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峪绞胎瓷消逝之谜

当阳峪绞胎瓷消逝之谜
当阳峪绞胎瓷消逝之谜

没有人像你一样深爱着当阳峪的古瓷,当它消逝800年后的今天,你仍身临其境般为如此众多遇难的卓越制瓷工匠们流泪哀伤......

当阳峪古窑瓷消逝之谜

如果说要寻找一种最能体现焦作文明史的物质载体,那么就当阳峪古瓷莫属了---河南犹然。描写一种文明的内涵及其深度,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尺度,但总离不开“技术”和“艺术”,当你亲眼目睹同了这块土地生活过的先人当阳峪制瓷工匠们精湛的制瓷技术,神奇的艺术表现方式,也许你就知道什么是真真正正的历史“文明”。

神秘的当阳峪

位于中原河南西北部的焦作,是一座继新中国建立后而诞生的工业城市,随着辖区国家风景保护区云台山旅游业的兴起,焦作也似一位待字闺中妩媚清秀的妙龄少女,渐渐地走进了更多人的心中。云台山也被称为河南人民的后花园,然尔就在这座花园城市的后花园--缝山公园的东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子里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

站在缝山公园的山顶东北望去,当阳峪村尽收眼底,与许许多多的北方山村一样,当阳峪静谧而又祥和。偶然可以听到的几声犬吠与鸟儿的叽啾。整个村子北高南低人家不过百户,然尔就在这块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土地上,历史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难解之谜。

古窑群之谜

饶着当阳峪村子随便走走就可以捡到透着岁月润泽、釉面开着细纹的宋代古瓷残片,每年的七月间随着雨季暴雨的冲刷大量的古瓷残片裸露在村子的田间地头沟壑残垣,笔者曾经去过瓷都景德镇,在该市的建筑工地上透过断层可以见到古窑址和混入泥土的陶瓷残片。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在当阳峪这样的小村周围?难道历史上的当阳峪曾经有过同样的辉煌吗?

当阳峪邻近市区历史上隶属古县修武。据1933年县志记载当阳峪附近裸露在地面的大大小小古窑遗址460余座。考证年代为宋代......。

绞胎瓷之谜

在林林种种的当阳峪古瓷中有一种瓷被中国古瓷专家及收藏者誉为古瓷中的“奇葩”。那就是“绞胎瓷”。绞胎瓷也有人叫“搅胎瓷”,当地百姓叫“花馍瓷”,白黑相间或白褐相间、挂着透明釉或绿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瓷种。其纹路变化万千内外一致。有自然纹与规整纹两类;自然纹如流水潺潺,似祥云驾瑞,如群岚叠翠,若大漠孤烟......很有中国画泼墨的精韵。神秘端庄。规整纹更是贴近人们的生活有羽毛纹、草编纹、花卉纹、麦穗纹、旋涡纹、放射纹等精美绝伦朴素典雅。绞胎瓷目前国家故宫博物馆仅存60余件,保存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难怪收藏圈的朋友讲:“古玩市场古瓷残片可以卖钱的很少,而当阳峪绞胎残片小的可以卖五六拾元,稍大一点就成百上千”。上世纪80年代修武县就有人在仿,虽不尽如人意但个别器形已经出现在去年的河南文物拍卖会上了!纵观中国陶瓷发展史能在坯胎上做文章的除去雕刻,便是景德镇的青花和醴陵的釉下彩绘。而当阳峪绞胎则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泥在胎体中的内外通体装饰。而焦作以外古玩、文物市场许多搞了几十年的古瓷收藏的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绞胎更谈不上见过!而且关于绞胎瓷的制作方法至今仍然是个谜!

“陶瓷张”其人

见识当阳峪绞胎瓷,还要从认识“皮鞋张”说起。

真名张逸国,男50岁左右,初中学历,祖籍扬州。至小喜欢陶瓷,80年代以做皮鞋为生辗转来到焦作,现定居当阳峪附近的岗庄。“皮鞋张”是村里人叫的“艺名”,“陶瓷张”则是古瓷收藏和古瓷爱好者圈中朋友们送的“雅号”。现失业在家全力从事当阳峪古瓷研究,其最大梦想是:在有生之年建一所当阳峪古瓷博物馆!所有见过张先生的朋友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执着与专注!多年来张先生只专一从事当阳峪古窑瓷残片的收集与研究,其他窑口的东西概不介入。在张先生十几平米的“宝屋”里到处摆放、堆积着成百上千的当阳峪古瓷残片,这些在平常人眼中的“垃圾”在张先生的眼中个个都是“宝贝”,并且可以随口说出窑口和出处。是圈里人首推的当阳峪古瓷专家。

初见张先生虽然听不太懂他那浓厚的炒豆般的扬州普通话,但是还是大致明白了张先生的

意思。这是个很有激情的人,张先生开篇就讲:“有些所谓权威专家把当阳峪窑归为古磁州窑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够科学、严谨。道理很简单,磁州窑同期生产的瓷器,无论是器形、制作手法、还是施釉的色彩种类其精细程度都无法与当阳峪出土的同期瓷器相比。也难怪这些专家来十几、二十天,没有时间、机会找到这些精品。我们不一样,我们一待就是20年。我们不是拿几块精品,而是可以拿出许多!他随手拿出一片白瓷说,这是我们当阳峪出土的“土定”(定瓷:河北曲阳官窑之一,土定指曲阳官窑周边窑烧制的产品,品相稍逊于定瓷)他拿出卡尺,这些土定1.5 MM,最薄处0.8mm。他又拿起一片泛着湖水般亮泽的青瓷。温润似玉、黑色的胎,施以厚厚的化妆土外表一层非常均匀的釉、釉下透着细细的泡,这些都是出咱们当阳峪工匠之手。看到这些,我不禁想到离我们不远的汝瓷,张先生看出我的疑惑,他说:“汝州窑到现在一直是个谜。历史上它只烧制了几十年,而且你追朔不到他的发展史。就这么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而当阳峪则不同你可以朔源至东晋甚至更早,焦作陶仓炉、陶罐、陶钵等......,当阳峪窑业可以说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陶瓷发展史,只是到了北宋忽然断代了”!说到这里张先生深深叹了口气,眼中闪现出丝丝淡淡的哀伤忧伤。看着眼前这些青、紫、白、黑、绿、蓝、等釉色及绞胎残片,以及许多两三厘米高的小瓶小罐小盏(可能是工匠制瓷的器形标本)心中不禁感慨道:“既然当阳峪当时的器形釉色超越了同期中原甚至宋代北方的大部分窑口的瓷器,那么以当阳峪为中心的古窑区到底又有多大呢?”“250平方公里,东到西村一带,西到柏山寨豁,南到恩村北至高窑河一带。可以说东西25公里的太行山南麓的每一条沟里都分布有古窑遗址。几百座不止呀!”“有这么多”?张先生说:“见过当阳峪的窑神碑么?上面有记载”。这就是快人快语的“陶瓷张”!

沉默的窑神

当阳峪村东南角有一个荒凉的小院,窑神碑象一位风烛残年孤独的老人,静静地伫立,目光眺望着远方。已经八百多年了,可以看的出来这里已失去香火很久了。抚摸着碑文如同抚摸他沧桑的脸,木纳而又凄凉。,从斑剥风蚀的碑文依稀可以感觉到往日的辉煌。

窑神、制瓷鼻祖、百灵翁。是东晋时期一位神奇的制瓷工匠。(鲁班式人物)北宋熙宁年被封为德应侯。《德应侯百灵翁庙碑记》记录了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制瓷兴盛的当阳峪人远赴陕西耀州黄堡镇恭请窑神百灵翁德应侯至当阳峪立庙的事情。同时也记录了当阳峪瓷业的盛况。“......世利兹器(土延)埴者百余家,瓷养者万余口......。”(见图)当阳峪窑神碑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三座窑神碑之一。一座在陕西黄堡镇,另一座在河南禹县神后镇。这座小院的窑神,便是唯一目睹当阳峪窑业兴亡的见证者。那么如此规模宏大的制瓷场地在它的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四大瓷都”之后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突然神秘地消逝了呢?

“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这是一支在景德镇家喻户晓流传已久的古老歌谣。公元1127年南宋政权建都临安,史书上也曾有过北方工匠南迁的记录。难道当阳峪窑场的万人工匠全部都迁徙南方了吗?有关人士推测,当阳峪古窑业毁于公元1115年-1125年的十年之间。也即政和、重和、宣和年间,有人说当阳峪窑业毁于金兵战火,也有人说当阳峪瓷业毁于宋兵。关于当阳峪制瓷业的神秘消逝的故事版本不止一个。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盛极一时的制瓷胜地的工匠一夜之间蒸发消逝呢?又是谁能让有着辉煌制瓷历史的当阳峪制瓷手艺成了“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呢?

据当地老乡讲,有村民在附近盖房和挖红薯窖取土时曾多次挖到窑址以及发现大量的摆放整齐未烧制的瓷坯,也发现过有成摞的半成品(生瓷)。个别窑中还发现整齐的成瓷。这种奇异的现象告诉我们,窑还在烧,人却不见了。那么人又会到那里去了呢?种种迹象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非常重大的突发事件,也许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灭顶之灾。

沉默的窑神守候着半炉香火,守侯着阴霾笼罩的群山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魂惊当阳峪

在当阳峪村的西南方向,有一条沟直通山顶,园融寺就座落在山的中部,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暮鼓晨钟、梵音袅袅是个游人与香客们礼佛的地方。在后殿的一堵墙壁上,挂满了印有经文的黄纸条,上面写着字,看不明白。旁边人告诉我:“这是庙里师傅为死去的人做的超度,使死去的人灵魂能够得升西方菩萨界”。我不懂佛教但我相信生命不会轮回,灵魂可以转世。

几天后,传来两则消息:一是在当阳峪村娘娘庙南坡上有一山洞现已被石头封死。据一40多岁的韩姓老乡讲,他还是孩子的时候曾经到过这个山洞去玩,曾经发现大量的尸骨残骸象柴禾架摞着......另一消息说村东有一叉路,一条通向西村,一条通向东交口,两条路分别修在两条沟的左岸,右边的这条沟,村里上年纪人都知道,它的名字叫“死人沟”,也叫“死人谷”。据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讲“这条沟不净”,尤其到晚上从这里过总觉的渗人,早年农业学大寨村里平整土地发现了许多死人骨头,太多了,整条沟都是呀!现在都平了,看不到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死人沟”。(见图片)

乱世杀戮,喋血当阳峪

1110年-1125年正是北宋战乱时期,社会动荡,治安混乱,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水浒传》看到,当时的宋朝北有金兵,南有方腊,官兵已顾不上保护地方,于是便产生了许多地方武装;《三打祝家庄》说的是梁山好汉与地方武装祝家、邑家作战的故事。此时的当阳峪一带窑主,凭籍制瓷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成瓷销往全国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基业,相传鼎盛时期当阳峪窑业,曾一度产生360位员外,有故事传说:与当阳峪一河之隔的岗庄一大户人家请求窑主入股并负责供给工匠师傅们吃饭用的蒜汁,孰知未满一年还未来及分红便捉襟见肘了!传说窑主们为了看家护院,防备金兵与来自山中盗匪的骚扰。豢养了大量的家兵。也许是树大招风,也许是窑主们与当时的修武县衙发生某些摩擦,当阳峪窑区竟被诬陷为“叛军”。按大宋律令,谋反罪将被“诛三族”!连同上万名制瓷工匠全部被划为叛军。难以想象800年前的某一天,数万官兵将当阳峪窑区团团围困,当阳峪到处一片火海成了活脱脱的人间炼狱......。诛三族是连孩子都不会放过的,可怜那些成千上万出力流汗的制瓷工匠们,个个变成了刀下冤魂!

当阳峪窑业从石器时代制陶,东晋时期制瓷发展至北宋,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制作工艺均达到当时历史的顶端。这部跨越千年的中原乃至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历史的辉煌长卷,在被世人翻阅至最精彩部分的时候,被一把喋血的利剑无情斩断,以至于800年的今天人们将其视为不解之谜!

后记:我想建一个陶瓷作坊,意在恢复和弘扬焦作历史文化遗产“当阳峪古陶瓷”。也没有什么心愿,只是想呼吁一下政府,为当阳峪的“死人沟”那些遇难的优秀的制瓷工匠们建一座纪念碑,缅怀他们的同时也让后人知道。在这块土地上曾经产生的辉煌历史!

玛雅文明灭亡未解之谜

玛雅文明灭亡未解之谜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2008年6月23日,考古学家在有玛雅文化故乡之称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座至少具有2300年历史的古城,这无疑是近年来玛雅考古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2008年6月23日,墨西哥《改革报》报道,该国考古学家在尤卡坦半岛(Yucatan Peninsula)南部发现了一座具有玛雅建筑风格的城市。最初的数据显示,这座古城至少已有2300年的历史,打破了该地区玛雅文化的历史纪录。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考古学家培尼亚?卡斯蒂略表示,这是一座比乌斯马尔和奇琴伊察还要早的玛雅古城。 根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观点,玛雅文明被划分为前古典期(约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古典期(公元250—900年)、后古典期(公元900—1520年)3个阶段。该遗址就处于玛雅文化的初期,也就是前古典期。 卡斯蒂略说:“在纪念性建筑物当中它将位居前列。古城中有一个大型球场、许多林立的石碑和具有独特意义的陶器。”这些陶器多为盛水器皿,其体积各不相同,把手也形态各异。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圆形杯状物,它由一种尚未确定的细腻材料制成,杯状物表面出现了玛雅文化中的天神——伊察姆纳。伊察姆纳坐在美洲豹皮覆盖着的莲花台座上。此外,杯状物的另一侧刻有墓志铭。铭文开头使用玛雅文化中的计时法记录了时间。 这无疑是近年来玛雅考古的最重大发现之一。 宗教繁盛下的艺术之美 此次发现的2300年历史的古城刷新了该地区玛雅文化的历史纪录,而随之出土的众多盛水陶器则再次印证了古玛雅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之前,不止是在尤卡坦半岛,中美洲玛雅文化繁荣过的地区均发现有大量造型精美、绘技精妙的陶制器物。玛雅人制作陶器主要用作饮食器物、乐器、祭祀器物及殉葬品。初期的陶器为露天烧制,形体较为粗笨厚重,材料则以黑陶为主,饰纹简朴。古典时期,玛雅的制陶技术达到了鼎盛。后古典期早期,在危地马拉出现了铅釉陶制造中心,人们以高温在密封的窑里烧制陶器,此时的陶器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釉面。后古典期晚期的陶器常常绘有该时期特有的色彩绚丽的“玛雅蓝”,陶器的设色更为丰富。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玛雅人特别钟情于蓝色,他们总用蓝色来描绘壁画,在祭祀时也将祭祀所用的人畜染成蓝色。 今年年初,美国芝加哥田野博物馆馆长加里?费恩曼与伟顿学院人类学教授迪安?阿诺德合作,才揭开了古代玛雅蓝色涂料的成份之谜。原来,玛雅人把蓝色与雨神联想在一起,因此将向雨神供奉的祭品涂成蓝色。科学家在尤卡坦半岛一处遗址的井底发现了一个曾被用来烧熏香的碗,碗上留下了玛雅蓝的痕迹。通过电子显微镜,科学家们知道了这种蓝色中含有的两种物质,一种是靛青植物叶中的提炼物,一种是被称为坡缕石的粘土矿物。 此外,玛雅人在壁画和雕刻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玛雅文化中的绘画多为壁画,也见诸于陶器和古抄本。除玛雅蓝外,还广泛使用了其它多种颜色,手法以写真为主,使用由鸟羽和兽毛制作的绘画工具。雕刻方面,按所使用的材料划分为石刻、木刻、贝雕、玉雕、骨雕和泥塑等。除独立石雕(石柱、石碑和石座等)外,其他石雕多为房屋和其它建筑物上的饰刻,泥塑则多用于房屋建筑和

景德镇陶瓷出口现状分析

一.景德镇陶瓷简介 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景德镇,曾与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景德镇素以盛产陶瓷而著称,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其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作为瓷都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景德镇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陶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陶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陶瓷生产、博览、研习和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位于景德镇莲社路的景德镇陶瓷馆,建于1954年,珍藏古代陶瓷片数万片,古今陶瓷珍品2500余件,从五代到现代各时期代表性的陶瓷作品: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 景德镇的陶瓷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世界七大陶瓷产业格局发展分析

精心整理世界七大陶瓷产业格局发展分析 世界陶器产业的起源从历史看有三大区域,东亚区域、西亚、北非、欧州区域、美州区域。美州制陶业在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之前一直独立、缓慢地发现着。东亚陶瓷主要是中国为源头及核心不断向周边的热南、朝鲜(高丽)、日本及东南亚扩散。 釉软质瓷,直至17世纪荷兰的锡釉陶以仿制中国青花和五彩而闻名天下,中世纪欧州瓷是在伊斯兰陶器和中国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虽然陶器世界很多地方在几千年前均有生产,但瓷器却被公认是中国人的发明,自14世纪开始的东西方陶瓷贸中,由于欧州存在

着巨大的贸易逆差,造成大量白银流失,为增加本国财富,18世纪欧州各国都加紧了陶瓷的研制。欧州最早的瓷器是德国的迈森工厂生产的,然后制瓷技术扩散到意大利及英法等国。 日本陶瓷业 1616年,归化日本的朝鲜人李参平在日本有田盯(Arita)发现瓷土并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宣告了白本瓷器时代的来临,日本瓷器真 1658 势。 在原材料方面,由于国内陶瓷原料供应不足,日本陶瓷企业从国外进口陶瓷原料数量逐年增长,如可塑性高岭土原料需从韩国及新西兰进口,进口量已达总进口量50%以上。另外,从英国与中国进口高岭土原料数量逐年增多。随着原料的进口,导致产品成本增加,迫使企业必须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档次。

在陶瓷原料开发利用方面,日本不再局限于满足过去普通的陶器与瓷器制品生产,而是强调更多地满足日用陶瓷的使用功能与用途,如增强陶瓷餐具的抗菌性能,对于卫生瓷强调产品的防污性、节水效果等;研制新产品中他们很注意提高环境保护的标准与有利于人体保健的效果,如对于釉料、色料含铅镉溶出所造成的污染进行规划治理。如日本的东陶公司将日本在新材料、电子方面的 牌 脑的 欧州陶瓷业 在欧共体,建筑瓷、日用瓷、卫生瓷工业拥有1500家企业,从业人员大约200000人。建筑瓷是最重要的行业,占据年销售额14000MECU的60%,余下的日用瓷和卫生瓷基本平均。日用瓷和卫生瓷也有一些集中性生产区域,但不象建筑瓷、卫生瓷生产集

当阳峪与绞胎瓷

当阳峪与绞胎瓷 修武县的当阳峪,瓷业形成于唐,昌盛于宋。它东西长2公里余,南北宽1公里许,是我国宋代名瓷产地之一,从当阳峪的一个窑神庙的宋朝崇宁四年所立的《怀州修武县当阳峪村土山德侯百灵庙记》碑文记载:“虽有志者,无以过也,述之而已;虽有能者,无以逾也,继之而已。”它生产的绞胎透花瓷,至今仅有60余件,珍藏在我国故宫博物院以及美国、泰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博物馆里。凡观赏过这种瓷的人无不叹服它的工艺奇特、别具一格。 顺山阳城北行,约5公里许,便进入了群山环抱的当阳峪。但见山势巍峨山山松柏荡漾,群峰竞秀峰峰鸟语花香。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坳里,只见“青烟缕缕升太空,窑炉座座锒壑底”。这就是宋朝黄河以北最大的名瓷产地——当阳峪。这里,传说有一面“挡阳宝旗”,每当夏天炎热或瓷窑出瓷时,把“旗”在南山坡一插,顿时整个当阳峪窑场如阴天一般。窑工们干起活来,非常凉快惬意。这里开设有窑场百余家,从业万余人。产品种类繁多,黑白色釉俱全,因受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影响,花纹多以缠枝牡丹为主,透花、剔花、画花、贴花、篦纺、加彩等诸样花色品种繁多,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特点享誉中华。 宋朝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工匠们在工作之余,按照他们的设想,反复研究,将不同质地的泥料,根据花朵的纹理颜色绞合成型了一只绞胎牡丹花瓶,试烧后,“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绞胎花瓶颜色鲜艳,其表里都是牡丹花,真个是“百朵牡丹里外透,打断骨头连着肉”。这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绞胎透花瓷。工匠们当时写诗一首,赞其辉煌: 凤绕花瓶放异彩,疑是仙鸟凤飞来。 洛阳牡丹瓶上开,花香透过里中外。 绞胎透花瓷一时成为当阳峪瓷品的主流,堪称当阳峪瓷器的一绝,名声大振,誉满中华和世界各地。平民百姓,拥有一件,草舍生辉;达官权臣,以家有一件为荣;文人学士,以案头陈设一件为雅;外国洋人,以高价购得一件为幸。 公元1125年间,宋徽宗得知“挡阳宝旗”之事,令三千御林军前往怀州取“旗”。当阳峪的窑工们得讯把“旗”埋在了一口枯井里。后虽有吓破了胆的窑工报了信,可是在那口井中,却怎么也找不到“挡阳宝旗”。御林军把窑工、窑场、瓷器均抢掳杀戮一空,导致当阳峪瓷器烧制中断,绞胎透花瓷技术失传,使兴旺发达的瓷业凋谢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名瓷的恢复和发展,当阳峪古窑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解放区烈士街宁志辉)

楼兰之死_《楼兰之死》课文

楼兰之死_《楼兰之死》课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汉朝与匈奴争夺楼兰之战的着名诗篇。楼兰是古丝绸之路贸易的中转站。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楼兰,古邑有城郭,临盐泽。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古城与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相临,城中不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可是现在楼兰已经消失了,只剩下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废墟,它旁边的罗布泊也已完全干涸。往日的繁华与绿色一同消亡,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寂静。 楼兰死了。楼兰为什么死了?那默默的黄沙是无声的回答。 在楼兰和罗布泊旁边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是死亡之海。其实塔克拉玛干在古代也并非今天这个样子。1989年新疆考古研究人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发现了陶锅,炼渣、木器、箭头,说明在唐代之前这里还是绿洲,还有很多人生活。但一千多年以后,这里连飞鸟都绝迹了,剩下的只有漫漫的黄沙楼兰和绿洲被沙漠吞噬了。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食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当地表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干燥松散,成为细沙;一方面没有了树木和植物的阻挡,风不更肆无忌惮。它吹动着细沙移动,使沙漠不断扩大,淹没附近的土地和村庄,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过程。 土地沙漠化,这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就连首都北京都感受到了这种威胁。每当春天出现扬沙天气,人们都有风沙逼近北京城之感。 沙漠在进攻、在扩大,这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是人对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沙化的进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各条河流的中下游,原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柳和胡杨灌木林。可是,由于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人们把红柳和胡杨当燃料,现在天然灌木林只剩下了一半。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天然植被破坏,但是到沙漠边缘打柴的毛驴车和汽车有增无减。据新疆墨玉瓦可乡一个林业管理站统计,每年那里要通过10万辆打柴的毛驴车。1983年,策勒县巴扎上一天柴车不超过500辆,现在竟高达1000辆。照此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仅有的脆弱的生态植被被破坏殆尽,塔克拉玛大沙漠还会扩大。 楼兰已死,只留下一片废墟和王昌龄那首着名的诗篇,让后人发出无限的感叹,难道我们能

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

文化调查报告————浅谈景德镇陶瓷文化现状 龚秋逸 摘要:进入景德镇后我们深入采访了景德镇当地文化,采访了景德镇陶瓷制作师傅,寻找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走访景德镇,需找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采访、观摩、实践参与的方式深刻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博大,参与陶瓷制泥、立胚、烧制、绘画的所有过程、了解并适当掌握陶瓷制作过程。通过我们自己的参与来寻找失传的陶瓷技术工艺。深入景德镇陶瓷制作作坊,走访景德镇陶瓷店铺,寻找景德镇真正运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通过采访的模式来需找并完善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参与并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我们先通过在景德镇的招待人寻找的仍然使用陶瓷传统工艺的千祥云陶瓷有限公司,并参观和了解了其坐落于景德镇郊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在其基地通过绘画的方式制作了属于个人的陶瓷艺术作品。并参与和实践了关于陶瓷的传统柴窑烧制过程。并通过手中的摄像机来记录陶瓷的制作过程。 关键词:陶瓷;文化;景德镇 实习总结: 景德镇,中国瓷都位于江西省。相信世界上的人们可能不知道中国其他地方,但一定知道中国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从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4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用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清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闻名与世界。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景德镇灿然的陶瓷历史文化将景德镇与世界精密相连。 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5年7月12日,一件“鬼谷下山”元代青花图罐,在伦敦拍出2.45亿人民币,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当时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2010年10月7日,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拍出2.5266亿港元。11月,一件清乾隆年间的官窑瓷瓶,在伦敦以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在古代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新高的同时,近现代及当代陶瓷拍卖也是如火如荼。 2008年10月,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154件艺术陶瓷竞拍成功,成交额为3448万元人民币。在2009年举行的第二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粉彩瓷板画《黄山四千仞》拍出78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拍卖的新纪录。 2010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卖出130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 这无疑表现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艺术品上的惊人成就,但拥有这些成就的也只剩下中国历史

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经典终审稿)

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经典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佛山市现代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 来源:时间:2011-06-11 一、前?言 (一)现代陶瓷产业的概念、外延 中国古称陶瓷之国,陶瓷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陶瓷不仅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材料和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孕育勃勃生机的新材料产业。传统意义上的陶瓷产业主要指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其市场规模大,种类多,技术成熟,但利润薄、技术含量低、能耗和资源消耗高。现代陶瓷产业是指:一是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的、赋予新功能或新用途的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等;二是高技术陶瓷,主要指结构陶瓷(工程陶瓷)和功能陶瓷(电子陶瓷),也可拓展到陶瓷粉体、陶瓷纤维、陶瓷薄膜、陶瓷基复合材料等;三是与陶瓷产业相关的原料、装备、创意、服务等产业。 传统陶瓷是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经过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工业产品,现代陶瓷工业可外延至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相对传统陶瓷,高技术陶瓷在材料的制备工艺、品种要求、应用领域等方面都有极大提升,成为陶瓷产业新的增长点。工程陶瓷又称结构陶瓷,主要利用陶瓷的高硬度、高熔点、耐磨损、耐腐蚀性能;功能陶瓷又称电子陶瓷,主要利用它们的光、声、电、热、磁等物理特性。近年来,高技术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在航空航天、通讯技术、电子工业、汽车工业、交通运输、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规划编制的意义

佛山陶瓷制造业已有五千年历史,有“南国陶都”之誉。改革开放以来,佛山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建筑陶瓷,已成为佛山市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佛山少有的几个具有国际品牌和影响力的产业。陶瓷已融入佛山的历史、文化,成为佛山城市之魂和对外交流的名片。 随着产业发展壮大,佛山陶瓷业出现了一些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生产能耗偏高,环境污染严重;过分追求产业规模,技术创新相对薄弱;陶瓷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内涵需要拓展等。发展现代陶瓷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是实现佛山陶瓷产业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从而实现陶瓷产业与城市、环境、资源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科学发展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佛山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现代制造基地和产业服务中心,特编写现代陶瓷产业规划。本规划是在《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文件精神以及广东省委“两转型——再造”(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环境再造)的要求下,根据《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佛山市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佛山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编写的。规划课题组多次走访企业并实地考察,了解产业状况和企业需求,形成了第一手资料。在编写过程中大量调研了国内外文献资料,主要数据来自官方发布的统计结果。 二、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发展基础

小学五年级语文楼兰之死课文

楼兰之死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汉朝与匈奴争夺楼兰之战的着名诗篇。楼兰是古丝绸之路贸易的中转站。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楼兰,古邑有城郭,临盐泽。”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古城与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相临,城中不河、有塔、有树,店铺相接,客商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可是现在楼兰已经消失了,只剩下茫茫沙海中的一片废墟,它旁边的罗布泊也已完全干涸。往日的繁华与绿色一同消亡,如果肆虐的风沙暂时停息,那里就笼罩着一片死的寂静。 楼兰死了。楼兰为什么死了?那默默的黄沙是无声的回答。 在楼兰和罗布泊旁边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是“死亡之海”。其实塔克拉玛干在古代也并非今天这个样子。____年新疆考古研究人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发现了陶锅,炼渣、木器、箭头,说明在唐代之前这里还是绿洲,还有很多人生活。但一千多年以后,这里连飞鸟都绝迹了,剩下的只有漫漫的黄沙——楼兰和绿洲被沙漠吞噬了。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食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当地表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干燥松散,成为细沙;一方面没有了树木和植物的阻挡,风不更肆无忌惮。它吹动着细沙移动,使沙漠不断扩大,淹没附近的土地和村庄,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过程。 土地沙漠化,这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的生存环境问题。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就连首都北

京都感受到了这种威胁。每当春天出现扬沙天气,人们都有“风沙逼近北京城”之感。 沙漠在进攻、在扩大,这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是人对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沙化的进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各条河流的中下游,原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柳和胡杨灌木林。可是,由于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人们把红柳和胡杨当燃料,现在天然灌木林只剩下了一半。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天然植被破坏,但是到沙漠边缘打柴的毛驴车和汽车有增无减。据新疆墨玉瓦可乡一个林业管理站统计,每年那里要通过10万辆打柴的毛驴车。____年,____(省、市、区、县)“巴扎”上一天柴车不超过500辆,现在竟高达1000辆。照此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仅有的脆弱的生态植被被破坏殆尽,塔克拉玛大沙漠还会扩大。

关于古玛雅文明的故事

关于古玛雅文明的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古玛雅文明的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最早期的玛雅研究会告诉你玛雅人是非常厉害的人,因为他们会建封闭式的金字塔,而这些金字塔的年份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而且,他们的数学名列前茅,他们拥有比19世纪欧洲科学家更为复杂的天文... 最早期的玛雅研究会告诉你玛雅人是非常厉害的人,因为他们会建封闭式的金字塔,而这些金字塔的年份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而且,他们的数学名列前茅,他们拥有比19世纪欧洲科学家更为复杂的天文处理方法,且还是美洲大陆第一个拥有书面语言的土著部落。不过,除此之外,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玛雅文明的,而本文后,你会对他们"刮目相看"的。古玛雅文明的故事10.他们认为活人祭祀是极大的荣耀与救赎 早期的西班牙探索者刚遇到玛雅人时,玛雅人还是非常和平宁静的。由于西班牙人很喜欢有地域色彩的装饰画,而这些装饰画的细部就描绘着在金字塔顶部因肢解而死亡的受害者。自此,玛雅人会经常指责阿兹特克人说:"这是他们,不是我们。" 近年来,考古发掘出一个不同的故事。早期的玛雅文明实际上是实行活人祭祀的,但他们视之为恩德。因为玛雅人相信,人们要穿过13层以上可怕的炼狱才能抵达极乐世界。行程之艰难,非所有灵魂均可抵达终点,而能绕开史诗级任务的也唯有献祭的牺牲者、死于分娩的女人、战争的牺牲者、自杀者和死于赛场上的人。

能当选牺牲者是一种荣耀,因为之后你会成为上帝的信使,而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也会用日历来算出什么时候应该制造牺牲者以及谁才是最好的 信使。因此,部落外的祭祀是极罕见的。 古玛雅文明的故事9.他们更愿意发明他们自己的技术 就科技进步如何真正促进玛雅发展这个问题,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已经争论了很久,而玛雅人缺的两样东西:轮子和金属工具,却是文明发展的标志物。 他们的建筑有拱门和水利浇灌系统,也涵盖曲线和杠杆测量理念,他们还知道如何混合硅酸盐水泥。不过,由于他们没有牲口来拉大车,所以发明这个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又或许他们可能已经制造了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橡胶童车,即便没有轮子,他们的技术也已经很令人惊讶了。他们还会用石头代替金属工具,而翡翠的家庭成员是碧玉和翡翠,皆因它们比钢刀还硬,所以这些精心雕琢的工具就用于雕塑的雕刻、石头的开凿、木头的割据、凿边、刺穿、剁碎和锄了。 医疗界也难免会有模仿工具。外科医生用于进行精细外科手术的一些雕刻刀和切割工具是为火山玻璃所塑造,它们现还保持着锐利之最的世界记录。玛雅人的石器很多时候都优于金属工具,这通常也跟先进的技术有关,他们基本上是这么想的:"想象越丰富,饰品越精致。" 古玛雅文明的故事8. 他们极有可能是一个航海民族 要想解开玛雅人的所有谜团,你肯定会感到沮丧。虽然大部分科学家都赞同在冰河世纪,玛雅人本族部落定居在美洲与俄国和阿拉斯加间的大陆桥这片区域,但仍有一些顽固分子坚持认为玛雅人是从亚洲和非洲航海过

世界七大陶瓷产业格局发展分析

世界七大陶瓷产业格局发展分析 世界陶器产业的起源从历史看有三大区域,东亚区域、西亚、北非、欧州区域、美州区域。美州制陶业在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之前一直独立、缓慢地发现着。东亚陶瓷主要是中国为源头及核心不断向周边的热南、朝鲜(高丽)、日本及东南亚扩散。

世界陶器产业的起源从历史看有三大区域,东亚区域、西亚、北非、欧州区域、美州区域。美州制陶业在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之前一直独立、缓慢地发现着。东亚陶瓷主要是中国为源头及核心不断向周

边的热南、朝鲜(高丽)、日本及东南亚扩散。 中世纪欧州陶瓷的发展主要是受中国和西亚的影响到,最初阿拉伯人将伊斯兰陶器经西班牙传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发展成风格独具的锡釉花饰瓷,制瓷技术再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在法国出现锡釉软质瓷,直至17世纪荷兰的锡釉陶以仿制中国青花和五彩而闻名天下,中世纪欧州瓷是在伊斯兰陶器和中国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虽然陶器世界很多地方在几千年前均有生产,但瓷器却被公认是中国人的发明,自14世纪开始的东西方陶瓷贸中,由于欧州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造成大量白银流失,为增加本国财富,18世纪欧州各国都加紧了陶瓷的研制。欧州最早的瓷器是德国的迈森工厂生产的,然后制瓷技术扩散到意大利及英法等国。 日本陶瓷业

1616年,归化日本的朝鲜人李参平在日本有田盯(Arita)发现瓷土并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宣告了白本瓷器时代的来临,日本瓷器真正繁荣起来要到17世纪50年代,1644年中国由于清军入关,国内陷入战乱,中国瓷器外销停滞为,日本瓷器乘机成为市场宠儿,1658年起,日本成为一个面向亚洲、波斯湾和欧洲市场的重要瓷器出口国。 如今日本依然是世界性的陶瓷强国。日本的陶艺较

千年重现的楼兰古国之谜

千年重现绝处逢生, 1895年4月-5月间,斯文·赫定带领队伍完成从西向东穿越楼兰古国(4张) 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他,从灭顶之灾中获取了受用终生的教益,此后的探险途中,他用铅笔速写代替照相,竟然造就了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画家,一生留下了5000多幅画;因缺水“败走麦城”,导致此后40年探险生涯铭心刻骨的教训,他的一大发明就是选择冬天,携带冰块进入沙漠。1896年1月,他在塔瓦库勒装备了驼队,继续向东穿越沙海,这次的收获是,发现两处遗址。1月23日黄昏,驼队来到一片久无生机,死树枝全脆得像玻璃的废墟,也就是当地人所谓的丹丹乌里克——象牙房子,整个遗址气势恢宏,建筑规格不同寻常。这个远离近代绿洲带的沙埋古城,曾是古国于阗的重镇,而后来,斯坦因、特林克勒等在这儿都作过发掘,所获颇丰,它的存在至少证实,千年之前塔里木的沙漠绿洲格局与今天迥然不同。丹丹乌里克对再现中国古代西域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塔里木河流域精彩纷呈的古城邦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来赫定还探访了通古孜巴斯特的原始村落,初次由南向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证实了野骆驼乐园的存在,抵达罗布荒原,使“罗布泊位置”这个“世纪之争”迈出了一大步。不过,这还不是传说当中的楼兰。然而,探险者的脚步不曾停止……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899年12月-1900年2月,从东向西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1900年3月,考察罗布泊,3月28日,由于一个偶然机遇,发现楼兰古城;1900年4月-5月考察罗布泊,

漂流塔里木下游;1901年1月-3月,考察罗布泊,挖掘楼兰遗址……一把斧头,一个城堡关于那个偶然是这样的:1900年3月28日,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沙漠考察途中,他雇佣的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在寻找丢失的铁斧的途中,遇到了沙漠狂风,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斯文·赫定听说后,马上随艾尔迪克来到了罗布泊西北岸的这片遗迹处,发现古代遗迹散布着美丽的木雕、织物、钱币。因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经过一年的悉心准备,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专程来到这片神秘遗迹,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发掘工作,发掘不少文楼兰古国物,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文书、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过整理分析,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遂认定此遗迹就是消失多时古楼兰城。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世界,为斯文·赫定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在无边沙漠夺路而走,却将他引导到了一处处重要古城遗址:丹丹乌里克、喀拉墩、玛扎塔格戍堡……直到发现楼兰古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由此得到极富现代意义的阐释。如今,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在一块高台上,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20世纪初,斯文.赫定就是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继续向西,是一处大宅院。

景德镇陶瓷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摘要 景德镇自古以来便有“景德瓷,万国来求”之美誉。而今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已经步入必须进行重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面对日益壮大的潮州日用陶瓷产业,品种众多的醴陵陶瓷产业,佛山、淄博建筑卫生等陶瓷产业,景德镇陶瓷产业究竟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摆在景德镇陶瓷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因此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战略挑战。本文通过对景德镇陶瓷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地位及与全国其它陶瓷主产区的优劣势比较,旨在深入了解,分析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陶瓷产业经济战略结构调整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Jingdezhen porcelain has the honor of "Jingde porcelain, thousands of State to ask for". Now Jingdezhen ceramics industry has entered into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re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acing the growing Chaozhou ceramics industry and the ceramics industry in Liling, Foshan, Zibo construction and sanitary chinaware,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is on the cross. This is a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of business strategy. This paper based on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history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other ceramics producing areas, aimed at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Statu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Wish to make ou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Jingdezhen Ceramics. 【Key Words】Ceramic Industry; Business strategy ; Btructure readjustm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

泉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专业2010 级 学生姓名黄文锋学号101205021 指导教师吴子强职称副教授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5日 教务处制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思考 【摘 要】德化陶瓷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然而目前德化陶瓷面临资源枯竭和国内外竞争的情况下,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德化陶瓷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德化陶瓷独特的产业环境进行探究,剖析德化陶瓷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借此提出产业升级的建议。 【关键字】陶瓷 SWOT 产业升级 一、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状况 (一)历史状况 德化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德化瓷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贸易品,与茶叶、丝绸享誉世界,为中国的制瓷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填上浓重的一笔。其制瓷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唐宋时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宋代开始大量出口,尤其是明代德化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同时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一个高度,其生产的白瓷可以与玉媲美,被欧洲誉为“中国白”。德化天生丽质、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对欧洲的陶瓷艺术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德化瓷其在用料、制作技巧和表现方式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独特之处。 (二)出口状况 德化陶瓷是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是德化县的支柱产业。从表1[1]可以看出,德化陶瓷虽然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不高,但在每年出口中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表1 德化陶瓷出口额占其商品总出口比重与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2005—2011年) 年 度 指 标 德化陶瓷产品出口总额(万 元) 德化出口商品总额(万元) 中国陶瓷产品出口总额(亿美元) 德化陶瓷出口占其总出口比重(%) 德化陶瓷出口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 2005 326568 330900 50.37 98.69 7.91 8.1917 2006 376139 381129 62.91 98.69 7.50 7.9718 2007 470174 476411 66.41 98.69 9.31 7.6040 2008 558054 565457 80.37 98.69 10.00 6.9451 2009 560200 575800 80.63 97.29 10.17 6.8310 2010 650100 673800 111.00 97.29 8.65 7.6695 2011 786297 808200 140.52 97.29 8.66 6.4588 图1 德化陶瓷出口总额及其占商品总出口比重

玛雅文明概析

玛雅文明概析 内容摘要:玛雅文明被称为是“魔鬼干的活”,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玛雅文明中的超时代的天文历法,有趣的数学和文字,神秘宏伟的金字塔向人们展示了灿烂的辉煌的玛雅文明,但正如人生销短如同朝露一般,创造出令世人惊奇的高度文明的玛雅帝国在其文明达到片刻辉煌后戛然而止,留给现代人一系列无法解释的迷团. 关键词:玛雅文明:繁荣;消失 一玛雅文明简介 1.玛雅人:玛雅人中美洲地区和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又译“马亚人”,"马雅人”。公元前约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约有200万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玛雅语,属印第安语系玛雅-基切语族。分布在尤卡坦中部和北部,伯利兹、洪都拉斯南部及塔瓦斯科和恰帕斯的一部分,危地马拉低地和高地及恰帕斯和萨尔瓦多的最南端。 居住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南部以及伯利兹北部这一片几乎相连在一起土地上的中美洲印第安人。21世纪初约有70种马雅语言,有超过500万人在使用,其中大部分能讲双语(西班牙语)。在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和中美洲之前,玛雅人曾拥有过西半球最伟大的文明之一。他们从事农耕、兴建巨大的石头建筑和金字塔神殿、冶炼金和铜,并使用一种现今已大部分能够解读的象形文字。 早在公元前1500年,玛雅人便在村落定居,并发展了以玉米、豆类和南瓜的栽培为基础之原始农业;到了公元600年,也种植木薯。他们开始兴建宗教仪式中心,到了西元200年,这些中心都发展为有神殿、金字塔、宫殿、打球的场地和广场的城市。古代玛雅人大量地开采建筑用石材(通常是石灰岩),并使用燧石之类更坚硬的石器来切割这些石材。他们主要实施刀耕火种农业,但他们也用过进步的灌溉和梯田耕作技术。他们还发展了一套象形文字系统和非常精密的历法及天文体系。玛雅人使用野生无花果树树皮内层造纸,并将他们的象形文字书写于这种纸做的书籍上。他们也发展出繁复而优美的雕刻和浮雕传统。建筑工程、石头碑铭和浮雕都是目前可用来了解古玛雅人的主要知识来源。 2.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葩,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西部地区。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的成就。神奇灿烂的玛雅文明被称为是“魔鬼干的活” 公元前400年左右即建立起了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实际为繁荣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 3.玛雅文明的分期:玛雅文明大体分三个阶段前古典时期,古典时期与后古典时期。前古典时期是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317年,这时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纳克贝和艾尔米拉多尔;古典时期是从公元317年至公元889年,文明中心移到了危地马拉一带的蒂卡尔,帕伦克,博南帕克和科潘等地;后古典时期是从公元889年至公元1697年,包括奇琴一察,乌斯马尔和玛雅潘三个大中心。 3.特点:玛雅文明古老而神秘,但总有一些有据可循的特点,以下列举几点玛雅文明的特点: ①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②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但

玛雅文明灭绝之谜

玛雅文明灭绝之谜 玛雅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他们仅仅借助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生产工具,没有铁器和先进的运输工具,便创建了一个辉煌一时的文明,在科学、农业、文化、数学、天文等领域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玛雅文明诞生于公元前10世纪,公元300年至公元900年之间达到鼎盛时期,发展形成了数百座城邦,提卡尔城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据称在发展高峰期,提卡尔城拥有10万至20万人口。他们拥有密集的农业种植区,主要以玉米为食,没有畜牧业,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的食物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 他们以重点城邦作为繁荣中心,形成网络状社会体系。勤劳的玛雅人用自己的智慧,仅利用简单的工具便建造了宏伟华丽的建筑结构,其中包括神庙、金字塔、皇宫等。据称,玛雅人的金字塔最初只是一些土堆结构,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金字塔。玛雅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在建筑结构上存在着差异,其建筑历史晚于埃及金字塔。两者最主要的一个差别是玛雅金字塔是用于举行祭祀和相关的宗教活动,而埃及金字塔则是历代法老的陵墓。此外,玛雅人掌握着先进的数学计算方法,使用了“零”的概念,使用着独创的象形文字,在许多石质纪念碑上可看到铭刻的大量象形文字。 玛雅人对天文研究颇有造诣,在玛雅历法中将一年分为18个月,并测算出地球一年为365.2422天,与现代专家计算数据365.2423天十分接近。在天文学方面,最具有神秘性的便是著名的“世界末日”预言。据称,依据玛雅预言,当前人类所生存的地球时期已是第五太阳纪,之前每经历一个太阳纪,都会出现悲剧性的地球大灾难。当第五太阳纪结束,太阳必将消失,地球也出现剧烈晃动。根据玛雅预言,太阳纪只有5个循环期,也就是当第五太阳纪结束,将出现地球毁灭。对照玛雅预言中的第五太阳纪结束之日,便是2012年12月21日。 玛雅文明的衰落是长期以来世界未解谜团之一。玛雅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然而仅在很短的时期内,这个曾经辉煌发达的人类文明却戛然而止。 深入分析了大量玛雅象形文字数据库。每块玛雅石碑都记录着一段政治历史,是洞悉玛雅文明的一扇窗口。”每块石质纪念碑都会铭刻着相应重大事件的日期,例如统治者的出生日期或者掌管政权的时间,还有一些纪念碑铭刻着一些重要人物的死亡、埋葬和重要战争的信息。在玛雅文明没落时期,雕刻的纪念碑数量明显下降。然而,玛雅纪念碑上并未提及生态事件,例如某年出现暴风雨、干旱或者农作物丰收和减产…… 气候变化是导致玛雅文明消失的最具体的因素,并且对玛雅历史变迁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多位古生物气象学家和考古学家认可这项最新研究,之前的研究数据源自委内瑞拉海岸的海泥和尤卡坦半岛的沉积物,它们歪曲了古地质气候数据。 为了进一步洞悉玛雅文明的衰落之谜,研究小组收集了伯利兹城洞穴中的石笋样本,这个洞穴距离玛雅历史遗址尤克斯本卡不足1英里(1英里约为1.6千米),

楼兰古城英文介绍

楼兰古城英文介绍 wzx_0066 10级被浏览117次 2013.06.17 szhs92xr7256 采纳率:47% 9级 2013.06.18 Loulan or Kroran was an ancient kingdom based around an important oasis city already k nown in the 2nd century BCE[1] on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Lop Desert. Loulan, kn own to Russian archaeologists as Krorayina, was an ancient kingdom along the Silk Road. In 108 BCE, the Han Dynasty forces defeated the armies of the Loulan kingdom and m ade it into a puppet/allied state. In 77 BCE,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the Chinese envoy Fu Jiezi assassinated Loulan's king, Chang Gui. The kingdom then cam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Han empire and was given the Chinese name of Sha nshan,[2] though the town at the northwestern corner of the brackish desert lake Lop Nur retained the name of Loulan. The ruins of the town of Loulan are on what were the we stern banks of Lop Nur, now desiccated, in the Bayin'gholin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 re, Xinjiang. The site is now completely surrounded by desert.[3] A 3,800-year-old female mummy (circa 1600 BCE), the first of a series of mummies now known as the Tarim m ummies, was discovered in Loulan in 1980, indicating very early settlement of the region. Loulan was on the main route from Dunhuang to Korla, where it joined the so-called "n orthern route", and was also connected by a route southwest to the kingdom’s seat of gov ernment in the town of Wuni in the Charkhlik/Ruoqiang oasis, and from thence to Khotan and Yarkand.[4] The first historical mention of Loulan was in a letter from the Chanyu of the Xiongnu to the Chinese Emperor in 126 BCE in which he boasted of conquering t he Yuezhi, the Wusun, Loulan, and Hujie, "as well as the twenty-six states nearby." In 1 26 BCE, the Chinese envoy, Zhang Qian described Loulan as a fortified city near Lop N ur.[5] In 77 BCE the Chinese envoy Fu Jiezi stabbed Loulan's King, Chang Gui, to death. The kingdom then became a Chinese puppet state and was renamed the kingdom of Sha nshan.[6] The capital was to south-west of Lop Nur near modern Ruoqiang (Charkhlik) on the Southern Silk Route between Dunhuang and Khotan. Because of its strategic position on what became the main route from China to the West, during the Former Han and La ter Han, control of it was regularly contested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Xiongnu. The Hanshu records that: "it lay close to Han and confronted the White Dragon Mounds. The locality was short of water and pasture, and was regularly responsible for sending out gu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