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湘教版数学九上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word导学案

秋湘教版数学九上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word导学案
秋湘教版数学九上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word导学案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体验反比例函数式有效的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方法.

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导学】

自主预习教材P14—15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什么性质?

2.认真完成P14的动脑筋与P15的议一议,思考怎样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3.动脑筋和例题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什么只在第一象限?

二.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1. 某科技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的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

前进的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通过了这片湿地.

(1)根据压力F(N)、压强p (Pa )与受力面积S (m 2)之间的关系式S

F p ,请你判断:当F 一定时,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吗?

(3)当F=450N 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 增大时,地面所受的压强p 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他们铺垫木板(木板重力忽略不计)通过湿地的道理.

2.你能根据波义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 与它的体积V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 (k >0),即pV=k )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球会爆炸?

1.已知某电路的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三者之间有如下关系式:U=IR,且该电路的电压U恒为220V

(1)写出电流I关于电阻R的表达式

(2)如果该电路的电阻为220Ω,则通过它的电流时多少?

(3)如果该电路接入的是一个滑动变阻器,怎样调整电阻R,就可以使电路中的电流I增大?

2. 某天然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5m3的圆柱形天然气储藏室.

(1)储藏室的底面积S(m2)与其深度d(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若公司决定把储藏室的面积S定为5000 m2,则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决定把储藏室的深度改为15m,则储藏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精确到0.01 m2)

【知识梳理】

1.怎样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反比例函数与现实生活有哪些联系?

【当堂检测】

1.京沈高速公路全长658km,汽车沿京沈高速公路从沈阳驶往北京,则汽车行完全程所需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完成某项任务可获得500元报酬,考虑由x人完成这项任务,试写出人均报酬y(元)与人数x(人)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小时排水8m3,6小时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1)蓄水池的容积是多少?

(2)如果增加排水管,使每小时的排水量达到Q(m3),那么将满池水排空所需的时间t(h)将如何变化?

(3)写出t与Q的关系式.

(4)如果准备在5小时内将满池水排空,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至少为多少?

(5)已知排水管的最大排水量为每小时12m3,那么最少需多长时间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样的困惑?

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儿?哪些地方还需改进?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相似图形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果四条线段m, n, x, y 成比例,若m=2 , n=8 , y=20 .则线段x 的长是__________. 2.边长为12cm 的等边三角形按2:1的比例缩小后的三角形是边长为_____的____三角形. 3.已知△ABC ∽△DEF, AB =6 , DE =8 , 则:ABC DEF S S ??=________. 4.已知三个数2,2,请你再添一个数,写出一个比例式________. 5.点P 是△ABC 中AB 边上的一点,过点P 作直线 (不与直线AB 重合)截△ABC,使截得三角形与△ABC 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最多________条. 6.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上的黄金分割点处最 自然得体,若舞台AB 长为20cm,试计算主持人应走到离A 点 至少____________________m 处.(结果精确到 7.一个4米高的电线杆的影长是6米,它临近的一个建筑物的影长是36米.则这个建筑的高度是_________. 8.如图,若DE ∥BC,FD ∥AB,AD ∶AC =2∶3 ,AB =9,BC =6,则四边形BEDF 的周长为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若果mn ab =,则下列比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a n m b = B.a m n b = C.m n a b = D.m b a n = 2.已知:如图2,在△ABC 中,∠ADE=∠C,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AD AE AB AC = B.AE AD BC BD = C.DE AE BC AB = D.DE AD BC DB = 3.已知正五边形ABCDE 与正五边形'''''A B C D E 的面积比为1:2,则它们的相似比为( ) A. 1:2 B. 2:1 C.1:2 2 4.如图,两个位似图形△ABO 和△' ''C B A ,若OA:'OA =3:1,则正确的是( ) :''A B =3:1 B.'AA :'BB =AB:'AB :'OB =2:1 D.∠A =∠'B 5.在比例尺是1:3800的南京交通游览图上,玄武湖隧道长约7cm,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章导学案:第三章 实数(无答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三章 实数 学习目标: 1.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自主学习 1.平方根的概念 : ,也叫作二次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a 的平方根有 个,它们互为 ;(2)零的平方根是 ;(3)负数 . 3.表示方法:a 的正的平方根记作a ,读作 ;叫作 ;把a 的负的平方根记作 ,读作 .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方法:先找出平方等于这个正数的数,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不能只考虑正数而把负数遗漏了.例如:4的平方根是2与-2,即: .如果一个数为带分数一般先将其转化为假分数;如果这个正数a 不能写成有理数的平方形式,则可以将a 的平方根表示成a . 4.9的算术平方根是 ; 64的算术平方根是 . 5.0的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也叫作0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即0=0.0的算术平方根是0. 6.注意: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基础演练 1.判断下列各数是否有平方根. (1)—169 (2) 0 (3) 81 (4) -25 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 0.36 (2) (-1.3)2 (3) 1613 (4) 31 3.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数:529 41.8 729

拓展延伸 1.81的算术平方根是 ,169的平方根是 . 144的平方根是 ,(-3 1)2算术平方根是 . 2.若一个正数a 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x+1和x+3,求a 2013的值. 3.已知2-x +(y-3 1)2=0,求y x 的平方根. 当堂检测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121 (2) 3625 (3)0.16 (4)16 13 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0.0001 (2)106- (3) (-5)2(4)0 3.16的平方根是 算术平方根是 . 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备注:在正数前面加“-”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性质:(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2)0的相反数是0;(3)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若a 、b 互为相反数且a 、b 都不等于零,则1-=b a ;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性质:(1)a 的倒数是(a ≠0); (2)0没有倒数 ;(3)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若a 与b 互为负倒数,则ab=-1。 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和联系: (1)a 与-a 互为相反数; a 与a 1(a ≠ 0)互为倒数;(2)符号上:互为相反数(除0外)的两数的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3)a 、b 互为相反数 →→ a+b=0;a 、b 互为倒数 →→ ab=1;(4)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 6.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性质:(1)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0;(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 ︱≥0.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即:若a <0,b <0,且︱a ︱>︱b ︱,则a < b.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 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n=原数的整数位数-1。 二、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试卷 总分:120 时间:120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方程x 2 =x 的解是 ( ) =0 =1 =±1 =1,x=0 2.在Rt △ABC,∠C =90°, sinB = 3 5 ,则sinA 的值是( ) A.35 B.45 C.53 D.54 3.一斜坡长10m ,它的高为6m ,将重物从斜坡起点推到坡上4m 处停下,则停下地点的高度为 ( ) A .2 m B . m C .3 m D .4 m 4.方程x 2-2x-3=0变为(x+a)2 =b 的形式,正确的是 ( ) A. (x+1)2 =4 B (x-1)2 =4 C. (x+1)2 =3 D.(x-1)2 =3 5.如图,若将四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变为平行四边形ABCD ,并使其面 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内角的值等于 ( ) o B. 45o 6.用13m 的铁丝网围成一个长边靠墙面积为20m 2 的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设平行于墙的一边为x m ,可得方程 ( ) A .(13)20x x -= B . 20)13(2 =-x x C .113202x x ? ?-= ?? ? D . 20)213(2 =-x x 7. 已知点M (-2,3 )在双曲线x k y = 上,则下列各点一定在该双曲线上的是( ) A.(3,-2 ) B.(-2,-3 ) C.(2,3 ) D.(3,2) 8.在ABC 中,∠C=900 a,b,c 分别是∠A,∠B ,∠C 的对边.则 ( ) = B. b= = = 9、已知点A (11x y ,)、B (22x y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0>k )图象上的两点,若210x x <<,则有 ( ) A .210y y << B .120y y << C .021<

2017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 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 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 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自变量,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 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 图1 图2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 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以下列数据为长度的线段中,能成比例的是( ) A .3 cm ,6 cm ,8 cm ,9 cm B .3 cm ,5 cm ,6 cm ,9 cm C .3 cm ,6 cm ,7 cm ,9 cm D .3 cm ,6 cm ,9 cm ,18 cm 2.已知△ABC ∽△A ′B ′C ′,AD ,A ′D ′分别是对应边BC ,B ′C ′上的高,且BC =10 cm ,B ′C ′=6 cm ,AD =7 cm ,则A ′D ′为( ) A.16 3 cm B .12 cm C.21 5 cm D .以上都不正确 3.在△ABC 中,D ,E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则△ADE 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 ) A.12 B.13 C.14 D.16 4.在△ABC 和△DEF 中,AB =AC ,DE =DF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和△DEF 相似的是( ) A.AB DE =AC DF B.AB DE =BC EF C .∠A =∠E D .∠B =∠D 5.宽与长的比是 5-1 2(约0.618)的矩形叫作黄金矩形,黄金矩形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给我们以协调和匀称的美感.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画出黄金矩形:如图1,作正方形ABCD ,分别取AD ,BC 的中点E ,F ,连接EF .以点F 为圆心,以FD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作GH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则图中下列矩形是黄金矩形的是( ) 图1 A .矩形ABFE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八上第三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全等三角形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ABC≌△DBC,且∠A和∠D,∠ABC和∠DBC是对应角,其对应边:_______. 2.如图,△ABD≌△ACE,且∠BAD和∠CAE,∠ABD和∠ACE,∠ADB和∠AEC是对应角,则对应边_________. 3. 已知:如图,△ABC≌△FED,且BC=DE.则∠A=__________,A D=_______. 4. 如图,△ABD≌△ACE,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____,∠BAD的对应角是______. 5. 已知:如图,△ABE≌△ACD,∠B=∠C,则∠AEB=_______,AE=________. 6.已知:如图 , AC⊥BC于 C , DE⊥AC于 E , AD⊥AB于 A , BC=AE.若AB=5 , 则AD=___________. 7.已知:△ABC≌△A’B’C’,△A’B’C’的周长为12cm,则△ABC的周长为 . 8.如图, 已知:∠1=∠2 , ∠3=∠4 , 要证BD=CD , 需先证△AEB≌△A EC , 根据是_________再证△BDE≌△______ , 根据是__________.

4 32 1E D B A 9.如图,∠1=∠2,由AAS 判定△ABD ≌△ACD ,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10.如图,在平面上将△ABC 绕B 点旋转到△A ’BC ’的位置时,AA ’∥BC ,∠ABC=70°,则∠CBC ’为________度.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是 ( )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的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12.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最小角相等 B.它们的对应外角相等 C.它们是直角三角形 D.它们的最长边相等 13. 如图,已知:△ABE ≌△A 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 ) A.AB=AC B.∠BAE=∠CAD C.BE=DC D.AD=DE 14.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是 ( ) A.Ⅰ和Ⅱ B.Ⅱ和Ⅳ C.Ⅱ和Ⅲ D.Ⅰ和Ⅲ 1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D.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6. AD=AE , AB=AC , BE 、CD 交于F , 则图中相等的角共有(除去∠DFE=∠BFC ) ( ) A.5对 B.4对 C.3对 D.2对 A B C D 12 A A' B C C'

最新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负数大于0,正数小于0。 3.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4.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5.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6.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 7.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8.0的相反数是0。 9.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等于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1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的两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13.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且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与0相加,任得这个数。 14.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15.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6.乘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③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17.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18.同号两数相除得正数,异号两数相除得负数,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19.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20.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21.n个相同的因式的乘积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做幂。 22.在n 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3.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作a×n 10,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4.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代数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包括:单项式与多项式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 精品文档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探究内容: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 目标设计:1、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探索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 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探究准备:投影片等。 探究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y kx b =+(k 、b 是常数,0k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如:31y x =-,… 当0b =时,有y kx =(k 为常数,0k ≠)则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如:1 2 y x =-, 4y x =,… 二、新知探究: 类似地,有反比例函数: 1、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y 与x 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 y x =(k 为常数,0k ≠)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强调: ①自变量在分母中,指数为1,且0x ≠; ②也可以写成1y kx -=的形式,此时自变量x 的指数1-; ③自变量x 的取值为0x ≠的一切实数; ④由于0k ≠,0x ≠,因此函数值y 也不等于0。 例题讲评: 1、下列函数中,x 均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指出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 ⑴5y x = ⑵20.4 y x =- ⑶2x y =- ⑷2xy = 分析: ⑴5 y x = 是反比例函数,5k =; ⑵2 0.4 y x =- 不是反比例函数; ⑶2 x y =-是正比例函数;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函数关系式中,y 不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D ) A .xy =5 B .y =5 3x C .y =-3x - 1 D .y =2x -3 2.点P (-3,1)在双曲线y =k x 上,则k 的值是( A ) A .-3 B .3 C .-13 D.1 3 3.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y =-2 x 图象的是( C ) 4.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P (-4,3),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 D ) A .第二、三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三、四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5.若函数y =3x m + 1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B ) A .2 B .-2 C .±2 D .3 6.函数y =k x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函数y =kx -k 的图象大致是( C ) 7.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p (Pa)与它的体积V (m 3)成反比例.当 V =200 m 3时,p =50 Pa.则当p =25 Pa 时,V 的值为( B ) A .40 m 3 B .400 m 3 C .200 m 3 D .100 m 3 8.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 1x (k 1≠0)与双曲线y =k 2 x (k 2≠0)相交于A , B 两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1,2),则点B 的坐标为( A ) A .(-1,-2) B .(-2,-1) C .(-1,-1) D .(-2,-2) 第8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9.△ABC 的边BC =y ,BC 边上的高AD =x ,△ABC 的面积为3,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单元测试卷

第3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四组线段中,不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A.a=3,b=6,c=2,d=4 B.a=1,b=2,c=6,d= 3 C.a=4,b=6,c=5,d=10 D.a=2,b=5,c=15,d=2 3 2.能判定△ABC∽△DEF的条件是() A.AB DE= AC DF B. AB DE= AC DF,∠A=∠F C.AB DE=AC DF,∠B=∠E D. AB DE= AC DF,∠A=∠D 3.若△ABC∽△DEF,其面积的比为4∶9,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 A.2∶3 B.16∶81 C.3∶2 D.4∶9 4.如图,D是Rt△ABC的斜边BC上异于B,C的一点,过点D作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 A.1条B.2条 C.3条D.4条 5.如图,已知DE∥BC,EF∥AB,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A.AD AB= AE AC B. CE CF= EA FB C.DE BC= AD BD D. EF AB= CF CB 6.在直角坐标系中,点E(-4,2),F(-1,-1),以O为位似中心,按1∶2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 A.(2,-1)或(-2,1) B.(8,-4)或(-8,4)

C .(2,-1) D .(8,-4) 7.如图,已知AB AD =BC DE =AC A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BC ∽△ADE B .∠BAD =∠CAE C .AD 平分∠BAC D .∠ABD =∠ACE 8.如图,阳光通过窗口照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一段亮区.已知亮区一边到窗下的墙脚距离CE =3.6 m ,窗高AB =1.2 m ,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度BC =1.5 m ,则亮区ED 的长为( ) A .1.5 m B .1.6 m C .1.8 m D .2.1 m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9.已知x y =23,则3x =________,y x =________,x +y y =________,x x +y =________. 10.把长为5+1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则分成的较长线段的长为____________. 1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4∶5,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一条中线长为20,则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____. 12.如图,一组平行横线,其相邻横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已知点A ,B ,C ,D ,O 都在横线上,且线段AD ,BC 交于点O ,则AB ∶CD 等于____________. 13.如图,在△ABC 中,DE ∥BC ,BD =2AD ,AE =3,则AC 的长是____________.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赋分:120分) 分数:__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计算25的结果是( C ) A .-5 B .±5 C .5 D .4 2.实数-2的相反数是( A ) A. 2 B.2 2 C .- 2 D .-2 3.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B ) A.23 B.3 C .0 D .-1.010 101 4.如图,若用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上使用的某种计算器进行计算,则按键的结果为( D ) A .21 B .15 C .84 D .67 5.在实数0,-π,3,-4中,最小的数是( D ) A .0 B .-π C. 3 D .-4 6.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实数14的点可能是( C )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1的平方根是1 B.-1的立方根是-1 C.2是2的平方根 D.-3是(-3)2的平方根 8.已知3 1.51=1.147, 3 15.1=2.472, 3 0.151=0.532 5,则 3 1 510的值是(C) A.24.72 B.53.25 C.11.47 D.114.7 9.如果±1是b的平方根,那么b2 021等于(D) A.±1 B.-1 C.±2 021 D.1 10.估算9+11的运算结果应在(D) A.3到4之间B.4到5之间 C.5到6之间D.6到7之间 11.一个数值转换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输入的x为256时,输出的y是(B)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卷(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卷(含答案) 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1、下列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 A. 1+2+8=11; B. 5x -2; C. 2x =1; D. x 21211≠- 2、下列方程中,解是x =4的是( ) A. 2x +5=0; B. -3x -8=-4; C.32321-=+x x ; D.2(x -1)=3x -5 3、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 2-1=0; B. 3x -2y =5; C.x x 455=-; D. 215=+x x 4、甲每天做4个零件,乙每天做3个零件,甲乙分别已经做了6个和10个零件,问几天后两人所做零件数相等。如果设x 天后两人所做零件数相等。那么可列方程为 。 5、甲、乙两人分别用20元和10元买了一本价格为x 元的书,结果营业员找给甲的零钱是找给乙的零钱的6倍,求x 可列方程为 。 6、写出一个解是x =2012的一元一次方程 。 7、若(2-a )x -4=5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8、若x =2是方程2x +m =5的一个解,则m = 。 9、若2x 3-2k +2k =4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 = 。 知识点2: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10、已知a=b ,下列各式:a -b =b -3,a +5=b +5,a -8=b +8,2a =a +b , 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由x x 432=-,得:342-=x x ; B. 由x x 2347-=-,得:4327-=+x x ; C. 由432131+=-x x 得x x 313421+=-- D.由5743+=-x x 得:4573+=-x x ; 12、已知51=-a ,则a 的值是( ) A. 6; B. -4; C. 6或-4; D. -6或4; 13、已知m+a=n+b ,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变形为m=n ,那么a 、b 必符合条件( ) A. a=-b ; B. a=b ; C. –a=b ; D. a 、b 为任意有理数或整式; 1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或整式,使等式仍然成立: (1)如果x -1=1,那么x =1+ . (2)如果3x -5=10,那么3x =10+ .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全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章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 【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 x (k为常数且k≠0)的 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 【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 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 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 x (k 是常数,k≠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 (1)a=12/h,是反比例函数; (2)F=pS,是正比例函数; (3)F=W/s,是反比例函数; (4)y=m/x,是反比例函数.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图形的相似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B. 和同一图形相似的两图形相似 C. 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D. 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2.已知△ABC∽△DEF,若△ABC与△DEF的相似比为3:4,则△ABC与△DEF 的面积比为() A. 4:3 B. 3:4 C. 16: 9 D. 9:16 3.如图,D为的边BC上的一点,连接AD,要使,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A. B. AB2=BD BC C. D. AC2=CD CB 4.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位似图形一定不是全等形 B. 相似比等于1的两个位似图形全等 C. 两个位似图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D. 两个位似图形面积的比等相似比

5.视力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如图是视力表的一部分,其中开口向上的两个“E”之间的变换是() A. 平移 B. 旋转 C. 对 称 D. 位似 6.△ABC∽△DEF且它们的面积比为,则周长比是() A. B. C. D.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点M为CD的中点,AM与BD相交于点N,若已知S△DMN=3,那么S△BAN等于() A. 6 B. 9 C. 12 D. 3 8.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BC上的点,DE∥AC,若S△BDE:S△CDE=1:3,则的值为() A. B. C. D.

9.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则: ( ) A. 1:2 B. 1:4 C. 1: 8 D. 1:9 10.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 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③△PMN 为等边三角形;④当∠ABC=45°时,BN= 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 个 D. 4个 11.如图,点,分别在的,边上,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 ①,②,③,④,⑤,使与一定相似的有().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二、填空题 12.如果△∽△,且对应面积之比为,那么它们对应周长之比为________.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章《四边形》复习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四边形》复习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本章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能加深理解,提高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对本章所学过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搞清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从属关系的过程中,增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点 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从属关系及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教学方法 训练综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要点 1.四边形和几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3.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常用判定方法 4.中位线性质

(1)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5.其他重要定理 (1)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是全等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二)灵活运用知识 例1已知:如图4-94,△ABC中,∠A=90°,D、F、E分别是BC、CA、AB边的中点,求证:AD= EF.

证明:∵E、F分别为AB、AC中点, 又∵∠BAC=90°,AD为BC边上的中线, ∴ AD=EF. 例2 已知:如图4-95, ABCD,直线MN,AA′⊥MN于A′,BB′⊥MN于B′,CC′⊥MN于C′,DD′⊥MN于D′. 求证:AA′+CC′=BB′+DD′. 分析:因为AA′、BB′、CC′、DD′都垂直MN,所以AA′∥CC′, BB′∥DD′,要证AA′+CC′=BB′+DD′,可把它们分别看成梯形的两底和,则连结AC、BD,再过点O 作OO′⊥MN于O′,就可利用梯形中位线性质证出. 证明:在 ABCD中,连结AC、BD交于点O,过点O作OO′⊥MN于O′. ∴AO=OC,BO=DO(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因式分解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 因式分解 一、单选题 1.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2(1)(1)1x x x +-=- B .221(2)1x x x x -+=-+ C .224(4)(4)x y x y x y -=+- D .26(2)(3)x x x x --=+- 2.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x ,长方形EFGH 的一边长为2,另一边的长为x ,则正方形ABCD 与长方形EFGH 的面积之和等于( ) A .边长为x +1的正方形的面积 B .一边长为2,另一边的长为x +1的长方形面积 C .一边长为x ,另一边的长为x +1的长方形面积 D .一边长为x ,另一边的长为x +2的长方形面积 3.如果多项式221155abc ab a bc -+ -的一个因式是15ab -,那么另一个因式是( ) A .5c b ac -+ B .5c b ab +- C .15c b ab -+ D .15c b ab +- 4.将3a b ab -进行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2a a b b - B .()21ab a - C .()()11ab a a +- D .() 21ab a - 5.下列各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a 2+2ax+4x 2 B .﹣a 2﹣4ax+4x 2 C .x 2+4+4x D .﹣1+4x 2 6.下列各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x 2+(﹣2)2=(x +2)(x ﹣2) B .x 2+2x ﹣1=(x ﹣1)2 C .x 3﹣4x =x (x +2)(x ﹣2) D .(2x ﹣1)2=4x 2﹣4x +1 7.已知M =m ﹣4,N =m 2﹣3m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为( ) A .M >N B .M =N C .M ≤N D .M <N 8.下列各多项式中,能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有() ①2m 4-+②22x y --③22x y 1-④()()22 m a m a --+⑤222x 8y -⑥22x 2xy y ---⑦229a b 3ab 1-+

(完整word版)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简洁重点的

九(上)数学知识点覃勉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作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含义 一般式:ax2+bx+c=0(a,b,c为常数,a≠0),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分解因式法 3、配方法 4、公式法 (1)求根公式: b2-4ac≥0时,x= a ac b b 2 4 2- ± -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的含义 一、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ax2+bx+c=0(a,b,c为常数,a≠0);二、计算b2-4ac 的值,当b2-4ac≥0时,方程有实数根(>0有两个实数根,=0两个相等实数根).当b2-4ac <0时,方程无实数根;三、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四、写出方程的两个根。 第三章图形的相似 1、线段的比 一般地,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角对应相等,且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作相似三 角形.如果△A′B′C′与△ABC相似,且A′,B′,C′分别与A,B,C对应,那么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k叫作相似比 判定定理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5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48人,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巧做安排。为此,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三章解直角三角形,第四章相似形,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等概念;能正确写出证明;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三角函数及勾股 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 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 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通过讲授证明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