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7

《梅岭三章》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7

2 梅岭三章

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诗的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及其精神

朗读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1.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

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4.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5.再读课文,说说三首诗有什么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此绝境,诗人面对死亡,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表现了诗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

目标导学二:精读诗歌,分析重点词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2.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明确: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明确: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目标导学三:再读诗歌,体会写作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自由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

明确:①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第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第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②借代和引用。如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用来借喻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取义成仁”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写,前者引自《孟子·告子上》,后者引自《论语·卫灵公》。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三、板书设计

时间内容精神

梅岭三章第一首:过去回首征程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现在勉励战友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将来展望未来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

《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题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大庾岭(图片) 陈毅简介: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背景: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二、初读整体感知 (多媒体打出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共同解决。 小序: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虑:估计,担心。 得:能。得诗:作诗。旋:不久。 第一章: 意如何:想什么。泉台: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阎罗:借指反动势力 第二章: 南国:南方烽烟:战争,战火正:恰好国门:城门。 诸君:各位同志。君,对人的尊称 “此头须向国门悬”出处: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第三章: 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应有涯: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示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典故:取义成仁 1.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梅岭三章》教案设计汇编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一 教学设想 一、领会诗歌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崇高的献身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 二、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形象:运用借代、借喻和引用的手法,把现实、想象和理想来,表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气魄。 三、了解诗歌语言的精练、节奏、押韵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这节课,我们学习陈毅的诗《梅岭三章》。梅岭就是大疫岭,"五岭"之一,在江四、广东交界处。三章,指诗歌三首。梅岭三章是写梅岭山区的三首诗歌。"章"字从"音"从"十","音"表示音乐,‘"十"表示完满,完足.古代音乐一曲叫做一章,因而"章"也指诗歌段落,后泛指文章段落。 二、分析小序。 时间:1936年冬。地点:梅山。事情原因:"虚不得脱"。"得诗""留衣底"是为了以诗作遗言,表现诗人从容、镇定、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决心。 得:①能愿动词,能够;②完成。伏:躲藏。莽:密生的草。旋:不久。 三、教师范读全诗,正音。 1.三首诗形式上独立,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指名朗读第一转后,提问:第一句"意如何"是向谁发问? "断头"是牺牲生命,面对"断头"的考验,向自己发问。

"创业""创业"即创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要经历无数斗争,而即使牺牲也要人"泉台""招旧部"一起"斩阎罗",提问:这里的"阎罗"是什么人?反动派这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现实,提问:除了现实,哪些是作者的想象?"旌旗"指代军队,"去来台""招旧部""斩阎罗",作者将想象句现实结合。在这三点中"去"’"招‘""斩"三个动词的运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 2.自读第二、三首诗。 1)第二首说"南国烽烟正十年".从1927年"八一"起义,到1936年恰好十年,"烽烟"是用与战争有关的事物来指战争,是借代用法。第二首与第一皆有没有"照应"之处? "此头须向国门悬",引用吴国伍子胥的典故。第二首诗中哪一句话是想象?表达什么内容?"捷报飞来当纸钱",想象胜利的喜讯连翩飞来,希望幸存的同志用胜利的消息祭奠自己,表达乐观主义精神。 2)第三首诗"投身革命"表明了作者主动、积极的革命精神。 提问:以下又怎样表现了作者的英明预见? "血雨腥风应有涯","血雨腥风"借喻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有涯",作者预言"血雨腥风’协有休止的时候。与第一首"断头"句照应的'是哪~句?"取义成仁今日事",杀身以成仁,是孔子的话,舍生而取义是孟子的话,两句连用,都指为信仰而牺牲生命,此处引用。全诗思想感情发展到顶点的是哪一句?"人间遍种自由花",意思是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在全世界实现。 四、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多样化:借代、借喻、引用典故。 2全诗七言绝句,偶句压韵,各押uo an a三韵。 五、背诵全文。 《梅岭三章》教案设计二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通过朗读体会这三首诗中所抒发的豪壮的情怀。 2、品味诗的语言的准确、凝练和音乐性。

《梅岭三章》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7

《梅岭三章》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7 2 梅岭三章 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诗的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及其精神 朗读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1.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

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4.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5.再读课文,说说三首诗有什么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此绝境,诗人面对死亡,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表现了诗人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 目标导学二:精读诗歌,分析重点词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2.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明确: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明确: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目标导学三:再读诗歌,体会写作特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2梅岭三章 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诗的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及其精神 朗读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1.阅读小序。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冷雨 教学目标 1.学习陈毅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学习本文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3.领会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志,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他就是:陈毅(板书)。 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板书)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梅岭三章》(板书)。 梅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三章,三首。《梅岭三章》就是在梅岭写的三首诗。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我们读《梅岭三章》,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一股冲天的浩然之气,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激荡心中的革命豪情,能够深切地

感受到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力量,正是因为这三首诗是从一位无产阶级英雄的情感的心河中流出来的。要做革命诗,首先必须做革命人。请允许我用两句诗表达我的这种认识:绝唱三章留梅岭,诗人本色是英雄。 二、听读品文 (一)整体感知,引读小序 1.讲述:这段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呢? 1936年冬,敌人得知梅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巧逢大雨,山火被淋灭。天黑时,敌人佯装撤走,半夜时又折回搜山。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丛莽间。敌人搜山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才慌忙撤走。可见“伤病伏丛莽间”,讲处境艰难。[请注意“莽”字的意义和读音(出示正音牌)。]“虑不得脱”,讲情况危急,也是“得诗”的原因。“得诗”(完成诗)显示态度从容镇定,“留衣底”说明作诗目的在于留下遗言。 2.由此可知,诗题后小序的作用是什么呢?明确: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情况(即说明写作时代背景、原因等作用。) 3.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 (1)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组诗歌主要表达什么呢? (2)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 (3)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我们不妨一起走进各章逐步探讨吧…… 提示: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既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精读细研,引读第一章 1.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要响亮。) 出示正音字牌:旌jīng,明确意义和读音。 2.设疑思考:

梅岭三章 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 【教学设计】 在对诗作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分析这三首诗,并进行总结扩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体会作者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三、情感目标 1.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教学重难点】 1.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断头今日意如何”是怎样把全诗组织起来的? 疏通全诗,让学生理解作者从眼前写到未来,即使牺牲仍要革命--头悬国门不忘革命--取义成仁换取革命胜利这三个步骤来组织全诗,从而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借代。 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 3.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韵脚用“△”符号,节奏用“︱”间隔) 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设计】

在掌握朗读节奏后,课内分小组朗读比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1.诗歌要表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我们在今天来学习这三首诗,就是要学习这种为理想、为信念而献身的精神。 2.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 3.要注意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借代、借喻、引用典故。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并分析它的作用。 (1)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 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在树丛密草当中藏匿了二十多天。(得,能够;脱,脱险)考虑到不能够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旋,不久)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什么作用? 小序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作一些关于创作背景的补充。) 2.对组诗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并正音正字。 旌:jīng 悬:xuán 当(纸钱):dàng 应(有)涯:yá莽:mǎng 遍种:zhòng 三、文章细化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首诗 (1)“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诗在第一首诗歌中起什么作用?倒装句式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感觉到了必死的险恶处境,并且能够英勇地面对。 整句诗用了一个设问句,问自己在必死的险恶处境中“意如何”即“想什么”,而下面三句都是诗人的回答,所以这句诗统领整首诗。 (2)分析下面三句诗:三、四句用了“阎罗”、“泉台”等迷信传说,起一个什么作用? “创业艰难百战多”追忆自己的战斗生涯,内含有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垮敌人的憾恨。所以诗人说即使自己牺牲了,到了阴间,也要招集旧部下的英魂,和阎罗战斗到底。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内容为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儒学代表章回小说——《梅岭三章》。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学习这个章回小说的典型结构、儒家思想的内涵以及故事中的主题,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章回小说的典型结构。 2. 理解和诠释儒家思想的内涵。 3. 认识故事中的主题,史料与文学的关系。 4. 增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儒家思想的运用,如何将其应用到对人性、道德标准的思

考中。 2. 通过阅读小说,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史料,探寻历史与文学 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儒家思想在《梅岭三章》中的具体运用,使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2.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阅读指导法:对小说中的生僻词汇、语言风格、地理背景 等进行解释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五、教学步骤 1.引言(5分钟) 利用PPT展示关于明代小说《水浒传》的一些背景介绍,为本次教学做铺垫,并带领学生一起读《梅岭三章》的开头,了解章回小说的典型结构。 2.讲授儒家思想的内涵(20分钟) 通过PPT讲授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举例说明在《梅岭三

章》中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标准等问题。 3.阅读指导与导读(30分钟) 指导学生对小说的生僻词汇和语言风格进行解释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4.课堂讨论(40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等问题,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 5.结语(5分钟) 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历史和文学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成果:学生可以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并将其应用到 文学作品中的阅读与理解上。 2.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积极参与, 并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 改进建议:下次教学时可以加强对小说中地理背景的讲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提供更多帮助

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2《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分析三首诗歌内在的关联,体会诗歌的意蕴内涵。 4.学习课文中想象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难点】透过意象和语言来理解诗人的深沉的情感,通过想象法来感受反动派必将被打倒,革命必将胜利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评价设计】 1.通过自主学习、师生共品、朗读展示等评价手段检验目标一、二的达成度。 2.通过学生个人展示及师生共同点评的方式,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检验目标三、四的达成度。 【教学方法设计】 1.诵读教学法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教学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诗歌的情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探疑解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疫情传语,暖场启航: 同学们: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什么?多媒体出示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师:生与死的抉择,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当今就有这样一批人,在病毒面前他们逆流而上,向死而生,为了守护更多的人,为了让神州大地绽放最美的春光,他们无怨无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生命捍卫着人民的健康,在此,我想向所有冲在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致敬,今天我们有向死而生的逆行者,过去我们更有不畏生死的革命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毅元帅所写的《梅岭三章》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的设置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课堂在思考中启航,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无疑是最佳途径。】二、前置检查,词语领航: 过渡:在学习诗作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字词预习情况。 1.词语领航多媒体出示: 阎罗捷报血雨腥风取义成仁当纸钱丛莽旌旗即为家烽烟 挑生读,适当点评。 师:针对这一课的字词,你认为哪些词语还需要再强调一下?学生交流的同时,提醒其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

梅岭三章 【教课目的】 1.领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练、委婉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想新奇、想象奇异的写作特点。 【教课要点】 1.领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练、委婉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课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想新奇、想象奇异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课过程】 一、导人 1934 年 10 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 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 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仇敌要点围攻陷从中央苏区 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域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快要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 斗 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辛最困难的阶段。1936 年冬季,陈毅同志在梅山被仇敌包围。陈毅同 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 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 仇敌一无所得,便悻悻救围而去。今日,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即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 命诗”。 二、课文剖析 1.朗诵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诵、齐读,读出气概,读出感情,直至娴熟背诵。)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说说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议论并概括: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址、缘故和写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 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究竟的信心。 3.这三首诗各侧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何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表现了存亡不渝、誓与难创业的征战路程,申反动统治苦战究竟的革 明今生不见革命成功,命精神 死后必需招集旧部英魂, 持续战斗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表现了关怀国家命运人抱恨终天,鼓励幸存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 者努力作战,以成功捷神 报告慰死者 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 家,预知反动派势必失 败,自由之花势必绽放4.发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崇奉牺牲的革命精神 议论并概括: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顾一生,激情无穷。百炼成钢,手下多有牺牲。 后两句生发奇异的想象,假如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招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隐射反动的首颌。一个“斩”字,沉稳畅快,笔力千钧。 5.发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议论并概括:回顾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抱恨终天,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嘱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喜报。“烽烟”是古代边疆有仇敌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 煤山云树总悲凉,波折铜驼几变迁。 / 行去已无洁净土,化来徒唤何如天。 / 瞻鸟不尽林宗很,赋鹏知伤贾傅年。 / 一断念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头悬国门,用春秋吴将伍子前服悬东门典故,意为抱恨终天,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喜报飞来当纸钱”令人想起南宋陆游的《示儿》。 逝世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飞来”轻 盈,欢乐,联翩而至。纸钱祭死者,带有民族特点,时代色彩。喜报当纸钱, 活脱出将军之口,趣话天成,壮而不悲。 6.发问:第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梅岭三章》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借代与借喻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背景 陈毅。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 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诗歌学习,朗读为本。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

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 生自由读。齐读。 2、比赛读。 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我们女士优先吧! 女生读。男生读。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 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虑不得脱”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2、每首诗各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1)解读第一章: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2)解读第二章: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

2021年1:梅岭三章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合作、质疑、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字卡,指名学生朗读:伏旋旌悬。 2.熟读这三首诗(抽上、中、下游学生各一名朗读)。 二、导入新课 ——展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介绍时代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如有条件可用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该环节的目的一在激趣,二在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为学好本课做准备。

三、课文导读 1.朗读这三首诗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伤病伏丛莽间”指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的危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有条件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山被围的画面。) 3.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提示: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该环节可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理解诗作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的侧重点,务必体会并理解诗作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写作上,作者把现实与想象、联想完美结合,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胸襟,从“断头”今日追思战争发展“百战”之多;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以瑰丽的色彩描写悲壮的场面,“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作者由“地府”联想到人间“遍种自由花”的美好前景,诗作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梅岭三章》优质课教学【教案】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说起陈毅元帅,大家会想到什么? 陈毅同志,1901年生于四川中部乐至县。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因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7年,被任命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1949年以后,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1972年1月4日因病逝世。 陈毅同志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还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便是他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诗,也是他宁折不弯、坚韧不拔、品德高尚、遇挫弥坚的化身。 设计意图:对于陈毅的身份介绍,教师可自行补充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陈毅其人,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夯实基础 1.背景简介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课《梅岭三章》(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第2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课梅岭三章(第2课时)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梅岭三章》,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蕴内涵,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2.结合注释,分析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 1.联系语境和诗歌内容分析意象的内涵,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2.结合注释,分析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 1.体会诗歌的意蕴内涵,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2.分析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 新课导入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岭三章》。 新知探究 一、合作探究 【活动内容】1.《梅岭三章》中有很多丰富的意象,表达了陈毅同志深沉博大而又炽热激越的情感。阅读诗歌,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提示学生根据表格中的示例,先从诗歌中找到意象,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内涵,最后分析意象传达出的精神。 意象内涵精神 泉台、阎罗凶恶残暴的敌人英勇无畏、至死不渝 2.“泉台"“阎罗”都是旧时的习惯说法。事实上虽不存在,却为人们所熟知。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这类词语? 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的艺术手法和诗歌语言的抒情性、含蓄性等角度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典型意象,深入理解意象对诗歌表情达意起到的作用。 二、品味语言 【活动内容】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读诗歌,判断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小组讨论修辞手法的构成。 2.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及赏析其有表现力的词语,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课堂小结 《梅岭三章》借助丰富的意象,运用比喻、借代、设问等修辞手法,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崇高理想。 布置作业 阅读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等诗作,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其伟大的人格精神,并完成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优质课教案《梅岭三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文导入】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课堂环节导航】 一、出示目标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作品收入《陈毅诗词选集》,代表作品《十年》后经项英等人集体修改,成为《新四军军歌》。 2.背景透视: 1934 年10 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 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离开。这三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三、预习反馈 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 (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关键词:爱国情怀 内容理解:“泉台”“阎罗”都是民间传说中的说法,事实上并不存在,诗人使用这类说法有什么好处? 抒情角度:这三首诗抒发感情的角度不同,各有侧重。试指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情怀:这三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革命情怀? (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2《梅岭三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梅岭三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 教学设计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梅岭三章》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自读篇目,是伟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的作品,全篇由三首短诗组成,又被称为组诗。写这三首诗的时候,恰逢作者被围困在梅岭山上二十多日,虑及自己可能无法脱身,于是留下这“绝笔"。这三首“绝笔”是一曲赞歌,表达了诗人与反动派殊死斗争、顽强不屈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于诗歌的朗读、认知、感受、分析等能力,但对于如何把握并理解诗歌的情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带有历史时代特征的组诗,与学生现在的生活阅历有很大的反差,在学习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以及贴近文本的有深度、有温度的解读。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诗的小序和正文,理解并概括诗歌内容。 2.品析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体会诗歌中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情感。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背景资料。 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文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翻开历史的宏伟画卷,群星闪耀,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他们的卓越功勋彪炳光辉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仁人志士能够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岭三章》,倾听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吧! 二、资料助读 1.了解作者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2.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由于叛徒告密,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三、初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梅岭三章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梅岭三章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要求学生阅读预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理解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5.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序写出诗人自身——XXX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气力?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 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 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面对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 3)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此去泉台招旧部,旗子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这两句运用了“泉台”、“XXX”如许旧时传说的诗句,把一定要反动到底的头脑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反动精神(板书:继续战斗虽死不渝)。“XXX”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反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 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旌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招”这个动词,表现出把在不同疆场、不同工夫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空间广漠、声势浩大。“集”,空间较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