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观评价

汽车主观评价
汽车主观评价

汽车的主观评价

1. 乘坐舒适性评价

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

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 road和Rough Road。

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

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Primary Ride/Body motion

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

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 Events)

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

一阶振动(Primary/Bump)

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冲击(impacts)

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2. 转向性能评价

2.1 泊车/操纵性(Parking/Maneuvering)

Parking/Maneuvering是指在停车场或路边停车时汽车以非常低的速度行驶和泊车的性能。

转向力(Efforts)

考察车辆静止时转向力,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转弯转动方向盘时,是否有转向力的波动,即转向力是否均匀。

回正性 (Returnability)

评价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前进或倒车行驶时方向盘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考察方向盘回正是否平滑、一致、稳定,自动回正后方向盘位置接近直线行驶状态的程度,自动回正的速度,回到直线行驶状态是否需要驾驶员辅助。

操控性(Maneuverability)

评价在行驶空间狭小时车辆的操纵性。在泊车时考察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大小,是否感觉到车辆受狭窄道路、转向轮转角及车体外伸部分(转向半径)的限制。

2.2 直线行驶可控性(Straight Ahead Maneuverability)

直线行驶可控性是指方向盘在直线行驶附近时汽车的转向特性,在该位置时驾驶员是否可以精确、自信地进行转向控制;该特性反映了驾驶员为保持汽车直线行驶进行方向修正时,汽车的响应和转向力矩反馈的大小。

响应(response)

围绕汽车直线行驶位置,即少量转向输入时,汽车的响应品质。考察少量转向输入时汽车的响应量,要在不同的速度下评价;是否有响应量很小或没有的方向盘角度范围(Window/Steering angle deadband),在该转向盘角度范围内及范围之外,二者转向响应量有什么不同;最后要考察左右转向响应的对称性。

中心感和力矩反馈(Center Feel/Torque Feedback)

在直线行驶位置附近转向力矩反馈。随着转向力的增加,是否有一个明显的中心点,即使有少量的偏差,或是否有转向感很差转向角范围。考察转向力矩随小转向角变化而改变的程度,这种感觉是弱还是强,转向力矩的增大是线性、不连续的或粘滞的;是否有摩擦阻力感;是否有转向盘刚性地连接到转向轮的感觉,或者是柔性地连接到转向轮上的感觉(Compliance feel)。

转向力(Efforts)

在不同的车速下评价。在小的转向修正(直线行驶)时转向力是否合适,是轻还是重。

转向精确度(Modulation/Precision)

考察转向盘力矩、转向盘转角与车辆响应的联系(直线行驶,小方向盘转角输入)。在中心附近,转向力矩与车辆响应是否匹配,是否有缺乏与车辆及路面关系的转向感觉,是否有转向修正的精确感。

2.3 转向可控性(Cornering Controllability)

转向可控性是指转向时的转向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使驾驶员精确、自信地控制汽车,转向特性包括转弯时车辆响应、力矩反馈,使车辆既进入弯道又使车辆按预定线路行驶的转向盘转角调整,也包括车辆出弯道时的自动回正特性。

响应(Response)

在各种转弯情况下车辆关于转向盘输入的响应品质。考虑车辆对转向输入的响应量,特别是在弯道行驶阶段,是否有明显的转向滞后现象,转向盘输入和车辆响应是否成比例或有可预见性。

力矩/反馈感(Torque/Feedback Feel)

转弯时来自转向盘的力矩反馈特性和感觉。当转向盘转角增大或减小时,是否有明显的或明确的转向盘力矩增加或减小;在整个转向盘转角操作范围内,转向盘力矩是否连续或与方向盘转角成比例;当少量调整方向盘转角时,是否有转向盘力矩阶跃改变的感觉(转向力矩滞后感);转向是否有路感,是否有僵硬和直接或柔性和顺从感(Compliance feel)。

转向力(Efforts)

不同车速下的转向力。转弯时的转向力和把持力是否合理,是轻还是重。

回正性(Returnability)

从不同转弯状态恢复到直线行驶状态的能力。回正运动是否平滑、一致和稳定;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状态的程度;自动回正的稳定性,超调量和振荡次数(衰减特性)。

转向精确度(Modulation/Precision)

考察转弯时转向盘力矩、转向盘转角与车辆响应的联系(直线行驶,小方向盘转角输入)。车辆响应对转向盘输入是否直接和精确;在整个转向操作范围内转向盘力矩反馈与车辆响应是否匹配;是否有转向修正的精确感。

2.4 转向扰动(Steering Disturbance)

转向扰动是指由其它原因(驾驶员输入除外)导致的不希望的转向响应或反馈。

力矩转向(Torque Steer)

发动机关闭或打开时车辆的偏离行驶路线。驱动力矩改变或换档时,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跑偏(Pull)

在平滑路面上行驶时汽车是否总是跑向一边;踩下离合器、不制动、方向盘自由时,考察车辆侧身漂移量(Hand-off drift),评价维持汽车直线行驶的方向盘力矩(Correction efforts)。

冕状路面敏感性(Crown Sensitivity)

车辆对冕状路面的反应偏离行驶路线是否显著,需要多大的方向盘转角补偿扰动(Compensation Angle),评价维持汽车直线行驶的转向盘力矩(Correction efforts)。

Wheel Fight

评价转向轮在不平路面上的运动。单边路面激励时的车辆振动,如汽车通过凹坑、非对称不平路面等。

扭振(Nibble)

由于车轮不平衡,在平滑路面上行驶时导致方向盘扭振。

3. 操控性(Handling)

3.1 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直线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没有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沿直线行驶的性能,它也包括汽车加速和制动时车体姿态的改变。

直线行驶(Straight Running)

考察在光滑路面上在没有驾驶员方向控制的情况下,汽车维持直线行驶的性能。在光滑路面上车辆是否随机地向一边偏移(Wandering);车辆是否摆尾(Fishtailing);有路面扰动时汽车是否保持直线行驶;纵向光滑的Groove或Ridge(类似卡车车辙)是否会导致车辆偏离行驶路线(Truck nut wander);车辆通过路边缘或纵向连接处(如Rain Groove)时车辆反应;通过凹坑、凸起或起伏路面时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Bumper Steer)。侧向风敏感性(Sidewind Sensitivity)

侧身阵风时车辆有多大的反应,用风机和随机的自然侧向风评价。车身侧倾角、横摆角有多大,偏离行驶路线偏移量多大(无驾驶员干预)(Vehicle Reaction);为保持汽车直线行驶驾驶员需要多大的转向修正。

加速时俯仰/后仰-下蹲(Acceleration/Lift-Squat)

评价汽车的俯仰姿态,如初始瞬态时汽车的后仰和下蹲、稳态时汽车的后仰和下蹲。

加速能力(Acceleration Capability/Traction)

评价大油门开度时汽车传递驱动力的能力。最大加速度率高还是低,高加速度时车轮是否容易旋转,油门开度变化是否容易地控制车轮转速,加速时车轮是否跳动。

3.2 转弯稳定性(Cornering Stability)

转弯稳定性是指汽车转弯的能力主品质。

不足/过多转向(Under/over steer)

在任何工况下是否表现出一致、舒适和可预见的不足转弯特性,或者在有些情况下会改变转弯特性,评价各种工况的稳态转弯特性;评价车辆瞬态工况下的转弯特性改变,如进弯道和出弯道时,S型转向(瞬态);评价车辆在接近极限工况下的转弯表现;转弯特性是否突然变化或渐近地变化(progressiveness)?

动力系统开/关(Power On/Off)

改变油门开度对车辆转弯的响应有多大?考察车辆行驶路线的改变量,不足转向特性和稳定性有多大变化?从稳态和瞬态来评价;评价为保持方向方向不变的方向盘输入的修正量;评价车辆传送驱动力的能力。转弯制动(brake in a turn)

评价车辆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转弯时车辆的响应(uniformly low and high μ, jumpμ and splitμ);评价车辆在稳态和瞬态工况下强烈制动时车辆行驶路线的改变,评价为保持车辆的行驶路线需要多大的转向修正(contrability);为维持转弯时安全和自信感车辆的减速度应是多少(deceleration capability)?

抓地性(road holding)

评价车辆在平滑路面上的横向抓地性(smooth road capability)和粗糙路面上的抓地性(cobble or washboard road);在正常转弯情况下,车辆的转弯路径和转弯姿态受路面影响有多大(road profile sensitivity),要考虑长波形和短波形两种情况。

侧倾控制(Roll Control)

评价车辆转弯时车辆的侧倾度。在初始阶段是否感觉到车辆容易(或轻松)控制;在整个瞬态过程侧倾运动量应控制到多大?评价侧倾转向角的幅度。

3.3 瞬态/单移线运动稳定性(Transitional/Lane change stability)

瞬态/单移线运动稳定性是车辆各种变换车道状况或烦人类似工况下车辆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注意:这些操纵性能可由有经验的驾驶员在安全性试验车道上测试出。

稳定性(Stability)

评价车辆在操纵过程的稳定感安全感。评价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容易产生后部失稳,失稳发生是否来的突然(abruptness);当回到直线行驶状态时,评价车辆横摆超调量(yaw overshoot);在操作过程中节气门改变对车

辆的稳定性有多大影响(power on/off sensitivity)。考虑在初始波峰和后续阶段很好地控制车辆侧倾运动(roll control)。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评价在操纵过程中总体的转向性能;评价转向修正的次数和幅度;评价车辆对初始转向输入的响应有多大、是否迅速(responsiveness);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响应量(level)具有一致性吗?有预见性吗?转向特性(不足或过多)变化突然吗?

包容感(Capacity feel)

评价车辆性能的包容量。是否感觉到车辆还有许多的控制力?

4 制动性(Braking)

4.1初始/轻制动(Initial/Light Braking)

初始/轻制动包含在以非常低的制动减速度范围,也包含进入中等和强制动的初始阶段。

自由行程(Free Pedal Travel)

评价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感觉到产生制动踏板力之前有多大的自由行程(pedal force deadband)?或在感觉到明显的制动力之前有多大的踏板自由行程(deceleration deadband)?

踏板力(Pedal Force)

评价在制动减速度产生前制动踏板力的大小(Preload)。踏板力和踏板行程之间的联系是否圆滑?或在制动自由行程阶段是否有明显的跳跃感(detent feel)?

响应(Response)

评价从制动开始到中等制动过程车辆的制动响应。在制动开始时制动减速度是否跳跃式的变化?从初始制动到中等制动的过渡圆滑和有预见性吗(transition)?

调节性(Modulation)

车辆制动减速度是否可以很好地控制:制动踏板行程、踏板力和制动减速度吗:对轻制动允许精确的制动调节吗?要在不同车速下评价。

4.2中等制动(Moderate braking)

中等制动是初始制动阶段之后到最大制动之前的制动范围。

踏板行程(Pedal Force)

评价在中等制动时车辆完全停止时踏板行程的大小。制动踏板力的建立需要多长的踏板位移?踏板行程和车辆减速度之间的联系是否圆滑、线性和具有可预见性(Displacement linearity)?

踏板力(Pedal Force)

响应(Response)

调节性(Modulation)

车体控制(Body Control)

评价车辆从制动开始到停止时的车体俯仰。评价车体从制动开始到停止时的瞬态俯仰幅度(Pitch- steady state);评价车辆制动时前后运动(Shuffle)。

5.2最大制动(Maximum braking)

最大制动是指在直线行驶时使车轮趋向抱死的制动状态。应在连续低μ和高μ路面上评价,也要在Split μ路面上评价。

主观评价试验方法概要

乘用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M1和小于12座的M2类汽车的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1和小于12座的M2类汽车的主观评价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5089-1994《机动车辆分类》 所有道路试验标准。 3 试验条件 3.1 试验样车 3.1.1试验样车应按照出厂销售要求的规定:装备齐全,干净、干燥、完整,达到出厂合格品要求。 3.1.2参加对比评价试验的样车应为相同或相近级别。 3.2 试验场地 3.2.1静态评价场地应足够宽敞、明亮,以便于围绕汽车检查,同时应有举升设备或地沟等设施,便于观察车辆底部。 3.2.2动态评价场地应保证车辆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高速行驶、紧急制动、急转向等特殊操作,必要时还应选择适当的山区和凹凸不平路面。 3.3 试验载荷 车辆除规定为满载外(M1类汽车为整车整备质量加驾驶员和乘员各一名),其余在空载情况下进行。 4 评分标准 4.1 评分标准的概念 4.1.1 十分制的概念见表1 (主观评价方法) 表1 十分制的概念

十分制的蜘蛛网图 4.1.2 七分制的概念见表2 (对比评价方法) 表2 七分制的概念 0——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相当。 1——表示试验样车稍好于对比样车。 2——表示试验样车好于对比样车。 3——表示试验样车明显好于对比样车,但这可能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因此考虑到生产成本及市场情况,应作适当改进,降低成本。 -1——表示试验样车稍差于对比样车,应作适当改进。 -2——表示试验样车差于对比样车,应当改进。 -3——表示试验样车明显差于对比样车,必须彻底改进,不能投产。 采用蜘蛛网图进行评价语与比较。

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的分类

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的分类 日照市印刷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 (日文广新发〔2019〕24号,2019年11 月6 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我市印刷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印刷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内外印刷产品有关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日照市印刷质量奖的评选,由日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学院和日照市印刷协会协办。 第三条印刷质量奖的评选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总量控制、好中选优。 第四条印刷质量奖一般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不向申报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所有经费从市印刷协会会费中列支。 第五条获得日照市印刷质量奖并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参加市长质量奖的评选。 第二章参评条件和评选标准 第六条参加印刷质量奖评选的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并正常运行2 年以上,合法经营,印刷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好,在全市印刷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鼓励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认证的企业参加印刷质量奖评选。 第七条企业近2 年内存在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或者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的,不得参加评选。 第八条日照市印刷质量奖具体评选标准为: (一)印刷质量评价标准(占总分的30%)。此为定量标准,用印品质量检测仪器进 行检测。 (1)塑料包装产品的评定标准参照GB/T 7707-2019 《凹版装潢印刷品》,其中主要 的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结合牢固度;印品外观。 (2)纸包装产品的评定标准参照GB/T7705-2019《平版装潢印刷品》和GB/T17497-1998 《柔性版装潢印刷品》, 其中平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柔性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实地密度、同批同色色差、墨层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 (3)彩色印刷品的评定标准参照GB/T7705-2019《平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 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结合牢度与耐磨性;网点印刷要

汽车动力性能的评价标准

浅谈汽车动力性评价标准 摘要:本文研究了汽车动力性评价的各种方法和评价指标,介绍了动力性评价的主要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发动机最大功率、比功率、驱动轮输出功率、驱动力等相关评价参数;介绍了汽车的动力性衰退现象和汽车动力性评价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加权系数优化设计 1汽车动力性评价的各种方法及评价指标概述 1.1汽车动力性概述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最基本的使用性能。汽车无论是用作生产工具还是用作生活用具,其运行效率均取决于是否拉得动、跑得快,即取决于运行速度。在运行条件(地理、道路、气候条件及运输组织条件等)一定时,汽车的平均运行技术速度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显然汽车动力性越好,汽车运行的平均技术速度就越高,汽车运行效率也就越高。因此汽车工程界,用车的、购车的、爱车的都很看重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具有什么样的动力性算好,如何评定,观点不同,评价的依据也就不同,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评价指标,更无标准。汽车工程界基于具有最高的平均行驶技术速度的观点,以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为量标,评定、比较汽车动力性的优劣。对于新车的动力性,人们基本上认同这三个指标。 对于在用汽车动力性的评价量标就各不一样了。在用汽车的动力性在新车定型时便已确立,在使用时,再与其他车型横向比较动力性的高低就毫无意义了。就是在同型汽车间相互比较动力性,除了表明具体汽车间动力性存在差异外,也不能据此揭示该型汽车结构、性能的优劣。由于使用条件的差异,在用汽车间不具有横向比较的条件,缺乏可比性。在用汽车固有动力性在使用过程不是恒定不变的,是随着运行过程中部件、零件的磨损、老化等逐渐衰退变差,直至跑不动,丧失工作能力。这样动力性衰退便是汽车技术状况变差的征兆。汽车

汽车的主观评价标准

汽车的主观评价 1. 乘坐舒适性评价 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 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 road和Rough Road。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Primary Ride/Body motion 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 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 Events) 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 一阶振动(Primary/Bump) 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冲击(impacts) 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2. 转向性能评价 2.1 泊车/操纵性(Parking/Maneuvering) Parking/Maneuvering是指在停车场或路边停车时汽车以非常低的速度行驶和泊车的性能。 转向力(Efforts) 考察车辆静止时转向力,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转弯转动方向盘时,是否有转向力的波动,即转向力是否均匀。 回正性(Returnability) 评价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前进或倒车行驶时方向盘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考察方向盘回正是否平滑、一致、稳定,自动回正后方向盘位置接近直线行驶状态的程度,自动回正的速度,回到直线行驶状态是否需要驾驶员辅助。 操控性(Maneuverability) 评价在行驶空间狭小时车辆的操纵性。在泊车时考察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大小,是否感觉到车辆受狭窄道路、转向轮转角及车体外伸部分(转向半径)的限制。 2.2 直线行驶可控性(Straight Ahead Maneuverability) 直线行驶可控性是指方向盘在直线行驶附近时汽车的转向特性,在该位置时驾驶员是否可以精确、自信地进行转向控制;该特性反映了驾驶员为保持汽车直线行驶进行方向修正时,汽车的

主观评价必备五个条件与说明概要

一.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必要条件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必要条件有五项基本内容组成。 1、主观评价《用语》; 2、主观评价用《听音室的技术性能》; 3、主观评价用《电声系统的技术要求》; 4、主观评价《统计方法及人员的组成的》; 5、主观评价用《节目源》 以上五个项目互相关联,不宜分隔。只有具备上述五项基本条件时,才能对声音质作出准确地、有效的主观评价本书将对五项条件分别加以论述。 1.1主观评价《用语》的选择 对声音的主观印象是人脑对客观参数(声音的声学)处理的结果。人们评价声音时,根据听觉印象,用特定的词汇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尽管所用的词汇很丰富,但有些只是一种感受或相似感受的不同表达。对这些丰富的形容词将进行概括、总结和分类之后,通用的形容词被称为评价用语。有了大家都有理解的评价用语之后,对声音的主观感受进行交流时就容易多了。 由于听觉感受不如视觉感受那样具体、生动,所以形容起来比较困难,有时还得借用一些生动的形容视觉的词汇来形容听觉。不同的国家、不同职业的人所用的评价用语也完全相同,这与每个国家的语言文化,、每个人的职业特点有关。 我国采用的评价用语是经过长期时间,各方面的(声学专家、音乐家等)人士,商讨研究,试用后确定下来的。如用“度”来表示程序差异。这些选定的评价用语可以作为评价声音质量的主要参考依据。其评价用语及解释如下: 1清晰:语言可懂度高,乐队层次分明。清晰——模糊、浑浊。 2平衡:节目各声部的比例协调,高、中、低音配搭得当,平衡——不平衡。 3丰满:声音融汇,响度合宜,听感温暖,厚实,有弹性。丰满——单薄、干瘪。 4圆润:优美动听,有光泽而不尖噪,主要用于评价人声和其它乐器声。圆润——粗糙。 5明亮:高、中、低音充分,听起来明朗、活跃。明亮——灰暗。 6柔和:声音松弛,不尖利,有舒服、悦耳之感。柔和——尖、硬。 7真实:保持原有声音的特点。 8立体效果:声像群构图合理,分布连续,方位基本明确,宽度感、纵深感适度;厅堂室间感真实、活跃、得体。 9总体音质效果:节目处置恰如其分,音质变化流畅、自如,气势、色调、动态范围等与作品相符,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10关于《音质评价用语》的几点说明 参加音质评价的节目,必须遵循单声、立体声节目交换的有关规定,录音电平合乎标准,(VU 表或PPM表),左、右声道电平相对平衡,无附加噪声等,评价前检查发现问题,重者不予评价,轻者扣分。 前几条中的“平衡—不平衡”,圆润——粗糙“等读作,‘平衡’对‘不平衡’”,“圆润”对“粗糙”等。 音质评价用语的主客观对应关系有待探索、研究,下面的意见仅供参考。

《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在车辆研发过程中,CAE仿真分析、客观测试及主观评价是最主要的三种开发手段,国内各主流汽车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CAE仿真分析及客观测试领域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已经逐步追赶上国外先进汽车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但是对于主观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积累数据少,加上国外先进汽车企业对主观评价方法技术保密等一系列原因,虽然国内各主流汽车企业都在进行主观评价的工作,但是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整车性能主观评价体系;鉴于此,由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具有专业汽车主观评价团队的汽车企业、科研机构等,依托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平台,开展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技术共享的合作方式,组织专业主观评价团队进行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联合开展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研究,推出主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加强各成员单位主观评价人员技术能力,最终推动我国汽车产品主观驾乘品质的全面提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19年10月18日批准该项目立项,并将《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制定列入2019年计划,标准任务书号为2019-34。 2、工作过程 2018年6月29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测试技术分会主观评价工作组在昆明召开CSAE团标《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编制启动会,来自国内29家汽车企业、检测机构的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商定标准制定工作。 会议明确主观评价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行业内缺少通用性的主观评价标准,应充分利用海南汽车试验场及各成员单位的测试条件,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主观评价方法研究,推出主观评价方法团体标准。 2018年11月15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测试技术分会主观评价工作组在天津召开CSAE团标《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技术讨论会,来自国内19家汽车企业、检测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参会代表对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项目、评价方法等技术细节进行了充分讨论,此次会议为制定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

1简述汽车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

1.简述汽车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 2.汽车行驶阻力是怎样形成的? 3.滚动阻力系数 4.影响滚动阻力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5.柏油或水泥路面经使用后,滚动阻力系数增加而附着系数下降,请说 明其原因。 6.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7.简述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的物理意义 8.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9.汽车空气阻力是怎样形成的? 10.汽车空气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 11.附着力 12.附着系数 13.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是什么? 14.什么是道路阻力系数ψ,请写出它的表达式。 15.什么是汽车的驱动力,请写出它的表达式。 16.什么是汽车的加速阻力,请写出它的表达式。 17.什么是发动机工况的稳定性? 18.滚动阻力如何产生的?它是作用在汽车(轮胎)的切向力吗? 19.迟滞损失 20.滚动阻力偶与滚动阻力系数的关系。 21.滚动阻力是否是作用在汽车轮胎圆周上的切向力?为什么? 22.能否在汽车受力分析图上画出滚动阻力,为什么?

23.用受力图分析汽车从动轮在平路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并推 导切向力方程式。 24.用受力图分析汽车驱动轮在平路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并推 导切向力方程式。 25.作用在汽车上的是滚动阻力偶矩,但是在汽车行驶方程式中出现的却 是滚动阻力,请论述之。 26.从理论力学力系(力偶矩)平衡和汽车工程两个角度,分析汽车行驶 方程式中各项的意义和使用(适用)条件。 27.分析驱动-附着条件公式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与道路条件的关系。 28.利用驱动-附着条件原理分析不同汽车驱动型式的适用条件。 29.试从物理和力学意义分析汽车行驶方程式中的各个力。 30.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及加速阻力的力学和工程意义。 31.叙述地面法向力的合力偏离轮胎与地面接触印迹中心的原因。 32.请说明汽车最高车速与汽车实际行驶中遇到的最高车速是否一致,为 什么? 33.汽车用户说明书上给出的最高车速是如何确定的? 34.驱动力Ft是否为真正作用在汽车上驱动汽车前进的(反)作用力, 请说明理由。 35.如何确定汽车样车的最高车速?在汽车设计和改装车设计阶段如何 确定汽车最高车速? 36.用作图法或数值计算法确定的汽车最高车速是一个固定值,而汽车 (例如样车)的最高车速却是一个平均值,为什么? 37.汽车的驱动力图 38.汽车的驱动力图是如何制作的?

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的分类

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的分类

日照市印刷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 (日文广新发〔2010〕24号,2010年11月6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我市印刷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印刷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内外印刷产品有关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日照市印刷质量奖的评选,由日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学院和日照市印刷协会协办。 第三条印刷质量奖的评选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总量控制、好中选优。 第四条印刷质量奖一般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不向申报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所有经费从市印刷协会会费中列支。 第五条获得日照市印刷质量奖并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参加市长质量奖的评选。 第二章参评条件和评选标准

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柔性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实地密度、同批同色色差、墨层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 (3)彩色印刷品的评定标准参照GB/T7705-2008《平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结合牢度与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彩色印刷品的质量评价标准仅包括印刷质量标准,不涉及材料与印后加工质量评价标准。 (二)材料与印后加工质量评价标准(占总分的70%)。此为定性标准。 (1)体现“以人为本”的方便性,包括:方便开启,使用,携带,装填,堆码,陈列,再封。(2)具有较好的容装性:能够可靠的容装所规定的内装物数量,不得有任何泄露或渗露。(3)对内装物有良好的保护和保存功能。(4)以文字或图形的方式充分体现商品的属性,使消费者一目了然,包括商品是什么,品质如何,生产日期,安全指标等。 (5)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油墨和相关助剂等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分析与计算

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之间的主要差别是采用了不同的动力源,它由蓄电池提供电能,经过驱动系统和电动机,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电动汽车的能量供给和消耗,与蓄电池的性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同时影响电动汽车行驶的成本效益。 电动汽车在行驶中,由蓄电池输出电能给电动机,用于克服电动汽车本身的机械装置的内阻力,以及由行驶条件决定的外阻力。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行驶阻力不断变化,其主电路中传递的功率也在不断变化。对电动汽车行驶时的受力状况以及主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行分析,是研究电动汽车行驶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础。 1、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分析 1.1 电动汽车的驱动力 电动汽车的电动机输出轴输出转矩M,经过减速齿轮传动,传到驱动轴上的转矩Mt,使驱动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车轮与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同时,地面对驱动轮产生反作用力Ft.Ft 与F0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t方向与驱动轮前进方向一致,是推动汽车前进的外力,将其定义为电动汽车的驱动力。有: 电动汽车机械传动装置是指与电动机输出轴有运动学联系的减速齿轮传动箱或变速器、传动轴及主减速器等机械装置。机械传动链中的功率损失包括:齿轮啮合点处的摩擦损失、轴承中的摩擦

损失、旋转零件与密封装置之间的摩擦损失以及搅动润滑油的损失等。 1.2 电动汽车行驶方程式与功率平衡 电动汽车在上坡加速行驶时,作用于电动汽车的阻力与驱动力始终保持平衡,建立如下的汽车行驶方程式: 以电动汽车行驶速度va乘以(2)式两端,考虑机械损失,再经过单位换算之后可得: 或 由(4)、(5)两式可以看出,电动汽车在行驶时,电动机传递到驱动轮的输出功率与体现在驱动轮上的阻力功率始终保持平衡。将(4)变换可得:

乘用车制动噪声及抖动整车道路试验方法及评价 编制说明

乘用车制动噪声及抖动整车试验方法及评价 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用户对汽车制动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来自市场上的抱怨往往会明显影响该车型的销量。解决汽车制动噪声和抖动问题对于整车厂及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已经成为能否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但是目前的困境是,国内并无统一的试验方法和标准规范,一些厂家往往各自为战,面对制动噪声抖动问题束手无策;还有一些厂家对制动舒适性还不是很了解,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整车试验和评价能力。 在国内用户日益提高的需求与制动噪声匹配优化的不完善相矛盾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快速的对整车制动噪声水平进行试验验证和评价,制定统一的整车制动噪音抖动耐久试验方法和验证规范,已成为摆在整车厂和制动系统零部件供应商面前的一个难题。 1.2 标准编制过程 2018年7月26日,由制动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顾问、制动器委员会专家组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顾一帆任组长;来自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七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提出的该标准立项申请的情况说明,并进行了提问。 专家组经过讨论认为: 1)该标准的制订非常有必要:国内用户对乘用车制动噪声及抖动方面的要求非常高,甚至超 过了欧美等国外用户的要求。过去由于没有一个适当的、公认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完全凭 个人的主观感受。结果往往在整车厂、制动器生产厂、制动衬片生产企业之间引起各种纠 纷,难以解决。通过本标准的制订,希望能找到一个比较客观、公正、具有可操作性、能 定性定量的判断制动噪声及抖动是否合格的标准及评价方法。这对于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 格,解决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矛盾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尤其对于自主品牌的整车企业会 有很大帮助。 2)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多年来对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 际测试工作,在黄山地区建有专用的试验基地,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测试数据。同时吸 收了许多乘用车整车厂、制动器生产厂、制动衬片生产厂商共同参与本标准的起草工作, 因此具备比较充分的能力和主客观条件完成本团体标准的制订工作。 经专家组7位专家独立不公开署名投票,7名全部同意该标准的立项申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李红柳全程参加会议,监督了会议的合法合规性。因此,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的规定及以上情况,本标准立项评估审定专家组同意本标准的立项申请。 “乘用车制动噪声及抖动整车道路试验方法及评价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8月29日上海嘉定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上海汽车制造公司、泛亚技术中心、北汽股份公司、北汽研究院、江淮汽车、长城汽车、宝沃汽车、观致汽车、众泰汽车、广汽、吉利汽车、郑州日产等多个整车厂及金麒麟、信义、华信、浙江亚太等企业共37名专家。以上企业今后均与本标准的使用和

乘用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阅)

编号:乘用车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编制: 会签: 审核: 批准: 乘用车研究院试验设计部 2006年11月10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M1和小于12座的M2类汽车的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1和小于12座的M2类汽车的主观评价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5089-1994《机动车辆分类》 所有道路试验标准。 3 试验条件 3.1 试验样车 3.1.1试验样车应按照出厂销售要求的规定:装备齐全,干净、干燥、完整,达到出厂合格品要求。 3.1.2参加对比评价试验的样车应为相同或相近级别。 3.2 试验场地 3.2.1静态评价场地应足够宽敞、明亮,以便于围绕汽车检查,同时应有举升设备或地沟等设施,便于观察车辆底部。 3.2.2动态评价场地应保证车辆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高速行驶、紧急制动、急转向等特殊操作,必要时还应选择适当的山区和凹凸不平路面。 3.3 试验载荷 车辆除规定为满载外(M1类汽车为整车整备质量加驾驶员和乘员各一名),其余在空载情况下进行。 4 评分标准 4.1 评分标准的概念 4.1.1 十分制的概念见表1 (主观评价方法) 表1 十分制的概念

十分制的蜘蛛网图 4.1.2 七分制的概念见表2 (对比评价方法) 表2 七分制的概念 0——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相当。 1——表示试验样车稍好于对比样车。 2——表示试验样车好于对比样车。 3——表示试验样车明显好于对比样车,但这可能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因此考虑到生产成本及市场情况,应作适当改进,降低成本。 -1——表示试验样车稍差于对比样车,应作适当改进。 -2——表示试验样车差于对比样车,应当改进。 -3——表示试验样车明显差于对比样车,必须彻底改进,不能投产。 采用蜘蛛网图进行评价语与比较。

量产车主观评价标准(DOC)

量产车主观评价标准 文件编号: 版本: 初版日期: 修订日期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对被评价车通过测试数据的收集、分析,同类汽车产品的测试数据的系统分析比较,实

现对车辆通过外观、噪声、动力性、同经济性、安全性、制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10分制 1-表示试验样车极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2-表示试验样车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3-表示试验样车较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4-表示试验样车稍差于对比样车,拒绝接受,需要新设计 5-表示试验样车接近于对比样车,可接受,希进一步改进 6-表示试验样车合格于对比样车,可接受,希进一步改进 7-表示试验样车好于对比样车,没有问题或极少问题 8-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比较,很好,没有问题或极少问题 9-表示试验样车极好于对比样车,没有问题或极少问题 10-表示试验样车与对比样车相比,完美。 3、主观评价的评分实施方法 1)参加评价的试验人员需认真熟悉试验车辆性能及结构,并通过多次反复操作后认真填写评价表。 2)除按照规定评分外,十分制中,当评分低于或等于6分时,对评价结果必须加以说明,对其他评分也希望有这种说明 3)试验结果取全体参加评价的试验人员的评价结果分值的平均值 4)除评分之外,对于应改进的项目,列出改进项目表,进行分级,级别分为A、B、C类,含义如下 A—用户不能接受,必须加以改进后才能生产,销售时不能出现。 B—50%的用户会发现,对整车性能和可靠性无重大影响,但会影响用户的购买欲望和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建议更改。 C—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发现,对车辆有细微的影响,可以边生产边进行改进

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

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 中文摘要:通过本文探索有关汽车性能及评价指标,更深入地对汽车的了解。汽车的性能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平顺性、通过性以及排放性能等。动力性是汽车赖以生存的根本,经济性是决解汽车发展的瓶颈,安全性是社会对汽车的基本要求。本论文是探索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以及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汽车动力性 汽车动力性概述:汽车动力性系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是一种高效率的运输工具,运输效率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所以,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性能。 汽车动力性指标:汽车动力性主要由三个方面指标来评定。A、汽车的最高车速。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B、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由一档或者二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最高档或者次高档某一速度全力加速至某一较高速所需的时间。因为汽车超车是与被超车车辆并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超车加速能力强,并行行驶的时间就短,行程也短,行驶就安全。一半常用0—>400M 的秒数来表名汽车原步起步能力,对超车加速能力还没有一致的规定,采用较多的0—>100KM/H所需的时间来表名加速能力。C、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汽车爬坡能力是用满载或者一部分负载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上坡度表示的。显然,这个爬坡度是一档的最大爬坡度。【一档的牵引力是最大的。因为经过变速箱和减速器的减速作用,所谓减速增矩】。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大概都是60%,也就是角度制的31度左右。以上的三个方面应该都是在无风,或者微风的条件下测定的。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燃料经济性,是指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奇瑞汽车的汽车发动机燃料经济性通常用有效燃料消耗率g。或有效效率叭评价。 但它们均不能反映发动机在具体汽车上的功率利用情况及行驶条件的影响。所以,它们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汽车燃料经济性。奇瑞汽车为了评价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常选取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L/lOOkm)或单位运输工作的燃料消耗量(1./100t·km、L/kP·km)作为评价指标。前者用于比较相同容量的汽车燃料经济性,也可用于分析不同部件(如发动机、传动系等)装在同一种汽车上对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影响;后者常用于比较和评价不同容载量的汽车燃料经济性。其数值越大,汽车的经济性越差。 汽车燃料经济性也可用汽车消耗单位量燃料所经过的行程(km/L)作为评价指标,称为汽车经济性因数。例如,美国采用每加仑燃料能行驶的英里数,即MPG或mile/USgal。其数值越大,奇瑞汽车的汽车燃料经济性越好。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1、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安全装置,它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或急拐弯时,使乘员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位置而不移动和转动,避免与车内坚硬部件发生碰撞而造成伤害。安全带与安全气囊一样,都是现代轿车上的安全装置,但是前者的历史悠久,普及范围广。 看似简简单单的安全带其实并不“简单”。一直处在关注行车安全最前沿的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分析大量意外事故后发现:汽车安全带不但能使人保住性命,更能在超过半数的事故中减低甚至消除驾车者、乘车者受伤的机会。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作用力,会使驾驶员、乘客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驾乘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驾乘员抛离

NVH主观评价方法

Q/JT 江苏金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T T12.001—2016 NVH主观评价方法 2016-08-17发布2016-08-25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定义 (1) 4 评价条件 (1) 4.1 试验场地 (1) 4.2 试验环境 (1) 4.3 试验车辆条件 (1) 4.4 试验载荷 (2) 4.5 评价人员 (2) 5 评价方法 (2) 5.1 怠速工况 (2) 5.2 行驶工况 (2) 6 评价结果 (2)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产品中心技术开发三部提出。 本标准由产品中心技术开发三部整车性能科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宣海军、王宁、刘观国 本标准与2016年8月首次发布。

NVH主观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NVH的主观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金坛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所有整车的NVH主观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NVH 指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和Harshness(舒适度),由于它们在车辆等机械中是同时出现且密不可分的,因此常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其中舒适度是指噪声和振动的品质,是描述人体对振动和噪声的主观感觉的,不能直接用客观测量方法来度量,而噪声和振动可用客观测量方法来度量。 4 评价条件 4.1 试验场地 4.1.1 评价路面包括平坦路面、粗糙路面和冲击路面。 4.1.2 平坦路面应选择试车场的长直线试车道,粗糙路面选择试车场的小卵石路,冲击路面选择试车场减速带路面。 4.1.3 路面应清洁、干燥、无杂物和石子、无积水和积雪。 4.2 试验环境 4.2.1 符合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实验方法通则中3.4条款的规定。 4.2.2 试验环境温度在-5℃~35℃之间,相对湿度小于95%。 4.2.3 距离地面高度为1.2m风速小于5m/s。 4.2.4 评价应在相对安静的场所进行。 4.3 试验车辆条件 4.3.1 汽车各总成、部件、附件及所属装置(包括随车工具与备胎)必须按规定装备齐全。

汽车人机工程主观评价

汽车人机工程主观评价 1.人机工程的概念、内容及评价的意义 1.1.人机工程的概念 人机工程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在欧洲称为“Ergonomics”,含意是“人出力正常化”或“人的工作规律”,也就是说,人机工程是研究人在操作工程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和用力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通过考虑环境条件与人机系统得相互作用,定义人机工程为: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 1.2.人机工程的内容 人机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 (1)机器系统中直接由人操作或使用的部件,应设计成便于操作者有效的使用,以保证人机系统的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2)从保证人的安全、健康、舒适和高工作效率出发,提出环境控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设计要求与数据。 (3)人机系统总体设计的最优化。 在具体的车辆设计和使用中,涉及的人机工程问题既广泛又典型,包括仪表显示、操纵控制、视野、驾驶着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车内环境等等,几乎涵盖了人机工程学的全部主体内容。 1.3.人机工程主观评价的意义 人机工程主观评价是测评人员对测评车辆人机工程设计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前期的竞品车分析和概念设计阶段尤为重要,决定着开发车型的所有信息,而人机工程主观评价作为竞品分析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与竞品车进行对比,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在整车细节决策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同时通过参考竞品车,相应得制定出整车开发的人机工程目标。 在工程设计后期,还要进行人机工程主观评价,这次评价主要是检验之前制定的目标是否到达,并通过与竞品车的再次对比,查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优化更改,是否已可以结束工程设计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总的来说,人机工程主观评价在整车开发中,从开始的制定目标、到后期的监督目标实现,在全程设计中给与参考意见。 2.主观评价的测评对象 测评对象通常是整车开发中的竞品车,可以是一辆或多辆汽车,但一次测评的车辆不宜过多。 测评车辆应该是同级别的车辆,保证评价具有可比性。 确定测评对象后,需要对各测评车辆的基本技术参数进行必要的描述,填入表格(表1)中,方便横向对比。 表1 测评车辆技术参数描述表格

乐器声学品质主观评价人员等级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I C S97.200.20 Y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3723 2017 乐器声学品质主观评价人员等级规范 G r a d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s u b j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o r f o r t h e a c o u s t i c q u a l i t y o fm u s i c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2017-05-12发布2017-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三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乐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371)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吟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二北京乐器研究所二国家轻工乐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州)二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上海音乐学院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廷国二赵平二秦宏伟二王伟二张小川二潘琦珊二肖巍二朱磊三

乐器声学品质主观评价人员等级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乐器声学品质主观评价人员的术语和定义及要求三 本标准适用于对乐器声学品质进行主观评价的人员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4854.1 2004声学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第1部分:压耳式耳机纯音基准等效阈声压级 G B/T31109 2014乐器声学品质评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 主观评价s u b j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用人的感觉器官评价和检验乐器声学品质的方法三 3.2 演奏人员p e r f o r m e r 辅助乐器声学品质主观评价的人员三 3.3 评价人员e v a l u a t o r 用主观评价的方法检验乐器声学品质的人员三 3.4 评价小组e v a l u a t i o n t e a m 由评价人员和演奏人员组成的小组三 4要求 4.1乐器声学品质主观评价的人员构成 乐器声学品质主观评价的人员由演奏人员和评价人员组成三 4.2演奏人员 4.2.1演奏人员的专业资格应符合G B/T31109 2014中 5.2.1的规定三 4.2.2演奏人员应熟悉被评乐器的特性和评价曲目三 4.2.3评价时,演奏员演奏所采用的姿态二力度二风格处理方式应保持一致三

底盘性能的主观评价

底盘性能的主观评价 2014-02-21handy汽车底盘设计开发&车辆动力学 1. 乘坐舒适性评价 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 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road和Rough Road。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 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Primary Ride/Body motion 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 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Events) 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 一阶振动(Primary/Bump) 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冲击(impacts) 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的分类

日照市印刷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 (日文广新发〔〕号,年月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我市印刷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印刷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内外印刷产品有关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日照市印刷质量奖的评选,由日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日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学院和日照市印刷协会协办。 第三条印刷质量奖的评选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总量控制、好中选优。 第四条印刷质量奖一般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不向申报企业收取任何费用,所有经费从市印刷协会会费中列支。 第五条获得日照市印刷质量奖并符合有关条件的,优先推荐参加市长质量奖的评选。 第二章参评条件和评选标准 第六条参加印刷质量奖评选的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并正常运行年以上,合法经营,印刷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好,在全市印刷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鼓励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认证的企业参加印刷质量奖评选。 第七条企业近年内存在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或者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的,不得参加评选。 第八条日照市印刷质量奖具体评选标准为: (一)印刷质量评价标准(占总分的)。此为定量标准,用印品质量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塑料包装产品的评定标准参照《凹版装潢印刷品》,其中主要的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结合牢固度;印品外观。 ()纸包装产品的评定标准参照《平版装潢印刷品》和《柔性版装潢印刷品》,其中平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柔性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实地密度、同批同色色差、墨层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 ()彩色印刷品的评定标准参照《平版装潢印刷品》,主要评价参数包括:套印误差;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墨层光泽度、墨层结合牢度与耐磨性;网点印刷要求;印品外观。彩色印刷品的质量评价标准仅包括印刷质量标准,不涉及材料与印后加工质量评价标准。(二)材料与印后加工质量评价标准(占总分的)。此为定性标准。 ()体现“以人为本”的方便性,包括:方便开启,使用,携带,装填,堆码,陈列,再封。()具有较好的容装性:能够可靠的容装所规定的内装物数量,不得有任何泄露或渗露。()对内装物有良好的保护和保存功能。 ()以文字或图形的方式充分体现商品的属性,使消费者一目了然,包括商品是什么,品质如何,生产日期,安全指标等。 ()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油墨和相关助剂等要符合环保卫生标准。 ()包装材料可回收利用,利于环保。 ()材料经济,降低成本,避免过度包装。 第三章奖项设置和组织管理 第九条印刷质量奖设塑料包装产品、纸质包装产品和彩色印刷品(主要为彩色广告)三个组,每个组设特等奖名,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达不到奖励条件的奖项可以空缺。第十条日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印刷质量奖评选的牵头单位,负责有关组织管理工作。第四章评选程序

企业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前,评价标准主观性较强

企业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前,评价标准主 观性较强 三、企业人员招聘及甄选过程 1.企业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前,评价标准主观性较强 调查显示,38.81%的企业在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前,对候选人的要求有书面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另有38.81%的企业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前,对候选人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并没有落实到书面上,还有22.39%的企业对候选人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书面的、明确的评价标准有利于人力资源部较为客观地评价候选人。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中,对候选人的评价标准没有落实到书面上,仅是评价人的主观决断,甚至有些公司根本没有评价标准,很容易导致对候选人评价不够客观,使得招聘存不公平性。 2.企业对候选人进行评价主要选择的方法以经验考查和知识考查为主 调查显示,企业在对高层管理者的评价时,43.62%的企业选择对其进行知识考试,30.43%的企业进行心理测验,74.04%的企业选择经验性面试,31.28%的企业使用精心设计的面试,16.60%的企业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56.38%的企业选择对其背景进行调查,另有3.62%的企业选择其他方式进行考查。 在对中层管理者进行选拔时,56.17%的企业选择知识考试,30.64%的企业选择心理测验,83.19%的企业使用经验性面试,25.32%的企业选择精心设计的面试,15.11%的企业选择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形式,42.13%的企业选择对其背景进行调查,另有1.28%的企业选择其他方式。 招聘普通员工中,64.47%的企业选择对其进行知识考试,18.09%的企业对其进行心理测验,77.02%的企业进行经验性面试,13.40%的企业进行精心设计的面试,8.30%的企业选择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20.43%的企业对其背景进行调查,另有1.70%的企业选择其它方式进行考查。 由此可见,企业在选拔人才人,最注重的是以往的工作经验,以过去的经验作为重要因素来评价候选人能否胜任新的工作。大部分企业也很注重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越是普通员工,就越注重知识能力。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心理测试重视程度很低,在管理层的选拔上,对应聘者进行心理测验的不足三分之一,普通员工仅有18.09%的企业会对其进行心理测试。企业在对候选人进行选拔的时候,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测试体系,随意性比较大,精心设计的面试普及率不足三分之一。企业除了对应聘者的知识和经验比较注重外,还特别注重应聘者的各方面背景,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多于一半的企业会对其背景进行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