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汇总表填报说明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汇总表填报说明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汇总表填报说明

G4E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汇总表》填报说明

第一部分:引言

本报表收集填报机构的新资本协议下信用风险暴露整体情况,反映内部评级法及权重法下各机构信用风险表内外资产余额、风险加权资产,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按风险暴露统计的风险参数均值等数据。

本报表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制定。

第二部分:一般说明

1.报表名称: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汇总表

2.报表编码:银监统0069号

3.填报机构:经银监会核准实施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

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18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40日内。

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

6.数据单位:万元,百分比。

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

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除权益类项目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权益类项目按历史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不同时期汇率之间形成的差额,按相应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第三部分:具体说明

[1.内部评级法覆盖的信用风险暴露]:是指信用风险暴露中适用内部评级法进行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和资本计量的部分。公司、主权、金融机构、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法,专业贷款监管映射法,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评级基础法、监管公式法及流动性便利单个风险暴露最高风险权重法、其他风险暴露内部评级法可视为内部评级法覆盖的信用风险暴露。

[1.1公司风险暴露]:公司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公司、合伙制企业和独资企业及

其他非自然人的债权,但不包括《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界定的对主权、金融机构和纳入零售风险暴露的企业的债权。根据债务人类型及其风险特征,公司风险暴露分为一般公司、中小企业、专业贷款风险暴露。对不符合主权、金融机构、零售、股权、资产证券化及其他风险暴露划分标准且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应纳入公司风险暴露处理。合格购入公司应收账款原则上应纳入公司风险暴露,商业银行也可将合格购入公司应收账款作为单独一类风险暴露,纳入其他风险暴露填报。

[1.1.1一般公司]:是指中小企业风险暴露和专业贷款之外的其他公司风险暴露。公司风险暴露下无法根据中小企业、专业贷款的定义明确归类为中小企业、专业贷款的客户应纳入一般公司风险暴露。

[1.1.2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风险暴露是商业银行对年营业收入(近3年营业收入的算术平均值)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企业的债权。若该企业营业收入历史记录不足3年,按可实际获得营业收入数据的会计年度数据进行加总和平均。

案例:

2012年4月初,A企业尚未及时提供2011年末财务报表,在对其是否属于中小企业风险暴露进行认定时可依据企业2008、2009、2010年财务报表3年营业收入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自取得2011年末财务报表之日起,应按照A企业2009、2010、2011年财务报表3年营业收入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认定。若A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尚不足3年,只能提供2010年、2011年财务报表,可依照其两年营业收入的算术平均值判定是否纳入中小企业风险暴露分类。若由于各种监管认可的合理缘由导致暂无法获得A企业连续3年财务报表,比如仅提供了2008、2009、2011年3个非连续自然年度的财务报表,则应该根据2009、2011年连续2年的财务报表对其是否属于中小企业风险暴露进行认定。

[1.1.3专业贷款]:是指公司风险暴露中同时具有如下特征的债权:(1)债务人通常是一个专门为实物资产融资或运作实物资产而设立的特殊目的实体;(2)债务人基本没有其他实质性资产或业务,除了从被融资资产中获得的收入外,没有独立偿还债务的能力;(3)合同安排给予贷款人对融资形成的资产及其所产生的收入有相当程度的控制权。

专业贷款的关键判断标准,是债务人的主要还款来源为贷款形成的资产未来产生的收入。专业贷款的几项特征无须在同等程度上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只需在实质上基本满足上述特征的内涵。专业贷款划分为项目融资、物品融资、商品融资和产生收入的房地产贷款。专业贷款为客户层面的分类,同一法人实体客户或贷款主体不应由于存在多笔贷款而既被归入一般公司客户又被归入专业贷款,但根据该客户实际情况的变化,专业贷款客户可能会转化为一般公司客户。

[1.1.3.1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除符合专业贷款的特征外,还应同时具有如下特征:(1)融资用途通常是用于建造一个或一组大型生产装置或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对在建项目的再融资;(2)债务人通常是为建设、经营该项目或为该项目融资而专门组建的企业法人;(3)还款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该项目产生的销售收入、补贴收入或其他收入,一般不具备其他还款来源。

[1.1.3.2物品融资]: 物品融资除符合专业贷款的特征外,还应同时具有如下特征:(1)债务人取得融资资金用于购买特定实物资产,如船舶、航空器、轨道交通工具等。(2)还款来源主要依靠已用于融资、抵押或交给贷款人的特殊资产创造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可通过一个或几个与第三方签订的出租或租赁合约实现。

[1.1.3.3商品融资]: 商品融资除符合专业贷款的特征外,还应同时具有如下特征:(1)为可在交易所交易的储备、存货或应收的商品(如原油、金属或谷物)进行的结构性短期融资。(2)债务人没有其他实质性资产,主要依靠商品销售的收益作为还款来源。(3)贷款评级主要反映贷款自我清偿的程度及债务人组织该笔交易的能力,而不反映债务人的资信水平。

[1.1.3.4产生收入的房地产]: 产生收入的房地产贷款除符合专业贷款的特征外,还应同时具有如下特征:(1)债务人一般是一个专门开发融资项目的公司,也可是从事房地产建设或拥有房地产的运营公司;(2)融资用途是房地产(如用于出租的办公室建筑、零售场所、多户的住宅、工业和仓库场所及旅馆)的开发、销售或出租,以及土地整理、开发和储备等;(3)还款主要依赖于贷款所形成房地产的租金、销售收入或土地出让收入。

[1.2主权风险暴露]:主权风险暴露是指对主权国家或经济实体区域及其中央银行、公共部门实体,以及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债权。主权风险暴露包括主权和多边银行两个子类别。

[1.2.1主权子类]:是指主权风险暴露中对主权国家或经济实体区域及其中央银行、公共部门实体的债权。公共部门实体是指填报机构对我国公共部门实体(public sector entities)以及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公共部门实体所拥有的各种债权的总和。其中,我国公共部门实体是指填报机构对我国收入来源于中央财政的公共部门所拥有的债权,以及对我国省级(直辖区、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债权。我国收入来源于中央财政的公共部门所拥有的债权仅包括填报机构对铁道部本部的贷款和持有的铁道部发行的债券,不含填报机构对铁道部下属的路局、路网以及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债权;对我国省级(直辖区、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的债权现阶段是指填报机构购买的由我国省级(直辖区、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自主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不含填报机构对我国省级(直

辖市、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下属的职能部门以及投资的工商企业的债权。其他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公共部门实体以参考相应国家的监管认定标准为主,对于采用名单制管理的国家,以该国公布的名单为准。

[1.2.2多边银行子类]: 是指主权风险暴露中对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债权。多边开发银行包括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欧洲投资基金、北欧投资银行、加勒比海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和欧洲开发银行理事会。

[1.3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属性,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分为银行类、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两个子类别。

[1.3.1银行子类]: 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注册并经所在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的存款类金融机构。

[1.3.2非银行子类]: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经批准设立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受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国银联的债权也填报在本项目中。

[1.4零售风险暴露]: 零售风险暴露应同时具有如下特征:(1)债务人是一个或几个自然人;(2)笔数多,单笔金额小;(3)按照组合方式进行管理。零售风险暴露分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其他零售风险暴露三大子类。合格购入零售应收账款应纳入零售风险暴露。

[1.4.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是指以购买个人住房为目的并以所购房产为抵押的贷款。

[1.4.2合格循环零售]: 是指各类无担保的个人循环贷款。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中对单一客户最大信贷余额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1.4.3其他零售]:是指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之外的其他对自然人的债权。如同时满足如下特征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风险暴露,可作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纳入其他零售风险暴露下:(1)企业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微型和小型企业认定标准;(2)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不超过500万元;(3)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占本行信用风险暴露总额的比例不高于0.5%。

[1.4.3.1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符合标准的微型和小型企业是指:企业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微型和小型企业认定标准;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不超过500万元;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占本行信用风险暴露总额的比例

不高于0.5%。其中,风险暴露是指表内余额加上“表外资产余额与CCF的乘积”,不考虑资产减值准备和风险缓释。

[1.5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 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因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而形成的表内外风险暴露。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支持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信用增级、流动性便利、利率或货币互换、信用衍生工具和分档次抵补。储备账户如果作为发起机构的资产,应当视同于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储备账户包括但不限于现金抵押账户和利差账户。

[1.6其他风险暴露]:其他风险暴露包括未纳入公司风险暴露的合格购入公司应收账款等。

[2.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信用风险暴露]: 是指信用风险暴露中未适用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计量的部分。公司、主权、金融机构、零售风险暴露的权重法、资产证券化标准法及其他风险暴露权重法、股权风险暴露的权重法、其他资产等均视为内部评级法未覆盖信用风险暴露。

[2.1现金类资产] 是指填报机构所拥有的现钞、黄金和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黄金和存放人民银行款项等。

[2.2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 是指未适用内部评级法、应适用权重法计量资本要求的、对我国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各种债权的总和。

[2.3对公共部门实体的债权] 是指未适用内部评级法、应适用权重法计量资本要求的、对我国公共部门实体(public sector entities)以及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公共部门实体所拥有的各种债权的总和。

[2.4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债权] 是指未适用内部评级法、应适用权重法计量资本要求的、对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债权。包括存放或拆放各类金融机构的款项、以资产逆回购形式对金融机构的融资、购买我国金融机构的债券、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及其他形式对金融机构的债权。

[2.5对在其他国家/地区注册金融机构的债权] 是指未适用内部评级法、应适用权重法计量资本要求的、对在其他国家/地区注册的各类金融机构(含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分支机构)的债权。包括存放或拆放以上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购买的债券及以其他形式的债权。

[2.6对一般企(事)业的债权] 是指未适用内部评级法、应适用权重法计量资本要求的、对除公共部门实体以外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的债权。包括对政府投资、注资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学校、部队等的债权,不包括对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的

债权。

[2.7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的债权(75%)]是指未适用内部评级法、应适用权重法计量资本要求的、对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的债权。本表符合标准的微型和小型企业是指:企业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微型和小型企业认定标准;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不超过500万元;商业银行对单家企业(或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占本行信用风险暴露总额的比例不高于0.5%。其中,风险暴露是指表内余额加上“表外资产余额与CCF的乘积”,不考虑资产减值准备和风险缓释。

[2.8对个人的债权] 是指未适用内部评级法、应适用权重法计量资本要求的、对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城乡居民和个体生产者、经营者的债权。

[2.9租赁资产余值] 是指未适用内部评级法、应适用权重法计量资本要求的、作为出租人向客户提供租赁形式的融资业务中租赁资产的残值。本项目仅需填报融资性租赁业务资产的余值。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余值风险是由于设备的公允价值下降,低于租赁开始时对余值的估值造成的银行对潜在损失的暴露。

[2.10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是指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东权益。纳入股权风险暴露的金融工具应符合办法附件4第六项规定的条件。

[2.11非自用不动产]是指填报机构持有的用于除自身使用用途之外的不动产。包括非自用的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和在建工程等不动产。

[2.12证券、商品、外汇交易清算过程中形成的风险暴露] 本项目专门用于反映填报机构在证券、商品、外汇交易清算过程中形成的风险暴露。

[2.13资产证券化] 是指未适用内部评级法、应适用权重法计量资本要求的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暴露。

[2.14其他资产]是指无法归入本表及附注内各项资产的其他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除“非自用不动产”之外的其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未扣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等。

[2.15可计入二级资本的内评法未覆盖部分对应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应与“G4A-1(b)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中“4.3可计入二级资本的权重法部分对应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保持一致。

[3.合计]: 是指内部评级法覆盖的信用风险暴露、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信用风险暴露之和。

[4.信用风险暴露内部评级法覆盖率]:是指按照“1.E内部评级法覆盖的风险加权资产

/ [1.E内部评级法覆盖的风险加权资产+2.E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风险加权资产”计算得到的比率值。

[A./D.资产余额]:是指考虑净额结算和信用风险缓释作用前,填报机构各类资产表内外项目资产余额。

[B./E.风险加权资产]:是指填报机构各类表内外资产风险加权资产金额,其中内部评级法已覆盖部分按照内部评级法计量,未覆盖部分按照权重法计量。

[C./F.权重法下风险加权资产] 是指填报机构各类表内外资产按照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按权重法规则计量的风险加权资产金额。

[G.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是指填报机构各类资产对应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金额。其中,中央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应归入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包括信用估值调整在内的其他适用权重法计量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应归入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信用风险暴露下。

[H.风险加权资产合计]:是指填报机构各类表内外资产风险加权资产的合计。

[I.平均违约概率(含违约)]是指填报机构各风险暴露按照各子类别客户数(含已违约客户/债项)加权计算出的平均违约概率。

[J.平均违约概率(不含违约)] 是指填报机构各风险暴露按照各子类别客户数(不含已违约客户/债项)加权计算出的平均违约概率。

[K.违约风险暴露加权平均违约损失率] 是指填报机构各资产类别下按照违约风险暴露加权计算出的平均违约损失率。

[L.违约风险暴露]是指填报机构各项目表内外违约风险暴露之和。

[M.违约风险暴露加权平均有效期限] 是指填报机构各资产类别下按照违约风险暴露加权计算出的平均有效期限。有效期限是指内部评级法下参数M的估计值。

[N.预期损失]:是指填报机构按照PD*LGD*EAD计算的非违约风险暴露的预期损失,以及各类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地位等条件下已违约风险暴露的预期损失最大估计值的合计数。

附注项目:用于填报未在本表表内反映的各类资产余额,通过将本表3.A项与附注相关项目的计算,实现与《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25.C]与[24.C]之和的核对校验。

[附注1.已计算市场风险资本的表内交易账户资产]:是指填报机构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计算市场风险暴露资本要求后,并已将计算结果在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5.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中填报,该机构表内交易账户中已经计算市场风险的部分在本表中不再重复计算信用风险需要的资本金,有关交易账户余额在本表表内各相关项目中剔除,汇总后在本项目填报。

[附注2.资本扣减项]:反映各填报机构在计算资本时应扣除的资产总计,包括核心一级资本监管扣除项目、其他一级资本监管扣除项目和二级资本监管扣除项目。以上金额在本表表内各相关项目中剔除,汇总后在本项目填报。

[附注3.衍生金融资产(银行账户)]:对于填报机构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衍生产品的表内市值部分,不在表内项目下反映,而是在“G4E-8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汇总表”中反映并在本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列中引用。

[附注4.已计算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证券融资交易业务(银行账户)]:本项目用于反映填报机构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附件8《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计算因证券融资交易(包括回购交易、证券借贷和保证金贷款交易等)形成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银行账户部分,该部分风险暴露已反映在《G4E-8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汇总表》及本表G列“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中,不在本表“表内”各相关项目中反映。

[附注5.未纳入监管并表的附属公司的资产]:本项目用于填报未纳入监管并表的附属公司的资产总额。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监管并表范围与会计并表范围不同,而形成的差异。目前该类附属公司特指保险公司。

第四部分:核对关系

1.表内核对关系

[1.]=[1.1]+[1.2]+[1.3]+[1.4]+[1.5]+[1.6](适用于A、B、C、D、E、F、G、L、N

列)

[1.1]=[1.1.1]+[1.1.2]+[1.1.3] (适用于A、B、C、D、E、F、L、N列)

[1.1.3]=[1.1.3.1]+[1.1.3.2]+[1.1.3.3]+[1.1.3.4] (适用于A、B、C、D、E、F、L、

N列)

[1.2]=[1.2.1]+[1.2.2] (适用于A、B、C、D、E、F、L、N列)

[1.3]=[1.3.1]+[1.3.2] (适用于A、B、C、D、E、F、L、N列)

[1.4]=[1.4.1]+[1.4.2]+[1.4.3] (适用于A、B、C、D、E、F、L、N列)

[3.]=[1.]+[2.](适用于A、B、C、D、E、F、G、H列)

[1.G]=[1.1G]+[1.2G]+[1.3G]+[1.4G]+[1.6G]

[4.H]=[1.H]/([1.H]+[2.H])

[H]=[B]+[E]+[G] (适用于[1.]、[1.1]、[1.2]、[1.3]、[1.4]、[1.6]、[2.]、[3.]

行)

[H]=[B]+[E] (适用于[1.1.1]、[1.1.2]、[1.1.3]、[1.1.3.1]、[1.1.3.2]、[1.1.3.3]、

[1.1.3.4]、[1.2.1]、[1.2.2]、[1.3.1]、[1.3.2]、[1.4.1]、[1.4.2]、[1.4.3] 、

[1.4.3.1]、[1.5]、[2.13]行)

[1.1K]=[1.1.1L]/[1.1L]*[1.1.1K]+[1.1.2L]/[1.1L]*[1.1.2K]+[1.1.3L]/[1.1L]*[1

.1.3K]

[1.1M]=[1.1.1L]/[1.1L]*[1.1.1M]+[1.1.2L]/[1.1L]*[1.1.2M]+[1.1.3L]/[1.1L]*[1

.1.3M]

[1.2K]=[1.2.1L]/[1.2L]*[1.2.1K]+[1.2.2L]/[1.2L]*[1.2.2K]

[1.2M]=[1.2.1L]/[1.2L]*[1.2.1M]+ [1.2.2L]/[1.2L]*[1.2.2M]

[1.3K]=[1.3.1L]/[1.3L]*[1.3.1K]+ [1.3.2L]/[1.3L]*[1.3.2K]

[1.3M]=[1.3.1L]/[1.3L]*[1.3.1M]+ [1.3.2L]/[1.3L]*[1.3.2M]

[1.4K]=[1.4.1L]/[1.4L]*[1.4.1K]+[1.4.2L]/[1.4L]*[1.4.2K]+[1.4.3L]/[1.4L]*[1

.4.3K]

[2.A]=[2.1A]+[2.2A]+……+[2.14A]

[2.B]=[2.1B]+[2.2B]+……+[2.15B]

2.表间核对关系

以下表间核对关系均为在同一报送口径下的相互检验,即数据同为法人数据或同为法人合并数据(含附属公司)。(不适用于外国银行分行填报风险资产中人民币份额加权情况)

[1.1G]= G4E-8[1.1.1C]+ G4E-8 [1.2.1C]

[1.1I]= G4E-1 [1.D]

[1.1J]= G4E-1 [1.T]

[1.1K]= G4E-1 [1.P]

[1.1L]= G4E-1 [1.O]

[1.1M]= G4E-1 [1.Q]

[1.1N]= G4E-1 [1.S]

[1.2]与G4E-2、[1.3]与G4E-3表勾稽关系参照[1.1]与G4E-1表勾稽关系。

[1.1.1A]=G4E-1(a)[1.F]

[1.1.1B]=G4E-1(a)[1.I]

[1.1.1D]= G4E-1(a)[1.J]

[1.1.1E]= G4E-1(a)[1.N]

[1.1.1I]= G4E-1(a) [1.D]

[1.1.1J]= G4E-1(a) [1.T]

[1.1.1L]= G4E-1(a)[1.O]

[1.1.1M]= G4E-1(a)[1.Q]

[1.1.1N]= G4E-1(a)[1.S]

[1.1.2]与G4E-1(b) 、 [1.2.1]与G4E-2(a) 、[1.2.2]与G4E-2(b) 、[1.3.1]与G4E-3(a) 、[1.3.2]与G4E-3(b)勾稽关系参照 [1.1.1]与G4E-1(a)表勾稽关系。[1.1.3I]=G4E-1(c)[1.D]

[1.1.3J]=G4E-1(c)[1.T]

[1.1.3K]=G4E-1(c)[1.P]

[1.1.3M]=G4E-1(c)[1.Q]

[1.1.3.1A]=G4E-1(c1)[1.F]+G4E-1(d1)[11.D]

[1.1.3.1B]=G4E-1(c1)[1.I]+G4E-1(d1)[11.G]

[1.1.3.1D]=G4E-1(c1)[1.J]+G4E-1(d1)[11.H]

[1.1.3.1E]=G4E-1(c1)[1.N]+G4E-1(d1)[11.J]

[1.1.3.1I]=G4E-1(c1)[1.D]

[1.1.3.1J]=G4E-1(c1)[1.T]

[1.1.3.1K]=G4E-1(c1)[1.P]

[1.1.3.1L]=G4E-1(c1)[1.O]+G4E-1(d1)[11.K]

[1.1.3.1M]=G4E-1(c1)[1.Q]

[1.1.3.1N]=G4E-1(c1)[1.S]+G4E-1(d1)[11.M]

[1.1.3.2]与G4E-1(c2)、G4E-1(d2), [1.1.3.3]与G4E-1(c3)、G4E-1(d3), [1.1.3.4] 与G4E-1(c4)、G4E-1(d4)表勾稽关系参照 [1.1.3.1]与G4E-1(c1)、G4E-1(d1)表勾稽关系。

[1.2G]=G4E-8[1.1.2C]+ G4E-8 [1.2.2C]

[1.3G]=G4E-8[1.1.3C]+ G4E-8 [1.2.3C]

[1.4G]=G4E-8[1.1.4C]+ G4E-8 [1.2.4C]

[1.4I]=G4E-4[1.D]

[1.4J]= G4E-4[1.Q]

[1.4K]= G4E-4[1.M]

[1.4L]= G4E-4[1.L]

[1.4N]= G4E-4[1.P]

[1.4.1B]= G4E-4(a)[1.H]

[1.4.1D]= G4E-4(a)[1.I]

[1.4.1E]= G4E-4(a)[1.K]

[1.4.1I]= G4E-4(a)[1.D]

[1.4.1J]= G4E-4(a)[1.Q]

[1.4.1K]= G4E-4(a)[1.M]

[1.4.1L]= G4E-4(a)[1.L]

[1.4.1N]= G4E-4(a)[1.P]

[1.5A]=G4E-7[1.1A]

[1.5B]=G4E-7[1.1C]+ G4E-7[1.1C]/ (G4E-7[1.1C]+ G4E-7[1.2C])* G4E-7[1.3C]

[1.5D]=G4E-7[1.2A]

[1.5E]=G4E-7[1.2C]+ G4E-7[1.2C]/ (G4E-7[1.1C]+ G4E-7[1.2C])* G4E-7[1.3C]

[1.6G]=G4E-8[1.1.5C]+ G4E-8 [1.2.5C]

[2.G]=G4E-8[2.1C]

[2.10A]=G4E-5[1.A]

[2.10B]=G4E-5[1.C]

[2.11A]=G4E-5[2.A]

[2.11B]=G4E-5[2.C]

[2.13A]=G4E-7[2.1A]

[2.13B]=G4E-7[2.1C]+ G4E-7[2.1C]/( G4E-7[2.1C]+ G4E-7[2.2C])* G4E-7[2.3C]

[2.13D]=G4E-7[2.2A]

[2.13E]=G4E-7[2.2C]+ G4E-7[2.2C]/( G4E-7[2.1C]+ G4E-7[2.2C])* G4E-7[2.3C]

[2.15B]= G4A-1(b)[4.3A]

第五部分:备注

外国银行分行填报本表仅限其风险资产中的人民币份额。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客户信用评级.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 知识点:客户信用评级 ● 定义: 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 ● 详细描述: 一、违约: (1)定义: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当下列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 (2)债务人对于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若债务超过了规定的透支限额或新核定的限额小于目前余额,各项透支将被视为逾期。 (3)未来面临同样的本息还款的要求,在期望收益相等的条件下,收益波动性高的企业更容易违约,信用风险较大。 二、违约概率: (1)定义: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2)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巴塞尔委员会设定0.03%的下限是为了给风险权重设定下限,也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检验小概率事件时所面临的困难。 (3)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估计其各信用等级借款人所对应的违约概率。 (4)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商业银行采用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高级法应当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有效期限 三、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大致经历了专家

判断法、信用评分法、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专家判断法: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信贷业务、承担信用风险过程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传统信用分析方法。专家系统在分析信用风险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1、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 1)声誉:如果该借款人过去总能及时、全额地偿还本金与利息,那么他就具有良好的声誉,也就能较容易或以较低的价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2)杠杆:借款人的杠杆或资本结构,如果贷款给杠杆比率较高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就会相应提高风险溢价。 3)收益波动性:收益波动性高的企业更容易违约,信用风险较大。 2、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对于评价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2)宏观经济政策:对行业信用风险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3)利率水平:高利率水平表示中央银行正在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3、常用的专家系统: 1)5Cs:品德、资本、还款能力、抵押、经营环境。 2)5Ps: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保障因素、企业前景因素。  (2)信用评分法 1、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利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分)来代表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并将借款人归类于不同的风险等级。对个人客户而言,可观察到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收入、资产年龄、职业以及居住地等;对法人客户而言,包括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定量与定性因素,定量主要是财务数据,定性如对行业的判断、客户在行业中的定位、企业经营管理层) 2、信用评分模型的关键在于特征变量的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信用评分模型有: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

信用风险量化的4种模型

信贷风险管理的信用评级方法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今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银行在贷款或贷款组合的风险度量中特别注意运用信贷风险管理的工具。除了专家系统、评分系统和信用打分系统等传统方法外,新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KMV模型、JP摩根的VAR模型、RORAC模型和EVA模型。 1、KMV——以股价为基础的信用风险模型 历史上,银行在贷款决策时,曾经长时间忽视股票的市价。KMV模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为企业信用度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贷款银行就可以用这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去处理金融市场上遇到的问题了。尽管很少有银行在贷款定价中将KMV模型作为唯一的信用风险指示器,但非常多的银行将其用为信贷风险等级的早期报警工具。 KMV实际上是一个度量违约风险的期权模型,是由买入期权推演而来的。 KMV扭转了看待银行贷款问题的视角,从借款企业的普通股持有者的视角来看贷款偿还(回报)的激励问题。换句话说,它将持有普通股视为与持有一家公司资产的买入期权相同。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1)KMV是如何工作的? 假设普通股持有者拥有公开交易公孙的股票,公司债务是一张一年期的单一贴现票据(single discount note),票面价值是B.上图显示的是从普通股持有者方面来看的贷款偿还问题。 在图中,若公司资产的价值跌到OB以下(以左,如OA1),股的持有者就不会偿还那个等于OB的债务。当然,如果选择违约,他就必须将对公司资产的控制权转让给贷款银行,公司所有者的普通股就一文不值了。然而,若公司资产的价值是OA2,公司就会偿还债务OB,而保留其余的价值BA2.在KMV模型中,公司债务的票面价值B就是买入期权中的约定价格。可以看到公司的风险底线(downside risk)被限制在OL,因为“有限责任”保护了普通股的持有人。从而,对一个好公司的股票持有者的回报有一个有限的底线和一个无限延长的上限。 KMV从贷款于期权之间的这种联系之中得到了EDF模型(估计违约频率模型)。以下对EDF作简要介绍。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分析_范宏博

39 2014年第22期 主持人:刘宏振 张晓哲 为对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技术的总结,巴塞尔新资 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在我国无疑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对商业银行而言,实施内部评级法有助于其提升风险计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对监管机构而言,内部评级法的推广将提高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和灵活性,推动监管技术进步。然而,内部评级法毕竟是在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其假设条件、银行内外部环境与我国商业银行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监管部门予以注意,并在第二支柱下的检查评估过程中加以弥补。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外部因素 一是假设条件设定影响内部评级法的适用性。出于跨国别银行公平竞争的考虑,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银行资本要求统一设定为违约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暴露和期限的函数,使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机构可以自行估计参数的取值。但在对参数的估计过程中,内部评级法隐含了大量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例如,在信用风险资产价值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下将长期平均违约概率转化为经济衰退情况下的违约概率,银行可以直接估计经济衰退期的违约损失率,零售与小微客户的分散性较好以致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较低等。鉴于这些假设条件均是对成熟市场环境进行简化得出的,与我国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存在较大的不同,这必然会限制内部评级法在中国市 场上的适用性。 二是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失真降低了内部评级法的稳定性。对于大中型企业,商业银行可以分配固定的分析人员进行评级,但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银行需要借助定量的方法进行评级。但我 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可信度普遍不高,现金流量表经常缺失,企业真实报表、向税务部门提供的报表、向银行提供的报表不一致的现象经常发生。由于数据质量在源头上存在缺陷,加之数据录入、复核人员多属于兼职,导致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实施内部评级法的过程中,我国部分银行机构因数据问题被迫减少了内部评级模型的数量,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影响。 三是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制约了内部评级体系的完善。在西方发达国家,外部评级机构历史悠久,已经发展出一套较为成熟的评级方法,商业银行通过借鉴学习评级机构的做法,使其内部评级体系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完善。但在我国,评级机构相对弱小,业务多局限在企业 发债时提供评级,其经验及专业性与商业银行相比仍有不足,难以提供相应的支持。此外,受利率管制以及债券市场发展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借助债券市场计算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的数量化方法难以应用,也对内部评级体系的自我完善造成了影响。 四是学术研究尚不能为银行内部评级提供充分支持。国外学术界对企业违约特点、评级有效性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普遍,但在我国,由于公开违约事件极少、商业银行内部违约数据难以获得等原因,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企业类型、行业、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在信贷实践中被认为对企业违约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学术研究对这方面的验证工作却存在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存在的自身问题 一是商业银行现行拨备方式与内部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分析 范宏博 吕 晓 作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银监会2008.9.18 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开发和运作,促进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他商业银行。 第三条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资本要求,应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内部评级体系。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内部评级体系包括对主权、金融机构和公司风险暴露(以下简称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零售风险暴露的风险分池体系。 第五条内部评级体系应能够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准确量化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结构,保证内部评级结果客观性和可靠性。 (二)非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和零售风险暴露风险分池的技术标准,确保非零售风险暴露每个债务人和债项划入相应的风险级别,确保每笔零售风险暴露划入相应的资产池。 (三)内部评级的流程,保证内部评级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四)风险参数的量化,将债务人和债项的风险特征转化为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期限等风险参数。 (五)IT和数据管理系统,收集和处理内部评级相关信息,为风险评估和

风险参数量化提供支持。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的验证体系,确保内部评级及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确保内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得到充分应用。 第八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本指引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结构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授权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内部评级体系的报告要求。 第十条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内部评级体系管理的最终责任,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批本银行内部评级体系重大政策,确保内部评级体系设计、流程、风险参数量化、IT系统和数据管理、验证和内部评级应用满足监管要求。 (二)批准本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实施规划,并充分了解内部评级体系的政策和流程,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资源用于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建设。 (三)监督并确保高级管理层制定并实施必要的内部评级政策和流程。 (四)至少每年对内部评级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一次检查。 (五)审批或授权审批涉及内部评级体系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和运作,明确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一、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模型 1.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1)要素分析法。 要素分析法是通过定性分析有关指标来评价客户信用风险时所采用的专家分析法。 常用的要素分析法是5C要素分析法,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根据不同的角度,有的将分析要素归纳为“5W”因素,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及如何还款(How)。 还有的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ctive)。 无论是“5C”、“5W”还是“5P”,其共同之处都是先选取一定特征目标要素,然后对每一要素评分,使信用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以其作为其销售、贷款等行为的标准和随后跟踪监测期间的政策调整依据。 (2)特征分析法。 特征分析法是目前在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信用分析工具。它是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因素,将其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一般所分析的特征包括客户自身特征、客户优先性特征、信用及财务特征等。特征分析法的主要用途是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它涵盖了反映客户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所有重要指标,这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由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使用。 (3)财务比率分析法。 信用风险往往是由财务危机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和找出一些特征财务指标,判断评价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确定其信用等级,从而为信贷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就是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这类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立的,它以净值报酬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润率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通过对某项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比率的逐层分解,将相关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系,以便清楚地反映各项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 沃尔比重评分法是由财务综合评价领域的著名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创立的,他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七种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通过与标准比率(行业平均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继而确定其信用等级。 2.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 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特征财务比率为解释变量,运用数量统计方法建模。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主要

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险揭示

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险揭示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1 引言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有关主管部门推出了远期交易、短期融资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企业债券市场有了较大发展,全年发行企业债37只、654亿元(面值),分别比上年增长%和%。特别是自2005年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以来,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迅猛,截至2005年底,共有68家企业发行了86只短期融资券,发债规模超过1400亿元。 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信用风险不断扩大的威胁。 信用风险的产生源于金融市场中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受时间、成本及专业能力所限,通常难以及时准确获得筹资方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信用交易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进行,就会使投资者暴露在不确定的信用风险中。一旦筹资方大面积发生偿债违约,就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的债务链断裂,引发金融危机,令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系统遭受巨大破坏。因此,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需要能够充分揭示信用风险的高品质信用信息广泛和自由地传播,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信用评级机构是信用信息的提供者。由于我国信用评级的历史还较短,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与世界着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相比,无论在资金、技术以及规模等方面尚有巨大的差距,我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成长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信用评级的核心是要充分揭示受评对象的信用风险,从受评对象目前现金流量和其它现金来源对债务的保障程度入手,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和基本经营、管理素质、财务状况等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受评对象未来偿付能力做出判断。 可见,现金流分析和行业风险分析是信用评级中两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方面。本文在对国内外信用风险分析技术简要述评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技术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信用评级中的现金流分析和行业风险分析方法,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 2 不断发展的信用风险分析技术 不断发展评级技术既是市场的需要,更是评级机构活力的源泉 金融市场是通过对收益的预期来导向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然而风险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原理,风险源于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而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金融市场中各方主体之间出现“囚徒困境”式的相互博弈,最终使得个体的理性行为演变为集体行为的非理性。因此,无论是发行人、投资者还是金融监管部门,都需要一个中立的、公正的和权威性的机构向外界披露发行人的信息,充分揭示信用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并为监管部门提高市场监管效率服务。 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不仅依赖于其独立、公正、客观的评级立场,更源于其对信用风险充分、有效的揭示,从而使得评级结果所反映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市场

03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附件3: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一、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的政策和程序 (一)商业银行应制定本行的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政策,明确开展风险暴露划分与调整的程序和内部控制要求,完善相应的报告制度和信息系统管理。 (二)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的管理架构、资产结构和风险特征确定风险暴露分类的标准和流程。商业银行分类标准与本办法要求不一致的,须报银监会备案。 (三)商业银行应指定部门牵头负责全行风险暴露分类工作。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岗位或部门分别负责风险暴露的划分和认定。 (四)商业银行开展风险暴露分类时,应根据不同风险暴露类别的划分标准,将资产划入相应的风险暴露类别。对不符合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其他风险暴露划分标准且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应纳入公司风险暴露处理。 (五)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暴露特征的变化,调整风险暴露类别。应在出现风险暴露类别调整特征后的半年内,完成暴露类别的调整。 (六)商业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和调整的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报告分类状况和风险情况。 (七)商业银行应在相关信息系统中对每笔业务的风险暴露类别进行标识。 (八)商业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的内部审

计制度,对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实施情况定期开展审计。 二、主权风险暴露 (一)主权风险暴露是指对主权国家或经济实体区域及其中央银行,以及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债权。 (二)本办法所称多边开发银行包括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北欧投资银行、加勒比海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欧洲开发银行理事会。 三、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一)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属性,商业银行应将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二)本办法所称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注册并经所在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的存款类金融机构。 (三)本办法所称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经批准设立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受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机构。 四、零售风险暴露 (一)零售风险暴露应同时具有如下特征:

客户信用风险评定管理制度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防范和控制由于客户信用风险给公司经营可能造成的损失,保证公司信用付款(预付帐款、赊销帐款)的安全回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各业务部在业务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客户信用风险及评定适用范围 第三条客户信用风险是指与公司存在业务关系的客户,其在自身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者素质、管理方法、资本运营、生产水平、经营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造成其在资金支付、商品交付过程中出现危机,使公司对其的预付款项、赊销款项无法安全回收,致使公司出现损失的可能性。 第四条公司与客户在交易结算过程中采用预付款、赊销方式时使用客户信用单据评定指标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公司按客户信用评定等级设定预付、赊销额度或比例,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越高,与其交易的安全性越低,公司对其信用额度越低;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越低,与其交易的安全性越高,公司对其信用额度越高。 第三章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要素 第五条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指标由客观评价指标(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主观评价指标组成。 其中:财务数据指标权重占50% 非财务数据指标权重占30%

主观评价指标权重占20% 第六条财务数据指标包含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收入总额、经营性现金流量、资产总额六项指标。 其中:资产负债率权重占10% 流动比率权重占10% 净资产收益率权重占10% 销售收入总额权重占10% 经营性现金流量权重占5% 资产总额权重占5% 六项指标权重合计50%。 第七条非财务数据指标包括国别、营业年限、所有制、公司品牌、质量认证、政策性业务六项指标。 其中:国别权重占5% 营业年限权重占5% 所有制权重占7% 公司品牌权重占4% 质量认证权重占4% 政策性业务权重占5% 六项指标权重合计30%。 第八条主观数据指标包涵客户经营稳定性、客户人员总体素质、客户对五矿的依存度、客户与公司合同履约率、客户市场知名度、客户经营发展趋势六项指标。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一、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的政策和程序 (一)商业银行应制定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政策,明确开展风险暴露划分与调整的程序和内部控制要求,完善相应的报告制度和信息系统管理。 (二)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的管理架构、资产结构和风险特征确定风险暴露分类的标准和流程。商业银行分类标准与本办法要求不一致的,应报银监会备案。 (三)商业银行应指定部门牵头负责全行风险暴露分类工作,并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岗位或部门分别负责风险暴露的划分和认定。 (四)商业银行开展风险暴露分类时,应根据不同风险暴露类别的划分标准,将资产划入相应的风险暴露类别。对不符合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其他风险暴露划分标准且存在信用风险的资产,应纳入公司风险暴露处理。 (五)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暴露特征的变化,调整风险暴露类别。在出现风险暴露类别调整特征后的半年内,商业银行应完成暴露类别的调整。 (六)商业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和调整的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报告分类状况和风险情况。 (七)商业银行应在相关信息系统中对每笔业务的风险暴露类别进行标识。

(八)商业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的内部审计制度,对银行账户风险暴露分类实施情况定期开展审计。 二、主权风险暴露 主权风险暴露是指对主权国家或经济实体区域及其中央银行、公共部门实体,以及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债权。 多边开发银行的范围见本办法第五十六条。 三、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一)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属性,商业银行应将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二)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注册并经所在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监管当局批准的存款类金融机构。 (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经批准设立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受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机构。 四、公司风险暴露 (一)公司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公司、合伙制企业和独资企业及其他非自然人的债权,但不包括对主权、金融机构和纳入零售风险暴露的企业的债权。

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建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摘要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突飞猛进的发展,总量和规模与日俱增,个人消费贷款违约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客户的信用评价也更显重要。 本文通过合理假设数学模型,研究确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评估标准。在实际中,影响贷款风险性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我们在题目中所给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和添加了十组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 论文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我们在对大量真实样本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信贷风险评分中十项影响因素的取值,并通过矩阵运算、程序设计、均值算法、数据统计、方程求解等方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分系数,进而最终确定了评估个人信贷风险的评分函数;其次,在确定评分函数的基础上计算贷款评分的临界值,并依次对客户进行信用评分等级划分;最后,随机选择了十位客户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通过建立的评估模型和所求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具有简便、易用的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和AIG集团陷入危机。由此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强烈震撼,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中与演变成一场严峻的全球经济危机,未及一年多来,贸易骤减,企业倒闭,失业增加,各国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 “古为今用,史为实用”。前车之鉴,反思效实。所以,次贷风险的度量和防范就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次贷风险的防范应该从信贷开始。因此,研究分析银行的客户信用程度,偿还能力等指标对银行的更好运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问题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中要求各中资商业银行加大对消费贷款的支持力度,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将成为银行贷款投向的一个重点,但是消费贷款不同于其他贷款,其客户分散,贷款规模较小,且笔数多,成本高,风险远远高于其他贷款。所以银行应当加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及评分标准,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而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量化研究则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必要手段。

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模型监控体系

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模型监控体系 本文系统性梳理了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监控体系的整体框架,具体阐述了监测体系的建设目标、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结果的应用等内容,提出了银行内部评级模型监控体系下一步重点关注领域和解决思路。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银行业务复杂程度的提高,国际银行业采用了越来越多的风险计量模型来评估客户、产品、交易的风险。近10年来,银行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已普遍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对客户交易等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和计算。本文系统性梳理了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监控体系的整体框架,具体阐述了监测体系的建设目标、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结果的应用等内容,提出了银行内部评级模型监控体系下一步重点关注领域和解决思路。 一、开展内部评级体系监测的目的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是独立于外部评级的,基于本行内部信息对客户、交易等做出风险判断的过程。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代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把对客户、债项风险的判断从完全依赖专家判断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为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经验的现代化工具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风险识别和计量的效率。经过近些年的推广和深入应用,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结果不仅应用于监管资本的计量,更广泛应用于银行内部的贷款审批、授信额度调整、经济资本计算与考核、行业限额制定、信贷政策制定等领

域,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具之一。但是,先进工具的使用也带来了潜在的模型风险,模型一旦设计、使用不当,将可能导致对客户风险判断的实质性偏离,并带来信贷风险。因此,建立一套针对内部评级模型的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模型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建立问题诊断体系,已经成为银行业风险计量和风险管理领域的核心工作之一。 二、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设计目标 商业银行建设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及时、全面、自诊断地监测内部评级体系运行情况,包括监测内部评级体系中模型、模型支持体系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诊断内部评级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实施改进措施如深入验证、模型优化、应用流程修正等提供依据和支持。 监测体系应当实现监测活动的自动化。内部评级模型监测体系要以n系统和数据集市为核心载体,以人工监测和判断为辅助手段,大幅度减少监测过程中的大量的人工投入和重复性工作,实现内部评级体系的批量化、自动化监测,同时实现监测的及时性。 内部评级监测体系应当是一个覆盖多维度、全流程、分段负责的完整体系。该体系不仅要监测模型本身的表现,还要监测影响到内部评级模型运行的多种因素,如前端基础源数据的质量、模型变量波动情况、变量,后端模型支持体系中的模型使用情况等,使监控体系能准确发现、定位模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环节,并采取相应的管理行动。

银行信贷风险评级内容方法解析

银行信贷风险评级内容方法解析 授信叙做时应进行风险评级,应对授信对象和授信业务进行全面评估,使评级结果客观反映授信对象和授信业务的真实风险程度,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商业银行风险评级模型比较重视信贷人员的专业判断,评级人员应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保证主观判断有客观的证据支持。 评级是银行对借款人实力的综合评价。同样都是借款人,必须有风险低和风险高之分,思考评级内容、方法及步骤尤为重要。 一、信贷风险评级 1、种类和适用范围 信贷风险评级分为两类,授信对象风险评级、授信业务风险评级。 授信对象风险评级衡量客户违约的可能性,适用于银行所有的公司授信客户及其保证人。凡属银行的公司授信客户、公司授信业务保证人或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中的出票人,均必须进行授信对象风险评级,评估借款人的风险。 授信业务风险评级衡量客户违约导致银行损失的可能性,适用于针对公司客户的各项授信业务。银行要对借款企业进行风险评级,评级较为优质的企业,银行可以提供较为优惠的利率,走绿色通道,评估这笔授信业务的风险。 评级一般的企业,银行应当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

不是每个借款人都是一样的资质,一定会有差别,会出现三六九等的区别,所以我们要进行甄别。 2、评级的申报流程 银行信贷风险评级不设置独立流程。作为授信或监控流程的一部分,评级的申报审批在相应的信贷流程的申报审批过程中同时完成。根据对评级要求的不同,可以将信贷流程分为必须申报评级的信贷流程和按需要申报评级的信贷流程。 (1)必须申报评级的信贷流程包括:①授信申请/审查/审批流程; ②定期监控流程(正常类授信客户和问题类授信客户);③行动计划申报/审查/审批流程。 (2)按需要申报评级的信贷流程包括:①信贷备忘录;②授信安排调整申请;③行动计划更改流程。 3、信贷风险评级内容及步骤 (1)、授信对象;(2)、授信业务。 二、信贷风险评级的级别 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法对授信对象及其授信业务共分1~10个等级,以下是对10个等级的定义。 1、AAA 核心定义:借款人基本不会违约,无须怀疑其偿债能力。 授信对象评级定义:稳定程度特别高;整体业务牢固且多元化发展;资产和负债的质量高;财务杠杆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充足,偿债能力极强;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无任何困难。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比较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比较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网络保险信用风险的控制研究 【第一章】网络保险信用风险防控分析绪论 【第二章】网络保险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第三章】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比较 【4.1 - 4.3】网络保险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 【4.4 4.5】信用风险Logit回归结果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网络保险信用风险的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比较 3.1 信用风险评估的概念 所谓的信用风险评估是指找出一些可能引起信用风险的因素,并利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其中引起信用风险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或者是直接运用相关的计量模型来计算出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例如,如果通过相关模型找出某一企业的违约概率很大,那么担保机构就不会为该企业担保,银行也不会为该企业贷款。之所以有信用风险的评估,实际上的主要目的对评估对象的违约风险进行预测,也就是为了控制信用风险。对保险公司来说,

信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投保人来说的,如果说投保人的信用风险较高,可能收取的保费就比较多,反之如果投保人的信用较好可能降低该投保人的保费,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一般都会利用科学的信用评级方法,对投保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来降低信用风险,但是随着网络保险的发展,保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发生了一些转变,一般的信用评级方法已不在适合于网络保险业务。网络保险的信用风险评估就是以一般保险公司的信用评估理论为基础,利用针对网络保险设计的评估模型,对在互联网上投保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3.2 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 3.2.1 传统评估方法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市场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也比较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存在着多种信用评估方法,本文将那些较早出现的信用评估方法称为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与之相对应的就称为现代评估方法。并且由于信用评估方法的种类较多,本文就不一一都做介绍,只对那些影响力较大、较为典型的几种评估方法做出描述。 (1)专家系统法。所谓的专家系统法,就是一些掌握着专业的知识和具有丰富的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组成的评估团队,他们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以及一些统计分析工具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对象进行主观上的分析判断,它是过去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如今的一些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专

个人信用卡申请风险评估模型

申请风险评估模型是指通过对消费信贷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估来预测其未来严重拖欠和坏账概率的模型。申请风险评估模型在信贷风险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其评估结果是信贷审批的主要依据之一。 与国外银行信用卡业务相比,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手段与方法比较落后。缺乏一套有效的申请评估方法是阻碍个人信用卡业务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信用卡的盈利能力,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尝试利用层析分析法(AHP)和BP 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方法对信用卡申办人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寻求降低信用卡的信用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AHP -BP 神经网络模型 1.模型构建的出发点 传统的B P 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的重点是围绕着如何确定网络的输入、输出层维数的建模问题。然而,当研究复杂系统建模时,由于影响因素过多,不能确定冗余因素和有用因素,不能将输入的因素简化,这样在输入信息空间 维数较大时,网络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训练时间也很长,从而降低网络性能,影响计算准确度。因此,本文尝试利用层析分析法作为B P 神经网络的前处理,通过已有的专家判断、比较、评价等手段将多个变量的重要程度数量化,以其结果作为B P 神经网络的输入值,以减小B P 神经网络的结构的复杂性,从而缩短训练时间,并充分利用B P 神经网络强大的容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提高模型的效率。 2.两种方法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以往国内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评估相关的数据重视不足,造成有效信息的缺失,而A H P -B P 神经网络模型仍具有神经网络采用分布式存储结构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少量单元的局部缺损不会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适合实际操作。 信用卡风险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各方面 的因素,而且各影响因素与衡量结果之间并不完全是线性关系。而A H P -B P 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AHP -BP 神经网络模型自适应能力强,能不断地接受新样本、不断学习,以调整模型。商业银行以不断更新滚动数据训练模型,使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形成动态评估过程(见图1)。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许速群 张岐山 杨美英 申请风险评估模型 信用卡个人

信用风险评级主要测度方法比较

信用风险评级主要测度方法比较 计算方法优点缺点适用场合专家打分制 度可灵活处理定量定性指标主观性大 各种复杂情况下的 信用评级 Logistic 回归模型计算强度低,可处理高维数据及精确 测度违约概率 难以度量定性指标的影响 线性结构定量指标 分析 随机波动模型可充分利用市场中的综合信息,可测 度违约概率 模型假定过于严格,计算强度大完全市场情形 距离判别法 模型简单,计算强度低,可处理高维 数据,解释性好难以度量定性指标的影响 线性结构定量指标 分析 Bayes 判别 法判别效率较高,解释性好 假定先验分布和总体分布,难 以度量定性指标的影响 线性结构定量指标 分析 Fisher 线性判别判别效率较高,计算强度低,可处 理高维数据,解释性好 难以度量定性指标的影响 线性结构定量指标 分析 神经网络模型无分布假定,适应性好,可处理复杂 类型的数据,判别效率高 易过度拟合数据、计算强度大, 解释性差 复杂结构定量指标 分析 递归分类树模型无分布假定,适应性好,可处理复杂 类型的数据,判别效率高 稳定性不高,易过度拟合数 据、解释性差 复杂结构定量 指标分析 混沌法可处理定量定性指标权重缺乏灵活性周期性分析 突变级数法可处理矛盾指标处理指标突变问题 模糊法 可充分发挥专家知识的优势,考虑 的指标比较多权重的确定受专家人为因素影 响较大,评级成本较高 辅助分析 灰关联熵法准确性较高评级的灵活性少信息的综合评价 理想点法方法简单准确性较差 相似类型的小企业 财务指标 联机分析挖掘法专业性,逻辑严密,可处理复杂类型 的数据,实用性较强 准确性较差行业贷款信用评估 投影寻踪判可处理复杂类型的数据,抗干扰性非正态、高维性的信

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险揭示精编

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 险揭示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信用评级技术与信用风险揭示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1 引言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有关主管部门推出了远期交易、短期融资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企业债券市场有了较大发展,全年发行企业债37只、654亿元(面值),分别比上年增长%和%。特别是自2005年5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以来,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迅猛,截至2005年底,共有68家企业发行了86只短期融资券,发债规模超过1400亿元。 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信用风险不断扩大的威胁。 信用风险的产生源于金融市场中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受时间、成本及专业能力所限,通常难以及时准确获得筹资方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信用交易在信息不

对称情况下进行,就会使投资者暴露在不确定的信用风险中。一旦筹资方大面积发生偿债违约,就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的债务链断裂,引发金融危机,令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系统遭受巨大破坏。因此,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需要能够充分揭示信用风险的高品质信用信息广泛和自由地传播,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信用评级机构是信用信息的提供者。由于我国信用评级的历史还较短,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与世界着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相比,无论在资金、技术以及规模等方面尚有巨大的差距,我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成长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信用评级的核心是要充分揭示受评对象的信用风险,从受评对象目前现金流量和其它现金来源对债务的保障程度入手,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和基本经营、管理素质、财务状况等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受评对象未来偿付能力做出判断。 可见,现金流分析和行业风险分析是信用评级中两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方面。本文在对国内外信用风险分析技术简要述评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技术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信用评级中的现金流分析和行业风险分析方法,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比较

[提要]本文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从中小企业产业特点出发,在比较分析国内外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为金融机构提出切实可行的信用风险识别评估模型组合,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3日 引言 作为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中小企业支撑着国民经济“半壁江山”。随着近年外部市场及金融环境趋紧,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最突出的就是信用风险导致的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信贷是其主要融资渠道,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有惜贷趋势。因此,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首先在于完善中小企业各类信用数据库,为银行信贷提供数据支撑;其次要立足国情,学习先进测量技术,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构建信用风险识别、评估模型,系统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改变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共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数据库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人行征信中心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已经逐渐成熟,司法、环保、社保、质检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已经逐步共享完善。所以,目前当务之急是合理设计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为银行信贷提供技术支持,降低信用风险。 一、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 传统信用风险分析评估方法已相当成熟,在国内外银行信贷决策中应用较多,主要包含专家制度法、信用评级法、信用评分法。 (一)专家制度法。20世纪70年代前,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主要是银行专家依据品格、资本、偿付能力、抵押品、经济周期等5C要素进行主观判断,后来衍生出5P模型(个人因素、目的因素、偿还因素、保障因素、前景因素)和5W模型(借款人、借款用途、还款期限、担保物、如何还款)。纵观这三种模型,都是定性分析,无法量化风险水平,而且严重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这会造成银行信贷决策官僚主义作风盛行,降低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应变能力,同时专家制度在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时,难以确定共同遵循的标准,造成信用评估的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二)信用评级法。信用评级法是美货币监理署开发的,该方法将现有贷款安全级别分为5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来细化为10类:AAA、AA、A、BBB、BB、B、CCC、CC、C、D(标注普尔)。评级后再根据级别提取不同贷款准备金率。 (三)信用评分法。和前两种方法相比,信用评分法是一个量化法,最著名的模型就是Z计分模型(Z-score):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辨别方法分析银行的贷款情况,建立一个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区分信贷风险度的模型,得到最能够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的好坏,具有预测和分析价值的比率,从而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状况评估。模型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变量解释: X1=流动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X4=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值/总负债;X5=销售额/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 判断准则: Z<1.8,财务状况较差,信用风险高,拒绝贷款;1.8≤Z≤2.99,为灰色区,误判的概率较大;2.990时,表示样本企业有债务危机倾向;当Y i*<0时,表示无债务危机倾向。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比较 □文/赵池北 (宿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宿迁) 信用/法制《合作经济与科技》No.10s2014 190 -- DOI:10.13665/https://www.360docs.net/doc/8f13962857.html,ki.hzjjykj.2014.19.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