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审计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审计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审计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日期:2007-08-17] 来源:作者: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王本强[字体:大中小] 自1983年以来,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一直十分重视环境审计,先后开展了排污费、运用外资等环境专项资金的审计。1998年被明确赋予环境审计的职能后,又先后开展了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青藏铁路等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和重点环境保护区域的审计。环境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萌芽、探索和逐步推进三个发展阶段,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一方面,在审计范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专业审计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随着各级审计机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对环境审计内在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环境审计在发展定位、审计范围等方

面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逐渐清晰。

环境审计的特点

一是兼顾审计专业的不同分工,实现了环境审计的合理定位。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从“环境是人类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的理念出发,将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审计机关内部多个不同的专业部门。2003年,《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成立“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合理调配审计力量,统筹安排审计工作”。这意味着一方面,环境审计成为一项全署性工作,定位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与环境审计相关的各专业审计(主要是投资审计、外资审计、经贸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要在“整体统一、分工配合、优势互补、运行高效”的协调机制下,逐步加大环境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环境审计合力。

二是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科学地界定了政府环境审计范围。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按照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从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个方面积极开展环境审计实践,并以此为基础,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搞好国家重点区域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的审计监督,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环境审计模式”的思路与要求,从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方面着眼,以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为切入点,科学地界定政府环境审计的范围。

三是兼顾环境保护资金与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在环境效益审计的载体、标准上有所突破。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在实施环境审计时,既关注对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以此作为环境审计的基础工作,掌握环境保护投入的“家底”,又从“环境管理系统”入手,积极探索环境效益审计工作,在环境效益审计载体、审计标准的选择上有所突破。如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的审计中,将“环境统计信息系统”作为调查的主要对象,发现了各地环境基础数据不实、污染物排放总量底数不清等问题。再如在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一方面,将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作为依据确定审计标准;另一方面,又根据审计现场调查取得的数据评价这一依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是兼顾环境审计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借鉴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经验,在对环境审计的认识、技术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实现了与国际主流环境审计的同步。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在做好环境审计实务工作的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不断总结和深入思考,利用项目合作研究(如审计署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究项目——政府环境审计实践示范)、国际审计交流(如亚洲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等平台,不仅实现了对环境审计实践经验的及时总结,并反馈和指导审计实践,而且在借鉴和吸收国际环境审计先进经验、对外宣传我国环境审计的好的做法方面也取得进展。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与国际主流环境审计做到了同步发展。

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一是从发展定位看,环境审计将通过进一步“融合”,成为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融合”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关于环境审计的进一步融合。具体地说,主要是指审计范围的“融合”和审计结果的“融合”。通过审计范围的“融合”,使政府审计机关不同专业分工的环境审计工作范围能够涵盖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通过审计结果的“融合”,使政府审计机关能够在“融合”不同专业分工的环境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就我国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另一方面是指政府环境审计与外部其他环境审计的融合。具体地说,要与环保部门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计等非“审计机关”的环境审计融合起来,实现成果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共享,共同促进政府、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上述的双重“融合”,政府环境审计将

进一步明确其在国家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定位和着眼点,真正融合为政府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门,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从审计范围上看,将兼顾资源管理与人口质量的内容,实现由环境审计向可持续发展审计的转变。这里所说的转变,主要是基于国际环境审计主流发展趋势和我国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目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与之相适应,国际环境审计领域也正在发生由环境审计到可持续发展审计的转变。2002年8月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期间,世界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审计”的观点,指出可持续发展审计是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领域发展而来的特殊审计领域,最高审计机关有职责通过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促使政府履行在地球峰会上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承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具备了开展可持续发展审计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除有关人口控制方面的内容外,目前政府环境审计的范围与国外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审计”基本一致,考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等因素,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审计”可在现有环境审计基础上,适当包括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内容,以适应国际审计领域由环境审计到可持续发展审计的变化。

三是从审计重点看,将逐渐涵盖所有的环境保护主体。这里所说的环境保护主体是指按照事物发展渐进性的要求,围绕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政府环境审计的重点会涉及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从“生态环境建设审计”方面看,将逐步开展对我国目前主要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与环境保护的审计;从“环境污染治理审计”看,将逐步开展对“水、废弃物、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等主要的环境主体的审计。

四是从审计方式上看,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将成为环境审计的主要形(方)式。这里所说的形(方)式,主要是指:一方面,兼顾“环境性本身就是效益审计的一项内容”和“在环境领域较易开展效益审计”的实际情况,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环境审计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环境的效益性更多的体现为非财务类数据,审计取证和审计结果的反映等更适合用现有的专项审计调查方式进行。

五是从审计能力看,“复合型”审计人员更适应环境审计发展的未来需要。这里所说的“复合型”是指从事环境审计的审计人员要具备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与审计业务的基本知识。在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方面,要始终能够保持两种“能力”:一是利用自身的技能解决环境保护的常识性问题,通晓被审计单位环境业务的能力;二是能够有效控制环境审计外聘专家的业务风险的能力。在审计业务

的基本知识方面,要始终保持对环境审计外部环境认识与把握的能力、对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的更新升级能力。

摘自《中国审计》2006年12期

(完整版)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

工程结算审计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 服务方案 我公司针对政府工程政策性强、要求高、结算资金量大、专业种类多、时间紧迫、内容繁琐等特点,拟定出以下工程造价咨询结算审计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服务方案。 为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审计局关于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我公司将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程序,并认真贯彻执行质量三级复核控制规程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工程咨询项目评价意见反馈制度,并由审计局填写评价意见表,对我公司结算审核咨询工作成果,服务质量,合同履行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一、审核工作安排和质量保证措施 1.1成立工程结算审计项目小组。

1.2 项目工作小组职责内容。

1.3 质量保证措施 (1)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即审计人员→技术负责人(一级复核)→项目经理(二级复核)→项目负责人(三级复核)。同时根据基本建设审核的一般原则,制定由委托单位、施工单位、审核单位三方共同签审意见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预结、算审核定案表》,以进一步保证审核工作质量。 (2)我们将严格按建设部149号令《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和建设部150号令《注册造价师管理办法》、《工程造价操作业务指导规程》及省市相关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确

保工作质量,并严格执行我公司制定的技术保证措施及审计质量的控制办法。 (3)以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客观、公正、中立、负责的执业原则,严格按规定程序实施,不私下与任何投标单位接触。 (4)结算的编制和审核严格按现行计价要求执行,完善工作底稿制度,对任何偏离定额规定的情况,做出书面记录和说明备查; 1.4 廉政制度 为保证审计人员廉洁自律,规范执业,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以确保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工程实际造价,真正维护业主经济利益。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项目审计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倡导审计人员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责任重于泰山、形象高于一切的思想意识,遵守谨慎从业的工作原则,发扬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 (2)针对工程造价审核方式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我审计人员应严格执行“四不准”准则。即:审核人员不准对甲、乙方提出工作以外的任何要求;不准收受任何礼品和礼金;不准参加乙方的任何宴请和娱乐活动;不准利用工作之便要求甲、乙方办私事。 (3)遵照公司制定的《执业人员自律考评办法》,项目部按各执业层次实行层层考评制度,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如出现因个人不良行为造成审计有失公正,损害业主利益和公司声誉的,一经查处,将追究各执业层相应责任。

浅谈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若干问题

浅谈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的若干问题 一.摘要 政府环境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且提出环境和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由于我国试行政府环境审计时间不长,现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随着21 世纪环境问题的更加突出,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便成为当务之急,环境审计也就成为必然。 本文介绍了政府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尝试通过对西方政府环境审计的借鉴以及对外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深入分析,找出适合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的道路,以推动我国环境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同时,结合政府环境审计基础理论和对国外政府环境审计可借鉴之处的归纳、总结,提出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环境审计国外国内建议 二.引言 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明确了以下一些问题: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内容上,受上述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等内容。其中的后两项内容,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展开的。政府环境审计今后的发展,是继续探索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一方面,受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很大。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在促进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组织各区域交流环境审计经验和信息等方面非常活跃;其二,自2000年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成立,并且审计署当选为委员会主席后,我们参与环境审计领域的国际交流进一步增多;其三,我们应该向政府环境审计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如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在对海洋环境的国际协议方面的审计、对固体废弃物的审计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国家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可以说代表着一定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也必然受到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这促使我们在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扩展,例如,今年在参加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按照会议的分工,我国要提供有关固体废弃物审计的案例。而在这之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均没有开展过此类审计,为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审计署实施了对北京市医疗垃圾的审计调查,在组织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另一方面,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政府审计习题

精心整理 政府审计 一.单选题 1.我国在( B )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1.政府审计的特点包括(ABCD) A.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B.审计监督的强制性 C.审计机关设置的系统性 D.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2.关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 A.审计署是国家最高审计机关,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B.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 C.我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审计组织体系 D.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3.确定审计管辖范围的三项原则是(ABC) A.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原则 B.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原则 C.指定管辖原则 D.属地原则4. A. B. C. D. 监督 5. A. 6. A. 划 7.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其核心是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选择项目应当考虑的因素有(BCD) A.上级领导关心的问题 B.法律法规的要求 C.审计机关的资源状况 D.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8.审计准备阶段应当做好的工作有(ACD) A.组成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 B.实施内部控制测试 C.编制审计方案 D.制发审计通知书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D) A.审计机关按照本级政府的要求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提出审计机关的审 B. C. D. 10. A. B. C. D. 三. 1. 2. 3. 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4.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没有指导和监督的职责。F 5.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T 6.政府审计的主体是财政部门。F 解析:政府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 7.政府审计的客体是经济效益。F解析:政府审计的客体是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摘要:本文对政府审计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政府审计现状对策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及重要作用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政府审计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巩固其政治统治和完善政治体制的重要机制。我国的政府审计在经济活动和行政权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职能已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处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传统政府审计制度面临着各种特殊的严峻考验。政府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国家审计机关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政府审计监督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均能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1)制约作用: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2)促进作用: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二、我国政府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伊始就已经意识到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把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内容,在1985年发布的《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及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都先后提到要进行绩效审计。但从我国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情况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审计与绩效审计轻重不一 由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产生的时间比较早,理论上已比较成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审计实践,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审计人员执行财务收支审计驾轻就熟;而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这就使得我国审计机关在分配审计资源时,偏重于财务收支审计。这种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的做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因为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公允、合法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前后期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发表审计意见。它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只能提供很粗的衡量尺度,不能提供其他情况,例如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垄断的产生等,这些情况却能使该单位在无效管理中盈利,而且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也无法从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获得了最大利润;另外,对于一些政府部门的特殊项目,例如对下岗人员提供帮助的项目、救助失学儿童的项目等,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则无法判断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绩效审计却可以对这些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供独立的评价。因此,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使政府审计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严重制约了政府审计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审计的进展和“独立性”受制约 由于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仍然采取行政型的隶属模式,审计报告向政府做报告后再向人大报告。这样的体制使审计往往受到各级政府“一把手”对审计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还有些问题会被政府隐瞒不报。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受同级政府的制约较大,即使在审计业务上规定了某些独立性,也往往因干部任免等受制于同级人民政府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政府审计指的是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公共机构的财务报告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用性、经济性地对公共服务的质量情况进行有效果性地审计。它的实质是对所受托的经济责任的履行的真实情况进行独立透明性地监督。随着市场经济制度、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审计对行政机关有效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稳定国家经济的市场秩序,推动社会健康良好地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清正廉洁的党风建设。目前,虽然政府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没有非常地完善,仍然存在相应的问题。本文就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进行阐述。 一、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审计并没有完全拥有独立性。政府审计只有拥有了相对独立的权利,才能更好地去发挥它自身的特性和职责能力。然而,当前,政府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的政府机关,从而,政府审计是间接、一级一级,按照先向政府再到向人大相关部门进行报告。政府审计的制度是我国初期建立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之前的政府审计的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国情。比如,现在的政府审计会由于官员的个人主观臆断受到影响甚至会被干预,报告问题不真实,或者是被改动,因此,政府审计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保持其独立性,使报告更具有真实性、合理性、客观性。 (2)政府审计的经费问题受限制。国家财政部门是政府审计重

点进行监督的对象之一,但是财政部门又是对政府审计机本文由收集整理关的一切经费直接拨款的,这两个部门有一定的制约与矛盾,从而,制约了政府审计部门进行客观工作的开展。由此看来,政府审计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受到财政等其他部门的牵制。政府审计部门的经费不充足、没有保障,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若是政府审计部门对财政机关的减弱检查力度,那么它就不能完全履行自己应有的职责。 (3)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审计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建社会主义健康稳定的市场经济而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及其制度、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理应得到适应时代的相应的健全,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政府审计虽然对国有性质的企业有相应的明文法律规定,但是对其他性质的企业的相关审计却没有详细的规定条款。此外,在政府審计的法律制度条文中,还存在一些操作性实践性偏低的条文,这样一来,导致了审计部门在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政府审计人员无法开展相关工作。 (4)审计工作公开度,透明度偏低。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审计制度不完善,导致了政府审计的工作效果差强人意。在审计处工作开展中,经常出现形式性地批评过多而真正地处置惩罚较少,关键性的、重点的问题彻查少等不良行为;并且审计工作作出的报告也越来越少地公之于众,类似种种情况,让社会人民群众质疑了政府审计的报告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政府的审计制度没有全部的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体制。公开度、透明度都相对弱化,导致了审计部门的某些工

审计体制_审计方式与政府审计质量_基于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_王芳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 Finance &Economics ———————————————— —收稿日期:2012-03-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22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31541111122);湖北省会计学会科研课题(HBKJ201109) 作者简介:王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政府会计与政府审计研究;周 红,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主要从事国际会计与国际审计研究;任康,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副处长,主要从事政府审计研究。 一、引言 国家(政府)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归谁领导、对谁负责以及最高审计机关与地方审计机关 之间的关系(刘力云,2002)。[1]审计体制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审计模式,二是审计领导体制。从审计模式来说,我国属于行政型模式;从审计领导体制来说,我国是双重领导型体制(郑石桥等,2010)。 [2] 审计体制是政府审计组织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政府审计的工作质量与政府审计制度 安排的有效性(马曙光,2006)。[3]因此,政府审计体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政府审计体制研究相关的文献包括:( 1)探索审计体制的新模式(项俊波,2001;李齐辉等,2001);[4-5] (2)论述审计体制与政府审计独立性的关系(刘力云,2002;尹平,2001;吴联生,2002);[1][6-7] (3)探讨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和原则(尹平,2002;杨肃昌等,2007;杨肃昌等,2010 )。[8-10] 纵观政府审计体制方面的文献,学者们主要集中于研究多种政府审计体制的比较和选择,以及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然而,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政府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审计体制改革是关乎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牵涉几乎所有社会领域中的利益关系 审计体制、审计方式与政府审计质量 ———基于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 王 芳1,周 红2,任 康3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3.审计署南京特派办,江苏南京 210008) 摘要: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审计体制在改革与重构过程中存在着路径依赖和较高的 改革成本。与之相比,作为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审计方式更容易改变,能够在提高政府审计独立性和政府审计质量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叉审计”方式下的审计质量高于“非交叉审计”方式下的审计质量;现行审计体制下特派办的审计质量高于派驻局的审计质量,实行垂直领导的特派办在审计质量上高于实行双重领导的地方审计机关。因此,在审计体制难以在短期内重构的现实条件下,可以采取更为灵活和可行的审计方式以弥补现行审计体制下政府审计独立性的不足,从而改进政府审计质量。从长期来看,改革政府审计体制则是提高政府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但无论是审计体制改革还是审计方式创新,均需要提高政府审计的实质独立性。 关键词:政府审计;审计体制;审计方式;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F 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12)08-0106-14 106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 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几年的探索,逐步明确了以下一些问题: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内容上,受上述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等内容。其中的后两项内容,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展开的。 政府环境审计今后的发展,是继续探索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一方面,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受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很大。其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在促进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开展环境审计,组织各区域交流环境审计经验和信息等方面非常活跃;其二,自2000年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成立,并且审计署当选为委员会主席后,我们参与环境审计领域的国际交流进一步增多;其三,我们应该向政府环境审计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如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在对海洋环境的国际协议方面的审计、对固体废弃物的审计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国家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可以说代表着一定的发展趋势,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也必然受到国际环境审计发展的影响。这促使我们在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扩展,例如,今年在参加最高审计

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按照会议的分工,我国要提供有关固体废弃物审计的案例。而在这之前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均没有开展过此类审计,为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审计署实施了对北京市医疗垃圾的审计调查,在组织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另一方面,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上,将逐步增强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国际上政府环境审计从一开始就将环境政策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目前国际上政府环境审计所关注的环境政策主要是环境经济政策,这是因为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执行的成本太高,并且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用,各国更多地采用环境经济政策。而且,就审计机关的评价能力而言,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要强于对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的评价。环境管理的这个特征,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影响正好与国际政府环境审计关注环境政策的趋势是相符的。其一、政府环境审计要关注政府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政府运用环境经济政策的必然性使其进入了审计机关的工作范围。其二、对环境经济政策资金配置功能的侧重,使得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操作手段等更强调对资金的考虑,这恰好可以使目前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要审计对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审计类型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能够比较容易地增加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逐步过渡到绩效审计上。 2.在审计类型上,将逐渐增加绩效审计。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关注。国际上审计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绩效审计,环境问题是绩效审计关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doc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On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Goyernment Audit in China 作者赵天寿 专业2012届审计学 指导教师陈茂霞讲师 分院会计学院 二〇一二年五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陈茂霞指导下独立研究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的论文。若有抄袭,愿承担一切后果。特此声明 完成人签名: 2012年04月26日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摘要:政府审计监督的有效与否取决于审计独立性是否得到较强的保证。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在组织、人事、经费等方面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审计独立性,使我国政府审计在一定程度受制于本级人民政府,审计的力度和效果不佳。我国政府审计起步晚,至今才近三十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是存在很多的干扰因素,不利于我国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对政府审计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审计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就我国政府审计体制上存在的限制审计独立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府审计;独立性;体制改革 On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Government Audit in China Abstract:Effective audit and supervision by the Government whether or not depends on auditor independence has been a strong guarantee. Current audit system in China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personnel, and funding has seriously affected China's government auditor independence, make to a certain degree are subject to government audit-level people's Governments, and poor results of the audit. Government audit in China started late,so far only nearly 30 years, although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a lot of distraction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audit work. As the socio-economic progress, increasing demands for government audit, the growing role of government auditing too. This article on government auditing system in China there are restrictions on the independence of Auditors summarized analysis of the issu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 effective audit ;independence ;structural reform s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5873900.html, 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煊彤张丽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2期 [提要] 本文主要论述政府审计的目标、政府审计的主题和客体、政府审计的特征,分析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府审计;独立性;审计公告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3日 一、政府审计相关问题概述 (一)政府审计的内涵。政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公共资金执行的真实、合法、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政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如果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则必然导致腐败,因此要对它内部的每一个系统进行控制管理,政府审计是从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角度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约束。 1、政府审计的目标。在审计工作中,审计机关首先应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表和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其次审计部门审查审计对象财务、财政收益与支出合法性;最后要审核、评估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效益,检查其是否存在由于领导决策或者相关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效益低下。概括起来,政府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 2、政府审计的主体。只有承担审计职责的主体是独立的第三方,与经营管理者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才能使审计结果客观公正,才能保证审计质量,使经营管理者严格履行受托经济的责任。我国政府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署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地方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3、政府审计的客体。政府审计的客体即政府审计的对象,包括政府及其所属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即凡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都属于政府审计的客体,如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国家投资或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等。 4、政府审计的具体内容。政府审计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审查被审计机构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被审计单位所从事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都是通过上述会计载体而已反映的,因此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也会通过一定的会计凭

环境审计

[年] 环境审计研究 组员:张磊,季晟杰,岳立 ZHANGLEI3600

环境审计研究 一:定义 环境审计与最高审计机关执行的其他审计并无根本区别 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 在环境审计定义中,“可持续发展”不应处于独立地位,只有当“可持续发展“作为被审计事项目标的一个明显部分时,许多国家才愿意把他作为标准加以使用。 2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环境审计内容包括:1国家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审计,2审计政府部门、国有公司、私营公司遵守国家环境法律和规章的情况3评估现有国家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影响,4评估拟议的国家环境政策的项目的影响等 3我国的环境审计研究状况 我国对环境审计的研究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对生态平衡影响较大。环境审计在广义环境范围内的涉足,普及,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总之,在我国环境审计对于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及审计专业人员来说哦,是一个新领域。 二我国换机审计的内容 1从宏观上看,首先应对国家各级政府的环境政策、法规加以监督,审查和评价。即审查环境政策与现行法规的符合程度,以及环境政策的可行性。 环境的问题出现是由人们社会行为的失当造成的,而人们的行为是由

各国政府行为所决定的。环境政策和法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质量,也体现着环境管理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实施起来收到限制。因此,审计部门首先要审查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是否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三、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审计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未来,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十分重视,为确保投资项目的正确,可靠,收效大,必须对环保投资进行系统审计。 1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审计 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重点应放在资金上面,环保投资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必须加强审计监督,环境审计应通过事前审计督促环保建设资金的落实和到位,通过事中和事后审计确保环保资金使用节约和有效 2对国家在国际履约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3对企业进行审计 在现代化建设中,新建了不少企业,不论是新企还是旧企,在工业建设中都不可避免的出现污染,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审计也迫在眉睫。对旧企业应着重审查其治理三废、保护环境方面做得如何。 四、环境审计的评价依据 审计人员对环保投资项目、投资决策、计划、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后,必须要认真的加以分析和评价。评价其环保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依据主要包括:

2016年政府审计练习试题(1)

一、单选题 1、()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A 独立性 B 强制性 C 系统性 D 广泛性 2、中国政府审计最早产生于() A 汉朝 B 唐朝 C 西周 D 清朝 3、()是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政府审计理论的重要基石 A 公共受托责任 B 经济审计责任 C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D 金融审计经济责任 4、当今政府审计的主流是()。 A、绩效审计 B、经济责任审计 C、财政收支审计 D、金融审计 5、政府审计的目标不包括()。 A、真实性 B、效益性 C、合法性 D、公允性 6、按照审计范围划分,政府审计可以被划分为()。 A、全部审计、局部审计和专项审计 B、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C、委托审计、联合审计和突击审计 D、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7、政府审计的职能不包括() A 经济监督 B 经济评价 C 经济规范 D 经济鉴证 8、现代政府审计的工作范围突破了财务审计领域,还包括针对政府各项活动的()的绩效审计内容 A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B 实用性、判断性和经济性 C 经济性、实用性和效果性 D 判断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9、司法型审计模式的隶属关系是() A 议会 B 国会 C 总统 D 司法序列 10、我国政府审计的体制模式是() A 立法型 B 司法型 C 行政性 D 独立型 11、下列不属于政府审计的组织模式的是() A 司法模式 B 行政模式 C 独立模式 D 法律模式 12、关于我国审计署审计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 B 由国务院任免 C 由国务院总理提名 D 由全国人大决定人选 13、政府审计的权力来源于(),必须依法设立,依法取得 A 经济法 B 法律 C 宪法 D 行政法规 14、审计机关职责的特征不包括()。 A、不可推卸责任 B、法定性 C、权威性 D、审计权限的并存性 15、我国在 ( B )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多年来,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产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充分肯定。IIA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内部审计的未来呈现下列十大发展趋势。 1、审计的模式从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在过去数十年中,控制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它使审计人员容易将审计重点偏向于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而忽视了单位本身的目标。在未检查本单位的目标和所处风险前直接评估控制程序,其结果意义不大,因为审计人员无法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控制,哪些控制对于风险而言是最重要的,以及缺少哪些控制。这一审计模式已经带来许多问题,多余的控制阻碍了组织程序的正常动作,沟通变得更加困难。由于控制的改变滞后于经营环境的迅猛变化,使得对过去形成的、与本单位目前所面临的风险无关的控制进行审计变得缺乏意义。 没有风险就没有控制,控制只为管理风险而存在。不分析风险而想有效地评价控制是不可能的。最新的控制模型如美国的COSO报告、加拿大的COCO报告、英国的Cadbury报告及南非的King报告,都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内部控制并将其列为控制的核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使审计人员开始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审计具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从着眼于风险到着眼于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是风险的根源,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它设计的。风险的来源——对单位产生威胁的危险和创造潜在收益的机遇,必须成为风险分析的焦点。这些条件、情况、危险和机遇就是可能影响单位经营的环境。 经营环境包括一组相关内容: (1)一般环境:国际的,经济的,法规的,政治的,环保的,知识的,科技的,社会的; (2)社会环境:社会的,私人的,非盈利性的,公共的,以及宗教的; (3)行业环境:各类不同的私人行业,公共行业,中介行业,以及这些行业的产品,流

我国政府审计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日期:2007-08-17] 来源:作者: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王本强[字体:大中小] 自1983年以来,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一直十分重视环境审计,先后开展了排污费、运用外资等环境专项资金的审计。1998年被明确赋予环境审计的职能后,又先后开展了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青藏铁路等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和重点环境保护区域的审计。环境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萌芽、探索和逐步推进三个发展阶段,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基础上,一方面,在审计范围、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专业审计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随着各级审计机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对环境审计内在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环境审计在发展定位、审计范围等方 面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逐渐清晰。 环境审计的特点 一是兼顾审计专业的不同分工,实现了环境审计的合理定位。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从“环境是人类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的理念出发,将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审计机关内部多个不同的专业部门。2003年,《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成立“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合理调配审计力量,统筹安排审计工作”。这意味着一方面,环境审计成为一项全署性工作,定位更加明确;另一方面,与环境审计相关的各专业审计(主要是投资审计、外资审计、经贸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要在“整体统一、分工配合、优势互补、运行高效”的协调机制下,逐步加大环境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环境审计合力。 二是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科学地界定了政府环境审计范围。近年来,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按照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从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个方面积极开展环境审计实践,并以此为基础,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搞好国家重点区域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的审计监督,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环境审计模式”的思路与要求,从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方面着眼,以重点区域的环境保护投入和重大环境保护项目为切入点,科学地界定政府环境审计的范围。

政府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政府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16T17:16:19.0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作者:朱雷蕾 [导读] 摘要:在国家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审计工作引起了社会上的高度关注。 浙江省审计厅浙江杭州 310007 摘要:在国家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审计工作引起了社会上的高度关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在日后的建设成绩上更好的巩固,需要通过积极的手段和方法,将政府审计质量做出科学性的提升,这样不仅能够在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做出良好的巩固,同时能够对今后的地方稳定做出卓越的贡献。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政府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政府审计的质量提升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作用,为了在将来的工作体系上不断的健全,必须对多项内容开展持续性的分析和探讨,要坚持将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做出良好的巩固,提高综合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揭示和抵御的功能,要求将工作当中的不足充分揭露出来;坚持对政府审计体系持续完善;针对外部影响因素和错误的工作思想,开展有效的抵御。 一、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人员因素 第一,工作人员在政府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有些人在工作态度上不够端正,总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来开展工作,表面上能够得到不错的成绩,实际上无法将工作的综合目标积极实现【1】。第二,在人员因素的影响当中,还需要对团队工作高度的关注。有些地方政府审计的开展,过分看重个人工作能力,对于团队能力的塑造未做出积极的努力,在此种操作模式下,很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的综合成绩不断下降,对于政府审计的长久进展,反而是产生了一定的阻碍【2】。第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部分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掌握上不足,对于动态影响因素和审计的软件应用,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准,由此容易出现审计的偏差。第四,很多地方政府的审计人员,都存在较大的紧缺现象,面对不断增加的审计任务,展现为审计覆盖要求和现有人员有限之间的矛盾。 (二)制度因素 第一,制度的设立过程中,未跟随时代发展来做出良好的革新。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政府审计制度不可能永久停留在固定的水准上,需要做出适当的更新,无论是在固有的条文上更新,还是在整体的制度上全面革新,都要持续性的进步。第二,审计的独立性也会对审计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会受到较多部门的制约,自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权利行使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完成。但我国的政府审计机构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地方审计机关接受地方政府和审计署的双重领导,这导致审计独立性欠缺,影响审计质量。第三,制度的确立过程中,没有对自身的特色发展做出综合性的考虑【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领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每一个地方的发展战略部署、经济策略等,都存在特别大的差异性,倘若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一味的对成功案例做出效仿,丝毫不考虑自身的特色内容,将很容易在未来的工作上造成严重的矛盾和冲突,并且不容易在短期内较好的排解。 二、政府审计质量的提升对策 (一)完善招聘机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府审计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了地方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工作内容。为了在日后的工作成绩上进一步的巩固,应坚持完善招聘机制。简单而言,要利用正确、灵活的招聘手段,促使政府审计的团队建设能够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壮大人才队伍,这样不仅能够在日常的工作效率、质量上提升,同时还可以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做出积极的应对,由此来对政府审计的一些漏洞和不足,做出全面的弥补。我国政府审计问题体现在我国现有政府审计规模不够,在实施政府审计过程中出现政府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本文建议扩大我国政府审计队伍,当务之急是完善政府审计机关招聘渠道,目前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属于公务员系统,招聘渠道过于单一,丰富招聘渠道吸引更多优秀的高端审计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完善招聘机制的过程中,不能采用过于冒险的手段,需要循序渐进的变革,加强人才的吸引力和各项福利待遇。 (二)完善审计体制 第一,审计体制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既往所发生的一些问题,或者是错误的决断等,都做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要结合现代化工作的要求和要点,做出正确的改变,从而将工作的可靠性、可行性做出大幅度的提升。第二,审计体制的实施过程中,绝对要保持公平、公正、公开,任何违规现象的出现,都必须按照体制的要求做出严厉的惩处,对于执行正确并获得预期效果的工作人员、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坚持在体制的实施过程中,达到赏罚分明的效果。第三,审计体制的完善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对工作理念、工作技术、工作系统的合理运用,尤其是结合一些科技公司所研发的最新产品,加强审计工作效率的合理提升,确保在数据、信息的分析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第四,审计体制的落实,还要加强时事热点的分析,及时的颁布一些合理的条文和规范。第五,建立审计整改体系,体制上保障设立相应的督查整改机构,配备相应人员,促进督查整改。另一方面,审计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整改落实,不能出现任何的拖沓现象;针对屡审屡犯的问题,应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出严厉的惩处,为其他地方树立典型,减少工作的反复犯错现象。 (三)加强审计法律体系建设 经过前几项工作的开展,政府审计质量的提升,能够逐步的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在相关问题的处理、解决过程中,不会出现过于严重的问题。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建议在未来的政府审计工作中,还需要在法律体系上不断的加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法律体系的建设是政府审计的重要保障内容,如果没有按照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肯定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审计工作人员违规后,遭受到的法律惩处需要对不同的问题、动机、影响等,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不能总是停留在一刀切的模式上。另一方面,法律体系的建设需要适当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健全对问题的预判和防治,不能总是等待问题发生后再进行解决。法律体系建设是持续性的工作,要搜集更多的资料和信息来完成。综合而言,政府审计质量的提升过程中,纵然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存在,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差异性的手段应用,对相应的影响因素做出综合性的处理,在问题的应对上需要做出积极的考量,按照多元化的思路来应对。 总结: 本文对政府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展开讨论,现阶段的工作实施,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影响因素的处理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日后,应继续在政府审计方面开展深入的研讨,要定期开会总结,分析工作局势和审计的不足,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应

中国环境审计概况

中国环境审计概况 一、背景 (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认识到政府应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起区别于传统管理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政策、法律和措施。例如,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明确21世纪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保障措施,在总结以往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于2003年1月颁布执行。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环境政策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各级政府工作中逐步得到贯彻。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三项环境基本政策。这三项环境政策已成为我国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的基本原则。 (三)环境重点工程 近几年,中国政府在污染防治方面实施了33211工程,(即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重点区域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并带动了全国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在生态建设方面,中国政府实施了林业六大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目标是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到2010年时,初步建立起乔灌草搭配、点线面协调、带网片结合,具有多种功能与用途的森林生态网络和林业两大体系框架,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能力基本形成。 二、中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发展 (一)中国环境审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审计署自1983年成立以来,积极响应世界审计组织(INTOSAI)“鼓励各成员国的最高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工作对本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施加影响”的倡导,将环境审计作为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积极投入到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审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至1998年。没有明确提出环境审计的概念,但在审计项目中涉及到一些对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事项,例如对4个城市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的审计,对13个城市排污费的审计。 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2年。1998年审计署成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明确了环境审计职能。期间,审计署主要从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多项环境审计。中国审计署于2000年当选为亚洲审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