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述(ɡài shù)

1、旅游(lǚyóu)心理学定义: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相关人群(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心理;2)服务(fúwù)心理;3)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3、人的心理(xīnlǐ)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研究旅游(lǚyóu)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方法:自然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测验法、内省法

第二章旅游者心理活动

一、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2、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生理状态、心理发展、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

3、需要的种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旅游需要的作用:旅游需要决定旅游行为,旅游需要的强度决定旅游行为实现的程度,旅游需要层次决定旅游行为方式

5、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6、旅游动机的产生:旅游需要是产生旅游行为的主观条件。然而,旅游行为的最终实现,还需要具备适当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主要有:经济条件、时间条件、社会条件

7、旅游者的动机分类:修养身心的动机、好奇探险的动机、审美的动机、社会交往的动机、宗教信仰的动机

8、影响旅游者需要和动机的因素:旅游的价格、收入的变化、预期的变化、偏好的变化9、旅游者动机的激发: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服务管理、加强旅游宣传

二、旅游者的个性

1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

理特征两部分。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信念(xìnniàn)、理想等,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发展方向。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是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特点的部分。

2、气质:是一个人天生固有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分为(fēn wéi)四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3 、性格(xìnggé):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wěndìng)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包括(bāokuò)两方面,稳定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外向型和内外混合型三种。

4、气质特征与旅游行为

将旅游行为分为与气质类型相对应的四种:急躁型——胆汁质、活泼型——多血质、稳重型——粘液质、忧郁型——抑郁质

5、旅游者的性格与旅游行为

从性格的内外倾向上来看,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旅游者

6、旅游者的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安逸型、活泼好动型、探险猎奇型、历史文化型、观光型三、旅游者的情绪

1、情绪:情绪有时也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特征:情绪为刺激所引起、情绪与需要密切相关、情绪与认识活动密切相关、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

3、表达: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言语表达

4、情绪的存在形式:心境、激情、应激

5、与行为的关系:动机作用、调节作用、交际作用

6、旅游者情绪特点:兴奋性高、波动性大、感受性强

7、影响旅游者情绪的因素: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行程是否顺利、旅游团队的人际关系是否协调、意外事件、旅游者的身体状况

8、旅游者良好情绪的调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开发适合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处理好意外事件。

四、旅游者审美心理概述

1、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lǐlùn)认为,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根源于社会实践,是和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完美结合并通过和谐宜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完美现象形态。

2、旅游审美(shěnměi)对象形态(xíngtài):自然美、艺术美、社会(shèhuì)生活美

3、审美心理四要素:审美知觉(zhījué),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

4、审美体验的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五、旅游环境

1、旅游环境的概念:是指能够创造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够培养旅游者感情的环境。

2、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目的地和人文资源。

3、旅游环境——刺激旅游者心理——支配旅游行为

4、三重旅游环境与旅游:旅游景区环境——旅游城市综合环境——旅游目的地宏观环境

第三章旅游心理与消费行为分析

一、旅游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

1、旅游消费行为心理的研究对象:旅游者心理活动的基础、旅游者与社会环境、旅游群体消费行为的心理、旅游者的实际消费行为

2、特征:经济性,应用性,综合性,发展性。

3、理论来源: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旅游营销学。

4、研究方法:经验法,行为法,决策法

5、消费行为心理研究的意义:有助于个人消费决策的科学化、有助于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有助于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有助于旅游业策划水平的提高

二、旅游者消费行为心理研究

1、旅游者消费行为概念:实质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行动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信息加工、环境影响、比较、选择、购买过程及其对旅游产品的评价等基本环节。

2、特征:目标性、可控制性、连续性、可变性

3、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

1)个体心理因素:人格,学习

2)群体心理因素:生活环境,旅游资源,文化背景,时间因素,政治法律因素

三、旅游者消费决策研究

1、概念(gàiniàn):消费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píngjià)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过程和活动,实际上,这就是旅游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2、特点:决策主体的单一性、决策范围的有限性、影响(yǐngxiǎng)决策因素的复杂性、决策内容的情景性。

3、决策过程:由引起需要、收集(shōují)信息、评价方案、决定消费和买后感觉五个阶段构成

4、决策类型(lèixíng):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感情型、犹豫型。

第七章旅游管理心理

一、管理心理学

1、管理心理学又称为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它是建立在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应用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科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2、发展:早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又可分为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管理阶段、系统管理阶段)

3、产生:工业心理学理论、人群关系理论、群体动力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4、研究对象:管理活动领域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5、研究内容: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

6、研究任务:1)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2)进行管理性理学自身的学科建设。

7、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8、研究方法:谈话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

二、旅游企业的个体心理和管理

1、能力差异和管理

(1)能力和能力的分类:能力是指人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多种多样的,多种能力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种: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①先天遗传素质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②后天环境对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③个人主观努力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3)能力差异与旅游企业(qǐyè)管理

①把握(bǎwò)好能力限度,做到人尽其能。

②要有选人(xuǎn rén)用人的标准。

③要注意(zhù yì)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2、气质差异(chāyì)和管理

掌握和了解气质类型知识,对旅游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气质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之分。

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③气质影响活动的效率:

首先,对气质类型无特殊要求的工作任务,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用以长补短的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可以根据员工的气质类型作适当安排,以便不同气质的人能够发挥自已气质中积极的一面,抑制消极的一面。

第三,不同气质的人工作效率是有着显著差异的,所以,在分配工作时要考虑员工的气质特征。

最后,在管理工作中,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人,要采取因人施教、个别对待的方法。3、性格差异与管理

(1)性格结构及其基本特征A、结构:性格是由态度、意志、情绪与理智这四个相互联系方面构成。

B、基本特征:完整性,复杂性,稳定性与可塑性。

(2)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A、生理因素:遗传、性别。

B、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和职业。

(3)性格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

A、研究和掌握职工性格中的共同性和典型性,以有助于预测职工的行为。

B、注意了解和掌握职工性格的个别特点,以便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工作,了解一个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的。②借助心理测试手段粗略掌握职工的性格特点以及整个旅游企业职工的性格特点,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避免由于性格搭配不和谐而引起磨擦,影响工作。

4、激励(jīlì)与管理

1)激励概念:指的是激发(jīfā)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2)激励(jīlì)理论:A、需要(xūyào)层次理论;

B、双因素(yīn sù)理论

3)期望理论:激励力量 = 期望值×效价

4)公平理论:①寻求增加自已的报酬②寻求减少自已的贡献③寻求减少他人的报酬④寻求增加他人的贡献

5、挫折与管理

(1)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

A、挫折: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B、挫折产生的原因:①客观因素、②主观因素——即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2)挫折容忍力:是指人对困难和障碍的承受能力,每个人挫折容忍力的大小的不同,使得他们对挫感受的程度也会不同。

(3)挫折后的行为反应

A、攻击;

B、防御(自我妥协)①文饰作用②替代作用③表同作用;

C、自我逃避①逃向另一现实②逃向幻想世界③逃向心理疾病。(4)旅游从业人员的挫折感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产生:A、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对社会的认识过分理想化而遇到挫折时容易感到失望;

B、若旅游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或环境所允许的条件,或管理者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过高造成过重压力时,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失败感。

C、当旅游从业人员面临多重角色期待,而这些期待之间互相矛盾和产生冲突时。

D、工作中的失落感和疏远感。

(5)员工挫折与旅游企业管理:采取宽容的态度、改变情境、提高认识、精神发泄法

三、旅游企业的群体心理与管理

1、群体的定义及其特征

广义群体:以某种社会关系为纽带联结而成,并有区别于其他群体和个人的独立特征的人群聚合体。

狭义群体:心理上相互依赖、行为上相互影响、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都感受到同属于一个集体的一群人。

群体的特征:①群体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②群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结构,它要有规范和规则,以保证目标的实现。③群体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已是群体

的一员。④每个成员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职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义务和享有一定的权利。

2、群体作用:对组织而言,群体的作用在于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shíxiàn)。对群体成员而言,主要是满足群体成员心理上的需要。

3、影响群体的因素:群体规范(guīfàn)、群体压力、群体内聚力、群体的沟通、群体的冲突以及群体士气等。

4、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包含向心力和内部团结的双重(shuāngchóng)意思。

5、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群体目标、群体成员的同质性、心理相容、群体成员之间的互补(hù bǔ)、群体规模、群体间的竞争、群体的社会地位

6、群体内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群体中如果有较高的内聚力,每个成员的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就能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个体在内聚力强的群体中比单独时有更强的动机,能激发(jīfā)更多的智慧。另外,在内聚力强的群体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观点都趋向一致,对于从事需要高度纪律性和合作精神的工作,能起到增力作用。

7、群体心理对旅游企业管理的启示

A、重视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B、管理非正式群体要注意方式方法

①注意联络感情。②使非正式群体的行为目标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③做好非正式群体的领袖人物的工作。

C、提高企业内部的群体内聚力

四、旅游企业的领导心理

1、领导的概念: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是通过交互作用的过程,创立组织活动的目标,协调组织内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形成组织成员间的凝聚力,寻求组织所需要的信息,向组织目标推进的一种过程。

2、领导者的影响力

所谓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指领导者有效地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类: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3、领导心理研究(yánjiū)的内容:领导者心理、领导集团心理、领导行为过程心理。

4、有关领导理论的研究(yánjiū):领导素质理论,行为方式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5、领导艺术: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的体现,其内容主要包括沟通(gōutōng)、激励和具体指导的艺术,以及决策艺术,授权艺术,用人艺术等;认真培养领导艺术,有助于领导者提高领导效能以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6、优秀(yōuxiù)领导者的特征:①诚信(chénɡ xìn)②开放、包容③锐意进取④善于沟通⑤勇于创新⑥具有远见与洞察力⑦适应能力⑧知人善用⑨知识广博⑩精力充沛

第九章旅游消费态度与旅游服务质量

一、态度概述

1、概念: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2、态度的结构:通过态度的概念我们可推知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向成分。

3、态度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对象;是学习而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与行为不一定一致

4、态度的作用:态度影响判断;态度影响学习效果;态度影响忍耐力;态度影响工作效率。

二、旅游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1、影响旅游者态度形成的因素:旅游者需要;旅游者的知识水平与价值观念;旅游者的文化价值观念;旅游者早期的经历;旅游者所处的参照群体;旅游者的家庭。

2、旅游者态度偏好的形成

•态度偏好指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性。

•态度的强度与态度属性:态度的强度是指态度的力度,对某事物赞同或不赞同的程度。与态度对象的属性有关,态度对象的属性是指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旅游对象所表现的各种属性,对人的重要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态度的价值性:指态度对象对旅游者的价值和意义的大小。

3、旅游服务态度的心理作用:尊重吸引作用;否定驱逐作用;关心感化作用;伤害激化作用

4、如何确立良好的服务态度

服务员方面:提高对旅游服务工作的认识;提高文化知识、品德(pǐndé)修养与业务技能;规

范服务行为(微笑自然且表情愉快,语言亲切且有技巧,行为端正且标准规范)。

管理者方面:满足服务员的需要(xūyào),调动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

三、旅游者的投诉(tóu sù)心理

1、引起(yǐnqǐ)旅游者投诉的原因:主观方面有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客观方面是服务企业的条件、设施、价格等。

2、旅游者的投诉心理:求尊重心理;求发泄心理;求补偿的心理;关心企业(qǐyè)发展的心理

3、处理投诉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正确认识投诉的作用;理解客人的心情,真心诚意帮助投诉者;不能与投诉人发生争辩

方法:一,认真倾听;二,保持冷静;三,给予理解关心;四,弄清真相,不转嫁他人;五,记录要点;六,告知处理方法或征求客人解决的对策;七,告知处理时间;八,及时解决;九,检查落实和记录存档;十,完善管理制度。

第十章旅游服务中的客我关系与心理服务策略一、旅游服务中的客我关系

1、客我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客人与旅游服务人员在旅游工作中产生的关系,特指旅游服务人员与客人为了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互相沟通、交流情感、表达意愿,相互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建立的人际关系。客我关系是旅游服务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旅游服务的基础。

2、特点:短暂性;不对等性;理所当然性

3、原则:功利;不能与客人争输赢;得理也要让客人

二、旅游饭店服务心理及其策略

1、前台服务心理及其策略

前台服务包括门卫、迎送岗、行李运送、电话总机及总服务台。

旅游者在前台最突出的心理需求:期望受尊重欢迎的心理;期望快速高效服务的心理;谋求方便的心理需求;谋求明白的心理需求

前台服务心理策略:重视员工的仪表美;培养员工的语言美;回答客人询问要婉转周到;提高服务人员的观察能力和服务技能;观察客人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服务

2、客房服务心理(xīnlǐ)及其策略

旅游者在客房最突出的心理需求:期望尊重的心理需求;知晓明了的心理需求;清洁卫生的心理需求;安全保障(bǎozhàng)的心理需求;舒适宁静的心理需求;便利公平的心理需求

客房服务的心理策略:满足客人的求尊重心理;主动介绍,主动询问;干净整洁,保持宁静(níngjìng);灵活机敏、善于观察;善始善终,做好送客工作

3、餐厅服务心理(xīnlǐ)及其策略

旅游者在餐厅的主要心理需求:求尊重习俗心理;求卫生干净心理;求知(qiúzhī)求异心理;求快、求方便心理

餐厅服务的心理策略:尊重客人的人格与习俗习惯;突出环境的视听觉形象,保证食品餐具卫;主动介绍菜肴名称、特色与做法;服务迅速、灵活简便

饭店管理的服务意识

(一)引言:饭店管理出售的商品就是服务,服务质量是饭店管理的生命,任何饭店都要以服务质量求生存,以服务质量求信誉,以服务质量赢得市场,以服务质量赢得效益。(二)服务含义:帮助、协助他人的技巧1、服务是一门科学,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

2、服务是一种哲学,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服务是一种方法,一种具体的行为方式;

4、服务是一个由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社会观念和精神,服务是实践的东西,也必须是实践的东西。

(三)服务的层次发展:即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超值服务。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体系。这几个层次是递进的、逐步发展的,又是以上一个层次为基础的,是层层包容的关系,基础越好,发展越扎实。(四)保障高质量服务管理

1、规范

2、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1)标准化服务注重的是规范和程序;个性服务强调的是灵活性和有的放矢。2)标准化服务强调整体的形象和效率;个性化服务提倡主观能动性和效益。3)标准化服务注重“掌声四起”;个性化服务追求“锦上添花”。4)标准化服务需要鲜明的组织与群体观念,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个性化服务需要浓厚的感情因素,要求有更强的情感投入。

5)服务的标准化和个性化之辨证关系:服务的个性化源于标准化,又高于标准化;行业不同其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的侧重点不同;个性化服务的后标准化。6)个性化服务的经营策略:对个性化市场细分;“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3、树立(shùlì)“管理(guǎnlǐ)既服务”的思想(sīxi ǎng):权力和能力的关系;将“后台(hòutái)为前台”这一朦胧的口号变为真正(zhēnzhèng)的承诺

4、饭店人员的服务技能

内容总结

(1)第一章概述

1、旅游心理学定义: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相关人群(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群体的特征:①群体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3)2、群体作用:对组织而言,群体的作用在于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4)3、影响群体的因素: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内聚力、群体的沟通、群体的冲突以及群体士气等

(5)②使非正式群体的行为目标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

11 / 11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与理论基础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1.感觉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只负责接收、传递、整合信息,不能解释信息。2.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就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其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2)适应性: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捷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对比性: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联觉:是指一种感觉见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3.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主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客观事物总是有选择地以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2)理解性:根据主体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3)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而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4.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1)旅游对象的组合(2)旅游对象和背景的对比(3)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4)新奇独特的刺激物(5)他人的言语提示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与动机(3)个性(4)情绪(5)知识与经验(6)生理条件(7)社会阶层 5.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1)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3)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4)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知觉(5)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知觉6. 旅游风险知觉的种类:(1)功能风险(2)资金风险(3)社会风险(4)心理风险(5)安全风险(6)时间风险7. 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报酬不确定(3)缺乏旅游经验(4)信息不充分(5)相关群体的影响8. 消除风险的方法:旅游者减少风险的方法:(1)广泛搜集信息,认真比较衡量(2)重复购买相同的旅游产品(3)适当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4)寻求高价格,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降低风险的对策:(1)做好提醒工作(2)树立自身良好形象(3)注重广告和口碑的宣传(4)兑现承诺(5)注重与客人直接沟通9.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10. 旅游服务中社会知觉的偏差与效应: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也就是说,它是在对人产生认知之前,就已经将对方的某些特征先入为主地存在于自己的意识中,使认知者在认识时不自主地处于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对知觉对象常以某种习惯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映。(1)第一印象(2)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3)晕轮(光环)效应:晕轮效应是指认知主体对客体获得的某一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这种印象扩大为对象的整体行为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4)刻板印象:刻版印象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对某类事物、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它不是个体现象,而是群体的共识。既可以帮助人们对某一群体的特征作概括的了解,同时又可以阻碍人们对个体的正确知觉。形成刻板印象的原因: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民族、国籍、宗教信仰等。(5)移情效应:移情效应是指人们在对对象形成深刻印象时,当时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对对象今后及其关系者(人或物)的评价的一种心理倾向,即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引起他人的同类心理效应。第三章旅游者情绪和情感 1. 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1)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 1.感觉、知觉、记忆、性格、行为的定义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叫记忆。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 行为:行为是个体和周围环境的函数。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2)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3)情绪与自然需要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是人类独有的。 3.人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以及个性倾向等人的心理现象的总称。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气质的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 血液多血质快乐、好动、反映迅速敏捷,喜欢与他人交往、兴趣易变换,外倾 粘液粘液质安静、稳定、反映迟缓、沉默寡言,情不外露,善于忍耐,内倾 黑胆汁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细小事物,内倾 黄胆汁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充沛,情绪易激动、心境变换激烈,外倾 5.行为的决策过程 一般决策重大决策 多对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的了解和认识少 低对了解情况的必要性的认识高 短做出决策所需的时间长 6. 动机、需要、需求的概念 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一种主观状态。 需求:用来满足一种需要的特殊消费方式。 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①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食物、水分、空气。 ②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稳定的职业、参加保险、受保护、有秩序、免除恐惧和焦虑、婴儿无力应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时安全需要强烈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并获得某种地位。 ④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满足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在生活中更有能力、更有创造性。反之,缺乏自尊会导致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8 结合自己或他人度假旅游的经历,分析旅游动机的多元性。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里现象和行为表现。 2、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里和行为规律。 3、旅游者心里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心理适应。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为了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 1、观察法 2、访谈调查法 3、问卷调查法(开放和封闭问卷) 4、测验法 第二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里依据。 3、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里依据。 4、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旅游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事旅游消费者获得“游戏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反应。(2)知觉――人脑对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3)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6)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旅游心理学名词解释期末考点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旅游(WTO):包括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休闲:当一个人通过劳动干完了自己的工作,或享受法定休假日,并满足了他的基本需要之后,这个人就有了属于他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 核心理论:是指紧紧围绕旅游活动所探索和研究的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服务与管理行为的有关理论。 个性倾向性:指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是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选择性理解:用一定的形式理解客观事物的含义形成整体的知觉印象,这便是旅游知觉中的理解性特征。 恒常性(选择性保持):是当地旅游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旅游知觉的对象任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整体性(组织性):人们对旅游活动中的刺激进行筛选时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选择的把有关刺激组成一个对旅游者来说具有某种意义的整体来知觉,这就是知觉的统一完整性。决策:是指人们在对某些行动方案的知觉和具有正面的或负面的后果和成功的可能性等考虑的基础上做出抉择的过程。 一般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依据本人长期处理这类问题的经验迅速做出决定的过程,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规和习惯,又称常规决策。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 态度:是个人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事和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学习旅游消费:这是指人们必须学会如何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精明的消费者;旅游消费者必须学会如何辨别、区分和评价互相竞争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如何处理自己旅游决策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尚未在事先觉察到的隐忧。 需要:个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某些条件感到缺乏而出现体内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是情绪和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特点的综合。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生活方式:是人们为满足自身(衣食住行、人口生产和更高的精神文化)各种形式的总和以及如何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 态度:是社会主体能动地对人(自己和他人)、对事、对物的比较稳定的反应的心理准备状态。 参照群体:是从行为科学中引进的概念,它的含义也在不断的改变。一般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的群体。 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相对持久和同质的部分,个体或家庭在其中享有类似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观念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追求;是在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

《旅游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单选10×1分多选10×2分 名词解释6×3分简单题1×20分 案例分析1×16分论述题1×16分 一、基础知识 1、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开创实验心理学,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真正独立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2、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3、大脑是人的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 4、旅游者心理活动过程的基本内容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游客的动机冲突类型 6、旅游动机是直接引发旅游行为的心理动力,明显具有哪些功能? 答: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7、旅游动机主要由内在需要、外界刺激、情绪情感激发。 8、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所缺少的方面分析,旅游者存在求补偿动机,主要包括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 9、需要的单一性与复杂性 ?持单一性需要的观点认为,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可预见性和没有冲突,任何非单一性都会产生心理紧张,从而设法防止这种由于意外产生的威胁。 ?持复杂性需要的观点认为需要产生的实质是人们追求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等。 ?单一性过多会使人产生厌倦,复杂性太多又会使人过分紧张,以至恐惧,理想的方式是选择两者的平衡。所以解决的办法是缺少哪一种就需要用哪一种来平衡 10、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客观上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这些条件主要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度、对象的运动度、对象的组合度。

11、旅游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 12、人们对旅游时间的知觉表现为?旅宜速、游宜慢、提供各种交通工具要准时。 13、错觉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直接的、歪曲的知觉,其特性包括?直接感受性、主观性、表面性、不确定性 14、刻板印象的特点: 答:对个体、群体过于简单化的分类。 在同一社会、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有惊人的一致性。 多是偏见,甚至完全错误。 15、人们往往对客体获得的某一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这种印象扩大为对象的整体行为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这是属于晕轮效应。 16、在消费者学习过程的理解上,学习理论主要分为哪两大学派? 答: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 17、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行为中相对持续不断的变化。 18、经验是行为变化的主要依据,而信息是经验形成的重要条件。 19、学习使旅游者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 20、态度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体现,其心理结构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向等成分。 21、旅游态度指人们针对某一特定旅游活动的对象,用赞成或不赞成的方式连续地表现出来的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22、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有三个阶段,它们依次是? 答: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23、旅游偏好的形成关键取决于态度的向度、态度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的多少。 24、心境是一种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旅游心理学复习

旅游心理学 第一章旅游消费行为的心理背景 1、旅游消费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消费者在访问地停留一夜次以上,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旅游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广义:旅游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本书所讲为狭义旅游者。 2、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内部动因:个人动机;外部动因:时间、金钱、交通。条件动因: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3、旅游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1)旅游消费内容不断追求个性化;(2)旅游消费方式倾向去自主化;(3)旅游消费动机呈现多样化;(4)旅游消费层次不断向高端化发展。 4、风险规避理论:功能风险、安全风险、财务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 5、风险规避理论认为,消费者所感到的风险水平受四种因素的影响:(1)旅游者个体付出的成本大小(2)旅游者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3)服务产品的购买风险大于实物产品(4)购买风险与产品销售方信誉存在一定的关系。 6、边际效用理论:(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人的强弱成正比(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商品的稀缺成反比(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在特定时间内有效。 第二章认知、学习和旅游消费行为 1、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产生对这些事物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感觉: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3、知觉的心理定势:指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1)首次效应: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3)经验效应:人们经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按照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经验效应。(4)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它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或事、某一类人或事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或事物依据的心理现象。 4、学习:学习的三个环节: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 5、态度:人们对人、对事的心理倾向。 6、经验是学习旅游行为的源泉;信息是学习旅游行为的重要来源。 7、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人希望其需要得到满足时被激发产生的。 第三章需要、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 1、旅游需要: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经济条件下为满足某种目的而进行游历、旅行的愿望和要求。 2、旅游需要的特点:多样性、层次性(马斯诺层次理论)、发展性。 3、旅游者的三求心理:求补偿、求解脱、求平衡。 4、求补偿心理:实际上就是指旅游者希望通过旅游来寻求补偿,使自己在生活中所缺乏的那些满足感、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得到补偿。 5、求解脱心理:就是指旅游者要借助旅游,从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紧张中解脱出来。 6、求平衡心理:就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在变化和稳定、复杂和简单、新奇与熟悉、紧张与轻松等矛盾心理寻求一种平衡。 7、旅游动机的激发:内因:旅游需要(对旅游景点的知觉、兴趣、爱好、自身知识水平、

旅游心理学重点

知觉选择:是指人们对于施加给自己的信息,只是注意其中的一小部分。 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的事物拒之于门外。 知觉失真:是指人们由于要使外界刺激更符合其自身的爱好与信念,产生的解释有可能扩大其中的某些特性,而缩小或忽略另一些特性。 学习:是指由经验产生的行为中相对持续不断的变化。 态度: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估价某些抽象事物、具体事物或某些情况的心理倾向。 自我概念:就是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自我形象:人们对自己的情感与评价的意识发展为自我态度,也就是自我概念的形象性。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如何花费自己的时间(活动),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他们认为什么比较重要(利益)以及他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看法(观点)。 压力:指个体对一些对其有身体及心理上的要求,并在重要结果利害攸关时造成不确定性及个人控制的缺失的刺激的生理及情感反应。 挫折:指个体动机性行为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获得满足的情绪状态。 冲突:心理冲突的简称,是一种因个体同时具有两个动机但无法兼而获得满足所产生的心理困境。 社会知觉: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以人与群体为对象的知觉。有时又称作人际知觉。 归因:按照归因理论的基本要义,人对他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依据其感受与经验对该行为发生的原因予以解释的心理过程。 基本归因误差:只重视性格因素而忽视情境因素而造成对行为解释的偏颇倾向。 四、知觉整合原理: ①闭合原理:当一个刺激不完整时感知者填补缺失元素的倾向,即倾向于根据经验填补空白 ②相似原理: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物时,容易将具有相似自然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③接近原理:在感知刺激时,彼此相互接近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更容易被组合在一起 ④图形—场地原理:又称背景原理,指刺激的一部分居于主位(图形),其余部分退为背景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刺激因素:通过刺激来进行某种知觉组织;个人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期望和经验,个性,社会地位,其他个人因素 旅游者的知觉过程:接触(选择性接触,适应性)-选择性注意-理解-选择性保持 二、态度学习:①是学习过程的结果;②通过人们所扮演的角色而习得;③教育是一种有效方式;④很大程度上受知觉影响;⑤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觉察到风险的原因:①不确定的购买目标;②不确定的购买报酬;③缺乏购买经验;④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⑤同等身份的人的影响;⑥经济上的考虑。 四、减少觉察到的风险的策略: ①降低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②信赖一种品牌的产品;③寻求信息。 五、购买后失衡: ①产生原因: a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在购买前必须要在几个可供选择的对象中做出选择,这是困难的; b消费者在购买之后受到挫折,或遇到预料不到的困难,而产生购买后的疑虑。 ②减少购买后失衡的策略: a旅游者:⑴接触新的信息,选择有利于证实自己的决定是合理的信息;⑵遗忘弃选对象讨人喜欢的特点或记住它令人讨厌的地方,或同时用这两种方法。(3)一个人为了将其购买决定合理化,就断言说,他即使作别的选择,其结果仍大致相同,值就是用来减少购买失衡的另一种方法。 b旅游服务企业:⑴与旅游者直接联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增加顾客继续接受服务的机会⑵运用一些方法鼓励旅游者认为自己的旅游决定是正确的。(3)旅游服务人员还可以通过满足旅游者的要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获得好处,尽量减少旅游人员的疑虑

旅游心理学考试大纲

《旅游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观察并分析旅游活动主体的行为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旅游经营管理的实践。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1. 识记:能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旅游知觉 考核知识点: 1.识记: 1)感觉 2)知觉 3)闭合原理 4)相似原理 5)接近原理 6)图形场地原理 7)刻板印象 8)首因效应 9)近因效应 10)晕轮效应 2.理解 1)知觉的基本原理

2)知觉的心理定势 3)旅游消费知觉与行为决策 4)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5)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3.应用 1)掌握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解释性;掌握几种能对旅游行为产生影响的知觉心理定势,即: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印象。 2)了解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对他人的知觉,旅游活动中人际的知觉,旅游活动中自我的知觉。 3)掌握旅游者对旅游时间、旅游距离、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的知觉特征。 第二章旅游动机 考核知识点: 1. 识记 1)需要与旅游需要 2)动机与旅游动机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理解 1)需要的特点 2)旅游需要产生的条件 3)旅游需要的单一性与复杂性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各阶段的心理需要:旅游准备阶段;旅游阶段;游览活动阶段;旅游结束阶段 4)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5)旅游动机分类 6)动机与需要的联系 3. 应用 1) 了解人类的各种需要,掌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 提示: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同是一定要结合网络课件和辅导光盘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丰富和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一、绪论(网络课件第一章、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 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目的、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2、这部分重点掌握:心理的实质、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意义。其中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本章难点。 二、旅游行为动因(网络课件第五章的内容) 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需要、需要的特征、需要的分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者的突出需要及旅游者需要的发展趋势、兴趣、旅游动机及其种类、旅游动机的特性、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旅游目标的功能、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研究旅游动因的启示。 2、这一部分应重点掌握:需要的特征、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研究旅游者需要、动机、目标既是本章重点也是本章难点。 三、旅游者的认知心理(网络课件第三章的内容) 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1)认知过程的各种心理机能:感觉、知识、记忆、想象、思维;(2)旅游消费知觉的特性(基本原理):选择性、组织性、解释性。(2)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效应;(3)旅游消费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旅游活动的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的距离知觉、旅游交通工具的知觉、旅游目的地的知觉。(4)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2、这一部分重点掌握: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活动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距离知觉、旅游目的地知觉。其中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是这部分的难点。 四、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网络课件第二章第2节、第四章、第六章的内容、) 1、这部分的知识点:态度的含义及其心理结构、态度的特征、态度的功能、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旅游消费偏好、旅游决策过程、旅游消费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2、重点掌握:旅游消费态度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改变旅游消费态度的措施。其中旅游偏好对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是难点。 五、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网络课件第七章的内容) 1、这部分的主要知识点:个性的含义及其特征、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个性的相关理论、人格特质、人格类型、自我意识与旅游行为、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人格自我状态与旅游消费决策、研究旅游者个性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 2、重点掌握:个性的含义及其特征、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人格类型、人格自我状态与旅游消费决策、研究旅游者个性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人格的概念。人格特质和人格结构与旅游消费决策是这一部分的难点。 六、旅游者的社会心理(网络课件第八章的内容) 1、这部分的主要知识点:群体的含义、参照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家庭与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家庭群体因素对旅游经营者的启发、社会阶层的含义、社会阶层与旅游消费决策、研究社会阶层因素对旅游经营者的启发、文化的含义及其特征、文化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心理学重点

个性心理特征:人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闲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Motivation(动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方面的特征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压力: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旅游心理学: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口头沟通的优缺点:优点:信息可以直截了当快速传递并当场得到对方的反应,具有双向沟通的好处,且富有弹性,可以随机应变,若有疑问或曲解,当即澄清。以及可以附以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或声调、语气等副语言,增加亲切感,加强沟通的效果。缺点:信息以口头方式经过多个层次传递时,信息衰减和失真严重。沟通范围有限,且面对面沟通会增加彼此压力,造成心理紧张,影响沟通效果。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旅游消费心理.首先研究影响旅游消费心理的内在因素.第一个内在因素是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过程,第二个内在因素是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在内在因素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需要.其次是研究影响旅游消费心理的外在因素包括旅游环境和社会因素2旅游服务心理:它首先研究旅游服务者心理,其次是研究旅游服务策略.(3)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它包括员工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 旅游决策时怎么消除风险和不可知因素:1降低对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在一般情况下,人对旅游产品或服务寄予较少的期望,从心理上确能得到一些安慰,但这不是一种流行策略.2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或享受优质服务.认定一种名牌的旅游产品和知名度高的旅游服务是减除人们知觉风险较为普遍的一种策略.3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是减少风险最普遍的办法.获得信息越多越可靠,感觉到的风险就越小. 根据旅游业的特点职业心理对旅游服务人员交往能力的要求有哪些:1.应重视给宾客的第一印象2.要有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3.要有妥善处理各种毛病的应变能力4.要有对客人的招徕能力5.各药店的简要表述 简述‘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要点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假设要点:1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2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能适应环境。3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威胁,产生不良的后果。4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是冲突的,而是能够达成一致,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会自动的调整自己的目标并使之与组织目标相配合。管理措施:1管理重点的改变.把管理的重点从人的身上转移到工作环境上,即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能够充分的自我实现。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管理者的职能既不是生产指导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而是一个采访者,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3奖励方式的改变。将奖励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奖励(物质奖励),如工资,提升等.一类是内在奖励(精神奖励),即在工作中使人能增长知识和才干,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的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4管理制度的改变。管理制度应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简述当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变化趋势:生活方式:?P143变化趋势(一)男性和女性在购物中角色的变化(二)对健康的强调有所减轻(三)更为隔绝的生活方式(四)更注

旅游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三、说明题(每题10分, 30分) 五、案例分析题(28分) 重难点突破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 2.感受性的变化 韦伯定律及其应用: 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韦伯分数成为不同感觉通道的辨别能力的指标。韦伯分数越小,辨别就越灵敏。 应用:购买者对价格变化的感受更多的取决于变化的百分比,而非变化的绝对值;并且在产品价格之上之下各有一个界限。将价格调整至价格之外容易被购买者觉察到,而在界限之内调整却往往被购买者所忽视。 知觉的四大特性及其应用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

旅游心理学重点

1、旅游心理学重点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A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爱好等其 中需要是核心;B 个性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以性格为核心 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行者心理、旅行服务心理、旅 行治理心理 5、感受:是人脑对直截了当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截了当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6、感受性和感受阈限:感受性,确实是人对刺激强度及 其变化的感受能力,即人的感受灵敏程度,它的高低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受阈限是指能引起感受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例关系 7、感受的特点:感受的相互作用、感受的适应性、感受 的对比性 8、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刻知觉、运动知觉 9、知觉的特点:整体性、选择性、明白得性、恒常性 10、旅行者的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缘故。引 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促使个体产生一定行为的

外部条件称为诱因 11、明白得题:1 胆汁质(兴奋型)2 多血质(爽朗型)3 粘液质(安静型)4 抑郁质(弱型)详见课本81—82 12、能力: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 才能与天才也是能力的表现。才能:为了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才能。天才:才能的高度进展确实是天才,它是多种能力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制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13、能力的种类:按照能力的倾向性能够划分为一样能力和专门能力 14、人类最差不多或最原始的情绪是:欢乐、愤慨、惧怕、悲伤 情绪的内容: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社会内容: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人的表情:面部表情、语调表情、体态表情 15、旅行者的情绪情感特点:兴奋与新奇、易变与波动、敏锐与多疑、矛盾与多虑 16、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基础)、情感成分(核心)、意向成分 17、旅行服务产品的特点:服务产品的无形性、服务内容的 感受性、服务产品对象的直截了当性、服务产品的实 效性、服务产品价值的不可储存性、服务产品质量评

旅游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1.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核心:心理支配=反映行为 1)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旅游者心理)2)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所反映出的一般心理和行为规律(旅游服务心理) 3)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心理保健、员工劳动心理、企业领导心理。 (旅游企业员工心理) 3.现代心理学三大流派 4.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测量法 投射技术 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未经控制的日常生活条件下,直接察看、了解和分析他人言谈举止等外部表现以探求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种的方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 优点:所观察到的情况直观,真实 缺点:太过表象,很难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或因果规律 调查法是通过收集被调查者的有关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它包括谈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中问卷调查法的应用最为广泛。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被调查者根据个人情况填写事先拟定好的表格、问题等形式来研究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 1.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 1)相同点:都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2)不同点: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生理、心理活动,其产生来自感官的生理活动及其客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而知觉纯粹是一种心理活动,受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知识经验影响。 3)两者的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完善、越正确。 2.旅游知觉的定义 旅游知觉:旅游者为了赋予旅游环境以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3.知觉的特性(小题) 1)选择性: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突出。 (2)对象的运动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比不动的物体更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3)对象的组合 相似组合: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容易被人们组合在一起。 2)理解性 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经验力图解释它究竟是什么,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人的知觉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知觉的理解性正是这种积极主动的表现。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需要不同、期望不同,对同一知觉对象的理解也不同。 3)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成一个整体。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或完整性)。例如,一株绿树上开有红花,绿叶是一部分刺激,红花也是一部分刺激,我们将红花绿叶合起来,在心理上所得的美感知觉,超过了红与绿两种物理属性之和。 4)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4.时间知觉对旅游服务的启示 旅游服务中要注意: 旅宜速 游宜慢 提供各种交通工具要准时 5.社会知觉

旅游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填空 1.旅游心理学研究范围是: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诸如旅 行社、饭店、交通运输部门和景区组织在内的服务人员、管理人员、领导人员等人,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所 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2.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a,认识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心理学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 属性的整体反映称之为知觉。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 3.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包括: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气质、能 力和性格。(四种气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消费者行为的决策过程(由例子选择):a,一般性决策:是指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 依据长期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因为这种决定是迅速的,不假 思索地作出的,似乎已经成了意志常规和习惯,因此也称为规范性决策。人们在旅 游活动和服务工作中,有相当多的决策属于此类。b,重大决策:往往需要花费相 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有关资料和考虑各种不同的方案。c,瞬时性决策:事先并 未经过考虑,而是因为人们受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的影响或广告的鼓舞而引发计划 之外的选择。 5.(例子判断)单一性需要:人们在旅游时,只会游览世界驰名的旅游景点,只会光 顾知名度高并能得到标准化服务的饭店,只会乘坐飞往各地的包机和开往各地的固 定时间的旅游列车,只会利用像北京、西安、广州等地的国际旅行分社等等。因为 这些景点、饭店、交通和旅行社能为旅游者提供可以预见的服务,会避免不愉快的 事件和风险。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对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事物 的向往和追求。即在旅游环境中,旅游者愿意游览以前没有游览过的景点,愿意坐 飞机而不是火车,愿意光顾不知名的旅店而不愿下榻具有能提供标准化的、熟悉的、享有盛誉的饭店。 6.旅游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个体的内在条件,即旅游需要(求 新、求实、求异、求美、求知、寻友、追宗归祖等);二是外在条件,即刺激(人 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交通/饭店、个人社交环境等) 7.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由例子选择):a, 知觉的选择性b, 知觉的组织性:接 近性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同类物)若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时,每一物 体都有被视为构成整个知觉组型一份子的倾向。如人们在实际的旅游活动中,常把 天津和北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相似原则,指多种物体在形状与性质上具有相 似特征时,人们在知觉上将其归类的倾向。如外国人把北京碧云寺、开封相国寺、 泰安的孔庙等都认为是庙,尽管它们有许多不同之处。又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 山归来不看岳”。封闭原则,是指若干刺激共同包围一个空间,有形成同一知觉形 态的倾向。如旅游者在遇到线路不完满,或信息不完整时,他们就会自觉采取行动 弥补不足,实现“封闭”。否则就心中不快,有可能暂缓或停止行动。c, 知觉的解 释性:即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对刺激的觉察进行选择,并依靠一定的心理原则组织这 些刺激,这都是基于人们对刺激的解释。 8.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由例子选择):一、首次效应:当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 个新的旅游地,第一次和当地人接触,第一次品尝地方风味,第一次游览某一名胜, 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 象。首次效应先入为主,实际上已戴上了“有色眼镜”。第一印象好,对以后的 不良印象也不觉得反感,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以后良好的印象也会相形失色。正由

旅游心理学期末试题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选择题 1.如果意识的批判能力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起作用,人就会不加怀疑、不加批判、不加抵制的接受来自 外界或来自本人的影响——这就叫做才“受暗示”。 2.“晕轮效应”是指人们由于在交往的初期看到了对方的某一特别突出的品质,就对对方的其他或优劣 的品质视而不见。 3.“三少一多”即少了新鲜感,少了亲切感,少了自豪感,多了精神紧张。 4.旅游团队是一种具有临时性、松散、性发展性和依赖性的特殊群体。 5.托夫勒指出:“经济的心理化”有两个步骤:……. 6.客人“是否不满意”,这取决于他们得到的服务是否具备某些“必要因素”而客人“是否满意”,这取 决于他们得到的服务是否具备某些“魅力因素”。“必要因素”是服务中那些“少了它就不行”的“共性”因素,而“魅力因素”是服务中那些“有了它才更好”的“个性”因素。 7.为客人提供“补救性服务”也就是要通过“代偿”“合理化”和“宣泄”来减轻客人的挫折感。 8.要开好“座谈会”,需注意以下几点…….. 9.对游客做劝导工作的顺序,一般应是先做“不聪明而内向”型游客的工作,然后做“不聪明而外向” 型和“聪明而外向”型游客的工作,最后做“聪明而内向”型游客的工作。 10.要处理好于“中心人物”之间的关系,导游员就必须抓好“接近”、“展现”和“利用”这三个环节。 11.所谓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就是要创造条件,使员工从“依从”上升到“认同”,从“认同” 上升到“内化” 12.在对员工施加惩罚时,应遵循“红火炉原则”,即应该像烧红了的火炉那样,“你不碰它,他绝不会自 己跑过来烫你”,“只要你敢碰它,它就烫你,而且当时就烫”;“对谁都一样,谁碰它,它就烫谁”;“第一次就烫得很厉害”;“只烫你碰到它的那一部分,不会烫你别的地方,更不会烫你的全身”。 13.员工都是“复杂人”,这也就是说,他们既是“经纪人”,也是“社会人”,也是“自我实现人”。 1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15.人的情绪有“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这三个相互联系的侧面。 二.填空 1.心理学家曾提出一个“行为公式”,这个公式是B=∫(P•E),公式中的B代表行为,P代 表人,E代表环境,∫的意思是函数。 2. 游团队中常见的“亚群体”有“地区型亚群体”和“社会地位型亚群体”。 3. 一般来说,向上变化不宜超过“橙色”,向下变化不宜超过“绿色” 4.顺利地进行“成人与成人”的沟通和商讨,就必须做到“沟通不谈是和非”和“商讨不争输和赢”。“严”与“爱”相结合的管理,这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一项要求,但是对于旅游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更要记住“没有富于人情味的管理,就不可能有富于人情味的服务”。 三.判断 1.“潜意识”有心理活动中那些被忽视、被遗忘的内容,也有心理活动中那些被压抑的内容。 “平等”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来体现的,而不是又不分场合的“平起平坐”来体现的。 3.从总体上说,旅游者心理有光明面,也会有阴暗面。 4.判断某一位旅游这是不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唯一的依据是他在团队中是不是起着“中心人物”的作用。 5.对客人的服务常常并不是从客人来住店或来用餐的时候才开始的。 6.“一视同仁”只是酒店服务中一种“少了它就不行”的因素,而不是“有了它才更好”的因素。 7.在客我交往中,“小是小非”可以不去计较。遇到“大是大非”问题,“理”虽然不能让,“面子”却是可以让也应该让的。 8.人群中有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即“我不行,你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我不行,你也不行”。 空间距离近则传递强度高,距离远则传递强度低;传递“理性解释信息”时,无“第三者”在场传递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