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全章导学案

《多边形》全章导学案
《多边形》全章导学案

导学案 9.1 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外交等概念

2、了解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

3、了解等腰三角行、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二、学习重点:

1、了解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外交等概念

2、了解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

3、了解等腰三角行、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三、自学指导1:

1、认真看书本P55,并回答下面问题:

(1)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用笔画在书上) (2)如图所示:

①整个三角形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②三角形有___条边,分别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角形有___个顶点,分别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度

⑤三角形有_____个内角,分别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⑥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用笔画在书上) ⑦一个三角形一共有____个外角

⑧如图所示:请你做出ACB ∠的外角,一共能做出几个?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自学测试1:

1、指出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2、指出△ADC 的三个内角,三条边,并表示出来

3、CD 是哪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

4、BDC ∠是△BCD 的什么角?是△ACD 的什么角?BCD ∠是△ADC 的外角吗?

5、画出B ∠相邻的外角

A

B

C

A B

C

D

五、自学指导2:看书本P55-P56的试一试,并回答问题: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三种: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两种: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六、自学测试2:

完成书本P56的做一做和练习

导学案9.1 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概念

2、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3、会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

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高的画法 三、自学指导:

看书本P57的第一段,完成下面几个内容:

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完成做一做中的第一个作图。

2、什么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和角的平分线有区别吗?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完成做一做中的第二个作图。

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画法一样吗?完成做一做中的第三个作图。并画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4、完成P57的做一做中的填空题 四、自学测试:P57的练习 五、加强训练:

1、已知△ABC 中,∠A :∠B :∠C=1:2:3,求△ABC 各角的度数

2、已知:AC ⊥BC ,且∠A=60度,BD 是△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 求:∠ABD 的度数。

A

C B

D

导学案9.1 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两条性质

2、了解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3、会运用三角形内、外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初步的说理 二、学习重点: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自学指导: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2、认真阅读书本P57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完成P58的做一做 (2)右图所示:

①外角有哪几个?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角有哪几个?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4相邻的内角是_________ ④与∠4不相邻的内角是_________ ⑤∠1+∠4=________

∠1+______+______=180

从上面两个式子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

即: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书本P58的第二个做一做

4、讨论书本P59的例题1

四、自学测试:P59-P60的练习1、2、3题 五、加强训练:

1、如图:∠ACB=______+_______ ∠ACD=______+_______

2、∠BED=______+_______ ∠DFC=______+_______

∠EDF=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六、课后作业:P61的2、3、4 七、补充练习:

1

2

3

4

5

6

A

B

C

D

A

B

D

C

F E

八、

1、如图:已知:∠AEC=100,∠EOB=70, 且BD 平分∠ABC ,求:∠OCB 度数

2、已知:∠B=40,∠A=50,∠C=30,求:∠1和∠2

3、已知:∠B=30,∠A=60,∠C=20, 求:∠BDC 度数。(提示:辅助线)

4、已知:∠A=∠D+∠C 证明:EA ∥FD

B

A

C

D E

A C

B

E

D

F

1 2 A B

C

D

A

B

C

D

E

F

导学案9.1 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构成三角心的条件

2、知道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学习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其简单应用

三、自学指导: 1、复习提问:(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三角形的外角有什么性质?

(2)如图所示,从A 到B ,走那一条路最短, 根据的数学原理是什么?

2、认真阅读书本P60的做一做下面那段话,

并完成做一做,画出三角形。

3、完成试一试,并讨论什么样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4、阅读书本P60-P61的后面两段话,理解三角形具有_______性。

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你还可以举出例子吗?

四、自学测试:P61的练习

五、加强训练:

1、下面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线段是哪一组( )

A 、3,4,6

B 、4,6,6

C 、4,4,2

D 、4,1,3 2、从2,3,6,4中任选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 你可以选择哪三条?____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3、木匠在安装木门的时候在门上固定一个木块,这是利用三角形的_____

4、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2,4,x ,则x 应满足什么取值范围________,若x 为偶数,则x=______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分别为4和6,则第三条边为______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分别为2和6,则周长为______

7、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一条边长为6,则 另外两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 六、课后作业:P61的1,2,3,4

1

2

3 A

B

导学案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

2、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3、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其应用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书本P62-P63的内容,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P62中的试一试:说出什么叫四边形,什么叫五边形?

2、什么叫n边形?又称为什么?

3、你能区分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吗?

4、五边形和六边形分别有多少个内角?多少个外角?n边形呢?

5、什么叫正多边形?

6、什么是多边形的对角线?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几条对角线呢?五边形和六边形呢?n边形呢?

7、将P63的图9.2.3中的三个图形的对角线全部画出来。

8、完成P63的探索中的表格,并写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9、讨论完成P64的试一试,你能否用这种方法证明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四、自学测试:认真阅读P64的例题,并完成下面题目

1、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____条,这些对角线将六边形分成_______个三角形

2、十边形的内角和度数是_________

3、一个多边形内角和度数是72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_____边形

4、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都是120度,那么这是一个_____边形.

5、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都是_____度

五、课后作业:P65的1,2,3

导学案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

2、了解从三角形到n 边形,从外角到内角的“化归思想” 二、学习重点:

n 边形外角和公式及其应用 三、自学指导:

1、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_

3、认真阅读书本P64的第二段话,并完成探索中的表格 四、自学测试:完成书本P64的练习1,2 五、加强训练:

1、五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外角和是______

2、八边形的外角和比七边形的外角和大,对吗?( )

3、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60度,这是一个______边形

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20度,这是一个_____边形

5、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外角的5倍,则这是一个_____边形

6、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比外角多120度,则这是一个______边形

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是一个____边形 补充练习:

1、正六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外角和是_____,每个外角等于____度,每个内角等于______度

2、多边形的边每增加一条边,内角和增加___度,外角和增加___度

3、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40度,这是一个______边形

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40度,这是一个_____边形

5、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外角的3倍,则这是一个_____边形

6、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比外角多100度,则这是一个______边形

7、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

7

2

,则这是一个____边形

六、课后作业:P70的5,6,7,8,9

导学案9.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1.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

2、知道拼成一个不留空隙又不重叠的平面图形的关键是n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相加等于

360

二、学习重点:

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

三、自学指导:

1、复习:(1)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________,外角和是_______

(2)什么叫正多边形?

2、制作6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正七边形,分别动手拼图,观察到底有几种正多边形能够拼成一个平面图形,使它既不留下一丝空白,又不相互重叠。

3、认真阅读书本P65-P66的内容,并完成P66的表格,回答下面问题:(1)正多边形能否拼满地板应满足什么样的数学原理呢?

(2)可以拼满地板的正多边形分别需要几个?可以怎样利用数学知识来推导出来?

四、自学测试:P66的练习

导学案9.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2.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

一、学习目标:

1、会用多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

2、能说明几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理由

二、学习重点:

通过用两种以上正多边形拼地板,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抽象等能力

三、自学指导:

1、复习:(1)能单独拼满地板的正多边形有哪几种?

(2)用正多边形铺满地板利用的数学原理是什么?

2、认真阅读书本P66-P67的内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图9.3.3是由哪几种正多边形铺成的?为什么能拼成既没有空隙也没有重叠的平面图形?

(2)图9.3.4呢?

(3)图9.3.6呢?

(4)图9.3.7呢

四、自学测试:P67的练习2

五、加强训练:

你能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十二边形拼成一个不留空隙,不重叠的平面图形吗?

六、课后作业:P67的习题1,2(写出个数即可),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

第一讲:图形的旋转 一、旋转的有关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____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____,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__________.(如图) 注意:⑴研究旋转问题应把握三个元素: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一组对应点所构成的旋转角__________. 例1如图,把四边形AOBC绕点O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谁? (2)旋转方向如何? (3)经过旋转,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谁? (4)图中哪个角是旋转角? (5)四边形AOBC与四边形DOEF的形状、大小有何关系? (6) AO与DO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BO与EO呢? (7)∠AOD与∠BO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旋转的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__________的;(进而得到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②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 ③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等于__________;(若特殊角则得

到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题2: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①试说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 ②∠DAE等于多少度? ③△DAE是什么三角形? ④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ABC内一点,若将△ABD经过旋转后到△ACP位置,已知AD=3,BD=4,CD=5,则∠ADB为多少度? 例题3 如图,已知点O和点P ,请按要求作图: (1)画出点P绕点O顺时针旋转45°后的对应点P1;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相似三角形全章学案

27.1 图形的相似(第1课时)总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事物的图形的观察、思考与分析,认识理解相似的图形。 二、重点难点:认识图形的相似、形成图形相似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着图形相似的现象,探究相似图形一些重要性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描述形状相同的物体,体会相似图形在刻画现实世界中重要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自主探究 问题一: 1、相似图形的定义? 2、请举例说明我们生活中相似图形的实例。 问题二: 1、两个相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思考 (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人站在平面镜前看到的镜像及哈哈镜里看到的镜像,它们相似吗?为什么? 问题三:全等形与相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尝试应用 1、下图中的哪组图形是相似图形() 2、观察图27-1-6中图形(a)—(g),其中哪些是与图形(1)、(2)、(3)相似的。

3、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上,有一△ABC 。现要求再画一△A’B’C’,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非全等)。 六、补偿提高 1、(教材P37练习第2题变式题)观察下列各个图形,找出其中相似的图形。 2、如图所示,左侧上海名牌大众汽车的标志图案,与右侧A 、B 、C 、D 四个图形中相似的是( ) 3、下列是相似图形的有( ) A. 两个三角形 B. 两个正方形 C. 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两个矩形 4、如图,作出与方格纸中的图形相似的图形,使点A 与A ′对应,且所画的图形是原图形的2倍。 七、小结与作业 八、教学后记: 九、学生出勤: C B A

2019《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导学案.doc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 1、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知道多边形顶点、 边数、对角线的关系 2、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学习过程】 一、情境感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多边形的认识 ( 一 ) 预习:仔细阅读课本15-16 页,弄清以下概念 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 (二)检测 1、下列图形是多边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序号 ) 2、n 边形有 ___个顶点, ___条边, ____个内角。若一个多边形有 12 个内角,则这个多边形为______边形,若一个多边形有十个顶点,则这个多边形为____边形。 3、若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4,则它的周长是_____ 4、判断对错。如果说法错误,试举出反例 各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 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 ( 三 ) 多边形的对角线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边数 4 5 6 7 n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 上述对角线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 ( 四) 跟踪练习 1、从八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_____条对角线,分割成 _____个三角形。 2、过某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 分成 5 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_____边形 3、从某多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7 条对角线,这 些对角线将该多边形分割成_____个三角形。 探究二:圆的认识 ( 一 ) 自读 17 页前三自然段,理解相关概念:圆、半径、圆 弧、扇形、圆心角 ( 二) 典例引路 将一个圆分割成三个扇形,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比为1: 2:3,求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 三) 变式练习

八年级数学下册3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课题简单的图案设计 精品导学案 北师大版7

课题简单的图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利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2.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灵活运用平移与旋转组合的方式进行一些图案设计.【学习重点】 利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学习难点】 会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分析图案.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我们学过哪几种图形变换? 答:轴对称变换、平移、旋转. 2.奥迪汽车车标是由圆形经过平移得到的,风神汽车车标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大众汽车车标 是通过轴对称得到的.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利用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分析图案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8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范例1:对下图的变化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B) A.轴对称、旋转、平移B.轴对称、平移、旋转 C.平移、轴对称、旋转D.旋转、轴对称、平移 学习笔记: 方法指导:仔细观察图案,分析构成的基本图形,再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和方式.是通过平移、轴对称、旋转中的一种变换还是其中的几种变换的组合. 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在小组展示的时候解决. 学习笔记: 检测可当堂完成. 仿例1:

如图,将等腰三角板a向右翻滚,依次得到b、c、d,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a到b是旋转B.a到c是平移 C.a到d是平移D.b到c是旋转 仿例2:如图,可以通过平移变换但不能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案有①④;可以通过旋转变换但不能通过平移变换得到的图案有③;既可通过平移变换,又可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案有②. 变例: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少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说:45°;乙同学说:60°;丙同学说:90°;丁同学说:135°,以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B) A.甲B.乙C.丙D.丁 归纳:对于轴对称、平移、旋转这几种图形变换一般从定义区分,并观察图形、仔细分辨. 知识模块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式设计图案 范例2:用四块如图①所示的正方形瓷砖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②、图③、图④中各画一种拼法.(要求三种拼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图略 仿例: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既可以通过翻折变换,又可以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的图形是( C) A B C D 归纳:从某个简单图形出发,通过对其进行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后的图形进行巧妙的组合,就可以得到一些非常美丽的图案.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交流预展】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 知识模块一利用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分析图案 知识模块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式设计图案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 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相似全章导学案

石桥二中导学案(2015秋) 使用教师:学科:数学教学内容:第二十七章“相似”分析时间:2015.12.6 年级:九主备教师:备课组长签名:

使用教师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27.1图形的相似(1) 时间 2015年12月7日 年级 九年级 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签名___ 三 维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 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审美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以“生活中的数学”为载体,使学生体会相似图形的神奇,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难点: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自主预习 1 、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 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课本图 27.1-1)( 课本图27.1-2) 2 、什么是相似图形? 3 、思考:如图27.1-3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 二、合作探究 1.问题: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 和CD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多少? 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2、成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d c b a =(即ad=b 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3)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 c b a =或a:b=c:d ;(4)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 c . 三、归纳反思 ⑴这节课我学会了: ⑵易错点: ⑶这节课还存在的疑问: 四、达标测评 1.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 2、填空题 形状 的图形叫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 或 而得到的。 3.如图,请测量出右图中两个形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1)(小)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大)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2)(小)=长宽 ;(大)=长宽 . (3)你由上述的计算,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4.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政区”地图上,量得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时7.5cm ,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5.A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0m ,在一张平面图上的距离是5cm ,那么这张平面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 .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C .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 .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放大镜下看到的图象与原图象的形状相同 B.哈哈镜中人像与真人的形状是相同的 C.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与原图象的形状相同 D.放大一万倍的物体与它本身的形状是相同的 教法与学法指导 观察图片,体会相似图形 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下册15_1_2多边形导学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会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计算公式. 2、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的计算公式. 3、能灵活应用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二、预习内容 范围:自学课本P43-P46,完成练习. 三、预习检测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它是几边形? 解: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0分钟) 探究要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公式. 不难发现,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为两个三角形,如图(1).由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________°,所以可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 把四边形分割成为三角形,你还有其他办法吗?把它画在图图(2)、(3)上,并由此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 探索: 设计一个实验(如剪纸、拼图),说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思考: 四边形的内角可能都是锐角吗?可能都是直角吗?最多有几个钝角? 交流: 在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取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它们的和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和. 所以,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_______°. 交流: 思考: 典例: 例、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它的一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三分之二,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跟踪训练: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2倍,它是几边形? 交流: 多边形的内角和Q可以看做是这个多边形边数n的函数吗?为什么? 实践: 从操作中可以发现,虽然四边形的边长不变,但它的形状却不断改变,这说明四边形具有_______性. 四边形具有_______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下图的电动伸缩门就是应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性. 探索: 以AB=20mm,BC=30mm,CD=18mm,DA=21mm为边,画出四边形ABCD.和同学们比较一下,大家画出的四边形的形状一样吗?如果使∠ABC=60°,再画这个四边形,大家画的形状一样吗? 二、小组展示(10分钟) 每小组口头或利用投影仪展示一道题, 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组要积极思考,勇于挑错,谁挑出错误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问,给谁的小组加分(或奖星) 交流内容展示小组(随机)点评小组(随机) ____________ 第______组第______组 ____________ 第______组第______组 三、归纳总结 本节的知识点: 1、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计算公式. 2、灵活应用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四、课堂达标检测 1、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的度数为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 A.6 B.8 C.10 D.12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不可能为( ) A.180° B.680° C.1080° D.1980° 3、下列多边形中,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的是()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八边形 五、学习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第23章旋转全章教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图形旋转》导学案有答案.docx

初中数学精品试卷 课题 3.2 图形的旋转课型新授课课时主备人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学习目标2、会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3、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学习重点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上的分析、理解旋转的意义. 学习难点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体的平行移动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物体的旋 转的现象:如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的转动 .请你在列举一些有 关旋转的现象 . 知识链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学习反思阅读教材 一.旋转定义 旋转的定1、如图,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 转到 义及相关位置P’,它是绕上面的悬挂点在一个平面上的阅读教材 概念转动,像这样的运动就叫做(rotation),并填空. 这悬挂点就叫做小球旋转的___________ ( centre of roration). 2、如图( 1),点 A 绕着点 O 转过 80°到了点了解对应 A’的位置,那么点 A’与点 A 称为对应点,点 O点、旋转角 就是旋转中心,而∠ AOA’的度数等于旋转角度的意义 . 80°.

归纳旋转( 1) 的三要素归纳: ( 1)图形的旋转由、和 所决定 . ( 2)有些平面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 的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 3、练习 如右图,△ ABC 绕点 O 逆 时针方向转动了45°后到 尝试应用′ △ ABC ,请指出: ( 1)对应点; ( 2)对应角; ( 3)对应线段; ( 4)在图中标出点 D 的对应点 ′D ; ( 5)旋转中心是点 _________; 旋转的三 (6)旋转的角度是 _________. 要素 二.探索交流 如右图,△ ABC 绕点 O 逆时针方向转 动了 60°后到△ A ′ ′, B C 请指出:旋转中心、 旋转角,并说明这两个 巩固概念 三角形的顶点、边与 加深理解 角是如何对应的?

图形相似全章总复习

图形相似全章总复习 夯实基础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2、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3、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相似比的概念;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4、了解位似的概念,做的位似是特殊的相似变换,会利用位似的方法,讲一个图形放大 或缩小; 5、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能综合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一、比例线段及黄金分割 1.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b=c:d,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要点诠释: (1)若a:b=c:d,则ad=bc;(d也叫第四比例项) (2)若a:b=b:c,则b2=ac(b称为a、c的比例中项). 2.黄金分割的定义:如图,将一条线段AB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AP、PB,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 段的长度与全长之比,即 AB AP AP PB (此时线段AP叫作线段PB、AB的比例中项),则P点就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黄金点),这种分割就叫黄金分割. 3. 黄金矩形与黄金三角形: 黄金矩形:若矩形的两条邻边长度的比值约为0.618,这种矩形称为黄金矩形. 黄金三角形: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角为72°,恰好是顶角的2倍,人们称这种三角形为黄 金三角形. 黄金三角形性质:底角平分线将其腰黄金分割. 要点二、相似图形 1.相似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similar figures). 要点诠释: (1) 相似图形就是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 (2) “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时,两个图形全等. 2.相似多边形 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它们的形状相同,称为相似多边形. 要点诠释: (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既是判定方法,又是它的性质. (2)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 要点三、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方法(一):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判定方法(二):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要点诠释: 要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只需找到这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即可,对于直角三角形而言,

《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导学案

课题: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科目:数学课型:复习提升课五年级【目标导学】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步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综合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使知识系统化。 重点: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正确应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知识。 ⑴你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 ⑵怎样用字母表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组织学生用学具,说一说推导过程。 (2)总结方法:以上三种图形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 3、整理完整知识结构。 S= a S= s= s= 观察: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 4、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采用两种方法: 【问题探究】 22cm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0cm 右图是一个梯形,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议一议: 30cm (1)当上底为0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2)当上底为30cm时,这个图形变成了什么图形?面积怎样计算? 2、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一条高是多少米呢? ? a b 8cm 4.5cm 4cm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 高是8米,那么它的底是多少米;如果底是60分米那么它的高是多少米?。 【反馈提升】 1、靠墙边围成一个直角梯形花坛,为花坛的篱笆长54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右图)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达标测评】 一、判断我能行 ⑴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3)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 (5)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到原来的二倍,高扩大到原来的三倍,面积就扩大到到原来的五倍。( ) 二、填空我做主 1、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底是( )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在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高是8米,那么它的底是( )米;如果底是60分米那么它的高是( )米? 作业:学习巩固84页 【反思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系统复习了 的相关知识,我认为在 学的较好, 还有不足,自我评价 (好、一般、较差 )。 10cm 5cm 6cm 12cm 18m

《旋转》导学案(全章)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1) 【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 3、利用性质解 决相关问题。 把一个平面图形_平面内某一点O ______________ 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 点 0 叫做 __________ ,转动的角叫做 __________ 。因此,旋转的决定因素是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_ 、剖析展示 1. 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 60分.(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⑵经过20 分,分针旋转了 ___________ . 2 .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 OAB ,它绕0点按顺时针 方向旋转得到△ 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 _____________ 转角 2)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 ,请你画出△ABC 关于L 的对称图形A A 'B'C 是 ___________ 2 )经过旋转,点 A 、B 分别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厶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上一点,厶ABD 经过旋转后到达 虫ACE 的位置。(1)旋转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旋转了 _______ 度.(3)如果M 是AB 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 旋转后,点M 转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自学教材P60探究,总结归纳旋转的性质。 3)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4) 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 )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 加勺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 些性质.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旋转性质的应用 课本p61练习2. 3.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学习重点】旋转相关概念以及性质。 【学习难点】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学指导 、归纳点拨 2、预习探究 B 1、引入导学 1)将如图所示 点B 的对应点为点 的四边形ABCD 平移, D ,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ED c E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人教版数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以及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画图等过程,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经历了实际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重点】 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数学上的分析,理解旋转的定义。【难点】 对旋转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旋转后的现象进行探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点O叫做,转动的角叫做. 2. 一般地,可以根据定义得出旋转的以下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3)旋转前、后的图形. (二)自主探究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

相似(全章教案)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重点、难点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难点的突破方法: (1)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只是对相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述,不是定义;还要强调:①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②相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 (2)对于成比例线段:①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③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四条线段 a,b,c,d 成比例,记作 d c b a =或a:b=c:d ; ⑤若四条线段满足d c b a =,则有ad=b c (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若四条线段满足ad=bc ,则有d c b a =,或其 它七种表达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的三道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例1是一道判断图形相似的选择题,通过讲解要使学生明确:(1)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2)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 图形;(3)在识别 相似图形时,不要以位置为准,要“形状相同”;例2通过分别采用m 、cm 、mm 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 b a 的值相等,使学生明确: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例3是求线段的比的题, 要使学生对比例尺有进一步的认识:比例尺=实距图距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而求图上距离与 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求两条线段的比.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三章旋转全章教案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图形的旋转 第一课时名师学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等相关概念 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象出概念。 学习过程 (一)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观察下列图片: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2)大风车的转动;(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荡秋千 (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6)汽车上的雨刮器 ●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 问题: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A 转到B ,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 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A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点B ; 图2:在同一平面内,线段AB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线段CD ; 图3:在同一平面内,△ABC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DEF。 旋转定义: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_____________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点O 叫做_____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___。 旋转的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①同学们观察图3,点A ,线段AB ,∠ABC 分别转到了什么位置? 抽象出三角形的旋转 · O A B C F D E (图3) 抽象出线的旋转 · O A B C D (图2) 抽象出点的旋转 A B (图1) O

27.1图形的相似教案与学案

课题:27.1图形的相似 P34—39 【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这是九年级人教版数学第27章第1节内容。主要讲述相似图形的概念、怎样判别相似图形以及从相似三角形到相似多边形的特征。 2、分析:本部分内容虽然只需要讲解一个概念:相似。但所要准备的工作却有很多, 特别是如何从相似的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回到一般性的过程很重要。 【目标以及分析】 1、教学目标:通过一些相似的实例,让学生观察相似图形的特点,感受形状相同的意义,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能通过观察识别出相似的图形.能根据直觉在格点图中画出已知图形的相似图形. 2、分析: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相似图形在日常生活是非常普遍的,如何把它引入到数学中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 察识别相似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是一个特别要关注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巩固与练习→小结 (二)教学情景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1: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图形给我们以相似的感觉,它们的形状、大小各有什么特征?还有,我们地理所说的比例尺又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2:观察课本第34页图24.1.1、图27.1-1,每组图形中的两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3:相似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相似多边形呢?它们的各角、各边各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此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较快的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课本,在自主探究问题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规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观察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不同大小的足球,还有汽车和它的模型,它们有什么特征? (1)归纳:每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图形. (2)老师还可结合实例说明: ①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②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3)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两个正三角形,其中一大一小,我们可以把其中较大的一个当作是较小的那个经过图形放大所得到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延伸到多边形呢?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相似多边

多边形的面积导学案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班级________小组名______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使用说明: 1.自学教材第页79—81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针对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 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2.带★号的C1、C2号同学可以不做。 知识储备 1.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2.在右图中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它的高。 自主学习 1. 我的发现是: 2.怎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3.为什么要沿高剪开? 4.怎样计算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合作探究 1.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 2.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具备什么条件? 3.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字母公式。 达标测评 1.判断.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m,高是4dm,它的面积是48㎡。(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 2.填空.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2)0.72平方千米=()公顷81000平方米=()公顷 6.2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下列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9cm,高=5cm (2)底=6.4dm,高=3.4dm 4.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50米,高是84米,共收小麦14.7吨。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5.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广告牌,底是4米,高是3.5米,要给这块广告牌的两面都刷油漆,油漆工人带来一桶12千克油漆,每平方米用油漆0.5千克,请你算一算油漆够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