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1)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以《英雄本色》、《变脸》、《赤壁》为例

摘要

以冯小刚的转型作品《夜宴》,再有张艺谋和巩俐在二十年后再度携手得大作《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有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及姜文的“野心”之作《太阳照样升起》的中国电影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对于内地电影而言,香港电影显得多少有些平静,吴宇森在沉寂已久多年后的《赤壁》换角中渐入人们的视线。

本文通过对吴宇森不同时期段的暴力美学电影进行一个笔者自己的分析,来简单分析一下吴宇森“暴力美学”风格、还有吴宇森代表的影片的具体发展和转变以及影响吴森宇的人物。从笔者自身的角度来解析吴宇森“暴力美学”中所蕴含的深刻美学内涵,更好地认识吴宇森所进行的艺术创新,以及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暴力美学;吴森宇;香港电影

The violence in the analysis of John woo film aesthetic style ——To the "hero", "suddenly turn hostile", "red cliff" as an

example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works "Feng Xiaogang" the banquet, and Zhang Yimou and Gong Li again after twenty years together to make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director Jia Zhangke on behalf of more new "Three Gorges" and Jiang Wen's "ambition" for "the sun also rises" the Chinese film has been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With respect to the mainland film, Hongkong film seems somewhat calm, Johnwoo was quiet for a long time after years of "Chibi" in angle of gradually into people's sight.

This paper analyzes a of the author by Johnwoo in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aesthetics of violent film, to analyze simple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style, and Johnwoo on behalf of the film's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Wu Senyu. To a profound aesthetic connotations of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from the author's own point of view,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innovation by Johnwoo, and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inema.

Key Words:Violence aesthetics; Wu Senyu; Hong Kong

目录

一、什么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暴力美学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的分期和延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以电影《英雄本色》为代表的形成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以电影《变脸》为代表的高峰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以电影《赤壁》为代表的延变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影响吴宇森电影的重要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张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吴宇森的成长经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对香港电影和世界电影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对世界电影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什么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一)暴力美学的定义

顾名思义,暴力是一种野性的手段,然而美学则是一个学科的体现。但是一般暴力由于它的猛烈性和对于人的一种强冲击性,可能是很多人大多数人最持久的观影记忆。在原始社会中,暴力就代表着生存,所以暴力也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生产力。作为一个长期受到人类关注的话题,它包括了社会问题、生死问题等都是历来很受关注的一个点。在现代社会中,暴力美学慢慢开始作为一个流行的指标,许多的热门影视作品、书籍、动画、电子游戏等都以它为噱头,这两个从字面上解释永远都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词语开始成为被争相诠释和检审的对象。

“暴力美学”主要是一种电影中的用诙谐趣味的形式来体现暴力的另一种美,它的最初发展是在吴宇森导演的电影中出现,然后不断的在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这样一种带有浓厚艺术趣味的一种形式。这样的一种趣味形式包含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概念,就是“神韵”和“韵律”的美学传统,但是同时它又继承了中国武侠片中对于动作美感的一种诠释,最重要的事它也吸取了西方一些警匪片、歌舞片的一些拍摄技巧。达到了一个很好的融合。这一类的影片往往都是把一些关于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画。导演一般制作这一类的影片的时候都是通过运用一些后现代的手法,将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变换为一些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的形式,或者是加入另外的手法,让它成为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符合现代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这一类的影片虽然可以通过注重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影片所要传达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却往往会被忽视或弱化,从而使之内涵大大降低。

吴宇森把他的“英雄系列”影片系列进行的特殊的风格趣味性的转化使得这个影片凸显的暴力美学成为了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使得暴力美学的普及又更加的广泛了一大步。暴力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通常都是一种危害社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一个不好因素,对此好莱坞针还专门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暴力美学”在欧美的发展。然而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通过一些导演巧妙的编排和演示,使得他的“暴力影片”没有遭到限制,他用

他独特的视角,使得世界对于暴力的看法不再是负面的,这也是让暴力第一次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紧随其后的北野武、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等著名导演,由于受到吴宇森视角的影响,他们开始对这种风格进行探索,掀起了世界的“暴力美学”风潮,这给世界影视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很大的冲击力。

“暴力美学”作为一个多角度多元化的这样一个趣味形式。不管是那个国家的导演和那个地域的导演,都开始争相尝试。但是这是由于这种大的各种元素的结合,文化、地域、观念的等等不同都导致了暴力美学将要开始呈现出斑斓的绽放。

(二)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发展

暴力美学在美国兴起,但是成熟是在香港。现在正在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电影、漫画、游戏等领域中。由吴宇森带来的系列电影“英雄系列”中首次出现的“暴力美学”,在影视发展史上刮起了一阵强烈的龙卷风,引领着全新的潮流趋势。

在此后的各种各样电影中,暴力与美学这样的一种趣味形式开始渐渐增多,使得本来索然无味的剧情有了内容上的充实,同时很多电影开始以这个为卖点,掀起了一阵的暴力美学电影风潮。甚至电视剧也开始卷进这场暴力的风暴。电子游戏产品也争先恐后以“暴力美学”作为卖点。

二、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的分期和延变

(一)以电影《英雄本色》为代表的形成期

吴宇森作为中国“暴力美学”的始发者,他的经典是不言而喻的,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完美的“吴氏风格”使得大家都对之崇拜不已。毋庸置疑,《英雄本色》是吴宇森初期电影对于“暴力美学”的诠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同时也是香港电影的一个丰碑。关于这部影片,它的经典、意义及地位都已经被反复的论证过。

关于吴宇森前期的这一个作品《英雄本色》,首先,一开始从场面上看《英雄本色》的引子,我认为大多数以第一种方式展现一般单纯的暴力场面。用炸弹的威力来体现子弹,使人产生一种正酣的视觉听觉冲击。但是人们对于这种暴力有的不是对暴力的恐怖或是好莱坞恐怖片式的恶心。由于这里面的暴力制作者在很大程度上都符合人们的一种善恶的观念,里面的暴力者都是有情有义为了兄弟不顾性命的付出,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人们对于善、恶的态度。从特色人物上来看,《英雄本色》里面小马哥的墨镜、风衣、牙签和他的俏皮的笑成为荧幕的经典,他的电影里面也会出现教堂和白鸽这样的意向,这可以说是暴力的对立面,但也就是在这里,展开了最激烈的枪战。我觉得这种意向可能就是为了弱化暴力本身的侵害性和残酷性。音乐和后期剪辑就是吴宇森的强项,他多年的经验累积以及特殊的视角使得里面的每一个动作和音乐的配合几乎可以说是完美无瑕。就像《邦尼和克莱德》结尾中邦尼和克莱德被机枪打得浑身是洞的这一个场景,但是片子巧妙的运用了音乐与之缓慢结合,将这种暴力呈现的美轮美奂。还有就是《英雄本色》中在一首欢快的舞曲中,小马哥穿着黑色风衣,嘴里叼牙签,搂着一个舞女以一种悠闲的步态漫步,很自然的手将枪插在走廊的花盆中,在他微笑的送走舞女后,推开旁边房间的日式纸门,忽然双枪扫射,并且弹无虚发,这一种潇洒

的姿态显露的淋漓尽致。还有一个是,在小马哥被击中后,伴随着枪声不断的响起,他在枪林弹雨中身体缓慢的前后摆动,这一种画面展现出来的就不在是一种让人害怕以及血腥的暴力场面,反而更像是一场奇异而优雅的舞蹈表演。还有其中慢镜头的运用,表现了他身上的弹孔不断涌出鲜血,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马哥给我们展现的依然是无尽的潇洒感。所以这就充分的说明吴宇森的电影就是将动作表演充分的展现在杀戮中,并且使得杀戮场面转变为一种舞台化电影艺术视觉。

还有就是1989年的《喋血双雄》,这也是吴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就算是到现在为止,吴宇森都还没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创造出的意境:无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友情,惺惺相惜的江湖兄弟和各自不可动摇的做人原则。吴宇森总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和变化来使得在暴力世界散发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浪漫,在影片中他总是可以华丽而控制自如的运用镜头、还有精练的对白以及好像舞蹈一样的的枪战场面更是让人为之动容。吴宇森的片尾总是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他巧妙的运用烛光中映出的圣母像,背景掠过的白鸽,还有一对最不应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着自己心目中的正义。通过这样的一些正面的烘托来反体现那种暴力所带来的真正内涵。

(二)以电影《变脸》为代表的高峰期

吴宇森凭借独具风格的暴力美学电影的成功享誉市场从而获得了执导真正好莱坞大片的机会。很多的中国华人导演都拍过好莱坞的片子。比如陈凯歌的《温柔地杀我》,还有于仁泰的《杰森大战弗雷迪》等。但是这些影片基本没有反响。《夺面双雄》是《变脸》的另一个名字,即使这部电影最后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是它给予当时的影坛造成的震撼、冲击,依然使得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埋头于对于它的研究。甚至到现在都是一个饭饱茶余后的话题。有的人甚至说如果没有看过《变脸》就相当没有看过动作片。

真正使得这部片子超越另外的作品的关键在于剧本本身的高度。吴宇森说过在好莱坞当导演不是很容易的,各方面的限制都很多。《变脸》(也叫《夺面双雄》)的这一剧本在发挥的空间上使得吴宇森可以尽情发挥,同时剧本本身的张力也使吴宇森摆脱了自己原有的那个束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影片的完善。在剧情中,

Sean丧失身份后的痛苦所带来的巨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其他吴氏电影所不具备的,这使得其在很大程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而使得其得以跳出了传统吴氏片英雄主义的束缚,将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银幕上得以展现。这就使得浪漫纯情更上了一个台阶,浪漫的同时兼具了些许深刻。

除了一个好的剧本以外,好的演员的演艺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从其中人物来看,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在1995年就因为影片《逃离拉斯维加斯》从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是奥斯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他的眼中带着天然的忧郁,并且约翰·特拉沃塔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实力演员,1994年也被提名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他的眼里充满着智慧,所以他们两个人的碰撞,无论是这忧郁还是智慧,都可以在邪恶与正义中找到精准的再诠释,因而才能最终成就《变脸》无论是在剧情还是演绎方式上获得不俗的口碑。再从影片的音乐来看,虽然音乐只是一个几秒钟的短暂背景,但是其中所能体现和衬托的却是一种艺术,电影中的音乐都不是很长,但是都很温暖,这在一种以大部分枪战的形式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更加显示艺术浪漫气息。从镜头的表现上来看,吴宇森也是使这部影片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人心的效果,影片中依然可见随风鼓动的风衣,还有像烟花一样美丽的枪战,其中,沙夏家中枪战的那一段运用的大量运动镜头显的很与众不同。镜子前两个人对峙的那一段更是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影片中使用了很多慢镜头将一些动作场面还有人物的言行都渲染出一种极度浪漫的感觉。

该片被美国影评人评为最具有“吴宇森风格”的影片。

(三)以电影《赤壁》为代表的延变期

2002年华语电影就开始进入了大片的时代,但是很多的大片都是外表装饰的富丽堂皇,但是内在却没有真的气魄,相对于真正的大片所需求的内在质感根本没有体现出来。其中受到大家好评如潮的像《投名状》还有《集结号》等,也都只是以个人遭遇来诠释在历史背景下兄弟的情仇和战争,无法真的体现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2008年的夏天,吴宇森带着他的作品开始席卷华语大片影坛—《赤壁》(上),可以说吴宇森在阔别华语影坛十余年的情况下再次强势回归,这绝对是一部逆转时期的巨作。

首先,从演员上来说,梁朝伟、金城武、张丰毅、张震、林志玲、赵薇等实

力派的经验演员都强势加盟,首先就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或许是最初影视给我们所造成的思维定势,理所当然的以为诸葛亮就应该是唐国强那个模样,而中日混血的金城武长相太富有现代气息了,而导致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怎么也无法把他同“运筹帷幄”的诸葛先生联系起来,甚至不时的坏笑倒是像个小痞子,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于诸葛亮的形象。梁朝伟以他的帅气和风度,再加上迷人的电眼,使得东吴第一才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林志玲也许是第一次演电影,再加上这是又是一部以男人为主导的电影,本身就实力不足加上本身的过于娇柔使得林志玲更像个花瓶了,还有她的现代气息的太过浓厚使得她根本无法展现出小乔的古典美来。倒是赵薇饰演的孙尚香诠释的很成功,古灵精怪,专搞无厘头,带着小丫头片子其他为影片增色不少。张震是在影片中表演最为完美的,表情和动作上都恰到好处,孙权那举棋不定的内心矛盾冲突心理得以非常完美的地诠释。从整部影片的角度上来看,双方开战前斗智的那一段蒙太奇处理最让人拍案叫绝,镜头在孙刘和曹操之间来回地快速切换,再配以那个动物演员乌龟的(另一主要动物演员就是周瑜的那匹马)辅助镜头和急促有力的鼓点声,观众的情绪得以很快调动起来,将观众的思想快速的带入到赤壁大战的紧张状态中。

吴宇森对武戏大场面的把握是《赤壁(下)》最大的成功就是,从而在下集中使得影片有了质的突破,上集中近半个小时的“八卦阵”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尽管是中国战争片首次提及;但是,在下集中应用的一系列的大型动作打斗场面,这就马上使得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体现出来了。

吴宇森影片的穿插有序的节奏,在下集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相比于上集冗长的文戏,下集的武戏并不是一味的通篇械斗群雄故事,而是通过文戏与武戏之间巧妙的穿插与衔接,音乐的配合也是恰到好处,而“火”在高潮戏中更多是起的衔接作用。吴宇森在“火”中,把他最擅长的暴力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说上集中体现的暴力让你感到不适,然而,下集中的暴力而血腥的场面,你只会感到一丝美感,而绝不是会然你感到反感的暴力。这种美学的诠释,与演员的素质、入戏程度与细腻的表现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最后呈现的武戏虽然很长,不过它给予我们的是更多的享受,就像吴宇森导演的传统影片一样,《赤壁(下)》中战局的每个转折点,他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最大的亮点是影片的结尾部分,

场面宏大壮观,画面的色彩对比非常鲜明,感官很被刺激,再加上声音的配合,一幅巨大的历史宏图就这样展示在我们面前了。从镜头上来看,画面镜头搭配的很是紧凑,再加上运用了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得影片加重了渲染的色彩,每一个镜头的特写都让人心里百感交集。

《赤壁》对于吴宇森而言,它既是他的回归本源之路,同时又将是他凭借纯粹的东方文化重新为征服西方而发出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

三、影响吴宇森电影的重要因素

作为第一个到好莱坞发展而取得成功的华人导演吴宇森,除了自身的经历塑造以外,总是会有几个影响深刻的人,说起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就无法回避在其发展道路上对其产生很大影响的一个人:张彻。

(一)张彻

张彻是吴宇森的老师,更确切的说他是吴宇森的恩师,张彻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导演,并且他的电影中关于暴力美学的因素也是始终贯穿。在作为导演本身的素质和视角上,电影《独臂刀》和《新独臂刀》中选择了“英雄气短”、“推心置腹”、“同生同死”的男人间的友情为主题,将他的个人风格以那些古代大侠的风骨来得以展现。

之前拍摄的港片基本是以女性为主,但是张彻的出现让银幕充满了阳刚之气,张彻一直追求创新,试图给与武侠片一些新的创意,这也是影响吴宇森及其深厚的思想。张彻的电影语言更多偏向的是对于男性之间的友谊。而不是一些柔美的动作形式。最好的体现就是在电影《马永贞》,在剧尾部分马永贞和四爷的一帮兄弟为了给四爷报仇浑身绑满了炸药,一副同生同死的大义凛然,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男人之间的情意。张彻作品也成为了暴力美学发展的一个序曲和开端。这对于吴宇森就有很大的影响了,导致了后面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有这一时期的影子。但与恩师不同的是,吴宇森选择了热兵器,摒弃了以前惯用的冷兵器,从而使得枪战中的浪漫与唯美的舞蹈化的表演在影视剧中得以展现发掘。这也就

不难看出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与香港新派动作电影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吴宇森的成长经历

吴宇森,出生于广州,成长于香港,是香港还有好莱坞优秀的导演及编剧。1951年由于父母移居而跟随其到香港,由于父亲患病就不能工作了,所以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在母亲负身上,吴宇森当时的生活过的十分的清苦。在中学刚毕业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养家的重任就全部堆积在母亲身上了,因此对于升学就是一个梦想。吴宇森曾经在一家教会学校上学,其中,神学、历史、哲学、美术等著作都是他的阅读的爱好范围。在那个时期的吴宇森就已经非常的喜欢电影,其中好莱坞的黑帮片、西部片以及黄金时期的歌舞片等都是他非常挚爱的。

在1971年的时候到吴宇森到邵氏影业公司跟随当时最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学习拍摄电影。张彻的作品在当时的电影界已经是很有名气了,这一时期吴宇森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专业技巧,之后,吴宇森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过客》。

吴宇森还在中国电影工作室担任过制片助理还有检查员。在这期间美国的新生代导演萨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库伯力克给了他很多灵感,他们作品中的暴力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八十年代中期,吴宇森的电影生涯停滞不前。就在这样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由于徐克导演的帮助,吴宇森成功的执导了《英雄本色》这部非常成功的影片,这部影片奠定了吴宇森的暴力美学风格,以至于后面吴宇森拍摄的《英雄本色2》(1987)和《喋血双雄》(1989)等影片都开始沿用了这一风格。

《英雄本色》不仅是吴宇森的人生转折点,也是香港电影的一座丰碑。继承了张彻的霸气,所以在这部片子中,吴宇森所拍摄除出了前所未有的豪气,这么多年来在影坛积郁已久的失意使得吴宇森完全的爆发出来,在这部片子的制作中,其中精细的分流和流畅如歌的剪接使得整部作品的质量可以说是一个高层次的范畴,就算放在今天来看,其中的制作技术还是让人无可挑剔的。所以说这样的大场面、高质量的作品是对所有观众和影人的一次强而有力的全方位冲击。同时还有很多的明星在这部影片中脱颖而出,比如徐克、程晓东、潘恒生、张国荣以及被称做“票房毒药”的周润发等等。吴宇森这一次的拼搏他赢了,这也让一群失意、蛰伏的男人挣脱了命运的束缚,并在很长的时间里给香港影坛带来了无穷的

光辉。

1993年环球电影公司投资请吴宇森执导尚格云顿主演的《终极标靶》。但这也是一部变了味的吴宇森电影。

1997年的《变脸》可以说是吴宇森电影阶段的有一个高峰。在这个片中吴宇森更充分的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并以女性角色的刚强和温柔为主,这也是一种征服女性市场的行为,从许多从不看动作片的女观众亦着迷于这部电影这一点就可以完全的体现出来。《变脸》甚至被美国影评人们认为是“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

四、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对香港电影和世界电影的影响

“暴力美学大师”的吴宇森,说到吴宇森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以及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昆廷·塔伦蒂诺曾经这样说过:“吴宇森是从塞吉欧·莱昂内之后最令人兴奋的动作片导演。”在他的电影在暴力这层外衣的覆盖下,反而更对的体现了他暴力电影的一种多情,其中朋友之间的生死情义、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患难之情等等,总而言之,吴宇森电影作品虽然充满了暴力,但是吴宇森式的的动作英雄总是既流血又流泪的英雄之作。他创作的影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管遇到再凶险的境遇、再残酷的场面但是也不会失去人性的慈爱与悲悯。甚至很多的时候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迷茫,但是在另一方面看还是体现积极的,他的电影中始终贯穿着强烈的中国儒家思想来体现这种对于人物的塑造。吴宇森一般会借物抒情,寓情于物,通过严肃的教堂还有象征美好和平的“白鸽”的不断相融合,使得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更被历史所认定,同时他的暴力美学给香港电影世界电影都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

(一)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从《英雄本色》开始,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开始逐渐的确立起来,导致了吴宇森开创并被香港电影同仁努力发扬光大的浪漫英雄主义黑帮片(暴力美学电影)传统从八十年代下半期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末。吴宇森通过他的暴力美学影响了那

一时代很多人的审美观念。甚至把他自己的审美趣味延伸到了香港电影的审美世界的审美。他电影中的很多情节的设计和特定的因素都是对香港导演场所了很大的影响。

从动作的技巧编排上,他的动作简直就是一场表演。最大的表现就是影片《断箭》,吴宇森设计的动作戏和各种细节令人应接不暇。就好像一场盛宴一样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这种动作的技巧编排对香港电影后续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的电影都开始争相模仿。

吴宇森很具备挖掘演员的潜力,香港的很多电影的优秀演员都是经由他挖掘出来的,特别是周润发,作为长期混迹于粗俗喜剧中的周润发被吴宇森挖掘成了一个大英雄,周润发的成功还是在于英雄本色里面的那个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种酷辣的造型,黑色长风衣、眼戴墨镜、口叼火柴棍、双手持枪、飞身扫射等等这些经典的着装还有动作,这都成为以后香港英雄电影中的经常出现的招牌形象和动作。还有很多年轻的演员都深受吴宇森的影响。

和吴宇森的生长环境教育方式有关系,吴宇森的电影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宗教意向,吴宇森的镜头把握主要是继承了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在这一方面吴宇森表现出了他自身的独创性,他一般都是用多种视角的精心组合来表现动作本身的美感,更多的时候动作本身的美感会更多的超越了角色本身的地位,这也为香港电影的镜头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进步。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对于香港电影的影响很明显,不管是电影中动作还有很多美感的处理都对于香港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在香港的影坛中很多人都将杜琪峰与其做对比,很多的人甚至觉得杜琪峰是吴宇森的一种继承后续。对于都是讲述江湖黑道、男人情意的这样一种主题来说,吴宇森和杜琪峰显然是不同的。不管是从时代背景还是影像特点还有主题模式。甚至是其中想要隐含的寓意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杜琪峰擅长把一个小细节用以小搏大的进行精心的布置。像。吴宇森的作品更像是一个自己的童话,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理想和激情。但是杜琪峰一般都是以吴宇森设计的动作戏和各种细节令人应接不暇。所以总的来说,杜琪峰还有吴宇森是一种殊途同归的状态,吴宇森对于香港电影的影响还是不言而喻的,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对世界电影的影响

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对世界电影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美国的鬼才导演昆廷·塔兰蒂诺就是暴力美学的另一个很强的体现者,他看到了吴宇森对静态画面和对人物造型的把握的优点,并将其运用到他的电影中,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他的《落水狗》和《低俗小说》中。在评论昆廷·塔兰蒂诺的作品的时候,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就是“暴力美学”。昆廷·塔兰蒂诺又对香港和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非常之倾心。因此,他的作品就有集东方暴力与西方暴力于一体的味道。香港导演吴宇森是昆廷十分熟悉并且经常挂在嘴边的优秀导演,还有很多的外国导演都深受其影响,所以说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很巨大。

有人这样评价吴宇森:“影展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导演独特的个人风格及世界观,但针对大众市场的电影,也一样有作者导演,像格里菲斯、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等人。他们一部又一部作品,主题与技巧都贯彻自己风格。虽然多数港产片看上去都大同小异,但吴宇森的作品却夸张得极之突出,个人化的程度甚至到了滑稽漫画化的边缘。在这个极度张扬的国度里,吴宇森活脱脱就是个个性张扬的作者导演”。

吴宇森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特殊的视角,观众西方对于道德伦理明显不重视的角度,深入人心,首先,拿昆廷·塔兰蒂诺来说,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对其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通过借鉴吴宇森把武打动作场面拍得像舞蹈场面一样的优雅,昆廷更多体现的则是一种后现代的喧嚣、玩闹。

吴宇森的思想和内在潜质中大部分是体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侠义精神。在影片中很明显的表现就是中国侠义精神的核心“重然诺,轻生死”。〈英雄本色〉中“小马哥”在豪哥与死亡之间,他只是为了实现对豪哥的“我不是要证明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了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的承诺。这也对西方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就好像昆廷在对待生与死的问题时,他却是在用游戏来消解暴力。就好像《低俗小说》一样,可以说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杀人游戏。

由于吴宇森推崇的是儒家思想所以在吴宇森的整个电影里中就算再充斥着暴力,但也不会妨碍到在他的电影中对人性善这一层面的推崇的体现。吴宇森可以说是极其的推崇仁、义、情,朋友情、兄弟情几乎是他影片中的重头戏。仇恨和

暴力都只是吴宇森电影的一个虚假的外壳,其实其中包含的都是男人之间的情意。而在昆廷的电影中暴力则是自由的无处不在的。东方式的英雄末路的感慨不在是他影片的主要特征了,关注社会大背景下小人物悲惨命运的悲哀才是他影片的主导方向。

在吴宇森之前的世界电影,其中暴力电影是被限制的,但是他的《英雄影片》的出现使得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是被当作“暴力影片”来看。这不仅为全世界的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对于这样一种暴力美学,这也是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趣味并且有意义的形式存在,不会只有血腥和暴力令人反感。所以之后的北野武、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廷·塔伦蒂诺等人也对暴力进行了自身的风格化探索,这多种多样的探索,使得世界影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个关于“暴力美学”的强劲风潮。

五、结束语

暴力美学通过将暴力与美学相结合并融合出一种极度趣味的形式来展示一种

美学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了对生命的宣泄。本文从笔者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著名暴力美学开创者以及带动者吴宇森的风格形成、变化以及影响为切入点来进行简单的阐述。

六、参考文献

[1] 王志敏.电影美学:观念与思维的超越[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 大卫·波德维尔.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M].海南出版社,2003.

[3] 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4] 彭吉象.电影美学[N].北京大学学报,2002.

[5] 刘宏球.电影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6] 陈旭光.电影艺术讲稿[M].新世界出版社,2002.

[7] 刘登翰.香港文学史[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

[8] 海阔.被肯定者:十七年电影经典叙事电影文学[J].2008

[9] 李春红.论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D].2005

[10]苏七七.十导演批判书[M].中国戏曲出版社.2005.

[11]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12]郝建.硬作狂花[M].三联书店.2004

[13]周月亮与韩骏伟合著.电影现象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14]孙慰川.当代港台电影研究[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15]刘琨.电影中的暴力美学[J].2005

[16]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M].本经大学出版社.2005

[17]张莹.拟与辉煌——电影《英雄》漫谈[J].2003

[18]宋维梅.吴宇森“暴力美学”的成功与反思[D].云南大学.2012

[19]涂晓燕.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形式美[J].东南传播.2006年08

[20]顾正宇.坏孩子带来的思考——关于暴力美学[J].电影画刊.2006

七、致谢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终于完成了,这也意味着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

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指导。

暴力美学吴宇森 有限艺术项目:关于图像暴力的再探讨

在走遍了本届卡塞尔几个主要的展场之后发现,挂满颜磊作品的场地是整个文献展上为数不多需要排队进入的展室,密集的图像轰炸让人猝不及防,在这间屋子里共有360幅画作分别悬挂在天花板、墙壁,以及可推拉的储藏绘画的装置里,可以说颜磊近些年所做的相当一部分绘画都被放置到了卡塞尔的这间展室里,在其中我们发现了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英女王,故宫角楼,荷兰画家维米尔笔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艺术家的自画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名人画像,各类日常生活图像,普通人的照片颜磊的这个名为“有限艺术项目”的计划在文献展的100天里,将每天发生一点变化。颜磊及工作团队会陆续带一些作品到卡塞尔的大众汽车厂给画面喷漆,将原本的图像喷成单一色块后再带回展览现场,这些图像最后都将变成各种颜色的色块重新挂回原来的位置,只有背后的签名记录着画作被喷漆之前的名称。 不得不说,颜磊这次的项目呈现仍旧充满了颜氏幽默和机敏,张力毕现。在看似没有章法的各色图像中,我想颜磊在选择上必然是遵循着相当的内在的结构性,虽然拐弯抹角从来都不是颜磊的风格,但在作品中没有缘由的单刀直入更是他坚决抵制的。在与颜磊并不成功的访谈中,他浅浅谈到了图像的选择遵循一种直觉,一切与他的经验相关的图片,无论来源于哪里,他所浏览过的图像,拍过的照片,都被他收集了起来。当这些图像被毫无线索可言地悬挂到你的眼前,却意外地交错了时空,让人产生了思想的振颤,这些图像与我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它们真的对我们有意义吗? 而颜磊最终选择将图像覆盖掉,既为这些机械化复制出的绘画们找到了归宿,

同时也为自己的艺术观念寻得了新的出口。这里仍旧值得回忆一下颜磊这些绘画的工作方式,他借助Photoshop软件对数码摄影图像进行程序化、批量化加工。利用滤镜工具分解图像中的色域,并严格按照电脑的颜色库标注编号,使得任何不具备绘画专业素养的人按图索骥地完成一幅“颜氏”方法建构出的绘画作品,但到这个阶段绘画技术好与不好、是否本人完成、技术是否过硬早已不是颜磊艺术上的问题,他的创作已经区别于原来对绘画手工性的强调,而是用绘画完成的不寻常过程作为一种移情的修辞方式,在那个问题维度里,它针对的是商业制度和艺术生产制度的强大惯性所提出的反叛和思考。而最终颜磊选择让所有图像消失的举动,或许是想通过消灭形象本身的方式,释放日益被图像和信息所累的我们,图像终会消失,留下的只有毫无感情色彩的说明文字和留在大脑中的浅浅的记忆,有一天那记忆也终会消失。 虽然这一届的卡塞尔文献展并没有十分明确的主题,但整个展览看下来,充斥着对既有经济、社会体系的反思,而颜磊用他所“喜欢”的方式解码媒体时代的图像信息,一针见血地直指全球视野下的社会生态—浮华奢靡、权力角逐、资本循环他的许多创作观念来源于他对社会存在关系的敏感和对于时事热点的敏感,同时他善于抓住矛盾重点进行创作,从他早期采用编号的形式来完成创作的方法,到这届卡塞尔文献展“有限艺术项目”的实现,让我们再次看到了颜磊运用日常视觉的经验和感受转化为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强大能力。

浅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范本模板】

浅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崇尚和平与祥和。暴力是一种极端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它始终伴随着肉体的伤害甚至是失去生命。但是在电影中,暴力被人们所利用,得以发展至美学的境界,吴宇森的电影就特征鲜明的体现了暴力美学的价值,并且以此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电影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吴宇森电影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特征和影响的叙述,发掘了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重要意义,探讨了暴力美学电影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暴力美学吴宇森特征影响美学价值 暴力美学这个概念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中只算得上是个新词,它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流行起来的一种电影风格。总体来说暴力美学其实就是把暴力和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但是就电影中打斗、枪战的一个整体的体系来说,它就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形式主义趣味。而暴力美学作为一种具有电影美学意义的风格形态的成型和发展,则是由香港电影人来完成的,吴宇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一、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吴宇森师从香港新派动作电影导演张彻,从张彻的电影中吴宇森学到了很多的暴力美学因素.张彻的电影着重表现了男人间的友情的主题,从那些古代大侠侠骨中成就了他的个人风格,就像电影《马永贞》的结束部分,马永贞和四爷的一帮兄弟为了给四爷报仇都是浑身绑满了炸药,俨然一副同生同死的大义凛然。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张彻作品和新派动作电影是香港暴力美学得以发展的一个开端。吴宇森在他的电影中从冷兵器时代转向热兵器时代,从而开辟了枪战中的浪漫和唯美的表演。吴宇森延续了张彻的“利用西方的技法去表达中国的特色文化”,并且承继了张彻动作电影中的阳刚之气。因此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与香港新动作电影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另一个对吴宇森暴力美学风格有深刻影响的是法国著名的黑色电影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他的电影作品中在暴力中透着浓浓的人情味,这些在吴宇森的电影之中都有突出表现,比如在《变脸》片尾处,男主角将仇人的儿子收养就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在《喋血双雄》中就有很多模仿《独行杀手》的感觉,可见吴宇森受其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英雄本色》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初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更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吴宇森将其在影坛多年来的失意和抱负融进了电影,用富于舞蹈化的慢动作和流畅的无可挑剔的剪辑征服了观看者的心。这部影片充分表现了动作表演的艺术美感,通过行云流水的动作场面,加上“慢镜头式舞蹈”,使观众体验到了不同与暴力痛苦的独特视角。这部影片更是触及父子,兄弟,朋友以及男女之间的感情,表现了其英雄观和情义观。《喋血双雄》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成熟期的代表作,影片中不仅讲述了杀手小庄的经历,还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江湖兄弟情义,不可动摇的做人原则,在枪林弹雨中诗意和唯美的表现,如同片尾教堂里的决战,使观众不再关心电影中人的身份,这种英雄情结超越了正邪忠奸的限制。唯美浪漫的枪战迎合了观众的需要,舞蹈般的视觉效果也使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电影更加成熟。《变脸》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发展到高峰时期的创作,在吴宇森进入好莱坞后,几经波折,终于推出了具有强烈个人艺术特色的电影,也成就了他的新的巅峰。吴宇森经过思考和研究找到了东西方世界的共通之处,即“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并且还生发出一种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内涵,同时也着重表现了女性的刚强和温柔,形成了广受认可的艺术风格。吴宇森电影一直延续着情义和动作的节奏,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作品,虽然也有转型之作,但是都难以超越其暴力美学电影带给人们带来的强烈冲击感。 二、吴宇森电影的暴力美学风格的特征和影响 特征:1、运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用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相互联系,迅速发展,互相交替出现,营造出了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了矛盾的尖锐。例如在

变脸影评

《变脸》又名《夺面双雄》是一部叫人难以忘怀的影片,甚至可以称它为‘经典’,尽管它并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在当年因它而引起的轰动和研究讨论却在影坛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时至今日依然是影迷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或者可以这样形容它‘如果你没看过《变脸》就等于你没看过动作片’!想要解析影片《变脸》首先就必须得先了解导演吴宇森和联合主演的尼古拉斯?凯奇,约翰?屈伏塔。吴宇森是香港最著名的导演之一,1946年出生于香港,1986年自编自导了〈英雄本色〉,以至于在以后的很夺年中都成为了众多影坛中人所争相模仿跟风的对象。1993年成为好莱坞华人导演‘第一人’,相续拍摄了〈终极标靶〉,〈短箭行动〉,《变脸》,〈至尊黑杰克〉,〈碟中碟2〉等影片,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他的最大的特点是解剖暴力。从美学的角度变换时空,把动作和过程分拆后重新组合延长播放,使其节奏发生改变,是蒙太奇在瞬间应用的极至。除此之外,双手持枪也是典型的吴氏标志。吴宇森在进入好莱坞后没有放弃自己的电影风格,即使面对很会分类的,认为动作就是动作,不能接受动作片中加存在很重的感情戏的美国观众也没有放弃仁义侠气,浪漫情怀,美学暴力,他喜欢在演员演技中加入大量的暴力美学,真挚感情世界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向人们展示一个个人情味的英雄。吴宇森是享誉世界的“暴力美学”大师,好莱坞最成功的华裔导演之一。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在好莱坞的演技早在1995年就因影片《逃离拉斯维加斯》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成为了奥斯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其向来擅长于饰演正派角色,他的眼神十分忧郁,看来不太像一个演员反而更像一个诗人。约翰?屈伏塔同样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实力派演员。1994年就曾因影片〈黑色追杀令〉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影片《变脸》据说是花费了一亿美金拍摄而成。影片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换脸术”塑造正邪难分、爱憎难辨的人物,使对立分明的是与非的主题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内涵。在这部影片中吴宇森依然延续着以前影片中正与邪,善与恶这两个自古就已经对立的方面,当然最终邪不胜正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但他又在影片中加入了以前所没有的浓厚的家庭观念的元素在其中,使得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达到了完整。这也是《变脸》与之前吴宇森影片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吴宇森将影片中艾肯辛(约翰?屈伏塔饰)的儿子被杀死后整个家庭就一直处于黑暗和被冻结中,辛和家人都无法承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女儿开始学坏,辛和妻子的生活不和谐都是出自一种逃避心理所不自觉做出的事。而最辛苦的是辛,他身为一家之主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还要面对家人的无声责备又要不择手段地除去卡斯(尼古拉斯?凯奇饰)这个杀子仇人和家人的噩梦。这一些人物的潜藏心理被描写得极为清晰入目。而吴宇森又在片尾辛复元回家时在慢镜头运动下显得缓慢的身影穿过了迷蒙清晰的出现在门口时和当时的灿烂阳光都在暗示着一家人由于仇人卡斯的死都已经解除了自己的沉重盔甲和阴影,更接受了仇人的儿子成为家中一员。而在监狱中辛为妻子和女儿表现出来的极度愤怒和不安担心正是他逃狱的最大动力,出此外还有就是出于责任感,男人的责任感和道义。尤其是在救卡斯儿子时表现出来的人情观念和卡斯为弟弟两次绑鞋带处就足以表现出吴宇森为营造影片的家庭,亲人于情亲费尽心思。事实上吴宇森在影片中所有家人亲人在一起的场景都注入了极大的温情,进行了简单但却深刻的描写。而卡斯两次为弟弟绑鞋带的事所表现的兄弟之情也前所未有地创造了坏人一律都是只做坏事,只杀人害人的规律,创造了一个新的坏人也有亲人也有人情味也会为亲情而动的有血有泪的真实的坏人形象。最值得一提的是凯奇与屈伏塔之间的精彩配合演出。两位大牌明星运用鲜明的个人风格,将人世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推向极致。影片中两人易容之后的角色互换竟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良好表现。这是尤为难得的。凯奇把卡斯在安放炸弹后的接近艺术和疯狂的翩翩起舞和在误杀辛的儿子后那一刹那流露出的少许后悔与叹息之意既显出了角色的邪恶的一面,又表现出了其也有感情的一面,拿捏的恰到好处。而在角色对换后,两人就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进入角色,这让人不能不称赞两人演技的高明。影片辛在易容照镜子一段凯奇表演得十分的歇斯底里,十分配合当时辛的彷徨无助心理。这监狱打架一段凯奇哈哈大笑,笑得十分地疯狂,并在笑的同时迷失在自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神话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神话 “暴力美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新的美学概念。它源自美国的暴力电影,逐渐在香港电影中发展成熟,尤其是吴宇森导演的系列英雄电影。电影中武力至上、激烈冲突的刀剑枪战,赛车追逐,赤手搏击等暴力动作场景,让觀众在形式美感的冲击下获得愉悦。此类电影表面上摈弃了传统审美中应有的道德伦理与价值判断,但却给观众自由选择判断的机会,不再受已知教条的束缚,充满着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与反理性。在此基础上,吴宇森又将具有中国古典浪漫唯美的审美意蕴与自己的情感寄托融入其电影中,形成具有“吴氏特色”的暴力美学艺术趣味与形式探索,创造了属于他的暴力美学神话。 一、形式美感与情感美学的和谐统一 吴在其暴力电影拍摄中大量运用慢镜头和定格,镜头运动和剪辑是诗歌般流畅且韵味十足,同时辅以景物色彩的调和及音乐枪声的交响。而在剧情方面,暴烈的枪林弹雨中配合人物舞蹈般洒脱快意的打斗的,一张一弛,完美契合。人物设置中敌人对手间的暴力冷酷,兄弟间的情深似海,和谐演绎。在《纵横四海》中占和钵仔糕去盗古堡名画时的硝烟战火,枪弹追逐,但是两人与敌人的慢镜头打斗却带有唯美的画面感,吴宇森在吸收现代枪战的暴力呈现中融入传统东

方的武功打斗,使这两种形式的融合极具浪漫色彩。最后钵仔糕所在的船只在江面爆炸,水火交融,画面极致炫目,人们在红色火光水柱冲击中不仅为英雄无畏的主人公们扼腕叹息,更在强烈的画面冲击下感受到了只有在古典小说中才得以窥见的江湖儿女间的侠义柔情。观众在杂耍蒙太奇形式的艺术符号下将暴力的自觉接受柔化,在视觉盛宴下进行审美,消解真实的暴力,感受艺术美的暴力,在无限快感中进行各自情感爆发,实现精神世界的自由蕴藉。 再者,吴宇森的暴力电影并不是单纯的暴力形式,更有深层意蕴的情感表达。电影不同于文学文本,作者在语言和叙事中通过文本达到与读者进行精神沟通。而电影不同于文学作品甚至和戏剧的区别也泾渭分明。它需要创造表象,调动人们各种感官,引人入胜。这些就需要组成电影的场景,道具,演员,音乐等元素相互配合,杂耍呈现。这些在吴宇森的电影表现中以不言而喻,同时他又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把诗情画意的美学意蕴藏于暴力的外衣之下。我们作为观众,能够不受血腥残暴画面,刺耳骇心声效的限制,在暴力美感中接受导演创造的深入人性的力量与情感。人们为电影中人物的兄弟情感动,从而为他们在剧情中的暴力行为找寻情感辩解和英雄侠义伸张,人们在与所谓英雄发生情感上的惺惺相惜时自然联想到自己的情感释放。正如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所阐释的,当作品中线和色组成的形式

著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风格

著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风格 电影是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而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更是能够通过自 己独特的创意和视角,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与感悟。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位著名的电影导演,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电影风格。 1. 模仿大师——昆汀·塔伦蒂诺 昆汀·塔伦蒂诺作为美国电影界的扛把子级别人物,他的电影作品一直以来都 备受关注与期待。其中,《低俗小说》、《无耻混蛋》等代表作品都成为经典,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才华,更将他的个人风格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塔伦蒂诺的电影风格深受新黑色电影的影响,他以暴力场面和黑色幽默为特色,抓住观众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共鸣。另外,他经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对于故事情节的处理非常巧妙,让观众倍感新奇与刺激。 2. 暴力美学——吴宇森 吴宇森作为华语电影导演的先锋人物,一直以来以热血激情和浓郁的暴力美学 为代表。《英雄本色》、《独立日》、《喋血双雄》等电影作品,都堪称华语电影的代表作品。 吴宇森的电影风格以动作戏为主,他擅长捕捉热血与愤怒的感情元素,通过对 于场景的烘托和角色的定位,让观众在电影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另外,他对于特效的处理也非常细腻,往往能够将特效和场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高度的观赏性。 3. 视觉诗人——张艺谋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电影作品总是以大气磅礴的场景和 抽象深邃的思考为特色。《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等代表作品在国内外电影界都获得了高度的称赞。

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十分独特,他的影片往往不局限于故事情节本身,而是采用一种诗意的表现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神奇而梦幻的境界。他对于场景和服装的设计也非常注意,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冷静观察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一直以来以干练的风格和坚实的故事内容而著称。《独行侠》、《千钧一发》等代表作品都是绝对的经典之作。 伊斯特伍德的电影风格十分冷静,他能够深入人心的剖析角色并揭示出故事隐藏的深层含义,给观众以耐人寻味的思考。他的故事情节非常扎实,很少出现多余的戏份,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深刻的寓意。 总结: 以上四位导演各具特色、风格独特,是电影界的翘楚,他们每个人的电影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观赏性。细心观察他们的电影表现技巧和理念思考,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电影的奥妙之处,更能够把这些东西融入到自己的创意中去,打造出更加出色的电影作品。

吴宇森导演创作特色

吴宇森 1951年,吴宇森从广州移居到香港。 1973年,执导首部电影《铁汉柔情》,正式开始其导演生涯。1977年,执导并编剧了喜剧电影《发钱寒》,之后以喜剧电影为发展主线。 1986年,他返回香港后执导了枪战电影《英雄本色》,该片获得了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同时也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 1990年凭借《喋血双雄》获得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3年赴美国好莱坞发展。2000年执导动作电影《碟中谍2》。2002年,吴宇森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手印的华人导演。 2006年,回归华语影坛发展,并担任电影《天堂口》的监制。2009年6月,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金爵奖;8月凭借《赤壁》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境外华裔导演奖。2010年获得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2014年执导电影《太平轮》

吴宇森的电影极富个人特色,在未到好莱坞发展时,他的电影作品已呈现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电影常出现枪战的慢镜头,暴力美学非常浪漫,男性情义观念亦令人感动。吴宇森的镜头调度成熟,影响了后辈的电影风格;即使去到外国发展,从作品《夺面双雄》亦可见其电影风格可驾驭中外市场。 吴宇森在电影中十分注重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同性之间的生死情义: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患难之情等等。虽然吴宇森的电影作品虽然充满了暴力,但是吴宇森式的动作英雄总是既流血又流泪的英雄。他创作的影片就是再凶险的境遇,再残酷的场面也不会失去人性的慈爱与悲悯。 激烈的枪战,剧烈的爆炸,惨烈的打斗,尽管这些场面在吴宇森的电影中依然存在,但是吴宇森在表现暴力情景时,在叙事中加入了一系列修辞性的成分:通过升格画面改变影像的叙事时间。他把一种以表现杀戮为目的的电影叙事形态演变成为一种以动作表演为目的的舞台化电影空间,进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动作电影中暴力的存在方式。

吴宇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吴宇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吴宇森是最成功的华人电影导演之一。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华语电影和世界电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一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他在香港和好莱坞的电影生涯又集中体现着一个电影人的心路历程。 吴宇森于1948年出生于广东省,后随家人移居香港。他的童年生活在艰辛中一天天捱过,一家大小居无定所,父亲染上痨病,家里一贫如洗。在教会的帮助下,吴宇森读完中学。他的青年时代始终处于暴力和信仰两种力量的纠葛当中,这两种力量在后来成为他作品的重心。吴宇森是一名基督徒,在他身上有着基督教和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双重影响,这一点造就了他的影片的最主要气质。直到如今,具有古典侠士风范的杀手出现在教堂中的情景,仍然是他的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 腥气 在香港拍电影的二十年是吴宇森电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二十多年中,吴宇森从片场的一个小角色,

一步步打拼成为威霸一方的大导演。吴宇森的电影总离不开“海”这个强烈的视觉符号。在他的镜头中,海总是同恩怨、命运、杀戮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 血腥的画面是吴宇森电影最为人所熟悉的特点,同时也是他被人指责最多的原因。因为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长时间的人被击伤后流血的镜头,吴宇森显然是在刻意地,甚至是夸大其词地去表现人的流血与死亡。在《英雄本色1》中,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冲进酒店的包房快枪扫射,而中枪的人则缓慢地倒下,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在电影中却呈现了不同的速度。吴宇森在拍摄这种场面时,习惯用多台摄影机同时拍摄,尽量地去捕捉动作的细节,尤其是死亡――这一暴力最绚烂的那一刹那,更是被高速摄影机收录下来。于是呈现出的结果就是,杀手的迅猛和被杀者死亡过程由于速度的不同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由此更加突出地去展现这个惨烈的屠杀场面。 吴宇森电影中的许多动作场面都是发生在以白色为基 调的场景当中,目的是让中枪倒地的人流出的血显得更加醒目。《喋血双雄》中的教堂大战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系统中最为突出的例证。首先教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次是在暴力场面开始之前,吴宇森在数个场景中刻意地营造教堂中高贵、圣洁的氛围,随后暴力突然而至,并在这个圣洁的空间中肆意破坏。正是因为之前对教堂的圣洁性反复强调,才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1)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以《英雄本色》、《变脸》、《赤壁》为例 摘要 以冯小刚的转型作品《夜宴》,再有张艺谋和巩俐在二十年后再度携手得大作《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有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及姜文的“野心”之作《太阳照样升起》的中国电影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对于内地电影而言,香港电影显得多少有些平静,吴宇森在沉寂已久多年后的《赤壁》换角中渐入人们的视线。 本文通过对吴宇森不同时期段的暴力美学电影进行一个笔者自己的分析,来简单分析一下吴宇森“暴力美学”风格、还有吴宇森代表的影片的具体发展和转变以及影响吴森宇的人物。从笔者自身的角度来解析吴宇森“暴力美学”中所蕴含的深刻美学内涵,更好地认识吴宇森所进行的艺术创新,以及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暴力美学;吴森宇;香港电影

The violence in the analysis of John woo film aesthetic style ——To the "hero", "suddenly turn hostile", "red cliff" as an example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works "Feng Xiaogang" the banquet, and Zhang Yimou and Gong Li again after twenty years together to make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director Jia Zhangke on behalf of more new "Three Gorges" and Jiang Wen's "ambition" for "the sun also rises" the Chinese film has been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With respect to the mainland film, Hongkong film seems somewhat calm, Johnwoo was quiet for a long time after years of "Chibi" in angle of gradually into people's sight. This paper analyzes a of the author by Johnwoo in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aesthetics of violent film, to analyze simple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style, and Johnwoo on behalf of the film's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Wu Senyu. To a profound aesthetic connotations of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from the author's own point of view,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innovation by Johnwoo, and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inema. Key Words:Violence aesthetics; Wu Senyu; Hong Kong

吴宇森电影分析

论吴宇森电影的风格与特征 王万尧孔祥妍 【摘要】吴宇森从影四十年来,辗转多地,拍摄的电影类型多样,也获得诸多的奖项。他所创立的“英雄片”类型对香港电影具有标杆性影响,而他在枪战动作电影中,开创性地糅合运用了诸如慢动作、音乐、构图等电影手段,使得激烈残酷的暴力场面获得审美化的效果,对世界动作电影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吴宇森是一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导演。 【关键词】吴宇森通俗剧暴力美学男性情义 在华语乃至世界影坛,吴宇森无疑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导演。从1973年拍摄电影以来,吴宇森不仅在电影类型上涉猎喜剧片、武侠片、戏曲片、英雄片等,而且在地域上横跨香港、台湾、美国、大陆多地;他所拍摄的电影不仅票房可观、广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并且在电影中建构了独特风格的主题内容与影像图景,使得JOHN WOO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品牌。正是由于如此的杰出成就,2010年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颁给吴宇森,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综观吴宇森的所有电影,他用声光色影建构了一系列表面虽有差异,但内里却有迹可循的银幕世界,他强调冲突对立的通俗剧叙事,构筑浪漫夸张的暴力图景,抒发盗亦有道的男性情义。 1.通俗剧的叙事建构 皮特·布鲁克斯等人指出过,“通俗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例如大喜大悲、表现夸张并善恶分明,将是非、黑白、褒贬高度戏剧化,不适用于表现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为了以情动人往往让主人公历经磨难,善恶双方在结局要决出输赢等。[1]可以说,吴宇森的电影正具有“通俗剧”的这些特点。在电影中,吴宇森娴熟地运用了“通俗剧”的手法编织故事、建构情节和塑造人物,将他所擅长的男性情义和视觉奇观缝合其中。 “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故事表明着叙事讲‘什么’,情节则关系到‘怎么讲’和讲‘哪些’。”[2]吴宇森从《英雄本色》开始,就相对固定地用“通俗剧”的手法重复着“讲什么”和“怎么讲”的模式。在故事层面,吴宇森不喜欢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题材的故事,摈弃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和芸芸众生,他喜好选择充 满戏剧性的警察与匪徒的题材,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在《英雄本色》中,吴宇森首次将目光关注警察和黑社会,不仅有警察与匪徒之间势不两立的冲突,更重点描写警察和匪徒之间的 情义纠结,使得影片显得立体丰满;在《喋血双雄》中,吴宇森将故事简略化,电影的焦点是警察李鹰与杀手小庄的有冲突至和解的过程;《辣手神探》则更进一步,警察与黑社会的冲突更加火爆。到了好莱坞,吴宇森在选择剧本时,依然会倾向那些现实中不常见的题材,例如猎杀活

电影分类时期

引言:伴随着冲击奥斯卡和各大电影节的浪潮,中国的主流电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内地电影风云再起,先有冯小刚的转型作品《夜宴》,再有张艺谋与巩俐二十年后的再度携手大作《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有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及姜文的“野心”之作《太阳照样升起》。相对于内地电影而言,香港电影显得多少有些平静,沉寂多年的吴宇森在不断的《赤壁》换角中渐入人们的视线。使人们再次忆起吴宇森电影中经典的枪战以及有如舞蹈表演的打斗动作,于是重新审视和梳理吴宇森及其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也就凸显出了它的必要性。 一、暴力美学的渊源 吴宇森是港片辉煌时期香港电影的旗手。他的暴力美学风格电影给香港电影增添了不少的生机与活力,也给世界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暴力美学”具备了其生存的环境,吴宇森便以其独特的视角(东方审美视角)将暴力美学发展起来,并在香港乃至世界掀起了一股暴力美学的“龙卷风”。 暴力美学这个概念在电影发展的历史中只算得上是个新词,它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流行起来的一种电影风格。总体来说暴力美学其实就是把暴力和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快感。但是就电影中打斗、枪战的一个整体的体系来说,它就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形式主义趣味。而暴力美学作为一种具有电影美学意义的风格形态的成型和发展,则是由香港电影人来完成的。[①]它以张彻、吴宇森、徐克等人为代表,成熟以后又反过来波及美国,经过昆廷·塔伦蒂诺的发扬光大,?并启发了奥里佛·斯通等人的一些影片。《英雄本色》、《新龙门客栈》、《低俗小说》、《杀手雷昂》、《变脸》、《天生杀人狂》、《黑客帝国》等影片都是暴力美学的代表性作品。但是电影中就“暴力美学”在改变现实形态和营造强化的视觉、听觉形象来说,这种“暴力美学”技法上的远祖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爱森斯坦及其“杂耍蒙太奇”(吸引力蒙太奇)学说。 爱森斯坦在一九二三年《左翼文艺战线》上,提出了“杂耍蒙太奇”的理念。“杂耍蒙太奇”的主要精髓在于使用离开现实的、脱离叙事情节的画面元素和组接方法,创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表意明确的电影文本,以此来表现作者的思想。爱森斯坦最初是从戏剧效果和功能来考虑杂耍蒙太奇的,他认为“吸引力”(从戏剧的视点来看)是戏剧的一切进攻性要素,也就是能够从感受上和心理上感染观众的一切要素。 需要强调的是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的基础理论部分是要清算和批判的。就是说杂耍蒙太奇的基础理论有一部分表现出了哲学和历史判断的绝对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教条式的,它导致了在认识论上的作者的过于强横的权威,并导引出美学上的乌托邦。观众完全是一个接受教育的思想容器,观众也只是来接受已经形成的作者的观点和理论。这种杂耍的意念过于强烈、急功近利的时候,在美学上就给人一种美学的暴力的感觉。这当然就是我们在看待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时要清算的部分。 “暴力美学”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接受和继承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学说,相反的暴力美学恰恰是对“杂耍蒙太奇”理念的一种清洗。暴力美学是将“杂耍蒙太奇”学说中强力灌输政治理念的那一部分进行了清洗,而将艺术技巧那部分合理内核从中剥离出来,它仅仅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艺术概念。[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暴力美学就是从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一种形式技巧和美学观念。它的具体的内涵就是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并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 就英美电影而言,1967年亚瑟·佩恩的《邦尼和克莱德》、1969年萨姆·佩金·帕的《野蛮的一伙》、1971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橘子》、1976年马丁·西科塞斯的《计程车司机》等作品都能够依稀看到暴力美学发展的轨迹。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片的出现使得暴力美学真正的在影坛上成熟起来,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作为一种全新的叙事形态反过来也影响了整个香港乃至世界电影。

电影《变脸》影片分析

片名Face Off 中文名夺面双雄/变脸 年代1997 上映1997年6月27日美国 国家美国 语言国语 颜色彩色 声音DolbyDigitalDTS环绕立体声 电影投资$80,000,000 (estimated) 类别动作/惊悚 片长138 Min 导演吴宇森(John Woo)演员列表 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 Sean Archer/Castor Troy 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 Castor Troy/Sean Archer Joan Allen .... Dr. Eve Archer Alessandro Nivola .... Pollux Troy 吉娜·葛森(Gina Gershon).... Sasha Hassler Dominique Swain .... Jamie Archer Nick Cassavetes .... Dietrich Hassler Harve Presnell .... Victor Lazarro Colm Feore .... Dr. Malcolm Walsh 导演:吴宇森是香港最著名的导演之一,1946年出生于香港,1986年自编自导了《英雄本色》,以至于在以后的很夺年中都成为了众多影坛中人所争相模仿跟风的对象。在这之前的十年被他自嘲地称为‘喜剧的十年’,其后执导的《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纵横四海》无一不是动作片的典范之作。1993年成为好莱坞华人导演‘第一人’,相续拍摄了《终极标靶》、《短箭行动》、《变脸》、《至尊黑杰克》、《碟中碟2》、《风语者》等影片,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他的最大的特点是解剖暴力。从美学的角度变换时空,把动作和过程分拆后重新组合延长播放,使其节奏发生改变,是蒙太奇在瞬间应用的极至。吴宇森在进入好莱坞后没有放弃自己的电影风格,即使面对很会分类的,认为动作就是动作,不能接受动作片中加存着很重的感情戏的美国观众也没有放弃仁义侠气,浪漫情怀,美学暴力,他喜欢在演员演技中加入大量的暴力美学,真挚感情世界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向人们展示一个个人情味的英雄。吴宇森是享誉世界的“暴力美学”大师,好莱坞最成功的华裔导演之一。虽然适应好莱坞体制是一种妥协,但其商业运作的成功对华语影坛的复兴具有借鉴价值。据说他有一个基本原则:凡是有损或侮辱到中国人形象的题材他一律不接拍。 摄影机正常速度拍摄时为每秒24格,他在实际拍摄中除了使用正常速度外,还会在其它角度以每秒60格甚至120格的速度拍摄,从而使动作的精确和细腻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本片中,两大男主角双手持枪也是典型的吴氏标志。 主演: 尼古拉斯·凯奇: 在好莱坞的演技早在1995年的影片〈逃离拉斯维加斯〉中得到了最大的肯定,因此当年他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成为了奥斯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其向来擅长于饰演正派角色,他的眼神十分忧郁,看来不太像一个演员反而更像一个诗人。 于1996年主演的动作片《石破天惊》使他跃身成为全球国际票房巨星,证明了他的戏路相当宽广,是个 货真价实的奥斯卡影帝。1997年又以《空中监狱》和 《变脸》雄霸暑期票房。尼古拉斯-凯奇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好莱坞又一动作派票房巨星。在这之后他出演了不少卖座影片,当然也没有放弃他钟爱的独立电影。 其他作品:《8毫米》、《极速60秒》、《火柴人》、《异教徒》、《预见未来》、《曼谷杀手》、《坏中尉:新奥尔良港》等。 约翰·特拉沃尔塔: 同样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实力派演员。1994年就曾因影片《黑色追杀令》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其演艺生涯一路坎坷不平,大起大落太多,所饰演角色大都以性格坚毅的死硬反派为最成功。 其他作品:《低俗小说》、《断箭》、《荒野大飚客》、《明星狗》

东方暴力美学的浪漫诗意

东方暴力美学的浪漫诗意 作者:杨甜子 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05期 【摘要】作为“暴力美学”影片的缔造者与完善者,吴宇森的电影作品总是在动作与枪战中带给观众无尽的惊喜,而这样的风格在他的早期作品如《英雄本色》等影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作为中国导演闯荡好莱坞的杰出代表,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意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关宇森暴力美学兄弟情义 伴随着《无良杂军》的热映,“暴力美学”的概念又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并被业界所重新关注。吴宇森是中国“暴力美学”的杰出代表导演,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更是以近乎于完美的镜头语言和吴氏风格的“暴力美学”自成一家,开创了香港电影“江湖英雄片”的样式,征服了无数观众。而吴宇森勇闯好莱坞的举动更是让他的“暴力美学”享誉世界。本文拟对吴宇森早期作品中的暴力美学特征进行浅析。 兄弟情谊的生活化写实 吴宇森的早期作品中以《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经典影片为观众所熟悉。《英雄本色》它开创了香港传统黑帮类型片的范例,遵循奸人背叛、好人受害、奋起复仇的经典叙事模式,起转承合,清晰明了。讲究快节奏,追求故事的娱乐性。狄龙饰演的豪与周润发饰演的小马情如手足,一次伪钞交易中,豪在台湾遭手下成出卖被捕。小马为豪报仇时中枪变成跛子,从此在帮会地位一落千丈。小马一心等豪出狱再闯天下,但豪决意退隐,可惜不为在瞽局当差的弟弟所谅解。就在这样的情节中,吴宇森用一部“纯男人”的生活化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情节几乎满足了所有在那个时代所有人关于“英雄”定义的所有幻想。 在《英雄本色》中,吴宇森的开片极其生活化,小马在街边买小吃,巡逻的警察赶到,他一边吃一边付钱并帮助摊主逃过警察的罚单,然后看着摊主乐呵呵地说:“没抓到哦。”从这一幕中。我们看到小马和普遍人没什么区别,甚至比普通成年人多了一份天真、可爱的童心。吴宇森以极其高超的技巧将观众融入影片之中,与小马一起创造、经历英雄的事迹。 这和影片结尾时小马的举动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结尾最后一幕的火拼中,已经启航离开的小马听到枪声四起,停下船稍作思索义便无反顾地掉头,然后脚踩方向盘,端起机枪向岸

《导火线》的暴力美学

《导火线》的暴力美学 [摘要]暴力美学是当代电影中的一道景观,东西方电影在此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导火线》是香港暴力美学向西方借鉴的新作,其审美价值突破了原香港暴力美学的传统,有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暴力美学;导火线;混合格斗 暴力是人的生存本能,是人类最原始的生产力,如果溯及人类对暴力美的欣赏和表现,我们可以追忆到原始社会,那个时代人与自然的斗争至今仍然留给我们对暴力的美好回忆。古希腊著名的大理石雕塑《掷铁饼者》、《持矛者》、《束发的青年》所描述的强健的躯体,体现了人类童年对于“强壮”和“力量”的审美表达。约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著名浮雕《拉奥孔》可以说是

艺术中最早的对于暴力场面的描述。一直到20世纪 为止,暴力在艺术作品中还是经常有所表现。可见,对于暴力的欣赏和追求历史悠久,经久未衰。暴力之所以美,正在于人们对于力量的崇拜,在于它是生命力的表现,一种生存权利的扩张,一种暴力背后正义的渴望。 暴力美学发源于美国,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效果,并将这种形式美感渲染到令人震惊的程度,有的甚至还故意用暴力、血腥的镜头或者场景来营造一种令人刺激难受的效果,由于过度追求其效果,它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往往由此而受到削弱。与后工业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一样,“暴力美学”也因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呈现出一种多元化 的风格样式和精神内涵。在中国,吴宇森无疑是这一代表,他继承了武侠片对动作美感的追求,用东方美

学的视角,同时吸收西方暴力美学的因素,形成了具有高度民族风格的电影形式。而在新时期,具有中西文化背景的甄子丹一直在探寻兼具中西的暴力美学,《导火线》便是这种中西融合的暴力美学在其新高度上的表现,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香港传统的暴力美学。 一、以暴抗暴的彻底性 香港电影的暴力美学深受中国传统对讲究韵味的美学传统的影响,它们继承传统武侠中重义的因素,又借鉴西方动作片、警匪片的技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暴力美学。香港电影对暴力作了形式美的表现,但并不提倡、宣扬暴力;相反,它寄托了对正义的渴求,对没有暴力,人类和平相处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暴力美学

暴力在电影中的四种表达: 客观纪实、唯美写意(浪漫化、舞蹈化、写意化)、游戏娱乐(娱乐化、喜剧化)、变态恶心 暴力电影发展史 一、1930-1966 文雅而间接的暴力海斯法典 二、1967-1979 直接而尖锐的暴力新好莱坞、香港新武侠电影、日本武士动作片 三、1980-1990 复杂而多元的暴力徐克、吴宇森、林岭东、成龙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 四、90年代至今昆汀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杀人”系列杜琪峰刘伟强北野武三池崇 史冢本晋也 吴宇森、北野武、昆汀 同:1,内容上,偏爱犯罪题材,集中讲述黑帮、犯罪及警察的故事。 2,时间上,都成名于20世纪80/90年代,吴宇森1986《英雄本色》、北野武1989《一个极其凶暴的男人》、昆汀1992《水库狗》 3,影响上,都引领着新一代的暴力美学潮流。 4,性质上,都属于商业片,但自主性较强,有自身艺术特性。 5,背景上,不是正规科班出身,对视听语言掌握或自学或底层实践开始,异于电影学院学生。 异: 一、民族或时代的文化积淀: 吴宇森: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侠义精神焦点始终是男性间肝胆想照的友谊伦理美学 北野武:日本崇尚自然的唯美主义和血腥暴力菊与刀交织的悲哀的美快狠的暴力方式 昆汀:消费、通俗文化时代解构权威娱乐化游戏精神感官刺激与形式愉悦 北野武受本国导演(黑泽明、深作欣二、大岛渚)影响更多,有鲜明日本特色、吴宇森和昆汀更多杂糅中西方经典,吴宇森更多继承中发扬,昆汀却是在拼贴中解构。 二、大相径庭的叙事特征 1,叙事视角 均以全知视角,擅长以纵横捭阖的概括能力,灵活多变的讲述手段,丰富多彩的叙事层次,灵活自由的焦点转换,避免了作者的主观强加的可能。 ①主人公确立 ●∙吴宇森主人公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人孪生英雄为友情拼杀,为职责、尊严、荣誉而战极 少涉及男女爱情与社会形势半神形象善恶有报结局平行交错的叙事风格。 ●∙北野武永远只关注一个人的世界,围绕一个硬汉固定形象而存在。绝无英雄化的造型和美丽,缺乏 对胜利与男子汉气加以确认的表象。无对英雄的欣赏与礼赞。 ●∙昆汀聚焦黑帮或匪徒、杀手,但并无光辉伟大。人物无正反之分。打破模式化杀手形象并不固 守单一角色视点,也不存在唯一主人公多视点、多元化、不确定。 ②女性的地位 ●∙吴宇森阳刚之气让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甚至根本没有出现的地位,被忽视,柔弱、等待拯救的角色, 只是为了衬托英雄行为 ●∙北野武适于男性生存的空间,女性处于被贬损地位,无不强调弱势群体特征,呈现出消极、无助的 一面。精神病和绝症患者的设置使人物失去了健全的意志与情感,泛性化廉价想象大男子主义●∙昆汀在女权主义时代对女性更为尊重,女性具有一定自主性,超人的体能、技能,做了母亲的女杀 手更有着超常人的柔情与牺牲精神。为了金钱或仇恨,女性成为主动施暴者。 ③暴力的发动理由 ●∙吴宇森@为兄弟讨公道、复仇(为暴力罩上温情面纱)@正义与责任,为了保护更大利益而不得已采 取@呵护弱者将血腥的暴力隐藏在情义、道德或正义的合理包装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