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后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南郡太守郭永与堂阳君董氏之女,出生时有异象,年幼时郭永赞叹其女说:「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女儿立字,嫁给曹丕后,曹丕对乖巧聪慧的郭女王很是宠爱,不顾她大自己3岁多,坚持立她为后,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

*甄宓(一作甄洛)(魏文帝曹丕正妃):世称甄妃,是中国历史上极贤淑的美女之一,拥有传奇的身世和结局。中山无极人(河北省无极县),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先生的后裔。父亲甄逸先生,担任过上蔡(河南省上蔡县)县长(县令),生有三男五女。三男的顺序是:甄豫、甄俨、甄尧。五女的顺序是: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洛。甄洛女士是甄家最幼的女儿。建安年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身留在冀州照顾婆婆。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对美貌的甄洛一见钟情,不顾她大自己4岁多,趁乱娶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曹睿及东乡公主。后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女王等人,郭女王趁机陷害,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来的,诬称甄氏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睿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怀疑,曹丕以此事询问甄氏,甄洛被曹丕冷落,后来郭女王又诬陷甄洛埋木偶诅咒曹丕并与曹植有感情,甄洛被曹丕赐死,也有人说她喜欢曹植,引起曹丕的嫉恨,被赐死,时年40岁。死后以糠塞口,以发遮面,极为凄惨。郭女王随即被立为皇后。魏文帝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因此仅封她为妃,所以甄妃始终未能得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地位。而曹植十分思念她,获得甄妃遗枕后感而生梦,梦见甄妃来对她说她已为洛水之神。曹植醒来,感慨万分,遂作《感甄赋》,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人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后,他的儿子曹睿继位为魏明帝时,反而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遂下令改《感甄妃》为《洛神赋》,欲借溺死于洛水的宠妃,以转移读者的思路,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曹丕死后,群臣本来想迎立当时为雍丘王的曹植为帝,因此曹睿即位后,对于他这位才华横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产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飘萍,不堪颠沛之苦,遂寂寂无欢而死。后人有诗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后来顾恺之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读曹植所写《洛神赋》后大为感动,遂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把甄妃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妃的怀念和寄托。历史上的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薛灵芸(小名夜来)、莫琼树、陈尚衣(一作田尚衣)、段巧笑(魏文帝曹丕妃):薛灵芸出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是浙西常山赞乡地方的一位乡野姑娘,十五岁(一作十七岁)时成为魏文帝曹丕妃。她父亲薛业是东吴的赞乡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的纺织、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能以假乱真。薛灵芸个头高挑,皮肤白皙,双眸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道,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丝和刺绣。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入胜的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份的念头。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了魏文帝曾丕耳中。黄初二年,甄妃去世,曹丕为之闷闷不乐,虽然后宫粉黛如云,但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动情的,多情善感的曹丕幻想着要在杏花春雨、莺飞草长的秀丽南国,物色一位未经雕琢的璞玉,这时他听人说起江南有一绝色美人薛灵芸,不但姿色秀美,而且擅长女红,所绣花鸟栩栩如生,所缝制的衣物更是贴身合体,人们誉之为“针神”,从而向往不已。然而,当时虽然曹丕称帝,但整个中国并不全在他的掌握之下。魏国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西蜀则有刘备,东吴有孙权,薛灵芸的家乡常山郡,正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丕心有所往,但却鞭长莫及。正当曹丕陷入懊恼时,恰好江东孙权于黄初二年八月底遣国使奉表前来投魏,曹丕大为高兴,一方面为他的政权,一方面也为了他能获得

吴国境内的薛灵芸。于是,曹丕派使节往吴国,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并加“九锡”之礼。可见他内心的兴奋是不可抑制的。既然魏文帝如此看重,孙权着实非常感激,除了把大批的贡品送到洛阳外,还风闻曹丕对于常山郡中一位薛姓美女十分向往,就急忙命令常山郡守谷习着力办成这件事。谷习受命后,以郡守身份亲访酂乡亭长薛业,薛业受宠若惊,但听说是要送他女儿薛灵芸到洛阳去作魏文帝妃,心中又有些犹疑,他想:一个乡野俗女到了皇宫,怕是难以伺候好皇帝,那样,小则女儿受冷落,大则牵连全家遭殃。这样想来,他便婉言推辞,谷习放下身份,百般劝导,总算获得了薛业的首肯。于是留下千金聘礼,准备择吉日赶行程,送薛灵芸往魏都洛阳。生长在僻乡的薛灵芸,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故乡一步,也从未曾离开过父母的羽翼之下;如今即将远离故土,进入皇宫深院,还不知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因此心中倍感惶恐和无助,在临行前的几天里,日日泪水洗面。及至登车上路,她的眼泪更象启闸的泉水,哗哗直淌,随从递上五唾壶给她承接泪水,只见流进壶中的泪水都带着血红;等到抵达洛职,玉唾壶中已盛满了血泪,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后来成了一个通用的典故,如红蜡烛垂的是“红泪”,子规鸟哀啼泣血等,据说唐代杨玉环被召入宫前,“泣涕登车,时方寒,泪结为红冰”。魏文帝曹丕对这位江南美女似乎特别用心,他听到薛灵芸一行动身的消息,先是派了五百名吹鼓手前去东吴迎接薛灵芸,接着亲自督促魏国机械部门制作了十辆迎亲专用车“安车”,派大批兵马护送。直到长江北岸迎接送亲的队伍。所谓“安车”,是曹丕发明的一种华丽而舒适的交通工具,车篷上镶满了各色金玉珠宝,车轮车轭全用粉丹画上漂亮的花纹,前车装饰着龙凤图案,整个车看上去就象一座金碧堂皇的小宫殿;车身四周还安有百子铃,车行之际,叮咚和鸣,令人心旷神怡;驾车的牲畜是尸涂国进贡的青毛骈蹄牛,行走起来快如马又稳似驴。迎亲的大军在长江边接到了薛灵芸一行,薛灵芸换乘上“安车”继续北行,一路上,魏文帝下令各地人在路旁燃烧香草,沿途香气氤氲,缭绕不散,据说可避疫疾。曹丕之所以要把迎亲之事办得这样铺张气派,一方面是为了倾慕已久的薛灵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扬魏国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借以说明对吴土一乡野女子的尊重,来感化东吴臣民,使他们对魏国心悦诚服。曹丕还命人在洛阳城外数十里处,筑土为台,台高三十丈,高耸入云;在台下四周布满蜡烛,名叫“烛台”,预备在薛灵芸到来之际,自己登高等使之用,大道旁边,每隔一里埋设一根五尺高的铜柱,用以标志里程。所以走路的人口诵歌谣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土上出金”所指乃道旁树立的铜柱,而“火照台”的意思就是那由蜡烛映照着的土台。汉是火德、魏是土德,“火照台”即火伏而土兴。也就是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隐喻魏灭而晋兴。薛灵芸抵达洛阳城外正是入夜时分,只因从城郊至城里的沿路上,排满了粗大的红烛,烛光闪烁,把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生长的僻乡、用惯了幽暗惹火的薛灵芙,见到这种场面,是惊呆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登上了王母瑶台。魏文帝乘坐雕玉皇辇登烛台等候她,遥见车马滚滚,尘埃腾空,迤逦而至,宛如云雾弥漫,因而感叹道:“过去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于是又称薛灵芸为“夜来”。及见到灵芸,是她娇羞切切,纯朴清雅,象一朵远离尘嚣的荷花,美丽中透满了纯洁,使曹丕欣喜至极,急忙上前握住她的纤纤玉手,同登雕玉辇,进入宫中。外夷蓄邦听说魏文帝新娶美妃,特派人送来火珠龙驾钗庆贺,这火珠龙鸾钗乃是域外异宝,白天看上去就象普通的龙凤金钗,但一到夜晚,就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亮丽夺目。曹丕拿过火珠龙鸾钗,准备替薛灵芸插上发髻,可他掂了掂,心觉此钗太重,戴在纤秀的薛灵芸头上恐怕有累佳人,他顿生怜香惜玉之情,脱口念道:“明珠翠羽尚不胜,况乎龙鸾之重,如何消受得了。”因命人替薛灵芸收好火珠龙鸾钗,仅作观赏,不必戴在头上。曹丕对薛灵芸的关爱之情,从这件小事上就可见一斑。薛灵芸就是一块没有人工雕饰的美玉,以她纯朴、自然、善良的风貌生活在宫中。她不懂得宫廷的繁文缛节,也不了解朝廷中的争斗倾轧;她只把曹丕看成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丈夫,以她所能了解的夫妻之情,温柔地、真切地、委婉地、无微不至地侍奉夫君。薛灵芸的到来,仿佛一股原野里清新的风吹进曹丕历经沧桑的心田,使他享受到一般的帝王所难以体味到的真挚相依的夫妻之情。夫妻挚情,在普通的百姓中很容易产生,一般的人也就常常不觉得特别珍贵;但贵为至尊,富拥天下的帝王与后妃因为有着权势、财富、子嗣等因素的影响,反而难以产生纯真的夫妻之情。而魏文帝曹丕偏又对这种纯真之情十分向往,所以薛灵芸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难得,至此他才算是真正有了情感的归宿。因为有对薛灵芸的真爱,所以他对薛灵芸生活习惯与宫中礼制不合的地方也就很能宽容。例如,薛灵芸在家乡已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织刺绣,以便节省灯火;到皇宫后,宫殿灯火通明,她觉得真是极大的浪费,因此也要求

全部熄灭,只剩下一支蜡烛照着她缝织刺绣。曹丕也应允了她的要求,常常伴坐在一旁,在幽幽烛光下,默默望着忙碌着的薛灵芸,有时甚至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与妻子,是一对过着男耕女织生活的乡野夫妻。薛灵芸心灵手巧,所缝制的衣物,新颖美观,手工精致,自从她入宫后,曹丕所着服饰,都是由她亲手剪裁缝制,凡不是薛灵芸缝制的衣服,曹丕一概不穿,薛灵芸能绣曹丕最喜欢的迷迭香;宫女们也纷纷向她学习缝织和刺绣技巧,人们都称她是“针神娘娘”。一次,曹丕不小心,在后花园中挂破了衣裾,他脱下衣服丢在一旁,又换上新装,贵为天子的他已习惯不穿破旧衣装了。薛灵芸见了也不作声,只默默地拾起衣眼,用细针精心地把破口处织补好,并在织补处巧妙地绣上一些花纹,使破口处完全看不出破绽。她把衣服挂好,并不叫曹丕换上。几天后曹丕发现他丢掉的衣服又挂在床头,便拿了过来,一看破处已修补得天衣无缝,他十分感动,知是薛灵芸所为,赶紧把衣服换上身。从此后,他对薛灵芸缝制的衣服穿得更爱惜了。为了慰藉薛灵芸的思乡之情,魏文帝下令在后宫中筑起九华台,以便妻子登台远眺,遥思南方的故乡;又开凿了流香池,池中遍植由江南引进的荷花,荷叶田田,花香四溢,曹丕与薛灵芸泛舟池中,仿佛使薛灵芸回到了江南故乡的山水中。为此,曹丕写下了传诵不衰的“芙蓉池”诗: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琅孉记》也载有一段逸话:“薛夜来初入魏宫。一夕,文帝在灯下咏,以水晶七尺屏风障之。夜来至,不觉面触屏上,伤处如晓霞将散。”可借好景不长,黄初七年夏天,魏文帝曹丕一病不起,驾崩于嘉福殿,享年仅四十岁。临终前,他遗命尽遣后宫无子女的嫔妃出宫返家;他死后,薛灵芸也辗转回到故乡常山郡,从此信讯全无莫琼树,曹丕宠妃,莫琼树之所以受宠,美艳动人固然是其根本,但更因为在梳妆打扮上有非凡过人之处。莫琼树有一双巧手,会梳理一种与众不同的“蝉鬓”发型,就是将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梳成薄而翘起的形状。“望之缥缈如蝉翼”,如丝如缎,若天女下凡,令人遐想,宫中的其他女性争相仿效她的发型。魏文帝曹丕特别喜欢她的发式,因而“终擅魏主之宠”,结果引起了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三位美女的嫉妒。三个美女便联手戏弄莫琼树,假装帮她梳妆打扮,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在她的头发上抹了香油。当时已是盛夏,曹丕携着莫琼树的手,在花园中一边赏花,一边漫步。太阳一晒,香油的效果就显示出来了,成群的苍蝇、蚊子纷纷相至……曹丕查明真相后大怒,罚薛夜来等三位美女跪地一天,不许吃饭。此后莫琼树更是春风得意,那头发也梳妆的更是漂亮了。段巧笑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紫色胭脂涂在颊上(发明者一作莫琼树)陈尚衣能歌善舞以曹丕的诗人之心当然喜欢这样有情趣有灵性的女子了,四位美女宠冠魏宫,时常陪伴在曹丕的身旁

·吴苋(蜀昭烈帝刘备皇后):吴苋起先是嫁给刘瑁为妻,但不久刘瑁就死了,她成为了“文君新寡”。此时,刘备的原配甘夫人已去世多年,夫人孙尚香又回了吴国,于是群臣便劝刘备娶吴苋为继室。但是刘备和刘瑁是同宗,怕遭非议,所以很犹豫。刘备的部署就拿春秋时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先嫁给晋怀公,后嫁给晋文公的事劝他,这才打消了刘备的顾虑。221年,刘备称帝,吴苋册立为皇后。刘禅继位后,尊为太后。延熙八年(245年),吴太后去世,与刘备葬于惠陵。其兄吴懿原是刘表的一员虎将,官任中郎将。与刘备联亲后,成为蜀政权的国舅。从左将军升督汉中车骑将军,封高阳侯

*孙安(蜀昭烈帝刘备妃):孙权的妹妹,在《三国演义》里名叫孙仁,名字正史无载,据轶书《汉晋春秋》被引用的原文,名为孙仁献,小说《三国演义》里名孙仁(有可能是某些引用《汉晋春秋》文句的钞本漏钞“献”字,误为“孙仁”),戏曲称孙尚香,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时期刘备和孙夫人的婚姻,是历史上最为典型的政治婚姻。【公元209年】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当时荆州刺史刘琦病死,刘备取得荆南四郡后,刘备的属下推举刘备为荆州牧,治公安。孙权对此畏惮,便把其妹孙夫人嫁给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据说在曹操欲扫平江南的时候,孙权出于无奈与刘备合作。当初刘备没有立足的地方,向东吴“借”荆州暂时栖身,约定以后归还。赤壁之战后孙权想讨回荆州,刘备以各种理由再三推托。荆州在今天湖北一带,当时,不但物产丰饶,粮草充足,而且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更何况当年孙坚就是在夺荆州的战争中战死的,所以刘备借荆州而不还对孙权来说,根本不能接受。但一提起归还荆州的事,刘备就放声大哭。孙权实在没有办法,东吴的得力将领周瑜给孙权设计,趁刘备丧妻之机,以其妹孙仁送给刘备作继室为诱饵,借口吴国太夫人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女儿,不愿意远嫁,所以请刘备去东吴完成婚礼。

名为东吴与刘备连亲,实则趁刘备过江之机加以拘禁,好逼诸葛亮拿荆州换回刘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刘备原先的夫人有甘夫人、穆夫人、糜夫人,但在兵荒马乱中都先后死的死,亡的亡。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历来就告诫刘备,蜀国的主要敌人是曹操,蜀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应是“联吴抗曹”。所以当孙权派使者鲁肃到蜀国表达了愿结秦晋之好并共同抗曹的意见后,自然是一拍即合。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诸葛亮曾说:“主公(刘备)在公安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跋……”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刀光如雪洞房秋,信有人间作婿愁;烛影摇红郎半醉,合欢床上梦荆州。这桩政治婚姻十分奇妙。孙夫人怀着献身国家的使命,竟落入“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的世俗轮回之中。然而,这个智勇双全的女性,追随刘备回到荆州后,始终保持着进退自如的处境。但毕竟这是孙权埋在刘备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诸葛亮时刻提醒刘备要小心翼翼,以免稍有闪失,就会命归西天。其实,孙权的这一招是一箭双雕,曹操听说后,吓得将笔掉在地上,曹操对孙刘更不敢轻举妄动。这不能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战略意义怎能一下说清楚。【公元211年】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益州)后,使赵云领留营司马,留守荆州。身为刘备夫人的孙夫人以孙权之妹的身份,骄妄自大,经常率领吴国官兵在荆州进行不法的行为,于是刘备以赵云掌管内事以整齐纪律。后来孙权知道刘备伐蜀,便大派舟船迎接孙夫人回吴国,孙夫人打算带刘备的儿子刘禅回吴国,被张飞和赵云勒兵截江夺回,这就是为人称道的“赵云截江夺阿斗”。《三国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双方面和心不和,准备以其妹假意嫁于刘备,再乘机杀之,谁知最后孙仁果真嫁给刘备到荆州去了,由此引出“赔了夫人又折兵”一谚语。逃回东吴后,到刘备夷陵之战战败时,误以为刘备战死,遂投江自杀。孙夫人自幼便喜好武艺,手下侍女皆带刀具,常以与人击剑为乐。于是因她身带利器又容姿甚美,“弓腰姬”便是人们对她的爱称了。三国演义美化了刘备与孙夫人的感情,历史上的孙夫人,回归东吴后,由于当时对于吴国公主的记载不多,所以孙夫人后来命运如何,均不知。东吴与蜀汉为敌国,孙权又深恨刘备,应不会允许妹妹为刘备守节,甚至自尽

·全惠解(会稽王孙亮的皇后)

*朝姝,丽居,洁华,洛宝(一作洛珍)(会稽王孙亮妃)

·杨艳、杨芷(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杨艳(238年~274年),字琼之,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人,杨文宗的女儿,晋武帝司马炎的元后,姿容美丽,性陕隘。杨文宗是魏国的贵族,封(mǎo)亭假,魏国晋王司马昭为了篡魏,立司马炎为晋王太子,娶了杨艳为王太子妃,公元二六五年(三国魏元帝咸熙二年),司马炎建立晋朝,,称晋武帝,册立杨艳为皇后,杨艳生了三男三女,长子早夭逝,次子司马衷性痴呆,晋武帝早欲废去,,杨皇后认为从来立嗣,都是立嫡立长,不能破坏这个原则,终使这个痴呆的独生子保持太子之位。公元二七二年(晋武帝泰始八年),晋武帝拟立卫瓘的女儿为太子妃,贾充的妻子郭槐,以重金贿赂杨皇后,结果立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晋武帝统一中国后,最初颇勤于政事,奖励家桑,恢复生产,史称“太康繁荣”,后来沉湎于女色,后宫佳丽多至万人,由于妃嫔繁多,晚间临幸哪个宫室,都拿不下主意,他索性顺其自然,乘坐在羊车,羊车拉到哪里,就在那里留宿,羊喜欢吃绿草,妃嫔为了求宠,用嫩绿竹叶插在门口,“以盐汁洒地,而引帝王”(《晋书·胡贵嫔传》)公元二七四年(晋武帝泰始十年),杨皇后病危,害怕晋武帝立宠爱的贵嫔胡芳为皇后,便把堂妹杨芷推荐给琥帝,希望在自己死后立杨芷继承后位,杨芷年轻俊美,聪慧贤淑,温柔风流,果然博得晋武帝的欢心,杨艳死后不久,杨芷被立为皇后。杨艳为了保持外戚的权势,立了痴呆的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又包庇太子妃贾南风,临死建议立杨芷为皇后,造成后来杨芷的父亲杨骏弄权,为晋武帝死后的政局动乱埋下了祸根,史称“二场继宠,福极灾生。”(《晋书·后妃传赞》)虽然不能把西晋短促的政权,完全归咎于杨艳,但是,杨艳对西晋的政局,确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杨芷,晋武悼皇后,是西晋晋武帝的继后,字季兰,小名男胤。晋武元皇后杨艳堂妹。父杨骏,官至太傅。杨艳临死前,向晋武帝推荐杨芷入宫继任为后,武帝应允。杨艳死后,司马炎不负旧约,派人接杨芷入宫。杨芷入宫后,司马炎一看她酷像早年的杨艳,又正值青春妙龄,生得如花似玉,便一见钟情,随即于晋武帝咸宁二年册封她为皇后。史称杨芷“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得宠于晋武帝。为了表示对杨皇后的宠爱,武帝将杨芷的父亲杨骏升为车骑将军,封临晋侯,把杨芷的叔叔杨珧、杨济也封了高官。朝中大权落入“三杨”之手。杨芷生渤海殇王,早薨,之后再无儿子,便一心照顾堂姐杨艳之子。太子妃贾南

风为人嫉妒,武帝打算废掉她。杨皇后对武帝说:“贾公闾有勋社稷,犹当数世宥之,贾妃亲是其女,正复妒忌之间,不足以一眚掩其大德。”杨皇后出于好意,又数次劝诫贾妃,贾妃不知杨皇后曾帮助自己,以致仇恨杨后,忿怨日深。公元290年入春,晋武帝司马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整日昏睡,还没有写下遗诏。杨皇后便让其父杨骏住进宫中,一切军国大事交他一人处理。杨骏趁机提拔自己的亲信,培植自己的势力,只等武帝一死,把傻外孙扶上皇位,自己便可以控制政权了。杨骏为了取得权力,他不让大臣们守候在司马炎身边,还擅自把司马炎身边重要而亲近的人的职位都换了人,用自己的心腹。一天上午,司马炎渐渐苏醒过来,见病榻前的一群人中除了杨骏之外,几乎都不认识,心中不悦,就严肃地对杨骏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这时他看了杨骏呈上的近日批发的文件,见上面所批大都不符合他意。马上对这位国丈起了疑心。这时,汝南王司马亮还没有离开京师,司马炎就让中书作诏书,命令司马亮和杨骏一起辅佐政事。杨骏见晋武帝不信任自己,便不想发出这道圣旨。第二天,他从中书那借来诏书观看,中书监华廙非常害怕,马上到杨骏那里去索要诏书,杨骏没有把诏书还给他。四月二十日黄昏,武帝又进入昏迷状态,杨骏让杨芷速召中书监华廙、中书令何劭进宫,命二人当场为武帝起草遗诏,收回成命,改由杨骏一人辅政。诏书写成之后,杨芷当着华廙、何劭的面拿给武帝看。司马炎看了诏书,什么也没有说。此时司马炎已经奄奄一息了,对床榻前发生的事一无所知。直到华廙、何劭二人离去,才最后一次苏醒过来,他见面前只有杨氏父女,便又断断续续地问道:“汝南王来否?”杨骏答道:“尚未。”武帝长叹一声,溘然长逝,就这样,司马亮最终没有得到辅政的诏令。司马炎死后,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惠帝,尊杨芷为皇太后。惠帝生性痴呆,不能治理朝政,大权掌握在杨骏手中。杨芷让杨骏搬入太极殿居住,以便控制局势,防止生变。司马亮害怕遭人暗害不敢进宫参加武帝丧事。有人诬告司马亮谋反,马上要拿他治罪,司马亮非常害怕,杨芷让司马衷手写诏书给司空石鉴和中护军张劭,命他们领兵去讨伐司马亮。司马亮向廷尉何勖询问对策,何勖建议司马亮举兵起事。司马亮不敢发兵,吓得连夜逃回封国。杨骏得知自己的政敌司马亮离开京都,如释重负。让司马衷任命他为太傅、大都督,把一切大权统统名正言顺地抓到自己手里,总领朝政。朝廷大臣全都听命于杨骏。杨骏擅权引起了皇后贾南风的忌恨,贾后凶悖,遂诬谄杨骏作乱,使楚王司马玮与东安王司马繇奉皇诏诛杀杨骏。隔塞杨太后对外联系,杨太后便在帛书上写下‘救太傅者有赏’,射到城外,贾后因而宣布太后同杨骏为同谋。公元292年,杨骏死后、被诛灭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晋惠帝下诏将杨太后贬为庶人,使后军将军荀悝送到金墉城(今劣阳东北)永宁宫。杨太后被废的第二年,贾后又强行遣散太后的内侍和侍卫,不给与杨太后食物和饮水,杨太后8天后去世,死时仅三十四岁,在位十五年。永嘉元年,追封恢复她的尊号,但是另立一庙,神主不能和武帝相配。至晋成帝咸康七年,才将武悼皇后供奉入祀于晋武帝之庙

*左棻、胡芳、诸葛婉、李华、赵粲(一作逵粲)、吴淑、李琰、王宣、徐琰、刘媛(一作刘琼)、臧曜(一作臧耀)、邢兰、左嫔、朱姜(一作朱华)、陈秀、赵(王延)、王媛姬(晋武帝司马炎妃):王媛姬是晋怀帝司马炽之母

·贾南风、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国毒后,她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王朝的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并成为了前赵的皇后

*谢玖(晋惠帝司马衷妃):谢玖(?-299年),晋惠帝妃,晋愍怀太子司马遹之母。她出身屠夫之家,父亲以宰羊为生,出身贫贱。但是谢玖却貌美贤惠,仪容端庄,于是被选入宫中,成为晋武帝的才人。起初,司马衷被封为太子,还没纳妃。晋武帝顾虑到太子年纪还小,尚不知男女闺房之事,就派谢玖去做为太子侍寝的对象,不久便有孕。谢玖比晋惠帝大3岁,史书中说她“清惠贞正,而有淑姿”,但是后来娶进宫的太子妃贾南风奇妒无比,身怀六甲的谢玖便请求回到西宫,生下一个儿子。小孩都养到三四岁大了,太子还不知道自己有儿子的事。直到后来司马衷入宫和其他皇子们一起游玩,偶然握起司马遹的手,武帝才告诉他:「这是你儿子啊。」惠帝即位后,立司马遹为太子,并且封谢玖为淑媛(一说是淑妃)。但是皇后贾南风很厌恶谢玖,不准太子与亲生母亲相会,将谢玖另外安置。299年,贾南风设计要废太子,让太子写下叛逆文字,陷他入罪,并连带将其母谢玖逮捕后拷打而死。永康初,下诏改葬太子,谢玖便与太子葬在显平陵,并且追赠她夫人印绶

*徐义(晋惠帝司马衷妃):贾南风和贾午的乳母

*王进(一作晋)贤(字惠风)(晋愍怀太子司马遹妃)·梁兰璧(晋怀帝司马炽皇后):第一位失踪的皇后

北魏冯太后(文明太后、文明皇后)简介,名人故事

北魏冯太后(文明太后、文明皇后)简介,名人故事 北魏冯太后个人资料 本名:冯氏 别名:文明太后、文明皇后 谥号:文成文明皇后 州镇岳良村人),公元477年至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 冯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充公为奴。452年,被选为北魏文成帝的贵人,456年被立为皇后。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辅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依据北魏制度归政献文帝。476年献文帝病死,时人称冯太后毒杀,再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49岁,谥号文明皇后,或是加上文成帝的谥

北魏冯太后生平简介 冯太后即北魏文成帝皇后,太和元年(477)至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谥文明。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和平六年(465)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执政,定策诛杀专权跋扈的丞相乙浑。献文帝非太后所生,听政后诛除太后内宠。 皇兴五年(47)献文帝禅位于五岁的太子拓跋宏(见魏孝文帝元宏),自己仍过问大政。 “治 北魏冯太后历史评价 冯太后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其团队中主要是中书学毕业的士族大地主,对北魏国家封建化有一定作用。 但当今评价有很多失误,这里需要一一指正。 第一,北魏百官原无俸禄,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魏孝文帝定每户增调帛三

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禄。称为“班禄”。班禄以后,贪赃满一匹者处死。规定地方守宰任期按“治绩”好坏为定,不拘年限。有人说这是冯太后的主意,其实不是。魏孝文帝的生父对贪腐相当反感,在位时曾下令“贪赃满一匹者处死”。此项政 绩怎么算到冯太后头上? 第二,太和九年孝文帝采纳李安世建议,实行均田制,使农民附着于土地,劳

断代史复习纲要-三国两晋南北朝

断代史复习纲要·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概述】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灭亡。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结束,晋朝成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只有西晋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317年,司马睿在建邺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自。南朝(420-589)承自东晋,由汉族建立,有宋、齐、梁、陈四朝,均以建康(南京)为都;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由鲜卑族建立,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在北魏孝文帝之后,北朝官制模仿南朝。

【大事记】 黄巾起义: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信徒发起民变,引起全国性的战乱。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中央军压制,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最后黄巾军的主力虽然很快被击溃,但汉朝的中央军精疲力竭。188年汉灵帝下令州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掌握地方权力的州牧及刺史纷纷割据一方,不再受朝廷节制,开启群雄割据的局面。188年汉灵帝驾崩,外戚何进与宦官火并,率军入都城的董卓顺势夺取朝政大权。 董卓乱政:董卓废黜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完全掌握了朝廷。190年,东郡太守桥瑁通告全国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共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到长安,并火烧洛阳。192年董卓被刺杀。后董卓属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行刺主谋。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195年,李傕与郭汜等人内乱。196年献帝辗转流亡,回到洛阳,随后被曹操迎奉到许都,以汉献帝胁迫其他诸侯,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 。 群雄割据: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不再理会东汉中央政权,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掌握青、冀、幽、并四州。曹操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军”,几经转折,控制了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由于袁曹双方的势力持续壮大,最后发生了决战。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又通过几年时间,消灭了袁绍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的势力。通过北征乌丸以及平定辽东公孙康,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历代皇后姓名

两汉时期: ·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 ·张嫣(汉惠帝刘盈皇后) ·窦猗房(汉文帝刘恒皇后) ·薄阿渝、王娡(汉景帝刘启皇后) ·陈阿娇、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皇后) *李妍、赵钩弋(汉武帝刘彻妃):赵钩弋并非真名,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钩弋为其外号 ·上官小妹(汉昭帝刘弗陵皇后) ·许平君、霍成君(汉宣帝刘询皇后) ·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并最终导致其侄儿王莽篡汉建新 ·许夸、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原名赵宜主,因其舞姿轻如飞燕遂更名赵飞燕,赵飞燕是中国历史上最擅长舞蹈的皇后 *赵合德(汉成帝刘骜妃) ·郭圣通、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皇后) ·邓绥(汉和帝刘肇皇后) ·阎姬(汉安帝刘祜皇后) ·梁妠(汉顺帝刘保皇后) ·梁女莹、邓猛女、窦妙(汉桓帝刘志皇后) ·何莲(汉灵帝刘宏皇后)

·伏寿、曹节(汉献帝刘协皇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 *甄洛(魏文帝曹丕妃) ·吴苋(蜀昭烈帝刘备皇后) ·杨艳、杨芷(晋武帝司马炎皇后) *左棻、胡芳、诸葛婉(晋武帝司马炎妃) ·贾南风、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国毒后,她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并成为了前赵的皇后 *谢玖(晋惠帝司马衷妃) ·梁兰璧(晋怀帝司马炽皇后) ·虞孟母(晋元帝司马睿皇后) *郑阿春(晋元帝司马睿妃) ·庾文君(晋明帝司马绍皇后) ·杜陵阳(晋成帝司马衍皇后) ·褚蒜子(晋康帝司马岳皇后) ·何法倪(晋穆帝司马聃皇后) ·王穆之(晋哀帝司马丕皇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后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郭女王是南郡太守郭永与堂阳君董氏之女,出生时有异象,年幼时郭永赞叹其女说:「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女儿立字,嫁给曹丕后,曹丕对乖巧聪慧的郭女王很是宠爱,不顾她大自己3岁多,坚持立她为后,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 *甄宓(一作甄洛)(魏文帝曹丕正妃):世称甄妃,是中国历史上极贤淑的美女之一,拥有传奇的身世和结局。中山无极人(河北省无极县),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先生的后裔。父亲甄逸先生,担任过上蔡(河南省上蔡县)县长(县令),生有三男五女。三男的顺序是:甄豫、甄俨、甄尧。五女的顺序是: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洛。甄洛女士是甄家最幼的女儿。建安年间,袁绍为次子袁熙取她为妻。后来曹操与袁绍宣战,袁熙被外调出去守幽州,甄氏独身留在冀州照顾婆婆。袁绍兵败,曹军将冀州踏平,曹丕对美貌的甄洛一见钟情,不顾她大自己4岁多,趁乱娶她为妻,很是宠爱,之后她为丕生下魏明帝曹睿及东乡公主。后因曹丕得了新宠郭女王等人,郭女王趁机陷害,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来的,诬称甄氏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睿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怀疑,曹丕以此事询问甄氏,甄洛被曹丕冷落,后来郭女王又诬陷甄洛埋木偶诅咒曹丕并与曹植有感情,甄洛被曹丕赐死,也有人说她喜欢曹植,引起曹丕的嫉恨,被赐死,时年40岁。死后以糠塞口,以发遮面,极为凄惨。郭女王随即被立为皇后。魏文帝对于甄妃和曹植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释怀,因此仅封她为妃,所以甄妃始终未能得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地位。而曹植十分思念她,获得甄妃遗枕后感而生梦,梦见甄妃来对她说她已为洛水之神。曹植醒来,感慨万分,遂作《感甄赋》,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人欣赏其文字的优美,到处传抄,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后,他的儿子曹睿继位为魏明帝时,反而脸上有些挂不住了,遂下令改《感甄妃》为《洛神赋》,欲借溺死于洛水的宠妃,以转移读者的思路,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曹丕死后,群臣本来想迎立当时为雍丘王的曹植为帝,因此曹睿即位后,对于他这位才华横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产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飘萍,不堪颠沛之苦,遂寂寂无欢而死。后人有诗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后来顾恺之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读曹植所写《洛神赋》后大为感动,遂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把甄妃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妃的怀念和寄托。历史上的甄皇后不仅贤德,而且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薛灵芸(小名夜来)、莫琼树、陈尚衣(一作田尚衣)、段巧笑(魏文帝曹丕妃):薛灵芸出生在三国时期的东吴,是浙西常山赞乡地方的一位乡野姑娘,十五岁(一作十七岁)时成为魏文帝曹丕妃。她父亲薛业是东吴的赞乡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的纺织、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能以假乱真。薛灵芸个头高挑,皮肤白皙,双眸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道,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丝和刺绣。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入胜的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份的念头。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了魏文帝曾丕耳中。黄初二年,甄妃去世,曹丕为之闷闷不乐,虽然后宫粉黛如云,但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动情的,多情善感的曹丕幻想着要在杏花春雨、莺飞草长的秀丽南国,物色一位未经雕琢的璞玉,这时他听人说起江南有一绝色美人薛灵芸,不但姿色秀美,而且擅长女红,所绣花鸟栩栩如生,所缝制的衣物更是贴身合体,人们誉之为“针神”,从而向往不已。然而,当时虽然曹丕称帝,但整个中国并不全在他的掌握之下。魏国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西蜀则有刘备,东吴有孙权,薛灵芸的家乡常山郡,正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丕心有所往,但却鞭长莫及。正当曹丕陷入懊恼时,恰好江东孙权于黄初二年八月底遣国使奉表前来投魏,曹丕大为高兴,一方面为他的政权,一方面也为了他能获得

魏晋南北朝的皇后制度

魏晋南北朝的皇后制度 “皇后”为皇帝嫡妻,是皇帝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皇后名称首创于秦始皇,而 真正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则是在西汉时期。如《汉书外戚传》云:“汉兴,因秦之称号, 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后制度 基本继承汉代,但也具有一些新的时代特点。譬如多立皇后与不立皇后。 一、多立皇后 魏晋南北朝皇后制度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多立皇后。此事始见于东吴末帝孙皓时期。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孙皓好色,初立皇后滕氏,后为满足淫欲,并削弱滕氏尊位,便开始多立皇后——“皓内诸宠姬,佩皇后印玺者多矣。” 孙皓多立皇后的原因主要是不愿受到中国传统嫡妻制度的约束。根据“礼无二嫡”(《晋书礼志中》)的规定,所谓“一室之中,岂容二妻”(《礼记郊特牲》),即使贵 为天子,可以妻妾成群,但其嫡妻亦即皇后(先秦时期称王后)却仅有一人。她们被视为 天下之母,并掌管后宫。如《后汉书皇后纪序》云:“《周礼》王者立后,……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这对于沉湎酒色的孙皓无疑是一个很大制约。所以要想为所欲为,作为 历史上的一个昏君,孙皓便开始从制度上打破这一制约,以至“后宫千数,而采择无已”(《三国志吴书妃嫔传》注引《江表传》)。而多立皇后则只是其中一个特别突出的事例。 孙皓多立皇后还有着裁抑外戚的意图。滕氏为五官中郎将滕牧之女,天兴元年(264年)十月甫立为皇后,滕牧便以后父被封为“高密侯,拜卫将军,录尚书事”(《三国志 吴书妃嫔传》)。及至多立皇后,藤后失宠,尊位自然降低,而滕牧也被剥夺了执政权力,最后竟被放逐苍梧。 此外,孙皓之所以多立皇后,也多半借鉴了历史上的一些先例。在儒学经典中便明文 记载着舜娶帝尧二女的事例,所谓“釐将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尚书尧典》。事实也 是如此。史载北周宣帝宇文赟同时册立四后,便据此下诏说:“帝降二女,后德所以俪君;天列四星,妃象于焉垂耀。朕取法上玄,稽诸令典,爰命四后,内正六宫,庶弘赞柔德, 广修粢盛。比殊礼虽降,称谓曷宜,其因天之象,增锡嘉名。”见《周书皇后传》)。而 更直接的渊源,则可能是东汉末年以来民间所出现的一夫二妻现象。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献帝传》记载,建安初年,秦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前妻 杜氏留下邳”,便娶有二妻,无嫡庶之分。又《晋书礼志中》记载:“郑子群娶陈司空从妹,后隔吕布之乱,不复相知存亡,更娶乡里蔡氏女,徐州平定,陈氏得还,遂二妃并存。”《三国志吴书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记载:徐平“两妇归宗,敬奉情过乎厚”。 由于皇后事关国家制度,孙皓多立皇后对后世曾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仅就民间而言,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史不绝书的一夫二妻现象,甚至被有些学者称之为“一枝二鸟”。如西晋“安丰太守程谅先已有妻,后又娶,遂立二嫡”;东晋南平陈诜先娶李氏,

古代各朝嫔妃等级

周秦两汉时代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一后 三夫人 九嫔 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 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容华、充依,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容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

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 嫔九人 美二十七人 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1、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比县侯; 昭华,比乡侯; 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 婕妤,视中二千石俸; 容华,视真二千石俸; 美人,视比二千石俸; 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南北朝历史人物 1

陈武帝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03-559) 陈霸先(公元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曾帮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夺梁政权,建立陈朝;于太平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是为陈武帝。陈霸先在位期间又平王僧辩余部、平萧勃、平王琳。559年,陈霸先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 陆令萱 陆令萱(504年-576年),别名大姬、郡君,北齐女官,鲜卑族人。高纬昏懦荒淫,奸臣弄权,作为高纬的乳母,陆令萱操纵国柄整整八年,使北齐朝中奸邪之臣都聚集在她的手下,祸国殃民,最终使北齐走向灭亡。公元576年,北周大举进攻北齐,齐军节节溃败,陆令萱-拔剑自刎,时年72岁。 北齐齐安帝高纬北齐第五位皇帝(556~577) 高纬(556年-577年),别名高仁纲、齐敬宗、齐安帝,北齐第五位皇帝,也是一位-之君。高纬在位期间佞幸小人,残害忠良,朝纲紊乱、民力凋尽、徭役繁重、国力空殚;但国难当头高纬却纵情声色,禅位长子自称太上皇。周武帝借口高纬父子想和北齐残余乱党谋叛,把高纬、高恒等全部杀死。 齐文宣帝高洋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529~559) 高洋(529年-559年),别名高子进、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公元550年,高洋迫东魏孝静帝禅位,登基称帝,年号天保,国号齐;在位初期建立北齐,征伐四方;大破柔然、契丹、高句丽等北方民族;治宏中原,使北齐国力居于最强;厉行改革,整顿吏治,制定北齐律;但后期暴虐无道,好酒成性。高洋于天保十年(559)十月暴亡,时年31岁,葬于武宁陵,庙号显祖,谥文宣。 北齐孝昭帝高演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三位皇帝(535~561) 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11月23日),字延安,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三位皇帝,是神武帝高欢第六子。高演继位后,文治武功兼盛,颇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皇建二年(561年),十一月,高演诏令长广王高湛继承皇位,溘然长逝,终年27岁,葬于文靖陵,谥号“孝昭皇帝”,庙号肃宗。 祖冲之(429~500) 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陈文帝陈蒨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52~566) 陈文帝陈蒨(522—566年),又名昙蒨、荃菺,字子华,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59年―566年在位。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陈霸先去世,陈蒨即位,是为陈文帝。天康元年(566年)去世,时年四十五岁,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

魏晋南北朝女子名整理

乱花间的霁月风光~~魏晋南北朝女子名整理(一) 魏晋很流行单名,比如杨艳,左芬(兰芝),杨俊之类的,和本国上世纪末没有什么区别,不想做主要探讨对象。南北朝开始流行复名,本文收集了当时史书,墓碑志上出现的女子复名,主要给写小说的网友们做参考。东晋之后很多记载女儿名的资料里只写着“字”某某。这让我很迷惑,开始以为她们的大名被避讳了,可后来发现北魏清河王元怿的三女儿元季葱在其兄,其夫的墓碑志上都只见字,而不见名,便有点怀疑是不是她只有一个“名字代号”。晋时候的女子往往“字”“名”分明,可能因为当时时髦单名,不方便称呼,只好再起一个“字”便于生活中使用。也许之后父母给女孩子起名不像给男孩子起名那么复杂,名,字都得齐全,所以很多女孩子只有一个“名”,或者说是“字”,于是乎文人们普遍把女子“名”和“字”混为一谈了。同样的情况也见于男子,比如高百年的志中,直接写着他字百年,为什么不写上名?而正史里也没有提过他还有另外的“名字代号”。怀疑“字”在这里就是“名”的意思。 可惜我的推测还没得到证实,下面的文字里,用括号括起了“字”,其余如果没有特殊指明的话,只是“名字代号”,不区别“字”和“名”。如果有生僻姓氏的话,我会在姓名间加个“氏”作为割断,如“吐谷浑氏静媚”。 * 女儿名:(看上去很有些春秋遗风。) 某姬:元华(字遗姬,墓志中好像并不姓元,而是姓孟,双名元华),于仙姬,李贞姬,舆龙姬,明姬(这个姓氏不明),耿寿姬,王元姬,沈容姬,夏侯光姬(小字铜环),韩令姬(灵太后时宫女),司马令姬,蔡文姬,曹慧姬,王媛姬(晋怀帝的母亲,晋武帝的中才人。),童秦姬,张安姬,卫姬王相姬、俊蒙文姬、瓽姬娥、瓽姬香、荔非贵姬、雷贵姬、成定姬、夫蒙荣姬、雷明姬、同(王帝)矢姬、同(王帝)文姬、同(王帝)树姬、同(王帝)照姬、夫蒙光姬,王简姬一作王兰姬。想姬、男姬,石定姬(赵阿祥妻)朱双姬(孟阿妃小女儿)邱静姬(刘宋时人,名字出自墓志)刘茂姬(刘道怜孙女)杨容姬(潘岳的爱妻)。那雷处姬, 公孙爱姬, 李欢姬,王恩姬,袁保姬,如口姬,孙姬,惠像姬,惠阿姬,法姬(尼姑),宋崴姬,宋景姬,田桃姬,刘银姬,田桃姬,刘桃姬。呼延伏姬,王伏姬,王宝姬,鱼小姬,白舍姬,赵安姬,□帝姬。胡妙姬,沐芬姬,庞和姬,卫清姬,梁冬姬、马要姬,李树姬,相里娥姬,李伯姬,代妙姬。公孙回姬,孙姬,苏娥姬 某妃:段(元妃),段(季妃),张季妃、郭季妃,元贵妃,赫连阿妃,贾阿妃,孟阿妃(北齐时曾捐款造老君神像)。阿妃(谢尚的妾)刘(幼妃),崔幼妃,宋灵妃,赵光(字容妃),张容妃,崔神妃,李仲妃,郭景妃,郭金洪妃(三字名?见于魏故中给事中谒者关西十州台使郭显墓志铭,她是郭景妃的姐姐,很可能叫郭洪妃)李长妃(以下为李冲女),李令妃,李稚妃, 成公令妃,智妃(被蔡兴宗看中又被颜师伯抢去的漂亮尼姑)王先妃吴妃杨先妃瓽神妃相里银妃、赵妙妃、董随妃、郭娥妃、贾妙妃、畅要妃、任檀妃,同(王帝)显妃、同(王帝)贵妃、慕容妃,吕右妃、宇文高妃、宇文越妃、宇文妙妃、李贵妃、卜阿妃、若干双妃、宇文敬妃、吕妃、屋引景妃、梁阿妃、牛智妃、支舍妃、张清妃、屋引洛妃、吴洛妃,李洛妃,聂妃。白演妃、董贵妃、刘潘妃、宗元妃。弥姐阿妃。斛斯定妃、斛斯相妃,元蒋妃,杨小妃(北魏人), 程小妃、宋景妃、蔡阿妃。范妃,会孤阿妃(北魏时人) 孙贵妃, 李女妃,陈仲妃,王妃(出自北魏追远寺碑记载的一家佛门信徒)李妃,潘石妃,缑鲁妃,管妃,王明妃,梁先妃,梁定妃,王男妃,戴贤妃,王江妃,邢江妃 唐邕妃,路小妃。乐妃,赵妃姜,成公令妃,李安妃,钱密妃、万妙妃、韩霜妃、朱灵妃、

中国历朝历代后宫等级制度

中国历朝历代后宫等级制度 导语:中国古代后宫等级是怎样划分的?下面是YJBYS店铺整理的中国历朝历代后宫等级制度,欢迎参考! 一、周秦两汉时期 1、周朝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 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 3、西汉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

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 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 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 (1)魏 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 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比县侯; 昭华比乡侯; 修容比亭侯; 修仪比关内侯; 倢伃视中二千石俸; 容华视真二千石俸; 美人视比二千石俸; 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 吴蜀两国史料不详。 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简介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简介 李祖娥,赵郡人,上党太守李希宗的女儿,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皇后。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祖娥简介 北齐皇后李祖娥,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老婆,出生名门,是当时少数没有选择南渡的北方世家大族,从小接受正统儒学的熏陶,有极高文学休养,李祖娥本人也是长着一张花容月貌的脸,有人说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窥见是一副美人样,鸟儿见了她都要多鸣几声,花儿见了她也失去了绽放的勇气。 李祖娥十几岁时,就被指定嫁给之后的文宣帝高洋,高洋样貌丑陋不堪,看上去痴痴傻傻其实是大智若愚,他在政治上的作为使得北齐国力日渐强盛,文宣帝死后将位置传给了与李祖娥的孩子高殷,高殷即位后,朝中大权主要掌握在当时高洋的母亲娄昭仪手上,娄昭仪身边还有高演,高湛两个儿子,李祖娥为了孩子皇位,想要谋害娄昭仪,但是走漏风声,最后高殷被废,高演即位,在位两年后去世,高湛即位,高湛即位后垂涎这位嫂子的美色,将她最为宠妃,李祖娥怀孕,生了一个女儿,但是据史书记载这个刚出生的女婴被李祖娥掐死,高湛暴怒杀死了李祖娥唯一的儿子自己也被打了一顿,后被送出宫做了尼姑。北齐灭亡后,李祖娥被俘到北周,直到隋朝建立,她才被遣返送回老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她的记载。 李祖娥算不算北齐第一美女 李祖娥,北齐暴君文宣帝高洋的皇后,高洋的暴虐行迹令人发指,嗜酒,喝醉了就爱好杀人,但是他对于自己的皇后李祖娥却十分不同,文宣帝在位期间,高洋对李祖娥极尽宠爱,非常尊重李祖娥,有求必应。史书上记载李祖娥的容貌与德行都是非常值得赞扬与称颂的,清代鹅湖逸士更评价李祖娥是以秀慧而绝艳于世,将她位列于中国五大美女之列。 鹅湖逸士所著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是一本将历代的美女分门

隋炀帝皇后萧皇后生平简介

隋炀帝皇后萧皇后生平简介 萧皇后,就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她是南北朝时期梁朝孝明帝的女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公主。出生后不久,就先后由她的叔叔和舅舅抚养,在舅舅家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她长得倾国倾城,又秀外慧中、颇通医术,被选为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的妃子,深得隋文帝夫妇的欢心。杨广也非常宠爱她,婚后两人琴瑟和谐、相敬如宾,次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她还为杨广夺得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隋炀帝如愿以偿继承皇位后,她被册封为萧皇后,母仪天下。 但是好景不长,隋炀帝施行暴政,多有失德,萧皇后多次劝谏都无济于事。最后大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宫廷政变,导致隋炀帝被杀,萧皇后也被俘虏。后来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迎回了萧皇后,把她占为己有。 当年远嫁东突厥的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打听到了她的消息后,就请求大汗派遣使者去窦建德那里要人。窦建德迫于形势,只好把萧皇后一家大小放了。就这样,萧皇后又辗转来到了东突厥,和隋炀帝的孙子居住在定襄。那时李渊已经建立了唐朝。 十几年后,“天可汗”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开始对东突厥用兵,很快就消灭了东突厥。李世民迎回了萧皇后,当时她已经是半老徐娘了。萧皇后的一生可谓是身若浮萍,在盛世与乱世交替中挣扎求存,颇为辛苦。 萧皇后逝世之后,李世民以皇后的礼仪将她与隋炀帝葬在了一起,谥号为愍。 喜欢看历史剧的人大多对萧皇后这个角色很熟悉,因为她可是出了名的神仙之色,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萧皇后这个人。她是梁朝太子萧统的曾孙女,也是孝明帝的女儿,她的母亲是张皇后,是如今的常州市人。 萧皇后在早春二月出生,当时的江南,有着令人不解的风俗,他们认为在二月出生的孩子是不吉利,所以,可怜的萧皇后就被送出家门,被萧岿的弟弟收养。后来,她的养父去世,她就被她的舅舅收养了。但因为她舅舅的家境并不富贵,所以明明是公主身份的萧皇后却过着贫民的生活。甚至还跟随舅舅下田,操持农务。之后,她就被选进宫,成为了杨广的皇后,世称萧皇后。 对于萧皇后的本名,在各种史书资料上都没有记录。但是在一些小说和评书里都称呼她为萧美娘。对于她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时间史料上也并没有明确记载,在《萧氏族谱》中提到萧皇后比隋炀帝年长三岁。但是并没有什么根据。在史书中,萧皇后温柔,婉约,文帝和皇后都很喜欢她。夫妻之间也是恩爱非常。后来,杨广成为皇帝,而身为正室的萧氏也理所应当的被册封为皇后。虽然杨广的妃子多如星辰,但他对自己的皇后却是一直很礼貌。后来,就发生了政变,叛军宇文化及等人杀死了隋炀帝,萧皇后就做了俘虏。后来

历史上一代妖后萧皇后简介

历史上一代妖后萧皇后简介 萧皇后,就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她是南北朝时期梁朝孝明帝的女儿,是一位名 副其实的公主。出生后不久,就先后由她的叔叔和舅舅抚养,在舅舅家养成了吃苦耐劳的 好习惯。 她长得倾国倾城,又秀外慧中、颇通医术,被选为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的妃子,深得 隋文帝夫妇的欢心。杨广也非常宠爱她,婚后两人琴瑟和谐、相敬如宾,次年就生了一个 儿子。她还为杨广夺得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隋炀帝如愿以偿继承皇位后,她被册封为萧 皇后,母仪天下。 但是好景不长,隋炀帝施行暴政,多有失德,萧皇后多次劝谏都无济于事。最后大将 军宇文化及发动宫廷政变,导致隋炀帝被杀,萧皇后也被俘虏。后来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迎回了萧皇后,把她占为己有。 当年远嫁东突厥的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打听到了她的消息后,就请求大汗派遣使者 去窦建德那里要人。窦建德迫于形势,只好把萧皇后一家大小放了。就这样,萧皇后又辗 转来到了东突厥,和隋炀帝的孙子居住在定襄。那时李渊已经建立了唐朝。 十几年后,“天可汗”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开始对东突厥用兵,很快就消灭了东突厥。李世民迎回了萧皇后,当时她已经是半老徐娘了。萧皇后的一生可谓是身若浮萍,在 盛世与乱世交替中挣扎求存,颇为辛苦。 萧皇后逝世之后,李世民以皇后的礼仪将她与隋炀帝葬在了一起,谥号为愍。 萧皇后,是隋时期杨广的皇后,因父姓萧,故被人称之为“萧皇后”。萧皇后本就是 西梁国的公主,只是因为出生的月份在二月,在古代,二月出生的女子被视为不详的代表,所以萧皇后一出生便没有在父母身边度过,而是辗转在自己的叔叔和舅父家居住。 萧皇后的一生是带有神秘的色彩,根据野史上的记载,萧皇后是一位身边都有桃花围 绕的女子。萧皇后与第一任丈夫杨广相差十二岁,然而因为萧皇后对于杨广夺储君之位有功,所以不管之后杨广身边又有多少美女,杨广对萧皇后都是敬爱有加。 直到杨广离世之后,宇文化及打起了萧皇后的主意,逼迫萧皇后留在自己的身边。然 而或许是命运弄人,刚打胜仗的宇文化及却打败给了窦建德,并被窦建德在聊城杀害。宇 文化及死了之后,萧皇后又一次成了别人的王妃,也就是窦建德的王妃。后来远在突厥的 公主打听到她的下落,将萧皇后接到了塞外,因为萧皇后的美貌没有减退半分,到了塞外 之后便成了可汗的新王妃。平静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很久,老可汗死后不久,萧皇后又成为 了新可汗的宠妃。政局的变化总是让人无法预料,突厥军队被唐朝的将领打败,萧皇后因 此机缘回到了中原。本想着回到自己久别的故土便能平静地过上生活,可是唐太宗自从第

南北朝陈后主的生平简介

南北朝陈后主的生平简介 陈后主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582年—589年在位。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南北朝陈后主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陈后主的生平简介 陈叔宝,生于公元553年,字元秀,小字为黄奴。他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陈后主。他是陈宣帝陈顼的的长子,母亲是陈顼的皇后柳敬言。他于582年至589年在位,一共做了七年的皇帝。陈叔宝在位期间,生活奢靡,整日只知和后宫妃嫔享乐游玩,完全不理朝政。而当隋朝南下攻打时,他自认为有长江庇佑,不会有事。结果在589年的时候被隋君攻入都城建康,自己也被俘虏。之后在洛阳病逝,享年五十二岁。 陈世宝虽然是长子,但是他的这个皇位来得也不是容易。他在太建元年即569年被封为皇太子,但是他的二弟陈叔陵对此却十分不满,他在自己的父亲宣帝驾崩的时候准备刺杀在灵柩前大哭的陈叔宝。结果他虽然刺中了陈叔宝的颈部,但是并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被陈叔宝逃脱。陈叔陵最后被大将萧摩诃所杀。之后陈叔宝终于登上了地位,他册封沈婺华为皇后,张丽华为贵妃,孔氏为贵嫔。 在登基为帝之后,陈叔宝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和自己的妃嫔们游玩取乐,为此他修建了许多宏大辉煌的宫殿,搜集了各种奇珍异品只为供自己和妃嫔们取乐。在他的妃嫔中,最得他宠幸的应该是贵妃张丽华。此女长得倾国倾城,美艳不可方物,而且聪慧灵巧,记忆力很强,把陈叔宝迷得神魂尽失。陈朝的灭亡有很大的责任就是在这个女子身上。 就是因为陈叔宝如此荒淫无度,才使得陈军在和隋朝的军队作战的时候连战连败,最终在祯明三年的时候,隋君终于攻入陈朝都城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陈叔宝在带着妃嫔逃亡的时候被隋军俘虏,陈朝就此灭亡。陈叔宝最后于604年病逝。死后被葬在了洛阳的北邙山上。

【南北朝历史】冯润陷害亲妹妹当上皇后 与人私通最后被赐毒酒

【南北朝历史】冯润陷害亲妹妹当上皇后与人私通最后被赐毒酒 冯润,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二任皇后,太师冯熙的女儿,北魏冯太后(文明皇后)的侄女。 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冯太后为元宏选妃。冯太后为了让冯家的势力能一直保持下去,便把几个侄女选入宫中,冯润和姐姐都被选中。 冯润长得很漂亮,妩媚多情,进宫后深得元宏宠幸。但她刚进宫没两年,就得了咯血症,冯太后便将她送回家养病。冯润的姐姐更惨,死在了宫中。 冯太后本想在两个姐妹当中挑选一人当皇后,但目前这情形是不可能了。冯太后为了 巩固冯家势力,又把另一个侄女冯清(冯润妹妹)召入宫中。冯清不论长相、修养都不输姐姐,但元宏却不喜欢她。后来冯太后病重,死前留下遗诏,要元宏立冯清为皇后。 冯清刚当上皇后不久,冯润的病就痊愈了,并请求早些回宫。元宏本来就很想念她, 得知冯润痊愈,迫不及待地把她接回宫。 冯润和冯清虽然是亲姐妹(同父),但两人脾气秉性完全不一样。冯润性格张扬,心胸 狭窄,而冯清性格稳重,心胸宽广。冯润更是仗着元宏宠幸于她,对皇后妹妹很不礼貌, 还处处与妹妹作对。冯清则从来不与姐姐计较,也从来不与姐姐争风吃醋,始终把姐姐当 成自家人。 冯清对冯润一再礼让,但冯润却得寸进尺。她一直不满意妹妹当上皇后,觉得是自己 病了,妹妹才当上皇后。心有不甘的她,便在元宏面前说尽妹妹坏话,元宏听的多了竟信 以为真,就废了冯清的皇后之位。冯清是一个很有气节的女子,被废后看破红尘,去了摇 光寺出家为尼。 冯清被废后,冯润被立为皇后。元宏对冯润可谓是言听计从,恨不得把天上星星摘给她。但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连元宏自己不敢相信的事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南北朝陈后主的生平简介

南北朝陈后主的生平简介 陈叔宝,生于公元553年,字元秀,小字为黄奴。他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陈后主。他是陈宣帝陈顼的的长子,母亲是陈顼的皇后柳敬言。 他于582年至5在位,一共做了七年的皇帝。陈叔宝在位期间,生活奢靡,整日只知和后 宫妃嫔享乐游玩,完全不理朝政。而当隋朝南下攻打时,他自认为有长江庇佑,不会有事。结果在5的时候被隋君攻入都城建康,自己也被俘虏。之后在洛阳病逝,享年五十二岁。 陈世宝虽然是长子,但是他的这个皇位来得也不是容易。他在太建元年即569年被封 为皇太子,但是他的二弟陈叔陵对此却十分不满,他在自己的父亲宣帝驾崩的时候准备刺 杀在灵柩前大哭的陈叔宝。结果他虽然刺中了陈叔宝的颈部,但是并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被陈叔宝逃脱。陈叔陵最后被大将萧摩诃所杀。之后陈叔宝终于登上了地位,他册封沈婺 华为皇后,张丽华为贵妃,孔氏为贵嫔。 在登基为帝之后,陈叔宝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和自己的妃嫔们游玩取乐,为此 他修建了许多宏大辉煌的宫殿,搜集了各种奇珍异品只为供自己和妃嫔们取乐。在他的妃 嫔中,最得他宠幸的应该是贵妃张丽华。此女长得倾国倾城,美艳不可方物,而且聪慧灵巧,记忆力很强,把陈叔宝迷得神魂尽失。陈朝的灭亡有很大的责任就是在这个女子身上。 就是因为陈叔宝如此荒淫无度,才使得陈军在和隋朝的军队作战的时候连战连败,最 终在祯明三年的时候,隋君终于攻入陈朝都城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陈叔宝在带着妃 嫔逃亡的时候被隋军俘虏,陈朝就此灭亡。陈叔宝最后于604年病逝。死后被葬在了洛阳 的北邙山上。 在中国的历史上,作为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给后人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应该 都是荒淫无度和残暴不仁。而这样的君王身边往往有一个祸国殃民的女子随侍左右。例如 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纣王,就是因为宠幸妲己而最终激起了天下的反抗,最后周武王姬发所灭。而在南北朝时期的陈朝,也有这样一位亡国之君和红颜祸水,他们就是陈后主陈叔宝 和他的贵妃张丽华。 张丽华原本只是一名歌妓,之后因为得到陈叔宝的宠幸而成为了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张丽华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她拥有一头长达七尺的黑发,光可鉴人,而且眉目如画,举止端 庄华贵,光彩照人。不仅如此,她还十分聪慧,才思敏捷,记忆力惊人,相传已经达到所 有当时发生的大事,她全都记得的程度。当时百官的上奏,都是由两个宦官蔡脱儿和李善 度做初步处理后呈报给陈叔宝的。有的时候,连这两个宦官都记不得的东西,张丽华却能 清楚地说出来,而且没有丝毫差错。于是陈叔宝便让张丽华和他一起处理朝政,发展到后 来已经是任何犯了罪的人,只要向张丽华求情,没有一个不逃脱惩罚的。当时的朝中大臣 如果不听从内旨,只要张丽华一句话,便会遭到训斥。因此当时的陈朝百姓只知张丽华, 而不知陈叔宝。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必备历史概念汇总-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必备历史概念汇总 纲要上第一单元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与民族交融 1.六朝古都 六朝古都金陵城从三国的东吴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六朝古都";此外,南唐、明、太平天国根密衡效苗庆虽圆,中华民国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有2600年的历史。南京三国时称为建邺是东吴的首都。西晋避司马业讳,改名为建康。接续的东晋、及南北朝的宋朝、齐朝、梁朝、陈朝皆以此城为都,所以南京称六朝古都。 2.淝水之战 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32][33]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3.北魏孝文帝改革 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