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基础详解

行程问题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基础详解
行程问题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基础详解

行程问题——基础学习

基本题型

2、相遇问题例1:同样走100米,小明要走180步,父亲要走120步。父子同时同方向从同一点出发,如果每走一步所利用的时间相同,那么父亲走出450米后往回走,要走多少步才能遇到小明?()

A.648 B.540 C.440 D.108【答案】D

【解题关键点】父亲走出450米后共走了4.5×120=540步。而小明只走540÷180×100=300米。于是变为一个路程为150米的相遇问题。父亲每步相当于米,小明每步相当

于米。两人相遇需要走150÷(+)=108步。(共需要走108步每人走54步)【结束】

3、相遇问题例2: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车提前一段时间出发,那么两车将提前30分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40千米/时,那么,甲车提前了多少分出发()分钟。

A. 30

B. 40

C. 50

D. 60

【答案】C

【解题关键点】解析:本题涉及相遇问题。方法1、方程法:设两车一起走完A、B两地所用时间为x,甲提前了y时,则有, (60+40)x=60[y+(x-30)]+40(x-30), y=50

方法2、甲提前走的路程=甲、乙共同走30分钟的路程,那么提前走的时间为,30(60+40)÷60=50

【结束】

4、相遇问题例3: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如果二人每小时各多行1千米,那么他们相遇的地点距前次相遇点1千米。又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乙原来的速度为()

A.3千米/时

B.4千米/时

C.5千米/时

D.6千米/时

【答案】B

【解题关键点】原来两人速度和为60÷6=10千米/时,现在两人相遇时间为60÷(10+2)=5小时,采用方程法:设原来乙的速度为X千米/时,因乙的速度较慢,则5(X+1)=6X+1,解得X=4。注意: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谁的速度快。

方法2、提速后5小时比原来的5小时多走了5千米,比原来的6小时多走了1千米,可知原来1小时刚好走了5-1=4千米。

【结束】

6、追及问题例1:小英和小明为可测量飞驶而过的火车的长度和速度,他们拿了两快秒表,小英用一块表记下火车从他面前通过所花的时间是15秒,小明用另一块表记下了从火车头过第一跟电线杆到车尾第二跟电线杆所花的时间是18秒,已知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60米,求火车的全长和速度。()

A.300米,20公里/小时B.250米,20米/秒

C.300米,720公里/小时D.300米,20米/秒【答案】D

【解题关键点】车从小英面前通过走了一个车长的路程,小明记录的则是走一个车身外加两根电线杆间的距离。不难看出火车走两根电线杆间距用的时间是3秒,因此它的速度是20米/秒,火车长为20×15=300米。

7、追及问题例2: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开往B地。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8千米,甲车比乙车早40分钟到达途中的C地,当乙车到达C地时,甲车正好到达B地。已知C至B地的路程是40千米。求乙车每小时行多少km?

【答案】详细解答:甲比乙早40分钟到达C,也就是说甲到达C后,再过40分钟乙也到达C,而乙到达C时,甲刚好达达B。所以甲从C地开到B地共用了40分钟。所以甲的速度是60千米每小时。

当甲到达B地时,乙刚好到C,这就说明在这个过程中,甲一共比乙多走了40千米。因为一小时多行8千米,要多出40千米的话显然要40/8=5小时。所以总的行车时间就是5小时,故甲、乙两地的路程一共有60×5=300千米,

乙的速度就更加简单了。因为甲的是60,所以乙的就是60-8=52千米。

【结束】

9、流水问题例1:甲、乙船在相聚90千米的河上航行,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通向而行则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在静水中甲、乙两船的速度()千米/小时

A.18,12 B.12,18 C.16,14 D.21,9

【答案】A

【解题关键点】设静水中甲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速度为y千米/小时,水流的速度为z千米/小时。那么两者相向而行,设甲顺流而下,则有x+y+z=90÷3=30.同向而行双方的速度差只是x-y=90÷15=6。联立这两个方程得x=18,y=12.

【结束】

10、流水问题例2:一只油轮从甲港出发,逆流而行,每小时行12千米,7小时可以到达乙港。从乙港返航需要6小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分别是多少千米?()

A.10,2

B.12,2

C.13,1

D.13,2

【答案】C.

【解题关键点】(12×7÷6-12)÷2=2÷2=1(千米),12+1=13(千米)。因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3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

【结束】

11、流水问题例3:一只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逆水航行,每小时行24千米,到达乙地后,又从乙地返回甲地,比逆水航行提前2.5小时到达。已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200

B.250

C.300

D.350

【答案】C.

【解题关键点】顺水速度为:24+3×2=30(千米),甲、乙两地间距离为:24×〔30×2.5÷(3×2)〕=24×〔30×2.5÷6〕=24×12.5=300(千米)。

【结束】

13、平均速度问题例1: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B地前进,甲每行5分钟休息2分钟,乙每行210米休息3分钟,甲出发后50分钟到达B地,乙到达B地比甲迟了10分钟。已知两人最后一次休息地点相距70米,而两人的速度是多少米/分钟?()

A.20 B.30 C.40 D.50【答案】D

【解题关键点】甲实际走了36分钟,最后一次休息是在走35分钟路程之后。乙与甲的速度相同,那么他多用的时间就是比甲多休息的时间,甲共休息了14分钟,那么乙休息了24分钟,可知乙最后一次休息前走了8×210=1680米。若乙最后一次休息的地点在甲前面,那么(210×8-70)÷35=46米/分钟。因为甲最后一次休息后只走了一分钟就到了终点,而甲与乙最后一次休息地点间距离甲需要超过一分钟才能走到,因此甲最后一次休息的地方只能在乙之前。甲在乙前面时,他们两人的速度为(210×8+70)÷35=50千米/小时。

【结束】

14、平均速度问题例2:有一货车分别以时速40km和60km往返于两个城市,往返这两个城市一次的平均时速为多少?( C )

A.55km

B.50km

C.48km

D.45km

【答案】C

【解题关键点】公式: ==48

【结束】

15、平均速度问题例3: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

A.25km

B.50km

C.28km

D.24km

【答案】D

【解题关键点】套用公式:=2×30×20÷﹙30+20)=24千米/h

【结束】

16、环形行程问题例1: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分钟遇到丙,再过3分钟第

二次遇到乙。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湖的周长为600米,则丙的速度为()米/分。

A.24 B.25 C.26 D.27【答案】A

【解题关键点】解题关键点为“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的问题”。可设甲的速度为x米/分,则乙的速度为x米/分,有根据“甲第一次遇到乙后1分钟遇到丙,再过

3分钟第二次遇到乙”,可知(x+x)×(1+3)=600,则x=72,如果设丙的速度

为y米/分,则有(x+y)×(1+3+1)=600,解得y=24.

【结束】

17、间歇型行程问题例1:旅游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288千米。开始汽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行驶,途中遇事耽误了2小时,为了要按时到达乙地,汽车必须把以后的速度每小时增加12千米。遇事地点距乙地多少千米?

A.144

B.96

C.48

D.60

【答案】A

【解题关键点】耽误2小时少行24×2=48(千米),为了把耽误的路程追回来,

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增加12千米,由此可知,从遇事地点再出发时距按时到达时间还有48÷12=4(小时),所以遇事地点距乙地(24+12)×4=144(千米)。

【结束】

18、二次(多次)相遇问题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的

速度是甲的,两人相遇后继续前进,甲到达B地,乙到达A地立即返回,已知两人第二

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3000米,求A、B点地的距离。()

A.6800 B.5400 C.7200 D .8900

【答案】C

【解题关键点】两个人第二次相遇时共走了三倍的全程,将全程设为5份,第一次相遇时候乙走了2份,于是知道第二次相遇地点距离第一次相遇地点的路程是4-2=2份。依题意这两份路程的长度是3000米,那么A、B两地相距3000÷2×5=7200米。

【结束】

19、二次(多次)相遇问题例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它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处相遇。请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120

B.100

C.90

D.80

【答案】A。

【解题关键点】方法1、方程法:设两地相距x千米,由题可知,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走了2x,由于速度不变,所以,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别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54×2=x-54+42,得出x=120。

方法2、乙第二次相遇所走路程是第一次的二倍,则有54×2-42+54=120。

【结束】

公务员考试行测_数学题_算法_李季明总结笔记

★【速算技巧五:差分法】 委明提示: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 ...: ...”作比较 ...”代替 ...”与.“小分数 ..“大分数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大分数小分数 9/5 7/4 9-7/5-1=2/1(差分数) 根据:差分数=2/1>7/4=小分数 因此:大分数=9/5>7/4=小分数 委明提示: 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μ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p a 1(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2)(1n a a n ?+=na 1+2 1n(n-1)d ; (2)a n =a 1+(n -1)d ; (3)n =d a a n 1-+1; (4)若a,A, 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2019-2020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数学运算》习题精练含答案解析(九十五)[甘肃]

2019-2020年公务员考试备考行测《数学运算》习题精练含 答案解析(九十五)[甘肃] 一、第1题: 甲买了3 支签字笔,7 支圆珠笔和1 支铅笔共花了32 元,乙买了 4 支同样的签字笔, 10 支圆珠笔和 1 支铅笔共花了 43 元,如果同样的签字笔、圆珠笔、铅笔各买一支,共用多少钱?(____) A.10 元 B.11 元 C.17 元 D.21 元 【答案】:A 【来源】:暂无 【解析】 设签字笔x元,圆珠笔y元,铅笔z元,根据题意可得:3x+7y+z=32,4x+10y +z=43。为不定方程组,无法解得每个未知数的具体值。换言之,未知数的解存在无穷多个,而题目中四个选项均为确定数值,所以未知数的具体值是多少并不影响

(签字笔+圆珠笔+铅笔)的值,也即只需要求出其中一组解即可。对此情况,可以令y=0,代入解得x=11,z=-1。由此可知x+y+z=10。____故正确答案为A。 二、第2题: 某商工厂生产了A、B、C三种零件500个,其数量比为1:2:2 ,分三次验收。第一次验收全部零件的2/5,要求三种零件都要有,且数量的比例保持不变。问第一次验收(____)个B种零件? A.40 B.60 C.80 D.100 【答案】:C 【来源】:暂无 【解析】 由题意得第一次验收B种零件的个数为500×2/5×2/5=80,故正确答案为C。三、第3题: 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木棍各若干根,所有木棍的长度都是整数厘米,且同一颜色的木棍长度也相同。已知用两红两黄、两红两蓝和两黄两蓝的木棍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分别为20,28和35平方厘米。问蓝色木棍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之植树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之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主要有三大题型: 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1; 2.单边环型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公式:棵数=总长÷间隔-1; 注意:默认的植树方式是单边植树且两个端点都可以植树;双边植树在单边植树的基础上乘以2即可。 公式具体应用如下: 例1:长度为250米的马路上每隔5米植树一棵,则该条路上共有树木几棵?( ) A.50棵 B.51棵 C.52棵 D.53棵 【解析】B。此题为单边植树问题,直接套用公式棵树=总长÷间隔+1=250÷5+1=51。正确答案为B。 例2:一块三角地带,在三个边上植树,三个边的长度分别为156米、186米、234米,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均为6米,三个角上都必须栽一棵树,问共需植树多少棵? A.93 B.95 C.96 D.99 【解析】C。此题属于典型的环形植树,三角地带的三边组成一个三角形,构成一条闭合线,由于156米、186米、234米都是6的倍数,则一共植树(156+186+234)÷6=96棵。 例3:在一条新修的道路两侧各安装了33座路灯,每侧相邻路灯之间的距离相同。为提高照明亮度,有关部门决定在该道路两侧共加装16座路灯,要使加路灯后相邻路灯之间的距离也相同,最多有( )座原来的路灯不需要挪动。 A.9 B.10 C.18 D.20 【解析】C。根据题意可知先前道路每边安装了33座路灯,所以道路总长s=32n(n为路灯的间隔),后每边加了8座灯,可知每边安装了41 座路灯,所以道路的总长s=40m(m为后来的路灯间隔),由此可知道路总长既是32,又是40的倍数,故总长s=160米,n=5,m=4,则每边不需移动的灯应该是20的整数倍,有0米,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120米,140米和160米位置上的灯不用移动,总共9座。则两边总共有18座灯不用移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根据近几年的命题形式,从植树问题中又衍生出一些其他问题,如爬楼梯、锯木、锯钢管等,其运算实质同植树问题是一致的。 例4:把一根钢管锯成4段需要9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10段需要多少分钟? A.32分钟 B.27分钟 C.40分钟 D.152分钟

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基本公式及定理

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基本公式及定理 一 基本运算定律及公式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 (bc )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乘方运算律:1p p a a -= ,0 1a =(0a ≠); ()()mn m n n m a a a ==;()n n n a a b b =(0a ≠,0b ≠) ;()m m m ab a b =; m n m n a a a +=?;n m n m a a = 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立方和(差)公式: 3322()()a b a b a ab b ±=±+ 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完全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二 常见代数公式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设12,x x 是方程2 0ax bx c ++=(0a ≠) 的两个根,则12b x x a +=- ,12c x x a ?=。 2.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不等式的性质: (1)若a -b >0,则a >b ;若a -b =0,则a =b ;若a -b <0,则a b ,c >0,则ac >bc ,a b c c >;若a >b ,c <0,则ac b >0,c >d >0, 则ac >bd , c b d a >; (5)若a >b >0,则n n a b >(n >1);若a >b >0,则n n a b >(n >1)。 重要不等式:

行测数学问题

牛吃草问题 关键有三点 1 设一头牛1天吃1份草 2 算出草增加或者减少的速度 3 算出总量 牛吃草三步法: 1、算出增长速度(大的头数*天数-小的头数*天数)/(天数差) 2、根据增长速度算出总量 3、得出答案 例题1 牧场上有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多少天? --------------------------------------- 解析:设1头牛1天吃1份草,原有草量M,草长的速度为X 10头牛20天吃的草量=原有草量+20天长出来的草量 15头牛10天吃的草量=原有草量+10天长出来的草量 观察上面的式子发现:原有草量M是不变的 所以:10*20-15*10=(20-10)X X=5 再来算原有草量:10*20-20*5=100(或者15*10-10*5=100) 设25头牛可以吃Y天 所以 100+5Y=25Y----------------------Y=5 PS:一般做熟悉了,直接就是 (10*20-15*10)/(20-10)=5--------------草长的速度 10*20-5*20=100---------------------------------原有量 100+5X=25X X=5 例题2 一只船发现漏水时,已经进了一些水,水匀速进入船内,如果10人淘水,3小时淘完;如果5人淘水,8小时淘完,如果要求2小时淘完,要安排多少人? -------------------------------------------------------------------------- 此题是牛吃草问题的变型! 设每人每小时淘水量为“1” 每小时漏进船的水量为:(5*8-10*3)/(8-3)=2 发现时船内的水量为:5*8-2*8=24 24+2*2=2*X X=14(人) 例题3

公务员考试逻辑数学真题汇总

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二、数学运算。 36、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工作需要18 小时,乙需要24 小时,丙需要30 小时。现按甲、乙、丙的顺序轮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当工程完工时,乙总共干了多少小时? A.8 小时 B.7 小时44 分 C.7 小时 D.6 小时48 分 37、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3,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1/4,丁捐款169 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A.780 元 B. 890 元 C.1183 元 D.2083 元 38、甲从某地出发均速前进,一段时间后,乙从同一地点以同样的速度同向前进,在K 时刻乙距起点3 0 米;他们继续前进,当乙走到甲在K 时刻的位置时,甲离起点108 米。问:此时乙离起点多少米? A.39 米B.69 米C.78 米D.138 米 39、有a , b , c, d 四条直线,依次在a 线上写1,在b 线上写2,在c 线上写3,在d 线上写4,然后在a 线上写5,在b 线,c 线和d 线上写数字6, 7, 8……按这样的周期循环下去问数2008 在哪条线上? A.a 线B。 b 线C。C 线D, d 线 40、甲、乙、丙、丁四人做纸花,已知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7 朵,乙、丙、丁三人平均每人做了39 朵,已知丁做了41 朵,问甲做了多少朵? A.35 朵B、36 朵C.37 朵D.38 朵 41、把一根钢管锯成5 段需要8 分钟,如果把同样的钢管锯成20 段需要多少分钟? A、32 分钟 B、38 分钟 C、40 分钟 D 、152 分钟 42、一件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20%的利润,如果以原价出售,可以获得相当于进价百分之际的利润? A. 20% B、30 % C、40% D、50% 43、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A.31:9 B.7:2 C.31:40 D.20:11 44、四年级一班选班长,每人投票从甲、乙、丙三个候选人中选一人,已知全班共52 人,并且在计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甲最少再得多少张票就能够保证当选? A.1 张 B.2 张 C.4 张 D.8 张 45、某班有60名学生,在第一次测验中有32人得满分,在第二次测验中有27人得满分。如果两次测验中都没有得满分的学生有17 人,那么两次测验中都获得满分的人数是多少? A.13 人 B.14 人 C.15 人 D.16 人 46、甲、乙两个厂生产同一种玩具,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天保持不变,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每天增加一倍,已知第一天甲、乙两个厂生产的玩具总数是98 件,第二天甲、乙两个厂生产的玩具总数是106 件.那么乙厂生产的玩具数量第一次超过甲厂生产的玩具数量是在第几天? A.3 B.4 C.5 D.7 47、1992 是24 个连续偶数的和,问这24 个连续偶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几? A. 84 B、106 C、108 D、130 48、一只船沿河顺水而行的航速为30 千米/小时,已知按同样的航速在该河上顺水航行3 小时和逆水航行5 小时的航程相等,则此船在该河上顺水漂流半小时的航程为; A, 1 千米B, 2 千米C, 3 千米D,6千米 49、三筐苹果共重120 斤,如果从第一筐中取出15 斤放入第二筐,从第二中取出8 斤放入第三筐,从第三筐中取出 2 斤放入第一筐,这时三筐苹果的重量相等,问原来第二筐中有苹果多少斤? A.33 斤 B.34 斤 C.40 斤 D.53 斤 50、某商品按定价的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问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率是多少? A. 50% B、40% C、30% D、20%

方阵问题(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基础详解)

方阵问题——基础学习 一.解答题 2、实心方阵例1:30人一排的方阵,求最外层有多少人? 【答案】116人。 【解题关键点】利用公式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30-1)×4=116(人) 【结束】 3、实心方阵例2:20人一排的方阵共有多少人?

【答案】400(人)。 【解题关键点】利用公式: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20×20=400(人)。 【结束】 5、空心方阵例1:小华用围棋摆了一个六层的空心方阵,共用264颗棋子,问最里层有多少个棋子?( ) A 36 B 24 C 30 D 22 【答案】B 【解题关键点】 法一:对于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数=总数÷4÷层数+层数 最外层每边数=(264÷4÷6)+6=17人; 共六层,最外一层与最里一层相差5层。 每层每边数差两个,所以最里层每边数=17-5×2=7个 那么最里层个数是4×7-4=24个。 法二:方阵每层相差8个。那么从里向外数,第二层比第一层多8个,第三比第一层多16个,第四层比第一层多24个,第五层比第一层多32个,第六层比第一层多40个;

那么最里一层就是(264-8-16-24-32-40)÷6=24个 【结束】 6、空心方阵例2:一个两层空心方阵最外层有16人,一共多少人?() A.16 B.24 C.10 D.22 【答案】B 【解题关键点】最外层16人-四个角4人=12人 12÷4=3,即每个边3人 内层每个边应该比外层少2人以占角拐弯,故每个边仅1人,加上4个角,内层共8人 综上,内外两层共24人 总而言之,就是外层每排5人,内层每排3人,最中间空出一个人位置的两层空心方阵。 【结束】 7、方阵综合例1: 方阵外一层总人数比内一层的总人数多8 每边人数与该层人数关系是:最外层总人数=(边人数-1)×4 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 空心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 【例1】某校的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96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 【答案】625 【解题关键点】解答: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96÷4+1=25,刚共有学生25×25=625 【结束】 8、方阵综合例2:五年级学生分成两队参加学校广播操比赛,他们排成甲乙两个方阵,其中甲方阵每边的人数等于8,如果两队合并,可以另排成一个空心的丙方阵,丙方阵每边的人数比乙方阵每边的人数多4人,甲方阵的人数正好填满丙方阵的空心。五年级参加广播操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 A 160 B 204 C 100 D 260 【答案】D 【解题关键点】设乙最外边每人数为Y,则丙为Y+4. 8×8+Y×Y+8×8=(Y+4)(Y+4),求出Y=14,则共有人数:14×14+8×8=260。 【结束】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打印版)

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一、基础代数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 +b )3(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 2±2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a ±b )3=(a±b)(a 2 ab+b 2) 3. 同底数幂相乘: a m 3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 -n (m 、n 为正整数,a≠0) a 0=1(a≠0) a -p = p a 1 (a≠0,p 为正整数) 4. 等差数列: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5. 等比数列: (1)a n =a 1q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2a n =a k 2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2x 2=a c 二、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题解法大搜罗

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我们大家都知道题型是多样的,对我们的考查也是比较全面的。但是通过对近五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数学运算部分的深入研究,发现有那么几种题型几乎是每年必考的,成为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户”。如果我们把这些必考题型搞透彻、弄明白,有针对性的练习,逐一击破,那么对于行测取得高分是事半功倍的。 (1)极值问题 极值问题在2009-2013年这五年考了五次,共计8道题目,每年必考的题型。考查形式为和定求最值、抽屉问题(最不利原则)。 例1.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61】 A.10 B.11 C.12 D.13 【答案】:B 【解析】:法一:根据和一定求最值。要使分得毕业生人数最多的行政部门人数最少,则其余部门人数尽可能多,但又不能多于行政部门人数(设为x人),即各部门人数尽量接近(可以相等),其余部门最多为x-1,所以根据和一定,x+(x-1)*6=65,解得x=10.1,因为所求为人数最多的部门的最值,所以x取11,选择B。 法二:求最小值,就从最小的选项开始代入。从人数最少的选项开始验证,当行政部门有10人时,其余各部门共有65-10=55人,平均每部门人数超过9人,即至少有1个部门人数超过9人,与行政部人数最多的题干条件不符。若行政部有11人,其余部门总人数为54人,每个部门可以是9人,满足题意。 例2:某单位组织党员参加党史、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发展观和业务能力四项培训,要求每名党员参加且只参加其中的两项。无论如何安排,都有至少5名党员参加的培训完全相同。问该单位至少有多少名党员?【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65】 A.17 B.21 C.25 D.29 【答案】:C 【解析】:抽屉问题。关键是找到抽屉。此题中,每人选取两项,共有种选法,视为6个抽屉。要保证至少有5名党员参加的培训完全相同,根据抽屉原理至少需要有4×6+1=25名党员。 (2)特值比例问题 特值比例问题在近五年考查了四次,共计八道题目。运用特值比例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考生快速的定位正确选项,节约宝贵时间。

公务员考试数学试题

1.某S为自然数,被10除余数是9,被9除余数是8,被8除余数是7,已知100<S<1000,请问这样的数有几个? A.5 B.4 C.3 D.2 2.某商店实行促销手段,凡购买价值200元以上的商品可以优惠20%,那么用300元钱在该商店最多可买下价值()元的商品。 A.350元 B.384元 C.375元 D.420元 3.某班有35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参加英语小组、语文小组、数学小组中的一个课外活动小组。现已知参加英语小组的有17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30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13人。如果有5个学生三个小组全参加了,问有多少个学生只参加了一个小组? A.15人 B.16人 C.17人 D.18人 4.分数4/9、17/35、101/203、3/7、151/301中最大的一个是()。 A.4/9 B.17/35 C.101/203 D.151/301 5.5人参加一次小测验,试卷上的10道题目均为4选1的单项选择题,若5个人全部答完所有题目,那么不同的答卷最多有()种。 A.410 B.510 C.40 D.200 6.足球比赛的记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打了14场,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 A.3 B.4 C.5 D.6 7.现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珠子各若干颗,分给某班的52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取1至3颗珠子,一种颜色的珠子最多只能取1颗。那么,这班学生中至少有()人取的珠子完全相同。 A.5 B.8 C.13 D.17 8.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4小时相遇,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又经过3小时,甲车到达B地,乙车离A地还有70千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280 B.320 C.180 D.220

2020最新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归纳(精华版)

2020最新公务员考试常用数学公式归纳(精华版)

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3.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 4. 立方和差公式:a3+b3=(a b)(a2+ ab+b2) 5. a m·a n=a m+n a m÷a n=a m-n (a m)n=a mn (ab)n=a n·b n

(1)s n = 2 ) (1n a a n +?=na 1+21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a 1q n -1;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 其中:x 1= a ac b b 242-+-;x 2= a ac b b 242---(b 2-4a c ≥0) 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 (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 )3 ( (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 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

数学试题-公务员考试常识40000题

数学试题|公务员考试常识40000题数学试题编写:张正兰审核:杨永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在下列函数中,是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B.;C.;D.;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2),下列各点在图象上的是……()A.(-3,-2);B.(3,2);C.(-2,-3);D.(-2,3);3.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像经过点(1,-4);B.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C.当x>0时,y 随x的增大而增大;D.图像关于原点中心对称;4.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三个点A、B、C,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第7题图第5题图A.B.;C.;D.;第6题图5.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2,3),B(6,1)两点,当时,x的取值范围为…………()A.x<2;B.2<x<6;C.x>6;D.0<x<2或x>6;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1,0),顶点A的坐标为(0,2),顶点B恰好落在第一象限的双曲线上,现将直角三角板沿x轴正方向平移,当顶点A恰好落在该双曲线上时停止运动,则此时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A.B.;C.(2,0);D.(3,0);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两点A、B,与x 轴交于点C,且点B是AC的中点,分别过两点A、B作x轴的平行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两点D、E,连接DE,则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A.4;B.;C.5;D;1二、填空题:8.对于函数,当时,随的增大而.9.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则的值是.10.如果直线y=mx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A的坐标为(3,2),则它们的另一

公务员考试数学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数学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公式大全 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5)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重心:中线的交点叫做重心;重心到每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中线的三分之一。 垂线:高线的交点叫做垂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垂心连线必垂直于对边。 外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是30?; 222(5)直角三角形中,c,a,b(其中:a、b为两直角边长,c为斜边长);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同时也是斜边上的中线;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为90?; (2)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长的一半; 222(3)若c,a,b,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面积公式: 正方形,边长×边长; 长方形, 长×宽; 1 三角形,× 底×高; 2 (上底,下底),高梯形 ,; 2 2, 圆形 ,R 平行四边形,底×高 n2,扇形 ,R 0360 正方体,6×边长×边长 第 1 页共 4 页 长方体,2×(长×宽,宽×高,长×高); 2 圆柱体,2πr,2πrh; 2 球的表面积,4R , 3. 体积公式 正方体,边长×边长×边长; 长方体,长×宽×高; 2 圆柱体,底面积×高,Sh,πrh 12 圆锥,πrh 3 43 球 ,, R3 4. 与圆有关的公式 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

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练习题含答案

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练习题含答案 1. 小新做一道加法题,由于粗心将一个加数万位上的3看成8,百位上的1看成7,个位上的9看成6,算得的结果是95050。则这道加法题的正确答案本应是。 A. 44447 B. 45453 C. 44453 D. 45405 2.有一种用六位数表示日期的方法是:从左到右的第一、第二位数表示年,第三、第四位数表示月,第五、第六位数表示日,例如890817表示8月17日。如果用这种方法表示1991年的日期,那么全年中有6个数都不同的日期共有多少天? A. 99 B. 90 C. 30 D. 20 3. 在一次国际美食大赛中,中、法、日、俄四国的评委对一道菜品进行打分。中国评委和法国评委给出的平均分是94,法国评委和日本评委给出的平均分是90,日本评委和俄罗斯评委给出的平均分是92,那么中国评委和俄罗斯评委给出的平均分是。 A. 93分 B. 94分 C. 96分 D. 98分 4. 校对一份书稿,编辑甲每天的工作效率等于编辑乙、丙每天工作效率之和,丙的工作效率相当于甲、乙每天工作效率之和的1/5。如果三人一起校对只需6天就可完成。现在如果让乙一人单独校对这份书稿,则需要天才能完成。 A. 20 B. 16 C. 24 D. 18 5. 食堂购进200斤含水量为90%的西红柿,3天后再测试发现西红柿的含水量变为80%,那么这批西红柿的总重量共减少了千克。 A. 100 B. 10 C. 20 D. 50 1. C【解析】本题只要找出错看的加数和本来的加数之间的差值,用错误结果加上少加的数,减去多加的数,即可得出正确结果。即正确答案=95050-80000-30000-700- 100+9-6=95050-50000-600+3=44453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 C 【解析】因为有91,所以1、9、10、11、12月都不能出现,实际上,2月因为0、1、2、均已出现,9102XX也是不行的,第一个X应为0、1、2中之一。在剩下的6个月中,每个月都有5天,共5×6=30天,例如:三月份:910324,910325,910326,910327,910328。 3. C【解析】设中、法、日、俄四国的评委给出的分数分别是A、B、C、D,根据题意可知:A+B=94×2,B+C=90×2,C+D=92×2,又因为A+D=A+B+C+D-B+C=94×2+92×2- 90×2=94+92-90×2=96×2。所以中国评委和俄国评委给出的平均分是96分,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云南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解析

云南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解析 云南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运算题需要考生掌握基础的数学运算技巧,为帮助考生做好备考练习,下面本人为大家带来云南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供考生备考练习。 云南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一) 1.小刚买了3支钢笔、1个笔记本、2瓶墨水花去35元钱,小强在同一家店买同样的5支钢笔、1个笔记本、3瓶墨水花去52元钱,则买1支钢笔、1个笔记本、1瓶墨水共需多少元?( ) A.9 B.12 C.15 D.18 2.奶奶有6颗口味各不相同的糖,现分给3个孙子,其中1人得1颗,1人得2颗,1人得3颗,则共有多少种分法?( ) A.60 B.120 C.240 D.360 3.已知一对幼兔能在一个月后长成一对成年兔子,一对成年兔子能在一个月后生出一对幼兔,如果现在给你一对幼兔,问一年后共有多少对兔子(假设每对兔子都为雌雄各一只)?( ) A.88 B.100 C.144 D.204 4.某疗养院同一个房间的四位病友,把他们的年龄(均为整数)两两相加得到6个不同的数,已知其中5个数为:99,113,125,130,144,四人中年龄最大者与年龄最小者岁数之和为多少岁?( ) A.113 B.118 C.121 D.125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按规定,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8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800元的部分,按下列

分段累进计算税款,某人5月份应缴纳此项税款26.78元,则他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介于( )。 A.800~900 B.900~1200 C.1200~1500 D.1500~2800 云南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试题答案 1.【答案】D。解析:设商店钢笔价格为x,笔记本 价格为y,墨水价格为z。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3x+y+2z=35①;5x+y+3z=52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①×2-②即 得x+y+z=35×2-52=18。故本题选D。 2.【答案】D。解析:分步考虑,首先将不同的糖块 分成三组,第一组1个,第二组2个,第三组3个,则共有种分法;然后分成的三组糖分别分给三个孙子,共有种分法。因此,总的分法应为60×6=360种。故本题选D。 3.【答案】C。解析:在一月时,有一对幼兔;在第二月成长为一对成年兔子;在第三月会生下一对幼兔,共一对幼 兔一对成年兔;在第四月成年兔会生下一对幼兔,同时三月的 幼兔已成长为成年兔,共两对成年兔与一对幼兔;第五月,两 对成年兔会生下两对幼兔,同时四月幼兔成长为成年兔,共三对成年兔与两对幼兔;六月三对成年兔会生下三对幼兔,同时 五月两对幼兔成长为成年兔,共计五对成年兔与三对幼兔。观察可以发现,1月有1对兔子,2月有1对兔子,3月有2对 兔子,4月有3对兔子,5月有5对兔子,6月有8对兔子, 前两月兔子对数之和为下一月兔子对数,故7月有13对兔子,8月有21对兔子,9月有34对兔子,10月有55对兔子,11 月有89对兔子,12月有144对兔子。故本题选C。 4.【答案】D。解析:设四位病友的年龄分别是A、B、 C、D(A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精选题(必胜习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选词填空习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习题精选|行测备考专题:定义判断习题|资料分析习题| 1、某种密码锁的界面是一组汉字键,只有不重复并且不遗漏地依次按下界面上的汉字才能打开,其中只有一种顺序是正确的。要使得每次对密码锁进行破解的成功率在万分之一以下,则密码锁的界面至少要设置多少个汉字键?( ) A. 5 B. 6 C. 7 D. 8 2、一个班有50名学生,他们的名字都是由2个或3个字组成的。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之后,两组的学生名字字数之差为10。此时两组学生中名字字数为2的学生数量之差为( )。 A. 5 B. 8 C. 10 D. 12 3、某单位今年一月份购买5包A4纸、6包B5纸,购买A4纸的钱比B5纸少5元;第一季度该单位共购买A4纸15包、B5纸12包,共花费510元;那么每包B5纸的价格比A4纸便宜( ) A. 1.5元 B. 2.0元 C. 2.5元 D. 3.0元 4、早上7点两组农民开始在麦田里收割麦子,其中甲组20人,乙组15人。8点半,甲组分出10人捆麦子;10点,甲组将本组所有已割的麦子捆好后,全部帮乙组捆麦子;如果乙组农民一直在割麦子,什么时候乙组所有已割的麦子能够捆好?(假设每个农民的工作效率相同)( ) A. 10:45 B. 11:00 C. 11:15 D. 11:30 5、60名员工投票从甲、乙、丙三人中评选最佳员工,选举时每人只能投票选举一人,得票最多的人当选。开票中途累计,前30张选票中,甲得15票,乙得10票,丙得5票。问在尚未统计的选票中,甲至少再得多少票就一定当选?( )

A. 15 B. 13 C. 10 D. 8 答案解析: 1.每次对密码锁进行破解的成功率为2013年公务员联考行测数量关系真题答案简析,破解成功率小于万分之一,即满足2013年公务员联考行测数量关系真题答案简析,解得A>8。故选D。 2.不定方程问题。由题意两组学生名字字数相差10,两边人数相同,即其中一组比另一组的名字有3个字的人数多10人,则2名字人数少10人。 3.方程问题。设A4纸和B5纸的价格分别为x元和y元。由题意可列方程,6y-5x=5;15x+12y=510,解方程组得x=20,y=17.5,所以每包B5纸的价格比A4纸便宜20-17.5=2.5元。 4.工程问题。采用赋值法,赋值每个农民割麦子的效率为1,由题意,甲组割麦子的总量为20×1.5+10×1.5=45,故每个农民捆麦子的效率为45÷1.5÷10=3;设从10点之后经过x 小时,乙组的麦子全部捆好。故乙组割麦子的总量为15×(3+x),捆麦子总量为20×3×x,二者应该相等,解得x=1小时;故11:00时麦子可以全部捆好。 5.最值问题。构造最不利,由题意,还剩30名员工没有投票,考虑最不利的情况,乙对甲的威胁最大,先给乙5张选票,甲乙即各有15张选票,其余25张选票中,甲只要在获得13张选票就可以确定当选。 微信号:tzoff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