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钱塘江流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

科技成果——钱塘江流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

技术开发单位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原浙江省钱塘江管理中心)、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果简介

1、三维可视化场景展示技术。构建流域一体化三维场景,解决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TB级海量数据加载渲染问题。

2、历史水文大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充分挖掘70多年的历史水文数据,实时展现水雨情时空间分布特征。

3、高精度洪水预报模型。动态实现未来3天洪水预报。

4、河口地区洪、台、潮情差异化预报技术。构建洪台潮差异化预报模型,提升预报精度。

5、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技术。基于综合风险、临界雨量对比法,提前24小时发布山洪灾害危险区沿河村落预警信息。

6、流域复杂水库群联合调度技术。建立流域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型,构建优化模型求解算法库。

7、云计算技术。利用政务云资源、大数据分析平台,提高各模型计算速度和稳定性。

应用情况

平台在2020年浙江省的“长梅”防御,尤其是新安江洪水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各地市政府、防指部门会商研判,各项功能模块全面应用,通过精准调度,实现了防

灾减灾效益最大化、暴雨洪水影响最小化,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和水利部的全国通报表扬。

平台实现了浙江省所有公务人员均可浏览查看;访问量大于9000人次/月;为12万人次公众提供钱塘江涌潮滚动预报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实现了全省水利行业三级业务纵向贯通,共有超8万人登录平台作业。平台通过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两大模型,实现省级部门横向业务协同。

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建立高质量、现代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聚焦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基础设施、创新型基础设施三大重点方向,按照三年见成效的要求,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万亿计划(“NI10000计划”),努力成为“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领先的标杆省份。到2022年,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比2019年增长2倍以上,2020—2022年累计完成投资近万亿元。投资结构显著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比2019年翻一番,新型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整体效益迈向全国领先行列。 ———建成领先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到2022年,率先建成以自主安全可控、自主深度算法、超强低耗算力、高速广域网络和互通数据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浙江基底,推动全域智慧化发展。建成5G基站12万个以上,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率先完成双千兆宽带网络布局,建成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打造领先的基础设施智慧化融合应用。全面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文教卫体等传统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实现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20%以上。聚焦公共治理、生态环境、交通物流、清洁能源、幸福民生等重点方向,开展一批基础设施智慧化融合应用。 ———建设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产业链生态。数字技术核心领域的大科学装置、重大科研装置、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产业链,培育10个以上产业基地、100家以上标杆企业、100家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生态。 二、主要任务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1.高质量建设5G网络。鼓励5G基站共建共享,优先开展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生产基地等重点区域网络建设,重点打造杭州亚运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5G应用工程,加快推进5G网络从主要城市向重点乡镇延伸,实现连片优质覆盖。到2022年,实现乡镇以上5G信号全覆盖。

智慧防汛减灾防洪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

【智慧防汛】农村基层防汛防洪预报预警 大数据信息化平台 整 体 解 决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4) 1.1 项目背景 (4) 1.2 工程概况 (6) 1.3 项目建设必要性 (8) 1.3.1 防洪调度的需要 (8) 1.3.2 改变测报现状的需要 (8)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9) 2.1 建设目标 (9) 2.2 建设原则 (9) 2.3 2.4建设内容 (10) 2.3.1 系统总体结构 (10) 2.3.2 系统特点 (11) 2.3.3 某县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确定情况 (12) 2.3.4 中心平台建设 (15) 2.3.5 土建、供电、防雷 (16) 2.3.6 数据库系统 (16) 2.3.7 应用软件系统 (17) 第3章系统详细建设方案 (18) 3.1 站点信息采集系统 (18) 3.1.1 系统概述 (18) 3.1.2 站点布设 (18) 3.1.3 通信网络建设 (19) 3.1.4 系统组网方式 (20) 3.1.5 系统功能要求 (20) 3.1.6 工作体制说明 (21) 3.1.7 电源供电 (23) 3.1.8 系统设备组成 (23) 3.1.9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4) 3.2 雨情检测系统 (27) 3.2.1 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27) 3.2.2 信息传输通信网设计 (28) 3.3 预警系统设计 (30) 3.3.1 信息汇集、查询子系统 (30) 3.3.2 预报决策子系统 (32) 3.3.3 预警子系统 (33) 3.4 中心平台建设 (34) 3.4.1 系统概述 (34) 3.4.2 系统拓扑结构 (35) 3.4.3 UPS系统供电建设 (36) 3.4.4 接地建设 (37) 3.4.5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7)

农村基层防汛防洪减灾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智慧防汛减灾大数据平台集成方案

智慧防洪防汛信息化建设项目基层智慧防汛大数据解决方案 北京XX有限公司 2018年X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3) 1.1项目背景 (13) 1.2建设目标 (14) 1.3建设任务 (15) 第二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17) 2.1业务需求 (17) 2.1.1灾害应急的现实需求 (17) 2.1.2各级防汛办的管理需求 (17) 2.2系统需求 (18) 2.2.1功能需求 (18) 2.2.2接口需求 (19) 2.2.3性能需求 (20) 2.2.4安全需求 (21) 第三章总体设计 (22) 3.1设计原则 (22) 3.2设计依据 (23) 3.3设计思路 (24) 3.4网络系统设计 (25) 3.5平台选择 (26) 3.6标准规范设计 (27) 第四章详细设计 (28)

4.1架构设计 (28) 4.2界面设计 (30) 4.3预警指标 (33) 4.4系统简介 (35) 4.5系统结构 (36) 4.6网络拓扑 (37) 4.7监测预警系统 (37) 4.8雨情监测系统 (37) 4.8.1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37) 4.8.2站网布设 (39) 4.8.3监测设施设备 (40) 4.8.4设备技术参数 (43) 4.8.5数据共享 (47) 4.9图像监测系统及视频监测系统 (48) 4.9.1图像监测系统 (48) 4.9.1视频监测系统 (57) 4.10监测预警平台 (77) 4.10.1平台组成与功能 (77) 4.10.2网络平台建设 (79) 4.10.3机房建设 (86) 4.10.4信息汇集 (89) 4.10.5信息服务 (92) 4.10.6 预警信息发布模块 (95) 4.10.7 群测群防报警建设 (98)

智慧防汛防洪大数据平台方案、防汛防洪减灾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农村基层防汛防洪预报预警体系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方案 XX有限公司 2021年X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4) 1.1项目背景 (14) 1.2建设目标 (15) 1.3建设任务 (15) 第二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17) 2.1业务需求 (17) 2.1.1灾害应急的现实需求 (17) 2.1.2各级防汛办的管理需求 (17) 2.2系统需求 (18) 2.2.1功能需求 (18) 2.2.2接口需求 (19) 2.2.3性能需求 (20) 2.2.4安全需求 (21) 第三章总体设计 (22) 3.1设计原则 (22) 3.2设计依据 (23) 3.3设计思路 (24) 3.4网络系统设计 (25) 3.5平台选择 (26) 3.6标准规范设计 (27) 第四章详细设计 (28)

4.1架构设计 (28) 4.2界面设计 (30) 4.3预警指标 (33) 4.4系统简介 (35) 4.5系统结构 (36) 4.6网络拓扑 (37) 4.7监测预警系统 (37) 4.8雨情监测系统 (37) 4.8.1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37) 4.8.2站网布设 (39) 4.8.3监测设施设备 (40) 4.8.4设备技术参数 (43) 4.8.5数据共享 (47) 4.9图像监测系统及视频监测系统 (48) 4.9.1图像监测系统 (48) 4.9.1视频监测系统 (57) 4.10监测预警平台 (77) 4.10.1平台组成与功能 (77) 4.10.2网络平台建设 (79) 4.10.3机房建设 (86) 4.10.4信息汇集 (89) 4.10.5信息服务 (92) 4.10.6 预警信息发布模块 (95) 4.10.7 群测群防报警建设 (98)

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

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 摘要: 一、引言 二、我国水利科技的发展概况 三、水利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性 四、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的主要内容 五、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的实际应用 六、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了更好地推广水利科技成果,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本文将对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我国水利科技的发展概况 我国水利科技在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包括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水土保持、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这些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水利科技成果推广的重要性 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对于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促进水利科技进步、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广应用先进水利技术,可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的主要内容 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管理:涉及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成果。 2.防洪减灾:包括洪水预报、防洪工程设计、洪水风险评估、减灾措施等方面的技术成果。 3.水土保持:涉及水土流失防治、生态修复、土壤保持等方面的技术成果。 4.农田水利:包括灌溉排水、农田保护、农村饮水等方面的技术成果。 5.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安全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成果。 6.水利科技创新: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五、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的实际应用 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清单的推广,可以使水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同时,清单还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提供技术指导,促进水利科技进步。 六、结论 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对于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成果——基于GIS的溃坝洪水仿真模拟和分析系统

科技成果——基于GIS的溃坝洪水仿真模拟和分 析系统 主要应用领域堤坝安全、防洪减灾 成果简介 基于GIS的溃坝洪水仿真模拟和分析系统是为水库管理和风险评估分析而开发的,是集数据库管理、多维数值仿真模拟、灾害经济分析评估、和灾害预防决策支持为一体的集成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建设相关GIS数据库(如库坝参数、周边社会经济空间分布数据库);决口扩展过程描述,模拟大坝或防洪堤决堤后洪水的演进过程,分析洪水破坏能力、洪水淹没深度、洪水波到达时间等;制定空间分布在海破坏等级图,评估灾害经济损失,为灾后分析、制定防洪预案、应急草案、和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该系统由GIS数据库管理模块、多维(二维或三维)洪水波数值模型、洪水分析模块、经济分析模块等组成。该系统还配备了二维和三维动画演示模块,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可视化输出。该系统已在北美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系统功能 系统包含的模块有: 1、GIS数据库管理和图形模块:支持卫星图像、数字地形(DEM)、各种GIS数据库、MS-ACCESS数据库。主要包括库体和大坝参数、可能遭受灾害区域的单位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库、决口扩展过程描述等。

2、二维洪水演进数值模型:模拟大坝或防洪堤决堤后洪水演进过程,输出空间和时间分布的水深和流速,为进一步的洪水灾害分析提供数据。洪水分析模块:分析洪水破坏能力、洪水淹没深度、洪水波到达时间、制定空间分布在海破坏等级。 3、经济分析模块:评估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空间分布直接经济损失,和按行政区域的直接经济损失汇兑表。 4、二维和三维动画演示模块:图形显示决堤后洪水演进过程,制作动画和高分辨率的图像输出。 应用情况 该系统已广泛地应用于北美和五大湖海岸地区的水库和河流洪水风险评估和管理中,另外还应用在加拿大Limington决堤后洪水演进和洪涝灾害分析、美国加拿大圣劳伦斯河河决堤洪涝灾害研究、美国Smith Mountain水库管理和综合风险评估分析、美国Claytor河梯级水库管理和综合风险评估分析等。

中国电建“构筑”数字化护城河

中国电建“构筑”数字化护城河 作者:孙栋 来源:《英才》2021年第04期 “现在做,不一定成功;不做,未来肯定不成功;未来做,有可能成功,但难度一定会增大。”这是《英才》记者采访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主任吴张建的感慨。 对标业界“前辈”,台塑集团作为成立60余年的企业,其信息化成果早在上世纪就已经成为了业界“标杆”——台塑集团的“一日结算”“单元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集团财务年度决算在新年伊始就能实现,数字化手段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时刻“监督”着企业的良性运转,信息的汇聚让企业更加富有效率。 中国电建的数字化转型是什么?吴张建给出了他的思考:把一切人、事、物都符号化,并通过计算机科学来识别和处理,利用其产生的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推进全球化布局、全产业链协同、全生命周期服务,突出价值导向,打造数字电建,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就是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如何让中国电建保持循环发展?“数字化的目的,就是要“看得见、看得懂、看得远”,各项工作全程可见,高度协同,提升我们服务用户、客户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吴张建说道。 目前,中国电建的产业数字化主要面向工程业主、管理方、监管方和参建方等多个合作方,建立基于数字资产的相关各方共同管理平台,整合资源,提升能力,以构建智慧能源、智慧水务、智慧城市为目标,建设“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 吴张建向《英才》记者讲述了中国电建在深圳前海自贸区的智慧城市蓝图。这是前海首次建立了地理、地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基础模型统一的城市模型(CIM),形成了多规合一、多源合一的城市圈信息数字模型,确保了可以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打造了一个“透明”的数字城市。 由于城市建设牵涉面广,工作交叉复杂,面临工期紧、管理人员经验不足、规划决策难度高、报建报批信息量大、工程拆改费用巨大、建设监管手段缺乏、基础设施立体开发等多种挑战。中国电建搭建了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數字化协同建设平台,可以实现基于城市级的多规合一,地理、地质、规划、设计、施工等各类型的设计与展示。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及应急,能有效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智慧水务方面,吴张建着重介绍了在深圳市茅洲河流域治理的实践过程中,电建打造的现代城市数字化水域治理的一体化平台,该平台为现代城市管水、用水、治水提供了支撑。 除此以外,诸如江西抚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治理、西安小寨海绵城市暴雨内涝监测预警体系、钱塘江流域防洪减灾数字化平台,均是中国电建在深挖水领域价值链后,探索推进水城联动的数字化成果。 在一系列的数字化实践过程中,中国电建硕果累累,共有6个项目入选了国资委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总数位列央企第二。 中国电建董事长晏志勇曾言“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甚至已颠覆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建筑央企,能够多大范围、多高层次、多强密度地去组织整合资源,将决定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和发展边界。” 通过丰硕成果以及典型项目的引领,中国电建的数字化转型发挥了整体的效益和价值,也得到了企业内部的广泛认可。

浙江省新一轮防洪规划推行“四落”措施的思考

浙江省新一轮防洪规划推行“四落”措施的思考 方子杰;王卫标;马俊 【摘要】浙江省新一轮流域防洪规划中,注重进一步细分防洪保护区、构建流域分级设防格局,细化各保护区防洪标准、加密防洪控制断面,落实非工程措施、推进洪水管理体系建设,同时确定将堤线与蓄滞洪区落地,以“落小、落细、落实、落地”推动防洪工程体系向洪水管理体系转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8(000)001 【总页数】3页(P57-59) 【关键词】流域;防洪规划;“四落”措施;浙江省 【作者】方子杰;王卫标;马俊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310012,杭州;浙江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310012,杭州;浙江省水利发展规划研究中心,310012,杭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2;TV878 一、浙江省上一轮防洪规划实施情况 早在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就部署组织编制了苕溪、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灵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流域综合规划。21世纪初,浙江又在此基础上陆续组织编制了杭嘉湖(苕溪、运河)、钱塘江、曹娥江、甬江、

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流域防洪规划,初步构建了全省流域规划基本框架。 十多年来,浙江省按照批复的流域综合规划以及流域防洪规划等,兴建了一批流域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重点实施了“强库、固堤、扩排”工程,主要江河流域“上蓄、中防、下排”的格局逐步建成。全省现有水库4 334座(在建31座),水库总库容445.3亿m3,兴利库容226.7亿m3,防洪库容46.0亿m3;已有堤防1 051.4 km(在建450.4 km),堤防达标率为53.7%;107条中小河流(不含宁 波市)的921个防护区中,已有253个防护区实现封闭,占全部防护区的27.5%,中小河流沿线防护区的堤防达标率为47.3%;沿海地区一线海塘937条,总长2 171 km,其中100年一遇及以上占比15.6%,50年一遇占比53.8%。 总体而言,全省主要江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县级以上城市中心区基本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形成较完善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有效防御了2011 年钱塘江、2014年瓯江流域性洪水和“海葵”“菲特”“灿鸿”等强台风洪水袭击,“十二五”期间累计防洪减灾效益达到1 390亿元,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了有效保障。 二、新一轮防洪规划加强“四落”措施的思考 在组织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基础上,2016年浙江省先行启动了钱塘江、瓯江、浦阳江流域的防洪规划修编工作。新一轮防洪规划编制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为指导,将重点转向构建洪水管理体系方面,宏观上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确定的防洪减灾总体格局,微观上采取“落小、落细、落实、落地”措施。 1.防护区范围要“落小”,流域分级设防 (1)防洪保护区范围“落小”

防洪抗旱减灾研究进展论文

防洪抗旱减灾研究进展论文 防洪抗旱减灾研究进展论文 1 防洪抗旱研究背景 防洪抗旱减灾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几代专家辛勤耕耘, 为此研究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80 年代中期起, 在刘树坤等专家的积极推动下, 水力学模型被运用于蓄滞洪区、城市与河道洪水的计算, 利用水深、流速、洪水到达时间与淹没历时等参数, 开展了洪水风险区划与防洪工程方案的评价等研究, 模型的功能也不断扩展与完善;同时, 刘树坤等专家还大力倡导建立现代灾害科学———灾害学与防灾学。90 年代中期, 周魁一积多年研究的心得, 提出灾害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概念, 进而论述了这一概念的实质及其哲学基础。诸如此类的成果对于后续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2001 年, 作为我院科技体制改革中新组建的公益型研究所———防洪减灾研究所诞生了。 2002 年在水利部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 以该所为实体, 又成立了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创建了科研与管理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 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换。2008 年防洪减灾研究所正式更名为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减灾中心)的规模也有所扩展, 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强。近年来, 减灾中心在防洪抗旱减灾领域的学科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对于推进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向“洪水管理”与“全面抗旱”的两个转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21 世纪中, 防洪抗旱减灾领域的科技发展必然体现出两大趋向:自然科学中相关学科的深入与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在交叉领域的开拓与交融。不同国家不同区域, 自然地理条件不同, 经济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洪水与干旱灾害的风险特性必然会有显著的差异。因此, 在治水方略的制定与技术方案的选择上, 必须因地制宜, 既要遵循自然规律, 也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小流域防洪预警体系的初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小流域防洪预警体系的初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周蔚 【摘要】针对小流域山洪灾害的特点和防洪预警体系的现状,对小流域防洪预警体系进行了研究.运用成熟的水文概念模型、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值概念和定点降雨数值预测模型,对小流域的山洪灾害进行精细化分析,并结合流域实时和预测信息进行流域山洪灾害预警体系的研究.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1 【总页数】3页(P33-35) 【关键词】小流域;防洪预警;山洪灾害;浙江省 【作者】周蔚 【作者单位】杭州市水文水资源监测总站,浙江,杭州,3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22 1 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于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全省陆域面积10.18万km2,山区占70.4%,其中山地和丘陵地区控制面积在20~200 km2的小流域有2000余条[1],受特殊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质因素的影响,在雨季这些小流域极易发生山洪灾害与泥石流、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而且诱发山洪灾害与泥石流、滑坡等次

生地质灾害的各种类型的降雨在浙江省都存在。据统计,自建国以来,全省发生较严重的小流域洪水灾害共有100多次,平均2次/a,累计造成死亡1.5万人左右,直接经济损失合计高达1150亿多元;泥石流也是浙江省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建国以来全省共发生泥石流200多处;全省共发生大小滑坡近1000余处,其中重点滑坡共140多处[2]。这些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浙江省小流域山洪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随机性强,预报预测预警难度大;小流域众多,潜在的山洪灾害、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山洪灾害与泥石流、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大多社会经济欠发达,交通通信不便;山洪灾害破坏力大。 小流域的防洪预警已经成为省内当前防洪减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相关部门也逐步建立了小流域防洪预警体系。但是,目前省内的小流域防洪预警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现行的水文预警技术还不能满足小流域防洪的现状。本文针对小流域山洪灾害的特点和防洪预警体系的现状,为了进一步延长小流域山洪预警的预见期,增加预警的实际可操作性,将水文概念模型、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值概念和定点降雨数值预测模型等融入到小流域预警体系的研究当中,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小流域日常山洪灾害防御等级并进行实时发布。 2 防洪预警体系的构成 预警通常是指对可能出现或即将发生的危险或灾害进行预测并发布警示信息。洪灾预警从大的方面来讲包括暴雨预警、水情预警、泥石流预警、风暴潮预警、灾情预警等。洪灾预警是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防洪减灾预警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对利用先进专业技术和现代高新信息化技术对洪水及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并发布必要警示信息,尽可能减少洪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防洪安全。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高防洪预警和防汛指挥调度的水平是大型水库和城市安全度汛的可靠保证。 小流域防洪预警体系包括降雨预测、水雨情监测、水文分析及预警发布共3个部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的通知-浙水科[2010]5号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的通知 正文: ----------------------------------------------------------------------------------------------------------------------------------------------------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的通知 (浙水科〔2010〕5号) 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厅属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水利科技创新,根据《浙江省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在有关单位申报和公示无异议的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推荐,决定授予20项成果为2010年度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其中“钱塘江北岸海塘应对超标准风暴潮研究”等3项成果为一等奖,“高效生态农业节水增效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等7项成果为二等奖,“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在水利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与评价”等10项成果为三等奖(见附件),现予公布。 希望获奖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全省水利科技工作者要以获奖人员为榜样,继续发扬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水利科技成果,为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步伐,促进我省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201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奖励项目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 2010年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奖励项目 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单位完成人员获奖等次1钱塘江北岸海塘应对超标准风暴潮研究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徐有成、黄世昌、

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修编概论

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修编概论 王建华;赵昕;陈甫源 【摘要】《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为钱塘江河口的科学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随着钱塘江河口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规划修编已势在必行.主要通过对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法律地位和规划实施效果的分析,宏观地提出了规划修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初步探讨规划修编指导思想、总体定位与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几点工作建议.【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3(041)002 【总页数】4页(P12-15) 【关键词】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修编 【作者】王建华;赵昕;陈甫源 【作者单位】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16;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16;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2.4 1 问题的提出 钱塘江古名浙江,又名渐江,从北源源头至杭州湾口门,全长 668 km,流域面积55558 km2,是浙江的母亲河[1]。钱塘江河口由富春江电站至闻家堰的河流段 (75 km)、闻家堰至澉浦的河口段(122 km)、澉浦至上海芦潮港宁波镇海连线的口外海滨段

段(85 km)组成,呈喇叭口形态,全长282 km。钱塘江河口所在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4市区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精华区域—长三角区域的南翼,也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最精华区域,更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占据“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中的“一核北翼两圈五区”,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强调应科学编制水利规划,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建设项目 前期工作,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钱塘江、瓯江河口综合治理” 的要求,《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着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监管有力,具有浙江特色的现 代水利发展体制;要进一步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发挥规划在涉水事务管理中的指导、 约束作用。作为钱塘江河口的专管机构,根据浙江省水利厅授权,浙江省钱塘江管理 局负责钱塘江河道规划的编制和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2 钱塘江河口治理规划历史变迁[2] 钱塘江河口水利规划始于对钱塘江河口的治理设想,具体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新 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钱塘江河口治理规划工作十分重视。1952年,钱塘江水利 局编制了《钱塘江下游稳定江槽初步设计》;1958年6月,浙江省水利厅提出了《钱塘江下游赭山湾整治工程初步设计》;1985年提出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整治导线规划,经深入研究作局部调整后形成1997年的《钱塘江海塘堤线规划》;2001年3月完成《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整治规划》;2001年3月,根据浙江省水利厅统一部署,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启动《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成果于2007年经 浙江省水利厅和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评审通过,规划按照“治江结合围涂、围涂服从治江”基本原则,确定规划治导线 (见图1),稳定河势,控制江道主槽摆动,提高防洪御潮能力,加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保障重要涉水工程运行安全,为

XX市水利数字化改革区域一体化(I期)项目建设方案

XX市水利数字化改革区域一体化(I期)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概况 XX市水利数字化改革区域一体化(I期)项目建设是全面贯彻新时期治水新思路,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XX市水利数字化改革区域一体化(I期)项目通过内涝监测系统建设及数字管水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推动XX 市水利管理数字化转型,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加强社会公众服务和行业监管能力,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及人民生命安全。 二、项目目标及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智慧水利”、XX省“数字化改革”建设方针,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水文专业模型等技术,开展XX市水利数字化改革区域一体化(I期)项目建设,依托“X里九龙联动治水”上线X政钉,并接入钱塘江防洪减灾平台,通过内涝监测系统建设、数字管水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数字管水综合应用平台打造总控中心、涝水智治特色应用场景,重点加强XX市水旱灾害防御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XX市圩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XX市水利数字化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1)内涝监测系统建设 运用先进的物联感知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针对X镇15个易涝点建设低洼易涝点积水监测,通过应用先进的GIS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感知技术等,健全X镇内涝感知体系,实现涝情监控的自动化、数字化,全面提升X镇防汛排涝现代化管理能力。 (2)数字管水综合应用平台 紧密围绕XX省数字化改革以及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要求,结合XX市水利局实际业务需求,本期项目数字管水综合应用平台主要建设总控中心(数字水利总屏及涝水智治分屏)、涝水智治,推进水利业务数字化改革,全面深化防洪排涝业务应用,以XX市圩区水旱灾害防御需求为导向,初步形成综合应用、深度融合、智能分析的XX市数字管水综合应用平台。

十二五水利科技发展主要任务

“十二五”水利科技发展主要任务 根据前述水利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围绕“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利科技发展的需求,按照“顶层设计、需求牵引、点面结合、综合推进”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大水利科技项目,推动重点突破与支撑发展 组织开展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研究,提出事关我省水利发展的全局性、方向性战略研究课题,获取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解决我省水利建设与管理面临的重大急迫问题,始终是水利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针对我省水利工作特点与科技发展需求,在相关领域提出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 1.防灾减灾 ⑴沿海台风引起的海岸水灾害及对策研究。台风风场的结构和运动过程、台风暴雨形成及产汇流过程、上游洪涝灾害漫滩或溃堤和对沿海平原影响、风暴潮传播及漫溢进入沿海平原过程、台风浪传播及对近海工程作用等研究。 ⑵城镇防洪排涝安全管理及对策研究。不同类型(临江滨海

城市、大江大河两岸城市、平原城市)城市设计暴雨及产汇流模型研究、城市市政排水与区域排涝水动力耦合模型研究、城镇排涝模数与合理水面率研究、城市排涝体系应用研究。 ⑶防洪潮海塘安全监测与保护研究。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对临潮一线古海塘隐患进行检测,分析重大致灾因素;研究洪潮作用下古海塘坝体及基础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探讨灾变破坏机理;建立考虑水动力多成因耦合效应和材料长期劣化效应的数值模型对海塘结构体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形成海塘保护对策和成套施工关键技术。 ⑷基于多种模型的钱塘江流域洪水预报系统研制。钱塘江流域为我省重点防洪地区,流域面积大,域内水库多,下垫面情势复杂,原有洪水预报系统急需改进完善。研究内容:在引进“欧洲洪水预报系统”软件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国内外先进预报模型在钱塘江流域的适用性以及与我省自主研发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接口研究,完成钱塘江流域洪水预报系统研制,并探讨预报模型在我省其他江河流域的应用前景。 2、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⑸水库饮用水源地综合保护技术与绿色评估研究。多种技术集成的水源地综合保护技术研究;基于流域产污机制与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的绩效评价方法;基于水生产的全过程,建立优质水源地分类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方法(水源地绿色评估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