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微分负反馈的反馈校正

具有微分负反馈的反馈校正
具有微分负反馈的反馈校正

实验四具有微分负反馈的反馈校正

一、实验目的:

1、按给定性能指标,对固有模拟对象运用并联校正对数频率特性的近似作图法,进行反馈校正。

2、用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3、熟悉期望开环传递函数为典型I型的参数计算及微分反馈校正调节器的实现。

二、实验仪器设备

1、TDN-AC/ACS 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2、万用表一块

三、实验要求:

1、观测未校正系统的稳定性及瞬态响应。

2、观测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极瞬态响应。

四、实验步骤、原理及内容:

1、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原系统的原理方块图

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

2)系统校正前的模拟电路图,如图2所示

图2系统校正前的模拟电路图

3)实验步骤

准备:将模拟电路输入端R(t)与信号源单元(U1 SG)的输出端OUT端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C(t)接至示波器。

步骤:按图2接线;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s,记录曲线及参数。

4)实验结果 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测得超调量Mp=

0.641100%1?=64.1% 4.3%≥,调整时间Ts=1.242s>0.3s 5)未校正系统性能分析和实验结果分析

从未校正的系统传递函数可以看出,系统由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组成,系统的剪切频率较大,相角裕度较小,系统的开环增益较大,中频段的衰减过大,大于20dB/dec.这导致系统的振荡较强烈,超调,和调整时间大。从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出,系统的超调两很大,远不能满足性能指标,调整时间也很大。

2、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校正的要求和指标

要求设计具有微分校正装置,校正时使期望特性开环传递函数为典型I 型,并使系统满足下列指标:

放大倍数:19v K =闭环后阻尼系数:0.707ζ=

超调量:%3.4≤p M 调节时间: s T s 3.0≤ 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

21+=CS R C R G c 2)校正后的方块图

校正后的方块图如图4所示:

图4校正后的方块图

3)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

系统校正前后的模拟电路图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

4)实验步骤

①准备:设计校正装置参数

根据给定性能指标,设期望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9)(+=TS S s G 因为,闭环特征方程为:

0192=++S TS 或0T

19T 12=++

S S 令707.0=ξ 故T 1921

=ξ026.0=T

由于微分反馈通道的Bode 图是期望特性Bode 图的倒数,所以微分反馈通道的放大倍数为期望特性的放大倍数的倒数,即1/19。而微分反馈通道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取期望特性时间常数T 的二倍,为80。因此,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021/190.052611/8010.01251

R CS S S R CS S S ==+++ 根据上式中各时间常数值,图5中按以下参数设定,微分反馈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改善。

R1=100K Ω R2=25K C=0.5F μ

②步骤:按图5接线,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Mp 和调节时间Ts ,看是否达到期望值。记录达标的校正装置的实测曲线及参数。

5)实验的结果

校正后系统的达标的实测曲线图如图6所示:

图6 校正后系统的达标的实测曲线

实测:超调量Mp=0.0385

100%

1

?=3.85% 4.3%

≤,调整时间Ts=0.0859s<0.3s

R1=100KΩR2=10.07KΩC=0.5F

μ5)校正后系统的性能分析和实验结果分析

负反馈能抑制被包围部分的内部参量变化(包括非线性因素)和外部作用于传函上的干扰(包括高频噪声)影响。校正后可以增大相角裕度,减小中频的衰减度,减小剪切频率,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反馈校正后,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和调整时间大大减小,完全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可见本校正装置参数设计合理。

五、思考题

1、当电位器W1中间点移动到反馈信号最大端,系统的输出波形C(t)

的Mp 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答:系统的输出波形的超调量Mp减少了,因为电位器W1的滑动端的位置决定了微分负反馈环节取出输出信号的比例,即负反馈信号的大小,当电位器W1中间点移动到反馈信号最大端时,微分负反馈作用增强,微分负反馈环节完全工作,使系统动态性能提高,超调量Mp减小。

2、是否能用4个运算放大器环节组成与图4—4功能相同的模拟电路?

答:可以,如图所示。原图中两个标号为

20

U的运算放大器均构成反向器,可通过串联环节位置的调换省去一个反向器,即在不同的位置引回负反馈。

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学号: 中州大学电机及拖动课程设计题目: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姓名: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 指导老师:赵静 2014年6月10号

摘要 该设计是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目前调速系统分为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系统,由于直流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广、静差率小、稳定性好以及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性能的调速系统几乎都采用直流调速系统,为了提高直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通常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对调速指标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单闭环系统,按反馈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转速反馈,电流反馈,电压反馈等。在单闭环系统中,转速负反馈单闭环使用较多。在设计中用MATLAB 软件对电流环和转速环的设计举例进行了仿真,通过比较说明了直流调速系统的特性。 关键字:转速负反馈动态性能

ABSTRAC The design speed negative feedback is single closed-loop dc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the current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ac speed regulation and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ue to the wide scope of speed control of dc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small static rate, good stability and has a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so in a long time, almost all high performance speed control system using dc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ynamic and static performance of dc speed regulating system, usually adopts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of motor speed index requirements is not high, the single closed loop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in different way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peed feedback, current feedback, voltage feedback, etc.In a single closed-loop system, speed closed-loop used more negative feedback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8212756.html,ing MATLAB software in your design, for example, the design of current loop and speed loop are simulat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c speed control syste KEYWORDS:SPEED BACK MATLAB D

2014复习汇总2266

一、填空题 1.转速负反馈系统中,闭环系统的转速降减为开环系统转速降 1/k+1 倍。 2.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时速度调节器处于饱和状 态。 3.当系统的机械特性硬度一定时,如要求的静差率S越小,调速范围 D 越 小。 4.在电动机过载甚至堵转时,一方面限制电枢电流,起到快速的保护 作用;另一方面,使转速下降,实现了“挖土机”特性。 5. 自然环流可逆系统就是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系统。触发脉冲的零位调整在 90度。工作中,任何时刻都应满足配合关系。 6.当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以下变频调速时,要求 v/f=c ,属于恒转矩调速。7.从载波比N有无变化可将SPWM调制方式分为同步调制、异步调制 与分段同步三种。 8单闭环无静差调速系统调试PI调节器输出的正负限幅值时,使其最大输出正限幅 值略小于umax 。 9.静差率和调速范围是调速系统的两个的稳态性能指标。 10.带有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时电流调节器处于饱和状 态。 11.V-M系统电流连续段的机械特性软,电流断续段特性硬。只要主 电路电感量足够大,可以近似地只考虑连续段。 13. 采用α=β工作制配合控制可以消除直流平均环流,但不能抑制瞬时脉 动环流。 15.. 在SPWM逆变器中,以__ 正弦波_______作为调制波,以等腰三角形作为载 波来获得控制主电路6个功率器件开关的信号。 16.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抑制转速超调常采用带 P 环节的PI调节器。 20.正弦波型交-交变频器的最高输出频率为电网供电频率的 1/2 。 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 ASR 输出限幅值主要依据电枢允许过载电流。

基于跟踪微分器的反馈控制器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跟踪微分器的反馈控制器设计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

毕业 任务书 一、题目 基于跟踪微分器的反馈控制器设计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攻关能力 三、主要技术指标 1、熟悉掌握跟踪微分器的基本原理; 2、设计倒立摆反馈控制器; 四、进度和要求 第01周----第02周:英文翻译; 第03周----第04周:了解跟踪微分器的发展趋势; 第05周----第06周:学习跟踪微分器; 第07周----第09周:建立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10周----第11周:利用跟踪微分器设计倒立摆反馈控制器; 第12周----第13周:编写仿真程序,验证控制器性能; 第14周----第16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郑大中.线性系统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蓉.基于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算法研究[D].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 2011. [3]周端.倒立摆系统控制方法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4]俞立.鲁棒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处理方法[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王新华,刘金琨.微分器设计与应用-信号滤波与求导[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 申铁龙,H∞控制理论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学生指导教师系主任

实验一 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实验一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原理。 (2)掌握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一般调试过程。 (3)认识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为了提高直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通常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包括单闭环系统和多闭环系统)。对调速指标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单闭环系统,而对调速指标较高的则采用多闭环系统。按反馈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转速反馈,电流反馈,电压反馈等。在单闭环系统中,转速单闭环使用较多。 在本装置中,转速单闭环实验是将反映转速变化的电压信号作为反馈信号,经“速度变换”后接到“速度调节器”的输入端,与“给定”的电压相比较经放大后,得到移相控制电压U Ct,用作控制整流桥的“触发电路”,触发脉冲经功放后加到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之间,以改变“三相全控整流”的输出电压,这就构成了速度负反馈闭环系统。电机的转速随给定电压变化,电机最高转速由速度调节器的输出限幅所决定,速度调节器采用P(比例)调节对阶跃输入有稳态误差,要想消除上述误差,则需将调节器换成PI(比例积分)调节。这时当“给定”恒定时,闭环系统对速度变化起到了抑制作用,当电机负载或电源电压波动时,电机的转速能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在电流单闭环中,将反映电流变化的电流互感器输出电压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加到“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端,与“给定”的电压相比较,经放大后,得到移相控制电压U Ct,控制整流桥的“触发电路”,改变“三相全控整流”的电压输出,从而构成了电流负反馈闭环系统。电机的最高转速也由电流调节器的输出限幅所决定。同样,电流调节器若采用P(比例)调节,对阶跃输入有稳态误差,要消除该误差将调节器换成PI(比例积分)调节。当“给定”恒定时,闭环系统对电枢电流变化起到了抑制作用,当电机负载或电源电压波动时,电机的电枢电流能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课程设计(MATLAB-Simulink)

I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任务书 1.设计题目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2.设计任务 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 基本数据为: 直流电动机:U n=440V,I n=365A,n N=950r/min,R a=0.04, 电枢电路总电阻R=0.0825, 电枢电路总电感L=3.0mH, 电流允许过载倍数=1.5, 折算到电动机飞轮惯量GD2=20Nm2。 晶闸管整流装置放大倍数K s=40,滞后时间常数T s=0.0017s 电流反馈系数=0.274V/A (10V/1.5IN) 转速反馈系数=0.0158V min/r (10V/nN)

II 滤波时间常数取T oi=0.002s,T on=0.01s ===15V;调节器输入电阻R a=40k 3.设计要求 (1)稳态指标:无静差 (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5%;采用转速微分负反馈使转速超调量等于0。 目录 任务书............................................................................................................................... I 目录................................................................................................................................. II 前言. (1) 第一章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2) 1.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介绍 (2) 1.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3) 1.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4) 1.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6) 1.4.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6) 1.4.2 起动过程分析 (7) 第二章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11) (11)

实验四 具有微分负反馈的反馈校正

实验四 具有微分负反馈的反馈校正 一、 实验目的: 1、按给定性能指标,对固有模拟对象运用并联校正对数频率特性的近似作 图法,进行反馈校正。 2、用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 3、 熟悉期望开环传递函数为典型I型的参数计算及微分反馈校正调节器 的实现.。 二、实验要求: 1、观测未校正系统的稳定性及瞬态响应。 2、观测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极瞬态响应。 三、实验仪器设备 1、TDN-AC/ACS 教学实验系统 一套 2、万用表 一块 四、实验内容、步骤及原理 1、原系统的原理方块图 已知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1所示 图4—1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 要求设计具有微分校正装置,校正时使期望特性开环传递函数为典型I 型,并使系统满足下列指标: 放大倍数: 19v K = 闭环后阻尼系数: 0.707ζ= 超调量: %3.4≤p M 调节时间: s T s 3.0≤ 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1 21+= CS R C R G c

校正后的方块图如图4—2所示 图4—2校正后的方块图 2、系统校正前后的模拟电路图 图4—3系统校正前的模拟电路图 图4—4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 3、实验内容及步骤 a: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准备:将模拟电路输入端R(t)与信号源单元(U1 SG)的输出端OUT端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C(t)接至示波器。 步骤:按图4—3接线;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s,记录曲线及参数。

71.8%P M =>4.3%, 1.802s t s = >0.3s,不符合要求的性能指标 性能分析:开环传函()250(0.31) S D S S = +,特征方程为:2 102500033S S ++=, ∴ ω= ,ξ=∴exp(83.39%P M ==, 1.8s t s = 与测量值基本一致,系统不满足指标,需加以校正。 b :测量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准备:设计校正装置参数 根据给定性能指标,设期望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9 )(+= TS S s G 因为:闭环特征方程为: 0192=++S TS 或 0T 19T 12=++ S S 707.0=ξ 故 T 1921= ξ 026.0=T

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学号XXXXXXX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 (2008级本科) 题目: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系(部)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 X X X 职称: X X 完成日期: 2011 年 XX 月 XX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 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XXX 题目名称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一、设计内容及技术要求: 设计一个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1.使用简易的晶闸管整流桥V—M方式; 2.使用同步六脉冲触发器控制晶闸管整流桥; 3.形成的冲击电流较小; 4能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模型; 5.能够正确的调整系统各个模块的参数使之兼容; 6.能够有较好的仿真波形;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要求: 1.选用中小容量的电动机及其外围电路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用MATLAB/simulink实现软启动的功能。 3.给出设计思路、画出各程序适当的流程图。 4.给出所有参数确定的原因。 5.完成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思路、硬件设计图、 程序流程框图、程序清单、所用器件型号、总结体会、参考文献)。 三、设计进度 第一周讨论论文题目 星期一上午查资料 星期一下午查找分析资料,确定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星期二至星期五 第二周 星期一至星期二完成硬件设计,算法流程图及建立模型 星期三至星期四完成设计,进行,调试,仿真并分析合理性 星期五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一、系统原理 (1) 二、系统仿真......................................... (2) 2.1系统的建模和模型仿真参数设置 (2) 2.1.1 6脉冲同步触发器子系统构建............................. (2) 2.1.2 主系统的建模和参数设置...................... . (4) 三、调试结果................................................ .. (14) 3.1示波器波形................................................ (14) 3.2比较波形................................................ .. (15) 四、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9)

运控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直流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案:(1)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 (2)减弱励磁磁通;(3)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 2、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电流负反馈,叫做_________ 电流截止___________ 负反馈。 3、额定励磁状态下的直流电动机电枢电流与直流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成正比。 4、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中,调压调速是从基速(额定转速)往下调,在不同转速下容许的输出_____________ 恒定,所以又称为恒转矩调速。调磁调速是从基 速往上调,励磁电流变小,也称为弱磁调速,在不同转速时容许输出功率基本相同,称为恒功率 __________ 调速。 5、直流调速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静差率和调速范围。 6、在比例积分调节调节过程中,比例部分的作用是迅速响应控制,积分部分的作用是 消除稳态误差。 7、采用积分—速度调节器的闭环调速系统是无静差的。 8、直流调速系统中常用的可控直流电源主要有旋转变流机组、静止式可控整流器和直流斩波器或脉宽调制变换器三种。 9、所谓稳态是指电动机的平均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相平衡的状态。 10、在额定负载下,生产工艺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和 _______ 之比叫做调速范围。 11、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所对应的转速降落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叫做静差率。 12、一个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指在最低转速时还能满足所需静差率的转速的可调范围。 13、反馈控制的作用是__________ 、服从给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脉宽调制的方法是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幅值相同、频率一定、宽度可变脉冲序列,从而可以改变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转速。 15、调速系统的要求有调速、稳速、加,减速。 16、直流电动机在调速过程中,若额定转速相同,则转速越低时,静差率越大。 17、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 18、双闭环调速系统在正常运行时,ACR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的。 19、反馈控制系统所能抑制的知识被反馈环包围的前向通道上的扰动。 20、一般来说,调速系统的的动态指标以抗扰性能为主,而随动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则 以跟随性能为主。 2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种情况。 22、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电流上升阶段、恒流升速介段、转速调节阶段_____ 。 23、双闭环系统由于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饱和,使电动机一直处于最大起动电流。 24、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在恒流升速阶段转速调节器饱和,电流调节器不饱和。 25、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中,出现电网波动时, 扰动 电流调节器其主要作用:出现负载 时,转速调节器其主要作用。 26、在双闭环系统中中引入转速微分负反馈抑制转速超调,显著地降低(填增加或减少)动态速降,提高抗扰性能。 27、V-M系统的可逆线路有两种方法,即电枢反接可逆线路_和_励磁反接可逆线路 _。 28、变流装置有整流和逆变两种状态,直流电动机有电动和制动两种状态。 29、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结构特点是在可逆系统增加DLC称为无环流逻辑控制环 节,包括电平检测、逻辑判断________ 、_________ 、联锁保护四部分,它的功能是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实时地封锁原工作的一组晶闸管脉冲,然后______ 开

倒立摆系统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

倒立摆系统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 (齐国元,陈增强,袁著祉) (1.天津科技大学自动化系,天津300222;2.南开大学自动化系,天津300071) 摘要:利用提取的系统高阶微分信息,提出了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某种程度上该控制器不依赖于单输入单输出(SISO)非线性仿射系统的模型.并且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通过将摆角方程的位移加速度看作是控制输入,将倒立摆系统转化成相互影响的两个SISO仿射系统,从而用两个串级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成功地实现了倒立摆系统的镇定与调节.数字仿真表明,控制器对摆的基准模型实现了较为满意的控制,而且该控制方法对非线性摩擦项,对摆长、摆质量、小车质量等参数变化以及外扰动具有强鲁棒性.关键词:倒立摆系统;高阶微分器;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不依赖模型控制器;鲁棒性 1.引言 作为一个典型的不稳定非线性装置,倒立摆系统的镇定和调节的问题在不同的控制设计技术中的演示和推动成为了一个基准的例子。例如,基于郑和约翰提出摆动能量的非线性控制器的模型是使用L 小增益逼近和林提供了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是摆平衡。咔哇他你线性化了并列的两个倒立摆系统的非线性数字模型,然后通过使用状态反馈增益载体和全状态观测器设计了一个稳定性控制器。姚首先通过模糊法来识别动态线性化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设计出极点分配控制器使系统稳定。这些文献中涉及到的控制器取决于非线性基准模型或倒立摆的线性化模型。一些设计的方法考虑到了鲁棒控制器的摩擦项。但是不确定性低于基准模型。实际上,基于标准控制器取决于控制装置的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特征。 我们发现可测量的信息和它们的n阶微分方程在放射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分不仅是可变输出速率,而且也是系统的内部状态,翰利用高阶微分提出了自抗扰控制器。但是对控制器的闭环系统设有一个稳定性和收敛性的解决方法。 在文献6中,我们设计了高阶微分器独立于控制装置,取决于信号本身。高阶微分器可以接近实际信号和提取n阶微分。高阶微分器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是已经证明了的。 利用提取的微分信息,我们设计了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它不取决于系统的模型,但是取决于n阶微分。理论分析方法表明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使闭环系统获得稳定性和收敛性。 如果我们把加速度看作是摆角动态方程的控制输入,把小车加速度看作是小车的位移动态方程的控制对象,然后倒立摆系统转换成双非线性SISO放射系统。 因此,用两个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我们能使倒立摆镇定和调节。当摆角变成零度,小车的位移可以通过控制器达到目标位移。因为某种程度上该控制器取决于倒立摆的模型,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的扰动及参数变化具有强鲁棒性。仿真和展示了所提出理论的有效性。而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不取决于位移和速度和角的速度。但是取决于摆位和摆角。因此控制器是可适应的。 本论文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二部分是,根据高阶微分呈现了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的SISO放射系统。第三部分,把倒立摆系统转换成放射系统和用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使倒立摆镇定和调节。第四部分,通过数字演算证明倒立摆控制的有效性。 2.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 考虑扰动的SISO放射系统,自适应高阶微分反馈控制器的微分方程表示为: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_V1.0.0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
DTM.PX.016.103-V1.0.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客服中心,培训中心
? DTmobile
第1页

课程目标
掌握传播模型校正的原理; 掌握传播模型校正工具的使用; 了解传播模型校正的流程; 了解采集数据的处理; 了解传播模型校正的过程;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5
? DTmobile
第5页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2 大唐移动模型校正设备介绍 3 传播模型校正数据采集方法 4 传播模型校正数据处理方法 5 传播模型校正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6
? DTmobile
第6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1.2 传播模型校正的位置 1.3 无线电波传播形式 1.4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5 无线传播环境的划分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7
? DTmobile
第7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CW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行模型校正的 重要步骤。通过CW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对模 型进行校正。这些测试数据中的经纬度信息 和接收电平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传播模型校正的目的就是通过选取测试几个 典型的站点的传播环境,来预测整个预规划 区域的无线传播特性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8
传播模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规划的规模估算、站点分布、仿真 及规划的准确度,是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在整个网络规划中具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
? DTmobile
第8页

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线路

行为导向教学法随堂公开课 教案 课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课题: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线路 教研组:电工 授课教师:蔡胜华 授课班级:2 0 0 4 级工业自动化班 授课地点:3—3 教室 授课时间:2 0 0 5年12 月日 温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教学要求:1)通过典型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解直流电动机自动调速 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自动调速的方框图,掌握灵活自动调速系统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系统的各元件、各个环节作用。 教学难点:触发脉冲的形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转速负反馈自动调速线路 一、系统的组成: 给定电压环节、放大环节、触发脉冲发生器、转速负反馈环节、主电路 1)给定电压环节 变压器TC1变压作用;VC1整流作用;电容器C5滤波;稳压管V3与 R12组成稳压电 TC1

2) 主要放大偏差电压ΔU ,并且ΔU= Ug-Uf (反极性串联)。晶体管三极管V1组成放大器,二极管V5、V6作为放大器输入端正向限幅作用,使所加正向电压不超过两个二极管的管压降,二极管V4作为放大器输入端反向限幅作用,使所加正向电压不超过一个二极管的管压降。电容器C7是延迟元件,使放大器的输入端电压缓慢上升;同时可通过输入端的交流信号。 TC2 变压作用;VC2起整流作用;R15与V7组成简单稳压电路,并有限幅作用,即为VS 提供3) 单结晶体管Vs 组成触发电路;R10上产生触发尖脉冲;V8起隔离作用,左边为稳恒直流 电,右边为梯形波;三极管V2的作用:利用V2的导通深、浅,形成自动冲电电流大小;电容 C9作用:利用C9的充放电作用,在VS 的发射极形成锯齿波。 4)转速负反馈环节 直流测速发电机TG ,输出电压经电容器C6的滤波后,由电阻R6分压得到反馈电压Uf 。 R5 C4 V5 V6 R7C8 R c b2 R11 R9 V8 R8 KM KM V11C4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直流双环调速

目录 摘要 (1) 1 系统概述 (2) 2 系统电路设计 (3) 2.1 主电路设计 (3) 2.2 控制电路设计 (4) 2.2.1 触发电路设计 (4) 2.2.2 调节器电路设计 (6) 2.3 系统给定及偏移电源电路设计 (7) 2.4 转速电流的检测 (8) 3 系统工程设计 (8) 3.1 电流调节器设计 (9) 3.2 转速调节器设计 (11) 附录:总体电路图 (13) 总结与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它主要包括有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伺服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等多种类型。而各种系统又往往都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此转速系统是最基本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晶闸管问世后,生产出成套的晶闸管整流装置,组成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系统),它相比于旋转变流机组及离子拖动变流装置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而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 本课程设计为V-M双闭环不可控直流调速系统设计,报告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调速方案和主电路的结构型式,然后对电路各元件进行参数计算,包括整流变压器、整流元件、平波电抗器、保护电路以及电流和转速调节器的参数确定。进而对双闭环调速系统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直流调速晶闸管双闭环

CW测试及模型校正

模型校正 模型指为模拟无线电波在真实环境中传播而建立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考虑了主要的地理因素对电波传播的影响,较为真实地反映电波的实际传播情况。 网络规划和优化软件场强预测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数字地图精度和规划优化软件中所使用的传播模型的准确度。虽然规划和优化软件提供商提供了各种模型并且提供了所用参数的缺省值,但是由于移动通信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任何模型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模型在某一个环境中表现很好,换一个环境就有可能不再适用。任意两个传播环境都不会完全相同,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必须通过测试对传播模型进行修改,以提高预测精度。而场强预测是规划和优化软件进行其它工作的基础,所以准确的场强预测、准确的模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模型的情况及为了提高规划优化软件预测的准确性,对规划和优化软件厂家提供的传播模型中所用的参数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模型的校正一般分为两部分: CW 测试 根据测试所得的数据以及电子地图进行模型参数的校正。 CW 测试 CW 测试原理 CW 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行模型校正的必经步骤。通过CW 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获得进行模型校正的数据。测试数据的经纬度信息和接收电平可以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L x L x dy y r L x m )(21)( 其中,x 为距离;r(y)为接收信号场强;m(x)为本地均值,也就是长期衰落和空间传播损耗的合成;2L 为平均采样区间长度,也叫本征长度。因为地形地物在一段时间内基

本固定,所以对于某一确定的基站,在某一确定地点的本地均值是确定的。该本地均值就是CW测试期望测得的数据,它也是与传播模型预测值最逼近的值。 CW测试就是尽可能获取在某一地区各点地理位置的本地均值,即r(y)与m(x)之差尽可能小,因此要获取本地均值必须去除瑞利衰落的影响。对于一组测量信号数据r(y)平均时,若本征长度2L太短,则仍有瑞利衰落影响存在;若2L太长,则会把正态衰落也平均掉。因此在CW测试中2L的长度的确定将影响到所测数据与实际本地均值的逼近程度、以及根据该CW测试数据校正的传播模型预测的准确程度。 经理论分析、计算可得到在本征长度2L取40λ范围内,采用数据点数≥36时,测试信号场强标准偏差差小于1dB的可信度为90%。 按照上面的结论,在对GSM所在的900M频段进行校正时,2L长度为13.33m。所以各种速度下采样速率至少为: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CW测试车速同采样间隔的关系车速 5.00 km/h 10.00 km/h20.00 km/h30.00 km/h40.00 km/h 50.00 km/h 最低采样间隔 267ms 134ms 67ms 44ms 33ms 27ms CW测试站址选择 在测试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试站址。站址选择的原则有两个:1.要能代表该地物类型;2.作为测试站址,它的第一菲涅尔区必须无障碍物。菲涅尔区表示从发射机到接收 λn的连续区域。菲涅尔区是一个以发射机机次级波路径长度比总的视距路径长度大2/ 和接收机为焦点的椭球体。当n=1时,即为第一菲涅尔区。通常先察看数字地图的各种地貌信息,初步定下测试站点,然后实地察看,确定CW测试站点。 除了上述两个标准外,要特别注意测试站点的周围是否有太多新建的建筑物。若测试站点周围的新建筑物太多,则这样的站点是不适宜用来做测试基站的。 CW测试设备 CW测试首先需要有一个模拟基站来发射RF信号,可以FM调制,也可以不调制,然后用CW测试设备进行驱车测试。模拟基站系统包括发射天线、馈线、高功放、高频

控制系统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将) 1)(1(212)(++=s T s T K W s obj 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时,应当选用 调节器,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参数配合是 。 6、双极式可逆PWM 变换器的占空比为 时,输出电压大于零。 7、某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为15时,额定负载下电机的转速降为8r/min ,若将开环放大倍数提高到30,它的速降是 。在同样静差率下,调速范围可扩大 倍。 8、可逆系统在制动过程中的本桥逆变阶段中,是将 通过本桥回馈电网。 1、在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稳定运行中,突加负载后系统又进入稳定运行,晶闸管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U do 的值不变。 9、采用比例调节器的闭环系统是 静差系统。 10、反馈控制系统所能抑制的只是被反馈环包围的一切干扰 11、双闭环流直流调速系统起动大部分时间里ASR 、ACR 两个调节器的状态是ASR 饱和,而ACR 。 12、引入转速微分负反馈,可以抑制转速 。 13、典型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稳态运行时的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是 。 14、α=β配合控制系统中的环流是 环流 15、双极式可逆PWM 变换器输出直流平均电压为零时,占空比为 。 16、电压负反馈带电流正反馈的系统通常采用 补偿。 17、闭环回路中 的干扰可得到有效抑制,而 中的干则得不到抑制。 18、某闭环调速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为15时,额定负载下电机的速降为10r/min,如果将开环放大倍数提高到30,则它的速降为多少 在同样静差率下,速范围可扩大多少倍 。 19、闭环回路中 的干扰可得到有效抑制,而 中的干则得不到抑制。 20、将2()12(1)(1) obj s K W T S T S =++(其中T 1>T 2)校正成典型I 型系统时,应当选用 调节 器,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参数配合是 。 21、环流可分为两大类,即 和 。 22、闭环调速系统中,用 、 、 三种调节器可实现静态无差。 23、直流环流可用 的配合控制来消除。 24、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的转速调节器的作用是 , ,和 。 25、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转速给定值U *n 不变,转速反馈系数α增加,系统稳定后,转速反馈电压U n 的值 。 26、将)1(2 )(+=Ts s K W s obj 校正成典型Ⅱ型系统时,应当选用 调节器,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参数配合是 。 27、当系统有多个小惯性环节串联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它们近似看成是 ,其时间常数等于原系统各时间常数之 。 28、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1) , (2) ,(3) 2、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保持 恒定。 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1) , (2) ,(3) 。 4、无环流逻辑控制器输入信号分别是: 和 。 5、环流可分为两大类,即 和 。

含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设计要点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1总体方案设计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的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分别从介绍电流截止负反馈和转速负反馈的调节器的设计出发,将各自的特点结合再通过数字式绘图进行原理结构的设计,其总的数字式实现结构有以下部分: 1、变压器部分 此部分是将电网电压引入,再将其设计为三种方式的输出,分别是为电流互感器部分提供电压的变压器1,为稳压模块提供电压的变压器3,和为控制信号产生部分提供电压的变压器2. 2、主电路部分 此部分理所当然是整个设计的核心部分,其当中有控制对象——电机,还有我们主要需要设计出的控制晶闸管的开断信号,当然其中的转速反馈电压也是从此部分输出。 3、电流互感器部分 此部分为电流截止负反馈部分提供反馈电流信号的核心部分,反馈电流信号将从这里引出通过晶闸管从而进入主控电路。 4、ASR和电流截止部分 真个调速系统的主控部分,这个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质就由这个部分决定,其中包括了电流截止负反馈电路和转速负反馈电路。 5、稳压模块 为控制信号模块和一些其他需要供电的集成模块器件供电。 6控制信号产生部分 此部分主要是产生控制前面主电路部分的晶闸管开通与关断的,以有效地控制电机的转动。 7、控制信号的放大驱动部分 辅助控制信号产生部分,使其产生更精确,更稳定的控制信号,以使电机更好的运行。 2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的分析与设计 2.1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分析与设计 问题的提出:

(1)起动的冲击电流---直流电动机全电压起动时,如果没有限流措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这不仅对电机换向不利,对过载能力低的电力电子器件来说,更是不能允许的。 (2)闭环调速系统突加给定起动的冲击电流---采用转速负反馈的闭环调速系统突然加上给定电压时,由于惯性,转速不可能立即建立起来,反馈电压仍为零,相当于偏差电压,差不多是其稳态工作值的1+K 倍。这时,由于放大器和变换器的惯性都很小,电枢电压一下子就达到它的最高值,对电动机来说,相当于全压起动,当然是不允许的。 (3)堵转电流---有些生产机械的电动机可能会遇到堵转的情况。例如,由于故障,机械轴被卡住,或挖土机运行时碰到坚硬的石块等等。由于闭环系统的静特性很硬,若无限流环节,硬干下去,电流将远远超过允许值。如果只依靠过流继电器或熔断器保护,一过载就跳闸,也会给正常工作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反馈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和堵转时电流过大的问题,系统中必须有自动限制电枢电流的环节。根据反馈控制原理,要维持哪一个物理量基本不变,就应该引入那个物理量的负反馈。那么,引入电流负反馈,应该能够保持电流基本不变,使它不超过允许值。 通过对电流负反馈和转速负反馈的分析。考虑到,限流作用只需在起动和堵转时起作用,正常运行时应让电流自由地随着负载增减,采用电流截止负反馈的方法,则当电流大到一定程度时才接入电流负反馈以限制电流,而电流正常时仅有转速负反馈起作用控制转速。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如下图: . (a)利用独立直流电源作比较电压(b)利用稳压管产生比较电压

《自动控制完整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一、判断下面结论或言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在该结论或言论的后面的括号内标上(√);反之标上(╳)。 1、抑制定理告诉我们:对于反馈环内的元件参数发生变化时,闭环系统有抑制能力。对于反馈环外的元件参数发生变化时,闭环系统无抑制能力( ) 2、如果两个控制系统的控制方程组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控制系统的运行轨迹和转步信号就完全相同。( ) 3、在一个至少有6个偶数结点的联通域内,如果结点总数有9个,那么机器人就能不重复的走遍该联通域内的每一条支路。( ) 4、纯电压负反馈调速系统是一个自然稳定性系统。( ) 5、在Simulink仿真模型中,无论何种组合都应该有输出显示模块。( ) 6、在Simulink仿真模型中,改变示波器的采样时间可以控制实际用时的快慢。( ) 7、使用封装技术可以将子系统“包装”成有自己的图标和参数设置对话窗口的一个单独的模块。( ) 8、无静差调速系统的稳态精度还受给定电源和测速发电机精度的影响。( ) 9、如果PWM变换器的电压输出波形只有一种极性,那么该PWM直流调速系统一定是由不可逆PWM变换器构成。( ) 10、可逆调速系统一定用于生产工艺要求电动机可逆运行的场合。 ( ) 11、对新购调速器需要先进行参数自动优化然后才能进行调速器的软件组态。 ( ) 12、自动控制系统中环的个数会受到状态变量的多少、生产工艺要求的限制。( ) 13、在PWM直流调速控制系统中,大功率开关的频率越高,控制系统的失控时间也就越短。( ) 14、反并联可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能解决最优时间起、制动的问题。 ( ) 15、带电压内环的三环调速系统性能与带电流微分负反馈的三环调速系统性能作用基本相同。( ) 16、在双闭环不可逆调速系统中,如果实现无转速超调只能采用增加转速微分负反馈的方案来解决。( ) 17、在不可逆调速系统中不会发生本桥逆变现象。( ) 18、如何准确、迅速的显示与控制系统的状态变量是HMI研究的主要问题。( )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直流双闭环调试系统设计

成绩 运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 题目: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直流双闭环调试系统设计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语:

电力拖动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能量转换,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控制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量,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启动、制动性能,宜于在宽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和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闭环系统用PI调节器实现转速稳态无静差,消除负载转矩干扰对转速稳态的影响。但单闭环系统并不能充分按照理想要求控制电流的动态过程。因此常采用双闭环系统,因为电流调节器是内环,因此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对其进行必要的变化和近似处理,电流环设计完后,把电流环等效成转速环的一个环节进行处理,从而设计转速调节器。再根据设计要求设计转速微分负反馈,使系统的转速无超调。同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及其原理进行了一些说明,介绍了其主电路、检测电路的设计,并介绍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和一些参数选择、计算,使其设计参数要求的指标。 关键词:双闭环系统电流调节器转速环转速微分负反馈

1 概述 (1) 2 设计要求与方案 (1) 2.1 设计要求 (1) 2.2 设计方案 (1) 3 系统电路的设计 (3) 3.1 转速给定电路的设计 (3) 3.2 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4) 3.3 转速检测电路的设计 (5) 3.4 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 (6) 3.5 触发电路的设计 (7) 3.6 电流调节器电路的设计 (9) 3.7 转速调节器电路的设计 (10) 3.8 转速微分负反馈电路的设计 (11) 4 系统参数的整定 (12) 4.1 电流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12) 4.1.1 电流调节器的简化与选型 (12) 4.1.2 电流调节器参数的计算 (13) 4.2 转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 (14) 4.2.1 转速调节器的简化与选型 (14) 4.2.2 转速调节器参数的计算 (16) 4.2.2 转速微分负反馈的计算 (17) 5 设计心得 (17) 6 参考文献 (18)

350M PDT系统无线网络传播模型校正

改 ,并点击确定三 虚拟机必须安装vmware tools,此工具可使用虚拟机与ESXI主机进行时间同步三 5结束语 NTP服务器成功搭建后,将校园网内所有支持NTP服务的网络设备设置为客户端并实现同步操作,经过运行测试,时钟同步效果理想,完全达到预想效果三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SZJYB2015028);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陕西高职院校网络中心的应用研究--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三 参考文献 [1]中兴.XR102950系列安全接入交换机配置指导. [2]中兴.ZXR105900系列千兆路由交换机配置指导. 收稿日期:2015-11-12 作者简介:刘慧梅(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三 龚开国,吴汉峰,陈怀君(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350011) 【摘要】350兆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在公安系统大规模开始应用,为了提高350M无线网络覆盖规划的准确性,需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本文拟通过在厦门的模测数据,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归纳总结出适用厦门地区的350M无线网络的传播模型和覆盖半径规划。 【关键词】传播模型校正;Okumura-hata;SPM;数字集群;PDT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5)23-0029-02 1概述 PDT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标准,是由公安部主管部门牵头,由国内行业系统供应商参与制定,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全新的数字集群通信体制三它具有覆盖区域大二国产加密算法加解密二厂家系统互联互通二向下兼容模拟系统二技术简单造价低等优势三 2013年10月,公安部下发 关于推进公安350兆数字集群通信专网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明确要求各地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做好网络顶层设计,遵循规划二建设二优化二运维四步骤的无线通信建设规律,稳步推进系统建设三 本文通过在厦门地区进行实际架站测试数据,归纳总结出PDT基站覆盖半径规划合理建议,并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三2传播模型选择及校正的意义 常用的传播模型有Okumura-Hata模型二COST231-Hata 模型二LEE传播模型二SPM模型二室内传播模型等,不同的传播模型有不同的适用条件三PDT系统工作于350MHz频段,属于宏蜂窝系统,可采用Okumura-Hata模型或SPM模型进行覆盖预测三 (1)Okumura-Hata模型三适用条件:应用频率范围在150~ 1500MHz之间,适用于覆盖半径大于1km的宏蜂窝系统,基站的有效天线高度Hb在30~200m之间,终端有效天线高度Hm在0~1.5m之间三 Okumura预测模型是以准平滑的市区地形为基准,其他各区域类型的影响通过校正因子进行校正三市区准平滑地形的传播路径损耗经验公式如下: Lp=69.55+26.16lgf-13.82lgHb-α(Hm)+(44.9-6.55lgHb) (lgd)α 式中:Lp表示电波传播损耗中值(dB);f表示系统工作频率(MHz);Hb表示基站天线有效高度;Hm表示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d表示移动台与基站间距(km);α表示距离衰减因子;α(Hm)表示移动台天线高度因子三 (2)SPM模型三它对无线区域环境二工作频段等方面没有使用限制三该模型只是给出一个参数组合公式,要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确定各参数的取值三由于适用条件方面没有使用限制,在无线网络规划中被广泛应用三 SPM模型的传播损耗公式如下: 一段式: L b城=K1+K2lg d+K3lgh b+K4lgdlgh b+K5+K clutter+K d L d-a(h m)+K street 两段式:L b城= K11+K21lgd+K3lghb+K4lgdlgh b+K5+K clutter+K d L d-a(h m)+K street d?d0 K12+K22lgd+K3lgh b+K4lgdlgh b+K5+K clutter+K d L d-a(h m)+K street+(K21-K22)lgd0d﹥d0﹛式中:K1表示损耗常量;K2表示地物修正系数;K3表示有效天线高度增益;K4为衍射修正系数;K5为环境修正系数;K6为移动台天线高度修正系数;K clutter为移动台所处的地物损耗系数;K d为绕射损耗系数,取值在0~1之间;L d为绕射损耗;h b二h m为基站二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单位为m,d的单位为km;d0为远近场的分界点,以李氏公式计算结果作为参考,即:d0=4h b h m/λ;a(h m)同Okumura模型三 两段式模型以d0为界分成两段,针对远二近场不同的传播环境分别进行校准三相比一段式模型,它的覆盖预测准确度更高三网络规划中采用的传播模型准确与否,关系到后续整个网络覆盖规划与实际覆盖效果的匹配度三但是无线网络的传播环境千差万别,地形地貌二建筑分布二植被覆盖等环境会对无线信号传播产生巨大的影响三因此需要对不同的覆盖环境进行模拟测试,对现有传播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最终能反映各类区域环境的传播模型,从而提高无线网覆盖预测的准确度三3模拟测试情况 本次测试采用东信的设备进行PDT架站测试,主要设备包括:1台350MPDT的单载波基站,发射功率40W;1根全向天线,长4.7m,增益10.2dbi;路测软件1套;1/2馈线长度20m;Atoll分析软件1套;350MHz PDT数字手持台3台(内置GPS),高功率模式(4W),放置在车内;5m精度和50m精度的数字地图等等三测试时基站工作在集群模式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