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分为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

哲学分为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

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是哲学的三大分支,它们分别研究实体的本质、人类认识的方式和道德规范。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本体论

本体论是研究实体存在的哲学学科,探讨的是世界的本质和实体的属性。本体论关注的问题包括:世界是什么样的?存在是什么?实体是如何存在的?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是什么”,即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属性。

本体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本体论和形而上学本体论。实证本体论研究实际存在的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形而上学本体论则更关注实体的本质和原因,探讨超越经验的存在。

二、认识论

认识论是研究知识和认识的哲学学科,探讨的是人类认识的方式和限制。认识论关注的问题包括: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认识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认识的范围和限制有哪些?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即研究人类认识的方法和过程。

认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认

为知识源于经验,通过感观来获取和验证知识。理性主义则认为知识源于理性,通过思维和推理来获得和验证知识。

三、伦理学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的哲学学科,探讨的是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伦理价值。伦理学关注的问题包括: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类应该如何行为?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应该”,即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伦理相对主义和伦理普遍主义。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相对的,因人而异;伦理普遍主义则认为道德标准是普遍适用的,与个体差异无关。

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是哲学研究的三大分支。本体论研究实体的本质和属性,认识论研究人类认识的方式和限制,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框架,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指导行为提供了思想基础。在实际应用中,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哲学分为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

哲学分为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 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是哲学的三个重要分支,它们分别研究的是存在、认识和道德伦理的问题。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三个分支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本体论 本体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实在性问题。本体论关注的是宇宙、事物及其本质,探讨存在的形式、结构和原理。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存在?”和“存在的本质是什么?”。本体论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自然界、人类以及思维等诸多领域。在自然界中,本体论关注于物质的属性和本质,研究物体的存在形式和规律。在人类领域中,本体论关注于人的存在状态和精神活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在思维领域中,本体论关注于思维的本质和思维的对象,研究思维的结构和逻辑。 二、认识论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人类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认识论关注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方式、方法和限制。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和“我们能否真正认识世界?”。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感觉知觉、概念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感觉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感觉经验。概念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形式,通过

概念的抽象和推理的运用,人们能够建立起更加深入和广泛的认识。语言表达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的运用,人们能够将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 三、伦理学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人类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伦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探讨人类行为的善恶和伦理规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道德?”和“人类应该如何行为?”。 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道德原则、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道德原则是指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如公正、善良、诚实等。道德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道德判断中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如幸福、自由、公平等。道德行为规范是指人们在具体行为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如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等。 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是哲学的三个重要分支,分别研究存在、认识和道德伦理的问题。本体论关注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实在性问题,认识论关注的是人类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伦理学关注的是人类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这三个分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哲学概论复习大纲

哲学概论 第一章什么是哲学 1、尝试回答的途径 1)从词源上看:哲学(philosophy) 源于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词合成,指爱智慧 “爱”:Eros指“情爱”:代表一种本能的感情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 Philia指“友爱” Agepi指“博爱”:宗教里无私的爱 我们首先要确定一点:爱智慧并不等于拥有智慧,哲学家也不等于那些已经拥有了智慧的人。爱智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 (以苏格拉底为例) 也就是说,哲学称为爱智慧,所强调的是“过程”,是不定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wonder)。 2)从外延上看:哲学既不是神学宗教,也不是科学,它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东西。(罗素的观点) 第三章哲学起源 1、哲学的起源: 1)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好奇心,起源于一种惊异感。 2)对于人类整体而言,哲学的起源: 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 所谓轴心时代,是指在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上的三个地方:印度、中国和希腊产生了哲学。这三个地方像三个点一样,构成了三种文化的中心与核心。而这一时期则被称之为“轴心时代。” 3)中国哲学类似的思考:金岳霖在论《道》中提出3个概念 西方:“逻各斯”(logos) 古印度:“梵”(梵我同一) 中国:道 2、西方哲学起源及其概念: 1)西方哲学起源:希腊哲学(从神话时代到哲学时代,即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古希腊人开始思考问题时以自然作为认识对象(与人的认识心理与其宇宙观有关)2)第一个哲学概念: (1)亚里士多德:所谓“本原”(arche)就是万物从它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到它那里去,万物生灭变化,惟独它不变的东西。 (2)在希腊语中,arche的两个重要含义:一个是开端,一个是主宰。因此,也译为始

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哲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生、世界和知识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它通过思辨和理性的方式来寻求真理和智慧。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涉及了众多哲学思想家的观点和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从形而上学到伦理学,我们一起探索了人类思想的辉煌历程。本文将对本学期学习的哲学概念和思想进行复习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是哲学的起源,它以探索人类存在和世界本质为中心。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他提出了“理念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区分,认为理念是真实和永恒的,而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经验和观察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 二、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试图将信仰和理性结合起来。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哲学的重要思想家,他认为上帝是真理的源泉,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来自于上帝的启示。托马斯·阿奎纳则试图通过理性和哲学来解释神学问题,他提出了“信仰与理性的统一”理论,认为信仰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的。 三、文艺复兴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推翻了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这对于人类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休谟则提出了“因果关系”的概念,认为我们对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基于经验的习惯性推断。

四、启蒙哲学 启蒙哲学强调理性和人类自由的重要性。伍尔夫和康德都是启蒙哲学的代表人物。伍尔夫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理性来追求真理和道德,康德则提出了“自由意志”和“道德律令”的概念,认为人类应该根据道德律令行事,而不是受到外部的命 令和规则束缚。 五、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涉及了众多思想流派和理论,如存在主义、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等。尼采是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他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无意义和无目的的,人们应该通过超越自身来寻找真理和意义。詹姆斯则强调实践和个体的重要性,他认为真理是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的。罗素则提出了逻辑分析的方法,试图通过逻辑和语言来解决哲学问题。 六、伦理学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道德和价值观念。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至善”的概念,认为人类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幸福和完善。康德则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他认为人类应该根据道义律令行事,而不是出于个人的欲望和利益。 七、认识论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的认识和知识。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认为人类的存在可以通过思考来证明。休谟则质疑了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他认为我们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得知识,而无法确切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哲学概论课程涵盖了众多哲学思想和理论,从古希腊哲学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哲学》参考答案

T代表对 F代表错 课程单元01 单选题(共2题,每题10分) 1 . 关于教育与哲学的关系,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哲学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提出 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奈勒 ? B.斯宾塞 ? C.布鲁姆 ? D.杜威 ? ? ? ? 2 . 哪位教育家认为“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 ? A.奈勒 ? B.杜威 ? C.布鲁姆 ? D.斯宾塞 多选题(共1题,每题10分) 1 . 哲学独特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在 ? A.理性 ? B.规范性

? C.抽象性 ? D.批判性 判断题(共7题,每题10分) 1 . 哲学不在于说明事实“是什么”,而在于论证“应该是什么”。 2 . 课程与教材的价值需要哲学批判。 3 . 教师的人生理想需要哲学的启迪。 4 . 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需要哲学的根据。 5 . 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需要哲学(伦理学)的支撑。 6 . 质疑、反思与批判是哲学的基本方法。

7 . 哲学是规范的,哲学追求价值的正当。 课程单元02 单选题(共2题,每题10分) 1 . “我思故我在”是谁提出的观点? ? A.休谟 ? B.康德 ? C.笛卡尔 ? D.黑格尔 2 . 哲学的拉丁文单词Philosophia的意思是? A.爱智慧 ? B.思辨 ? C.理性 ? D.反思 多选题(共3题,每题10分) 1 . 人的哲学本性指的是人性的 ? A.开放性 ? B.生成性 ? C.超越性 ? D.永恒性

2 . 哲学产生的三个条件是 ? A.惊异 ? B.闲暇 ? C.理性 ? D.精神自由 3 . 康德的三大批判包括 ? A.纯粹理性批判 ? B.实践理性批判 ? C.判断力批判 ? D.辩证理性批判 判断题(共10题,每题5分) 1 . 哲学的范围包括形而上学(本体论)、知识论、伦理学、价值论、美学、逻辑学。 2 . “哲”的本义是聪明、有智慧。 3 . 哲学即理性:哲学是一种对万事万物的“理性的解释”,即“理智的”或“合理的”的说明。

哲学与认识论关系研究

哲学与认识论关系研究 我们知道,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等。认识论上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认识论作为一种哲学学说,哲学与认识论的关系需要我们去研究。 1964年8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同于光远、周培源的谈话中,提出了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论断。这次谈话是毛泽东读了日本科学家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文章后进行的。1963年8月,《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杂志(季刊)复刊第1期刊登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基本粒子的新概念》,毛泽东看了这篇文章后,很赞同坂田昌一的观点。坂田昌一的文章是一篇很尖端的物理学论文,其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基本粒子的一般方法和原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的观点。比如,文章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基本粒子并不是物质的始源”,提出“电子也是无可穷尽的”、“场论不是最终的”理论。毛泽东非常赞同坂田昌一的这些观点。1964年,他在不同的场合反复提到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其基本意思是说:“坂田说基本粒子不是不可分的,电子是可分的。他这么说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的。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从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在谈话中,毛泽东讲到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工具,提出了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一著名命题。 毛泽东关于“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个论断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4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仅仅是即兴而谈,似无深意。”也有人说:“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混淆了认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从而取消了哲学的研究。”我们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同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哲学的论述是一脉相承完全一致的,是对哲学的本质的科学概括。其实,早在1937年,毛泽东在《辩证法唯物论提纲》、《实践论》、《矛盾论》和1938年写的《论持久战》等等著作中,就已经说明了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论理学也是一个东西;认识论就是辩证法,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这些论述就已经包含了哲学就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思想,只是没有明确地作出这样的概括罢了。下面,我们对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观点从几个方面作出具体论证。 一哲学与认识论是“二为一体”的,哲学就是认识论,是对哲学本质的科学概括 1.哲学就是认识论,这是毛泽东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哲学的论述而作出的科学概括。哲学就是认识论,也就是说,哲学与认识论是“二为一体”的,这是毛泽东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哲学的论述而作出的科学概括。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

认识论(哲学分支学科)

认识论(哲学分支学科) 西方古代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认识论问题,形成了最基本的自然哲学认识论和唯理主义认识论。自然哲学认识论主要是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原子论的先驱恩培多克勒用'流溢说'来解释认识,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断发出一种流溢物,它进入人的感官孔道而引起感觉。原子论的代表德谟克利特在'流溢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由客观事物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这是对反映论原则的一种朴素表述。德谟克利特把认识分为'暗昧的认识'和'真理性的认识',认为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是暗昧的认识;理性能认识原子与虚空,是真理性的认识。此外,还有许多自然哲学家认为人的知识是灵魂对世界现象的感知。 唯理论者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他的认识论思想。他把世界分为由具体事物组成的'可见世界'和由理念组成的'可知世界'。他认为,变化无常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意见'的对象,而不是知识的对象,只有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才是知识的对象。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以前,就已经认识理念,当灵魂投入到肉体以后把它们忘记了,认识就是把忘记了的理念知识回忆起来。尽管感觉可以刺激灵魂,使它对理念知识进行回忆,但知识不是从感觉中来的,感觉只不过使灵魂回想起已经知道的东西。这就是柏拉图著名的回忆说。 和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肯定认识起源于感觉,他把灵魂比作蜡块,认为感觉就是外在事物在蜡块上留下的痕迹。与此相联系,他认为'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之实是必相符合',进一步肯定了认识的客观性。但是,亚里士多德割裂事物的形式和质料,认为感觉只是感受事物的形式,而不是感受它们的物质基质。亚里士多德论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他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由感觉产生记忆,多次回忆一件事情产生一种经验能力。但经验还只知道事物是什么,从经验之中得到的观念产生出关于同一类对象的普遍性判断才是完全意义上的

西方哲学的三大基础问题——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

西方哲学的三大基础问题——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 展开全文 和许多学科一样,哲学也有所谓的基础学问,比如说,经济学需要以经济学原理作为出发点,接下来才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而哲学这门学问也有所谓的基本科目: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被称为西方哲学的三大基础问题。 •一、形而上学 人生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泰勒斯 在所有的哲学中,形而上学大概可以被视为最古老的一门学问。远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勒斯(Thales,624–546B. C.)就已经提出形而上学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并尝试为这个问题提供答案。 形而上学(Metaphysics)又被称为第一哲学(First Philosophy),我们可以从这个名称看出形而上学这门学问在哲学上的重要性。作为一门研究事物本质与基本原理的学问,希腊文原意为“在自然之后”。笛卡儿以大树作比喻,将人类知识分成三部分,最基础的即是形而上学,比作树根;其次是物理学,比作树干;最后是其他自然科学,比作树枝。所以形而上学又有“第一哲学”的称号。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从伽利略的研究中获得了启发,提出著名的牛顿力学三大运动定律,以此推动科学革命的开展。牛顿力学深深影响当时的思想家,许多人开始认知到世界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则,万事万物似乎都依循着物理定律有规律地运动,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定律预测下一时刻的物理状态。 这似乎意味着所有的物理事件都是被先前的物理事件所决定,而我们只是看着这些事件发生。哲学界涌出许多决定论(determinism)与自由意志(free will)的争论,争论我们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下的决定,究竟是出于我们的意志,还是早就被物理定律决定好了呢?形而上学讨论的主题十分丰富,除了上述

期末复习题(一)

期末复习题(一) 期末复习题(一) 一、单选题 1. 哲学的基本部分不包括哪一项? A.本体论 B.认识论 C.伦理学 D.科学 2. “哲学”一词来源于哪个国家? A.希腊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3. “哲学”一词的意思是? A.智慧 B.爱智慧 C.有智慧 D.学习智慧 4.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这句话是谁说的? A.加缪 B.尼采 C.克尔凯郭尔 D.斯宾诺莎 5.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这就话是谁说的?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泰勒斯 6. “我思故我在”是谁的观点? A.孔子 B.老子 C.培根

7. “四假象”学说是有谁提出来的? A.笛卡尔 B.加缪 C.培根 D.斯宾诺莎 8. “四假象”学说包括: A.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相 B.民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相 C.种族假象、洞穴假象、经济假象、剧场假相 D.科学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相 9. 传统的逻辑学主要讨论三方面的内容不包括哪一项 A.概念 B.命题 C.推理 D.假设 10. 概念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故意利用语言固有的多意性来制造逻辑的混乱,在哲学范畴属于: A.偷换概念 B.以偏概全 C.制造谣言 D.夸大事实 11. “所有人都会死”属于 A.真命题 B.假命题 C.特称否定命题 D.全称否定命题 12. 根据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叫做: A.演绎推理 B.直接推理

D.归纳推理 13. 根据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得出一个结论叫做“三段论”,最早由谁系统地进行论述?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 14. 根据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得出一个结论叫做: A.三段论 B.真命题 C.假命题 D.复合命题 15. 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属于: A.演绎推理 B.直接推理 C.间接推理 D.归纳推理 16. 根据结论与前提的关系是一般还是个别,推理还可以分为: A.直接推理和演绎推理 B.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C.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D.归纳推理和间接推理 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逻辑错误的是: A.直接推理 B.夸大事实 C.偷换概念 D.以偏概全 二、多选题 1.哲学的基本部分包括哪几项?

本体论与认识论

本体论与认识论 本体论与认识论 人的认识从问本体是什么开始,在不断地探讨中发现语言符号的在各种情境下拥有不同的意义,于是从形而上的本体问题转到形而下的认识实践方法。 本体论 本体论研究世界的本源物体,它是形而上的存在本体,是无法通过现实感知的自然之物,也是无法通过实践去经验的,如混沌、“神明”等。本体论探讨是其所以是的是是什么,即事物的根源是什么,根源的根源是什么,如此无限溯本求源,所以根源的追问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无法去接近太阳来实际检验有关太阳的科学理论,只能通过现有的科学去推理太阳理论是否合理,这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也说明了实践的有限性和形而上的推理论证的合理性。黑洞虽然被观测发现,但人还是无法活着进入其中,也无法提取黑洞的物质成分,只能通过逻辑推理来假设黑洞的理论。地心的组成成分同样无法通过实践去经验,毕竟那里的高温超出现有材料的耐高温程度,那里的重压足以粉碎一切人造之物,所以只能通过理论设想来形成假说,而无法通过实践去经验证明。以上的例子都说明了物质的本体确实无法经验,实际上,哲学对事物的本原探讨启发了科学对物质构成之原的研究。 认识论 认识论不是追问物自体是什么,而是寻求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论中的流溢说认为事物的完满存在引发流溢,而流溢引起人感官的知觉。认识论中的回忆说认为人的灵魂先天就有理念知识,只不过在投入肉体后又忘记了,而感知外部世界可以激发灵魂来回想已知的认知。(认识论有原子论、反映论、可知论、不可知论、唯名论、实在论,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指出认识是无限上升的,即承认人的有限和人类社会的相对无限,同时,人的认知具有主、客

观条件约束下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运用到实践中可以提升认知,而人对真理的把握需要由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以此分析现象并综合得出本质规律。 结语 本体论让人意识到宇宙拥有一个不可知的本体,而认识论让人发觉认知结构的本质,帮助人改变认知,以此探索认知无限不可知的领域。人的主观能动性并非无所不能,而是受到各种不可抗的因素制约影响,就算一个人如何不承认自身的有限性,也终究会在现实实践中意识到自身的有限。

《道德经》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道德经》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展开全文 阅读目录 一、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道德经》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经典语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十二个字包含了老子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天地自然的存在不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类只能认识并顺应天地自然,认识天地自然的根本就在于认识道。 一、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既是哲学研究的三个基本方向,也是哲学领域中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基础,认识论是本体论的发展与应用;同样,认识论是方法论的基础,而方法论则又是认识论的发展与应用。正是由于人类对上述三个不同层次的深入研究,才使哲学结构化,使之成为指导人类认识的一门完整和有用的学科。 本体论研究的课题是世界的本原为何物,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要探讨的最本质和最深刻的问题。不过,在近代,有很多人认为本体论是一个不可知的问题,并明确提出应将本体论从哲学中彻底地清除出去,因为研究不可知的问题是没有认识意义的。 自19世纪起,掀起了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这些批判集中的焦点就是本体论。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哲学流派都或多或少地赞同,将本体论从人类的认识范畴中剔除出去。比如,实证主义学派认为,本体论

是无法被实验证明的,因而不属于科学的范畴,没有认识意义。实证主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人类所能感受到的现象世界,才是具有认识意义的研究对象。他们认为,人类的认识应该仅限于此,之所以形而上学被发展到了极点,以至于严重地阻碍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就是因为其关于本体论的研究超出了人所能及的范围,使人类的认识误入歧途。然而,实证主义自身也是有问题的,实证主义将认识局限于经验,使认识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停留在唯象的认识层次上。 由此我们看到,本体论在哲学中是一个既不能回避,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本体论使哲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没有本体论的哲学,是不完备的哲学;而研究本体论的哲学,又是不成熟的哲学。 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无论我们是否研究本体问题,该问题在人们的头脑中始终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只是简单地用朴素的唯物思想,将本体归结为外在的客观世界,或从唯心论出发,相信上帝是世界的本体。此外,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世界本体的问题——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哲学问题,我们就永远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使人类关于本体的认识在哲学上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呢?是由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停留在一维认识的观念上,习惯于形而上学式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这一意义上讲,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进行的批判是十分有益的。只是,我们不应该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来批判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下解决不了的本体论问题,更不能将本体论连同形而上学一起抛弃。即便是形而上学也不能简单地予以全盘否定,其作为一维的思维方式,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也曾

浅析斯宾诺莎的幸福观

浅析斯宾诺莎的幸福观 作者:李锦 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9期 摘要:十七世纪犹太裔荷兰籍哲学家斯宾诺莎,他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形成三位一体,本体论是伦理学的根本,认识论是伦理学的过程,幸福观是伦理学的中心与主线。他认为一切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幸福,哲学的目的是引导人们追求幸福。斯宾诺莎以追求人类最高幸福为神圣使命,将理性主义纳入他的幸福之中,主张抛弃思想以改变财富、荣誉和和感官快乐,使人类最终达到心灵与自然相融合的理性主义之幸福。 关键词:幸福;理性;自我保存;矛盾 一、斯宾诺莎幸福观的基本内容 笛卡尔、莱布尼茨和斯宾诺莎三人被公认为近代西方哲学的三大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莎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宗教学以及政治学等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他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伦理化倾向。在其著述《知性改进论》中,斯宾诺莎公开宣称:“我的目标是把所有的科学都集中在一个目的或一个原因上,也就是说,要达到人生完美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人类的幸福问题是斯宾诺莎哲学的一切。那么,斯宾诺莎所言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理解他的幸福观呢?因此,本文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和系统阐述斯宾诺莎的幸福观。 (一)幸福的内涵 幸福是人们追寻的永恒话题,每个人都渴望福,向往幸福。当然,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观念却是不同的。幸福是心灵与自然相互融合的一种状态,简言之,斯宾诺莎在他的《伦理学》一书中说:“幸福是一种思想与自然交融在一起的状态,是对上帝理性的爱。” 1.幸福是人心灵与自然融合的一种状态 斯宾诺莎认为,幸福不仅仅是为了享乐(快乐和物质财富往往是短暂的,而不是持久的),而且还应该追求超越物质之上的精神满足。“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是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最高的幸福,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虽然斯宾诺莎说过这些话,但他并不是一个苦行僧,他探索的真正的幸福是“一旦发现或获得,你就可以永远享受幸福,”也就是获得心灵与自然融合的知识。 谈到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斯宾诺莎将知识分为三类:一是普通常识所带来的常识或非理性信念,它是知识的最低层次,这种认识往往是错误的,容易误导的,使人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一类是间接演绎来的知识,是靠推敲得来的,如果推论错误,那么这种知识就是错的;一

分析哲学-江怡(尔雅通识课程)

什么是分析哲学(一) 分析哲学的特征: 1、分析哲学以逻辑为主要内容 2、分析哲学以语言为对象 3、分析哲学以分析方法为主要特征 传统形式逻辑或者亚里士多德逻辑以自然语言为载体,而自然语言本身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模糊性。所以,出现培根“剧场假象”,每个人在使用相同的语词,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莱布尼茨提出解决方法,拿出纸笔算一算,把语音转换为文本进行理性化处理,表达出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处理那些被看作是很复杂的问题。 结论:亚里士多德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形式逻辑,不能够像科学形式化的语言那样精确的描述。 1879年,德国耶拿弗雷格《概念文字》,提出思想,如何以一种更加准确、精确的形式化语言表达思想。建立一阶逻辑,与传统亚里士多德逻辑完全不同的逻辑系统,因为它不需要以自然语言的方式来表达思想、表达命题,它用纯粹的、符号的方法。 1900,罗素《数学原理》推荐弗雷格,由此引起哲学家关注。 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认识论,认为哲学工作是考察人类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得到了关于世界的什么样的知识。这是一种认识论的思维模式。 而弗雷格认为哲学工作是考察我们当得到了这样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如何以一种清楚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知识。 任何一种哲学,只要具有创造力、发展性,就需要向不同的学科学习。如何能够把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哲学的方式加以重新表达。 “一阶逻辑系统”包含谓词演算和命题演算。 什么是分析哲学(二)

现代逻辑的主要精神是构造形式化的语言系统和进行逻辑演算。 这样的形式化语言系统有什么样的特点:1、没有歧义;2、刻画类词;3、使用现代逻辑的方法,可以很必然地从前提推出结论; 结果一:现代逻辑成为整个分析哲学的理论基础。 结果二:现代逻辑成为当代分析哲学的一种研究方式。 罗素《逻辑与哲学》第五章《论指称》,以自然语言的方式表达现代逻辑,可见,我们仍然可以用形式化的语言来表达形式化的逻辑。 结果三:理解现代逻辑是把握分析哲学的首要条件。 现代逻辑诞生了分析哲学。 任何把认识的内容转换为认识表达的过程?(当代哲学的一次转向:语言的转向)近代认识论研究主要是人类如何认识自然,如果认识社会,它的认识内容。它的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或者是理解哲学们所讨论的这些问题,因为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语言的方式向我们揭示出来的。因而,如果理解这样的语言成为了如何理解这样的哲学的第一步。 结论:只有把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转移到表达思想的语言层面,才能够真正地进入思想本身,这个变化在哲学的层面上叫做语言的转向。 下面讲分析哲学的最重要的特征:分析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使用“分析”的概念,认为“分析是定义”,把定义项和被定义项之间的关系给揭示出来。此时,分析不是一个简单分解的活动,它是一个揭示事物本质的方式。 在休谟之前,哲学家们并没有把分析跟综合完全地割裂开来,到了休谟或前提到莱布尼茨,人们才开始提出,有一些真理是属于理性的真理,是可以通过前提直接推出结论的真理,这样的真理叫分析的真理,还有一种真理是根据事实而加以判断的真理,它具有偶然性的真理,这样的真理叫做综合的真理。乃至于到了康德那里,把分析和综合截然地对立起来。康德哲学要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回答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没有的问题。只有分析才具有先天性,所以这里的综合是建立在先天的基础之上的。 分析哲学的方法,又叫逻辑哲学的方法。两种分析的方式:1、部分论。采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哲学导论归纳整理 第一章 ·何谓哲学: 对哲学的理解应该从哲学一词的起源说起。哲学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滥觞。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一词被定义为“爱智慧”。其实东方古代思想从东西方哲学所囊括的含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从西方演变而来的。中国的大禹就曾说过:“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对此解释道:“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可见,东方的先人也将哲学作为一种智慧的表现,哲学在先人眼里是一门使人聪敏的学问。 现在的哲学已经具有明确的定义了,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亦或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未免有些枯燥,哲学的思想在我看来是充满无穷的奥义的,但并不意味着哲学就是远离世人、深不可测的。不同的人看哲学会有不同的理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可见爱因斯坦从科学的角度看哲学认为哲学和科学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文学家说起哲学则认为哲学是人们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栖息地。其实,哲学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就

是一种寻觅精神家园的活动。当然哲学还有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那就是自我批判。综上所述,哲学可以被定义为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是自己更具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哲学的特点(品质) 1.哲学是非功利的。就像西方谚语所说的:“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面包的滋味更香甜。”的确,哲学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活动,他不能带给你诸多的实际利益,但他能教会你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理解生活的真谛,从而生活的更好。 2.哲学具有反思、批评的高贵品质。现在的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接受社会所给予的各种条律并认为这是约定俗成、理所当然的,而不去思考这些条律何以存在。而哲学就恰恰教会人们对其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它往往会使人们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它会使人们对诸多问题加以寻根究底的思考。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 ·哲学的基本领域 历史上东西方哲学家都对哲学的基本领域做过明确的分类,尽管差异很大,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的。目前,一般将哲学分为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词)、认识论或知识论、价值论。

哲学导论总结

《哲学导论》总复习 1、什么是哲学反思? 哲学反思就是指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显然,反思的对象就是“思想本身”。就是要表明我们在思维中借助感性对象,以反过来追溯他之所以产生的根源。其特性:①超验性②批判性③综合性④前提性 2、本体和本体论? 本体就是指存在,这种存在不是规定的具体的而是不规定的超验的存在。本体论就是关于一般存在或存在本身的哲学学说,也称为存在论。 3、时间先在性与逻辑先在性 时间先在性是易于理解的;它是对经验事实(包括科学事实)的陈述,即表述经验对象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具体说,一事物先于他事物而存在,这一事物较之他事物就是具有时间上的“先在性”。 逻辑先在性是相对于时间先在性而言的。他所陈述的并不是事物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是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逻辑先在性”可分为“自在”与“自为”两种情况:前者是指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现象在“逻辑”上具有优先地位,即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存在。后者是指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上的“优先地位”。 4、人本主义是指14世纪下半叶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专指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如生命哲学、哲学人类学、存在主义等。 科学主义是指“科学主义”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近代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忽视甚至否认传统的哲学,才能使科学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从传统的“形而上学”变成“科学的哲学”。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关于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拒斥”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把哲学变成科学的“副产品”。“科学哲学”从广义上说,是指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学科,是有关科学的哲学。科学哲学对科学的方方面面做哲学分析。狭义上讲的“科学哲学”是指开始于实证主义的科学主义思潮或哲学运动。因此,“广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它本身并不是“科学主义”;“狭义的”科学哲学作为一种试图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则是现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 5、逻辑学是以人的思维为对象、研究人的思维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规则的学科,是“暂时撇开思维的内容而专门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的学科。 普通逻辑大体包括传统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传统逻辑部分主要有以词项逻辑和传统命题逻辑为主的演绎逻辑,以及以各种归纳推理为内容的归纳逻辑。现代逻辑有两方面的涵义,一个是历史时期方面的涵义,一个是实质内容方面的涵义。就历史时期方面的涵义来说,一切在现代产生、发展起来的逻辑都冠以现代二字。就实质内容来说,现代逻辑是指数理逻辑和一切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和采用数理逻辑的思想方法而发展起来的逻辑。辩证逻辑是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科学,即关于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把概念的辩证运动以及如何通过概念反应现实矛盾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认识学科中一门关于思维辩证运动的逻辑。根本立足点是概念的辩证根本性,它所遵循的是思维的”具体统一性“原则,它所展现的是概念内涵的否定与重构的辩证运动。 6、伦理学通常被解释为关于道德及其起源和发展、人们的行为、人们相互间和人们对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