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污染等级划分与环境综合治理分区

矿区污染等级划分与环境综合治理分区
矿区污染等级划分与环境综合治理分区

Mine Engineering矿山工程, 2015, 3, 89-9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5912434.html,/journal/me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5912434.html,/10.12677/me.2015.33013

Pollution Level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Partition in Mining Area

Yan Ch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Dianchi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Email: chuyan85@https://www.360docs.net/doc/9715912434.html,

Received: Jun. 29th, 2015; accepted: Jul. 10th, 2015; published: Jul. 17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591243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weighted total pollutant amount of mining enterprises ( in-cluding opencast coal mine, coal mine, lime plant, silica plant, coal preparation plant, coking plant, cement factory, stone material factory and iron ore plant) is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degree of the mining enterprises. Pollution degree, wind frequency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town are used to divide the mining area into four parts.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evention.

Keywords

Mining Area, Pollution Degree Classification, Partition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矿区污染等级划分与环境综合治理分区

储雁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Email: chuyan85@https://www.360docs.net/doc/9715912434.html,

收稿日期:2015年6月29日;录用日期:2015年7月10日;发布日期:2015年7月17日

摘要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矿区内的企业(包括露天煤矿、井工煤矿、石灰厂、硅石厂、洗煤厂、焦化厂、水泥厂、石料厂和铁矿厂)的加权总产污量,全面评价矿区内企业的污染程度。利用污染程度、风频和距离

矿区污染等级划分与环境综合治理分区

城镇的远近,将矿区划分为四个区块,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理和预防机制。为矿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矿区,污染等级划分,分区治理

1. 引言

随着煤矿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煤矿的开采也给我国带来了大面积污染问题。一直以来,对矿区的关注大多在地面塌陷、矿井水排放等问题上,而对矿区带来的大气污染研究并不多。由于矿山污染的面积较广,一次治理的成本太大、范围太大等,难以得到实施,因此,在矿区内进行污染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对矿区进行分区治理更为有效。

2. 矿区污染源分析

2.1. 矿区污染源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也是一种最优化技术,其适用于解决存在不确定性和多种评价准则的规划问题[1]。该方法基于对问题的全面考虑,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将专家的经验予以量化,是比较实用的规划方法之一[2]。

具体步骤分为六个: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4、层次单排序;5、层次总排序;6、一致性检验。

2.2. 重点污染源筛查

某矿区包括的企业主要有露天煤矿、井工煤矿、石灰厂、硅石厂、洗煤厂、焦化厂、水泥厂、石料厂、铁矿厂。根据不同企业产生污染物对于整个矿区环境重要程度不同,列出两两比较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不同企业在矿区企业中所占的权重,得到的不同行业的权重分别如表1所示。

加权后得到各企业的产污量,按照此产污量进行排序,筛选出矿区重点污染源,为矿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污染程度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

Table 1.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表1. 不同行业的权重系数表

序号行业名称权重数

1 露天煤矿0.2172

2 石灰厂0.1778

3 水泥厂0.1456

4 焦化厂0.1192

5 石料厂0.0976

6 洗煤厂0.0799

7 硅石厂0.0654

8 铁矿厂0.0536

9井工煤矿0.0438

矿区污染等级划分与环境综合治理分区Table 2. The divided standard of pollution degree

表2. 污染程度划分标准

污染等级加权总产污量( 104 t )

严重污染> 1

较严重污染≥ 0.1且≤ 1

一般污染< 0.1

经分析,矿区内225家矿山企业中,严重污染矿山企业41家,较严重污染矿山企业107家,一般污染矿山企业77家。分布如图1所示。

3. 矿区污染等级划分与治理分区

3.1. 矿区分区的原则及方法

(1) 分区原则:该区域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山企业众多,开采历史长,历史积留的矿山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恢复治理程度低、难度大。在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工程时,要坚持“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要坚持保护优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

(2) 分区方法:规划区域为当地城镇以北的整个矿区范围,矿区大风一般集中在冬、春两季,且春季居多,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频即为主导风向,对于当地城镇来说,位于最大风频上风向的企业对于城镇影响最严重,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的企业则城镇的污染较轻。另外,一般来说,距离城镇最近的区域对城镇的影响最大,需要重点治理,距离越远则影响越小。因此,划定距城镇10 km以内区域为重点治理区,距离10 km~30 km以内区域为次重点治理区。根据矿区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环境现状评估结果,结合矿山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立足于现有的实际情况,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将综合整治区划分为三个等级:I级为重点治理区、II级为次重点治理区、III级为一般治理区。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治理和保护措施。“重点治理区”和“次重点治理区”为本次治理规划的治理重点区域,按程度轻重逐步采取治理措施,最终在规划期内实现全矿区的整体达标,为后续整体恢复垫定基础。

3.2. 综合环境治理分区结果

首先依据各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加权平均后求取各企业相比于同行业污染源的等标污染物排放量,再对不同行业的各污染源采取加权平均,求得不同行业各企业的等标污染物排放量,并对其进行排序,并依据等标污染物排放与风向影响度程度进行初步分级,最后将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与之叠加,得出最终的分区方案,并在后续工作中与治理措施一一对应。判别依据如表3所示。

依据污染源调查分析,得到矿区环境综合评估分区结果如图2所示。

其中,重点治理区包含企业72个,次重点治理区包含企业54个,一般治理区包含企业47个。3.3. 分区治理方案

(1) 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

治理活动由点及面逐步实施,对以下区域优先治理:①有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的大中型老矿山、闭坑矿山和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矿山,矿山环境问题严重;②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随时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及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矿山;③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明显的矿山。

矿区污染等级划分与环境综合治理分区

Figure 1. Pollution grading graph of enterprises in

mining area

图1. 矿区企业污染分级图

Figure 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artition graph

in mining area

图2. 矿区环境综合评估分区图

(2) 矿山环境次重点治理区

重点治理:①除重点治理区以外的矿山环境影响较严重区;②存在矿山环境问题的区域,但地处

矿区污染等级划分与环境综合治理分区Table 3. The Partition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standard in mining area

表3. 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分区标准

矿区环境综合评估分区污染程度综合评估分区赋值(104 t) 风频(%) 距离(km) 重点治理区严重区>1 >8 <10

次重点治理区较严重区>0.1且<1 >2且<8 >10且<30

一般治理区一般区<0.1 <2 >30

偏僻、人烟稀少,对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较小的区域。建立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机制,实现管理有序、科学开采。

(3) 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

以防预为主,管理和治理措施为保障,要求限制其发展,整合已有的开采项目。原则上不鼓励新建矿山,已有开采活动要求开展煤炭和石灰石等重要矿种的开采专项规划。

4. 结论

(1)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不同企业在矿区企业中所占的权重,得到露天煤矿、石灰厂、水泥厂、焦化厂、石料厂、洗煤厂、硅石厂、铁矿厂、井工煤矿的行业的权重分别为0.2172、0.1778、0.1456、0.1192、0.0976、0.0799、0.0654、0.0536、0.0438;

(2) 对矿区内225家矿山进行加权综合产污量计算,并按产污量对企业进行分类,得出严重污染矿山企业41家,较严重污染矿山企业107家,一般污染矿山企业77家;

(3) 将等标污染物排放与风向影响度程度进行初步分级,然后将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与之叠加,得出最终的分区方案,重点治理区72家企业,次重点治理区54家企业,一般治理区47家企业。

(4) 对各区域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通过加强规划管理实现规模开采、集约开采、科学开采、效益开采和安全开采的目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孟宪林(2000)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不足与改进. 四川环境, 20, 50-51.

[2]喻良, 伊武军(2002)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四川环境, 21, 8-40.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 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 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金学案人教地理选修习题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含答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教材第16页图2.2 图表分析:本图为河道剖面图,说明河流自净作用发生的位置以及净化的机理。位置不同,净化的机理不同。如下表所示: 位置净化物质过程和作用 上层藻类及其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补充水中氧气,除去过多二氧化碳 中层河水发生物理作用(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等);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底部河床底泥和微生物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过生化过程将污染物吸收、转化 图表分析:本图描述了水体(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变为沼泽的过程。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水藻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因此,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沼泽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无疑加速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三)教材第18页案例 案例分析: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 位置长江三角洲南缘,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富营养化形成 机理 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氮、磷等营养物 质增多 富营养化的危 害 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变简单,水生高等 植物面积大减;水质变坏,水厂关闭 富营养化的成 因 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化肥、农药使用量高, 畜禽水产养殖业发达工业生产中传统的化 工、造纸、纺织、医药、食品、制革行业对 水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

2.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 3.太湖富营养化会使其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日益简单,并影响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四)教材第19页案例 案例分析:本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标明了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地点、扩展的范围,分析了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清理污染工作的难度。石油比水轻,入海后会浮在水面上,扩展成油膜,光亮的油膜由厚变薄,逐渐扩展,每升石油的扩展面积可达100~10 000平方米,随后分裂为片状、带状油膜,随风迁移。石油氧化后的残渣形成的沥青块,可以在海面上长期漂浮。 思考提示:1.该事件是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后,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2.此次污染导致300万只海鸟丧生,同时对海区的浮游生物、海洋鱼类、海兽类、底栖动物的生存均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原则。各乡镇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社区)具体负责推进落实。各有关部门负责督导协调和技术指导。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环县城、乡镇所在地、环景点周边、国省州县主干道、沿高速路两侧等重点区域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两抓一控"、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的发生;"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绿化",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树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完善现有绿化设施,具备条件的乡(镇)打造园林绿化景观街道;"美化",对村庄建设的选材用料、建筑样式、墙面颜色等进行规划和提升。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临街、临路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墙壁,规范村内主街道建筑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等级划分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等级划分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一)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l00人以上; (二)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三)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四)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五)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I、II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六)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七)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二、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一)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二)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三)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四)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五)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三、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一)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二)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的; (三)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四、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一)发生3人以下死亡; (二)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三)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03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 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成功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完整。为了避免课堂乏味枯燥,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其中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亲和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课堂乏味、死寂。因此,本人“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案例来替代教材案例,以此来分析海洋水污染的原因、危害、措施。 为了增加课堂趣味,走进学生生活,本人利用“屈原穿越”的形式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增强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原先较孤立的3个案例有意义的联系在一起,撑起了本课的知识框架。 三、学情分析

矿山环境地质学论文

矿山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 摘要: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做好从勘查、设计、开采到闭坑四个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关键词: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 一、概况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1 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影响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4 种: (1) 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分: 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 (2) 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 (3) 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结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城市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摘要:城市环境问题被提出并且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撒、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益的气体逐渐增加、海平面的日渐上升等。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居民生活垃圾;城市大气污染 一、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生态问题更为突出,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莫过于城市化历史,城市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一些人采取了逃避的态度,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些人前往郊区或乡村。经历过了环境恶化、公害频发、居民生活条件恶劣、道德观念剧变等城市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城市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如何建设一个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城市社会。“生态城市”正是上述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众所周知,主要的城市居民的环境问题如下: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大气污染严重、如何清洁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等。以下将分别详细的介绍这些问题,在城市环境中的危害与防治,通过这几个重要方面的突破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的新旧处理方式对比 居民的生活垃圾若处理的不当,其间所含的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大概通过以下途径污染环境:对土壤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冲刷、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空隙向四周和水源地扩散。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拉夫运河污染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 国内的垃圾处理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集体的处理方法分为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其中的填埋法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处理途径,因为垃圾填埋将会浪费大量土地。在目前尚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情况下只有将垃圾混合填埋,即使今后有条件将垃圾分类处理后,仍然有部分经减量、缩容后的残余物和一些难以回收的垃圾需要填埋。这些方法在固体垃圾处理的方面发挥过重大的功效,但是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环保,迫切需要可以再利用的方法。 随着科学激技术的发展,垃圾已被证明具有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价值。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着手研究垃圾资源化问题。到目前,西欧各国垃圾资源化率已超过50%。通过高温、低温、压力、电力、过滤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垃圾进行加工,使之重新成为资源。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才刚起步,需要提高人们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垃圾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现阶段通过裂解的方式生产液态燃料,塑料废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水泥、化肥编织袋、餐盒以及食品包装袋等。以这些垃圾中的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为原料,可用于生产液体燃料,生成烃类物质,然后再经分馏分离出汽油和柴油。 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方法 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大气污染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一种情况确信无疑,那就是近些年来,史无前例的灾难性破坏都证明了与气候有关,此外,城市环境中工厂废气导致酸雨、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NO、ClO、BrO破坏大气臭氧层使皮肤病患者增多等等严重的威胁了城市人口的身体健康。 大气污染的治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理解是从立法的角度,用法律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第二种理解是指治理,重点在于控制污染源,进行清洁生产,将污染工艺更换为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是最理想的方法,在废弃物或者有害物质以及包含有这些物质的载体在排放到环境前,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是降低它们的危害程度。

净化车间如何划分等级

净化车间如何划分等级 净化车间即无尘车间,无尘车间,亦称为无尘室或洁净室。是指把一定空间范围内之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之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之温度、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别设计之房间亦即是不论外在之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其室内均能俱有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之洁净度、温湿度及压力等性能之特性。 净化车间是污染控制的基础。没有洁净室,污染敏感零件不可能批量生产。在FED-STD-2里面,洁净室被定义为具备空气过滤、分配、优化、构造材料和装置的房间其中特定的规则的操作程序以控制空气悬浮微粒浓度,从而达到适当的微粒洁净度级别。 洁净室无尘车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00000级十万级无尘车间用于很多的工业部门,比如光学产品的制造,用于较小的元器件制造大型的电子系统,液压或气压系统的制造,食品饮料的生产,医、药工业也常常使用这一级无尘车间。 10000级万级无尘车间用于液压设备或气压设备的装配,某些情况下也用于食品饮料工业,此外,万级无尘车间在医工业中也很常用。 1000级这个级别的无尘车间主要用于高质量光学产品的生产,还用于测试,装配飞机蛇螺仪,装配高质微型轴承等。 100级很多人认为,这一级无尘车间是最常用因而是最重要的无尘车间,人们常常错误地将100级洁净室称为无菌室,以说明“无菌”的或“无尘”的环境要求,100级无尘室可用于医药工业的无菌制造工艺等,这一洁净室大量应用于,植如体内物品的制造,外科手术,包括移植手术,集成器的制造,那些对细菌感染特别敏感的病人的隔离治比如像骨髓移植病人术后的隔离治疗。 1级这个级别的无尘车间主要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微电子工业,对集成电路的精确要求为亚微米。10级这个级别的无尘车间主要用于带宽小于2微米的半导体工业。 介绍广州无尘车间装修材料的选择是什么? 广州无尘车间装修中,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要,就如同一套得体的服装一样,合理的选择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此,卓耀机电安装工程告诉您一些有关选择的要求: 一、净化无尘车间在室内装修设计中,装修材料主要有以下两个特殊要求: 二、根据《无尘车间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在使用木材和石膏板时应加注意: 三、(1)无尘车间使用的木材的含水率不应大于16%,并且不得外露使用。由于无尘车间换气次数大,相对湿度低,如大量使用木材,易干裂、变形、松动、产生灰尘等,即使用也要局部使用,并且一定要做好防腐防潮处理。 (2)一般广州无尘车间需用石膏板时必须用防水石膏板,而对于生物无尘车间由于经常用水擦洗和用消毒液冲洗,即使防水石膏板也要受潮变形,不耐冲洗,所以规定生物无尘车间不应采用石膏板作罩面材料。 四、不同无尘车间在选择室内装修材料时还需考虑不同的个性需求: 五、 1、无尘车间通常都需频繁擦拭,除了用水擦拭还会用消毒水、酒精、其它溶剂等擦拭,这些液体通常都有一定的化学品性,会使一些材料表面变色、脱落,这就要在装修材料上面有一定的耐化学品性。 2、生物东莞无尘车间如手术室为了杀菌的需要,通常会安装三氧O3发生器,O3(即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气体,会加速环境中物体特别是金属的氧化锈蚀,也会使一般涂层表面由于氧化而褪色,变色,所以此类无尘车间要求其装修材料有很好的耐氧化性,不会产生锈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

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环境污染的分类。 2.理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含义及三种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知道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云南滇池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的 措施。 一、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 (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和①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和②持续时 间,危害人体③舒适、健康和④福利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⑤颗粒物、硫氧化物、⑥碳氧化物、氮氧化物、⑦碳氢化合物、重金属类、 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2.水污染 (1)概念: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⑧物理、生物或⑨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 从而影响水的⑩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 3.土壤污染 (1)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思考 1.环境污染是如何出现的? 答案环境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净化作用不断地消除污染物,这就是环境的自净作用。 但是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一旦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2.你知道什么是重金属污染吗? 答案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 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

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5-18 10:40:33 点击:4 建国以来,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无数地质工作者到西北地区进行地质勘探,发现大量宝贵的矿产资源,各大企业迅速落户,矿产经济逐渐成为西北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采矿成为当地居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由于乱采滥挖、乱堆乱放、过度开采等问题,矿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影响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西北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西北地区矿山存在大量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盐碱化、矿井突水、煤层自燃、有滑坡、泥石流、水污染、大气污染、地面塌陷、地方病、地面沉降、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其中水土流失、荒漠化是西北地区矿山最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 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类型: 矿区资源破坏问题:无论是地下矿还是露天矿,都会对土地进行开发,导致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地质遗迹受到破坏;矿区土石裸露,地表的涵水能力降低,容易造成水资源衰竭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以青海省砂金矿区为例,该矿区由生活区和作业区两部分构成,无论是作业区还是生活区对矿区的土地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压占,随意建设排渣场、沉淤场等,导致当地的矿区土地失去原有的生态价价值,无法进行再次使用[1]。 地质灾害问题:过度开矿经常会诱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如采空区崩塌、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滑坡、泥石流、矿井突水、瓦斯爆炸、煤层自燃等。其中地下开采容易导致地面开裂与塌陷、诱发地震;露天开采过度会导致边坡失稳破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危害。 矿区环境污染问题矿产经济是典型污染型经济,矿山开采过程中不仅会对地表水造成污染,还会对地下水、大气、植物和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源则来自采矿、选矿和冶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三废”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粉尘、重金属和石油等。 以青海省茫崖石棉矿矿区为例,该矿区长期随意堆放废弃尾矿,由于当地气候干旱少雨,矿区正处于风口带之上,经过风蚀产生大量粉尘,污染带达25km 以上,对矿区居民及粉尘带上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生产现场产生的二次粉尘对矿区居民和职工身体健康也造成严重的威胁,早在上世纪90 年代,据相关数据统计青海省茫崖石棉矿矿区大量职工和居民患有石棉肺,青少年肺功能明显低下,矿区职工平均寿命较全国也明显偏低。2 西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对策完善立法,加大监督力度:我国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的法律法规极不健全,且大多都为地方性的法规或制度,导致很多矿区存在侥幸心理,无视法律的地位。相关职能部门要在现有的《矿产资源法》中,单独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作出相关规定,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恢复纳入法制轨道,引起相关责任主体重视。 建立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一套完善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能及时、准确预测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发生时间、影响区域及发展趋势,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和治理提供依据,还可以实现对治理效果的监测。 建立治理责任制度:首先,要对现有的矿产资源和矿业秩序进行整合,对矿山主体责任人的环境地质保护和治理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要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追究责任制,矿区一旦出现生态环境问题,追究相关主体责任人责任,并要求进行治理恢复,如主体责任人灭失,由当地政府部门负责治理。最后,充分发挥矿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对矿区居民进行培训和宣传。 第一,地面塌陷治理。针对地面塌陷,一般采取填埋法对地面塌陷进行填堵和夯实,也可以采用跨越法、灌注法等强化土层。此外,应对填埋位置进行绿化,恢复植被。第二,地面裂缝治理。对于土质地面裂缝,一般采用粘土进行填充;对于岩质地面裂缝,最好采用混泥土或者泥浆进行填充。第三,崩塌治理。对危岩位置进行加固,采用铁丝网、浇筑钢筋混凝土面层、工字钢、面层防风化处理以及锚杆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理。第四,滑坡治理。针对滑坡问题,通常可以采取挖排水沟、打水泥桩、浆砌护坡或者植树种草等方式进行护坡。第五,地貌景观破坏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河东市将举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充满生机的城市形象迎接“文化节”盛会,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特拟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扩大会议精神,以迎接“文化节”盛会和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为核心任务和重要抓手,举市动员,全民参与,条块联动,开展大规模、

超强度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清理环境卫生“脏、乱、差”和整治市容市貌“破、旧、乱”现象,干成一批平时想干不好干、干不好的难事,解决一批市容环境的薄弱环节,攻克一批城市管理的难点顽症,让老百姓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身边市容环境的明显变化,实现城市面貌的显著改观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紧紧围绕“迎创”任务,以“文化节”为节点,高起点筹划、大力度整治、超常规整合、跨越式提升。突出城市管理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整改,显著提升环境卫生质量;突出秩序整顿和强化管理,显著提升长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突出市容市貌的整合出新,显著提升河东的城市形象。通过八个月的环境集中整治和景观突击建设,实现“四优一金”的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即环境优美、管理优

化、秩序优良、服务优质,夺取市容市貌“金牌”。 三、整治内容 重点抓好十大专项整治工作: 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全面整治103公里铁路沿线脏、乱、差,完善铁路沿线各类垃圾收集和清运环节,落实沿线环境改造出新、绿化建设措施,进一步明确铁路部门与区之间的职能和职责,加强对铁路沿线及两侧环境责任区范围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市容法规的行为严格处罚,全面达到“四无一有”标准,努力打造铁路沿线“环境优美、安全文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的窗口形象。 道路整治。重点建设6条城市景观道路,整修出新和亮化一批跨外河桥梁,整治城市道路积水淹水片区,实施市区照度不达标道路的路灯建设。开展主城

化工企业环境污染事件分级划分

化工企业环境污染事件分级划分 1环境污染事件分级划分 一、环境污染事件分级 根据《1重特大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等级划分的原则;依据危险物质相对环境风险数,将环境污染事件划分为Ⅰ(1)级、Ⅱ(直属企业)级、Ⅲ(二级单位)级。环境污染事件分级判据见表1。 表1 环境污染事件分级判据

分级判据说明: 1.危险物质相对环境风险数 危险物质环境参数分数和 =毒性分数+挥发性分数+可溶性分数+可降解性分数 危险物质相对环境风险数值越大,表明环境风险越大。危险物质泄漏量为进入受纳水体危险物质的量,危险物质各环境参数打分标准及受纳水体打分标准见表2~表6。 表2 物质毒性打分标准 危险物质相对环境风险数= 危险物质环境参数分数和×危险物质泄漏量 受纳水体环境分数

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LC50或LD50值越低说明毒性越大,分数也就越高。 表3 挥发性打分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表4 溶解性打分标准 根据《新编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中规定物质溶解性依次可分为易溶、混溶、微溶、难溶、不

溶。 表5 可降解性打分标准 降解性依据危险物质特性、及其化学结构决定。 表6 环境打分标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44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 (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

关于对矿区空气污染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矿区空气污染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两年来,我区站在为建设全市重化工业区提供环境保障的高度,仔细贯彻省、市的统一部署,抓住全市开展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契机,进一步加大空气污染管理力度,采取治理减排、工程管理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减排等措施,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环保局监测站近两年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来看,矿区城区空气中要紧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仍然呈轻度污染状态。 一、矿区环境现状分析 矿区环境空气属煤烟尘和二次扬尘混合型污染,空气污染源要紧来自于水泥、焦化、钢铁、煤炭等工业企业产生的粉尘和烟尘以及建造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2008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为284天,比2006年增加了7天,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落了11%。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但在全市综合污染指数排名属降后位次,空气环境污染仍别容乐观。 二、存在咨询题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造成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原因要紧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区自然条件和历史欠帐等原因,环境空气容量小,环境基础比较薄弱,大气污染负荷远远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二是能源结构别合理。全区工业能源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多,而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少。城区以及平涉路两侧的饮食服务业等单位的燃煤锅炉冒黑烟现象仍然比较严峻;三是水泥、焦化、钢铁和煤炭等工业企业排放的部分工业废气和粉尘污染点源目前还未得到很好的操纵。 (二)行业治理仍然存在漏洞。城管局保洁员在道路清扫时因未采取喷洒水,道路清扫车别能坚持上路清扫,建造施工单位在房屋拆迁时未严格降实围档、遮盖等各项防尘措施,致使二次扬尘污染别断产生。公路站在道路建设硬化过程中,因采纳极易产生扬尘的黄土压盖,使得施工扬尘污染加剧。日子垃圾和医疗垃圾还未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特别是一些农村房前屋后和城乡结合部尽管经过开展三年大变样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垃圾围城咨询题还是十分突出,日子垃圾污染反弹现象特别严峻。 三、近两年来所做的要紧工作 四、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综上所述,下一步我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抓好重点污染防治工作。总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烟尘、粉尘、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和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一是加大燃煤污染管理力度。折除要紧道路两侧别符合环保要求的燃煤锅炉16台。二是拆除全区所有水泥机立窑;三是加大对煤炭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要求所有洗煤厂按照环保要求完成挡风抑尘墙及自动喷水装置的安装工作;钢铁企业9月底前完成所有排尘点管理,并经过环保部门验收。 (二)加强城区环境卫生整治。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少扬尘对大气环境污染。一是强化建造施工及道路扬尘环境治理。所有建造及道路施工在拆除时要采取喷淋压尘措施,建造垃圾要及时清运。要紧街道实行定时喷洒水,道路清扫车要坚持每天上路保洁,防止二次扬尘污染。道路建设硬化时,要用秸秆等防止产生扬尘污染的材料压盖,严禁用土压盖。将来,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要把好关,所有正在建设的或者将要建设的住所小区都要经过建设和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二是搞好全区造林绿化工作。各学校、机关、厂矿、饭店和居民小区要按照全区造林绿化实施方案的标准和要求,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挑选适宜的树种,合理配置乔、灌、草等多种绿色植物,突出各自特色,绿化、美化、净化并重,逐步实现厂在林中,路在林中,城在林中的目标。三是狠抓城区卫生整治,全面降实门前三包制度,保持门前路面整洁,清扫见本色。办事处和居委会要动员组织广阔居民对社区楼道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王继远 摘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使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繁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露天;采矿;环境 Abstract: the mine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modern society cannot do withou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ausedenvironment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mining area around the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makes the mineenvironmental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work is very ardu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s in a rapid, sustained, stable stage, the need for mineral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mine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increasingly seriou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manage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crunch time. Keywords: open pit mining; environment; 一、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露天矿山主要表现在:一是露天开采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状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矿渣随意堆放,造成超负荷堆放,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矿山矿渣顺沟堆放,遭遇下雨,沟内汇水携带大量矿渣形成泥石流。 2、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采矿工业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活动所占用的土地(如厂房、工业广场);为采矿服务的交通(公路、铁路等)设施,采矿生产过程中堆放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所占用的土地等。 3、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采矿往往把周围植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地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岩石裸露,甚至荒漠化。 4、环境污染。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水、粉尘和废渣。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 露天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排土等均产生大量的粉尘,随风漂浮,弥漫空中,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堆存的废渣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生态环境,有些尾矿废渣中甚至含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二、露天煤矿开采中引发的环境问题 1、过度开采对土地的破坏。露天煤矿的过度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