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表

广东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表
广东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表

广东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表

医院医共体建设推进会发言稿【精品】

xxxx医院医共体建设情况汇报 为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我院根据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于2018年1月份正式组建“xxxx医院医共体”,并于3月份正式运行。现将我院医共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方案章程 2018年1月,在县卫计委领导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到xx人民医院参观医共体建设工作,参观回来后立即成立医共体领导小组,院长为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医共体建设具体日常工作;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快速有效的开展医共体工作。 同时组建成立xxxx医院医共体理事会,院长任理事长,副院长及5个成员单位法人为理事,拟定《xxxx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章程》,签订了《xxxx医院县域医疗共同体协议书》。 二、试点先行,逐步推开 通过医共体领导小组多次调研,2018年1月底,我院医共体工作先于xxxs卫生院首先运行,为做好这项工作,我院安排了高年资医师到该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开展查房、坐诊、讲座、义诊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同时开展医共体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了解医共体,支持医共体,目前已初见成效。 3月份,xx镇、xx镇卫生院、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共体工作开始试运行。 三、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帮扶方案 半年来,我院多次到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就医共体试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座谈

交流,指导乡镇卫生院医共体建设、宣传工作。结合各卫生院实际,医共体办公室指定了2018年度帮扶计划,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有我院1名医师与1名卫生院医师1名当地卫生室乡医结成帮扶对子,共38对,采取周五上午在卫生院坐诊,下午到卫生室讲座的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我院还制定了2018年度医疗、护理专业培训计划,定期到卫生院组织全院讲座,加强业务交流,共同提高卫生技术水平。 四、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为了加强县乡医疗机构技术协作,提升我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水平,我们组建了5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期分批深入到乡镇、村开展巡诊活动,同时,为了加强联系和沟通,我院还建立了xxxx医院医共体微信群,印发了《xxxx医院医共体医疗协助联系人名单》,加强学术交流,定期下村指导和检查,帮助村医提高技能、规范服务。 五、当前情况 半年来,选派医疗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值班80余次,开展教学培训20次,开展疑难手术5台,普通手术15台,开展远程会诊30次,重点帮扶村卫生室38个,有效促进了全县卫生工作的发展。 六、下一步计划 (一)是实现设备资源共享共用。 县中医院建立医共体信息中心,向卫生院、卫生室延伸检查检验等服务并推行结果互认,实现心电影像、检查检验、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互联互通。 (二)是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整合资源,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为签约群众落实免挂号费、优先住院、优先检查等特殊待遇,真正让优质资源下沉至村、延伸到户。

国家级七大协会列表

1.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专科分会Special subject branch:1内科学分会2外科学分会3妇产科学分会4儿科学分会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6肿瘤学分会7心血管病学分会8麻醉学分会9骨科学分会10呼吸病学分会11消化病学分会12血液学分会13内分泌学分会14感染病学分会15老年医学分会16风湿病学会17糖尿病学分会18肝病学分会19变态反应学分会20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1妇科肿瘤学分会22.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 地方医学会Provincial branch:1.安徽省学会 2.宁夏学会 3.南京学会 4.北京学会 5.上海学会 6.山东省学会7.武汉学会8.陕西学会9.香港学会10.云南学会11.大连学会12.台湾学会13.福建学会14.河南学会15浙江省学会 2.中国医师协会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地方医师协会Provincial branch:1.深圳市医师协会2.江西省医师协会3.北京医师协会4.无锡市医师协会5.乌鲁木齐医师协会6.浙江省医师协会7.长春市医师协会8.云南省医师协会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师协会10.西安市医师协会11.武汉市医师协会12.天津市医师协会13.四川省医师协会14.沈阳市医师协会15.陕西省医师协会16.山西省医师协会17.山东省医师协会18.厦门市医师协会19.青海省医师协会20.青岛市医师协会21.宁波市医师协会22.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23.南京医师协会24.辽宁省医师协会25.江苏省医师协会 26.济南市医师协会27.吉林省医师协会28.湖南省医师协会29.湖北省医师协会30.黑龙江省医师协会31.河南省医师协会32.河北省医师协会33.杭州市医师协会34.海南省医师协会35.哈尔滨市医师协会36.广州市医师协会37.广西医师协会38.广东省医师协会39.甘肃省医师协会40.大连市医师协会 专科医师分会Special subject branch:1.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2.呼吸医师分会3.儿科医师分会4.麻醉学医师分会5.消化医师分会6.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8f8438438.html,/xiehuijieshao/zhuankeyishifenhui/2011-04-13/9476.html7.妇产科医师分会8.血液科医师分会9.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10.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11.骨科医师分会 12.感染科医师分会13.重症医学医师分会14.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15.肿瘤医师分会16.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 专业委员会Specialty Committee:1.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2.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3.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3中华预防医学会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分支机构Special subject branch:1妇女保健分会2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3卫生事业管理分会4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5医院感染控制分会6卒中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Provincial branch:1.北京预防医学会 2. 天津市预防医学会3.河北省预防医

医共体建设调研报告 样

XXX实施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推进分级诊 疗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水平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116号)、《省卫生计生委省编办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关于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卫发〔2018〕9号等文件精神,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利于深化综合医改,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为摸清我县医共体建设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推进我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简称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就医,现将我县实施医共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期情况 2018年,推进医共体建设是我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我县计划以调整优化县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为目标,建立省市、县乡三级医共体以及县域内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中心卫生院(社县卫生服务中心)为纽带的县域医共体,通过优质医疗资源逐级下沉,全面提升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在我县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一季度,县人民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出院人次同比增长增长%,三四

类手术量同比增长%;1-4月份,横溪中心卫生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8%左右,出院人次同比增长增长10%左右,三四类手术量同比增长10%左右,各项主要指标平稳趋好,医共体运行模式初步形成。 (一)积极探索对口帮扶,基层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我县将帮扶工作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督促医共体建设上级医院下沉技术力量,落实帮扶工作,并且将人才培养、专家坐诊工作等纳入医共体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2018年上半年,XX医院派出技术骨干帮助县人民医院开展了外科、骨科手术,县人民医院派出10名管理和技术骨干到XX医院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坐诊和培训活动,1-4月,县人民医院共挑选10名精干力量到乡镇卫生院坐诊,诊治病人500人次,开展各类培训10余次。通过帮扶,受援单位诊疗规范度明显提高,院容、院貌和院内环境有所改善,医院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二)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优化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常见病种收治能力的培训和带教,严格控制慢性病、常见病的向上转诊,重点加强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分级诊疗推进工作,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调高。2018年1-4月,医共体成员单位向县人民医院上转患者109人次,县人民医院下转患者41人次。 (三)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功能得到强化。县卫计局指导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考核细则,

医共体汇报材料

医共体建设工作汇报 为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构建科学合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潜江市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建立医疗机构之间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构建“基层检查+ 医院诊断”医疗服务新格局,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院根据湖北省、潜江市有关文件精神及会议要求,认真组织安排医共体建设工作,现将我院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方案章程 2018 年12 月29 日,我院组织召开了油田总医院医共体建设座谈会暨医共体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理事会人员名单,推选油田总医院院长雷正秀担任“医共体”理事长,选举油田总医院副院长邵士清、积玉口镇卫生院院长田宜明、广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军等3 名同志,担任医共体副理事长。会议决定医共体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医共体日常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医疗共同体合作协议书》、《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医疗共同体章程》,确定了医共体的组织机构、运行模式、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职责、配套措施和实施步骤等工作内容。 二、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帮扶计划我院组织专班,走访了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就医共体工作的开展进行了交流。结合各乡镇卫生院自身的诊疗能力及业务工作缺口,整合帮扶计划,制定了《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2019 年下基层坐诊人员安排》,决定增派30 余

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到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查房、专家坐诊、业务讲座、健康宣教、义务诊疗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了解医共体建设,支持医共体建设。 三、举办业务讲座,规范操作流程结合乡镇卫生院特点,我院组织各科室高年资医师及有关职能科室开展巡回专题业务讲座,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师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及常见疾病的诊疗水平。目前已举办了3 场《病历书写规范与医疗安全》专题医疗制度讲座,开展了 5 场临床业务知识讲座。 四、开展质控检查,实行同质管理根据医共体内各单位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的要求,我院组织医务部、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到医共体成员单位,对照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对院内感染、规范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方面进行督查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下发整改建议书,并向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反馈,同 时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及时改进,对下一步医共体质控工作确定了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护理质量及临床业务水平的同质化、规范化管理。 五、落实双向转诊,制定转诊制度 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以及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要求,我院制定了合理、

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模式建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最新)

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模式建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确保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以下简称“医共体”)模式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公办村卫生室。社会办医疗机构可自愿加入。 二、目标任务 推行以县级公立医院为依托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人员统一调配使用、业务统一组织实施、财务资源统一配置、信息互联互通、医疗资源共享,建立责任、服务、管理、利益共同体。通过优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转变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机制和技术手段,整体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综合服务效益。 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依托县级公立医院为中心,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共体的网格化布局,为网格内所有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 三、内容措施 (一)联建共担,构建责任共同体 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级公立医院院长为医共体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责任共担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医保支付、财政投入、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配套政策机制;各

医共体建立牵头医院负总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防治康协同机制,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1.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各县(市、区)政府要落实政府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在保障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统筹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专项资金,重点倾斜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培养、适宜新技术运用、信息化建设和县级医院人才、技术、临床专科、信息等核心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与医共体发展相匹配的财政投入政策、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结果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资金分配挂钩机制。 2.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根据医疗机构服务内容、服务能力以及所承担医保服务量,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具体支付标准。全面推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的医保基金管理方式改革。市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探索对统筹区域内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县(市、区)域内参保人员在定点医共体外就诊产生的医疗费用,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按医保政策和报账标准审核后,从对应医共体总额预付统筹基金额度中予以扣除。增加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促进医共体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差异化报销比例;符合规定由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到上一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其住院起付线标准以补差的方式收取,由上一级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到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的,不再收取住院基金起付标准;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展史汇总

神经病学分会发展史 一、学科发展概况 广东省是我国建立神经病学科最早的省份之一。1956年中山医科大学(原中山医学院)黄兆开副教授创建了我省第一个神经科,当时设病床25张,神经病学科专业人员9名。这是我省神经病学科的摇篮。 60~70年代,广州军区总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华侨医院、第一军医大学、广州海军医院及部分地区及医院先后建立神经科,床位数由以前的25张,发展到350张,神经病学专业人员150名。至70年代末,广州地区市级以上医院以及佛山、韶关、湛江、汕头等地区医院都建立了以脑电图、肌电图为主的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并比较普遍地开展了脑血管造影等诊断技术,至此广东省神经学科建设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神经科的发展突飞猛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专科建设不断加强、神经病学研究所成立,使临床、教学、科研等水平快速发展。迄今为止,全省各市、县级医院都有神经科专业人员,全省设有神经病学科的医院60多家,神经病学科专业人员1000多名,高级职称医师400多名,床位数2000余张。诊疗条件方面,绝大多数医院都有常规的TCD、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与螺旋CT设备,30多家省、市级医院配备了MRI机和DSA机。广东省的神经病学科医疗条件空前提高。 广东省神经病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广东省医学会[原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广东省医学会[原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第一届神经病学分会成立于1986年1月,赵馥、宋雪文教授先后任主任委员,郑建仲、刘焯霖、林日仁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她的前身是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神经精神科分会,成立于1959年,莫淦明教授任主任委员,黄兆开副教授任副主任委员;文革后恢复医学会组织,成立了第二届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神经精神科学会,莫淦明教授任主任委员,赵馥、宋雪文、姚荣尹教授任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第二届神经病学分会改选于1987年7月,郑建仲教授任主任委员,宋雪文、刘焯霖、熊希民教授任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第三届神经病学分会于1993年5月改选,郑建仲教授继任主任委员,熊希民、梁秀龄教授任副主任委员。第四届改选于1996年,梁秀龄教授任主任委员、陆雪芬教授、张先绪主任医师任副主任委员。第五届神经病学分会于2000年改选,陆雪芬教授任主任委员,胡学强、陆兵勋教授任副主任委员;第六届神经病学分会于2004年6月改选,胡学强教授任主任委员、陆兵勋、曾进胜、廖卫平教授及王丽娟主任医师任副主任委员。

关于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xxxxx医院 我院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7〕80号)和区医管委下发《XX市xx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x医管委发〔2017〕1号)文件要求,在市卫计委指导下,2017年8月4日,xxx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以市xx 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成员的xxx医院医疗共同体,东港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将我院作为牵头医院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帮扶工作。2017年,我院派出35名医务人员下沉到7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2133人次,指导手术136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359次,教学查房289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180余场次,7家受援镇街道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和%,其中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增长%,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xx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60%,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xx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同时接收基层镇街道卫生院进修人员2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18年以来,我院已经第二批派出总计70人到6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在门诊、查房、

手术、传帮带、乡村医生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不断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医共体成员同步提升。一是按照“填平补齐、逐步提升”的原则,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临床检查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自2016年1月起实现了区内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服务。2017年投资近1200万元建起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检验系统,共为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x镇等卫生院提供诊断服务876项目人次,2018年1-5月份完成1106项目人次的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为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提供消毒服务近5000个器械、消毒包,2018年1-5月完成3097个,呈快速上升趋势;二是建立起医共体内部分工作协作机制。在质量控制认证基础上,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xxx医院将住院病人的住院诊疗、检查等信息,每月及时反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按照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要求,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建立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在xx医院门诊区域一楼设置“医共体双向转诊快捷通道(一站式服务)”,医院职能部门中层干部轮流值班,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通过基层转诊到中心医院的患者,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全体专家

第二届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名单 会长 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研究员/原局长北京市卫生局 副会长 1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申昆玲 教授/主任医师/ 副院长 北京市儿童医院 2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何晓琥教授北京市儿童医院 3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孙锟教授/院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新华儿童医 院 4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黄国英教授/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5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陈沅教授/原院长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6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马丽霞主任医师/院长山东齐鲁大学济南市儿童医院7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易著文教授/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 8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祝益民教授/院长湖南省儿童医院 9儿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兼总干 事 杨健主任医师/副所长首都儿科研究所常务委员 1儿科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兼副 总干事 任晓旭主任医师/主任首都儿科研究所 2儿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秦炯教授/科主任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3儿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封志纯 教授/主任医师/ 副院长 北京军区总医院 4儿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曹彬处长卫生部妇社司儿童处 5儿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戴耀华研究员/世界卫生 组织儿童卫生合 作中心主任 首都儿科研究所 6儿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赵正言 主任医师/教授/ 党委书记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7儿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毛萌教授/院长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8儿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陈荣华 主任医师/原校长 /党委书记 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委员 1儿科医师分会委员金星明儿科教授/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科大学新 华医院 2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徐秀主任医师/主任 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儿童保健康 复科 3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张宏艳主任医师/副院长天津市儿童医院 4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刘兰平主任医师/河北省儿童医院 5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尹建英教授/儿科主任河北省人民医院 6儿科医师分会委员陈援农主任医师/院长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7儿科医师分会委员郝国平主任医师/科主任山西省儿童医院 8儿科医师分会委员薛辛东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内科

关于《怀远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办法》的解读

关于《怀远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办法》的解读 怀远地处皖北,居淮河中游,始建于1291年,素有“淮上明珠”之美誉。县域总面积达2192平方公里,总人口数133万。全县辖18个乡镇、362个村(居),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文明县城。怀远历史悠久、古韵深厚。古为大禹治水、召会... 更多 安徽怀远经济开发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组建于2003年,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开发区位于合徐、蚌宁、界阜蚌(即京福、南洛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出口处, 毗邻淮河、涡河黄金水道, 206国道、307省道穿园而过,距蚌埠火车站、机场10公里,距合肥新桥机场1个小时路程,距南京18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开发区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率运作的要求,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建成道路33.5万平方米,供排水管网65千米,供电线路34.5 千米,通讯线路25.6 千米,水务公司日供水能力8.5万吨,35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及四回路供电网络已建成投入使用。11平方公里区域内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 更多 安徽怀远龙亢经济开发区位于怀远县西部,宁洛高速穿境而过,并在开发区设有道口,提升改造后的一级公路S307省道横贯东西,毗邻京台高速,京沪、京福高铁,G206国道。淮河、涡河、茨淮新河常年通航直达全国,离规划选址的蚌埠机场仅20公里,离南京禄口机场210公里,离合肥新桥机场160公里,离徐州观音机场200公里。安徽怀远龙亢经济开发区包含龙亢产业园和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采取“一区两园”的管理模式,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归口龙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安徽怀远龙亢经济开发区2013年9月开始筹建,2014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园区定位“产城一体”,主导产业:粮食食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电子商务... 更多 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位于怀远县城西侧,荆山镇境内,目前园区已形成以全食品产业链为特色,集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业、食品产业相关配套设施制造及产品研发、农副产品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位于环城西路东侧。二期规划位于县城以西,沿307省道两侧,面积7.13平方公里,纯产业用地面积5100亩。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一期已经建成,累计投入11065万元,完成了“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机构健全。二期按照产城一体的原则,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目前已完成新规划的H4、Z10路计1.26公里... 更多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

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 县卫计委医管办: 根据省卫计委《“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中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及相关机构主要职责和任务》(卫基层秘…2015?525号),县卫计委《怀远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怀医改办…2015?4号)等文件精神,我院自2015年底逐条落实“县级医院任务清单”,现报告如下: 1、与医共体七家成员单位成立医共体筹备会,讨论通过《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管理章程》,选举产生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理事会,形成理事会例会制度,每月一次,磋商医共体各单位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诊疗规范、技术帮扶和利益分配等若干重大问题;成立医共体办公室,由胡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制定责任心较强人员负责相关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对照年度任务清单,逐项落实各项工作。 2、以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为目标,控制县外转诊率。我院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转诊转院病例分析讨论例会,由院长主持,各部门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科室主任参加,医务科及城乡居民医保办提供病历、转诊转院材料,共同分析本院医疗能力的差距,制定中长期技术发展目标。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医联体协作医院专家来我院以会诊、手术、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提高我院肿瘤外科、心血管内科等各学科诊疗能力。以县外住院的前10-20位病种为指引,结合等级医院技术项目目录,制定《怀远二院医疗能力3年提升计划》,将医疗技术分为三个等级:已经能够独立开展、创造条件可以开展、不能开展三大类,任务到科室,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分工到业务骨干,今年初已按计划派出人员赴南京鼓楼医院、广州中山三附院等知名医院进修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骨科。2016年前三个月,我院门诊人次分别为24148、27901、26883,合医住院人次分别为2012、

医共体建设方案

莒县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工作总体方案 各科室、分院、专科医院: 为全面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日照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日政办发[2017]80号)、《莒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2018年度医共体支援帮扶工作安排的通知》(莒卫计发[2016]43号)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帮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目的,实现医疗联合体内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莒县人民医院作为“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医联体的成员单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联合体政策体系,使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使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组建方式 (一)医共体 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莒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成员单位包括:东莞卫生院、碁山卫生院、库山卫生院、招贤卫生院、安庄卫生院、果庄卫生院、峤山卫生院、桑园卫生院、店子集卫生院、城阳卫生院、墩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浮来卫生院、刘官庄卫生院。 (二)医联体

莒县人民医院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紧密程度由双方确定;莒县人民医院作为青大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继续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医联体相关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一)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马德鑫 副组长:于月友史春青 委员:马会兰徐常东单宗沂王学松郑学凤 张廷春伊恕嵘张开欣高瑛李竹林 赵文华高树英马竹云卢爱民陈晓红 王世宝李祥县张守旗刘雪梅王思斌 战玉芳李凌云王汝洋王正丽王建 13家乡镇卫生院院长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王思斌办公室副主任:肖凌云 (三)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我院医疗联合体全面工作,制定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章程,管理团队及专业团队的组建,按照有关规定制定落实利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负责医疗联合体单位之间医务人员下派帮扶和上派进修学习,负责县域医共体成员间远程、检验、影像、消毒供应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建立和共享,及其他的医疗联合体相关工作。 四、部门职责 (一)医务科:

乡村振兴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情况工作总结汇报

乡村振兴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情况工作总结汇报 根据《中共X县委X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为贯彻落实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健康X建设。 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努力实现县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构建起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学习先进。 开展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一体化信息支撑体系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尽快启动我县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同时为当前我县综合医改提供更好支撑,X月X日,由政府办牵头,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卫健委以及县医院、县中医院组成的考察组赴x两地考察县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通过考察进一步明晰了我县县域信息化建设思路和方案,为启动我县县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坚持高层推动。 争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制定《X县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行动计划(X—X年)》已经通过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务会议,文件将于近期下发。 为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年X月X日X县召开医供体暨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会议对医共体X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医共体先进单位给予了表彰。 (三)坚持医保协同,调政策促改革。 实施大额门诊报补,为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者大额普通门诊医药费用负担,减少门诊转住院、小病大治的医疗行为,提高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益。 我县制定了《X县城乡居民大额普通门诊费用补偿与管理实施方案》,并从X年X月起执行,截至X年底,享受大额门诊的患者共计X人,X年第一季度享受大额门诊的患者共计X人,有效解决了挂床住院现象,方便了乡村群众就医,减轻了基层群众负担。 (四)坚持规范转诊,引导病人回县内就诊。 县镇村三级医务人员组成X+X+X固定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同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在签约服务的同时,通过约定转诊方式,培养和引导居民养成“有序就医、履约转诊”的习惯,提高县域内就诊率。 X年X月底,签约居民通过办理转诊手续到县外住院的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三篇

医共体工作自评报告 篇一 xxxxxxx医院 我院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7〕80号)和区医管委下发《XX市xx 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x医管委发〔2017〕1号)文件要求,在市卫计委指导下,2017年8月4日,xxx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成立以市xx医院为牵头医院,全区各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成员的xxx医院医疗共同体,东港区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将我院作为牵头医院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帮扶工作。2017年,我院派出35名医务人员下沉到7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2133人次,指导手术136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359次,教学查房289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180余场次,7家受援镇街道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8.5%和28.4%,其中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收入增长206.87%,xx 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110.14%,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89.86%,xx 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60%,xx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7.37%,xx 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43.65%,xx中心卫生院业务收入增长29.53%。同时接收基层镇街道卫生院进修人员20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生

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2018年以来,我院已经第二批派出总计70人到6家镇街道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在门诊、查房、手术、传帮带、乡村医生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不断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医共体成员同步提升。一是按照“填平补齐、逐步提升”的原则,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优势学科建设,提升牵头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临床检查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自2016年1月起实现了区内医疗机构的全覆盖服务。2017年投资近1200万元建起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检验系统,共为xx、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x镇等卫生院提供诊断服务876项目人次,2018年1-5月份完成1106项目人次的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为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提供消毒服务近5000个器械、消毒包,2018年1-5月完成3097个,呈快速上升趋势;二是建立起医共体内部分工作协作机制。在质量控制认证基础上,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xxx医院将住院病人的住院诊疗、检查等信息,每月及时反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按照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要求,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建立上下医疗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在xx 医院门诊区域一楼设置“医共体双向转诊快捷通道(一站式服务)”,医院职能部门中层干部轮流值班,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对通过基层转诊到中心医院的患者,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落实优先看病、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特殊待遇,落实基层首诊的政策。

中医院医共体情况汇报

县中医院医共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为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院医共体于今年7月正式组建并运行,现将我院医共体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方案章程 7月23日在我院召开了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成立大会,组建了以我院院长任理事长,副院长及8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副理事长,具体经办人员为理事的***县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县中医院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县中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章程》,签订了《***县中医院县域医疗共同体协议书》。 二、及时挂牌运行,营造浓厚氛围 我院为***个“紧密型”成员单位制作了“***县中医院**分院”牌子,***个“松散型”成员单位制作了“***县中医院医共体**医院”牌子,及时挂牌。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开展查房、坐诊、讲座、义诊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了解医共体运行方式,支持医共体工作。 三、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帮扶方案

深入走访了***个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就医共体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座谈交流。对业务发展较差的乡镇卫生院,将采取下派挂职业务副院长,实行统一管理、人员统筹调配、统一分配医疗收入和绩效考核、统筹医护人员薪酬分配等方式,在人、财、物全方面进行协调和帮扶。对业务发展较好的乡镇卫生院,采取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加强其内涵建设,使其达到1-2级综合医院标准,并争创1-2个市级特色专科。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县卫计委安排,我院安排全院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师与***个乡镇***个行政村进行签约服务,采取“2+1+1”模式,即2名中医院医生、1名乡镇医院医师、1名村卫生室医师,组成团队签约1个行政村,负责该村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签约工作由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实施。签约服务医师团队上下联动,确保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力争90%以上患者在县域内就诊。我院签约服务医师密切保持与乡镇、村卫生室签约团队的联系,及时联系会诊与转诊,上转我院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特别是健康扶贫户,一律先住院后付费,简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外就诊患者难以掌控。体内各成员单位认识基本到位,但是各成员单位所辖村卫生室村医对政策理解不是很到位,同时单靠卫生部门宣传政策,群众难以理解,导致县外住院病人降低幅度不大。 2、信息化建设急需加强。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判标准

附 1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判标准 评判维度评判标准建设情况(是/否) 责任共同体政府主导。成立专门独立的医共体管理负责机构,如委员会等。 医共体有决策权。建立医共体管理章程及相关制度,成员单位参与决策。 针对医共体有效考核。对医共体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的聘任和年薪挂钩。 管理共同体人员有序流转。推动落实医共体内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自主权。 财务统一核算。医共体内财务统一核算,完善预算管理。 药品统一管理。医共体内部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统一用药目录等。 服务共同体 患者有序转诊。建立医共体内部患者急慢分治和双向转诊范围、流程和分配机制。 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医共体内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远程医疗共享化验和影像设备。利益共同体 医保管理改革。支付方式适应医共体改革,医共体内医保基金分配合理。 财政投入统一管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依据医共体统一考核结果进行拨付。

附 2 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备注 一、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1.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县域住院人数/县内的住院总人数的比率 2.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县域内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县域基金总支出 3.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占比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人数/县域内住院总人数 4.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占比 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收入/县域内医保基金 总支出 5.牵头医院下转康复护理患者数量占比 6.慢病患者基层机构管理占比 7.基层机构人均工资收入达牵头医院人均工资收入 的比例 二、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8.牵头医院是否达到县域医院综合能力推荐标准 9.牵头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比例三四级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 10.区域内千人口全科医生数 11.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数量开展项目名称、数量、进展情况等 12.“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到推荐标准机构数量达到推荐标准卫生院和社区中心数量和比例 1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果绩效评价得分

中医院医共体情况汇报

中医院医共体情况汇报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县中医院医共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为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实现“90%的病人住院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院医共体于今年7月正式组建并运行,现将我院医共体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方案章程 7月23日在我院召开了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成立大会,组建了以我院院长任理事长,副院长及8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副理事长,具体经办人员为理事的***县中医院医共体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理事会日常工作。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县中医院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县中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章程》,签订了《***县中医院县域医疗共同体协议书》。 二、及时挂牌运行,营造浓厚氛围 我院为***个“紧密型”成员单位制作了“***县中医院**分院”牌子,***个“松散型”成员单位制作了“***县中医院医共体**医院”牌子,及时挂牌。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开展查房、坐诊、讲座、义诊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了解医共体运行方式,支持医共体工作。 三、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帮扶方案

深入走访了***个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就医共体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座谈交流。对业务发展较差的乡镇卫生院,将采取下派挂职业务副院长,实行统一管理、人员统筹调配、统一分配医疗收入和绩效考核、统筹医护人员薪酬分配等方式,在人、财、物全方面进行协调和帮扶。对业务发展较好的乡镇卫生院,采取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加强其内涵建设,使其达到1-2级综合医院标准,并争创1-2个市级特色专科。 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县卫计委安排,我院安排全院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师与***个乡镇***个行政村进行签约服务,采取“2+1+1”模式,即2名中医院医生、1名乡镇医院医师、1名村卫生室医师,组成团队签约1个行政村,负责该村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签约工作由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实施。签约服务医师团队上下联动,确保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力争90%以上患者在县域内就诊。我院签约服务医师密切保持与乡镇、村卫生室签约团队的联系,及时联系会诊与转诊,上转我院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特别是健康扶贫户,一律先住院后付费,简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外就诊患者难以掌控。体内各成员单位认识基本到位,但是各成员单位所辖村卫生室村医对政策理解不是很到位,同时单靠卫生部门宣传政策,群众难以理解,导致县外住院病人降低幅度不大。

2020年区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区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xx区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市xx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员培训,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医共体建设让辖区居民有更多获得感。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xx区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xx区进一步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xx区医共体建设规划(试行)》,建立以城区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级医疗共同体,制定了相关制度,实现了医共体建设全覆盖。积极会同财政、编委、人社、医保等部门,合理核定医共体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补偿机制等,确保医共体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 2.健全工作机制。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工作纪律、奖惩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建立转诊、会诊的“绿色通道”,城区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纵向流动。 3.注重财政支持。将xx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的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由原来的xx区人民医院xx%、xx卫生院xx%、xx中心卫生院50%、xx中心卫生院50%、xx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xx%统一提高至xx%,并将xx区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原“五险二金”经费按工资财政划拨比例的xx%,由城区财政承担。将xx区医疗机构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额部分(原来由医疗机构负担部分)由城区财政承担。每年给予每个县域医共体专项补助经费10万元,用于实施县域医共体的城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等。 4.改善就医体验。城区公立医院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为医共体下级医院添置医疗设备,安装信息化网络设备,硬化、绿化院内环境等,先后建成特色中医馆6个,对医联体下级医院科室设置、诊疗流程进一步进行规范,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5.促进服务下沉。对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择优选拔聘任,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出任院长。选派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中层医务管理人员和其他医护人员20多名,定期下乡对各分院进行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使分院业务工作进一步拓展,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6.强化信息建设。xx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加入xx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远程会议等。xx区医共体总院改造自身信息系统并向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放,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系统中录入诊者检验结果、查询就诊者检验信息、打印检验报告。影像云系统正在建设,xx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