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31 古诗两首 《出塞》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31 古诗两首《出塞》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3、背诵《出塞》,积累经典,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弘扬经典,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诗人王昌龄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不少的古诗,你还记得哪些呢?

抽生背诵古诗。

2、过渡引入:诗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读诗,能够陶冶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3、回忆:读一首诗要读懂什么?(诗意、背景、思想感情)老师相机板书:诗意、诗情)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板书课题,读诗题。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2、简单介绍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起边塞,就会让我们想起阴山(简介阴山)。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抽生朗读,齐读。注意纠正字音。

2、怎样才能读出诗味来?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

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师前四字,学生后三字;再交换)——学生练读——齐读。

3、学生自由默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4、全班交流:

(1)有什么不懂的?补充讲解(龙城?秦汉两个朝代为什么会集中在一句诗里?讲解“互文见义”)

(2)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导诗句理解方法)

(重点引导理解第一句的:依旧是秦汉的明月,依旧是秦汉的边关。)

(3)带着理解再齐读全诗。

四、感悟诗情,感情朗读。

1、感悟一二句。

(1)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大唐年代。边听边想,出现怎样的画面?(播放课件)老师范读一二句。交流画面。(明月--边关--人未还)学生感情朗读一二句。

学生自读体会,读出一种怎样的感情?(播放课件)

交流:荒凉、悲哀、同情、悲伤的感情——板书(悲)人为什么没有回来?(战死、饿死)

出示资料:据《资治通鉴》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学生自由小声读,交流感受:(震惊、辛苦、)

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

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2)如果你是戍边战士,望着明月会想到什么?(亲人、家乡、战胜敌人)只有唐代的士兵有这样的感情吗?翻开历史的长卷,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战争没有尽头,战士们有家不能回呀!

(3)配乐朗读1-2句。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过渡:此刻战士们在盼望谁?齐读3-4句诗。

(2)补充介绍“飞将军”李广的故事(齐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高适《燕歌行》:看不见沙场征战苦……

(3)为什么唐代的将士会想到汉代的将军?(对现实的不满)

(4)但使:只要。

不教:不让。

胡马:指敌方的战马。

阴山(地形图)

如果胡马度过了阴山,意味着什么?

引读:这是古代帝王的梦想——(生读3-4句)

这是将士们的心愿——(生读3-4句)——板书(壮)

3、一悲一壮道出将士们的爱国情怀,说出大家渴望和平的心声,王昌龄用诗句将所有的情感凝固,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配乐背诵全诗。

五、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1、战争还在继续,关于战争,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该怎样看待战争?让我们静静地思考……课件《历史的天空》

2、总结:同学们,我们处于和平年代,我们都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在这新的时代,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思想,

我们正加强与亚洲欧洲等其他国家的联系,我们将以更加富强、民主、开放的姿态欢迎与各友好国家合作发展。

3、作业:请你以“历史的天空”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展望20年后的中国。

板书:

出塞

诗情诗意互文见义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介绍作者: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耘田织布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参加。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

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第八单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八单元》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十五、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阅读,博览群

书,早读夜诵。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A】。三要苦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末了,还要苦修改,【B】。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出自哪里?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苦学包括()、()、()、()。 4. 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A】、【B】两处摘出来的,如果要归还原处,【A】处应填__________,【B】处应填__________。 (1)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2)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 本文为了表达“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个中心,列举了哪些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31 古诗两首 《出塞》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31 古诗两首《出塞》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3、背诵《出塞》,积累经典,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弘扬经典,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诗人王昌龄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不少的古诗,你还记得哪些呢? 抽生背诵古诗。 2、过渡引入:诗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读诗,能够陶冶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3、回忆:读一首诗要读懂什么?(诗意、背景、思想感情)老师相机板书:诗意、诗情)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板书课题,读诗题。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2、简单介绍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起边塞,就会让我们想起阴山(简介阴山)。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抽生朗读,齐读。注意纠正字音。 2、怎样才能读出诗味来?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 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师前四字,学生后三字;再交换)——学生练读——齐读。 3、学生自由默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 4、全班交流: (1)有什么不懂的?补充讲解(龙城?秦汉两个朝代为什么会集中在一句诗里?讲解“互文见义”) (2)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导诗句理解方法) (重点引导理解第一句的:依旧是秦汉的明月,依旧是秦汉的边关。) (3)带着理解再齐读全诗。 四、感悟诗情,感情朗读。 1、感悟一二句。 (1)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大唐年代。边听边想,出现怎样的画面?(播放课件)老师范读一二句。交流画面。(明月--边关--人未还)学生感情朗读一二句。 学生自读体会,读出一种怎样的感情?(播放课件) 交流:荒凉、悲哀、同情、悲伤的感情——板书(悲)人为什么没有回来?(战死、饿死) 出示资料:据《资治通鉴》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己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学生自由小声读,交流感受:(震惊、辛苦、) 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第八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 《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耻:chǐ(雪耻、耻笑、羞耻) 诲:huì(教诲、训诲、诲人不倦) 谓:wèi(所谓、无谓、谓词) 诵:sòng(背诵、传诵、诵读) 岂:qǐ(岂不、岂敢、岂能) 恒:héng(恒星、恒久、恒定) 窥:kuī(窥视、窥探、窥测) 皆:jiē(皆大欢喜、有口皆碑、比比皆是) 缺:quē(缺少、缺乏、缺点) 二、我会认组词 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 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 三、多音字 为:wéi(认为)wèi(为何) 好:hào(爱好)hǎo(好人) 识:zhì(附识)shí(识别) 四、理解文言文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 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以……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这里读zhi。⑦厌:满足。⑧诲:教诲。 【译文】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 【注释】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三 【注释】 ① 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问题归纳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六、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七、课外知识点 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3.文中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国学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31古诗两首出塞西师大版2014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31古诗两首出塞西师大版2014 一、解题,引入边塞诗。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古诗《出塞》,请大家读课题。 生:“出塞” 师:请孩子们根据读音选择“塞”的意思,应该取第几个? PPT:塞读音字义的辨析。 塞 sāi 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塞 sài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关~。~外。边~。~翁失马。 塞 sè 堵,填满空隙,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阻~。搪~。~责。顿开茅~。 生:“塞”的意思是第二个,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 师:对,大家读一读词语:要塞、边塞、塞外、塞翁失马。出塞的意思就是指到边防去守卫边疆。在中国的历史上,自古以来,边塞战争连连不断,于是就有了大量的以边塞为描写内容的古诗,这样的诗成为边塞诗,也形成了边塞诗的流派,擅长写边塞诗的诗人也被成为边塞诗人。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什么是边塞诗。 PPT: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代。 联想:边塞诗可能会写到哪些内容?

生:读: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代。 师:大家联想一下,边塞诗可能写到那些内容? 生:我想会写到战争。 生:会写到战士打仗。 生:边塞诗会写一些边塞风光,还有一些战士的生活。 师:听得出来,你在课前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还有补充吗? 生:边塞诗还写到战士对家乡的怀念。 师:听了孩子们刚才的发言,我能明显感到大家发言的信息来自课前的资料,这很好,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信息进行提炼,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概括一下,边塞诗通常会写到以下内容。,那个孩子来读一读。 PPT:边塞风光战士生活报国抱负将士怀乡 生:读 二、交流边塞诗的一些代表作,横向拓展边塞诗,扩展课堂的容量。 师:大家还收集了很多边塞诗,接下来我们就分享一下。请大家选择一首你最感兴趣的或者最喜欢的边塞诗读给大家听。 PPT:分享:边塞诗。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来征战几人回。 生: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生: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生: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19-2020学年度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八单元31、古诗两首课后练习八十七

2019-2020学年度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八单元31、古诗两首课后练习 八十七 第1题【填空题】 “九州”在诗《示儿》中是指______,“乃翁”是指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读古诗《出塞》,文学常识填空 王昌龄(698— 756),字______,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______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新—______ 寒—______ 干—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找出下列句子中写错的字,在把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______ ______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王师______ 乃翁______ 北定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多音字组词 还hái______ huán______ 教jiāo______ jiào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填空。 《示儿》的作者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从______可以体会出。你还知道他的诗有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读古诗《出塞》,说说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答案】: 【解析】: 第10题【语言表达】 我会大声诵读这首古诗,边读边勾画出诗句的节奏。【答案】: 【解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 版 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

(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 字词的说明, 翻译整个句 子。 引导学生依照 动物特点,回 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 义,再回答问 题。 生举手回答自 己明白的有关 描写孩童趣事 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 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 翻译中去提炼要 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 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 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 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 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31课_古诗两首_出塞》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31课古诗两首出塞》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2. 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子句。 (1)蔺相如击败了秦王。 ________ (2)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 ________ (3)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 ________ 3. 诵读《出塞》古诗,回答问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但使: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 (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31课古诗两首出塞》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 【答案】 顾,庐,杵,针,梅,渴,璧,赵,面,歌,荆,罪,忠,国,不,卷,梁,股,壁,光,语,珠,若,河 【考点】 词语搭配 古诗两首 【解析】 考查了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 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 三顾茅庐铁杵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妙语连珠口若悬河 2. 【答案】 秦王被蔺相如击败了。 廉颇被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 十万支箭被诸葛亮借来了。 【考点】 句式 古诗两首 【解析】 考查了改写“被”字句。“被”字句就是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 【解答】 “蔺相如击败了秦王。”改为“被”字句就是:秦王被蔺相如击败了。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廉颇”改为“被”字句就是:廉颇被蔺相如以国家 利益为重的言行感动了。 “诸葛亮借来了十万支箭。”改为“被”字句就是:十万支箭被诸葛亮借来了。 3. 【答案】 只要。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互文。 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考点】 诗词鉴赏 古诗两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讲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到广陵的事;告诉我们要珍惜友谊。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讲了孟浩然的朋友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孟浩然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告诉我们学会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和积累诗句热爱祖国的诗歌。 《搭石》 课文描绘了一行人走石图、面对面让石图、背老人过石图。赞颂搭石默默无语、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1、看得见的具体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看不见的心灵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才肯离去;两人同时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过小溪,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3、课文处处体现:善良美、谦让美、尊老美和奉献美。 4、关于奉献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落红不是无情物,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叙述大陆青年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赞颂了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1、课文叙述的事情很感人,说说你的感受: 从以下几点谈:人和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感人的人物形象:急需救命的小钱,抽取骨髓的李博士,一心救同胞的台湾青年等。 2、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 从以下几点谈:小钱的身体状况;生活及工作情况;感恩情;思念;愿望与未来; 3、两个“静静得”区别:(1)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体现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4、李博士品格: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及的高尚医德;台湾青年:舍己为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5、关于爱心的名言: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卡罗纳》

普兰县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出塞》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古诗教学,创设意象、营造意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开始就注意诗意氛围的营造,通过声情并茂的读,激发学生对诗的感觉、回味,将学生带入诗的王国,为下一环节的用诗诠释诗奠定了基础。本诗意境雄浑苍凉,如何让学生感悟并走进诗歌的苍凉意境呢?我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感悟诗歌的前两句,利用品读字词,想象画面,音乐激情等方法,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领略. 2.读悟结合,体味诗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做何感叹、做何感想?有些学生悲伤忧郁,思量回家,而更多的学生想到的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教师随机引导:孩子们,仗要打赢,我们更希望我们的战士能平安回来,这是谁的心声?从而引出亲人的思念和深情呼唤,使全诗内涵更深,更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使后两句的学习水到渠成。 3.以诗解诗,促进感悟。《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课前搜集关于明月关塞诗歌,以及表现壮志豪情的诗句,通过这些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学生在品悟诗句及想象画面和人物内心世界时的表现十分出色,使课堂呈现浓郁的诗的氛围,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课前安排的搜集军旅诗,以及对李广生平的了解,王昌龄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都有全面详细的了解,而这些资料很好地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出塞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出塞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31古诗两首出塞西师大版(201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出塞》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2、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径——想象。 在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不同类型的五次想象:读诗后谈脑海中的印象是一种再造想象;紧扣“人未还”谈想到的情景是一种联想想象;听音乐写亲人的话是一种创造想象。此外,在结尾的拓展读诗中,我还引导学生读古诗谈听到的声音,这是一种声音想象,引导学生站在战士的角度揣度他们的心理活动,那便是一种角色想象了。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第四环节:拓展读诗,读懂诗人 一首古诗便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面镜子,透过诗,我们是可以,也应该去了解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情想世界的。如果还有他的其他作品作以比较,补充,便会对诗人有更全面的认识。因此,我选择了王昌龄的《出塞》(二)作为这堂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对诗歌场景的想象,对我们情感世界的想象,折射映衬出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试卷》(附答案)

一、我能把字写正确,写漂亮。 (3分)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划去括号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3分) 羞耻. (cǐ chǐ) 美差.(chā chāi) 积累.(léi lěi) 万卷.书(juǎn juàn) 自传.(zhuàn chuán) 酵. 母(xiào jiào) 三、读拼音,写词语。(10分 ) 四、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7分) ( )想( )翩 ( )( )无味 心( )理( ) ( )瓜( )熟 如( )似( ) ( )不犹( ) ( )醉( )痴 ( )( )大雨 ( )( )吞枣 社区图书馆建成后,我成了这里的常客,不管是烈日炎炎, 还是______________,只要有空,我都要去图书馆______________ 地读书,常常看得______________。遇到优美的词句,我会摘抄 在本子上并背得______________ 。如果外出旅游时只让带一样东 学校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 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西,我会______________地选择书。 五、选词填空。(4分) 无论……都……不仅……还……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1.要写好作文,()要写真话、真事,()要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 2.我()平时作业做到几点,每天晚上()要看会儿书再睡。 3.他()醉心阅读,()知识面特别广。 4.()因为迷恋看书而迟到,()我不后悔,因为这本书我找了好久才找到。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训练营(17分) 七、积累填空。(7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31古诗两首出塞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31古诗两首出塞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31古诗两首出塞西师大版〔2021〕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听你们读古诗、唱古诗,是一种享受。还记得本学期我们课内学过的古诗吗? 齐背?凉州词?。 能说说你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 生1:我体会到大漠非常的荒凉; 生2:我读懂了边关将士非常的孤独寂寞; 师:很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 指导读题:轻轻地读—— 响亮些—— 再自信些——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三、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 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 生2读 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 生3读 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 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 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

五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考点梳理

五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考点梳理 第七单元 一、易读错的字 琵琶(pípá)出塞(sài)催眠(cuī)飞将(ji àng) 崛起(jué)沈阳(shěn)模范(mófàn)训斥(ch ì) 旦角(jué)破绽(zhàn)蓄须(xù)京剧(j ù) 被迫(pò)纠缠(jiūchán)邀请(yāo)忍受(r ěn) 骚扰(rǎo)拒绝(jù)签订(qiān dìng)妄想(w àng) 延安(yán)昔日(xī)春笋(sǔn)茅屋(m áo) 土炕(kàng)奥秘(ào mì)辉煌(huáng)一旦(d àn) 明媚(mèi)琳琅(lín láng)大义凛然(lǐn) 英勇无畏(wèi)秉公执法(bǐng)刚正不阿(ē) 二、易写错的字 出塞秦朝琵琶醉酒疑惑严肃清晰胸怀

赞叹效仿租界训斥屈辱纠缠邀请辉煌 多音字sāi(塞车)还hái(还有)宁níng (安宁)要yāo(要求)塞sài(边塞)huán (归还)nìng (宁可)yào(需要)sè(阻塞)形近字 塞—赛秦—奏项—顶催—摧雄—难振—震崛—掘 怀—坏租—祖凡—几斥—斤订—钉炕—坑煌—蝗 近义词 清晰—清楚坚定—坚决赞叹—赞扬随便—随意劝慰—安慰 惩处—惩罚训斥—斥责拯救—挽救知足—满足逼迫—强迫 破绽—漏洞妄想—妄图敬佩—钦佩探索—探寻明媚—明朗 反义词 清晰—模糊赞叹—挖苦惩处—奖励结束—开始普通—特别 重点词语 光耀门楣若有所思为之一振疑惑不解难以忘怀热闹

非凡 左顾右盼闻名世界干干净净虚度生命深居简出蓄须明志 不堪其扰斩钉截铁翩翩归来高楼大厦雨后春笋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顶天立地灿烂辉煌展翅飞翔明媚春光火红太阳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 (严肃的)问题(沉郁的)表情(闻名世界的)艺术家 (生活的)困顿(战争的)危险(随时随地的)骚扰 (高超的)表演艺术(翩翩归来的)燕子(昔日的)春光 (茁壮成长的)小树(叮咚的)流水(梨花的)清香 (开荒的)䦆头(破旧的)茅屋(温热的)土炕

出塞说课稿

《出塞》说课稿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古诗《出塞》。《出塞》这首古诗选自西师版教材语文第九册第31课古诗两首的其中一首。《出塞》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边塞诗,诗歌表现了万里长征到边关的戍边战士在千年古关冷清月夜下对亲人和飞将军的思念.全诗表达了两种情感,一种是因思念亲人而产生的悲伤心情,另一种是因为渴望有李广这样的将军带领他们把敌人赶走的豪壮气势。诗人也想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对征人的同情和敬佩.说学情 《出塞》这首诗歌作者是王昌龄,他是唐朝诗人,所表现的内容是古代的边塞生活,以战争为主要题材,无论是时间还是内容上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学生要想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情感是相当困难的。说目标 基于诗歌教学的特点,还有学生的学情分析,以及单元的主题,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3个: 1.了解诗人王昌龄和边塞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的内容,深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在理解和深入体会中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说教学重难点 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说教学策略 那么我们怎么来突破难点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 1.收集资料.收集和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 会。如:收集王昌龄的生平、诗歌地位和代表作、飞将军李广的相关资料、唐朝兵 役制的情况、反映边关的事情,还有能促进情感表达的音乐,以及能帮助学生理解 诗句中的互文语文小知识。 2.反复诵读。这是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通过反复诵读帮助学生从读准诗歌文字到读 懂内容,最后读出诗歌的情感。 3.以诗解诗.教学中引入同时代内容的边塞诗,促进学生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 说教学流程 接下来我将说说本课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导入解题。 首先让学生对诗人王昌龄和边塞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对唐代版图的展示,向学生介绍诗歌表现的时代背景,然后理解诗歌的题目《出塞》。 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读懂多音字,从而读通全诗,然后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特别引入资料“互文”,帮助学生重点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三个环节.再读诗歌,体悟诗情。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配套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 课文、一次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 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选取两则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 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 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 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4.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体会作 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5.能分条或分段表述理由。 6.背诵《观书有感》。

重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难点 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古人谈读书》2 课时 《忆读书》2 课时 《我的“长生果”》1 课时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 课时 习作:推荐一本书2 课时 语文园地2 课时 25 古人谈读书 本文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聪敏勤学、不耻下问、多记多背、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第二则选自朱熹的《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讲的是读书的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告诉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