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等

严重心脏病患者。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是两种常用于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本文将对它

们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其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多方面,包括减

缓心室率、延长动作电位、抑制钠通道传导等。研究表明,胺碘酮对于室颤、室速等重症

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胺碘酮可直接注射或通过静滴给药,可迅速控制心室率和复律。胺碘酮还具有抗肺动脉高压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也有一定

保护作用。

胺碘酮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智力障碍、眩晕、低血压等。长期

应用胺碘酮还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和肺纤维化等严重副作用。在使用胺碘酮时需要密切监

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和肺功能。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在治疗心律失常时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利多

卡因通过抑制钠通道传导,减少异常电位的产生,从而治疗心律失常。对于重症室性心律

失常,利多卡因可以迅速抑制室颤、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利多卡因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加重等。长期使用利

多卡因还可能导致磷酸酶失活、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在使用利多卡因时也需要密切监测

患者的血压、呼吸和肾功能。

两种药物的比较研究表明,在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方面,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的效果

相当。胺碘酮具有抗心律失常和保护心脏的作用,适用于那些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基础疾

病较重的患者;利多卡因起效较快,适用于那些需要迅速控制心律失常的患者。具体使用

哪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对于那些基础疾病较重、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胺碘酮;对于那些临床情况较紧急、需要迅速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利

多卡因。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是两种常用于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它们的治疗效果相当,但

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上有所不同。在选择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并密

切注意相关指标的监测。

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专家共识解读

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专家共识解读 一、什么是室性心动过速(VT) 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浦肯野纤维及心室肌的心动过速。由自发的连续3个以上的室早,或电生理检查诱发的连续6个以上的室早组成,频率大于100次/分。90%见于器质性心脏病,10%发生于正常的心脏。 二、什么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均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率>230次/分的单型性VT; 心室率逐渐增加的VT,有可能发展为室颤; VT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多形性VT,包括尖端扭转型VT; 特发性室颤/室扑。 三、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根据VT的形态 单形性 多形性 根据持续时间 持续性 非持续 临床常将二者合用

单形性持续性VT;单形性非持续性VT 多形性持续性VT;多形性非持续性VT 持续性VT和非持续性VT 持续性VT: -VT持续时间>30秒, -或VT持续时间<30秒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非持续性VT:血流动力学稳定,VT持续时间<30秒。 四、心律失常处理原则 首先纠正诱发因素 -缺血 -电解质紊乱 -药物因素 治疗原发病 终止心律失常 处理心律失常不能只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 五、2014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EHRA/HRS/APHRS 1、功能性室早 功能性室早治疗适应症包括: 在反复告知患者早搏的良性预后和安慰治疗后仍然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对于检查发现左室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或左室扩大的患者,频发的无症状室早可能也需要治疗

对于24h超过1万次的室早患者,随访时需重复监测超声心动图。 功能性室早的治疗: 对于安慰剂治疗无效且症状重者 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这些药物本身也会引起显著的症状 -治疗有效 -预后与安慰剂相似 导管消融:仅用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的患者,成功率为74%-100%。 2、结构性心脏病室早 结构性心脏病室早 -评价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价值尚不清楚 -EF≤35%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室性早搏的数量不能预测猝死的危险性 室性早搏与心肌病 -绝大多数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不会进展为心肌病 -导致左室功能受损的24小时内室性早搏负荷通常在总心搏的15%-25%以上 -室性早搏可能是潜在的心肌病的一种临床结果 结构性心脏病室早治疗适应症: -对于合并左室功能受损的室性早搏患者,即使存在明显的疤痕组织,消除高负荷的室性早搏(>10%)也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当频发的室早干扰心脏再同步治疗时,需要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价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价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症,常使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病死率明显增加。因此,要提高CHF存活率,除对CHF治疗外,还应正确合理抗心律失常治疗。我科应用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治疗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84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49-91(65.7±11.4)岁,均为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因CHF伴室性心律失常急诊来院患者。其中冠心病3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6例,扩张性心肌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心功能(NYHA)III-IV级。左室射血分数<0.4。频发室性早搏(VPC)65例(成双室性早博28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9例。无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电解质紊乱等。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积极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行12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常规查电解质、肝功、肾功、甲状腺功能,符合入选条件者,均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先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有限公司生产,针剂150 mg/支)15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 m1,静脉注射,然后以1~1.5mg/min维持,6小时后减至0.5~1mg/min,(24h总量<1 200 mg)。时间不超过3~4天。静脉用药同时给子口服胺碘酮,第1周200 mg,3次/ d,第2周200 mg,2次/ d,第3周200 mg,1次/d。维持4周或长期维持,用药期间监测心率,心率<50次/min减药或停药,QT间期(QTc)延长> 25%谨慎用药,每日至少描记1次心电图,QT间期超过500 ms酌情减量或停药。 1.3疗效评定:根据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N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1)显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心功能改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处理原则和药物选择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处理原则和药物选择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可以在透析间期或透析过程中发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等。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包括:①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等;②缓慢型心律失常: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频发窦性停搏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阿-斯综合征的患者。 一、处理原则 (一)透析间期心律失常 1.明确心脏基础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及心脏瓣膜病等。 2.查找病因与诱发因素 (1)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 (2)新发冠脉事件:尤其是心肌梗死。 (3)其他原因:包括颈内静脉导管置入右心房过深;服用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氟康唑)、西那卡塞、他克莫司、苯二氮䓬类药物、米多君及抗抑郁药物等。 3.药物治疗:对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应立即处理病因与诱因,尽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4.特殊治疗 (1)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应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紧急血液透析治疗。 (2)快速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尽快电复律,并在心脏专科医师协助下开展其他治疗。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以上、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以及窦性停搏大于3s的患者可考虑安置心脏起搏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射频消融;多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安置埋藏式心脏除颤仪等。 (二)透析中心律失常 1.尽快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及原因 (1)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心电血压监护。 (2)急检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急检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1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中25例治疗显效,13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参照组中9例治疗显效,20例治疗有效,1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0.73%(29/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1例,浅静脉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参照组中1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心动过缓3例,低血压2例,浅静脉炎5例,心力衰竭加重1例,转氨酶上升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5%(14/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群体中。该类患者的起病急,且病情发展快,还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1,2]。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本文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本院收治的部分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被确诊。其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4.3±3.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8例,Ⅲ级32例,Ⅳ级2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1例。排除标准: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循环衰竭患者予以排除。且所纳入的患者均具有知情权。 1. 2 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取150 mg胺碘酮与20 ml葡萄糖溶液混合,在1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之后维持剂量控制在1 mg/min,连续滴注6 h后,以0.5 mg/min的滴注速度继续维持用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给药,200 mg/次,3次/d,连续口服1周。参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药物剂量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3 疗效判定标准[3,4] 经治疗,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或室性早搏的减少程度>85%为治疗显效;患者经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或室性早搏的减少程度50%~85%为治疗有效;患者经治疗未达到显效及有效的判定标准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比较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 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比较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 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引言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是由于心脏功能减退或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组症候群。随 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而心力衰竭患者同时伴 随室性心律失常则是增加了心律失常导致心衰患者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针对这部分患者,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治疗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比较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和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一、胺碘酮与比索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 1.1 胺碘酮的作用机制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和钙通道的离子交换,延长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提高传导阻抗,抑制早期后除极,从而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 作。 1.2 比索洛尔的作用机制 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作用, 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收缩力,降低心脏对氧的需求,改善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对室性 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效果 2.1 临床研究 一项发布在《中国心血管杂志》的研究表明,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 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在持续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律失常 的发作减少,心脏负荷减轻,预后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2 优势与不足 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的优势在于,两者具有互补的作用机制,可以同时发挥抗心 律失常的作用,减轻心脏的负荷,降低血压,提高心脏的稳定性。不足之处在于治疗过程 中可能会出现胺碘酮和比索洛尔的不良反应,需要严密监测和调整剂量。 四、比较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与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 4.1 疗效比较

心律失常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与用药安全性分析

心律失常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与用药 安全性分析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或过慢、心跳不规则等。心律失常患者通常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恢复正常心律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然而,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考虑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药物的安全性。本文将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与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 首先,针对心律失常的类型,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颤等。对于室上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等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应该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而对于房颤患者,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合并症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洛杉矶地明、普鲁卡因胺等。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心率过快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选择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心率。这类药物可以通过减慢心脏的传导速度和缩短传导路径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但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减弱心肌收缩力。此外,对于房颤患者,如果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合并症,可能需要选择更强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再次,我们需要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心脏传导异常、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等。此外,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加或减弱。因此,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合并症以及已经服用的其他药物,以便评估药物的安全性。此外,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血液指标也是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手段。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治疗重症 室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是常用的药物。本文将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 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一、胺碘酮的药理作用 胺碘酮是一种多效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抗心律不齐、抗心绞痛和抗心力衰竭等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延缓心房、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阻滞多种离子通道如钠通道、 钾通道等,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等。胺碘酮在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 值。 二、利多卡因的药理作用 利多卡因是一种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内钠通道,延长心肌细胞 的去极化期间,抑制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作用迅速,具有针对性强,但对心 室肿瘤和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潜在风险较大。 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的治疗效果比较 1. 抗心律失常作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都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两者的药理途 径有所不同。胺碘酮主要通过阻滞多种离子通道和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等多种途径起到抗心 律失常效果,其作用方式更为全面。而利多卡因则主要通过阻滞钠通道延缓心肌去极化, 起效快、短时效,但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相对较差。 2. 不良反应: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在临床应用中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胺碘 酮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肺功能异常等不良影响,需要临床医生密切监 测患者情况。而利多卡因则可能引起心动过速、低血压和心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在选择 药物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考虑。 3. 使用适应症:胺碘酮在心室颤动、室速、室性早搏等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 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利多卡因主要适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和治疗。在具体使用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结论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均是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但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 和使用适应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和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针对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在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比较,研究表明胺碘酮相对于利多卡因在抗心律失常作用、疗效持续时间和广泛适应症等方

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

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 引言 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诊危重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甚至猝死。胺碘酮和西地兰是两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快 速心律失常患者。本文旨在对比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 胺碘酮与西地兰的药理作用 胺碘酮是一种多效抗心律失常药,它可以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抑制细 胞膜上的钠、钙和钾通道,减慢传导组织的不应期,从而抑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发作。胺碘 酮还具有α、β受体阻滞作用,可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肌氧耗,增加心肌耐缺氧能力。 西地兰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心脏的M2受体,抑制迷走神经冲动传导,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延长房室结不应期,从而抑制心率、减少心室率和防止快速心律 失常的发作。 疗效对比 1. 临床疗效 胺碘酮与西地兰在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面,各有其优势。 一项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胺碘酮组的 突然心脏死亡率显著降低,而西地兰组的心律失常发作率明显下降。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 律和抑制心室心律失常方面较西地兰更为优越,而西地兰在防止心律失常发作的短期效果 较为显著。 3. 使用方便性 胺碘酮和西地兰在使用方便性方面也有所差异。胺碘酮需要静脉滴注,通常在急诊室 或重症监护室进行使用,且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而西地兰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使 用更加方便,尤其适合于在非急救条件下的长期治疗。 4. 药物价格 在药物价格方面,西地兰相对胺碘酮更为昂贵,这也需要在临床选择时考虑到经济因素。 结论

对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指南

对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管理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将为您介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指南,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及其药物治疗 1.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类型,发生在心房内,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则。药物治疗房颤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率和预防栓塞。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抗凝血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可有效地降低心率,减轻房颤的症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可控制心律失常发作,并改善心功能。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阿哌沙班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发生在心室内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和利多卡因。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索他洛尔可减轻心脏异样的兴奋和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胺碘酮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较广泛使用,

可以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主要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 的紧急处理。 二、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时需考 虑到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心脏病史等都可能影响 药物的代谢和疗效。 2. 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胃肠 道不适等。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并 及时向医生报告。 3.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与心律失 常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在使用其他药 物时应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调整。 4. 遵循医生指导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 停药。 三、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比较研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效果

比较研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采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的救治效果。方法:观察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为利多卡因治疗。结果:院前急救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7.44%、87.18% (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7.69%、10.26%(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胺碘酮的救治效果优于利多卡因,胺碘酮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并确保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利多卡因;院前急救;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在院前急救患者中的占比较高,患者冠脉由于急性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并持续受损,患者的病情发作突然,具有持续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部不适、精神烦躁等症状表现,如未能尽早给予救治非常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利多卡因在该类患者的急救治疗中应用广泛,然而该药物存在一定的首过效应,使得疗效受到影响[1]。胺碘酮属于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应用广泛。本文旨在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的院前急救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共计78例,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平均分组,均为39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9例;年龄分布于55~82岁,均数(68.8±1.5)岁;病程15~38min,均数(23.6±3.5)min。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18例;年龄分布于54~83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非持续性室速的疗效比较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非持续性室速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娟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3期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非持续性室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非持续性室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原有心脏病治疗基础上,分别用利多卡因及胺碘酮静脉注射,观察90 min后非持续性室速减少的情况。结果胺碘酮、利多卡因组治疗非持续性室速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胺碘酮;利多卡因; 非持续性室速; 疗效 非持续性室速定义:≥连续3个室性心搏,在30 s内自行终止。是临床相对常见的心律失常,如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应迅速有效地控制,以防心源性猝死。本研究通过对比静脉应用胺碘酮及利多卡因治疗非持续性室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胺碘酮在治疗非持续性室速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非持续性室速患者40例,均有冠心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0岁。入选标准:经心电图及心电监测证实为非持续性室速,2周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室速发作>3次/min。排除:甲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各种程度的传导阻滞。入选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心功能状况,平均心室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胺碘酮组: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首剂3 mg/kg,静脉推注(>10 min)继以1 mg/min维持,24 h总量不超过1000 mg;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注射液(河北天成药业生产),首剂1.5 mg/kg静脉注射,继以2 mg/min维持静点,10 min后无效再次给予1.5 mg/mg静脉注射。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非持续性室速开始治疗后90 min消失;有效:非持续性室速开始治疗90 min后再观察20 min共发作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胺碘酮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心肺复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标签:心肺复苏;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肺复苏过程中常见的病症,病情较急,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环节[1]。胺碘酮是一种多通道阻滞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胺碘酮,并与利多卡因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的心肺复苏患者96例,均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29~71岁,平均(51.3±9.6)岁。频发性早搏49例,短阵性心动过速35例,室颤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者患者年龄、性别及心律失常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机械通气,室颤者予以电除颤。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号:H20070141;国药准字:J20070056],初始剂量300 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于10 min内静脉注入,无效者3~5 min后再推注150 mg,继以1~1.5 mg/min 维持。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1~1.5 mg/kg静脉注射,无效者5~10 min后重复相同剂量,总量不超过300 mg,继以1~3 mg/min维持。 1.3疗效评定 显效: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室颤复律;有效:室性早搏减少超过50%,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24 h内未见发作。无效: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间、频率无明显减少。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室 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的 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室性心律失 常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3例。给予利多卡因治疗 的为参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 对比两组心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更低,对比有 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过程中,使用胺碘酮能够获 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让患者的心率下降,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利多卡因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率失常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的心律紊乱源于心室,不 同患者的发病机制差异较大,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猝死,是当前院前急救面临的一 个较大挑战。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表现出恶心、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在以往 的治疗中多用利多卡因进行缓解,但该药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药效吸收较为迟缓,会导致有效率低下[1]。而有学者提出胺碘酮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能够获得更好 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3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比例为24:19,患者年龄在39-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4±14.84)岁。研究组男女比 例为25:18,患者年龄在4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7±14.27)岁。两组 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知生 来源:《医学信息》2020年第11期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在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QT离散度(QTd)、Q-T间期(QTc)、治疗期间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36%,高于对照组的8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T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胺碘酮;利多卡因;急性心梗;室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7;R542.22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 ; ; ;DOI: 10.3969/j.issn.1006-1959.2020.11.048 文章编号:1006-1959(2020)11-014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miodarone combined with lidocain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 Methods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each of which was 55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docain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acy, QT dispersion (QTd), Q-T interval (QTc),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trial during treatment Flutter,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36%,higher than 81.8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QTc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Amiodarone;Lidocaine;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Ventricular arrhythmia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所致,因某些诱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管腔,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可最大化挽救患者生命。目前治疗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但利多卡因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加重,且不能降低死亡率等。故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可减少猝死率。胺碘酮单独治疗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已有研究,但其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的研究较少,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存在争议[1]。本研究结合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0例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在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湖南省永州市定南中医院治疗的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纳入标准:均有明确的病史并经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酶学升高曲线)、心电图(有动态演变过

胺碘酮(amiodarone)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

胺碘酮(amiodarone)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自2004年制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1]经来,又有不少新的相关指南和新的循证依据公布,且国内应用经验也日益丰富,这此必须对原指南加以修订,以便与当前的共识相一致。 药理与电生理作用机制 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包括: (1)轻度阻断钠通道(Ⅰ类作用),与静息态和失活态钠通道亲和力较大,与激活态钠通道亲和力小,使其从失活态恢复显著延长,通道开放概率减少,表现电压和使用依赖阻滞(在较小负向钳制电压、较快除极频率时阻滞作用加强)[2],但没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2)阻断钾通道(Ⅲ类作用)。胺碘酮可同时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 Ks、I Kr),特别是开放状态的I Ks。此外,胺碘酮还可阻滞超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 Kur)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 Kl)。 (3)阻滞L型钙通道(Ⅳ类作用),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 (4)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胺碘酮有类似β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Ⅱ类作用),但作用较弱,因此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就整体电生理而言,胺碘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但基本不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这是因为胺碘酮虽可延长心房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程,但不诱发后除极电位,不增加复极离散。胺碘酮阻滞肥厚心肌细胞I Na、I Ks的敏感性大于正常心肌细胞,阻滞I Ca-L、I to、I Kl的敏感性又低于正常心肌细胞。胺碘酮对电重构的肥厚心肌细胞急性电生理反应有利于其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3]。静脉注射胺碘酮显示,Ⅰ、Ⅱ、Ⅳ类的药理作用较快,Ⅲ类药理起效时间较长。 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室颤动(室颤),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室速,也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尽管胺碘酮延长QT/QTc间期,但尖端扭转型室速不常见(发生率<1%)[4-5]。胺碘酮的多种电生理作用使其成为一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药代动力学复杂。口服生物利用度平均为50%(变化范围22%~86%),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胺碘酮具有高度脂溶性,广泛分布于肝、肺、脂肪、皮肤及其他组织,分布容积大(可达60L/kg)[6];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经粪便排泄;几乎不经肾脏清除(尿排泄<1%),故可用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且无需调整剂量。胺碘酮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口服需数天至数周起效。静脉注射后由于胺碘酮从血浆再分布于组织中,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较快。胺碘酮清除半衰期长,长期用药在停药后3~1 0d血浓度降低至初始浓度的50%。之后随着组织储存药物的排出进入较长的终末半衰期,可持续13~142d [6]。胺碘酮主要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亦具有药理活性,且比胺碘酮的清除半衰期更长。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的血药浓度与治疗有效性和副作用之间没有相关性[5]。 临床应用 1 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中的应用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中国房颤患者在年龄分布、病因及相关因素、房颤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与国外报道相似[7-8]。房颤虽不即刻导致生命危险,但可造成程度不同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能使心脏功能恶化,出现低血压、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