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程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对职业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程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对职业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程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09-06T15:43:56.7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80期作者:杨媛[导读] 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是构建以人的能力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陕西省山阳县职教中心726400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什么要整合?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围绕职业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资源整合来探讨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就此,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进行更新就会阻挠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是构建以人的能力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只重视新知识的传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它忽视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生产,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课堂,为课本知识增添鲜活的血液,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对社会对生产的认识,可将学生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借用多媒体搬上屏幕,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让学生尝到课本上尝不到的鲜味,将枯燥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补充传统教学中的某些缺陷,打开社会的窗口,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时,若能立足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将干干巴巴的职业教育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让教材活起来,让学生动脑动手,课堂就会生动有趣、其乐无穷。信息技术利用镜头使声、形、色并存,使得学生心理上放松,便于激发学习兴趣,给一潭死水似的课堂注入了活力,焕发出生机。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必须革新旧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意识、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和结果。使得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涉及的范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营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二、借用信息技术,打造职业教育高效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多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会乏味,产生反感情绪,活跃不了课堂气氛,提高不了课堂效果。在信息技术介入后,学习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合作与交流,使知识得到升华,易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老师的主导地位。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媒体的介入,教师只能在教室里,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乏味,导致学生课堂上兴趣不浓。但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以求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把鲜活的内容吸纳进来,又能把生活镜头搬到黑板上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讲课不再照本宣科了。可以把职业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生产知识融合起来,挖掘教材以外的知识,并进行补充、加工。它不只是在传授知识,重要的是在培养能力与情感,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从教师的讲扩展到学生的看、说、想、练,甚至表演等等,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设计者、表演者。信息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形象,甚至可以把课堂搬到社会劳动中去,对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由此,便可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三、信息技术可化解职教课堂的难点

借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化解课堂教学的难点。借助一些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对各个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上职业德育课时,总会选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微视频来进行播放,以此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通过慢放镜头和重新播放镜头,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力,并通过讨论来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名句。要理解“俭以养德”的含义,学生们不易理解。我们就可以将唐朝的宰相魏征的勤俭事迹以及敬爱的周总理俭朴的事迹,通过一番整理搬上课堂,包括镜头等,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去看、去想,然后师生交流。根据微视频教学内容,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在互动中解决难点问题。学生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的理解就具体了,培养出学生节俭的品德,促使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促使学生的成才,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整合高校教育培训资源

整合高校教育培训资源,探索继续教育发展新思 路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吴志勇 康飞宇 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是在高等学历教育基础上,人们为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发展所进行的一种不间断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主体教育,不仅对受教育者进行某种职业技能教育,而且更加关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一种职业能力教育,主要面向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开展职业能力开发和提升;它还是一种终生教育,贯穿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是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应该是一种“大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能力开发的教育。高等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促进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衔接,加强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有效整合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端职业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开发和提升大学后职业能力,在培养高层次职业化人才中有所作为。 一、创新理念,把大学后职业能力开发作为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重要体现 世界一流大学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职业继续教育实际上发挥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部分功能。如何完成好这两项任务?首先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要准确,即要把大学后职业能力开发作为重点,有效组织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为此,在继续教育工作的理念上要有所创新。 (一)树立职业继续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理念。 把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之中,有助于为学校战略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有助于把其作为大学开放到社会和服务于社会的重要窗口,及时将知识与教育输送到有需要的人群和社区中,有助于加强大学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和合作。因此,高校开展大学后职业继续教育,必须放在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这个大视野下来统筹考虑,着眼于提升社会精英人才职业能力和水平,准确定位,理

职业教育研究参考选题

(一)综合类课题选题 现代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问题的研究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 职业学校国际合作办学研究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职业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五年制高职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职业学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制造2025”研究 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 职业学校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 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研究 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职业学校教师激励保障机制研究 微课教学研究与实践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 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学校办学效能提升研究 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研究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度研究 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依法办学研究 (二)教学类课题选题 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高职、本科课程与教学有效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学校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职业学校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开展人才培养改革研究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创新案例研究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效能研究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指导研究 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学与教变革的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抽测影响研究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职业技能提高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研究 校企合作开发职业学校课程的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案例研究 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课堂生态调查研究 职业学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职业学校第二课堂开展情况研究 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含案例研究)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课程与教学过程研究 现代学徒制实践与研究 (三)德育类课题选题 互联网+背景下德育模式创新的实践研究 德育工作评价标准及评价机制研究 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信息化形成一批示范典型(最新)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信息化形成一批示范典型(最新)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验收结果。从试点类型、试点任务和区域分布来看,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强统筹指导、注重项目引领、开展试点试验、强化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了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试点类型分为区域试点、中小学试点、职业院校试点、本科院校试点、专项试点和资源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6类。 教育部日前对试点地区和单位进行验收,161个单位被确定为试点优秀单位,其中职业院校试点优秀单位35个。这表明,职业院校各试点单位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化应用、强化创新,已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的典型。 从区域分布来看,35个职业院校优秀试点单位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优秀单位分别为13个、13个、9个,占比分别为37.14%、37.14%、25.71%。这表明,虽然中央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对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异,实现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 从试点内容来看,职业院校试点工作重点内容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类、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与管理类、信息化培训与社会服务类,基本覆盖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全部重点工作任务,对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挥了优秀示范带动作用。 多措并举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 近年来,教育部加强统筹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区域协调,组织、推动、落实、监管职业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形成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工作氛围。 加强统筹指导,制定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指导政策。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网络安全工作的通知》,建立起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管控能力。 注重项目引领,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立项建设了8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有10

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改制,产业结构升级,企业优胜劣汰,农业分流人员从农村转入城市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使我国目前就业领域面临极为 严峻的形势。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行为主体实现收益最大化的 必然要求,它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我们不能为了减少失业而推迟 国企改革,停止结构调整,阻止企业的优胜劣汰,更不能为了减少城镇的失业而 将农民禁锢在土地上。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国家稳定大局,要扩大就业,减少失业,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 能力,扫除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障碍,最大限度的减少失业。 一、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一)坚持六个面向,搞好六个服务 一是面向就业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服务。影响再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技能单一、知识老化。因此,加强再就业培训就成为职业培训工作的必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新职业的产生和旧职业的消亡,再就业培训将是一项长期工作。二是面向新型工业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批有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面向原有的 初、中级工群体,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通过一定期限的培训和考核,使 他们掌握更高的技能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三是面向城市化,为农村劳动力转 移就业提供服务。“三农”问题关系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领域。要实行城镇化,解决农业人口长期大量过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职业培训。四是面向大专院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动手能力差,缺乏职业能力和职业经历。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工作,要根据用人企业需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技能培训,对授课模式和内容做适当调整,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为大学生到中职学校补课服务。五是面向中学生,为中学生第二课堂服务。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学生第二课堂除了开展音、体、美等活动外,还应当通过生产实习学习一些生产知识和技能。广泛开展中学生第二课堂培训,是劳动预备的延伸,事实上也拓宽了中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六是面向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创业培训是促进社区服务业和小企业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部分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培训开办个体企业,在解决创业者本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能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职业培训机构要组织有创业愿望和相应创业条件的人员,进行开办小企业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学习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和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提高创业能力,指导他们结合市场需求和个人实际,选准创业项目,完善创业计划,实现成功创业。七是面向国际劳务市场,为出国务工交流人员培训服 务。 (二)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 职业培训要根据市场需要,变单一技能培养为全方位、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但要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注意提供更多条件,使学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均得到锻炼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专业设

促进职业学校创新资源整合的研究

促进职业学校创新资源整合的研究 摘要:整合中职校创新资源,是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 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对于加快推进职业学校发展,增强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家职业教育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针对中职校创新资源利用现状,就资源整合问题探讨了职业学校创新的问题:创 新要发展,整合必先行。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新资源;整合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探索职业学校 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推动职业学校的重组和整合,鼓励学校引进民办运 行机制,稳步推进改革,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促进职业学校创新资源整合,就 是要求整合创新资源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环境资源、师资队伍、教 学改革、办学条件、管理保障、教学模式,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其中,环境 资源是首位,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办学条件是基础,管理制度是 保障,我们必须研究资源整合现状,解决好各个环节的突出问题,才能使学生具 备更好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一、资源配置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学校的财政投入,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各 自为政,重复投资建设,使学校教学、实验室资源的使用率低下,实践性教学资 源闲置和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有关部门已开始针对资源整合问题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且存在多方面问题。 1.管理模式落后。 观念与体制的落后已成为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各学校之间资源占有不平衡,且在各项评估工作中过分地强调学校的硬性条件,这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各学校虽共处一地,但都封闭办学,资源共享严重缺乏。 2.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许多学校领导本位主义严重,对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共享意识。有的学校为了强化或巩固自身的地位,把国有资源当成校有资本,宁可浪费,也不共享,提高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3.国家的资源共享的具体法规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的教学资源管理工作中还没有出台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严重影响到资源共享的资源整合,也严重干扰了各校 资源共享工作的积极性。 二、创新资源整合措施 针对国家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的优化教学、效益教学 精神,实行创新资源整合显得很重要,也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各地必须实现资源的优化重整,取长补短、优化配置,打破条块分割、信息 垄断旧圈,向教育集约化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创新教育的开展。 (一)创新优势资源整合,实现集团化办学。 如何整合创新资源,整出优势,整出品牌?是当今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 领导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职业学校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为此必须进行深入的 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中职校的社会现状。“谋定而后动”,在摸清了情况后,实施 办学资源整合,在“保持各专业特色发展,又充分发挥整合优势资源共享”思路下,整合地区职业学校资源。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明确社会职业培训工作的定位,完善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对策,满足市场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标签: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训;对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社会已进入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劳动者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众多企业许多岗位无人胜任,出现招聘难的情况。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大量就业能力低下的弱势群体,导致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缓解招聘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因此,高职院校除了抓好学历教育,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本文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试图探索出发展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的有效对策。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意义 (一)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任务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而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最主要形式。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办学机制。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人口素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人才难得和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强调职业院校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特别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缓解人才匮乏和就业困难的供需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高职院校任重道

关于职业教育中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pdf

关于职业教育中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关于新的教学方法的阐述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教育理论界介绍了为数不少的国外现代的教育理论,如来自德国 的范例教学论和柏林学派的教学理论等等,而涉及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则比较有限。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本课题选定了四步教学法、引导提示法和行为导向法作为阐述的对象。 1.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四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组成。 第一步,讲解。首先,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以便根据 他们的情况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然后,教师通过演示某器械的功能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引入教学的主题——如器械的安装或制作。在这一步骤,教师尤其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动机。 第二步,示范。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应该掌握的知 识和技能,并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物或教学用具向学生示范如何操作。 第三步,模仿。在这一步骤,主要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按照教师已做的示范,自己动手 模仿操作。 第四步,练习。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重复,教师也 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这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通过练习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 在四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提示型的教学样式教授教学内容,不过随着教学环节的延展,教师也采用评价、教学对话等共同解决型的教学样式。教学的组织以班级授课为主,但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变化的形式,如让学生环绕在自己周围,以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示 范动作和过程,可以借助于静态或动态的直观教学技术,如模型、绘图、现场参观、演示实验等 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学的活动更多的是受纳性的,学生主要通过倾听、观察、模仿、练 习等形式展开学习。 2.引导提示法 引导提示法是70年代以来,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 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关键能力”的概念近年来在职业教 育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可以理解为“职业性和跨学科的能力,并且补充了职业性的资 格”,并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 ——组织能力。包括有明确的任务目标,任务的实施要准时精确,有良好的协调技巧等;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大力发展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争先实施教育技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应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信息化教育正在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一场新兴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12月10日,教育部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后,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专题会议。会议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对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还不高,存

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的倾向。二是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距,农村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优质资源不充足。与课程教学融合配套的优质实用教学资源不足,原创性、创新性资源较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还有待深度开发。四是机制建设不先进。有些地方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系统间互联互通性较差,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反映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需要深人研究、抓紧解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 三、如何进行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3.1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3.1.1 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3.1.2 提供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他们可以借助各种煤体轻松获得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为充分的教

花垣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花垣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讨论稿)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关于到2010年“建设40个重点县级职教中心的精神,按照“坚持政府主导、建立统筹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职教体系、提高整体效益”的要求,建设一个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提高县域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提升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使其成为县域内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机制,在县域范围内进一步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和初等与中等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职教中心领导机构 县级职教中心由县人民政府主办,是全县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协调机构。成立县级职教中心管理委员会,由石建军副县长任主任,由龙银珍、麻老正、廖昭俊、贺力健、麻文权任副主任,由龚安波、黄智敏、刘明尧、吴吉寅、吴橝、张垣军、李念军、彭中辉、杨通富、龙宗清为成员,县职教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龙宗清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二、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切实加强县职教中心建设 要站在构建“大职教”格局的高度,重点在统筹规划、统筹指导、统筹服务上下功夫,积极整合教育(县中等职业

技术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湘西广播电视大学花垣县工作站、花垣县卫生学校、花垣县树亿星电脑职业技术学校)、劳动、就业、农业、劳务等部门力量建设好职教中心,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教育主管、连锁办学、集团运作,多方融资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建设好职教中心,应以县职中心为本部形成核心层,以特色专业为组带形成紧密层,与相关单位,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姻形成松散层,要切实加强对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整合力度,加大对全县职业教育的规划布局、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办学管理、实训基地、师资力量、就业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把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成为我县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职教中心的职能与办学任务 县级职教中心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统筹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应具有并履行以下工作职能: 1、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县级职教中心要根据县人民政府制订的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专业经济类型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领域,合理调整和设置职业学校的专业与培训项目,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形成特色专业,改善专业教育条件,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计划地安排和调整学校之间的专业设置,防止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和无序竞争;县级职教中心负责对办学组成单位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条件、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确保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规律,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

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摘要: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更加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延伸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满足了课程改革的这种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学校课程要实现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应以课标为依据,精心整合课程内容;把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整合学习方式;打破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状况,课程结构从学科本位转变为整合课程。这样做带来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学习途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关键词:课程社区教育资源整合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向纵深推进,课程改革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构建更加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要建立更加开放的学校课程体系就必须将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延伸学校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是指学校课程与社区资源和社区需求相结合,发挥学校的特色,利用社区资源,提高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实现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的理想。确立整合、生成、实践的课程观,是教育创新走向实践的一种形式。 学科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开放而富有创造性的新课程、新课堂,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回归社会的一个必经的发展过程。它不仅有助于课程最终形成学生的个体经验,提高学科课程的达成度,提高育人质量,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使社区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

重庆市中山路小学所在地──重庆市北碚区是教育文化名区,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就物而言,有公园、电影院、文化馆、体育场、自然博物馆、图书馆、历史文化遗址、英烈纪念园、西南师范大学、敬老院、武警部队等;就人而言,社区内不仅有众多的热心于教育的志士仁人和热切关注学校教育的家长,而且还有许多有技术的能工巧匠、先进模范、知名人士。这是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中山路小学从2002年上期开始进行“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这项研究使学校的课程改革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促进了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 一、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 (一)以课标为依据,精心整合课程内容 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应以课标为依据,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以提高学科课程的达成度为落脚点,精心选择内容进行整合。 目前我们使用的学科教材是修订过的新教材,呈现的信息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组织的现成信息。但是,教材上的信息还是十分有限的。在科学技术、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给予学生的信息量应该远远超过教材的内容,应该为学生建立更为广泛的信息系统。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树立大课程观,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科课程进行补充、变革。 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作为一种课程设计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个多样化的实践天地,需要将课程相关要素进行整理、选择、组合、协调,促进各要素优势互补,发挥重组效应。因此,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必须精心选择能整合的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社区资

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计划

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以下是整理的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计划 二OXX年我院将从组织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增强办学实力,继续加大各级、各类成人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招生力度,力争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1.在社会公益性培训与社区教育宣传方面积极配合市委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力争有所新的突破。如:配合市委宣传部搞好科学发展观的宣传,配合环保部门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等。 2.大力开展退伍士兵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力争在教学管理与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新的突破。 3.积极开展残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地探索残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新思路与新方法,通过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力争在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都有所新的突破,为我国残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可供学习与借鉴的典型经验。

4.继续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办学,(如山东博文、昆山科高等)力争在今年在合作办学的规模与层次有所新的突破。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各项工作基础,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基石,加强组织建设,理顺组织关系是xx 年的重要任务。理顺组织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个方面:从思想建设上:明确社区培训学院与教育局职业社会教育科各自的分工与职责,以便互相协调,共同促进昆山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制度建设上:建议报请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批准,各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增挂昆山社区培训学院某某分校招牌,从法规、制度上明确社区培训学院与镇社区教育中心之间的上下级业务 隶属关系。(不涉及到组织人事编制问题,仅仅是增加一块牌子,加强业务服务与指导而已)通过以上举措可以进一步发挥我市社区教育的系统优势、控制优势、协同优势与集团效应、品牌效应,更好地推进我市社区教育工作。 创建迎评 今年创建迎评的总体目标是:在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与协调下,努力作好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各项

泰安职业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

泰安市职业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9年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以职业教育教研大讲台和职业教育云平台为内涵建设活动的载体,以深化课程建设、打造特色课堂、整合教学资源为核心环节,开展第二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建设工作。注重前期建设成果,强调教学质量的优质高效。 一、制定落实《泰安市第二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2019-2021年)》(创新工作) 在《泰安市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2016-2018 年)》泰教发〔2016〕12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泰安市第二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2019-2021年)》,以职业教育教研大讲台和职业教育云平台为内涵建设活动 的载体,以深化专业课程建设、打造特色课堂、整合教学资源为三个核心环节,注重前期建设成果的落地使用,强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科学合理,强调教学质量的优质高效。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为全市职业学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一)抓好载体建设,创设良好教研环境。

一是以学校为基础建立健全教研机制。各级教研部门指导学校建立教研大讲台,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研究,学科专业能力大赛、教学大比武、特色课程研讨、信息化教学业务培训等教学教研活动。二是深化信息化职教云平台的运用,依托前期系列建设,形成体系化、名师化、信息化、同课异构在线化、本地化的优质微课资源包体系,推动优质资源社会化和市场化,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依托大讲台,深化课程建设,推动内涵规范发展。 规范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不断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完善专业课程结构,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年内,依据省专业分级标准,完成示范性、规范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成20个左右市级“德技并修”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的评审工作。 (三)打造特色课堂,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全员达标活动。为促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掌握运用符合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为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在全市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全员达标活动,邀请省内外教学专家,分批次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教学能力达标验收工作,年内,各职业学校完成35%以上专任教师达标任务。 二是开展“匠心育人”特色课堂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双

职业学院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报告

xxx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以及一所院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尤为重要。为达到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多年来,xxx职业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办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反复研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学校多次向省、市财政积极争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课程课件的采集、制作,实现课程音像资源共享,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以及主要成效 (一)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 1、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加强学院信息化工作,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务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和有一定特长的学科骨干教师以及其他职能处室人员组成的信息化应用指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各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同时,通过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责

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2、做好规划,确保工作目标实施。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发展的制高点,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顶层设计之中,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位置,分年度制定具体建设目标,每年均按计划实施,使各项信息化工作落实到位。信息化建设在进行全院整体规划和建设的同时,还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机动地由不同部门随时上报计划并落实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各教学部门的个性化需求。 3、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学院定期召开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应用指导小组会议,认真检查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的落实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使学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长期、有序、保质。 4、完善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开展。 为保障学院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安全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条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以及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 5、加大投入,确保工作经费保障。 我院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来源为上级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为保证学院信息化建设,我校建立了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在学院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的投入确保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主要成效 xxx职业学院从建院之初就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学院一期建设

2019年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中央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三大目标之一,与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为我国职业培训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强大动力。 一、职业培训的现状 近几年来,职业培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改革、强化措施,职业培训逐步走出低谷,得到较快发展。职业培训无论是在发展经济,实现劳动就业中,还是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是大力整合资源。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的地位,实际上就是指职业培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实质是国家教育事业和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对于职业培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国家先后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予以阐述:“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培训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 “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职业培训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培训的课程,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培训的教学内容,实行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

调发展。 二是下大力抓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积极推进职业培训招生制度、招生办法改革,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并采取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等措施,实现了招生数量的连年快速增长。 三是办学方式日趋多元,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迅速。。许多职业培训机构纷纷走出去,与外地知名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实行生源、校舍与师资、就业等方面的对接,取得了可喜成效。半年理论培训,其余时间在实习基地实际培训,或者直接在实习基地帮、带、学相结合。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导的同时,引导、鼓励、支持民办职业培训发展,在认识上破除“公”与“私”的观念,在条件上降低办学审批门槛,在政策上实行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一视同仁,民办职业机构教师同样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并可以参加职称评定。 四是投入逐步增加。一批骨干职业培训机构得到较快发展各级有目标的加强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设施建设,树立职业培训机构的标杆和形象。如XX职业高级中学被评定为“全国职业重点中学”新建大量职业培训机构,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培养专门人才 二、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传统人才观的错位享受 有学者从社会对人才价值评价的角度分析了职业培训发展阻滞的原因。研究指出:“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评价有着一种‘重学历、轻

课题申报范文:264-区域会计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机制与整合路径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区域会计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机制与整合路径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 湖北省是中部人口大省, 也是教育大省, 为了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 实现湖北率先在中部崛起,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湖北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大批实用技术人才是关键。 近几年,湖北省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人数激增,专业需求大。为了建设品牌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大部分院校都在积极进行会计教育资源的投入。会计专业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资源、教学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等。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任何职业院校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都会在办学条件、师资构成、实习实训场所等方面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例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组织会计技能大赛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屡次在省、国赛中获大奖;黄岗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特色鲜明;湖北财税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培训贡献突出。但是这些特色与优势是比较而言的, 就培养高素质的会计职业人才目标的要求来说, 任何职业院校又都会显示出这样与那样的先天不足, 靠一所院校来培养出复合型的会计职业人才, 其能力是根本达不到的。 湖北省职业院校由于专业设置雷同,导致会计教育资源的重复配置。每所职业院校都在人力、物力、财力、管理和信息化教学等方面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以适应大量激增的会计学习者的需求。由于没有统筹规划,造成目前会计职业教育资源各院校自成一体,重复投资,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会计专业要用优质的教学和优质的服务来赢得社会的公认, 必须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共享,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必须建立大的职业教育观和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发挥集团教育的优势, 形成职业教育的教学核心竞争力, 来应对学习型社会对会计职业人才高标准高要求的挑战。因此,湖北省会计专业有必要按照统一标准,实施资源集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有交叉的资源彼此衔接,通过一体化的举措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将分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效率的整体,让资源通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也明确指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因此,整合与统筹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湖北省会计专业职业教育资源怎样整合?运行如何保障?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探索的角度,对湖北省会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路径以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和谋划。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GEM(The Gateway to Educational Material)的目标是成为“一站式,并可由此寻找到任何资源(One Stop,Any Stop)”的资源门户,通过集中式的“元数据记录库”+分布式的“资源实体”的方式,将区域资源乃至全国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和交流。英国高度重视教育资源建设,并通过“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将100 家教育机构联网进行优质资源共享。 本课题组从中国知网(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8f10035394.html,/index.htm)中的中国期刊中文数据库搜索到篇名包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学术论文40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24篇(截至2015年6月10日)。在以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2009-2015年)学者们重点研究了以下问题: 一是关于职业教育资源内涵界定的问题;二是关于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机制问题;三是关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动因问题;四是关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措施问题。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可以看到国内外专家针对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有些观点已经达成共识。已有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是构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

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

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 摘要:在物联网、大数据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化建设已然是职业院校校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关于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工作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顶层设计并且为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推进做好保障工作。文章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采集样本,研究现阶段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0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本科、研究生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确立了重技能培养的基本思想,确定了以任务驱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手段为主的教育模式,同时办学导向集产、学、研、用于一体,以市场为导向,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服务于社会。在信息化方面,新的时期我国IT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合作方向,基于这些新兴技术核心的应用开发建设使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用”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笔者认为,在各个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现阶段,各院校有足够的实力实现以学院师资为主、寻求多种合作模式的发展方略,真正做到自身主导的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建设。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职业院校面临的信息化工作在相对较长的时期仅仅是网络管理工作,在相关的行业测评标准出台之前,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

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信息系统平台的涉及面较少,对应的来自于网络威胁的渠道也较少,因此,一般高职院校的网站部门相对人员较少,主要从事于网络建设与运维、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开展,职业院校的压力与日俱增。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部分,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同等重要,下面就信息化建设中职业院校面临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阐述。 1以自身优势师资为主,多途径引进高技能人才,妥善解决人员问题 各个院校的信息化工作开展离不开专业的人员,相当一部分院校受限于既定政策无法解决人手问题,多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来源于原网络管理与网站管理人员的转型,信息化推进迟缓。解决人员问题,首先要依托于高职院校的天然优势,信息工程系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课程群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大数据方面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专业教师,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倡导以自身优势资源为主体的核心团队,是处最高优先级别的。作为人事管理部门,综合评聘办法与信息化长远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辅助,妥善解决相关人员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科研工作,避免阵线拉的过长,切实保障全身心投入,同时,落实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鼓励专业人员参加认证并优先聘任。其次,针对长期的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做好人才招聘预案,在公开招聘中层层把关,做到“轻学历、重能力”,严把面试环节,优先考虑大学期间做过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毕业生,将真正的人才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