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向服务业转移,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服务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一个分支,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服务贸易特别是旅游服务贸易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从而逐渐成为支柱性产业。除此之外,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经济也有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提高浙江省的产业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发展旅游服务贸易,使之具有比较优势,可以达到贸易结构的优化。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其它省市研究相关课题提供借鉴意义。因此,如何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如何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研究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浙江省在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运用回归分析和竞争力指标分析方法,研究影响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提升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要比国内早得多,因而旅游服务贸易的理论多由国外学者提出。但是目前旅游竞争理论的研究大部分是借鉴其它学科(主要是经济学)的竞争理论来解释旅游贸易中存在的竞争问题,这些竞争理论与旅游产业的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结合,尚未形成旅游竞争力研究自身的理论体系。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的学术文献所引用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以及竞争力理论。近几年对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J.R.Brent RITCHIE and Geoffrey I.CROUCH(1993)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模型,是旅游业竞争力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模型。这一模型突出的特点在于其强调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可持续性,认为这种可持续竞争力是由微观竞争环境和宏观总体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竞争力的因子不仅在于目的地的核心资源和吸引力因子,还包括目的地管理因子以及众多的决定目的地质量和附加值的因素和支持因素等。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加入了“目的地政策、规划和开发”子因子,强调良好适度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够为旅游目的地创造出促进繁荣的发展环境。因子的层层剖析,为构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模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Enrighe(2004)认为,Ritehie和Croueh模型对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理解还

不够充分。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不仅要包括与目的地竞争力和旅游直接有关的要素,还应该包含影响旅游企业和与生产旅游产品有关的相关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这样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实际上就是与目的地旅游直接有关的要素和影响旅游服务提供者的因素两个方面。他将旅游目的地企业特征与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特征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因素。

除此之外,学者还利用一些竞争力模型进行研究。Michael E.Porter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是服务贸易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将其运用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主要是指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程度。J.R.Brent RITCHIE 和 Geoffrey I.CROUCH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可持续竞争力模型,是旅游业竞争力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模型。这一模型突出的特点在于其强调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可持续性,认为这种可持续竞争力是由微观竞争环境和宏观总体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Bill Faulkner和Martin Oppermann(1999)对澳大利亚南部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探索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地竞争力分析在战略定位和市场规划上己取得重要地位,但应用在旅游发展研究却较为少见。同时作者运用定性的方法在对旅行社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澳大利亚南部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国内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大多从现实角度出发,从发现旅游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到提出解决的策略,从旅游服务贸易对区域经济的正面影响到负面影响,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整体情况到具体到部分省市的旅游服务贸易。

首先,旅游服务贸易对经济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

庞丽、王铮、刘清春(2006)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研究入境旅游和各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东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入境旅游通过对第三产业的带动引起GDP增长加快,但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余操(2008)以SWOT模型作为发展西部旅游服务贸易的理论依据,指出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西部大开发的引擎,西部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不仅会获得很大的贸易利益,而且也会拉动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

刘迎辉、郝索(2009)选取了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年统计数据,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国内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度强于入境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度,这为未来旅游业三大市场发展的政策调整提供了必要的数量依据。并且强调由于历史和区位等因素不利于发展入境旅游的地区,更应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戴学锋、巫宁(2006)指出中国出境旅游的增长已经呈现出许多的负面影

响。出入境旅游的增长速度已明显超出了规划的预期,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出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势极不平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入境旅游收入将保持年增长5%-10%左右的水平,而出境旅游年增长则至少为15%,甚至达到20%。出境旅游快速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内需“漏出”,必须引起充分重视。

李仲广、王娟(2008)运用了Eviews5进行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并且通过构建旅游服务贸易与旅游经济增长的ECM模型,得出结论:旅游服务贸易在长期内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但短期内对旅游经济的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入境旅游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出境旅游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较多条件的制约,因而出境旅游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确。基于以上研究,此文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在重视入境旅游的基础上,把提高旅游业的生产和供给能力摆到突出的位置,转变旅游业传统的需求导向的管理,除了开发建设好自然和人文景区外,大力推进旅游业生产手段和产品的现代化、高级化和持续创新,把旅游需求管理建立在有效供给的基础上。第二,发挥出境旅游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减少其消极作用。

任晓燕、霍朱莲(2008)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五方面的问题。第一,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区域结构特点是“东重西轻”。第二,客源市场不够丰富。这反映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并未挖掘出更为广阔的市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市场还有很大一部分未被开发出来。第三,高质量的旅游人才缺乏。对入境旅游,缺乏一批高素质的、精通国际旅游业务、旅游管理的旅游人才,而境外旅游方面的电子商务人才更为奇缺。第四,旅游市场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有关旅游法规不健全,对旅游业中介市场监管乏力,过度竞争,非法竞争问题突出。最后,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从事旅游服务贸易的企业要吸引客源,提高知名度,必须从市场营销着手,而我国在旅游服务贸易市场营销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同时,国内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也颇有成果。

董小麟、庞小霞(2007)在文中表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距离,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快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旅游服务贸易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上也有所欠缺。因此,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王永玲、希冷洛(2008)用竞争指数说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情况。指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具有相对微弱的出口竞争力;而CAI指数为负的国家有日本、加拿大、英国和德国,都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因而出口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

蔡荣华(2008)指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

的国际地位,并且单纯的比较优势并不能对抗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旅游业国际竞争优势,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同时认为资本要素的投入和外商的直接投资对于旅游贸易国际竞争力有着重大的影响。

洪涓、张楠(2007)运用SWOT分析,在充分考虑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北京应对其发展充分挥现有优势,根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及与此相伴共生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奥运会带来的机遇相结合,充分利用北京的旅游资源,显现出比较优势。力、物力、人力的投人,逐步减少存在的劣势;重视威胁的存在,确实制可行的方针政策,以增强北京的旅游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使北京跻身于国际旅游强市的行列。

黄岚(2008)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分析,对浙江省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她认为浙江省的旅游竞争力在华东六省一市排名第3位,处于第二等级,提高浙江省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要从容面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改善旅游业竞争环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文中构建了一个区域旅游竞争力模型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此模型和指标体系用于浙江省旅游国际竞争力研究中,根据定量分析和对比评价的结果对浙江省旅游贸易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及全面提升竞争力提出建议。

孙小蕾(2009)对黑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重点通过构建一个反映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这一体系与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影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五大因素,通过东北三省的对比分析,对黑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测度和评价,并提供了分析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新视角,对黑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探索性研究。

赖晓芬(2009)通过综合考虑广东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各方面的影响因子,结合对其市场情况的BCG矩阵分析,在CEPA构造的区域合作的大环境下,研究广东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并对其发展定位和对策提出相关的建议。另外本文还将BCG矩阵分析运用于广东省旅游服务贸易市场情况的分析,结合广东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广东省旅游服务贸易进行定位。

综上所述,国外对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要比国内早得多,因而旅游服务贸易的理论多由国外学者提出。国内对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问题上,指出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中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一些针对部分省市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文献,但具体到浙江的比较少。

3.参考文献

[1]庞丽、王铮、刘清春.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6).

[2]余操.西部旅游服务贸易跨区域合作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8.

[3]刘迎辉、郝索.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9(14).

[4]戴学锋、巫宁.中国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J].旅游学刊,2006(2).

[5]李仲广、王娟.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旅游业GDP关系的时间序列模型[J].东北财经大学

学报,2008(3).

[6]任晓燕、霍朱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学报,2008(7).

[7]董小麟、庞小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8]王永玲、希冷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浅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4).

[9]蔡荣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8.

[10]洪涓、张楠. 北京市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J].国际服务贸易,2007.

[11]黄岚.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的旅游国际竞争力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2008.

[12]孙小蕾.黑龙江省旅游服务竞争力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09.

[13]赖晓芬.CEPA背景下广东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研究[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

学,2009.

[20]J.R.Brent RITCHIE and Geoffrey I.CROUCH.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M]. CABI

Publishing,1993.

[21]M.E.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The Free Press,1990.

[22]Enright MJ.and Newton,J.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J].Toursim Management,2004,25(4):777-788.

[23]Faulkner and Oppermann.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An 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South Australia’s core attractions[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1999,5(2):125-139.

[24]Mathicson A,Wall G. Tourism: Economic,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M]. Longman

Inc,1982.

[14]Valentinas Navickas,skaite.The Possibiliti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Sector Competitiveness Factors.ENGINEERING

ECONOMICS.2009.No 1 (61).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基础理论

1.1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概念

1.2理论基础

1.2.1比较优势理论

1.2.2要素禀赋论

1.2.3竞争力理论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献 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旅游服务贸易是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且获得报酬的活动, 它是当今发展较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旅游服务贸易不仅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未来国内外旅游消费的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本片文献综述主要对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以了解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浙江省旅游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高静,梁昭(2006)[1]又指出旅游服务贸易通常指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而罗明义,毛剑锋(2007)[2]则指出旅游服务贸易是旅游服务在国家(地区)之间的有偿流动和交换过程,即国家间相互为旅游者进行国际旅游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旅游服务的交易过程,既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即国际支出旅游,又包括外国游客的入境旅游,即国际收入旅游。李小牧(2007)[3]说到旅游服务贸易具有国际性、不确定性、高效益性和财富转移性。

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重视。随着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将有更多更完善的评价指标问世。(一)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国际竞争力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它以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运用系统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从经济运行事后既然国和未来发展的潜能,包括决定经济运行的各种客观因素和体制、管理、政策及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对一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作出系统、全面的反映和评价[4]。 而对国际竞争力影响最大的理论主要有以下3种: 1.国际贸易观的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把竞争力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土地、资本、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业就是说,在劳动、土地、资本、自然资源等方面拥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比别的国家或地区更有竞争力。 新古典贸易理论以新科技革命和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为背景,从新的角度来分析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这种国际竞争力观认为,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国或地区的劳动、资源禀赋、人力资本、研究和发展、信息、不同偏好、技术进步或规模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比别的国家或地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⒉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1990)[5]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国内企业或行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要素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四组因素决定。经过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随着世界贸易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自我国加入WTO九个年头,我国在享受各种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放开本国市场的义务。作为我国重要的服务贸易行业——旅游服务贸易,正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格局。外国旅游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以其雄厚的资金、优秀的人才、先进的管理、良好的服务抢占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在21世纪,既要正确认识加入WTO对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各种影响,抓住难得的机遇,又要迎接严峻的挑战,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绝大部分都以一个特定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而以国内一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且在分析某个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状况时,只是侧重分析当地的历史、地缘等传统旅游优势,对于当前全球服务贸易一体化格局下该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的新发展较少涉及。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开放市场承诺的进一步履行,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更是经历着与过往不同的竞争、挑战、改革与创新,更为开放的国内外旅游市场也给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以浙江为例,研究当前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选题意义 在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更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对当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新形势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绝大部分都以一个特定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而以国内一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因此,本文从浙江省当前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现状出发,具体结合浙江旅游贸易自由化程度,分析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文

旅游服务贸易

旅游服务贸易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我国国内的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正所谓旅游是文化的形,文化是旅游的魂,各国现在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旅游休闲活动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与日剧增这就使得旅游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有了更加明显的优势譬如说: 二、我国旅游资源的垄断性、旅游发展动力的自主性,这些是旅游业产业优势的重 要方面 、1旅游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发展更自主。 长期以来制造业及其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就是靠低价的劳动和资源,用别人的资金和别人的技术生产别国市场上的产品,在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和分销渠道上都落后于发达的国家,但现在随着新劳动法的推出,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涨,制造业也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区域转移,而在旅游业方面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门类,旅游业无论是从资源,资金还是市场等诸多方面我国都具有相对的垄断优势和较大的自主权,我们只是在技术和理念方面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于本身就以交流,沟通和互访为内容的旅游业而言,又十分便捷和高效,这就使得我国旅游业具有相当的实力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2、旅游业与新兴产业相比,发育更健康。 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各个经济增长点的发展状况,当然位列前茅的总体的还数旅游,汽车,房地产,电子信息。他们的发展速度很快,也起到了拉动经济 总体速度发展的速度。但他们在其发展轨迹,面临矛盾和预见前景上能力的强弱是不同 的,上述各增长点行业都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旅游业的问题几乎都是内部结构调整 和升级的压力上,外部压力比其他行业要小的多。 除旅游业外,诸多1998年确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片面强调增长指数和经济贡献、忽视自主创新、均衡发展和民生含义,现在都普遍遇到了发展瓶颈,或面临了发展悖论。首先表现在受制于人的局面改观不大,与发展初衷产生偏离。以汽车行业为例,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至今,自主品牌仍然很少,引入了国际品牌、资金、利用了本土工人和原料,但却没有形成自己核心技术和自主国民品牌(现在尽管自己品牌已经出现,但市场占有率低,企业小散弱差特征明显)———当初汽车行业提出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实际上没有实现,却演变成了“以市场迎外资品牌”。又如,电子信息行业的重要支柱———数字电子产品(手机、电视、互联网技术及服务等等),其生产依靠核心技术,其产品升级依赖核心技术升级,而我国在大力引入技术和品牌的同时,核心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却进展缓慢,形成了“生产消费在国内、知识产权在他人、技术研发靠国外”的局面。第二,有的产业在实现飞速增长的同时,却在现实中已经面临了有目共睹的发展瓶颈或悖论,严重影响了民生,

品牌个性对品牌竞争力影响

发展战略 随着消费者强调自我和对个性需求的追求,市场日益向多样化、个性化、细分化和复杂化转变,企业间的竞争也由规模实力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逐步转向销售手段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中国的消费市场已逐步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 对于成功品牌的追求和塑造,已经成为加入WTO以后的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但是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相对较晚,对于品牌的塑造的力度和方法的又不得当,导致今天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不是“创造”大国。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挑战和紧迫的形势下,如何正确的认识、评价、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并且能够很好地维系它,对于中国的企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品牌定位与品牌个性的定义 品牌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者竞争性定位,是指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低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者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是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 品牌个性,品牌个性论是基于美国(Grey)广告公司“品牌性格哲学”和日本小林太郎“企业性格论”的启示,在对品牌形象进一步挖掘的基础上形成的。品牌个性是在与消费者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品牌个性能反映该品牌使用者的形象。 概括起来说:品牌个性是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创造人格化、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它能代表特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旨在与目标消费者建立有利的情感联系。 2.品牌竞争力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品牌的本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无形契约,契约的双方分别是企业和消费者,企业以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等项目做出承诺,消费者以向企业支付“品牌溢价”为砝码,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等的”市场交换关系,这种契约的深入就形成了品牌竞争力。 Aaker认为:品牌竞争力是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拥有的塑造强势品牌并支持强势品牌持久发展的能力。该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品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并整合企业品牌管理实践中的各项技能而最终形成的。 白玉等认为:品牌竞争力是品牌在竞争的环境中,为谋求企业长远发展,通过对自身可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使其产品和服务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企业提供超值利润的能力。 3.对国内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中的品牌个性化思考 国内的消费者对品牌个性重要性的普遍认可,消费者的品牌消费观念日趋成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的提高和丰富,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由物质层面转向了精神层面,期望通过品牌的个性表现自我。 虽然消费者的观念在转变,可是我国品牌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品牌个性的塑造方面,还是很不成熟的,这对于本国的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很不利的。如今的商战是企业间争夺消费者的心智的战争。任何成功的品牌都占有一块心智资源。戴尔占领的心智资源是“直销电脑”,中国的EMS是一个成功的“快递”品牌,大家曾经把EMS当动词用,如“我把礼物EMS给你吧。”喜之郎成为了“果冻”的代名词。 但是中国的联想进军手机行业的失败,正是品牌个性化战略和心智策略运用的失败。联想是PC电脑的代名词。在消费者心目中,它的定位是PC电脑,对于手机大家是没有概念的。况且,手机的强势品牌早已占领和瓜分了顾客的心智资源,所以联想的手机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因此对于国内企业的品牌建设有几点建议: ①准确的品牌定位,找准目标人群,为品牌个性的塑造奠定基石;百事定位于年轻人,为其后来树立“渴望无限”的品牌理念打下了基础; ②品牌个性的人性化,围绕定位把品牌核心价值人性化;百事可乐品牌创建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个性—年轻有活力、特立独行和自我张扬的新新人类。百事的品牌个性促发了青少年与百事的可乐情感联系,使百事可乐变得人性化; ③品牌个性塑造要深刻而好记——简约而不简单;百事的个性“时尚、年轻、创新、突破”,其实大家只是觉得它是我们年轻人的饮料,代表时尚潮流,就这么简单; ④重视品牌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牢记品牌的传播要以品牌的个性为核心,以突显品牌的核心价值为传播理念; ⑤加强对自己品牌个性的维护、管理和创新;百事在对自己品牌个性经行管理时,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的大胆创新,使其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品牌感召力和新引力,不断的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上)郭国庆等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于艳丽;景进安《经济师》[J].2006年06期 [3]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上)郭国庆等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AakerD A,Erich Joachim st haler.Brand leadership[M]. The Free Press.2002 品牌个性对品牌竞争力影响分析 李惠宇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要:“品牌”,21世纪最重要的商业名词。现在的全球化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如何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品牌个性作为品牌形象的核心,决定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鲜明的品牌个性,能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感知价值。本文以品牌的个性为研究对象,从它的内涵、品牌的感知价值等方面,以百事可乐为例,并加入相关的数据模型,揭示消费者对于品牌个性重要性的认知,最终阐述品牌个性对于品牌的竞争力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现实中企业如何成功的塑造一个品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品牌个性品牌定位品牌竞争力 010 现代营销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的重点领域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省市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到底处于何种水平?首先以我国整体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选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几个因素,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市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测算,将各省市服 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1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目前普遍接受的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自WEF,它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出口数额是能够代表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争力的。 从产业的角度看,产品的出口额X是国外收入Y*、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Pm/P*)以及替代品的相对价格(Pm/Ps)的函数1。我们假设出口服务产品的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收入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需求规律,出口额则是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减函数。根据市场竞争理论,本国服务出口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C)和利润加成比率(U)决定的,产品的成本(C)主要是由劳动投入成本(w)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r)构成,利润加成比率(U),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弹性(e)、企业的声誉的无形资产的贴现值(t)和市场竞争结构决定,因此,国内价格的函数表达式为:P=C (w , r) × {1 +U (e ,t ,n)}2。 2 各个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假设:现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额、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1)以金融、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更加显著,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2)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着一国国民收入的多少,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和基础环境,一国国民收入高,则对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对提高;(3)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得以改善我国资本质量不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 课程论文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班级:国贸1025班 姓名:王琛 学号:A08100115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对我国的竞争力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进行大概介绍,引出其中一个方面——旅游服务贸易,然后主要介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情况,最后阐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一、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向它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向服务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过程。《服务贸易总协定》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个方面:l、跨境交付,即服务产品的跨境流动,如电信服务。2、境外消费,即消费者向出口国的流动,如留学、旅游。3、商业存在,指一国允许其他国的经济实体到本国来开业,提供服务,包括设立三资企业或分支机构,如建零售商店、饭店、律师事务所等。4、自然人流动,是指一国的自然人在其他国境内提供服务,如讲学、技术服务、医务服务等。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它,具体分为160多个分部门。协定规定了各成员必须遵守的普遍义务与原则,磋商和争端解决的措施步骤。 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国际旅游服务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各种需要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住宿服务、旅行代理服务、餐饮服务、导游翻译服务、游览娱乐服务、旅游交通和通讯服务等。 (一)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对国际经贸的巨大贡献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向服务业转移,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服务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70年到1980年的10年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10亿美元增至3830亿美元,猛增了5.39倍,服务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铜器货物贸易增长率的两倍。1992年,世界货物贸易额为38460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则达1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中服务贸易的比例已超过了1/4,此后这一比例越来越大,行家预计,在本世纪末将超过1/3。而真正构成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既不是与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古典服务贸易,也不是与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服务贸易,而是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新兴产业的服务贸易,其中国际旅游独占鳌头,远远超过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二)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而获得持续增长的产业;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其国际交换范围和程度的扩展,旅游服务贸易增长势头迅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有愈益重要的份额。在北美洲地区,由于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刺激了加拿大人在美国的旅游支出。中南美洲地区,2007年服务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旅游支出约增长了25%,是旅游收入增长的2倍。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显示,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任将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精修订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 化定位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全球化条件下品牌竞争力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国品牌竞争力全球化矛盾的二元性,认为结症在于国家政策机制和企业战略机制的双重缺陷,继而初步提出我国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一是整合企业层面品牌竞争力实现其内涵式发展,二是整合产业、区域、国家层面品牌竞争力实现其外延式发展。【英文摘要】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new tendency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globalization, and of the globalizedcontradictions duality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Wehold that due to the weakness of both national policy system andenterprising strategy mechanism. Therefore, we preliminarilyput forward of the globalized strategy location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including realizing intensional development of re-merged brandcompetitveness terraces in enterprising and extensional devlopmentof re-merged brands competitiveness terraces in estate、district andcountry 一、品牌竞争力发展的全球化趋向(1)品牌非对称性竞争趋于机制化。WTO等国际性组织的积极推动,促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全球化统一的游戏规则的框架之中,这种共同规则使得全球竞争出现了非对称性,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服展,务贸易业也得到飞速发展,中国服务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服务市场与国际服务市场进一步接轨,服务贸易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也会越发的激烈。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的这一指标已达到70%至80%,发展国家平均水平为40%,而中国的服务产业占GDP 的比重只有35%。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终将占一席之地。服务贸易已是影响、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开始引起关注。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成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势,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我国服务贸易现状。 伴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循序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及时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4%,随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许可、咨询和电影影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低水平发展趋势。我国仍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地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律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

浙江省服务贸易2020年一季度分析报告

浙江省服务贸易2020年一季度分析报告 据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制度(2019)版》统计:2020年一季度,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855.49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2.92%。其中:出口360.81亿元,同比下降1.68%,进口494.68亿元,同比下降4.35%。3月当月,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62.99亿元,较2月环比增长45.38%,其中:出口195.18亿元,环比增长116.46%,进口167.80,环比增长5.19%.。1-3月在疫情情况下全省服务贸易降幅持续收窄。 从结构看:数字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进出口额313.2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8.83%。3月当月,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144.36亿元,环比增长20.7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该领域占全省服务贸易比重达36.61%,已成为我省带动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助力器”。以新兴数字贸易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分别同比增长37.41%和7.88%,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从规模看:10大服贸领域反弹回升。1-2月,运输、旅行、建筑等8大行业不同程度下降。3月当月,除了政府服务之外的11大行业不同程度反弹回升。运输进出口36.78亿元,较2月环比上升25.82%;旅行进出口51.4亿元,较2月环比下降2.43%,下降速度放缓;建筑服务进出口17.69亿元,较2月环比上升278.71%;维修维护服务增长222.75%。 从市场看:重点国际市场不降反升。截止3月,我省服务贸易已覆盖至18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爱尔兰、日本为我省前五大服务贸易国家(地区)。中国香港为我省第一大服务贸易市场,进出口296.71亿元,增长13.37% 。美国是我省第二大服务贸易市场,疫情期间进出口不降反升,3月同比增长24.94%,较2月环比增加40.83%。该2大市场进出口增长带动了我省全球市场服务贸易回暖。 从各市看:服务贸易逆势上扬。截止3月,杭州服?66.72%。宁波服务贸易进出口154.87亿元,占比18.1%。2市克服疫情带来的物流运输不畅、上游供应链断裂、企业复工复产难等不利影响,3月当月,杭州实现进出口额238.81亿元,较2月环比增长37.9%,宁波实现进出口额63.55亿元,较2月环比增长34.92%。湖州、嘉兴、绍兴、舟山进出口同样逆势而上,分别增长42.28%、14.05%、13.18%和52.31%。一月以来的全省服贸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成效逐步显现。 当前全球疫情大流行加速传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据世界贸易组织4月8日发布报告《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预计缩水13%至32%,萎缩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我省服务贸易发展不会独善其身,受其影响,预计二季度我省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将放缓,全年服务贸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2752816.html, 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SWOT 分析 作者:徐景雯徐姗 来源:《对外经贸》2014年第09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贸易自由化的持续推进,全球旅游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基于对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和SWOT分析法对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认为,浙江省在生产要素、区位和相关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我国加入WTO为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管理不规范、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外需疲软等威胁和挑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分别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SWOT;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9-0033-03 [作者简介]徐景雯(1992-),女,本科,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徐姗(1984-),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技术创新。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JCJJ07YB)、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B069)。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重 心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其中以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增长尤为显著。然而,现阶段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重点研究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根据2013年《浙江统计年鉴》和《浙江旅游统计年鉴》,选取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市场来源、国际旅游收入以及旅行社外联接待四个指标来进行分析。 (一)入境旅游人数 2006—2012年,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持续稳定增长,国际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良好。2006年,浙江省入境旅游42683万人次,2012年,增至86593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是2006年的2倍多(见图1)。 图12006—2012年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 (二)入境游客的客源情况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正在下降图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比重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数据计算得出。 如图1所示,2000-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的很大比重,几乎占达到了1/3-1/2,在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中一直排在首位,但从年度变动趋势来看,从2001年开始呈下滑趋势,这与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受阻有一定的关联。旅游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由2000年的44.46%下降到2009年的28.68%。其中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3%下降到2009年的32.98%;进口比重由2000年的37.07%下降到2009年的25.19%。 旅游服务贸易平稳高效发展,已成为我国主要创汇产业之一以下两个图表显示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图2、表1) 图2 来华旅游人数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表1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旅游服务贸易 292.96 339.49 419.19 408.43 396.75 出口 旅游服务贸易 217.37 243.19 297.89 361.6 424.16 进口 旅游服务贸易 75.59 96.30 121.30 46.83 -27.41 差额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数据、《中国旅游统计公报》计算得出。 从图2看,来华游客从1980年至1985年增长了1213.1万人,增长了2倍 多;2005年至2009年增长了19%,人数却增长了2285.64万人,可见我国旅游 服务贸易平稳却高效的发展。从表1看出,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为420 亿美元,而1978年只有2.63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60倍。由此可见,旅游服 务贸易创汇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为我国创汇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另外,我国的 高额贸易顺差一直是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而旅游服务贸易存在双面性,即入境旅 游可以赚取外汇;出境旅游可以促进居民境外消费,弥补贸易的差额,缓解国际 贸易的摩擦。近年,我国的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出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2009 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4750万人次,旅游花费约396亿美元。目前我国已 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和全球出境旅游市场增幅最快的国家之一。 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大 图3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量的变化单位:亿美元

品牌竞争力指标的体系

品牌竞争力指标的体系 品牌竞争力的内涵 品牌竞争力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这种环境包涵了竞争的微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环境)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包含长远发展,采取协同自身组织,整合先进文化,有效配置资源,包括技术、人才、管理等,以期实现对顾客的一贯承诺及由此带来的顾客价值最大化的过程。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具有特殊性、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优势、动态竞争优势的特征。它是竞争能力的市场表现形式(王永贵,20XX)。品牌价值也大于支撑品牌的各种元素的价值之和。它是某品牌较同类产品市场影响力大、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长的深层次原因,是品牌拥有区别或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品牌内在的品质、技术、性能和完善服务,可引起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并促进其购买行为(李光斗,20XX)。市场占有率是品牌竞争力的数量指标,超过同行业利润水平的持续赢利能力是品牌竞争力的质量指标(张世贤,20XX)。而品牌市场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对品牌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基南,20XX)。 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综述 (一)基于品牌价值的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英国的Interbrand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评价品牌价值的机构。为了将品牌价值这种无形资产有形化、价格化,该公司设计出了衡量品牌价值的公式,为:E=I×G。其中,E为品牌价值;I为品牌给带来的年平均利润;G为品牌强度因子,可视为品牌竞争力的体现。 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由7个一级指标构成:领导力,指品牌影响市场和占有巨大市场份额,成为主导力量的能力,如确定价位、控制分销、抵御竞争者侵入的能力;稳定性,指品牌建立在消费者忠诚上形成的长期生存能力,稳定性强的品牌具有更大的生存能力;市场,这是品牌所作用的目标市场环境,如市场潜力、市场本身的稳定性、进入壁垒等;国际性,是指品牌跨越地理、文化边界的能力;趋势,是指品牌整体长远的发展方向以及品牌的时代感、品牌和消费者保持一致的能力;支持,这是指对品牌的连续投资和不断支持,不仅要考察投入的数量,而且要考察投入的质量;保护,品牌拥有的法律保护,品牌受保护的地理范围、行业范围和产品范围越广,越能够抵挡品牌侵权,增加品牌的稳定性。

【开题报告】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根据WTO统计,198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65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到14928亿美元,2008年达到37300亿美元。2000年到2008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6.6%,相比之下,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较低,约为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一半。 在21世纪前五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平均水平为10.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19.8%,但是整体结构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在2007年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8.3%,知识、智力或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例如信息、金融、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增速虽然比较快,但竞争力仍然较弱,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的41.7%。 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也相当迅速,在世界金融界的地位举足轻重。2003年,金融服务业为英国经济总增加值(GrossValucAdded,相当于GDP减去税收和补贴)贡献了5.3%;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金融服务业出口在2003年为200亿英镑,占英国服务业出口的23%、商品和服务总出口的7.2%,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最大的贡献者,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英国金融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占英国就业人数的3.2%;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服务业对英国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也非常突出,从1997年到2001年,金融服务业每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6%,而同期英国经济整体只提高了2%。 相对而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还比较落后。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2006年,金融服务贸易额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5.4%,在金融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2008-05-05 文章来源: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 服务贸易是在新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升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是衡量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它在各国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本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在服务贸易总体和行业层次上选用TC、RCA、CA和NRCA四种指数,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行了定位。 一、竞争力指数分析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1之间。指数值越接近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指数值越接近于1则竞争力越大,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等于-1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

从表2-11可以看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为负数,这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但随着近几年各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视,2004年以来竞争力指数略有升高,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而同期欧盟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 8左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国的TC指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6年为0.12,具有竞争力。 1997-2006年,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旅游业的竞争力呈现出越来越强的态势,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行业。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却一直呈负数状态,这是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盛行,运输服务越来越偏向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的基础一向比较薄弱,越来越显现出相对的比较劣势。建筑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近5年来才有所改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行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内呈现出正数状态,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政策性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如何将原有的垄断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是电信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电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贸易竞争力指数绝大多数为负数,反映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比较低,特别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浙江服务贸易的优势以及问题

浙江服务贸易的优势以及问题

————————————————————————————————作者:————————————————————————————————日期:

浙江服务贸易的优势以及问题-企业管理论文 浙江服务贸易的优势以及问题 车展洪明盛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自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消费水平与金融危机前相比也降低很多。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外向型国家,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迅速拓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浙江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扩大服务出口,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浙江服务贸易;服务品牌战略;竞争优势;地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49-01 收稿日期:2015-02-06 作者简介:车展(1994-),男,江西南昌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一、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 1. 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服务贸易出口部门 国际运输服务中海运服务下的外籍船舶修理在浙江发展迅速。2008 年舟山市外籍船舶修理营业收入41.7 亿元,约合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4%。浙江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技术、人才优势,舟山正在打造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外籍船舶修理必将成为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宁波舟山加快发展以海港为中心的国际物流、

我国品牌竞争力分析调研报告

我国品牌竞争力分析调研报告

中国品牌竞争力分析报告 ——特劳特品牌战略咨询公司北京、上海、长沙、广州报告会— — 中国第一次系统发布有关中国企业的品牌 竞争力分析报告。报告阐述了中国一流企业 在品牌战略上面临的深重危机,同时提出了中 国品牌如何走向世界的三条路径。 主讲: 特劳特(中国)品牌战略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德隆 时间: 10月28日上午(北京) 11月1日上午(上海) 11月4日上午(长沙) 11月6日上午(广州) 录音整理:蒋宇琳王伟 刘东华: 各位朋友,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和我们的联合主办单位特劳特品牌战略咨询有限公司,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中国企业家>杂志做这样的活动,应该是第一次。我说” 这样的活动”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中国企业家>杂志的服务对

象主要是各企业的决策者、董事长、总经理,因此最早德隆跟 我说这个事的时候,我一开始也不太感兴趣。为什么呢?我觉 得一把手考虑的可能主要不见得是营销。后来和德隆吃了一 次饭,应该说折服了我。我发现世界级的大企业、大品牌之因 此陷入大麻烦,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CEO没有负责营销的 主要工作,而这正是我们中国企业在向国际公司学习时要吸取 的教训,也是特劳特此行来访讲学的主要内容。 特劳特是世界级的营销大师,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已经让美国的企业界享受了几十年的恩惠,今天中国的市场,中国的企 业界已经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到了隆而重之地要把定位理论 推荐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的时候。我自己收获就很大。 我就先说这么几句开场白。最后呢,祝愿大家成为特劳特定位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批受益者,也希望大家成为最大的受益 者。 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我们有请今天上午的主讲人邓德隆先生。 一、基本的营销观念假设 大家好!正如刘社长刚才所提到的,中国的竞争环境到了企业家必须要亲自负责营销才能赢得竞争优势的时候了。杜拉克在她的<管理务实>一书中曾指出:”任何企业体都有且只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营销与创新。”可见营销在管理中地位有多么重要。 特劳特最近推出了一本著作,引起了强烈反响,书中分析了一些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我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整体上依然存在竞争力较弱,结构不合 理等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贸易结构服务业第三产业贸易对 策 【前言】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 要地位日益显现,服务业占各国GDP 的比重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对我国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某产业出口总额与世界同类产业出口总额之比,比值越大则 该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强。2003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5%,2012 年上升到4.40%,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一定发展。但我国服务贸易进 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比重2003 年和2012 年分别为3.1%和6.8%,由此可见我国服务贸易进 口增长速度高于出口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远高于我国。因而可判断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不具备较强竞争力。 (2 )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力指数指一国某一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其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比值大于0,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强;小于0,则贸易竞争力较弱。2003 年我国贸易竞争力指数为-0.08,到2012 年下降到-0.19,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同期世界 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却由2003 年的0.014上升到2012 年的0.025,可见就世界服务贸 易发展整体水平而言,我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服务贸易从2003年到2012 年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金额逐年增加。而同期欧盟和美国等国际服务贸易出口大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顺差程度逐年扩大。这种状况说明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不平衡,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弱。 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条件 (1)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目前世界经济正复苏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各个领域逐渐转好,世界贸易和跨国 投资等也不断发展,各国纷纷采取刺激经济增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措施以振兴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