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干流防洪

钱塘江干流防洪
钱塘江干流防洪

钱塘江干流防洪

第一节洪水特征

一、洪水成因

钱塘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梅雨、台风雨、春霖及秋冬大雨等造成,以梅雨为主,台风雨其次。据水电部上海水电勘测设计院20世纪50年代调查,在新安江水电站建站前流域内发生的14次大洪水中,有10次由梅雨造成,4次由台风雨造成。又据对1932年至2003年71年内富春江水库坝址年最大洪峰流量统计,流量大于15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共有8次,全部发生在梅雨期。桐庐、富阳两县(市)地处流域中下游,其上游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干流和支流洪水叠加,从而加剧洪情。

二、洪水特征值与洪峰传播

钱塘江洪水特征是峰高、量大、传播快。

第二节堤防工程

建国前,钱塘江干流杭州市境内除建德、桐庐、富阳3县县治所在地和杭州市区筑有部分堤防外,其他河段防洪设施较少,两岸农田常受洪涝之灾。建国后,各级政府加强农防工程、城防工程建设,有效提高了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一、农防工程

(一)建德农防堤

为减少建德县富春江水电站库区内耕地淹没和人口迁移,1966年11月6日,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德县在富春江水电站库区建设农防工程38片。因农防工程进度滞后于水电站建设进度,1968年,经浙江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核定,农防工程调整为14片,并于是年开工建设,1971年竣工,共筑堤坝19条、长10.6公里,排水干渠7条、长21.4公里;新建排灌站18座,装机51台、797千瓦;完成土石方126.6万立方米,其中石方16.3万立方米。工程总投工150万工,国家投资218.3万元,防护农田6518亩,减少移民5550人。1974年至1979年,库区内三河、大洋、南峰、马目、下涯、梅城、洋村桥、三都等乡(镇)农民自发在浅水区域小规模倒土筑“土农防”,围田19片,计4800亩。国家农防与“土农防”工程概况见表3-4、3-5。1994年至2003年,建德市实施兰江、新安江、富春江“三江”标准堤建设,共建设“三江”标准堤27.5公里,保护农田12188亩。

(二)桐庐农防堤

桐庐县境内富春江干流长35公里。民国期间,仅有桐庐县城护城防洪堤、窄溪保禾坝、胡家边坝、洋滩堤等几处防洪能力较低堤防工程。建国后,随着富春江水电站的兴建,1967年至1973年,修筑总长约13公里的富春江镇护岸堤、俞赵堤、梅蓉堤、柴埠堤、窄溪堤及5处护岸工程,但防洪标准均在10年一遇以下。

为提高桐庐县城及沿江两岸防洪能力,1994年10月,桐庐县人民政府成立“桐庐县富春江标准堤塘建设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并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建设班子。桐庐县水利水产局制订《桐庐县标准堤塘建设规划》,规划富春江、分水江两岸堤防防洪标准为10年至20年一遇。1995年5月,桐庐县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富春江标准堤塘建设列为桐庐跨世纪水利建设项目,号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捐款献力,苦干10年建好标准堤塘;同年,县人民政府出台《桐庐县富春江标准堤塘建设筹资办法》。至2003年底,共建富春江两岸标准堤塘7处、长40.02公里,堤顶宽3米至6米,迎水面砌石防冲,堤身加高培厚,防洪标准达到10年至20年一遇,防护农田22300亩,共投资6469万元。

富春江富阳段干流长52公里。因江中多沙洲,该河段多处江道形成南北两支。古代,富春江富阳段仅在县城修筑防护大堤,初建于唐万岁登封元年(696),富阳令李濬在城南用条石修筑,东起鹳山,西至笕浦,长1000米,名春江堤。贞元七年(791),县令郑早作全面整修,更名富春堤。明正统四年(1439),县令吴堂再次重修,沿堤筑城墙,开四门,建船埠,民感其德,改名吴公堤。

建国后,两岸及沙洲农防工程分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为兴建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沿江12个乡镇建成保护千亩以上面积的防洪堤19条,拒洪水于堤外。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重点对堤身单薄、堤顶标高较低、保护面积较大的12条防洪堤加高加固,国家投资159万元;1991年至1995年,又对18条堤防进行加固,共投资855.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39万元。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开展三山、春江等10处富春江农防工程标准堤塘建设,采取堤坡、基础砌石,抛石固脚等加固措施,将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至20年一遇,其它农防工程不低于5年一遇。至21世纪初,富阳市已建富春江及主要支流重要堤防30条、长179.02公里,保护农田17万余亩。其中保护万亩以上农田堤防6条、长88.64公里,保护千亩以上农田堤防16条、长61.68公里。共完成土方719万立方米,干砌、浆砌块石38.4万立方米,投劳571万工,投资10867.9万元,其中政府投资7446.4万元。

二、城防工程

(一)新安江(白沙)城防堤

20世纪80年代起,新安江水电站实行高水位运行,泄洪机率增大。1994年、1995年泄洪总量分别达到15.27亿立方米、12.62亿立方米;1996年7月11日13时至17日8时连续泄洪,最大泄洪流量4126立方米每秒;1999年6月30日最大泄洪流量达到6706立方米每秒,建德市城区水位30.98米(黄海标高,下同),超过正常水位6米,沿江住宅、企业受淹,损失严重。

为提高城市防洪能力,1995年12月21日,建德市成立新安江城市防洪领导小组。根据浙江省水利厅1995年12月12日《关于新安江城市防洪规划一期(近期)工程实施方案的审查意见的函》,一期工程主要项目是:拆迁房屋2.5万平方米,河道清障3处、计土石方7.7万立方米,修筑一、二级护岸7.9公里,建船舶避洪码头1座,投资1832万元。该工程自1996年3月启动,1997年年底基本完成。二期工程规划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两岸防洪堤15公里,疏浚河道土石方22.4万立方米,拆除各类建筑物18.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1450万元。从2000年底开始实施,至2003年底,已完成新安江大桥至罗桐山庄等段堤防5.6公里、江滨大道(兼堤防)4公里,建设拆迁安置房3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

(二)梅城城防堤

梅城地处新安江、兰江交汇处,富春江水电站的兴建,淹没区涉及梅城镇。为保留千年历史古城,1960年11月7日,中共建德县委提出“筑堤围堰、御水争地、保留梅城”的方案,梅城防护工程于1961年1月7日正式开工。1970年4月竣工,共完成大坝填筑土石方37.0万立方米,其他土石方开挖、回填40.9万立方米,浆砌块石3.0万立方米,干砌石3.3万立方米,抛、堆块石4.9万立方米,砂石垫层6.3万立方米,混凝土5719立方米,国家投资1100万元。防护工程由外堤、内堤、排水泵站3项主要工程组成。

1、梅城大坝。按20年一遇洪水频率设计,大坝长2270米,坝高8米至12米,最大坝高19.5米,坝顶高程30.5米(黄海高程),防浪墙高1.2米,坝顶宽3米,为Ⅲ级建筑物。坝体为粘土斜墙砂石坝,干砌块石护坡。

2、沿山排涝渠堤。为使集雨面积12.7平方公里的乌龙山水直排库区,修筑排涝堤渠1530米,设计最大过水流量165立方米每秒。

3、排水泵站。设置东湖、西湖2座排水泵站,分别装机525千瓦、300千瓦,共计水泵11台,排水能力分别为2.5立方米每秒、1.5立方米每秒,可使城内20年一遇雨量2天排出不积水。

桐庐县城防堤建设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为原则,“外江挡、山洪排、内涝提”相结合,于1994年开工,2003年基本建成,工程分为南北两大区块。南部区块为桐庐新城区,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堤塘从河湾至赵家山全长10.2公里,沉井为基础护脚,迎水面砌石护坡,10.3米高程设亲水平台,宽7米,彩砖铺面,设残疾人专用通道,平台以上斜坡植草防冲,堤顶宽8米,堤顶高程18.1米至16.8米;北部区块为富春江左岸老城区,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新建的天目路堤从东门头至桐庐大桥全长1.35公里,浆砌块石结构,与1994年建成的江滨公园堤相接。滨江公园堤全长2.45公里,堤顶宽4米至5米,堤顶高程15.2米。1999年至2000年还建成浮桥埠堤、麻蓬堤,堤长分别为2.5公里、3.0公里,均为路堤结合。城防堤内均配套建设排涝渠和排涝闸站,排涝标准亦为20年一遇。城防工程总投资19093.4万元。

(四)富阳城防堤

富阳县城的富春堤历代曾多次加固整修,民国36年(1947),又对塌毁塘脚进行修复,完成土石方3万余立方米,打松桩835根,立石栏杆223根。建国后,先后进行3次加固整修,共完成石方1.1万立方米,其中浆砌块石0.72万立方米,政府投资35万元。

皇天畈防洪堤。又名西堤,东起镬子山,西至鹿山,全长3公里,始建于民国38年(1949)初,为断续小堤,土质堤身,完成土方2.01万立方米。1950年7月,富阳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全县民工4000余人,对皇天畈防洪堤进行加固整修,堤高修筑至3米至4米,堤顶宽4米至6米,堤顶高程12.26米至13.20米,完成土方12.19万立方米,投工5.96万工。1955年6月22日,富春江发生特大洪水,皇天畈堤防决口200余米,当年秋修复,完成土方3.4万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末、1975年,分两期对2段堤塘进行加固加宽。90年代初,又对全线堤防进行加固,路面铺筑沥青混凝土,成为路堤结合的防洪工程,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富春湾堤。东起鹳山脚,西至鹿山南渠,全长4.75公里(含城南江塘、恩波桥至大浦闸两岸堤塘)。1992年开工,1996年底竣工,共完成土方29.73万立方米,浆砌块石5.76万立方米,混凝土1.78 万立方米,抛石1.53万立方米,总投资4400万元,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第三节河道整治

一、马浦清障

富春江桐庐段是杭州至兰溪、杭州至安徽两条航线的必经航道,河道内滩地密布、影响航行。民国28年(1939),为阻止日本侵略军西侵,在富春江桐庐段马浦、窄溪、柴埠、上洋洲、放马洲、浮桥埠设置松桩、篾笼、块石组成的6道封锁线(通称“密涧垄封锁线”)。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密涧垄封锁线进行疏浚。民国36年(1947)冬,浙江省国民政府拨款1.33亿元,炸开一个缺口,使可通行木帆船,因经费不足于翌年4月停工。民国37年(1948)8月,又派民工疏浚马浦北封锁线,拔弃松桩482支,正常水位时可通航。

建国后,1950年至1951年,桐庐县人民政府筹拨大米15900斤,在浙江省内河航运管理局钱江航管处配合下,征调民工开挖阻航石方,杭桐航班通航,但枯水期仍无法正常航行。1956年,航管部门组织浙东河道养护队实施水下爆破、人工清障等措施,拔除松木桩1000余支,将航槽拓宽至50米,通航能力达到五级、300吨位,密涧垄封锁线基本消除,杭桐航班恢复正常,亦有利河道行洪。

二、疏浚桐庐滩

1969年,浙江省内河航运管理局钱江航管处组成桐庐滩疏浚领导小组,在水电部第十二工程局协助下,调集挖泥船2艘,泥驳、木船、拖轮27艘,职工174人,于11月开工疏浚,历时50天,疏浚航槽长1800米,宽30米,深1.5米至2.0米,共疏土石方9.6万立方米。浙江省交通厅投资15万元。

三、疏浚漏港滩

漏港滩是富春江桐庐段的最大滩地,面积达1350亩。该河段内航道沿俞赵一侧弯曲而上,水浅流急,江底多卵石,并有一段暗礁,当地船民谓“老虎口”,航运艰难。1970年11月,浙江省内河航运管理局钱江航管处组织60余人,在富春江水电站关闸停止发电两夜的配合下,人工突击疏挖石方200余吨。是年12月,钱江航管处成立漏港滩疏浚工程指挥部,组织金西、富春江公社民工1000余人,萧山民工2050人,分班日夜连续疏挖,在沿滩中心线开挖出一条长1800米、面宽50米、底宽20米、深4米的新航道,与上下老航道直线相连,通航水深2.5米,可通50吨级船只,1972年6月竣工,投资40万元。

四、疏浚大坝滩

大坝滩位于富春江水电站大坝下游,因建站时围堰冲毁堆积而成,影响航运与行洪。1971年9月,浙江省内河航运管理局钱江航管处成立大坝滩疏浚工程指挥部,调集民工1200余人,人工疏挖水面以上块石6.5万立方米;水下疏浚采用机械疏挖,清除土石方14万立方米,并对大坝下游右岸砌石护岸。工程于1973年底完成。

五、东江咀切滩退堤

东江咀位于西湖区袁浦镇境内,地处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三江汇合处下游左岸。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沿江农民在该江段滩涂筑围堤建农场,由于围堤突出江中,使江道缩窄,最窄处仅宽470米,阻水严重,并恶化闻家堰弯道河势,加大对岸闻家堰海塘防洪压力。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钱塘江富春江电站至闸口标准江堤规划文本(1997--2005)》和《富春江电站至闸口标准江堤规划报告》,东江咀(闻家堰)河段控制最小堤距850米。为扩大钱塘江行洪断面,减轻对岸闻家堰海塘防洪压力,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东江咀段堤塘建设要服从总体规划,实施切滩退堤,总计切滩退堤面积812亩。该段标准堤塘工程由杭州市堤塘工程建设管理处作为建设单位,由西湖区人民政府全权负责政策处理,于2000年2月开工,同年12月完工。工程共征地759.4亩,其中退堤还江530亩,筑新堤2928米,拆迁房屋26500平方米,涉及农户116户、商业用房19户、船厂3家,移坟墓350座。切滩退堤后,该段江面拓宽至800米。

六、钱塘江滨江段退堤还江

根据钱塘江堤线规划要求,为保证钱塘江有1000米的行洪江面以及标准塘的堤线平顺,在实施钱江大桥上、下游滨江段标准堤塘建设时,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该段堤塘建设进行切滩退堤。切滩退堤需用地198.3亩,堤塘建设还需用地366.4亩,拆迁7家单位房屋4526.6平方米。该段标准堤塘工程于1998年12月开工,1999年9月主体工程完工。退堤还江后,最大退堤距离154米。

第四节拦洪工程

一、新安江水库

水库大坝位于建德市铜官峡谷,集水面积10442平方公里。水库属多年调节,以发电为主,兼具防洪、航运、水产、供水、灌溉、旅游等综合功能。设计正常水位108.0米(黄海高程系,以下同),相应库容178.4亿立方米;设计洪水位111.0米,相应库容197.33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14.0米,相应库容216.26亿立方米。水库调洪设计,按汛期限制水位106.5米,至正常水位108.0米,相应防洪库容9.5亿立方米;至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相应防洪库容分别为28.4亿

立方米、47.0亿立方米。

新安江水库从1960年大坝截流蓄水至1980年,一直是低水位发电运行。除1966年试泄洪和1983年曾泄洪外,由于汛期坝前水位低于限制水位,实际防洪库容大于9.5亿立方米,基本上是来水全蓄。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电站逐步进入高水位正常运行。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于1999年6月14日下达《关于颁发〈钱塘江干流防御‘1955年型’特大洪水方案〉(试行)的通知》,对新安江水库洪水调度作出规定:“目前汛限水位106.5米,防洪库容偏小,为防御可能发生的大洪水,商请华东电管局在汛前和汛期尽可能加大发电出力,预腾拦洪库容(具体建议:当4月1日、5月1日库水位在102.0米以上,6月1日库水位在103.0米以上,7月1日库水位在104.0米以上时实行满发运行)。库水位达105.5米时,新安江电厂和建德市要做好泄洪一切准备,水位达到106.5米,随时可以开闸泄洪。”

新安江水库自1983年至1999年共有5年实施泄洪。当库水位达到或超过106.5米,流域内继续降雨,预报库水位继续上涨,由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牵头,召集杭州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建德县(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新安江电厂、华东电管局有关人员组成防洪调度协调小组,针对上下游雨情、水情、灾情和防洪调度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洪水调度建议,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审查同意后,由新安江电厂具体执行。

二、富春江水库

水库大坝位于桐庐县七里泷峡谷,集水面积31645平方公里。水库为日调节,以发电为主,兼具航运、防洪、灌溉、养殖、供水、旅游等综合功能。设计正常水位23.0米(黄海高程系,以下同),相应库容4.41亿立方米;设计洪水位24.7米,相应库容5.55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29.3米,相应库容9.2亿立方米。溢洪堰最大泄洪能力33560立方米每秒。富春江水库集雨面积大,不同频率入库洪峰流量分别为:5年一遇13130立方米每秒、10年一遇15240立方米每秒、20年一遇17240立方米每秒、100年一遇23100立方米每秒、1000年一遇33850立方米每秒。水库库容小,无专用防洪库容,为减少下游两岸农田淹没损失和城镇防洪压力,遇大洪水时,由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调度(泄洪8000立方米每秒以内由电厂直接调度)。

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10.1238号)

前言 钱塘江是我省第一大河,主流长477km。钱塘江上游有兰江和新安江两个源流,在建德市梅城汇合后,流经杭州在海宁澉浦入杭州湾。兰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青芝埭尖东麓,经本省开化、常山、衢州、龙游、兰溪,至建德市梅城后与新安江汇合,流域面积19468km2,河长302.5km。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六股尖北麓,流域面积11674km2,河长358.5km。钱塘江干流在梅城至东江嘴河段称为富春江。富春江和浦阳江在东江嘴汇合,以下称钱塘江。钱塘江流域面积55558km2,干流全长688km,于芦潮港镇海连线的杭州湾口注入东海。钱塘江在富春江水电站以上为山溪性河道,坡陡流急;富春江水电站以下为感潮河道,河口潮差大,潮流强,属强潮汐河口。钱塘江流域闸口以上流域面积41945km2,涉及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四个省。其中我省35500km2,安徽6200km2,江西109km2,福建136km2。我省境内分属杭州、衢州、金华、绍兴、丽水五个市(地),27个县(市、区)。 钱塘江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丘多,平原少。除富阳以下有大片河口平原外,沿河多河谷盆地,最大的一片是金衢盆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水利部门曾多次组织专项的或综合性的干支流查勘和规划工作,相继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如新安江、富春江、湖南镇、黄坛口、碗窑、白水坑、横锦、南江、铜山源、金兰、峡口、沙畈、分水江、陈蔡、石壁和安华等大中型水库和水电站;还建设了一批灌排泵站和渠系工程以及千里江堤,为提高流域防洪能力,改善域内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减少水旱灾害,促进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99年编制完成并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钱塘江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99综规》)是目前钱塘江流域涉水建设管理的依据。 根据《99综规》的规划安排,经过近十年的建设,除部分项目调整、

防洪堤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 (3) 二、堤坝有关参数 (3) 三、水文气象 (3) 四、工程地质条件 (4) 五、临时工程、施工场地布置 (4) 六、施工进度计划 (5) 第二章主体工程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 一、施工程序和施工原则 (5) 二、测量放线 (7) 三、堤基清基与处理 (7) 四、施工碾压试验与土料加工 (8) 五、土料开采与运输 (9) 六、堤上填筑作业 (9) 七、反滤垫层料填筑 (11) 八、砌筑 (11) 九、浆砌石排水沟支砌 (11) 十、砼面层施工施工程序 (17) 第三章质量保证体系 一、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18) 二、抓好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19)

三、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9) 四、加强职工质量教育、提高工程质量意识 (20) 五、严把质量检测关 (20) 六、建立质量检测试验室 (21) 第四章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 一、质量管理 (22) 二、安全管理 (24) 三、工期保证措施 (26) 四、环境保护措施 (28) 第五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和仪器 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及数量 (31)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 X河整治(高原段)地处X市X乡高原大桥原高原河谷运动休闲营地,地势开阔、交通便利,适合大型机械进场作业和大规模劳动力操作施工。该工程属堤防护岸工程主要是防止水流和波浪对岸坡基土的冲蚀和淘刷造成的侵蚀、塌岸等现象,以保证堤坡的安全的一种措施。该工程施工项目主要包括水上水下现浇砼护脚、砼砌卵石护岸、M10砂浆抹面、干砌石、砼面层、级配砂卵石填筑护堤路基和取水口底格拦栅坝钢筋混凝土浇筑以及排洪暗涵钢筋混凝土浇筑等。该工程属于市政工程,全长1185.3m,距X市城区30Km,对外交通非常方便。 二、堤坝有关参数 堤长957.4m,堤顶宽7m,设计边坡为1:1.6,防洪堤开挖线边坡为1:1.6,开挖后用大卵石回填,背水面坡为1:1.5,堤顶面层为10厚C20砼面层,下层铺30层干砌卵石。 该工程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结合远期干流梯级开发可将X市城区河段防洪提高到50年和100年一遇防洪准。 三、水文气象 X市X乡属X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偏低,且富垂直变化。该地区内年平均气候10℃左右,一月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7月最高气温为25℃左右,雨量丰沛。年降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考题及答案)

堤防设计规范》题目 1.1 级堤防在不允许越浪的情况下,安全加高值是()。2.松软土基上上防洪墙基地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基本组合不应大于(),特殊组合必应大于()。 3.当软黏土堤基采用铺垫透水材料加速排水固结时,其透水材料可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在防渗体部位应避免造成渗流通道。 4.对于深层的可液化土层,可采用振冲、强夯、()、()加强堤基排水等方法处理。5.表层透水堤基处理可采用截水槽、()、()及灌浆截渗等方法处理。6.防渗墙深度应满足渗透稳定要求。半封闭式和封闭式防渗墙深入相对不透水层的深度不应小于(),当相对不透水层为基岩时,防渗墙深入相对不透水层的深度不应小于()。7.土堤堤身设计应包括堤身断面布置、填筑标准、堤顶高程、堤顶结构、堤坡与戗台、()、()。 8 .防洪墙设计应包括墙身结构形式、基础轮廓尺寸、()、()等。 9.黏性土土堤的填筑标准应按压实度确定。1 级地方不应小于()。 10 .堤顶超高公式为Y=R+e+A ,公式中的R 表示()、e 表示()。 11 .土堤应预留沉降量。沉降量可根据地基地质、堤身土质及填筑密度等因素分析确定,宜取堤高的()。 12 .堤顶宽度应根据防汛、施工、管理、构造及其他要求确定。堤顶宽度,1 级堤防不宜小于();2 级堤防不宜小于()。 13 .防浪墙可采用浆砌石、()等结构形式。防浪墙净高不宜超过(),埋置深 度应满足稳定和抗冻要求 14 .堤高超过6.0m 时,背水侧宜设置戗台,戗台的宽度不宜小于()m 。 15 .浆砌石、混凝土等护坡应设置排水孔,孔径可为(),孔距可为(),宜采用梅花

形布置。 16 .高于6m 的土堤受雨水冲刷严重时,宜在堤顶、堤坡、堤脚以及堤坡与山坡或其他建筑物结合部设置()。 17 .平行堤轴线的排水沟可设在戗台内侧或近堤脚处。坡面竖向排水沟可每隔()设置一条,并应与平行堤轴向的排水沟连通。 18 .堤身防渗宜采用均质土堤形式,也可采用心墙、斜墙等型式。防渗材料可采用()、()沥青混凝土、()等材料。堤身排水可采用深入背水坡脚或贴坡滤层。滤层材料可采用砂、砾料或土工织物等材料。 19 .防渗体的顶部应高出设计水位()。 20 .防洪墙应设置变形缝,钢筋混凝土墙缝距宜为(),混凝土及浆砌石墙宜为 10~15m 。 21 .渗透稳定应进行以下判断和计算:1 土的渗透变形类型;2 堤身和堤基土体的();3 堤防背水侧渗流出逸段的渗透稳定。 22 .墙式护岸墙基可采用地下连续墙、()或(),结构可采用()或(),其断面结构尺寸应根据结构应力分析计算确定。 23 .背水侧堤坡及地基表面逸出段的渗流比降应()允许比降;当出逸比降大于允许比降,应采取()、()等保护措施。 24 .土堤抗滑稳定计算可采用()或简化毕肖普法。当堤基存在较薄软弱土层时,宜采用改良圆弧法 25 .修建与堤防交叉、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应进行(),不得影响堤防的管理和防汛安全。 26 .当堤基渗透稳定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用临水侧防渗铺盖、()、背水侧盖重、排

钱塘江资料文档

钱塘江 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亿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72万千瓦特。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于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为“之江”或“罗刹江”。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钱塘江,英文作Ch'ien-t'ang Chiang或Qiantang River,自源头始,全称,又名罗刹江和之江,是祖国东南名川,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之一,浙江省最大河流,杭州着名旅游景点(特别注意:今人误以为钱塘江即浙江,其实浙江下游的杭州段才称钱塘江)。钱塘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流经闸口以下注入。上游发源于浙江省莲花尖,汇后东北流贯浙

江省北部至澉浦,经杭州湾注入东海。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婺港)、新安江、桐溪、等。干流各段随地异名.干流自区以上称常山港,衢江区至兰溪间称衢江(江),兰溪至梅城称兰江,梅城至桐庐间称桐江,桐庐至闻家堰间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始称钱塘江。旧时也是钱塘江支流,后海岸崩坍,江口下陷,脱离钱塘江而独流入海。钱塘江口平面呈喇叭形,在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缩影响潮头陡立,形成雄伟壮丽的“”,吸引大批游人。达米。钱塘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04亿m3,含沙量甚少,平均每平方米为5‰。在和上已建成大型水库和水电站。杭州至间可通航150吨级轮船。 在钱塘江下游杭州市西湖区六和塔附近,建有着名的钱塘江大桥。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全长1453米,宽米,高71米。由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施工,于1935年4月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总投资160万美元(当年价格)。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它与六和塔一起组成杭州地标性景点之一。 钱塘江河道曲折,上游为山溪性河道。束放相间;中游为丘陵;下游江口外呈喇叭形状,江口逐渐展宽。主要支流有、、新安江、、浦阳江、曹娥江等。

钱塘江流域围垦区盐碱地绿化实践与探索

钱塘江流域围垦区盐碱地绿化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6-10-24T16:53:35.6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3期作者:沈立逸[导读] 摘要:钱塘江50年围垦了160万亩滩涂,有效解决了杭嘉湖、萧绍宁平原人地矛盾。但是围垦的滩涂地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在进行绿化前需要对土壤及水进行测量以提供基础依据。 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浙江海宁 314415 摘要:钱塘江50年围垦了160万亩滩涂,有效解决了杭嘉湖、萧绍宁平原人地矛盾。但是围垦的滩涂地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在进行绿化前需要对土壤及水进行测量以提供基础依据。了解植物的抗盐机理并提出相应对策。筛选绿化树种,提出绿化技术措施。 关键词:土壤改良、电导率、抗盐机理、树种选择、技术措施 钱塘江在近50年来围垦了160万亩滩涂,有效解决了杭嘉湖、萧绍宁平原人地矛盾。但是围垦的破坏性也不容小觑:水域面积减少,防洪形势严峻、河流纳污能力下降、河流生态系统也遭到破坏。钱塘江流域围垦区土壤类型为滨海盐土咸泥土属,土层深厚,质地均一,土壤含盐量高,一米土体平均含盐量在0.1-0.3%之间,高者可达0.5-0.8%,pH值为8.0~8.5。开展围垦区盐碱地绿化,关键是做好土壤改良、树种选择和研究采取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措施。 一、盐度测量及土壤改良 围垦区土地大都属于泥质海岸,其土壤特点是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受海潮浸渍,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必须首先进行水和土壤的盐度监测及土壤的改良工作。加强对水和土壤含盐动态监测这两项基础工作,才能保证绿化工作整个过程的“经济、合理与科学”,也才能为决策提供支撑。土壤改良可以分为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 水和土壤的盐度测量,我们采用电导率仪。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关系。当它们的浓度较低时,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该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 测溶液盐度 (一)电导法 Y=0.6192X-0.4515 X:电导率;Y:盐度(‰) 测土壤盐度: 1、lgy=lgx-0.5304(T=25℃,x>1.03) 2、lgy=(lgx-0.6835)/1.2407(T=25℃,x<1.03) x:电导率;y:盐度(%);T:温度(℃) 土壤物理改良主要是对土层的整改。有平整地面、深耕、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大穴整地等方法。 水利改良有:灌水洗盐、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灌水洗盐是先在需要土壤改良的地方四周筑高,灌入淡水,1-2天后,把水全部放光,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化学改良是对盐碱土增施有机肥和化学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等,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 二、植物的抗盐机理及应对方法 盐碱地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①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②伤害植物组织。土壤含盐量过高,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③影响植物正常营养。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④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所以园林植物对土壤盐分过多的适应能力或抵抗能力称为抗盐性。其抗盐机理有以下两种类型: 1.避盐 一些植物以某种途径或方式来避免盐分过多的危害。有的植物透性小,能阻止外界的盐分进入植物体内,从而避免盐分的威胁。有的植物通过细胞内的区域化作用稀释盐分。如肉质植物可将盐分集中于液泡,使水势下降,保证吸水。 2.耐盐 有些植物通过生理或代谢来适应、耐受已进入细胞内的盐分。有些植物在代谢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向日葵在高浓度 nacl 下能使光合磷酸化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因此,要促使植物能正常生长就得提高植物的抗盐性,我们采用一下几种方法: 1.选育抗盐品种 合理种植耐盐品种,如桉树、香花槐、紫穗槐、合欢、大叶女贞、月季等。 2.进行抗盐锻炼 在播种前用一定浓度溶液处理种子。即让种子吸水膨胀后放入适宜浓度的盐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其抗盐性将明显提高。 3.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稀释植物体内盐分,促进其生长。如用 5 毫克/升的 iaa (吲哚乙酸)等喷施。 4.改造盐碱土合理灌溉 根据各地水的碱度用适量的硫酸铝或硫酸亚铁(即黑矾)与水中的碱分中和,配制出中性浇灌水。 三、绿化树种选择 在围垦区盐碱地绿化应该选择抗风力强,耐盐碱,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因为沿海平原地区无山体何阻挡,开展沿海盐碱地绿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沿海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止海风长驱直入。盐碱地绿化应选择耐盐碱性强的树种,这是盐碱地绿化树种选择的基本要求。经过多年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适合盐碱地绿化的树种:

钱塘江千吨级出海航道开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5416079.html, 钱塘江千吨级出海航道开发研究 作者:汪彧周光明 来源:《珠江水运》2016年第10期 摘要:水上运输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运输总量大、成本低、节能环保,通过开发钱塘江千 吨级出海航道,能够为其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价格低廉的运输渠道,有助于该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钱塘江出海航运历史及现状,随后分析了钱塘江中下游地区出海航运需求,在此基础上对钱塘江千吨级出海航道开发原则与指导思想及开发方案与布局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钱塘江航道开发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为重要的一条河流水系,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钱塘江流域的水路交通严重受阻,从而导致了大宗物流的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这不但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还阻碍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快钱塘江千吨级出海航道的开发速度,这对于该区域的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借此,本文就钱塘江千吨级出海航道开发展开研究。 1.钱塘江出海航运历史及现状 1 . 1历史情况 相关历史资料记载,钱塘江的出海航运曾经出现过一段繁盛的时期,三国时代,钱塘江中下游的航运便以初具规模;到了隋唐时期,南北运河的贯通,使得明州(杭州)和临安(宁波)成为了海上非常重要的通商口岸;北宋时的明州和临安是主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南宋时,在两个城市中均设立了“市舶务”,具体负责对外贸易的管理。 1 . 2现状分析 (1)河口。钱塘江的流域面积约为55558,整个钱塘江可以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 被称之为河流段,全长约75km,由于该段受潮汐的影响比较轻微,所以其河床相对比较稳定;中段被称为河口段,全长约为122km,该段由于受到径流与潮汐的共同作用,其河床的稳定性较差;下段也被称之为杭州湾,全长85km,以潮汐作用为主,河床深槽的平面摆动相对比较稳定。 (2)航道。现阶段,钱塘江水系共有如下几条航道:衢州~金华(衢江)、衢州~萧山赭山、萧山赭山~杭州湾大桥、杭州湾大桥~洋山港。 (3)港口。受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影响,钱塘江周浦至三堡段上的货运码头整体变迁,由此使得钱塘江富阳以下仅剩余为数不多的货运码头。

防洪堤和堰坝设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单项工程设计—防洪堤、堰坝 第一部分防洪堤 一、防洪堤的概念 防洪堤,是使某一保护范围能抵御一定防洪标准的洪水的侵害沿河岸修筑的线型水工建筑物。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防洪堤主要功能是保护耕地和村庄不受洪水的侵害。 二、防洪堤工程的级别 设计高水位由洪水控制的河段,防洪堤工程的级别应按照防洪堤的防洪标准并兼顾河道等级确定。 表2-1 防洪堤工程的级别 防洪堤工程级别 1 2 3 4 5 防洪标准≥100 <100,且 ≥50 <50,且 ≥30 <30,且 ≥20 <20,且 ≥10 防护对象城镇人口50万以上20-50万10-20万10万以下 农村人口 150万以 上 50-150万20-50万10-20万10万以下工矿企业特大型大型中型中型小型 注:1、如防洪堤工程的级别与所在河道等级相差二个级别以上(含二个级别),则防洪堤的级别可以提高或降低一级。2、对于防护人口超过150万的,防洪堤工程的防洪重现期应在200年以上。3、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河道建设等级可参照浙江省地方标准《河道建设标准》确定,入

湖入海水系的河道,按照河段上游控制断面的集水面积或年径流总量来确定,河网地区的河道按照河宽来确定等级。 表2-2 入湖入海水系的河道建设等级 河道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集水面积 (km2)≥10000 <10000,且 ≥1000 <1000,且 ≥100 <100,且≥ 10 <10 年径流量 (亿m3)≥90 <90,且≥ 10 <10,且≥ 1.0 <1.0,且≥ 0.1 <0.1表2-3 平原河网地区的河道建设等级 河道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平均河宽 (m)≥50 <50,且≥ 30 <30,且≥ 15 <15,且≥5<5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建设的防洪堤所在河道的等级,一般都属于4级或5级河道。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项目区的防洪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山区乡村镇不低于10年一遇,设施高效农业及平原区不低于20年一遇。”所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防洪堤工程的级别一般为5

莆田市荔城区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莆田市荔城区 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荔城区水利电力学会 年月曰

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

1.综合说明 1.1 绪言 莆田城区渠桥河防洪工程所在地为莆田市规划新区,渠桥河位于城区南面, 壶公山北麓,木兰溪南岸渠桥镇境内。该防洪工程保护区为莆笏公路以西,新度镇的锦墩、梧塘、溪东、郑坂、横山、沟口、渠桥、圳头以及镇政治经济中心的镇区。 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洪工程未实施的情况下,木兰溪下游南北岸的南北洋平原是水害最为频繁发生地,因此洪水期水灾来临时,本区也未能幸免。渠桥河防洪能力未达二年一遇,防洪能力较差,即使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涝工程实施的情况下,由于红山水闸直接泄洪到渠桥河,加上区间来洪,本区内又是渠道纵横,排水系统紊乱,一旦发生超两年一遇的洪水,就将造成洪涝灾害,给本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莆田城区面积也将迅速拓展,保护区的经济总量将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保障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城市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建设本防洪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荔城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该防洪工程的建设,于年月日向省政府请示,要求将本工程列入省千公里城防工程建设计划。受荔城区水务局委托,我中心于年月日开始进行该项工程初步设计工作。本工程初设工作是在木兰溪下游防洪及排涝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工程初设内容:渠桥河防洪工程,西起五府桥,东 至 圳头桥,长5.95km 1.2 水文气象

莆田市荔城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少严寒,雨量充沛, 4-9 月为雨季,10 月至次年3 月为旱季,多年平均降水量700-1743mm大面积暴雨有梅雨和台风雨两种类型,年径流系数在0.6-0.35 之间,多年平均气温在16-20.2 C;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8.1m/s 。 渠桥河工程没有实测流量资料,设计洪水根据暴雨统计参数及各河流流域特征值采用推理公式推求,求得渠桥河(在圳头桥址)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122m3/s 。 1.3 工程地质 渠桥河堤长8.98km,堤基勘察采用机械钻探,野外地质测绘,现场及室内试验等方法,所揭示的地层岩性为:渠桥河堤基地层从上到下主要是:素填土、粉质粘土(I)、淤泥、粉质粘土(H)、泥质细中砂、含泥圆砾、坡残积粘性土。 表层耕植土不宜作为堤基持力层,素填土不宜作为石堤堤基持力层,但其表面清除30-50cm 后,可作为土堤堤基持力层;淤泥、淤泥质粘土不宜直接作为堤基持力层,需进行处理;粘土层可作为堤基持力层,要注意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泥质细中砂、砾卵石可作为堤基持力层,但也要考虑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叫度,堤防为4级建筑不需设防,水闸、排涝闸等建筑物要考虑设防。当地天然建材的储量和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

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水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是影响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要素。如何准确评估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成为当前流域水质管理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针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技术问题,以浙江省境内的钱塘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狭义水环境承载力角度,量化了流域干流和主要一级支流水体纳污能力,探索性地开展了流域典型河段水质管理研究;同时从广义水环境承载力角度,评价了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的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建立了钱塘江流域水体COD和氨氮纳污能力量化方法。 通过对山溪性河流、湖泊水库、感潮河段以及各断面水质达标要求研究,运用一维、二维水质模型,测算了流域干流和一级支流水体COD、氨氮纳污能力。结果表明,在75%水文保证率流量下,钱塘江流域水体COD和氨氮总纳污能力分别为252239 t·a-1与15369 t·a-1。主要干流水体COD和氨氮纳污能力大小依次为: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兰江>衢江;各行政区COD和氨氮纳污能力大小依次为:杭州市>衢州市>金华市>绍兴市>丽水市。2、创新了流域BOD纳污能力估算技术。 基于QUAL2K模型和一维水质模型,研究了钱塘江流域非感潮河段干流和一级支流水体BOD纳污能力。结果表明,基于QUAL2K模型的纳污能力计算值大于一维模型计算值,基于QUAL2K模型的m值水体纳污能力计算法,结合了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理念,更适用于钱塘江流域水体纳污能力计算。75%水文保证率流量下,流域水体BOD总纳污能力为105809 t·a-1;主要干流BOD 纳污能力大小依次为:富春江>钱塘江>新安江>衢江>兰江;各行政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杭州>金华>衢州>绍兴>丽水。3、探索了基于纳污能力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 为解决流域水质与水功能区要求间失衡的环境问题,以金华江流域义乌段为典型河段,基于QUAL2K模型和一维水质模型,借鉴TMDL流域管理模式,建立了基于纳污能力并同时考虑点源和面源的COD、氨氮和BOD日最大排污量水质管理模式,开展了污染负荷削减研究。结果表明,流域COD、氨氮和BOD总纳污能力分别为7264.6 kg·d-1、431.2 kg·d-1和4865.5 kg·d-1;COD、氨氮和BOD现状排放量分别削减79.38%、88.71%

防洪堤设计说明书(A3)

工程名称:梅屿河溪外山头至梅底段防洪堤工程设计单位:瑞安市云江水电勘测设计所 设计证书编号:丙级122130-sb 审定: 李敏 校核: 冯武 设计: 李敏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二、现状及治理目标 (1) 第二章、水文 (2) 一、气象 (2) 二、水文 (2) 第三章、工程地质 (3) 一、地形地貌、地质 (3) 二、筑堤土石料 (3) 第四章、工程任务和规模 (4) 一、工程任务及规模 (4) 二、防洪标准 (4) 第五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4) 一、堤线的平面布置 (4) 二、河道断面及防洪堤断面结构拟定 (4) 三、水力计算 (5) 四、河道疏浚 (6) 五、断面稳定计算 (6) 六、堤岸及堰坝末端冲刷深度计算 (8)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9) 一、施工条件 (9) 二、施工准备和交底 (9) 三、施工排水 (10) 四、防洪堤的工程施工 (10) 第七章、工程管理设计 (12) 一、管理机构及职责 (12)

二、管理的范围 (12) 三、工程检测与维护 (12) 第八章、设计概算 (13) 一、编制依据 (13) 二、基础资料 (13) 三、工程投资概算 (13)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河溪小流域地处瑞安市中西部,属飞云江水系,发源于梅屿乡大山尖,自西北至东南贯穿全乡,流经大田坪、洞桥、大岙底、外山头、梅底、屿头、外三甲、东山头,经荆梅水闸在八甲注入飞云江,全长约12.8公里,平均坡降15.6?。其中梅底大桥以上长约6.8公里,平均坡降47.42?。梅底大桥以上流域面积14.4平方公里。河溪上游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尤其在台风影响下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本工程属梅屿河溪外山头至梅底段防洪堤工程,位于瑞安市中部梅屿乡辖区内,外山头村至梅底村两岸,从上游河溪堰坝(桩号0-005)起,至下游梅底大桥(桩号0+658)止,治理溪流长为698m。其中主河道663m,支流35m。流域面积14.4平方公里,主溪流长6.8公里。设计堤顶高程主河道为21.5m~15.26m,支流堤顶高程为18.7~17.6;防洪堤结构采用直斜复合式砌石断面。 工程概算总投资约345.6万元。 二、现状及治理目标 梅屿乡地处瑞安市中西部山区,经济较为落后,由于地理位置和流域的特殊性,村庄基本顺溪流两旁而建,河溪呈狭带穿乡而过。目前,河溪外山头至梅底段两岸的防洪堤大部分为土堤及自然岸坡,防洪质量不高,防洪标准偏低,加上上游水土流失、河床淤高,影响河床的过流能力,水流向两岸切割加深,使原有防洪堤基础掏空,遇洪水有堤毁之危。近几年,已侵蚀部分农田,每年汛期,给沿岸村庄造成较大威胁。当地乡政府和人民迫切要求对河溪外山头至梅底段进行综合治理,对溪流进行改造,提高防洪能力,以确保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工程建成后,对改善当地水环境、提升村镇品位、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工程治理的主要内容:主要为河道治理工程,以修筑防洪堤和河道疏浚为主。

2017年11月浙江地理学考选考试卷(重绘版)2

2017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跟踪产品流向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云雾天数增多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降水天数减少 D.气温年较差增大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5.“一带一路”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进口大量油气资源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6、7题。 6.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7.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邻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树 8.浙江某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促进了农 业生产。下列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A.科学技术、市场需求 B.市场需求、自然条件 C.自然条件、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科学技术 第6、7题图 1

防洪堤断面设计

54防洪堤断面设计 541河道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原则 a、控制投资:根据常山县目前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状况,防洪堤在满足 防洪要求,保证坚固耐久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工程投资。 b、就地取材:河道天然砂石料丰富,级配较好,河道清淤疏浚将产生大量 的砂石料方,是防洪堤筑堤材料的主要来源。 C、外型美观:护岸断面设讣中要与绿化工程同时设计,达到视觉协调,美 观环境的效果。 d、生态环保:护岸设计尽量结合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及亲水文化的需要。 542防洪堤断面设计方案 结合本工程特点,河道防洪堤断面设计了3种比选方案: 方案A:在非居民区,采用复合式堤防结构,为重力式挡墙与斜坡式护坡的相结合。台阶以下采用灌砌石重力式挡墙形式,挡墙高1 .Om,基础深1.5nn为 梯形结构,墙顶宽lOm墙顶以上采用斜坡式干砌石护坡,护W 030m,迎水 坡坡度为I: 2。考虑生态要求,坡面按一定间距布置栓预制三角格箱,内装种 植上种植灌木和攀岩植物。间距为横向为2m,纵向为1?5叫堤项宽为3m,其中设044m 磴压顶兼路沿.1.5m人行路或2.5m交通路面(根据不同位置具体悄况定),路面采用0?20m片磴浇筑,外侧设i.Om绿化带。 方案b在河道两岸属居民区的位置,两岸房屋距河岸较近的地段,为避免房屋拆迁过多,河道两岸均采用挡墙护岸的型式,挡墙采用浆砌石结构,高1.5 至2m,迎水坡为1: 0.10,背水坡为1: 0.3,在原有干砌石挡墙的位置,墙背直 立与原墙面衔接。墙顶宽0.50m,设20cm耳绘压顶,挡墙基础前齿深l?5m;堤顶设计同方案A。 方案C:断面结构与方案A基本相同,只是堤顶布置不同,考虑到部分河道两岸不需要交通道路,堤顶只设人行道路,用干砌石铺设,顶宽3米,具体宽度根据不同位置情况定。 各方案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表

防洪堤线布置和堤基的防渗

浅谈防洪堤线布置和堤基的防渗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水利的发展尤为重视,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有明确的工程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防洪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尤为各级防洪工程的投建。防洪堤堤线布置和选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合理性和建成后所发挥的功用,尤其对工程投资大小影响重大。堤线布置选择主要是根据防洪规划和保护对象的要求,或历史形成的,对堤防基础条件好坏考虑较少,加上堤防工程面广线长,什么基础都能碰到,而国家资金的投入有限,故堤防基础处理困难是比较大的。 关键词:防洪堤堤线;防洪堤基础防渗;铺盖防渗;粘性土截水槽;其他垂直防渗措施;减压沟或减压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2011 no. 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central work conference on water resources are the aim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explicit development direction. control and flood control effe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re prominent, voted to build more levels of flood control engineering. flood control dike line layout and the selection of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hole project is reasonable and the play after the

防洪堤设计投标

防洪堤设计投标技术文件 目录 七、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2) 1 对工程的认识 (2) 2 勘察设计总体思路、工作的主要内容、典型设计 (7) 3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23) 4 进度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36) 5 其他(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合理化建议) (40)

七、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1 对工程的认识 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蒸水河南岸防洪堤西起二塘村与中平村交界处,东至蒸水河与柿江河交汇处;柿江河西侧防洪堤北起蒸水河与柿江河交汇处,南至二塘村与新中村交界处;柿江河东岸防洪堤北起新桥村与二塘村交界处,南至二塘村与新中村交界处,该项目总长约6.5公里。 项目区原有堤身虽较连续,但低矮单薄,岸坡多为陡坎。且为抗冲刷区域,堤岸冲刷较为严重,局部出现塌岸现象,大多深弘临岸,堤身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每当汛期,多处出现渗漏,加上项目区现有防洪堤防洪设计及建设标准不高,常年饱受水患,如遇大型洪水,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对本项目防洪堤进行建设十分必要。 本次蒸水河南岸、柿江河防洪堤设计主要包括堤防加固培厚、对堤脚进行护脚整治,以及护坡工程建设。 1.2 项目区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 柿江,位于湖南省中南部,为蒸水一级支流,发源于祁东县白鹤铺镇崩塘皂(伍排村),沿途接纳洲市、牙公桥、鲤鱼塘等三级支流,于衡南县泉湖镇清水村入镜,自西向东流经衡南县谭子山镇、洲市乡、三塘镇等地,于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乡二塘村注入蒸水。其流域内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势大致西部高、东部低,河道迂回曲折。河床多为粘土、砾石,水势平稳,河床内因上游及两岸冲刷的泥沙停滞河中,淤积成滩。 该项目实施后,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项目区的被动局面,为防洪保安发挥积极作用,其效益主要体现在: 1)防洪效益 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工程实施后,将使蒸水河南岸、柿江河防洪堤的防洪标准由

钱塘江大潮资料

钱塘江大潮资料(选自网络) ★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410公里,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 ★ 钱塘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所见到的海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内逐渐浅狭,潮波传播受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 ★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海面发生的定时涨落现象。 ★潮水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钱江潮成因 钱塘江海潮的形成与涌潮的壮观景象与杭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河等。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最著名的。 ★最著名的钱江潮形成在萧山南阳 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美女坝和海宁市的盐官镇为观看钱江潮最佳景区。在美女坝观赏的主要是“回头潮”。“美女二回头”回头潮是指急速前进的潮水,遇到丁坝等人工阻碍物后形成的潮水。位于钱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湾是钱塘江口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河湾。这里,有一道长约50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

防洪堤工程基本施工工艺

第一节防洪堤工程- 一、工程测量 1、测量准备 与建设单位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现场交接引测点位,编制“施工测量控制点记录表”。根据设计意图、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与施工部署等,确定控制轴线并进行计算。 2、高程控制 (1)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对甲方移交的标高控制点进行现场确认和标测,办理移交手续,并进行妥善保护,在此基础上建立工程标高控制网。即在现场外周边选择坚固、安全、通视条件的地方,测设水准点,其闭合差fn≤(±n)1/2。 (2)标高测量方法 采用水准仪将标高控制点根据需要引测至现场外周边选择坚固、安全、通视条件的地方,埋设水准点后,作为引测点。 标高测量误差:每层<±3mm,总高<15mm。 标高施工误差:每层<±10mm,总高<30mm。 (3)标高测量的具体要求 1)仪器要求:沉降观测仪器精度要求为0.1㎜,而且仪器要固定,专用,每次观测时仪器必须严格整平,仪器i角控制≤+5″。 2)标尺要求:标尺应该采用专用的钢尺、立尺时标尺上圆水准气泡应居中,采用双面尺读数,两面读数高差值应小于0.1㎜,最后取高差中值计算。 3)线路要求:观测的线路要固定,视距长度<25m,视线高度>0.5 m,前后视距累积差<3.0 m,观测路线闭合差0.3n1/2㎜。 4)各段应有标高传递测量和放线的原始记录,作为软件资料留存。 5)为保证标高的准确,测量所采用的仪器必须经过检测合格,且必须坚持全站仪闭合验线制度。 6)本工程的红线交接单位及高程控制点由勘测单位测设后提供书面资料,施工单位据此作建筑定位及水准点抄测记录,作为交工资料永久保存。 二、土石方工程

根据本工程工期及施工场地分散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期和施工安全,在施工区布置开挖施工的同时,结合挖、填、堆砾砂卵石场间的关系,确保精造型开挖。 1、砂卵石开挖 根据开挖的情况,经过测量放线进行精造型,经监理单位检查认可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按下述要求对坡面和建基面进行清理和整修: (1)建筑面无积水、秘水。 (2)建基面无松散土层。 (3)开挖坡面稳定,无松动土体且不陡于设计边坡。 (4)边坡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护,以便及时判断边坡的稳定情况和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5)开挖渣料应堆放在规定的存、弃料场,严禁将有用渣料与废弃渣料混杂,并保证以后能方便地将有用渣料取出加以利用。 (6)除非另行报经监理部批准,否则应在上一工序完成并报监理工程师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2、施工期临时排水 (1)临时性排水措施设计:在每项开挖工程开始前,尽可能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沟(水管)和截水墙。 (2)提前做好排水设施:为保护开挖边坡免受雨水冲刷,在边坡开挖前,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开挖并完成边坡上部永久性截水沟的施工;对其上部未设置永久性截水沟的边坡面,加设临时截水沟,经监理批准后,在边坡开挖前予以实施。 (3)及时排除地面积水:在场地开挖过程中,按监理要求保持必要的地面排水坡度,设置临时坑槽、使用机械排除积水以及开挖排水沟排走雨水和地面积水等。 (4)保护建筑物和永久边坡免受冲刷: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保护已开挖的永久边坡面、附近建筑物及其基础免受冲刷的侵蚀破坏。 (5)平凹地区开挖的排水:在平地或凹地进行开挖作业时,在开挖区周围设置挡水堤和开挖周边排水沟以及采取集水坑抽水等措施,阻止场外水流入场地,并有效排除积水。

钱塘潮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观潮时间表 季节农历春夏秋冬 日夜日夜日夜日夜 十五卅11:45 23:40 11:30 23:20 11:35 23:25 11:10 23:05 初一十六12:15 0:10 11:50 23:45 12:05 0:00 11:45 23:35 初二十七12:45 0:45 12:25 0:10 12:45 0:35 12:15 0:05 初三十八13:25 1:15 13:15 1:05 13:23 1:15 13:05 1:00 初四十九14:05 1:50 13:45 1:40 14:00 1:50 13:40 1:30 初五二十14:40 2:25 14:25 2:15 14:35 2:20 14:15 2:10 初六二十一15:20 3:05 15:05 2:55 15:15 3:00 15:00 2:55 由于受气象等因素影响,请提前40分钟候潮。 钱江涌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

城市道路与防洪堤结合工程设计探讨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 收稿日期:2018-11-15 作者简介:陈义华(1985—),男,福建福州人,工程师,从事路桥设计相关工作。 城市道路与防洪堤结合工程设计探讨 陈义华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研究分析了城市道路结合防洪堤工程设计的技术问题。在明确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堤路结合 形式、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交叉建筑物处理、路面及管线布置等关键技术措施,以供同类工程项目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道路;堤路结合;江滨道路中图分类号:U412.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并结合城市建设多功能化、高品位化的要求,城市建设愈发强调滨江环境综合开发,注重建设形式多样的水岸线,打造生态休闲、亲水娱乐的城市景观廊带,提升城市品位。本文以闽侯西环路工程堤路结合设计为例,研究探讨城市道路与防洪堤结合工程的设计及重点。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闽侯南通镇,大樟溪与闽江南港汇合口右岸。道路为闽侯县规划“五纵五横”的重要“一纵”,系结合闽江防洪工程(南通段)建设的城市江滨主干路。道路路线长5.28km ,道路红线宽40m ,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 。道路沿防洪堤岸布置,临江侧为新建南通防洪堤,防洪堤内侧布置江滨路。 2水文地质概况 大樟溪发源于德化县境内的戴云山脉东麓,自西南向东北流。闽侯县南通堤段大樟溪河口,以大樟溪河口为控制断面,集雨面积为4843km 2,河长234km ,河道坡降为2.1‰,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15900m 3/s 。 工程区为冲淤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层以海陆交互沉积 地层为主。拟建道路沿线多为菜地、堤坝、村道及水塘,总体地势平坦开阔。 3设计原则 道路与防洪堤为功能不同的结构物,设计过程中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宜遵循以下原则。 (1)堤路结合工程设计应满足道路、防洪堤各自的功能要求。对防洪功能而言,设计成果应满足或提高工程整体防洪能力;对道路而言,应满足交通功能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 (2)道路宜于防洪堤内侧布置。线形上应充分利用防 洪堤岸线,综合道路交通功能、等级选取合适的技术指标布线;道路设计高程应协调防洪堤高程和片区土地规划高程。 (3)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构建生态休闲、亲水平台及滨水绿化通廊,提升城市景观。 4工程设计方案 4.1堤路路线布置 新建防洪堤系对旧有土堤进行加高培厚,故防洪堤路 线主要顺旧土堤走向,堤线总体流畅,但于河道内凹处半径较小,局部不甚规则。 道路路线顺防洪堤走向展线,基本能满足城市主干道线形要求,总体与防洪堤衔接良好。本道路设计速度为50km/h ,要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为400m 。故在防洪堤半径较小处与防洪堤线间形成月牙形区域,可建设成景观休闲区、亲水区,布置绿化、停车场等。4.2横断面布置 新建防洪堤工程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堤内道路 不受潮水位的直接控制,只考虑满足规划地坪标高及城市内涝要求。由于防洪堤和片区规划地坪高程差异,道路和防洪堤的断面结合一般有堤顶路和堤后路两种形式。堤顶路方案即将道路设计标高同防洪堤堤顶高程,并利用堤顶作为道路的人行道和部分非机动车道;堤后路方案道路设计标高同规划地坪标高,道路外侧紧贴防洪堤内坡,利用防洪堤挡御潮水。 堤顶路方案的防洪、交通和景观三种功能融合较为紧密。行车在江滨路上,视野开阔,江景一览无遗,同时有助于堤防的稳定及防渗,并减少占用土地和拆迁量。其缺点主要是路基填筑工程量较大并且由于道路标高较高,与堤内规划道路需采用纵坡连接。堤后路方案的优缺点则正好相反。 考虑土地价值、拆迁工程量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本工程堤顶路方案总投资较少。同时堤顶路方案景观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