念。数字鸿沟也由三道构成: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充分体现出出,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碎片化特点,以及知识沟并未缩小而在逐渐拉大的趋势,人与人之间正在区隔化。 关键词:知识沟;新媒体;数字鸿沟;微博;信息 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然而社会贫富阶层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因此减少。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只有保证所有成员都能从社会的发展中有所收获,才能保证社会稳定。知识在信息时代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是能影响其他资源分配的重要能力指标,所以采取措施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均衡获取信息和知识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知识沟理论认为各个阶级之间的知识沟只会越来越大,但它提出于电视作为主要大众媒介的时代。如今随着围绕互联网的各种

新媒介的出现,“知识沟”理论发挥效果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一、最早的知识沟理论 20世纪60年代动荡的美国,很多孩子都生活在贫困中,没能接受应有的学前教育。美国约翰逊总统发起了对贫穷的战争,主要任务就是减少贫穷和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源,尤其是儿童的早期教育。《芝麻街》制作的目的是使生活在各个阶层的学龄前孩子都有机会受到教育,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 然而经过研究却发现,《芝麻街》在学前教育方面,虽然确实对无论是家庭贫困或是富裕的孩子都产生了良好效果,但家庭富裕的孩子有相较之下对节目的接触机会更多和使用频率更高,所以从中受益更大。就算利用程度相同的状况下,高收入的家庭的孩子因在其他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具有较高的理解力,因此从中获得知识也比贫穷家庭的孩子更快更多。因此这个电视节目没能实现教育平等,反而扩大了差异。 鉴于以上情况,1970年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于《大众传播流动和只是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知识沟”假说。其基本观点为“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会扩大而非缩小。[1]” 然而这里必需注意的是,在“知识沟”假说中,“知识”的定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识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8、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 9、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10、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2、小数的大小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3、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4、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

知沟理论

知识沟理论(Knowledge Gap Theory) ? 1 什么是知识沟理论 ? 2 “知识沟”理论的主要内容 ? 3 “知识沟”理论的出现 ? 4 “知识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 5 对“知识沟”理论的评价 ? 6 缩小“知识沟”的对策 ?7 “知识沟”理论的否定 ?8 相关条目 什么是知识沟理论 “知识沟”理论是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P.J.Tichenor)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说。这一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经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社会经济地位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识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知识沟”理论的主要内容 蒂奇纳(P.J.Tichenor)的“知识沟”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外,蒂奇纳认为,还有五个因素是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第一,传播技能上的差异。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大的阅读量,这有助于他们对公共事务或科学知识的获取。 第二,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 从先前的大众传媒和正规教育渠道得来的知识越多,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越快。 第三,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 “教育通常意味着日常行动圈子较大,参与更多的社会团体,人际交往更多,由此扩大了与他人讨论公共事务话题的机会。”社交活动越活跃,交往的范围越广,获得知识信息就越快、越多。 第四,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 对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记忆,可能是态度与受教育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大众媒介的研究始终发现,人们往往以符号(既有信仰又有价值观)的方式解释记忆信息。也就是说,个人生活的水准、层次与大众传媒的内容越接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程度就越高。 第五,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 迄今为止,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介,其受众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阶层。这与当今的广告不同,科学知识、公共事务和新闻一般重复较少,而重复有利于社会地位低的人群对话题的学习与熟悉。 “知识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 “知识沟理论”认为,在操作上,“知识沟”假设至少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表达: 第一,经过一段时间,文化程度高的人,对媒介大量报道的话题知识的获取速度,比文化程度低的人快。 第二,在特定的时间里,经媒介大量报道的话题知识获取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比未经大量报道的话题高。 “知识沟理论”认为,当上述五大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起作用时,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都处在有利的地位,这是造成“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知沟”也就尤为明显。因此,当大众媒介2媒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知识点汇总——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4、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5、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这是改写小数) 7、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8、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9、单位换算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归纳总结教学提纲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归纳总结 一、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一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①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它的几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②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它的几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③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它的几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各位。 4、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二、小数的读法 ①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注意: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②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再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例:二点七五写作:八点零零一写作: 三、小数的性质 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0.70= 109.05000=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把一个小数增加位数或把整数改写成小数 增加小数位数的前提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只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即可,整数改写成小数,首先在整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添上相应个数的“0”。 例:①把下面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5= 0.5= 0.7000= ②化简下面各数 5.060= 0.4200= 10.250= 四、小数的大小比较 1、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

第三道数字鸿沟_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韦路张明新 内容提要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皆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上,即所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对数字鸿沟的这两个维度的研究,的确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数字技术的分布和应用不平等的社会景象。然而,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上的鸿沟,是否导致了人们知识上的鸿沟,却被研究者们忽略了;在当今信息社会,这直接关涉到个人与社区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到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鸿沟对社会的影响往往被研究者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且从未被纳入到相关研究设计中这一事实,本研究假设:(1)由互联网的接入差异可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2)由人们对互联网上政治信息的使用可预测其政治知识的获取,(3)互联网使用比互联网接入能更佳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对一个在美国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再分析,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上述三个假设。本研究的发现为/数字技术的分布和使用的不公带来了不利的社会影响0这一论断提供了经验证据,譬如,知识沟便是这种负面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互联网接入而言,互联网使用对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有更大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接入日渐普及的今天,有关政策应对人们的互联网使用予以更多关注。此外,就传播理论而言,知识沟一方面可被视为是数字鸿沟研究的一个方向,是一个介于接入沟、使用沟和其他社会不公之间的中间变量;另一方面,借助于对数字鸿沟的研究,知识沟研究亦有了不断发展的潜能,在各种影响知识沟的因素之中,新媒介技术成为一个显著影响和型塑知识沟的变量。在这样的意义上,可将数字鸿沟理论与知识沟理论贯通起来。 一、引言 作为一个比喻,/数字鸿沟0(digital divide)使人们有机会认识到技术富有者和技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在过去的10年中,不论在学术界还是业界,这一概念十分流行;它成功地将这一不平等的议题引入社会、政治与学术领域的讨论之中,成为社会政策甚至政治主张中的一种关怀(金兼斌,2003)。 在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术领域,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0(access)和/使用0(use)上(如Goslee,1998;L enhart,2000;National Telecommuni2 ca tion and Inf ormation Administration[N TIA],1995, 1998,1999,2000,2002;Norris,2001;Papadakis, 2000;UCL A Interne t Report,2000;Wilhelm,2000;胡鞍钢、周绍杰,2002;刘文新、张平宇, 2003;王良刊、刘庆,2004;汪明峰,2005;柯惠新、王锡苓,2005;等等)。这两个层面也被学者们称为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Attew ell, 2001;Natriello,2001)。然而,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在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上存在的鸿沟是否最终会而且一定会导致人们在知识获取上的鸿沟,而这种知识上的鸿沟将直接关系到信息社会中个人和社区的生存和发展。换言之,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对于人们知识的获取究竟有何影响?它们是否会必然导致第三道数字鸿沟)))数字化时代的知识沟? 在上一世纪70年代,明尼苏达研究小组所倡导的经典的/知识沟0假设认为,当大众媒介信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不断增加时,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 S)的人将会比拥有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更快地获取信息(Tichenor,Donohue&Olien,1970)。数十年来,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知识点 知识点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3、小数的组成: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①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与整数一样,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②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③ 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④ 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5、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6、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7、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1) 1分米=0.1米1厘米=0.01米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

#传播学必考的几个理论36695

沉默的螺旋理论 1、提出 2、观点 3、评价 1、提出 该理论是德国传播学者诺利—纽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的,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她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的方面有强大的效果,她把舆论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称为"沉默的螺旋" 2、观点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者既而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 (3)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制约影响舆论,大众传媒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的螺旋:a.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 b.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 c.对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到孤立形成印象 对人们确定多数人的意见是什么,大众传媒起重要的作用。 3、评价 意义: 1)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认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强调社会心理机制在舆论形成种的作用,是一个突破。 3)强调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来自传媒营造的"意见环境" 局限: 1)其理论前提"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者有时意见的趋同行为,仍有待于推敲。 2)对社会孤立恐惧,对优势意见趋同行为的动机不应该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3)"多数意见"的压力强弱受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对于不同性质、类型的问题。多数意见压力不同。 4)过于强调"多数"或者"优势"意见的压力,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何少数派的作用。实际上,少数派的"中坚分子"往往可以对多数派产生影响。 知识沟假说 1、背景 2、提出 3、基本观点 4、导致"知识沟"原因分析 5、发展与改进 6、现实意义 1、背景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小数的意义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小数的意 义知识点 **知识点**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3、小数的组成: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 ①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与整数一样,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②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 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 ④ 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

5、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6、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7、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 (1) 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低级单位单名数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 (2) 复名数改单名数:抄相同,改不同。(相同的单位抄在整数部分,不相同的单位按照上面的改写方法写在小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12章 知识沟假说

第12章知识沟假说 信息是一种资源。生活中若缺乏信息,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信息的价值也就在于此。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知识就是力量。’其涵义即是说,知识可以给予人们施展才干和利用机会的能力。 然而,很明显,知识像其他财富一样,‘在我们社会中的分布也不均衡。因经济窘迫而疲于奔命的人往往也是缺乏信息的人。正如在物质财富上存在富裕与贫困的差异一样,在信息上的情形如出一辙。《美国的信息贫困户》(The lnforma—tion—poor in America)一书把以下项目列为弱势成年人典型的信息需求(Chil de· rs&Post,1975,P.56):·怎样把我的孩子送进托儿所? ·要灭鼠,我该找谁? ·我丈夫三周前遗弃了我,我该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墙上的涂料是否含铅? ·在福利金寄到之前,我能从哪里弄到10美元以维持生活? ·我需要有足够的食品,才能使家人安度周末。 ·怎样才能从我的房前挪走一辆废弃的小汽车? ·有一帮小痞子在威吓邻居,我该向哪里反映? ·最近,我女儿行为异常,有人能帮助我吗?奇尔德斯和波斯特(Childers and Post,1975)把下列表现视为“弱势美国人在本土信息状况的写照”。较之他或她的一般同胞,这些人有更多下列问题: ·他们不知道通过什么正式渠道来解决自己的困难,也不知道有些什么具.体项目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他们每天都沉浸在电视当中,很少浏览报刊杂志,根本就不碰书籍。 ·他们不认为自己的问题是需要信息。即便寻求信息,也不是一个积极主 动的信息寻求看o ·如果非正式渠道的信息明显不足,而他的需求又很迫切,就可能过分地依赖正式的信息渠道。 ·局限于一个非正式的信息网络,在这个网络里,连社会中别处轻易可得的信息都缺乏(P.42)。 对我们的社会而言,信息至关重要,因为民主依赖于言路通顺的公民。人们选举官员来管理政府,而且还要对诸如一个城市是否该建立核电厂工程这样的具体问题投票表决。人们必须掌握充分的信息,唯有如此,才可能对这些问题作出明智的决策。 随着我们步入一个日益技术化的年代,未来信息必将更加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当今许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核电、各种食物添加剂带来的危害、核战争的危险等,这些都需要信息和言路通顺的公众来寻得解决的良策。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为人们提供所需的信息,从而缓解这些问题。大众传播有能力将信息传达到其他方式所无法企及的地方,比如大城市及农村的贫民,环有许多落后国家里生活困难的人们。 大众媒介的作用电视教育节目《芝麻街》是人们尝试通过大众传播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的一个范例。该节目于1969年首播,也是实施政府的学前启蒙(Head Start)项目的一个尝试。学前启蒙项目的目的是通过电视帮助贫困家庭里的学龄前儿童。《芝麻街》也是在做了广泛研究之后的一个结晶。这个节目完成了一个大胆且新颖的使命——通过新奇的节目模式,加上信息和娱乐的内容,吸引众多儿童观众,并促使他们经常收看。 有资料表明,其他大众传播的尝试也具有这种优势,即把信息传达到通常信息闭塞的人们那里。比如,电视转播的总统竞选辩论就有助于增进通常不接触大选活动的人对大选的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知识点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8、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9、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10、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

就写几个0。 1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2、小数的大小比较: (1)先比较整数部分; (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3、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4、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知识沟理论

主要内容 蒂奇纳(P.J.Tichenor)的“知识沟”理论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社会经济地位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识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知识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外,蒂奇纳认为,还有五个因素是造成“知识沟”扩大的原因: 第一,传播技能上的差异。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大的阅读量,这有助于他们对公共事务或科学知识的获取。 第二,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 从先前的大众传媒和正规教育渠道得来的知识越多,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越快。 第三,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 “教育通常意味着日常行动圈子较大,参与更多的社会团体,人际交往更多,由此扩大了与他人讨论公共事务话题的机会。”社交活动越活跃,交往的范围越广,获得知识信息就越快、越多。 第四,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 对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记忆,可能是态度与受教育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大众媒介的研究始终发现,人们往往以符号(既有信仰又有价值观)的方式解释记忆信息。也就是说,个人生活的水准、层次与大众传媒的内容越接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程度就越高。 第五,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 迄今为止,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介,其受众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阶层。这与当今的广告不同,科学知识、公共事务和新闻一般重复较少,而重复有利于社会地位低的人群对话题的学习与熟悉。 “知识沟”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理论 “知识沟理论”认为,在操作上,“知识沟”假设至少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表达: 第一,经过一段时间,文化程度高的人,对媒介大量报道的话题知识的获取速度,比文化程度低的人快。 第二,在特定的时间里,经媒介大量报道的话题知识获取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比未经大量报道的话题高。 “知识沟理论”认为,当上述五大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起作用时,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都处在有利的地位,这是造成“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知沟”也就尤为明显。因此,当大众媒介2媒介流量继续增加时,传播技能、知识储备、社会交往、态度性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知沟”也随之加深。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分母是 10、 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3、小数是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8、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9、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10、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2、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分位;(3)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3、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4、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长度: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面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克 新|课|标|第|一|网

传播学十大核心理论集合

传播学十大核心理论集合 1、知识沟假说 1、背景 2、提出 3、基本观点 4、导致"知识沟"原因分析 5、发展与改进 6、现实意义 1、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通过大众传播手段改变贫困儿童受教育的条件,其中《芝麻街》节目是其中一项重要的项目,后来发现尽管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对节目接触和利用最多,产生更好效果的仍然是富裕家庭的儿童,因此它不但没有缩小不平等,反而扩大了差异。 2、提出 1970年蒂奇纳等人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知识沟"的概念:"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3、基本观点 (1)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扩大,而不是缩小。 (2)一段时间内媒介大量宣传某话题,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比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吸取该话题的知识。 (3)在特定的时间里,较之未大量宣传的话题,在媒介大量宣传的话题上,所获知识与教育程度有更高的相关性。 4、导致"知识沟"原因分析 1)传播技能: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如阅读、理解、记忆等)就会有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教育程度高。 2)已有知识的储备,由于现存信息量和已有背景知识多少的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由于教育程度高对某问题早有了解或者更深入理解。 3)社会交往:经济状况好的人有更多的相关社会联系,交往范围广,获得知识速度快。4)选择性心理机制: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很难找到与其价值观和态度相协调的媒介信息,兴趣降低。 5)大众传媒自身的本性是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服务。 5、发展与改进 1)信息有时会扩大知识沟,有时会缩小,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最为关键在于兴趣和动机。2)因传播而出现的知识沟不纯粹是知识的差距,也可能是涉及态度和行为的,罗杰斯提出"传播效果沟" 3)这种差距并不局限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好与差人群之间,可能还存在与对政治的兴趣多少,以及年龄不同等。 6、现实意义 1)知识沟假说提醒我们: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均衡获取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硬件软件都还有一些差距,应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缩

蒂奇诺等与“知识沟假说”

蒂奇诺等与“知识沟假说” 一、“知识沟”理论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为回应社会上要求教育机会平等的呼声,拍摄了一部电视教育节目《芝麻街》,该节目作为政府学前启蒙项目的一个尝试于1969年播出,目的是为那些家庭贫困儿童提供学前启蒙教育的机会,缩小贫富儿童学前教育的差距,以缓解儿童由家庭经济状况而造成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芝麻街》播出后,对贫富儿童所产生的教育效果都非常良好,但是经过调查后却发现,富裕儿童对节目的收视率要远高于贫困儿童,而其教育效果也要好于贫困儿童。 1970年,蒂奇诺等人在大量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Tichenor,P. J.,1973) 二、“知沟理论”的主要内容 蒂奇纳的“知沟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外,蒂奇纳认为,还有五个因素是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 第一,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大的阅读量,这有助于他们对公共事务或科学知识的获取。 第二,知识信息储备上的差异。从先前的大众传媒和正规教育渠道得来的知识越多,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越快。 第三,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教育通常意味着日常行动圈子较大,参与更多的社会团体,人际交往更多,由此扩大了与他人讨论公共事务话题的机会。”社交活动越活跃,交往的范围越广,获得知识信息就越快、越多。(中国有句老话:“家有浪荡子,知晓天下事。”) 第四,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差异。对信息的选择性接受和记忆,可能是态度与受教育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大众媒介的研究始终发现,人们往往以符号(既有信仰又有价值观)的方式解释记忆信息。也就是说,个人生活的水准、层次与大众传媒的内容越接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程度就越高。 第五,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性质上的差异。迄今为止,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介,其受众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阶层。这与当今的广告不同,科学知识、公共事务和新闻一般重复较少,而重复有利于社会地位低的人群对话题的学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传播学理论简答题

传播学核心理论知识集合(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研究生的杨奕的笔记) 知识沟假说 1、背景 2、提出 3、基本观点 4、导致"知识沟"原因分析 5、发展与改进 6、现实意义 1、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通过大众传播手段改变贫困儿童受教育的条件,其中《芝麻街》节目是其中一项重要的项目,后来发现尽管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对节目接触和利用最多,产生更好效果的仍然是富裕家庭的儿童,因此它不但没有缩小不平等,反而扩大了差异。 2、提出 1970年蒂奇纳等人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知识沟"的概念:"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3、基本观点 (1)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增多,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扩大,而不是缩小。 (2)一段时间内媒介大量宣传某话题,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比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吸取该话题的知识。 (3)在特定的时间里,较之未大量宣传的话题,在媒介大量宣传的话题上,所获知识与教育程度有更高的相关性。 4、导致"知识沟"原因分析 1)传播技能: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如阅读、理解、记忆等)就会有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教育程度高。 2)已有知识的储备,由于现存信息量和已有背景知识多少的差异,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由于教育程度高对某问题早有了解或者更深入理解。 3)社会交往:经济状况好的人有更多的相关社会联系,交往范围广,获得知识速度快。4)选择性心理机制: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很难找到与其价值观和态度相协调的媒介信息,兴趣降低。 5)大众传媒自身的本性是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服务。 5、发展与改进 1)信息有时会扩大知识沟,有时会缩小,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最为关键在于兴趣和动机。 2)因传播而出现的知识沟不纯粹是知识的差距,也可能是涉及态度和行为的,罗杰斯提出"传播效果沟" 3)这种差距并不局限与社会经济状况的好与差人群之间,可能还存在与对政治的兴趣多少,以及年龄不同等。 6、现实意义 1)知识沟假说提醒我们: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均衡获取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硬件软件都还有一些差距,应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缩小(知识沟)差距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知识点及单元测试知识分享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知识点及单元测试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 1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是1位小数,分母是100的是2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是3位小数……。1/10=0.1 3/10=0.3 1/100=0.01 26/100=0.26 1/1000=0.001 59/1000=0.059 2.复名数: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例:1千米50米、1元2角 3分等等。 3.把长度、质量、面积等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时,先根据单位 之间的进率把较小单位的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小数,并在后面加上要改写的较大单位的名称。 4.角←→元的进率是10: 5角=5/10元=0.5元厘米←→米的进率是100 36厘米=36/100=0.36米 5.克←→千克的进率是1000 12克=12/1000千克=0.012千克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1分=60秒1小时=3600秒 6.小数的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333●3333 ①小数像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 小数的数位。 ②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③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 十进1”.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 0.001..每相邻两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8.小数点的后面有几位小数,这个小数就是几位小数。0.1是一位小数,10.12 是两位小数,12.123是三位小数 例:★0.98是由()个0.1和()个0.01组成的。解析:9在十分位上,表示9个十分之一,也就是9个0.1;8在百分位上,表示8个百分之一,也就是8个0.01. ★98.526里面有()个十,()个一,()个0.1,()个0.01,()个0.001 解析: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8和0.80()相同,()不同,0.8是()位小数0.80是()位小数。 解析:0.8和0.8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不同,0.8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即0.1是一位小数,0.80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即0.01是两位小数. 7.小数比大小: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要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例:★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三位小数一定大于两位小数。() ★比5.4大又比5.6小的小数只有5.5,()★比5.4大又比5.6小的一位小数只有5.5() ★整数都比小数大()★小于201大于2.0的小数中,最小的两位小数是2.01() 解析:小数的位数越多不一定越多,0.12345小于0.9;5.4与5.6中间的小数由无数个,但一位小数只有一个。 8.小数加减法: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将对齐的小数点拉下点上。 9.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再减。 1.25+0.32 2.36-1.11 5.69-0.6 3.6-3.59 12.6-5 5+3.69 9-0.68 4.83+6.88 1.25 2.36 5.69 3.60 12.6 5.00 9.00 4.83 +0.32 —1.11 —0.60 --3.59 - 5.0 + 3.69 -- 0.68 +6.88 1.57 1.25 5.09 0.01 7.6 8.69 8.32 11. 71 解析:再计算两位小数加减两位以上小数时,要把不足的数位用0补上。整数的与小数加减时,要注意整数的各数位要对齐,再个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不足的小数数位用0补齐. 10.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在计算中能简算的要简算。 加法交换律:a+b=b+a 例:5+3=3+5 加法结合律:a+b+c=a+(b+c)=b+(a+c) 例:5+3+2=5+(3+2)=3+(5+2) 减法的性质:a-b-c=a-(b+c) 例:10-3-6=10-(3+6)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测试题 一、填空 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 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其中的23份是(),也可以表示为();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 ),也可以表示为(),其中的59份是(),也可以表示为(). 2、0.78是由()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18.6里面 有()个0.01。()个0.1是1。 3、15.368中的1表示()个(),5表示()个(),3表 示()个(),6表示()个(),8表示()个();它里面有()个0.001. 4、65.873读作:(),它是()位小数,其中6在() 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3在()位上,表示()个()。它的计数单位是()。 5、读小数十,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读()的方法读。右边部分是什 么就读什么。0.015读作:()401.16读作:()6378.14读作:()五千点一写作:()零点零零零一写作:()三十点零八写作:()。 6、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右边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右边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7、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8、0.6里面有()个0.1,0.32里面有()个0.01;5.21中,个 位上的5表示5个(),()位上的2表示2个(),()位上的1表示1个()。 9、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分别写作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8.2的计数单位是();0.06的计数单位是(), 12.367的计数单位是()。 11、8.5和8.500表示的()不同,8.5的计数单位是()8.500 的计数单位()。 12、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要先看()部分,()部分 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看()位,()位 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位,() 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3、一个三位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14、在小数的()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不变。0.3 和0.30的大小(),()不同。 15、由2个百、5个1、6个0.1、8个0.001组成的数是(),它 是()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 16、0.8的计数单位是(),如果把它变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 的数是()。0.45里面有()个0.001。0.20里面有 ()个0.1。0.68加上()个百分之一是1,比() 多1.38的数是4.68。 17、有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最低位是千分位,千位和千分位都是7,百 分位是4,其他数位上都是2,这个数写作:(),读作: ()。 18、由6个一,8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和3个千分之一组成的小数 是()。 19、8米38厘米=()米5角8分=()元6元6分=()元 1米6厘米=()米45千克=()吨0.4吨=()克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