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特点和分类

社会调查特点和分类

社会调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明确的调查目的;(2)具有社会意义的调查对象;(3)科学的调查方法;(4)实际的调查效果。

社会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如对国家,省,县或人口普查等大范围或大规模的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包括两三人或数人的小群体的查)。

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两类。

社会调查应有的态度:1、求益的态度:力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2、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不“唯书”;3、求教的态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准备调查内容、准备调查工具、准备调查对象);调查阶段(收集资料,实施调查);分析阶段(审核、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阶段(调查报告)。

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第一步,选题。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自己的兴趣和学识,并结合社会调查的要素特征,选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等等。选题时应当采用必要的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老师等方法。

第二步,计划。紧扣选定的主题,参照相关资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确定系统的调查项目,比如说要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就要提出其必要性和所需条件等问题,每个问题又包含了若干小问题。

第三步,设计指标。指标就是用一定的数量和单位来描述调查对象,如某地区的人口和人均收入等。要用各种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从各方面完整地揭示调查对象的本质特征,保证其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

第四步,拟定提纲。就是用提纲的形式将以上的准备确定下来,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和项目加以精选,分别轻重稳急,使其系统,完整。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常用的调查方式有普遍调查(对调查对象的每个部分每个分子毫无遗漏的逐个调查),典型调查(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代表性的单位做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个案调查(对社会的某个个人,某个人群,或某个事件,某个单位所做的调查)。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第六步,培训与准备。请有关专家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调查态度和调查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该注意筹备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作好与被调查单位的接洽工作,并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

1.社会性。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所接揭露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社会事实的发言人。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民的愿望。能鼓舞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信心百倍的争取胜利。

2.针对性。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际问题而写作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在调查报告中泾渭分明。而不是棱模两可。

3.真实性。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

4.典型性。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总结某项经验。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因此需要恰当的选择典型。解剖麻雀。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

1.根据对调查对象反映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概况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概况调查报告也叫综合调查报告或普遍调查报告。主要是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而写的。对全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这类调查报告一般是就某一地区或单位而进行的。往往设计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比较详细的交代。专题调查报告是围绕某个问题撰写的。可以是典型经验。专题情况。新生事物。历史事件或存在的问题等等。比如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的调查。关于人才浪费的调查。关于个体商贩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等等。专题调查报告主题鲜明。材料具体。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根据调查对象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对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而撰写的报告。它把实践过。感觉到。理解了的客观事物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用以指导实践。一般在报刊或会议材料中用得较多。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对某一方面进行专题调查。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或计划提供依据。这种的专题明确。材料集中具体。针对性强。有说服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是用调查到的大量事实。揭露某一问题的要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达到弄清是非。教育群众。解决问题的目的

3.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型报报告和实际建议型报告。理论研究性报告是为了提出或补充或证实或证伪某个理论观点而写的。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理论观点的提出和论证都特别讲究方法。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实际建议型报告是针对事物调查研究后。为提出某种工作或政策建议而撰写的报告。大多属于专题报告。党政部门。各行各业。都采用它。

调查报告的撰写

1、主题的确立: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一篇调查报告是否有质量。有价值。是否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决定的因素就在于主题是否正确。深刻。主题要正确。要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大量占有资料。全面了解历史和现状。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有积极的意义。这样的主题才是正确的主题。主题要新颖。有新意。即对某事物的调查研究能揭示出别人尚未研究或研究不深。而且富有时代气息。或能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同一对象。主题要鲜明。即他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应该十分明确。一目了然。毫不含糊。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主题要集中。即目的性要明确。内容要凝练。重点突出。围绕主题说深说透。而不能贪大求全。蜻蜓点水。

2、主题的形成和提炼: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作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孕育而成的。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所获得的材料中分析归纳而产生的。往往被某些材料深深触动。得到启发。发现了它的社会意义。悟出了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主题。

3、材料的取舍:首先。要选择好材料。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对材料的取舍。去掉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琐碎的材料。而选用那些能够真正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材料。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即既要选择现实的材料又要选择历史的材料;既要选择正面的又要选择反面的;既要书面的又要数字的。其次。要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认真的鉴别。就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再次。要对调查材料作由此及彼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体现事物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体现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4、提纲的拟定: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骨落。就是说结构是文

章内部的组织构造,拟定提纲就是要安排严谨妥当的结构。写作提纲有两种。条目提纲是从层次上列出调查报告的章节目。观点提纲是在此基础上列出各章节目所要叙述的观点。

5、报告的撰写

(1)布局要恰当。结构要完整。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应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围绕主题。合理地安排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开头。或称总提。引言。叙述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采取的方法及其过程等。文字尽可能少。简明扼要。二是主体。分章节陈述调查材料并有叙有议。是调查报告的正文。三是结尾。是结论和建议。也是调查报告的总结。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三个部分的比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根据内容的要求。

(2)常用的结构方式有:第一。纵式结构。主要是依照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按次叙述。阐明观点。第二。横式结构。根据基本经验或突出几个主要问题。分参层阐述。第三。纵横交错结构。按内容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分析说明。篇幅长的可以用小标题。以清眉目。突出重点。

(3)要用观点统帅材料。善于把观点与材料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是最常用的方法。用概述材料概括表达观点能简要得介绍调查对象的概况。给人一个总印象。用对比材料阐明观点。能把问题说得具体深刻。用数据说明观点能增强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4)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要用广大群众易懂的语言。提倡通俗易懂的文风。摆事实讲道理。切忌滥用深奥的专业名词。

如何立题和理论分析

所谓立题,狭义来讲,是要明确一个研究方向,即哪个why的问题你想要问;广义来讲,立题包括明确科研主题(researchquestion),提出科研模型,论证模型,直到设计实证研究的整个过程。一个完全“立”起来了的课题是一个除了收集数据进行实证以外,在文献回顾、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和实证研究规划方面都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研究准备。这也是一个所谓的立题报告应当包括的部分。其核心是研究模型(research model)的确定。

我们这里所指的研究模型是因果模型(causal model)。显然,科研中并不仅有因果模型,但因果模型是目前最常见的模型,所以我们以此为中心。这一类模型往往假设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检验假设。

那么如何立题呢?显然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一个论文评价的角度来看。怎样的论文是一篇好论文呢?首先是其贡献。在管理学中,科研的贡献往往被简化为两类:学术贡献(academic contribution) 与应用贡献(practical contribution)。学术贡献又叫理论贡献(theoretical contribution),即一篇论文在多大程度上发展了前人的研究,回答了前人没有回答的问题,并对将来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试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因为它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传统看法而突破了前人的研究。而它本身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因此,不论这种理论是否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其学术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例子也许太遥远。拿管理学中很多人都熟悉的Herbert Simon所提出的相对理性作例子。传统的经济学把人的行为假定为追求优化、绝对理性的。而Simon则认为不尽然。这样,一个被长期忽略的科研领域-人的相对理性及其后果-就被重新审视。Simon所作的并非是革命性的创新,也不是要取代所有基于理性假设的研究,它只是指出了一个被忽略的领域,因而具有理论贡献。很多年轻的学者会直觉地去做“流行”的课题。这里的假设其实也是一样:流行的课题往往比较新,所以前人没有回答过这样的课题。如果做得好,也更有可能影响后人的研究。其实,一个好的研究人员更应该去创造“流行”,而不是跟随“流行”。往往,一个课题的周期会是三五年。如果此类课题在立题时已是流行,恐怕这个课题已经被他人研究了几年。等你再研究几年,流行已过,你的课题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其二是应用贡献。应用贡献指的是科研结果对业界的影响。比如,对顾客的心理研究表明顾客对以九九结尾的价格(例如:2.99元) 与整数结尾的价格(例如:3.00元) 有相当不同的反应。这样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商品定价。又比如,使用最新式的消费电子产品(比如手机) 能改变消费者形象,使其在他人眼中显得更潮流。那么产品的设计就要考虑产品的展示性。一个好的研究当然最好同时具备这两种贡献。而对这两种贡献的解释也是一篇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分往往在数据分析之后,以“讨论与引伸”(Discussion and Implications) 作为标题。但不管怎样,在立题的时候,一个科研人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课题的贡献。一般来讲,理论性研究(或基础学科) 会侧重学术贡献,而应用性研究(或应用学科)会侧重应用贡献。管理中的行为研究往往需要兼备这两种贡献。

但是如何找到一个有贡献的课题呢?对大部分学者来讲,这是一个阅读、思考、与创新的过程。充分的文献检索是极其重要的一步。一般来讲,如果一个科研人员想在理论中创新,并提出一个新的基本理论,他可能需要回顾至少上百篇的文献。一个相对较小的课题,比如管理学杂志中的论文,一般会引用五十到一百篇文章。一般来讲,毎三篇阅读的论文中大概会有一篇适合引用。这意味着一个科研人员需要读至少150到300篇。这些数据可以显示文献研究所应具备的工作量。如果一天读一篇,要半年到一年你才能真正了解一个领域的研究近况。几乎可以肯定地说,

对于新近涉足一个领域的学者,没有充分的文献研究就没有高质量的研究课题。当然,当一个科研人员在一个领域研究时间长了以后,对于后续的课题可能不需要如此大的投入(所以对于年轻的学者,一开始就专攻一个领域是一个好的策略)。对于一个全新的课题,比如新技术的出现,也许直接相关的论文并没有这么多。比如,如果我们要研究用户对移动支付手段的采用,我们很难找到这么多直接相关的文章,因为这种现象还比较新,鲜少有人研究。但是,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在相关的领域,比如电子商务中的支付手段或其它新技术采用方面,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相关论文。我们的文献研究不但需要包括有关移动支付手段的论文与行业新产品信息(比较移动支付的种类与特点、市场预测、各种媒体所报导的用户接纳情况、用户反应、与用户的第一手面谈等等),而且要包括相对传统的支付手段采用方面文献,比如用户对信用卡、手机的采用、新技术的扩散研究、高技术产品的消费者心理、移动通讯所特有的风险问题与隐私保护等等。

文献研究的目的是要理解所感兴趣的课题的基本变量、理论、课题的环境(context)、相关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及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没有充分的文献研究就不可能提出一个有创造力的新课题,因为你不知道你所提出的课题是否有人做过、前人的研究与你有什么不同。所以,文献研究中的思考是也就是对文献的理解与突破。

对于一个新的科研人员来讲,很有效的一个作法是对所读的论文进行摘要。要注意这不是去重复摘录文章已有的摘要,而是根据读者自己的理解进行归纳。然后对所读的文章进行分类,并总结这个课题的基本框架。作者自己的经验是对所收集的文章先作粗读,选出有用的,细读并做文献摘要表(annotatedbibliography)。往往这个文献表会包括至少五十篇十分相关的论文。而这些论文也极可能成为最后的参考文献。摘要的内容也成为论文中文献回顾的内容,并用来支持所提出的假设。所以,前期的文献回顾虽然辛苦,却能一石双鸟。

文献研究不但是找课题只是一种方法,也是用来检验从其它渠道得到的课题的方法。研究人员常用的另外一些主要课题发现方法包括跟踪行业新闻、与行业人士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等等。从这些方法得到的课题往往具有应用贡献。进一步的文献研究可以检验其理论贡献。科研主题的确定与文献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立题的主要结果是一个研究模型。一个研究模型就是一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往往是社会调查研究中最感兴趣的变量,一个研究就是想解释应变量。比如,是什么影响了用户对移动支付手段的采用?应变量的确定也就是研究课题方向的确定。其次,我们要确定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也即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一确定,研究模型的框架就出来了。可是如何确定影响因素呢?我们应该先讨论什么是“好”的研究模型。在常见的管理中的关系模型中,一个简单的原则是我们要包括所有的重要的自变量。换句话说,自变量要是必要且充分的。可是充分性与必要性又如何保证呢?这里我们就要依靠理论。所谓理论就是那些经过广泛测试、能广泛地应用到一个较大领域的一般性因果模型。所以理论本身也往往是一个因果模型(描述性理论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只不过它具有广泛性罢了。比如说,Rogers (1995) 的新技术的扩散模型(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在很多种不同的新技术上被验证是可以应用的,它反映了新技术扩散的一般规律。它提出新技术的扩散主要由技术的相对先进性、技术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表现性、与采用者的特征决定。假如移动支付手段可以被看作一种新技术,如果我们要从新技术扩散的角度研究用户的采用意愿,我们就可能提出一个除采用者特征以外的五因素模型。采用者特征被忽略并非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我们希望以移动支付手段为研究的中心,对其设计提出建议,所以我们假定在随机抽样过程中采用者的特征因为样本的随机性而不会影响其它变量的作用。在这里,自变量的充分性与必要性依赖于所基的理论的适用性。所以,与确定自变量紧密相关的是理论的选择。这是在文献研究中立题的第三个产出。

什么样的理论是好的理论呢?在管理学及其所基的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其它基础学科中有无数的理论。但理论也可以良莠不齐。一个广为接受的理论往往是一个可靠的理论。但同时,这样的理论所推导出来的自变量也往往没有什么新意。因此,整个基于它的科研模型也不过是把一个具有广泛性的理论用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从而没有什么新意。相反,一个较新的理论或者表面上没有直接联系的理论可能会带入全新的视角。所以理论的选择是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些重要的论文除了引入一个新的理论与新的视角外并无其它过人之处。当然新意并非理论选择的唯一考虑。一个理论在多大程度上能解释当前的现象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理论可以成功解释所感兴趣的课题中的所有现象,那么就没有理由引入一个新的理论。对于一个新理论,首先要求的是这个理论能解释其它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东西。这往往反映为可以解释更多关于应变量的变化或引入新的自变量。所以,理论的选择是一个课题上的相关性与新意的综合考虑。

一个科研模型需要用到一个理论所建议的所有变量吗?不尽然。科研人员需要筛选哪些是适用的,哪些是不适用的。不过如果一个理论的大部分变量都无法使用,那很有可能这个理论是不适用的。

一个科研模型只能用一个理论吗?不尽然。一个模型可以组合使用几个理论。往往,这些理论具有一个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比方说,在以上的例子中,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指出有用性与易用性是技术接受的两大因素。有用性显然在一个定程度上反映为新技术扩散理论中的先进性、技术兼容性等。但易用性在新技术扩散理论中却没有相应的变量。所以,组合这两种理论可能可以更好地解释我们的应变量。技术接受模型给了我们一个新的重要变量:易用性。一种极端的情况是每一个自变量都有一个理论来支持,但没有一个涵盖全模型的理论。

这样的模型显然会过于繁杂,且不能保证充分性与必要性。这种情况应当避免。当多个理论被应用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有一个全局性的框架。比如,在研究网上个人的信息披露行为时,我们可能从成本-好处(cost-benefit) 角度来看。其中的好处可能可以根据资源理论(Foa& Foa, 1980) 分为六种(比如接近感情、得到更好的服务),其中的坏处可能可以根据某个风险理论分成四类。这样两个理论在一个框架中实现了充分性与必要性。一般来讲,在模型的整体规划中,我们的理论不会超过三个。

有了一个论语完备的模型,研究人员就可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了。

扩展阅读:

1.徐云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网上文档:https://www.360docs.net/doc/9219126730.html,/research001

2.陈滇宝,《试谈如何组织大刑型社会调查》https://www.360docs.net/doc/9219126730.html,/wz/6b/224.html

3.《简单三步法教你写如何调研报告》https://www.360docs.net/doc/9219126730.html,/wz/7e/326.html

4.《社会调查公司民间调查公司概念区分》https://www.360docs.net/doc/9219126730.html,/wz/f1/383.html

社会调查复习重点

社会调查复习重点 1、社会调查:采用自填事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 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社会研究的主要方式:社会调查,实验,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3、社会调查的特征:系统性,直接性,量化性,完整性,特定性,推论性。 4、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1).描述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 (2).解释社会现象产生、变化的规律; (3).预测社会现象的发生。 4 5、社会调查研究主要类型: (1)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3)普查、抽样调查、个体调查、典型调查 (4)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5)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 6、普遍调查: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逐个进行调查。 特点: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 2.资料准确; 3.需要高度集中和统一安排; 4.调查项目不能多。 7、抽样调查: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个体中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 特点:1.节省时间、人力、物力; 2.迅速地获得数据资料、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3.应用范围广; 4.准确性高。 8、社会调查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9、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社会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选题阶段 2.准备阶段 3.调查阶段 4.研究阶段 5.总结阶段(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 10、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陈述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总结。 11、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框架 12、调查课题的类型 按目的分为:理论性与应用性 自选与委派 按调查深度分为:描述性课题,解释性课题,预测性课题。 13、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4、分析单位:调查所研究的对象,是用于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特征,解释其中差异的单位。 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 特点:描述个体 聚合个体 区别于 调查对象:资料收集时询问的对象 调查内容:分析单位的属性与特征 15、方法论谬误: 实际中经常发生由于分析单位不明确、分析层次混乱等造成的错误。主要有 (1).层次谬误 (2).简化论 16、层次谬误是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单位作研究,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17、简化论:用低层特征来解释高层次特征,用局限于个人的资料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和特征。 18、选择分析单位时注意: 1.一项调查研究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单位。

社会调查研究

1、 社会定义:是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作为经济基础的各种要素按一 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 人群共同体:由某种共同活动连接的有一定稳定性的人类集合体。 3、 社会三要素:自然环境、人口、文化 4、 社会调查 定义: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有目的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分析、 研究来认识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活动。 5、 社会调查学 概念:关于人们自觉认识社会的理论、方法、过程的一门科学。 6、 社会调查学 特点: 方法性;综合性;实践性 7、 古代社会调查 的 特点: (1)、阶级性 (2)、没有系统自觉地理论作为指导 (3)、调查方法原始、简单、直观 (4)、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5)、民众常常消极抵抗,调查内容单一 8、 近现代欧美国家的社会调查的三先驱:李普莱(法)、布思(英)、霍华特 9、 近现代欧美国家队社会调查的类型: A 、 行政性社会调查:政府部门为了有效管理维持。 B 、 学术性社会调查: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者进行的学术调研活动。 C 、 应用型社会调查:○ 1社会改良调查(慈善家、社会改良家) ○ 2民意调查(媒体、社会调研家,如盖洛普·美) ○3市场调查(企业、商业性的调查机构、政府的商贸部门为了了解市场行情预测市场变化而进行的) 10、社会调查学 形成标志: ①、数理统计的发展和应用 ②、计算机的应用 初级群体:由感情色彩连接,长期直接相互作用。 如:家庭、邻里关系 社会组织:固定目标、社会关系复杂,结构比较稳定。 如:工厂、银行、军队 阶层(阶级):由某一经济社会的收入、职业、社会地位等差别而形成的分层 民族:秉承某一民族的独特文化而形成 社区:居住在同一区域的人结合而成的社会共同体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 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 “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RONG 5.落款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取舍材料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 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

社会调查

1社会调查的性质1它是一种认识行为,主要功能反映社会事实2认识对象的特殊性3它关注调查对象的社会性。 2、社会调查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的信息资料,并作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等的社会认识活动 3、社会调查特点1现实性十分明显2是一种实地调查3表现出实证的特点4具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运用特定方法和研究社会的活动。 4、社会调查客体结构1社会现象2社会事实3社会精神 5、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分为1实证主义2人文主义3马克思主义三个大派别 6、社会调查的功能1对形成检验和发展社会理论的功能2对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发展的功能3对社会决策的功能4能提高人们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 7、商鞅提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调查提纲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国王为了建造金字塔,曾经进行过人口和财产的调查。 8、近代西方社会调查研究三个先去人物1英国霍华德2法国黎普莱3英国布思。 9、早在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他的《自杀论》标志着社会调查研究进入了实证阶段,为利用统计分析构建社会调查理论提供了范例 1890年,美国社会学家芮斯对美国纽约的贫民窟做了大量调查写出了《其他一半如何生活》接着有出版《向贫民窟开战》反映了美国工人阶级生活条件的恶劣情况。 10、使用社会调查研究的工具对未来社会进行预测,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托夫勒,使用“浪潮前锋分析法”出版了《第三次浪潮》。 11、最早的社会调查是1889年美国的史密斯调查研究中国农村并出版《中国乡村生活》。 12、甘博尔和伯吉斯调查北京1921在美国用英文发表《北京;一个社会调查》这是我国都市社会调查的开端。1923年沈家行写成《沈家行实况》这是第一部用中文写成的有关我国农村状况的调查报告。费孝通1939年出版《江村经济》是根据1936年在江苏吴江县开妶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 13、调查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2应用性课题3描述性课题4解释性课题5预测性课题。 14、正确选题的原则1需要性2科学性3创造性4可行性5适当性。 15、社会调查总体方案的基本内容1说明调查研究的题目和解释概念2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3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4确定调查方式和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5确定调查的时间步骤6确定调查经费和调查工具7确定调查机构和队伍。 16、制定调查总体方案的原则1完整周密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实效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17、普查特点1全面性2准确性3普遍性4局限性。 18、普查原则1统一时间2统一方法3统一内容4统一进度。 19、抽样调查的特点1调查的对象是作为样本的一部分单位2样本一般是按随即原则抽选出来的3调查的目的是推断和说明总体。 20、典型调查的特点1是选择同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单位为调查对象2主要是定性调查3方式是面对面直接调查4比较灵活方便。 21、典型调查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实事求是地选择典型2要把点和面结合起来3要用全面的观点来分析典型4要慎重对待调查结论 22、典型调查的原则1准确性2目的性3代表性。 23、个案调查特点1调查深入细致2调查对象的确定性3调查目的是就事论事。 24、抽样的程序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法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25、抽样样本规模1对调查精确度的要求2调查总体的规模大小3调查总体内部的异质程度4调查者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6、测量的要素1测量客体2测量内容3测量规模4数字或符号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27、社会测量尺度包括1定类尺度2定序尺度3定距尺度4定比尺度。 28、问卷设计原则1适合性2有效性3可行性。 29、问卷设计中的步骤1初步探索2设计问卷初稿3适用于修改。 30、访谈法的类型1结构式访谈2无结构式访谈3个别访谈4集体访谈。 31、观察法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全方位原则3深入性原则4持久性原则5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原则。 32、恩格斯的1839《乌培河谷来信》这是马克思主义调查史上的第一篇调查报告。 33、列宁调查研究的特点1从经济角度分析阶级的方法2用质量相互转化规律去划分经济的类型3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相结合。 34、毛泽东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农村调查》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的调查研究文献。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这是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形成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系统论述社会调查问题的首部专著。 35、马斯洛社会需要1基本物质需要(01收入02住房03交通04其他)2安全需要(01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02工作稳定感)3归属友爱的需要(01美满家庭02良好融洽的同事关系03闲暇时间丰富多彩04单位的发展)4自尊需要(01荣誉02尊重03领导关心04公平待遇)5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01学习02创造性劳动03充分发展的机会)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地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的信息资 料,并作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等的社会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的主体是指社会调查行为的发动者和执行者。 它是社会调查行为的主导不分和实际运作者。 3、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是为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其 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一对象都无一例外的逐个 进行的调查。 4、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 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 果来推断总体的方法。 5、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 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 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 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6、个案调查也称个别调查,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对特 定的个别事物所进行的调查。 7、抽样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 取一部分调查对象的过程。 8、偶遇抽样又称为便利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实 际情况,为方便开展工作,选择偶然遇到的人作 为调查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 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例如在广场选择对 来往行人进行调查。 9、定类尺度,又称定名测量尺度,是指用来鉴别被测对 象类别归属的社会测量形式或测量标准。 10、社会测量信度,是指在社会测量活动中测量主体运通 某一确定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得测量值的 前后一致性程度,它说明是测量结果反映测量对象实际情 况的可靠性程度问题。 11、社会测量的效度又称准确度,是指在社会测量活动中, 社会测量主体运用某一确定的测量手段多测量客体进行 考擦所取得的测量结果对说明测量客体某方面属性是恰 当准确有效的程度。 12、访谈法是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 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 13、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 及辅助工具直接的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14、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和题目且通过有关文献收 集资料的社会调查方法。 简答 1、社会调查的任务1搜集调查对象的真实资料2准确的 描述调查对象3真确的解释调查对象4对社会调查对象进 行科学的预测和对策研究。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社会调查的理论方面有了重大 突破,主要表现在1实践的观点2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 质的观点3阶级的观点4群众的观点。 3、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1选题阶段2准备阶段3调查阶 段4研究阶段5总结阶段。 4、选择调查课题的意义1选题是否得当,决定着社会调 查研究的方向和水平2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价值和效用 3选题对社会调查的内容过程及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具有 制约作用。 5、抽样方法 1概率抽样(01随机抽样02系统抽样03分 层抽样04整群抽样05多段抽样)2非概率抽样(01偶遇 抽样02定额抽样03判断抽样04雪球抽样). 6、信度与效度的关系1不可信,必无效2可信,可能有 效,也可能无效3无效,可能可信,也可能不可信4有效, 必可信。 7、问卷设计的要求1问题要简短准确2避免双重提问3 提问避免带有倾向性和诱导性4不要直接提具敏感性或威 胁性的问题5所提问题不得超出回答者的能力,包括识别 文字和理解问题的能力6问题中不要用抽象概念。 8、调查报告的特点1目的明确,针对性强2尊重事实, 务实求真3实事求是,揭示本质4抓住典型,力求新颖5 正视现实,注重实效。 9、调查报告的撰写1确定主题2主题的提炼要做到正确3 主题的提炼要做到集中4主题的提炼要做到深刻5主题的 提炼要做到新颖。 10.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的?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 体准备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 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 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 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 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 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 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11/.概率抽样的类型及其含义。 答:概率抽样依照具体抽样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 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 (2)系统抽样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 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 (3)分类抽样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 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 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 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 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 (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或集体抽样,是将 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 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 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 (5)多阶段抽样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 就是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 行的抽样方法。 七、论述题(13分) 1、试述参与观察的实施过程。 参与观察是指调查者为了达到深入了解情况的目的,在一 定时间内进入被调查的群体或单位之中,在共同生活中进 行观察、记录、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观察方式。实施参与 观察,一般有五个阶段:(1)进入观察现场。要向有关单 位出示证明文件,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征得同意。到观 察现场后,要消除群众的戒备心理,得到被观察者的支持 和帮助。 (2)与被观察者建立友好密切的关系。入乡随俗, 尊重并顺应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要尽快熟悉当地 语言,参加各种活动,与他们共同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 困难。(3)确定观察内容,制定观察计划。观察内容一般 包括四个方面:①情景条件。②人物活动。③人际关系。 ④目的动机。(4)进行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①要慎 重地选择记录时间;②妥善保存记录。③现场记录用简短 的文字和特殊符号迅速记下,事后立即详细整理。④经常 采用的记录方式有两种:一是日记,二是单独事件的记录。 5)撤离观察现场,写出调查报告。 2、试述调查量表与测验量表的区别。 (1)调查量表主要用于问卷调查,测验量表用于测验。 (2) 调查量表主要用于了解总体的情况,而测验量表主要用于 了解个人的某一特征(如智力、能力、成绩)。 (3)调查量 表一般题目较少,效度要求不高;而测验量表设计要求严 格、精确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3.试评价访问法。(1)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问法的最 大特点在于,访问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问的 这种独特的社会学特性使其不仅可以了解广泛的社会现 象,而且还可以深入探讨复杂社会现象的因果联系与内在 本质。 (2)访问包括结构式访问与非结构式访问两种方 式,这就使访问法使用灵活,应用范围广。 (3)访问法可 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效度和信度的评估。 (4)由于访问质量 依赖于调查者的个人素质、被访者的合作与回答问题的能 力,访问中容易产生各种访问偏差。此外,访问成本较高, 有许多问题也不宜当面询问 4、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 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 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 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 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 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 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 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 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证明某 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 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 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 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都可 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 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 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 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 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 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 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 够有专家指导。

社会调查特点和分类

社会调查特点和分类 社会调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明确的调查目的;(2)具有社会意义的调查对象;(3)科学的调查方法;(4)实际的调查效果。 社会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如对国家,省,县或人口普查等大范围或大规模的调查)和微观调查(一般包括两三人或数人的小群体的查)。 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为解决理论性或政策性的问题而进行)和工作性的调查(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两类。 社会调查应有的态度:1、求益的态度:力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2、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不“唯书”;3、求教的态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准备调查内容、准备调查工具、准备调查对象);调查阶段(收集资料,实施调查);分析阶段(审核、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阶段(调查报告)。 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第一步,选题。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自己的兴趣和学识,并结合社会调查的要素特征,选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等等。选题时应当采用必要的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老师等方法。 第二步,计划。紧扣选定的主题,参照相关资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确定系统的调查项目,比如说要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就要提出其必要性和所需条件等问题,每个问题又包含了若干小问题。 第三步,设计指标。指标就是用一定的数量和单位来描述调查对象,如某地区的人口和人均收入等。要用各种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从各方面完整地揭示调查对象的本质特征,保证其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 第四步,拟定提纲。就是用提纲的形式将以上的准备确定下来,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和项目加以精选,分别轻重稳急,使其系统,完整。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常用的调查方式有普遍调查(对调查对象的每个部分每个分子毫无遗漏的逐个调查),典型调查(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代表性的单位做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个案调查(对社会的某个个人,某个人群,或某个事件,某个单位所做的调查)。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第六步,培训与准备。请有关专家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调查态度和调查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该注意筹备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作好与被调查单位的接洽工作,并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

社会调查概念

社会调查概念:社会调查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了解社会真是情况、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探索改造社会、建设社会的道路或方法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社会现象特点:实践性目的性变动性复杂性偶然性模糊性意义:认识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和因果联系,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寻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道路或方法。 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1、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的,社会调查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知道思想。2、任何谁会调查都必须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搜集资料和研究资料。 3、是一个自觉的认识活动过程。 4、对象和任务、社会功能、起源和历史发展、各种工具和操作技术都是要研究的内容。 知识体系:包括社会调查的对象和任务、目的和意义、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起源和历史发展、一般程序和主要环节、基本类型和主要方法、主要手段和技术等等。 主要内容:搜集材料的方法,感性认识方法:研究材料的方法,理性认识方法。 学科特点:1方法性学科2 综合性学科 3 实践性学科。 方法体系:1科学的方法论: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2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程序调查方法研究方法3设计、使用调查研究工具的方法和技术:设计、使用调查工具的方法和技术。 社会调查的方法是一类是搜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是感性认识方法,包括文献调查、实地观察、访问调查、集体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和试验调查等,另一类是研究材料的方法,主要是理性认识的方法,既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定量研究方法,有包括各种思维加工的定性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研究阶段4、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任务:选择调查课题、进行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 研究假设:含义:是对未知社会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关系所作的、尚未经过实践检验的假定性设想或说明。重要作用:是设计调查方案的指南。搜集社会信息的向导。探索客观真理的桥梁。必要条件: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的理论知识、客观的实际情况和一定的想象能力社会调查分类: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最为重要)。两种类型:走马看花:匆忙、粗浅的了解;下马看花: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调查 划分标准:1 按照调查范围(非全面、全面)2 调查时间(一次性、经常性、追踪)3调查的空间(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等)4 调查的目的(行政、学术、应用)5 调查的方式(直接、间接)6 调查对象的状态(静态、动态) 典型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重点调查:是指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 个案调查:也称个别调查,是指为某个特定目的、对某个特定对象进行的调查。 三者关系:典型、重点同:调查部分单位;异:1主要目的和内容不同(典:本质及其规律定序重:对总体数量状况估计定量)2 调查对象的选择标准不同(典:具有代表性重:具有集中性)3具体方法不同(典:直接调查重:可直接可间接) 典型、个案同对象为个别的方法是直接的;异::1对象特点不同(典:代表性;个:不存在选择问题)2主要目的不同(典:本质规律;个就事论事,解决具体问题)。 抽样调查概念:就是先将调查对象编制成抽样框,然后运用一定的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部分抽样单位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调查的结果来推断调查总体的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重点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社会调查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社会调查类型:按照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划分(1)行政统计调查。(2)生活状况调查。(3)社会问题调查。(4)市场调查。(5)民意调查。(6)研究性调查。 按照调查的目的:应用性和学术性 按照调查的内容:综合性和专题性 按照调查的方式:直接和间接 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 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 根据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研究性调查等。 社会调查程序:1.选题阶段:从程序上看,选择调查问题是一项社会调查活动的起点,是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步。 2.准备阶段:如果说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是确定调查的目标,那么准备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能理解成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作准备。 3.实施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分析阶段:对实际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 5.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选题的途径:1.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3.从现有文献中寻找 *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⑺个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⑼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课题的明确化:指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第三章调查设计 1.调查设计内涵:就是根据调查目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进行规划,包括制定探讨和回答调查问题的策略,确定调查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以及制定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施方案等。具体来说,调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明确调查目的;第二,确定分析单位;第三,设计抽样方案;第四,设计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第五,制定实施方案 2.确定分析单位 (1)*分析单位:一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 (2)四种类型的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 (3)*两个特点:①调查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个体 ②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

社会调查

重点一 社会调查研究,是通过向被访问者询问问题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某种社会现象或规律的研究活动。 1、社会调查的局限性 缺少弹性无法了解被访者具体的生活情景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功能 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 3、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困难 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研究的分类 (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部分元素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总体情况进行推断。 (2)按调查的目的分类 描述性调查研究 探索性调查研究 解释性调查研究 (3)按时间维度分类 单一时间横剖调查 多重时间的纵贯调查:趋势调查、同期群调查、追踪调查 趋势调查,是指研究者通过搜集总体在不同时期同一类型的资料,来比较分析总体特性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 同期群研究,是指研究者在不同时点,对某个特定时段内共享相似生活经验的那些人的调查。追踪研究,对同一批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例:在不同时点调查同一批个体户或同一批职工的情况。 (4)按执行的方式 自填写问卷当面访谈电话访问 (5)按运用的领域分类 民意调查市场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居民家计调查学术性专业调查 重点二 1. 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值得去做 创造性——填补空白 可行性——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最佳性 2.分析单位 研究对象称为分析单位。 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层次谬误/区群谬误

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较高的(或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较低的(可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在一个比较高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而在一个比较低的分析单位上来下结论的现象。 现象:班级数越少,学风越好。结论:该专业同学绩点都很高。 (2)简化论/简约论 指的是研究者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从形式上看,简化论的错误与层次谬误正好相反。研究者用比较低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作出的是有关比较高的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 现象:造价学生就业前景好。结论:文天学院就业前景好。 3.测量 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社会测量的四个要件: 测量客体——测量谁? 测量内容——测量什么? 测量法则——怎么测? 数字和符号——如何表示? 测量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定类测量/类别测量/分类测量 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调查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以确定其类别。 如: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 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 = )或不等于(≠)或者叫属于与不属于。 属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定序测量/等级测量/顺序测量 它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鉴别。它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如:文化程度、城市规模、工作能力等。 定序测量不仅能区分事物,而且能反映社会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顺序上的差异,它的数学特性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也就是说,不仅能区分异同,而且能确定其大小,可用“>”或“<”来表示。 定距测量/间距测量/区间测量 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如:智商、温度。 定比测量是一种能够测定事物之间比例、倍数关系的测量尺度。 (1)定比尺度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它除了定类、定序、定距尺度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实在意义的真正零点。定比尺度是研究者的理想尺度。 (2)定比尺度下的数字是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运算的结果都有实在意义。 (3)一个变量能否以定比尺度测量,关键在于零点是否绝对。 如:收入、年龄。 重点三 抽样 抽样是根据某种既定规则从一个总体中选取一组元素的过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特点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特点 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__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情况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情况 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用来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问题和趋势的方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的不同,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分类情况:描述性研究、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最常见的社会调查研究类型。它旨在描述和测量现象、问题或社会群体的特征、态度和行为。描述性研究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人口特征、社会问题和趋势的详尽和准确的信息。例如,一项描述性研究可以调查某个地区的失业率、教育水平或人们对某个政策的态度。这种类型的研究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或文献研究等方法。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用来探索和发现新的观点、理论或问题的研究类型。它的目的是在某个领域或主题上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或案例研究等方法,以收集详细且全面的信息。这种类型的研究常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和市场研究等领域。 验证性研究是用来验证或测试已有的理论、假设或模型的研究类型。它的目标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或证伪某个理论或假设的有效性。验证性研究通常采用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方法,以检验已有理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这种类型的研究常用于社会科学、教育研究和医学领域。 除了以上的分类情况,社会调查研究还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如人

口调查、社区调查、市场调查等。此外,社会调查研究还可以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倾向于使用量化的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而定性研究则倾向于使用质性的数据和描述性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情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在具体的研究领域中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术。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种类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种类 一、引言 调查报告是指通过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调查,收集、整 理并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后,用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和表达的报告。调 查报告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市场调查报告、学术研究报告、企业调查报告等。本文将对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种类进行探讨。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客观性 调查报告应该具备客观性,即基于充分的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和总结,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的干扰。客观性是调查报告的基础,能 够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系统性 调查报告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分析,包括明确调查目的、设计 调查方案、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等多个环节。只有通过科 学的系统性方法,才能得出准确、全面的结论。 3.精确性 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和描述应该精确准确,避免错误和歧义的出现。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细致入微和谨慎严谨的态度,避免产生数 据偏差或解读误差。 4.可读性

调查报告应该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即结构清晰、语言简明、逻辑连贯。对于读者来说,能够轻松理解报告的内容,并能够清晰地获取调 查结果和结论。 三、调查报告的种类 1.市场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通常由市场调研公司或企业内部的市场调研团队编制。该种报告旨在了解和分析特定市场的情况,包括市场规模、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市场调查报告对于企业制定市场策略和产品决策具有 重要意义。 2.学术研究报告 学术研究报告是学者或研究人员对某一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后的 成果总结和表达。该种报告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理 论框架、结论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专业性。 3.企业调查报告 企业调查报告是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市场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 析后的报告。该种报告旨在帮助企业识别问题、改善管理、提高绩效,包括员工满意度调查、客户反馈调查、供应链管理调查等。 4.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

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调研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调研报告题目 调研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 (二)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三)摘要 调研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摘要包括:“摘要”字样、摘要正文和关键词。 (四)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研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措施。 要求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

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 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旨在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调查研究类型。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类型。 一、横断面调查 横断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上对一个群体的特征进行测量和描述的调查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者可以了解到被调查群体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情况。例如,政府机构可以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全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 二、纵向调查 纵向调查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群体进行多次测量和描述的调查方法。通过纵向调查,研究者可以观察到被调查群体在时间上的变化和演变。例如,长期追踪调查可以帮助了解青少年犯罪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三、交叉调查 交叉调查是指同时进行多个群体的调查,并比较这些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通过交叉调查,研究者可以比较不同群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差异,并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可以进行跨国比较调查,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是一种控制变量的调查方法,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观察某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因果关系,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可以进行教育实验,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五、观察研究 观察研究是指对被调查群体进行直接观察和记录的调查方法。观察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实际行为和现象,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例如,可以通过观察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行为,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行为特征。 六、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指通过给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并收集回答来了解其观点、态度和行为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和意见,并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某个政策的支持程度和看法。 七、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是指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与被调查者进行详细的交流和访谈的调查方法。深度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经验、观点和动机,并获取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信息。例如,可以进行深度访谈来了解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成功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