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7-9年级数学各单元重难点知识汇总

初中数学7-9年级数学各单元重难点知识汇总

九年级教材重难点分析

各年级的常见现象

初一学不好

许多小学数学学科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初中数学成绩会出现下滑,成绩不稳定等现象。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有不小的提高。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知识一知半解,没有吃透课本内容。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套题型,遇到难题缺乏思考,学习方法的缺乏或不得当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学不好数学。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更上一层楼!策略:

1.狠抓基础,循序渐进。立足课本,把课本知识点吃透,辅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先以基础题为主,培养运算能力,提升自信心。等基础知识熟悉了,再逐渐加深难度,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维。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预习书本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总结相似的题型,收集自己的典型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目。就不懂得问题,积极讨论、请教老师。自己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形成习惯。

3.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每天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巩固,如果能高质量的完成当天的作业,就能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消化吸收,遗留的问题就少,进而学习效率就高。

初二成绩下滑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多,初三的考点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基础,中考多以基础题为主,要求不高。

初二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拐点,坡度突然增加,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学生是很容易适应的。特别是几何内容的增加,它的研究对象从“数”到“形”发生变化,方法也从“运算”到“推理”发生变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跟不上就很难从图形中

找到关系,推理论证困难学科(物理)也相应增加,学业加重,精力分散,有些学生有些力不从心,缺乏毅力的,就会慢慢掉队。

策略:

1.学会给自己明确目标,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

2.从基础知识入手,用简单、中等的题来训练自己的解题思路,思考“凭什么”从第一步走到第二步,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是怎样的?从而真正形成自己的做题思维。

3.坚持养成总结题型、错题、典型题的习惯,常坚持3—4周后,就能养成习惯。

4.过好几何入门关——识图、书写、推理。书写是几何入门的难点,有条理的书写时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保证。应根据题目的要求,步步有据,句句有理,由条件推理得到结论。对书本上的定义、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要非常熟悉。

5.进行知识归类,如将判定方法、定理归类整合,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初三力不从心

进入初三以后,学生的学习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总复习能有更多的时间,各科上课节奏开始加快,学业任务相应加重,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就会跟不上,严重时自信心会严重受挫,感觉力不从心。

平时做试卷审题不严,看题不清,能做对的题目也没拿到分。小错不断,没有养成积累错题的习惯。遇到综合性问题时,缺乏解题思路和

方法。遇到难题,就自动放弃了。长时间持续下去,丧失自信心,成绩也会下降。

策略:

1.第一步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时间、中考试卷难度、现阶段的情况、预期目标、成功提高成绩学生案例等方面分析,增强学习动力。

2.狠抓基础,循序渐进。利用上初三前的暑假把初一、初二年级的知识漏洞通过查、学、练、测的循环模式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继续学习新知识时能跟上老师节奏,自然会轻松很多。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复习、积累、总结的习惯,从“要学”变成“会学”,最后会“自学”。不仅对现在很重要,对以后高中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4.基础扎实之后,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也不能盲目的只顾做题,要注重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解题的方法、技巧的训练。

5.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认真分析按照中考考纲及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命题的变化规律,对重点考查内容进行分类训练,对难点进行个个击破。

6.熟悉并运用常用的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7.中考基础题真题演练。要求达到自己理想的正确率,也可以全面考察知识漏洞情况,可以再做复习。

8.中考压轴题突破。纵观数学中考命题规律,压轴题主要出现在函数和三角形或四边形或圆部分的动态问题或分类讨论的内容。对压轴题进行分类剖析,形成解题思路和技巧。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难点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及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及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及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

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或或;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1; 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 a 若ab=1 a、b互为倒数; 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初中数学7-9年级数学各单元重难点知识汇总

初中数学7-9年级数学各单元重难点知识汇总

九年级教材重难点分析

各年级的常见现象 初一学不好 许多小学数学学科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初中数学成绩会出现下滑,成绩不稳定等现象。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有不小的提高。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知识一知半解,没有吃透课本内容。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套题型,遇到难题缺乏思考,学习方法的缺乏或不得当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学不好数学。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更上一层楼!策略: 1.狠抓基础,循序渐进。立足课本,把课本知识点吃透,辅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先以基础题为主,培养运算能力,提升自信心。等基础知识熟悉了,再逐渐加深难度,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维。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预习书本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总结相似的题型,收集自己的典型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目。就不懂得问题,积极讨论、请教老师。自己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形成习惯。 3.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每天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内容的巩固,如果能高质量的完成当天的作业,就能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消化吸收,遗留的问题就少,进而学习效率就高。 初二成绩下滑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多,初三的考点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基础,中考多以基础题为主,要求不高。 初二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拐点,坡度突然增加,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学生是很容易适应的。特别是几何内容的增加,它的研究对象从“数”到“形”发生变化,方法也从“运算”到“推理”发生变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跟不上就很难从图形中

初中数学七、八、九年级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二次根式的定义: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整数或整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 (2)=|a|= a (a>0) -a (a<0) 0 (a=0) (3)积的算数平方根性质: (a≥0,b≥0) (4)商的算数平方根性质: b a b a =(a≥0,b>0) 5、二次根式的乘法: = (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变,被开方数 相乘。 注意:法则是由积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a≥0,b≥0)反过来即得。 6、二次根式的除法: b a b a = (a≥0,b>0) 注意:法则是由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 b a b a =(a≥0,b>0)反过来得到的。

7、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将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注意:二次根式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8、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在运算过程中,有理数(式)中的运算率及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9、比较两数大小的常用方法: (1)平方法:若a>0,b>0,且a²>b²,则a>b; (2)把跟号外的非负因式移到根号内,然后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 二.知识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2)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p)2 =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3)公式法: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

初中数学7-9年级重点知识点汇总

初中重点知识点 0 1 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完整版)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整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重难点 归纳整理

分章节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 正数和负数 2 有理数 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 有理数的乘方 详细内容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 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七年级下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和重难点题型

七年级下各章知识点总结和重难点题型归纳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 、n m n m a a a +=⋅ (m,n 都是正整数) 如=⋅-23 b b ________。 拓展运用n m n m a a a ⋅=+ 如已知m a =2, n a =8,求n m a +。 解: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m a =2, n a =8,求n m a +2。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2 、mn n m a a =)( (m,n 都是正整数) 如=-4362)()(2a a 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m n n m mn a a a )()(==。 若2=n a ,则=n a 2__________。 3、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 拓展运用n n n ab b a )(=。 4、n m n m a a a -=÷(a 不为0,m,n 都为正整数,且m 大于n)。 拓展应用n m n m a a a ÷=- 如若9=m a ,3=n a ,则=-n m a _____________。 5、)0(10≠=a a ;0(1≠=-a a a p p ,是正整数)。 如81)2(1)2(33-=-=-- 6、平方差公式22))(( b a b a b a -=-+ (a 为相同项,b 为相反项) 如22224)2()2)(2(n m n m n m n m -=--=--+- 7、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2222)(b ab a b a +-=- 逆用:222222 2(),2().a ab b a b a ab b a b ++=+-+=- 如22244)2(y xy x y x +-=- 8、应用式:ab b a b a 2)(222+-=+,ab b a b a 2)(222-+=+ ab b a b a 4)()(22+-=+,ab b a b a 4)()(22-+=- 9、两位数 10a +b ,三位数 100a +10b +c 。 10、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a+b+c)=ma+mb+mc 。 1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n)(a+b)=ma+mb+na+nb 。

七年级数学每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每单元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而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后续的学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列举出七年级数学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巩固。 第一单元:数学基础 1. 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 整数的加减乘除 3. 小数的加减乘除 4. 怎样进行数据比较 5. 符号异同数的运算 6. 代数式基本概念 7.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 8. 初步了解方程式 第二单元:比例和单位

1. 什么是比例 2. 比例中如何求解未知数 3. 各种比例问题 4. 单位制度的学习 5.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度量 6. 时间单位的转换 7. 金钱单位的换算 8. 速度单位的转换 第三单元:图形初步 1. 各种图形名称及简单图形构造 2. 图形的基本元素:边、角、面 3. 各种角度的测量,如钝角、锐角、直角 4.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 5.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属性比较

6. 初步学习圆形的基本形状 第四单元:方程式初步 1. 带括号的方程式的解法 2.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 3. 方法谈:通过分类讨论解决方程式 4. 带绝对值的方程式的解法 5. 带分数的方程式的解法 6. 实际问题的方程式解法 第五单元:直线与角 1. 直线的学习及其与角的关系 2. 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如平行、垂直 3. 三角形中角的关系及性质 4. 各种图形中的角度关系 5. 角度的度量方法及意义

6. 角度的四象限表示方法 第六单元:三角形 1.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 2. 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定义及作用 3. 三角形与垂线的相关性质 4.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判别方法及相关性质 5. 解决三角形问题的方案 6.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三角形问题 第七单元:运算规律和整式 1. 运算规律的掌握 2. 负数的定义和用法 3. 多项式及其基本运算 4. 多项式的合并途径 5. 多项式排列和多项式一次项的拆分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知识怎么总结归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

初中数学各年级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总复习: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总复习: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 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若a≠0,那么a的倒数是 a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2020-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7-9年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或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人教版7-9年级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1.2 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3,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0 正有理数 负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有理数0(0不能忽视) 正分数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分单元整理带例题解析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 第一章内容中考主要出现在选择题第一题和填空题,分值3分。 1.知识点框架 2.有理数 ⑴①有理数:凡能写成p/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②有理数的分类: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负整数的相反数就是非负整数 C、有理数中不是负数就是正数 D、零是自然数,但不是正整数 解析:D A选项中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所以该项错误。 B选项中负整数的相反数是正整数,非负整数包括0和正整数。 C选项中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D选项正确。 例2、下列四个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0 B、-3 C、√8 D、3/11 解析:C A选项中0是有理数。 B选项中负数是有理数。 C正确。 D选项中是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是最小的整数。 B、1是最小的正整数。

C、1是最小的整数。 D、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解析:B 整数包括负整数和正整数,所以A、C不对,有理数还包括0,所以D不对。例4、零是()。 A、正有理数 B、正数 C、负数 D、有理数 解析: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样不是整数。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B、一个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C、自然数就是正整数。 D、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和负整数。 解析:C ABC选项都忽略了0这个特殊的存在。 3.数轴 概念: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原点、正方向的直线都是数轴。 B、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可以表示两个相同的数。 C、有些有理数不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析:D A选项中缺一个单位长度。B选项中数轴上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数。 C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表示出来。D选项正确。 例2、关于-1.5这个书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3的左边 B、在3的右边 C、在原点与-1之间 D、在-1的左边 解析:D 首先明确负数在原点的左边,所以B不对,A选项中-3的左边都是比-1.5小的数,C选项中原点与-1之间的数是负零点几。 例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最大的正整数,却有最大的负整数 B.数轴上离原点越远,表示数越大 C.0大于等于一切非负数 D.在原点左边离原点越远,数就越小 解析:B 数轴左边距离原点越远表示数越小,右边距离越远,表示书越大。 例4、有一只小蚂蚁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数轴上-4的点A出发向右爬行3秒到达B点,则B点表示的数是()A、2 B、-4 C、6 D、-6 解析:A 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3秒就是6个单位长度,向右为正方向,所以B点是2. 例5、点A 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当点A 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到B时,点B所表示的实数是() A.1 B.-6C.2或-6D.不同于以上答案 解析:C 题干没说是向哪个方向移动,可能是右边,也可能是左边,向右移动B表示2,向左移动B表示-6. 4、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和带“—”的数互为相反数。 B、数轴上两侧的两个点表示的数是相反数。 C、和一个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一定互为相反数。 D、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即为原数的相反数。 解析:相反数的定义是只有符号不同,数字必须相同。所以D正确。C选项可能是两个相等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