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醫學心理學

第一章绪论

【考纲要求】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地位:①医学心理学的概念与性质;

②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分支与方法:①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②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③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分支;

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①精神分析基本理论;

②心理生理学理论;

③行为主义理论

④人本主义理论;

⑤认知学派理论。

【考点纵览】

1.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预防疾病战略的

转变;符合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临床观察方法、实验室方法、个案调查方法、心理测验方法

与评定量表法。

3.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①精神分析基本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童年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

理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②心理生理学的理论:心身是统一的;神经系统、内分系统、免疫系统是三大生理

中介。

③行为主义理论:人的一切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经典条件

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观察学习。

④人本主义理论:人的本性是善的、向上的、是要自我实现的。各种心理障碍都是

自我实现受到阻碍不能实现的结果。

⑤认知学派理论:人的行为是个人理性认识、评价的结果。只有矫正错误观念,才

能解除心理障碍。

【历年考题点津】

D 1.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的属于

A.变态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E.生理心理学

C 2.研究脑和行为关系的属于

A.变态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E.生理心理学

B 3.研究促进心身疾病康复和预防的属于

A.变态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E.生理心理学

D 4.在人本主义治疗中最重要的是

A.表达

B.分析

C.指导

D.倾听

E.同情

D 5.关于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A.只在实验室中完成

B.只以人为被试对象

C.只记录生物学指标

D.只在有目的的一定控制条件下进行

E.只使用各种现代仪器设备

D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

A.心理活动的规律的学科

B.人类行为的科学发展

C.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

E.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原则

第二章医学心理学基础

【考纲要求】

1.心理活动:①心理学的概念;②心理活动的定义与分类。

2.心理实质:①动物心理的发展;②心理实质的内容。

3.认识过程:①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特征;②学习与记忆的概念与规律;

③思维的概念与特征;④想象与创造的概念。

4.情绪过程:①情绪与情感的概念;②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③情绪的有关理论;④情绪的作用。

5.意志过程:①意志的概念;②意志的特征;③不良意志的品质。

6.需要、动机与挫折:①需要定义与分类;②需要层次论;③动机定义与分类;

④冲突的类型;⑤挫折。

7.人格:①人格的定义;②能力的概念与分类;③气质的概念、生理基础、分型与意义;

④性格的概念、特征与分型;⑤人格的理论;⑥人格形成的标志。

8.行为:①行为的定义;②本能行为与社会行为;

③A型行为与心血管疾病;④C型行为与癌瘤发生。

【考点纵览】

1.心理活动分类表。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理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学习、强化、消退、记忆、记忆过程的规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遗忘。

突触长时程增强电位(LTP)是记忆的电生理学基础。

4.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沙赫善情绪三因素学说。阿诺德情绪认知评价学说。

情绪、情感的作用:①对健康的影响,②对工作效率的影响;③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5.意志的概念、特征及不良意志品质的主要表现。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有5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7.动机的定义及其分类。

8.冲突的类型:①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

9.气质及其生理基础。分型:①多血质,相当于活泼型;②黏液质,相当于安静型;

③胆汁质,相当于兴奋型;④抑郁质,相当于抑制型。

10.人格的理论:

(1)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保持平衡,有利于人格正常发展。

(2)人格特质理论:①卡特尔认为特质是构成人格的砖块,16种根源特质。

②艾森克认为人格特质包括情绪(稳定或不稳定)、内向-外向、精神3个维度。

③社会学习理论:华生和斯金纳认为人格形成主要是学习适应社会环境导致的结果。

④人本主义人格自我理论: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格形成的动力。

11.人格形成的标志: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程度。

12. A型行为模式特征:①时间紧迫;②脾气暴躁;③争强好胜;④对人怀有敌意。

A型行为容易发生冠心病、高血压病。C型行为容易发生恶性肿瘤。

【历年考题点津】

B 1.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A.个别属性的反映

B.整体属性的反映

C.本质属性的反映

D.特殊属性的反映

E.发展属性的反映

B 2."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说明的是

A.感觉过敏

B.感觉适应

C.感觉相互作用

D.感觉减退

E.感受性补偿

C 3. 既想参赛锻炼自己,又怕成绩不好被人讥笑,此时的动机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E.双重避趋冲突

A 4.对心理实质正确全面的理解是

A.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B.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主观想象的反映

D.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E.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

D 5.情感对于情绪来说具有的特点是

A.强烈而冲动

B.伴有明显的行为变化

C.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

D.稳定而深刻

E.带有明显的情境性

A 6.识记的内容遗忘最快发生在识记后的

A.第1天

B.第2天

C.第3天

D.第4天

E.第5天

B 7.青春期自我意识中的主要矛盾不包括

A.理想与现实

B.学习与恋爱

C.原我与超我

D.独立与依赖

E.交往与封闭

D 8.目前对学习概念的定义是

A.通过学校教育以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技能的过程

B.通过实践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生活经验和社交经验的过程

C.通过观察别人言行而改变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

D.通过练习而促使自己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E.通过读书、实践以增加自己适应社会工作、生活能力的过程

A 9.某患者,竞争意识强,总想胜过他人;老觉得时间不够用,说话快、走路快;脾气

暴躁,容易激动,常与他人的意见不一致。其行为类型属于

A. A型行为

B. B型行为

C. C型行为

D. D型行为

E.E型行为

E 10.某中年人,童年生活受挫折,个性克制,情绪压抑,经常焦虑、抑郁,又不善于宣

泄,过分谨慎,强求合作调和。他的行为模式最容易患的躯体疾病是

A.冠心病

B.脑出血

C.慢性结肠炎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癌症

B 11.心理障碍患者躯体症状的产生是由于心理必须通过生理的中介才能产生的,持这种

观点的学者是

A.罗杰斯

B.坎农

C.巴甫洛夫

D.华生

E.弗洛伊德

第三章心理卫生

【考纲要求】

1.心理卫生概述:①心理卫生概念;②心理健康的标准。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

①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③中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④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

【考点纵览】

1.心理健康的标准:①认知正常;②情绪乐观;③意志坚强;

④人格健全;⑤行为、生活方式健康。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1~3岁,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是3~7岁,

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7岁以前,培养自制力的关键期是2~3岁。

3.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是:

①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性教育;②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③正确友谊观、恋爱观教育;④自我意识形成教育。

【历年考题点津】

E 1.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

A. 3岁前

B. 4岁前

C. 5岁前

D. 6岁前

E. 7岁前

第四章心身疾病

【考试要求】

1.心身疾病的概述:①心身疾病的定义;②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

③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发生。

2.心理应激与应对:①心理应激的定义;②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与机制;

③心理防御机制;④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3.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①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②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考点纵览】

1.心身疾病及其诊断标准:①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特点;②发病中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

③能排除神经症精神病;④单纯用生物医学措施治疗收效甚微。

2.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发生。

3.心理应激的定义、心理应对的定义、心理应激影响健康的机制。

4.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5.心身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原则。

【历年考题点津】

C 1.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药物缓解症状

B.自我心理调节

C.不间断发泄

D.矫正不良习惯

E.心理护理

C 2.按照心身医学的观点,下列疾病中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消化性溃疡

D.大叶性肺炎

E.精神发育迟滞

第五章心理评估

【考纲要求】

1.心理评估的概念:①心理评估的概念;②心理测验的分类;③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2.心理测验的原则和条件:①心理测验的原则;②标准化心理测脸的条件。

3.常用的心理测验与评定量表:①智力测验;②人格测验;③评定量表。

【考点纵览】

1.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量、心理测验的概念。

2.心理测验的分类。

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①调查法;②观察法;③会谈法;④作品分析法;⑤心理测验法。

3.心理测验的原则:①标准化原则;②保密原则;③客观性原则。

4.标准化心理测验应具备的条件:①效度;②信度;③常模;④固定的施测条件;

⑤标准的指导语;⑥统一的记分方法;⑦大样本。

5.比率智商。离差智商(现在常用)。

6.比奈-西蒙量表(Bind-Simon皿)、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人群中真IQ,90~109为平常,大于 109为高于平常,小于90为低干平常。

7.客观性人格测验:①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

②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③艾森克人格向卷(EPQ)。

投射性人格试验:①洛夏墨迹试验;②主题统觉测验。

8.评定量表:适应行为量表如成人智残评定表;

精神问题评定量表如SCL-90症状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历年考题点津】

B 1.一个测验工具中对于对象可以测量到的程度,是指该工具的

A.常模

B.信度

C.效度

D.样本

E.标准

A 2.洛夏测验作为一种心理测验,其所用的方法是

A.投射法

B.问卷法

C.作业法

D.观察法

E.会谈法

D 3.智商IQ的结论"高于平常",是指其分数为

A. 70~79

B. 80~89

C. 90~109

D. 110~119

E. 100~109

B 4.用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测验某人的人格特征,这一方法是依据

A.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B.卡特尔人格理论

C.艾森克人格理论

D.斯金纳的人格理论

E.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C 5."一种心理测量的工具"称为

A.心理评估

B.心理鉴定

C.心理测验

D.心理观察

E.心理调查

A 6."比奈-西蒙量表"属于一种

A.智力测验

B.人格测验

C.神经心理测验

D.评定量表

E.投射测验

A 7.反应一个测验工具的正确性是指该测验的

A.效度

B.信度

C.样本

D.常模C.概念

B 8.IQ= +100称这

A.比率智商

B.离差智商

C.百分位智商

D.中位数智商

E.人格智商

B 9."受试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一些意义不明的图像、墨迹作出回答,借以诱导出

受试者的经验、情绪或内心冲突"称为一种

A.智力测验

B.投射测验

C.运动测验

D.感知测验

E.人格测验

D 10.心理测验工作应遵守的原则为

A.真诚、中立、回避

B.自强、自立、自省

C.信度、效度、常模

D.客观、保密、标准化

E.自主、学习、实效

第六章心理治疗与咨询

【考纲要求】

1.心理治疗的概念

(1)心理治疗的概念。

(2)心理治疗的性质。

(3)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的区分。

(4)心理治疗的分类。

(5)心理治疗的适应证。

2.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1)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2)行为主义的常用方法。(3)人本主义疗法的特点。

3.心理疗的原则与要求

(1)心理治疗中医患关系的概念。(2)心理治疗的工作原则。

(3)对心理治疗师的基本要求。

4.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概念。(2)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手段。

【考点纵览】

1.心理治疗的概念性质。

2.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3.心理治疗的分类及适应证。

4.精神分析的常用方法:①自由联想;②梦的分析;③移情。

5.行为主义的常用方法:①系统脱敏疗法;②厌恶疗法;③放松训练法;④生物反馈法。

6.人本主义疗法:以患者为中心疗法。

7.心理治疗的医患关系。

8.心理治疗的工作原则:①真诚原则;②耐心原则;③保密原则;

④中立原则;⑤回避原则。

9.心理咨询的概念及意义。

10.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手段。

【历年考题点津】

D 1.女性,19岁,大学一年级新生,从山区来到城市上学,自述不能见马路上的汽车,

当汽车经过时,总感觉汽车很可能撞上自己,因此十分恐惧,来心理门诊就诊,最

好采用的方法是

A.自由联想

B.厌恶治疗

C.生物反馈

D.系统脱敏

E.梦的分析

E 2.女性,55岁,国家公务员,30年来因丈夫(高级工程师)有外遇,夫妻感情不佳,

总想离婚,但又总舍不得孩子,又怕丢面子,来到心理咨询门诊,想问心理咨询师,离婚还是不离婚好?此时心理咨询师最应注意的原则是

A.回避原则

B.灵活原则

C.耐心原则

D.综合原则

E.中立原则

D 3.男性,19岁;无业青年,父亲是生意人,该青年5年来一直在购买收藏女性的高跟

鞋而感到满足,而且晚上要抱着高跟鞋睡觉。在心理咨询门诊诊断为"恋物癖",对

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最好选择

A.人本主义

B.厌恶治疗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

E.梦的分析

C 4.某生参加高考前数月产生严重焦虑,来到咨询室后,该生讲述了内心的恐惧与担心,

治疗师只是认真地倾听,不做指令性指导,这种心理疗法的理论属于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心理生理理论

E.行为理论

E 5.在下列方法中,属于精神分析治疗常用的是

A.系统脱敏

B.厌恶治疗

C.患者中心

D.催眠治疗

E.自由联想

A 6.医生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病人的依从性,等于

A.治疗效果

B.技术交往

C.非技术交往

D.言语交往

E.非言语交往

B 7.某心理咨询师,在某超级市场遇见一位他的患者也正与其熟人在一起购物,这位治

疗师故意未理睬他的患者,因为他遵循的一个心理治疗的原则是

A.真诚原则

B.保密原则

C.中立原则

D.回避原则

E.灵活原则

第七章病人心理

【考纲要求】

1.病人角色

(1)病人角色的概念。

(2)病人角色的变化。

2.求医与遵医行为

(1)求医行为。

(2)遵医行为。

3.病人的心理问题

(1)病人的心理需要。

(2)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考点纵览】

1.患者的权利

患者的角色变化:①角色行为缺如;②角色行为冲突;③角色行为减退;

④角色行为强化;⑤角色行为异常。

2.求医的原因。

3.求医类型:①主动求医型;②被动求医型;③强制求医型。

4.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5.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

6.患者的心理需要。

7.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历年考题点津】

D 1.病人安于已适应的角色,小病大养,该出院而不愿意出院,此时病人的状态被称为

角色行为

A.减退

B.缺如

C.冲突

D.强化

E.异常

E 2.在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中,常表现为行为与年龄、社会角色不相符合,象回到婴儿

时期,此病人的心理状态被称为

A.焦虑

B.回避

C.猜疑

D.愤怒

E.退化

D 3.某人已被确诊为某病,而本人否认自己有病,此人角色行为的改变属于

A.角色行为冲突

B.角色行为减退

C.角色行为强化

D.角色行为缺如

E.角色行为异常

第八章医患关系

【考纲要求】

1.医患关系的概念

(1)什么是医患关系。

(2)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3)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4)医患交往的两种水平。

2.医患交往中的问题

(1)医患间的冲突。

(2)医患间交往障碍的原因。

3.医患关系的模式

(1)医患关系模式的类型。

(2)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化。

4.医务人员的心理素养

(1)医务人员应具有的心理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考点纵览】

1.医患关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

治疗效果=医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患者的依从性。

3.医患间交往障碍的原因。

4.医患关系模式类型,①主动-被动型;②指导-合作型;③共同参与型。

5.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化。

6.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促进的原则。 .

医学院医学心理学复习总结(首版)

填空 #1、情感活动的特性倾向性、稳定性、深刻性、效能性。 #2、学习是在生活中由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的速度、強度、稳定性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4、系统脱敏法是利用交互抑制原理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5、应急是个体在察觉到环境变化(应激原) 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适应和应对应激反应的过程。 6、SWS是慢波睡眠。FWS(REM)快波睡眠其一重要特征是发梦。

#7、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反映。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感觉是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8、需要是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9、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该理论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自由联想,移情,释梦,阐释。 #10、广义的焦虑症包括一般性焦虑、恐慌症、恐惧症、强迫症 #11、分裂性心理疾病包括神游症,健忘症,人格解体,多重人格。 #12、评估心理健康的量表是 SCL-90 。 #13、合理情绪疗法基本观点:一切错误思考方式或不合理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为问题的症结。 14、睡眠覺醒障碍包括梦呓、夜游症、梦魇、夜惊。 #15、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16、马思洛的需要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7、埃利斯提出的ABC理论A指诱发事件;B指信念;C指情绪反应后果。 1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记忆量在24小时内会降低80% #19、思维活动的特点是逻辑性,逻辑性从低到高又分为形式逻辑,辨证逻辑和数理逻辑 20、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前额脑叶切除术,系统脱敏 #21、根据耶尔克斯定律,在完成复杂任务的时候,动机保持在较低水平,效率最高 #22、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3、焦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压力管理、认知准备、能力发展、肌肉放松技术 #24、生物反馈是利用检测装置把有关人体内部某些特定的生物过程诸如:血压、体温、心脏搏动、心率、以及肌电等动态信息,经仪器检测、放大和转换,通过记录、显示系统,将此种信息转变为易于理解的信号如声光等直接而又不断地反馈给病人,使病人能够看到、听到或感到变化。 恐惧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示范疗法、暴露疗法、冲击疗法 #25、心理现象由心理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意识特征组成 #26、成瘾药物可分为兴奋剂、抑制剂阿片类、挥发性溶剂、烟草、致幻剂等六大类。 #27、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有四个量表,它们分别是:(E内外向)、(P精神质)、(N神经质)、(L掩饰性)#28、儿童病人的护理主要是对儿童家长的安抚 #29、心理测量的特征性:可量化性、间接性、概括性 #30、艾森克量表中高分表示焦虑、紧张、易怒、情绪易激惹而不稳定致出现不理智行为的是神经质N #31、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感与行为主要有其认知过程所决定,错误的认知引起错误的判断、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与行为 #32、患者中心疗法将医患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治疗因素,医生的任务在于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与接纳、通情、真诚的态度以促进形成平等协作、坦诚信赖的和睦关系,局部试图代替患者解决问题。#33、行为主义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 #1、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能力:人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3、创伤后应激障碍L(PTSD):在遭受巨大危机之后产生的心理障碍,特点有: 有明确可见的应激源,每一受害者都导致产生灾害症状;病人躲避原创伤事件的情境;精神麻木或失去感觉状态;回忆原来情境时会产生多种心身异常,睡眠、记忆障碍 #4、离差智商: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每一年龄组的个人分数与同年龄团体平均分数的比较。公式为:IQ=15*(X-M)/S+100 5、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反映。 #6、应激:个体在察觉到(通过认知性评价)环境变化(应激源)对自身构成威胁或挑战时做出适应和应对(应激反应的过程。)

医学心理学总结for zz

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医学心理学概念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①学科性质:既是自然科学,也属社会科学; 2、研究对象:心理行为、健康和疾病三者间的关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2、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代表:近代西方医学)(biological medical model):在理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用“实证加推理”来认识疾病和健康,具有明显的生物科学属性。缺陷:①忽视了人体的整体性,②没有考虑人的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现代医学模式(代表:现代医学)(modern medical model) (2)三种现代医学模式: 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19世纪末,美国学者魏特曼(L.Witmer)建立了第一个心理诊所,并于1896年创用“临床心理学”一词; 五、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 (1)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S. Freud):强调社会和文化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本能、

潜意识、家庭环境和童年经历对心理障碍形成的重要作用。 埃里克森(E . H . Erikson);阿德勒(A. Adler);荣格(Jung) 构成:意识与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防御机制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和梦的理论等 意识层次理论:个体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即 意识conscious 与语言有关的,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无意识unconscious 又称为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前两者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personality)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构成,三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三个系统保持平衡,心理就得到正常发展,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导致心理异常 2、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主张用客观的方法来预测和控制行为,认为心理是个体行为的总和,个体的心理是环境因素因素影响,正常和异常心理行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1)代表人物:巴甫洛夫(Pavlov)、斯金纳(B. F. Skinner)、华生(Waston)、班杜拉(A. Bandura) (2)主要观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西格蒙德。费洛伊德 潜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划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觉察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潜意识: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人格结构学说:一个人的心理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并共同表现出其人格特征。 防御机制:是一个人直接的,习惯性的心里保持机制,即当个体潜意识中本我的欲望与现实或超我之间出现矛盾造成心理冲突时,会出现焦虑反应。 常见的防御机制(定义和例子):否认,投射,内向投射,退化,转换,转移,补偿,合理化,幽默,升华。 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条件反射型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雷纳 操作反射型代表人物:沃尔普,桑代克,纳金斯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任何环境刺激,都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影响行为。据此,许多正常或异常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作用机制而获得。 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强化,泛化,消退。 操作条件反射的规律: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示范作用: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 人本主义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功能系统学说的三个系统: 1调节张力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 2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系统 3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系统 三个功能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三个系统不是独立工作的。第一功能系统保证必要的皮层张力和维持一定的觉醒水平,第二功能系统实现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第三功能系统保证有目的的探索。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人,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做出的解释、分析和整合。 知觉的基本属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42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食物的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过程: 1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过程 2信息加工的过程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端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它起着少量信息临时仓库的作用。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是一种永久性的贮存。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 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 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18、心理应激:指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9、心里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关系。 20、精神分析学家Dunbar认为,至少8种如冠状动脉梗赛、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和人格特征有关。 21、如果生活变化过大、过多、过快和持续过久,就会造成适应新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损害健康。

医学心理学总结(详细)(最新整理)

医学心理学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应用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2、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 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分为: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万物有灵);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内伤七情、外感六欲); ③生物医学模式(以心身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为主导);④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现阶段)。 3、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①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与分析, 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②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方法。(可重复)③调查法(a.抽样b.资料收集: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调查法是通过结构式访问或问卷等形式,系统、直接地从某一群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心理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 ④个案研究法: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者的研究方法,可以使用观察、交谈、测量 和实验等手段。(深入的) 5、心理现象的结构: (1)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 ②情绪和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③意志过程:意志、行为

(2)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 ②个性心理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③自我意识系统 6、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2) 心理的器官是脑;3)心理是在反射活动中实现的。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观念的反映;2)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映像;4)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 7、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和想象等过程。 8、感觉:ppt: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书:是客观 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度。 常见的感觉现象:①适应(“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明适应,暗适应)②后像(例如,人在注视亮的电灯时,如注视时间较短,然后闭上眼睛或关闭电灯,仍会感到眼前有一个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正后像。如注视的时间较长,将灯光移去后便会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出现在亮的背景上:负后像。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颜色的负后像是原来注视颜色的补色,比如,注视一个红色正方形约1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会看到一个绿色正方形后像;如果先注视一个黄色正方形,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③感觉的相互作用(先吃糖,后喝苦药会觉得苦药更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也常常使用彩色粉笔书写板书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人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取决于感受器直接接受的刺激和同时受到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如摇动产生眩晕呕吐、辛辣气味使人流涕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篇一: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本学期通过教师在线培训学习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本门课程培训主讲教师为北京大学胡佩诚教授。老师讲了很多东西,这门课其实讲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课时所限只能初略学一些,稍微讲讲我对这门课的心得。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是全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许多医学院校招收的一个心理学或医学的一个专业方向。本次培训围绕着如何学好这门课来进行教学。从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难点、重点有特别的分析;对于医师资格要求掌握的重点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介绍,特别有最新的情景教学法与英文演讲的介绍;全课贯穿着对于人生和医学生以至于医生如何健康的度过一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引导;对于心理评估与心理治疗两大手段有精辟的要点分析。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咨询门诊的诞生

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场所。心理测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心理常识的宣传,对预防心理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基础心理学的部分,他几乎包括了基础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比如认知的形成啊,怎么会形成记忆啊,注意,思维,感知啦,兴趣还有我们一直看重的气质啦。甚至是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觉得马斯洛先生的这套理论很神秘,学后也觉得很有意思。临床应用部分。这又更加专业了,我觉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包括荣格的理论都是非常深奥的东西,等到真的看到这一部分时,觉得非常有意思,关于梦的解释啊,分析啊,还有移情等等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前文所说的“兴趣”。这也成为现在我时常查阅有关弗洛伊德的资料以及阅读其著作的一个契机,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非常感谢这门课。 几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篇二: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在接触健康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以一种神秘的感觉,让我对它充满了幻想。甚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真正了解了它,并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医学模式: 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法 3.心理测量法 4.个案法 5.实验法 6.相关研究法 感觉(sensation)的定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感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则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的关系。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也呈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最小刺激的强度,越小,感觉越强。绝对感受性:人们在最小强度刺激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对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分辨能力。差别感觉阈值: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叫感觉后像。 (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高或降低),就是感觉的适应。 (4)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觉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医学心理学复习 一、绪论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 把人看成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的整体.其特点为: 1.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和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的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的行为表现。) 2.调查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 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 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5.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 二.心理学基础(名解!)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或称,是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四川大学华西临床)

一、医心复习070801ECL 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就是研究人得行为与心理现象得科学,医学心理学则就是研究医学领域中得心理学间题得科学 医学心理学得应用范围:1、防治心身疾病,2解决伤残,缺陷,慢性病患者与老年人存在得心理行为问题、3、解决护理工作中得心理学问题4、对健康人群得心理健康保健、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医学心理学得研究领域:2、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得疾病病因与治疗学得研究问题2、研究如何解决疾病发展,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出现得心理问题、3、研究在医疗过程中如何建立人性化得医患,护患及其她人际关系、4、研究医疗技术领域中涉及得心理问题、 医学心理学得研处原则:2、心理与生理统一原则(医心研究要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就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全面分析个体得心身状况,坚持心理与生理统一得原则、)2、定性与定量统一得原则(定性对研究对象有质得认识,定量为定性提供可重复操作与检验得依据)3、系统原则4、客观性原则、5、发展原则 研究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得科学观察,记录与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2、调査法(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3、心理测验(常作为评定心理或行为变量得工具与主要定量手段)4、实验法(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得操纵某种变量得变化,研究起对心理,生理,行为得影响规律) 疾病谱变化:一些发生发展打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得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逐渐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死亡得主要原因,各种适应不良得行为与精神疾患也正日益威胁人类健康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指医学中得一种主导思想,就是对某一特定时期各种医学思想得集中反映、 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疾病与个体得生物学变化得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 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龙: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把人瞧成就是生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得整体、其特点为:1、指出人同时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强调生理与心理就是相互联系得整体、2、强调人得社会属性,个体生存得环境与所接受得文化熏陶对其心理与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强调个体得心理因素在适应与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影响健康得因素:2、生物:内部因素(遗传,自身免疫力,各个器官系统得功能状态), 外部(各种病原)2、心理因素3、社会因素(环境,文化'道德) 三、人得心理学活动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得身心状态与环境中得人事物得变化得综合觉察与认知。它包括认知,悄感,意志三方面得心理过程。 意识得特征:1)存在性’即童识得发展总就是取决于每一时刻得当前社会环境。2)能动性,指人得意识能够能动得作用于自身与周囤环境。3)统一性,指人在对周ffl 世界得认识上,对个体自身得认识上,以及个体自身发展上得统一。4)界限性,说明人具有对自我得意识。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复习 一、绪论 ,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得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得有关健康与疾病得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得心理学问题得学科,就是心理学得分支,就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得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得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得思维与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得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疾病与个体得生物学变化得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瞧成就是生物,而忽视人得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得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与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 把人瞧成就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得整体、其特点为: 1、人就是一个完整得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生理与心理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得环境与所接受得文化熏陶对其心理与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心理因素在适应与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得科学观察,记录与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得行为数据,缺点就是观察得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得能力,而且观察活动得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得行为表现。) 2、调查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 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得主要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 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得研究) 5、实验法(在控制得条件下观察、测量与记录个体行为) 二、心理学基础(名解!)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与最基本得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得或称,就是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得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与语言等。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个别属性得反映。就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得心理活动,就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得基础。 感觉得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得敏锐程度,就是感觉器官对刺激得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就是衡量感觉能力得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就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得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印象得暂时存留现象。视觉有明显得感觉后象。正后像就是注视灯光之后闭眼,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负后像就是注视灯光之后,目光移到白色背景上出现得黑色灯光形象。 3)感觉得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得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学科性质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的研究范畴(p.1): ①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②研究心身互相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③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变化规律。 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医学模式(p.5): 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阻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阻碍医学工作的结局。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p.6): 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人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 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 定的能动作用。 差不多研究方法(p.9): 1.观看法 2.咨询卷法 3.心理测量法 4.个案法 5.实验 法 6.有关研究法 感受(sensation)的定义(p.15): 感受确实是人脑对直截了当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不属性的反映。 感受的特点(p.16):

(1)感受性和感受阈限:感受性也叫感受的敏锐程度,是感受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阈限则是指能引起感受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呈反比的关系。差不感受性和差不感受阈限也呈反比关系。(绝对感受阈值:刚刚能引起感受最小刺激的强度,越小,感受越强。绝对感受性:人们在最小强度刺激的感受能力。差不感受性:对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辨论能力。差不感受阈值:刚刚能够引起差不感受的最小刺激强度。) (2)感受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受印象的临时存留现象,叫感受后像。 (3)感受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连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受性提升或降低),确实是感受的适应。 (4)感受对比:同一感受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会使感受在强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受对比。 (5)联觉:当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受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受。 知觉(perception)的概念(p.16): 知觉是人脑对直截了当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p.16): (1)知觉的相对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明白得性 (4)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像仍保持,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视觉的恒常性最明显,包括大小,形状,明度,颜色。 经历分类(p.17): 1.按经历的内容分类 (1)形象经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经历。 (2)逻辑经历:是对概念,公式,判定,推理等抽象内容的经历。 (3)情绪经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经历。 (4)运动经历:是以曾做过的运动或学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经历。

医学心理学总结(最新版)

医学心理学 医学模式:对疾病和健康总的特点和本质概括,反映了一定时期医学研究对象的对象、方法和范围。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一元论、朴素唯物论、政理论)生物医学模式(二元论、药物、手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心身统一,恩格尔1977) 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临床心理学。研究脑和行为关系:神经心理学。促进心身疾病康复和预防:健康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华生):华生思想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心理动力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精神分析学派将人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理想原则(至善、道德原则))心理生理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的本性和价值实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形成。 主要观点:性善论、自我实现论、教育论、患者中心论。 科学心理学诞生:1879 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基础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变化规律: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对比; 感觉的相互作用(音乐镇痛);联觉(暖色、冷色);补偿(失明——触觉敏感)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比感觉更有概括性) 知觉基本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歪曲认识)、痛知觉。记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图像1秒,听觉不超过4秒;记忆容量:9个字母;编码形式:感觉后象。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20秒,不超过1分钟;记忆容量:(7+-2个组块)。编码形式:语音、表象、意义编码。 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保持时间:永久;记忆容量:可以无限;编码形式:意义编码为主,含语义、表象。记忆过程:识记(以往最快在第一天)、保持、回忆、再认。 保持曲线:遗忘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先快后慢,从数量上看先多后少。(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思维:求同(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一题多解,一事多写。 想象:表象: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想象:以表象为基础发展新的形象。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情感过程:情感通过情绪表达,情绪总是体现着复杂情感。情感对于情绪来说有稳定而深刻地特点。爱国心:集体感个性(人格):一个人整体行李面貌,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人进行活动的基础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正常的、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需要和动机:动机以需要为基础,需要+诱因=动机。需要:行为的根本动因;动机:行为的直接动因。 动机冲突:双趋型冲突(都想要,只能选一);双避型冲突(都不想要,必须选一); 避趋型冲突(又爱又恨);多重趋避型冲突(多个时间,都各有利弊)

(完整版)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自己总结的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是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 3.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行为危险因子成为人类重要的死因,人类遭受心理社会因素的 挑战增加,心理行为调节具有维持健康的作用,人类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不断的提高 4.主要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亚里士多德.朴素唯物主义与辨证法为指导)生物医学模式(法国巴斯德 创立微生物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sensitivity):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敏感程度和感觉能力。 感受阈限: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感受的特征:感受性,适应性,对比性 2.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征:⒈选择性⒉整体性⒊理解性⒋恒常性⒌定势,即心向 3.错觉(illusion)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4.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遗忘.、再认和重现(回忆)的心理过程。德国艾宾浩斯发现了 遗忘曲线:先多后少,先快后慢 注意 基本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 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思维 重要特性:间接性与概括性 分类:1.思维方式:动作思维(1-3岁)、形象思维(3-6岁)、抽象思维(核心模式) 2。探索答案: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3.独立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情绪和情感 5.虽然是由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但不是任何刺激都能 引起,只有那些与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才能引起。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第六单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A型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心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向正常方向发展。其主要的内容是 A.偏离的正常人格 B.偏离的正常情绪 C..偏离的正常行为 D.偏离的正常思想 E.偏离的正常外貌 2.长程心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改善 A.情绪 B.行为 C.人格 D.认知 E.躯体疾病 3.短程心理治疗一般不超过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4.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治疗方法是 A.支持治疗 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治疗 D.精神分析治疗 E.认知治疗 5.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 6.心理障碍是由于错误的不合理的信念和思考方式所致,如果教会患者校正其非理性认知,问题就会解决。这是何种心理治疗的主要原理 A.贝克认知治疗 B.合理情绪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行为治疗 E.精神分析治疗 7.心理障碍至少部分是由于在错误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认知曲解所致。首先提出这一心理治疗理论的学者是 A.Rogers B.Beck C.Erikson D.Freud E.Skinner 8.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受到真诚、协调、医生的通情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在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A.行为治疗 B.精神分析治疗 C.患者中心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E.系统脱敏疗法 9.心理咨询的对象大部分是 A.勉强求助的人 B.心身很健康的人 C.有幻觉的人 D.正常的人 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 10.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 A.病人 B.护理人员 C.病人的领导 D.病人的亲戚 E.医院管理人员 11.患者中心疗法的理论认为,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重要治疗因素是 A.医生通情达理 B.病人有强烈的求助要求 C.明确的治疗目标 D.医患关系 E.集中的治疗时间 12.选择局部细节作出总体的结论,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非黑即白的绝对思考 B.主观臆断 C.以偏概全 D.过度引申 E.夸大 13.将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取得的信念不恰当地用于其他情况,这种负性自动想法称为 A.选择性概括 B.缩小 C.主观臆断 D.过度引申 E.以偏概全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四川大学华西临床

.医心复习070801ECL 医学心理学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科学,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医学心理学的应用范围:1.防治心身疾病,2解决伤残,缺陷,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3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 4.对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病因和治疗学的研究问题2.研究如何解决疾病发展,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3?研究在医疗过程中如何建立人性化的医患,护患及其他人际关系.4.研究医疗技术领域中涉及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心理与生理统一原则(医心研究要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 依据就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全面分析个体的心身状况,坚持心理与生理 统一的原则.)2?定性与定量统一的原则(定性对研究对象有质的认识,定量为定性提供可重复操作和检验的依据)3系统原则4?客观性原则.5?发展原则 研究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2.调查法(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方式)3.心理测验(常作为评定心理或行为变量的工具和主要定量手段)4.实验法(在一定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起对心理,生理,行为的影响规律) 疾病谱变化:一些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逐渐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各种适应不良的行为与精神疾患也正日益威胁人类健康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指医学中的一种主导思想,是对某一特定时期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 映. 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把人看成是生心社三方面协调 统一的整体.其特点为:1.指出人同时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强调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2.强调人的社会属性,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强调个体的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影响健康的因素:1.生物:内部因素(遗传,自身免疫力,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 外部(各种病原)2.心理因素 3.社会因素(环境,文化,道德) 三.人的心理学活动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知。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方面的 心理过程。 意识的特征:1)存在性,即意识的发展总是取决于每一时刻的当前社会环境。2)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作用于自身和周围环境。3)统一性,指人在对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复习 、绪论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是一门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疾病与个体的生物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一种疾病必然能从生物学角度找到一种原因。在认识论上往往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生物,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只重视局部器官,而忽略人的整体系统;重视躯体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方法学上强调系统,把人看成是身心社三方面协调统一的整体.其特点为:1.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和环境密切联系,个体生存的环境与所接 受的文化熏陶对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心理因素在适应和调节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 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心理行为规律。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有点事可取得被试者不愿意或没有报告的行为数据,缺点是观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能力,而且观察活动的本身可能影响被试者的行为表现。) 2调杳法(通过晤谈,问卷等方式)

3.心理测验(以心理测验或评定量表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 定量手段,如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等) 4.个案法(对单一案例的研究) 5.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或 称,是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即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2)感觉后像:刺激作用停止之后,感觉印象的暂时存留现象。视 觉有明显的感觉后象。正后像是注视灯光之后闭眼,光亮形象位于黑色背景之上; 负后像是注视灯光之后,目光移到白色背景上出现的黑色灯光形象。 3)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嗅觉的适应性最强,听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较为少见。 4)感受对比:同一感觉器官由于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觉在强 度上和性质上发生变化。 5)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 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如沉重的乐曲、甜蜜的微笑。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