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題(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物理来源于生活,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为﹣10℃

B.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0.8km/h

C.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50cm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3.我国的古诗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树的影子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本质上就是水蒸气

5.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D.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和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信息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体B作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A作变速运动

C.V a>V b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7.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8.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9.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10.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这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B.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要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更低

C.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啤酒瓶,一会儿后,瓶壁上有水珠,这是凝华现象,要放热

D.春天冰雪消融,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

11.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A.1:2 B.2:1 C.4:1 D.8:1

12.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

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13.已知铝、铁、铅的密度分别是ρ铝=2.7g/cm3、ρ铁=7.9g/cm3、ρ铅=11.3g/cm3,下列关于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铁球是空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可能是空心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4.(4分)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15.(4分)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

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声和钢琴声,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16.(4分)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能从各个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反射的缘故,有时坐在某一位置上的学生会看到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的缘故。

17.(4分)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这个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主要是(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

18.(4分)用量筒装某种液体,测得的体积为V,用天平测得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在m﹣V图象上描述如图所示,则量筒的质量为g,参考表格中的数据,该液体可能是。

19.(4分)如图所示,是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时,每隔0.2秒记录一次小球位置的图象,由图可知,小球所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v1与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v2相比,v1v2(选填“>”、“<”或“=”);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m/s。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20.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1.请在图甲,图乙中分别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22.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凸透镜,并完成光线SA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有必要文字说明,运算过程中必须有公式,数字带单位

23.航天迷小伟利用自制降落伞模拟返回舱的降落过程,将带有降落伞的重物从高处释放,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重物在离地4m高处开始匀速下落,经0.8s落地。若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和重物总质量m与速度v满足关系式m=kv2,k=0.3kg?s2/m2,求:

(1)重物匀速下落的速度;

(2)降落伞和重物总质量m。

24.(6分)一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

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求

(1)瓶内小石子的体积

(2)小石子的密度。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25.(6分)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图。

26.(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cm,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27.(6分)小松和小阳在实验室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小松想测量一个实心塑料块的密度。实验室有以下器材:托盘天平、实心小铁块、细线、烧杯、水和未知液体。

(1)小松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小松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2)小松用调好的天平按正确操作测量该塑料块的质量,当的时候,就要移动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料块的质量g。

(3)因塑料块的密度小于水,小松在该塑料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的

①②③步骤,测出了该塑料块的体积:cm3,则该实心塑料块的密度kg/m3。(4)分析以上步骤,小松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題(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物理来源于生活,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为﹣10℃

B.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10.8km/h

C.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50c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温度低于0℃时蔬菜会因为结冰而冻坏,所以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高于0℃,一

般是4℃,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4m/s=1.4×3.6km/h≈5km/h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符合

实际;

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已知新2B铅笔的长度略

大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分析】(1)声音不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靠无线电

对话,故A说法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B说法正确;

C、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故C说法错误;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传播,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3.我国的古诗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树的影子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正确;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

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正确;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

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

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本质上就是水蒸气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是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3)“白气”是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答】解: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霜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蒸发是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故C正确;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5.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D.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才可以做出判断。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时,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有可能不同。结合图片可逐一分析判断。

【解答】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三者通过的距离,发现大卡车通过的距离最短,

所以大卡车的速度最慢,故A正确;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与自行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马路旁的树木是运

动的,故B错误;

C、从图上可以看出当选择小轿车为参照物时,大卡车的位置偏右了,所以大卡车以小轿

车为参照物时是向右运动的,故C错误;

D、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路灯的位位置向右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向右运动的,故D

错误。

故选:A。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和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信息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体B作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A作变速运动

C.V a>V b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2)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3)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解:A、乙图是B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甲图是A物体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

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v A=3m/s,B物体的速度v B===2m/s,所以v A>v B,

故C正确;

D、物体B的速度是2m/s,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为:s=vt=2m/s×1.5s=3m,故

D正确。

故选:B。

7.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梳齿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

不符合题意;

C、改变杯内水量,水量多的难振动,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时,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

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但振动的频率相同,

音调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分析】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气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气液化,水珠在内表面。

【解答】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D。

9.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分析】(1)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

(2)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注意“斜射入”和“一般”;

(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进行判断。

【解答】解:

A、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安装一

个硬纸板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故A正确;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但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不变,故C错误;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

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冬天,从嘴里呼出的“白气”,这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B.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要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更低

C.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啤酒瓶,一会儿后,瓶壁上有水珠,这是凝华现象,要放热

D.春天冰雪消融,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

【分析】(1)物质从气态到液态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不同测温物质的凝固点不同;

(3)从固态到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解答】解:

A、冬天气温很低,“白气”是口中呼出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

热,故A错误;

B、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要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更低,

故B正确;

C、瓶壁上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错误;

D、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11.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A.1:2 B.2:1 C.4:1 D.8:1

【分析】在图象上找出两种物质的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m甲=40g时,V甲=10cm3;当m乙=10g时,V乙=20cm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甲===4g/cm3,ρ乙===0.5g/cm3,

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4g/cm3:0.5g/cm3=8:1。

故选:D。

12.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

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

【分析】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是:将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再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解答】解:A、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应该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或操作台上。

故A正确;

B、调节天平之前,首先要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再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

调节平衡螺母。故B错误;

C、测量物体质量时要“左物右码”。故C正确;

D、判断天平是否平衡,既可以看指针是否在完全静止时指向分度盘标尺的正中间,也可

以观察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线左右摆动的幅度是否相等。故D正确。

故选:ACD。

13.已知铝、铁、铅的密度分别是ρ铝=2.7g/cm3、ρ铁=7.9g/cm3、ρ铅=11.3g/cm3,下

列关于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铁球是空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三个球都可能是空心的

【分析】由题意可知铝、铁、铅的密度关系,根据V=可知质量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的体积关系,然后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铝、铁、铅的密度关系为ρ铅>ρ铁>ρ铝,

由ρ=的变形式V=可知,相同质量铝球、铁球和铅球的体积关系为V铝>V铁>V

又因三球的体积相等,

所以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

综上可知,只有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4.(4分)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分析】(1)根据我们对于凝固和熔化的理解来作答。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水冻结后,体积变大;豆腐中含有水,冻结以后,豆腐中的小冰块把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冰融化以后,就留下许多孔洞。

【解答】解: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

故答案为:凝固;熔化。

15.(4分)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声和钢琴声,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1)首先确定振动的物体,振动的物体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物体。

【解答】解:(1)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

(2)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声和钢琴声,是因为小号是空气柱在振动,钢琴是弦片在振动,振动的材料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分辨小号声和钢琴声。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16.(4分)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能从各个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有时坐在某一位置上的学生会看到黑板“反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

【分析】(1)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解答】解:(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2)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故答案为:漫;镜面反射。

17.(4分)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实验用到的物理方法主要是转换法(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

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属于转换法。

【解答】解: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故答案为:振动;转换法。

18.(4分)用量筒装某种液体,测得的体积为V,用天平测得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在m﹣V图象上描述如图所示,则量筒的质量为30 g,参考表格中的数据,该液体可能是纯水。

【分析】(1)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是30g,可以确定量筒质量为30g;

(2)选取某一组数据,即:某液体体积V时,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求出液体质量(液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量筒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再结合密度表确定可能是哪种液体。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液体质量为0)时,液体与量筒总质量是30g,则量筒的质量m量筒=30g;

(2)当液体体积V=10cm3时,液体与量筒总质量为40g,则

液体质量m液=m﹣m量筒=40g﹣30g=10g,

液体的密度:

ρ===1g/cm3=1×103kg/m3,

参考表格中的数据,该液体可能是纯水。

故答案为:30;纯水。

19.(4分)如图所示,是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时,每隔0.2秒记录一次小球位置的图象,由图可知,小球所做的是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v1与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v2相比,v1<v2(选填“>”、“<”或“=”);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0625m/s。

【分析】(1)比较小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额路程,判断其运动状态,并比较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v1与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v2的大小;

(2)根据图示和题干得出小球从a点到e点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从a点运动到c点,从c点运动到e点,时间相同,但从c点运动到e点的路程大于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故从c点运动到e点的速度大于从a点运动到c点的速度,即v1<v2。

从a点到e点,由图中刻度尺可知距离为s=5.00cm=0.05m;时间t=4×0.2=0.8s;

则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v===0.0625m/s;。

故答案为:变速;<;0.0625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20.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分析】图中告诉的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根据做出的入射光线,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根据图示的反射光线和法线,确定了反射角的大小以及反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可以做出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左侧,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