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

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已成为浙江省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有必要对典型流域的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择了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即钱塘江流域和富春江流域,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考察钱塘江流域。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母亲河,是连接杭州和宁波两大城市的重要水道。然而,由于两城市的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钱塘江面临着严重的水体污染。据调查,钱塘江流域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等。其中,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包括各类有机物、油类和农药等;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和冶炼过程;而营养物主要源于农田排水、农业化肥和畜禽养殖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威胁了钱塘江水体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居民健康。

接下来,我们来看富春江流域的水体污染特征。富春江是钱塘江的重要支流,也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河流。然而,富春江流域的水质状况同样堪忧。研究表明,富春江流域的主要水体污染物包括异味物质、氨氮和悬浮物等。异味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氨氮则主要来自农田施肥和养殖过程中的粪便;而悬浮物主要源于土壤侵蚀和城市建设工程。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使得富春江流域的水体变得浑浊,且带来了难闻的异味,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两个流域的水体污染特征,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污染源,只有深入研究污染源,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污

染治理。

针对钱塘江流域,首先需要从工商企业抓起,强化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和监管,严格限制工业企业的排污权;其次,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再直排入江;此外,还要加强农田和渔业的管理,减少农药和养殖废水的排放。

对于富春江流域,我们需要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监管,控制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同时,也要加强农田排水的管理,减少农业废水的排放;此外,还要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土壤侵蚀和悬浮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针对浙江省典型流域的水体污染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着手,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加强污水处理和加强农田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浙江省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浙江省典型流域的水体污染问题主要来自农田施肥、养殖过程中的粪便、土壤侵蚀和城市建设工程等污染源。为了改善水体质量,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从源头着手,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针对钱塘江流域,应加强工商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对富春江流域,则应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监管,控制农田排水和城市建设工程对水体的污染。此外,加强农田管理和减少农药、养殖废水的排放也是关键。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

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已成为浙江省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有必要对典型流域的水体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择了浙江省两个典型流域,即钱塘江流域和富春江流域,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考察钱塘江流域。钱塘江是浙江省的母亲河,是连接杭州和宁波两大城市的重要水道。然而,由于两城市的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钱塘江面临着严重的水体污染。据调查,钱塘江流域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和营养物等。其中,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包括各类有机物、油类和农药等;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和冶炼过程;而营养物主要源于农田排水、农业化肥和畜禽养殖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威胁了钱塘江水体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居民健康。 接下来,我们来看富春江流域的水体污染特征。富春江是钱塘江的重要支流,也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河流。然而,富春江流域的水质状况同样堪忧。研究表明,富春江流域的主要水体污染物包括异味物质、氨氮和悬浮物等。异味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氨氮则主要来自农田施肥和养殖过程中的粪便;而悬浮物主要源于土壤侵蚀和城市建设工程。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使得富春江流域的水体变得浑浊,且带来了难闻的异味,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两个流域的水体污染特征,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污染源,只有深入研究污染源,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污

染治理。 针对钱塘江流域,首先需要从工商企业抓起,强化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和监管,严格限制工业企业的排污权;其次,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不再直排入江;此外,还要加强农田和渔业的管理,减少农药和养殖废水的排放。 对于富春江流域,我们需要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监管,控制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同时,也要加强农田排水的管理,减少农业废水的排放;此外,还要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土壤侵蚀和悬浮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针对浙江省典型流域的水体污染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着手,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加强污水处理和加强农田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浙江省的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浙江省典型流域的水体污染问题主要来自农田施肥、养殖过程中的粪便、土壤侵蚀和城市建设工程等污染源。为了改善水体质量,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从源头着手,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针对钱塘江流域,应加强工商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对富春江流域,则应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监管,控制农田排水和城市建设工程对水体的污染。此外,加强农田管理和减少农药、养殖废水的排放也是关键。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流域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定位

流域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定位 当我们提到水质问题时,很多人会想到一些污染源,例如化工厂、农业排污和 城市废水。但是,水质问题并不仅仅是由这些明显的污染源所导致的。由于各种原因,流域的水质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降水和土壤侵蚀等。因此,确定水质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流域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定位的相关内容。 一、水质评价的基本概念 流域水质评价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水体质量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评价通 常包括对水体内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检测和分析。这些因素包括水温、溶解氧、水银和氮等成分,以及诸如藻类和浮游生物等生物学指标。这些测量结果将用于确定流域水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尽管水质评价可以使用单一指标进行,但更常见的是使用多指标方法,就像人 体健康检查那样。这可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应该考虑到不同用途的水体对水质的敏感程度。例如,地下水通常会与地表水不同,它通常用于家庭供水和饮用水源。因此,在评估水质时应该更加关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水质评价方法 进行流域水质评价的方法有许多种,但它们大概可以分成两类:定量和定性测量。 定量测量通常更精确,它们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然而,一些定性测 量方法也可以用于判断水体的总体状况。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体颜色和味道,感受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味和气味,这些都可以作为水体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 为了确定水质问题并加以解决,我们必须了解污染源。为此,最常见的方法是 进行污染源定位。

三、污染源定位 污染源定位是流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识别和描述可能贡献到污染情况 的地方,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解决方案。常用的污染源定位方法包括水体监测和数字地图分析。 水体监测是通过对水质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来确定污染源的方法。这项工作通 常由一些监测站和机构完成。他们每周或每月进行采样,确定每个采样点的水质状况。这样就能够追踪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出现变化并确定可能的污染源。 数字地图分析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计算机科学技术来确定推断污 染源的方法。GIS可以将各种地理数据与污染事件关联起来,帮助我们确定污染事 件和各种污染源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关系。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事件,并确定可能的污染源。当需要作决策时,我们可以使用数据来创建模型或其他表格,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决策内容。 四、解决方案 一旦确定了水质状况和污染源,我们可以制定可行性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解 决方案可能包括修复已经受到污染的地点、改变管理和监管程序或减少污染源的贡献。在制定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失去使用水资源的成本,如家庭供水和工厂过程用水等。在对解决方案进行监测时,需要确保用适当的水质指标评估方案的有效性。 结论 流域水质评价和污染源定位是解决水质问题的关键步骤。评价确定水体的健康 状况,而污染源定位可以帮助找到可能贡献于该问题的污染源。一旦识别出污染源,我们可以制定可行性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取得最大的效益。

苕溪流域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与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苕溪流域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与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一、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其中非点源污染成为了地表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苕溪流域作为一个 typewriter 流域,受到了来自农业、城市生活和工业活动等多个方面的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此,对于苕溪流域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和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苕溪流域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 1. 数据收集与处理 首先,我们收集了苕溪流域内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指标。针对不同水质指标,我们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异常值处理、缺失值填补等。 2. 水质指标评价 基于收集到的水质数据,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水质指标评价方法,例如单一指标评价、污染指数评价等。通过对不同指标的评价,我们可以综合判断苕溪流域的水质状况,并找出主要的污染源。 三、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1. 模型选择与建立 为了模拟苕溪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过程,我们选择了适用于农田和城市区域的SWAT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参数优化。SWAT模型 可以模拟流域内的水循环、土壤侵蚀、农田养分流失等过程,从而可以精确地模拟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和传输。 2. 模型验证与应用 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我们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随

后,我们运用该模型对苕溪流域典型农田和城市区域的非点源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结果,我们可以分析不同污染源对流域水体的影响程度,找出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输送路径。 四、结果与讨论 根据苕溪流域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和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的结果,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和结论: - 苕溪流域的地表水水质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在部分河段存在严重的水质污染。 - 农田的养分流失和农药使用是造成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城市的污水排放和工业废水排放对流域水体的污染也不可忽视。 - 苕溪流域的非点源污染主要受到降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五、污染治理对策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针对苕溪流域水质改善的对策:- 加强农田管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取合理施肥和耕作措施,减少养分流失和土壤侵蚀。 -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监管。-加强流域管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保护河流和湿地生态系统,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六、结论 通过对苕溪流域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和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我们了解到该流域的水质状况和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苕溪流域的水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污染治理对策,包括加强农田管理、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强流域管理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保护苕溪流域的地表水资源,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温岭市太湖水库水环境治理研究

温岭市太湖水库水环境治理研究 通过对温岭市太湖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生活污染排放、农业污染流失、水产养殖污染等影响水库水环境三大方面因素,得出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是影响太湖水库水质的主要两方面,通过不同类别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的构建,大大削减氮、磷对水体水质影响。 标签:太湖水库;水环境;人工湿地 1、水库概况 太湖水库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部,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为25km2,水库面积1600亩,主流长度为6.5km,多年平均降雨量1629mm,多年平均径流量2492.49万m3,设计正常水位为29.46m,相应库容为1769万m3。 2、水库水环境评价分析 2.1 评价方法 等标污染负荷是污染源评价中的一个经常使用的评价指标,它主要反映污染源本身潜在的污染水平,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对污染源进行评价,用污染物的排放量除以环境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把污染物的排放量转化为“把污染物全部稀释到评价标准所需的介质量。”这大大增强了污染源评价的科学性,也给污染源科学管理带来很大方便。 采用此方法对各种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进行评价,评价因子为CODCr(化学耗氧量)、TN(总氮)和TP(总磷)。计算公式如下: i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为: 式中,Pi为i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m3),Ci为i污染物流失量(t/a),C0为污染物按国家地表水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系列的阈浓度(CODCr 为15mg/L,TN为0.5mg/L,TP为0.025mg/L)。 第j个污染源内有n个污染物,其源内的等标排放量为: 某地区有m个污染源,则该地区等标排放量为: 该地区第j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率为: 该地区i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率为: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污染评价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 特征、来源解析及污染评价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污染评价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来源以及潜在的污染评价。通过采集青浦区不同河流和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分析技术手段对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组成和污染物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以有机碳形式存在。有机质来源主要包括水生生物残体、植物残体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持续发展,青浦区的水环境污染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水体的表层沉积物作为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对水体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有机质是表层沉积物中的一个重要组分,其含量和来源对沉积物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来源解析以及潜在的污染评价,对于深入了解水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选取 本研究选取青浦区的几个代表性河流和湖泊作为研究区域,包括A河、B湖、C河和D湖。 2.2 样品采集 在研究区域的不同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将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和分析。

2.3 有机质含量分析 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对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有机碳的形式表示。 2.4 有机质组成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中的有机质组成进行 分析,包括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和腐殖酸等。 2.5 污染物含量分析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有机氯农 药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 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在不同采样点存在差异。在A河和C河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别为X和Y mg/g;而B湖和D湖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分别为Z和W mg/g。 3.2 有机质组成及来源解析 有机质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主要由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和腐殖酸等组成。这些有机物的来源主要包括水生生物残体、植物残体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水生生物和植物的死亡和分解是有机质形成的重要过程,而人为活动如农田施肥和工业排放等也会对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产生影响。 3.3 潜在的污染评价 本研究还对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存在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其中部分样品污染物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这表明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

水环境中污染物同位素溯源的进展分析

水环境中污染物同位素溯源的进展分析 摘要:在当前流域水污染治理中面临着的难题之一是辨识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如为弄清某污水厂因超标污水排入导致的出水水质不稳定或超标,需查明污水来源,常规的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追踪并解决污染物的来源,使得在解决污染问题时能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案。本文主要综述了同位素溯源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物;同位素溯 水环境污染物源解析实际上就是对水体中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来源进行有效识别,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减少和控制流域污染,这是流域水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一、溯源技术的发展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溯源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几个阶段,分别为水化学方法分析溯源、同位素分析溯源、同位素与其他技术结合分析溯源等。最开始对水环境污染物进行溯源时所用的方法主要是水化学参数统计法[1]。 水化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水化学参数,对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进行识别,并且对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进行追踪。在使用水化学方法时,水体基本化学指标和其中各种物质含量信息是这种方法应用的基础,并以此对水体的水化学特征进行确定,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就能够通过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区域水化学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水环境污染物溯源时,应用水化学参数统计分析法是一种相对成熟并且应用比较普遍的,不过这一方法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比如,很难对比较复杂污染物来源进行准确判断,并且结论含糊不清;水化学参数缺乏稳定性,使用场合需要是特定的,适用范围有限;这一方法在使用时,贡献较大的污染源能被发

浙江省珊溪水利枢纽纳污能力分析

浙江省珊溪水利枢纽纳污能力分析 陈晓蕾;王冠 【摘要】在水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珊溪水利枢纽污染源排放情况及污染特征.以<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拟定的目标水质为要求,根据水体特征,分别选用适用的纳污能力计算模型,计算了90%,75%,50%保证率下珊溪水利枢纽主要污染物的纳污能力,提出了限制排放总量和削减量,为今后珊溪水利枢纽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4页(P3-6) 【关键词】水库;纳污能力;总量控制 【作者】陈晓蕾;王冠 【作者单位】温州市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浙江,温州,32500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珊溪水利枢纽由珊溪水库和赵山渡水库引水工程组成,珊溪水库是温州市最大的水库,总库容18.24亿m3,赵山渡引水枢纽渠首为赵山渡水库,总库容3414万m3,是为满足供水、灌溉要求的日调节水库,年供水量7.3亿m3,供水区内300万人口受

益,可满足温州市近期、远期用水要求,对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供水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但2009年10月与2010年5月,曾一度出现局部水域“蓝藻”暴发事件,敲响了水质安全的警钟。在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开展栅溪水利枢纽工程水体纳污能力的核定工作,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1 现状水质评价 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2009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对现状水质进行评价,评价范围为赵山渡坝址以上控制流域(见图1)。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赵山渡水库坝址控制流域内除飞云江源头大白坑及里光溪支流属Ⅰ类目标水质,文成县内泗溪部分河段(百丈上游段和大下游段)属Ⅲ类目标水质外,其余河段均属Ⅱ类目标水质。 结果表明,2009年珊溪水库水体水质以Ⅱ类为主,个别时段为Ⅲ类;赵山渡水库水质大部分时间好于Ⅲ类,个别时段为Ⅳ类,超标因子均为总磷和总氮。15个功能区达到水域水质目标要求的有11个,占73.3%;未满足要求的4个,占26.7%。主要污染河段为泗溪、黄坦坑、珊溪坑、李井坑、双桂溪、渡读溪等,超标因子主要为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图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图 2 污染源调查及污染负荷分析 污染源调查和污染负荷分析是水体纳污能力测算和总量分配的基础。该次污染源调查范围为赵山渡水库坝址以上的汇流区,涉及景宁、泰顺、文成、瑞安等县市的51个乡镇,调查类型分为点源、面源2类,工业污染源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集中式禽畜养殖、中心城镇农村生活等作为点源,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分散畜禽养殖业、化肥农药使用、水土流失、城市水土流失、水产养殖等作为面源。经汇总分析后,区域内污染物总排放量见表1。 表1 区域污染物排放量表注:表中圆括号内数据为小计数;方括号内数据为合计数。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测算技术路线与关键方法的探讨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测算技术路线与关键方法的探讨耿润哲;殷培红;周丽丽;王萌 【摘要】入河系数的准确测算对于厘清农业面源污染物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入河系数测算仅限于局部流域,未能覆盖全国各个典型流域.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物传输过程的空间异质性强,不宜简单地将少量的小尺度精细化模拟或实测结果向大尺度区域或全国推广运用.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综述,可知采用\"传输过程类型相似性外推\"方法,以数值模拟为主,辅以必要的实地监测验证的技术方案开展全国尺度的入河系数测算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便捷、科学、准确计算全国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的总体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选取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物陆面传输过程的降雨、地形、地表径流、地下蓄渗/地下径流以及植物截留五类关键因子对全国流域基本测算单元进行分区分类,运用规范的空间抽样方法,在每个类型区内选取适量\"嵌套式\"典型流域基本测算单元,作为其测算结果由小尺度流域向大尺度流域扩展,进而向全国范围内具有地带相似性的区域推广;(2)通过评估、筛选、集成已有相关参数测定成果,典型流域基本测算单元模型测算,必要的补充性、校验性的实地监测等多种方法,建立可视化的全国流域基本测算单元入河系数参数库;(3)运用GIS手段和水系网络分析方法将流域尺度获取的入河系数,与县域行政单元进行空间匹配,获取全国县域尺度的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 【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年(卷),期】2019(044)002 【总页数】5页(P26-30)

【关键词】入河系数;农业面源;国家尺度;污染负荷 【作者】耿润哲;殷培红;周丽丽;王萌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1 1 引言 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是指在流域产污单元内产生、累积的污染物被降雨和下垫面介质驱动、传输、拦截后最终进入对应子流域内主河道的污染物负荷量与污染物产生量的比例。入河系数侧重于陆面污染物自然削减过程,不包括河道水体自然净化过程,也不同于污染源产污系数。入河系数测算由一套基于“嵌套式”流域水文传输过程及空间分布特征的参数核算体系构成,包括降雨、地形、地表径流、地下蓄渗/地下径流以及植物截留构成的五大类影响因子及其对应的算法体系,而非针对某条河流的一个参数值或一种模拟计算方法。各个因子(主要指自然地理要素)及其对应的测算参数在全国空间范围内具有区域地带相似性,能够在更大尺度上推广应用。总体来看,获取全国的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主要有以下两个关键技术和难点。(1)便捷、科学、准确地识别全国范围内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全过程[1-3]。 (2)小尺度区域精细化模拟结果向大尺度区域推广应用[4-6]。 2 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系数测算方法分析 2.1 国家尺度入河系数的核算应当以经验模型为主

流域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研究进展

流域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研究进展 流域面源污染是指降水过程中流域内农田、城市、林地等地表流失的污染物进入地表 水体,是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面源污染具有面积大、难以监测、难以治理等特点,给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带来巨大压力。为了更好地了解流域 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研究进展,本文将对该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流域面源污染的现状 流域面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生产、城市排水、土地利用变化等,导致农田 养分流失、土壤侵蚀、城市雨污水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加剧了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 针对流域面源污染的现状,目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质状况恶化 近年来,我国许多流域的水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受到面源污染影响的水体面积不断 扩大。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成为当前流域环境质量的主要 问题之一。 (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流域水环境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过径流被输送到河流、湖 泊等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三)城市雨污水排放增加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雨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包含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各 类有毒物质,对接受水体造成重大影响。 二、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为了有效控制流域面源污染,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治理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制定、技术手段研发、管理措施实施等方面的工作。 (一)政策法规制定 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水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水 污染排放标准》等,加强了对流域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了对污染源的准入要求。 (二)技术手段研发

江安河水质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江安河水质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李雷;黄俊峰;张春梅;雷言;李嘉 【摘要】采用综合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安河水质特征,旨在发现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为江安河水污染防治争水责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10月对江安河全段水质进行了统一标准监测,监潮项目有氨氮、总磷、COD、浊度,共4个项目;2012年4月再一次对江安河全段进行监测,并增加测量其水体中几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上游和中游断面均属清洁水质,下游断面属污染水质.河流综合污染指数、营养盐类污染指数、重金属污染指数均沿流程顺序增高.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氮磷类污染物.上游多为农业灌溉区,中下游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生活源、工业源排放的污水是影响江安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源.%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main pollutants and pollution sources that impact the river quality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Jiang'an River, the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 were combined to analyze the water quality. In October 2011, four items including ammonia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COD and turbidity were monitored with uniform standards at all sections of the river. The second monitoring was conducted in April 2012 for the four items above plus the contents of some heavy metals. Overall, the water in sections of both upstream and midstream were clean; the water in downstream sections was polluted. The pollution indexes such as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nutrient salts pollution index and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dex increased along the downstream. The main pollutants were COD and substances containing

武烈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武烈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周炼;安达;王月;杨延梅;唐军;安志民;陈晓志 【摘要】以武烈河流域2014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及区域水质空间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对流域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武烈河流域上游支流水质为Ⅱ类,干流段监测断面S1与S3水质为Ⅲ类, S2与S4水质为Ⅳ类,主要污染指标为BOD5与TP;流域水质由2个主成分组成,CODCr、CODMn为第一主成分,NH3-N、DO与BOD5为第二主成分;流域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及畜禽养殖废水等。%Based on the monthly monitoring data of 23 water quality indexes of Wulie River basin in 2014 , a 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single-factor assessment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method. Utilizing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 PCA) , the main pollution indicators in the river basin and the regional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quality were determined. Furthermore, the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basin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water quality of upper tributaries was in ClassⅡ, the water quality of monitoring sections S1 and S3 in main stream was in ClassⅢ, and that of monit oring sections S2 and S4 in main stream was in Class Ⅳ. The main pollution indicators were BOD5 and TP. The PCA results showed that PC1 included CODCr and CODMn, the PC2 included NH3-N, DO and BOD5. There were four main pollution sources including domestic sewage,

北江佛山段水体HCHs和DDTs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北江佛山段水体HCHs和DDTs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董华强;梁炽琼;郭五珍;黄剑波 【摘要】[目的]了解北江佛山段饮用水源HCHs和DDTs的含量和季节分布.[方法]在不同季节北江佛山段的北江、石塘、金沙和石湾4个饮用水厂取水口取水样,参照美国EPA方法进行HCHs、DDTs检测分析.[结果]HCHs平均含量为1.125 ng/L,DDTs平均含量为0.267 ng/L,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不同结构HCHs中,α/γ平均比值为0.99,(α+γ)/β平均比值为1.99;(DDD +DDE)/DDT平均比值为 1.03,DDD/DDE平均比值为1.10.[结论]北江佛山段饮用水源中HCHs和DDTs污染水平均低于国标(GB3838-2002),北江佛山段流域存在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水体处于厌氧环境.%[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ncentration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HCHs and DDTs in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 of Foshan section of Bei River. [ Method] Water samples were taken at the sample opening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in Beijiang, Shitang, Jinsha and Shiwan water stations on Foshan section of Bei River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HCHs and DDTs in the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referring to the American EPA. [Resul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HCHs and DDTs were 1. 125 ng/L and 0.267 ng/L respectively , the pollutant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low water season than in high water season; the average values of α/γ and (α + γ)/β were 0. 99 and 1. 99 respectively among the different formations of HCHs, and the average values of (DDD + DDE) /DDT and DDD/DDE were 1. 03 and 1.10 respectively. [ Conclusion ] The pollution levels of HCHs and DDTs in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 in Foshan section of Bei River were lower than the

松花江松原市下游水功能区水体污染因素分析

松花江松原市下游水功能区水体污染因素分析 于菲;庄重;严晓飞;肖宇飞;浦生超 【摘要】以松花江松原市下游第二松花江吉黑缓冲区河段作为研究对象,对缓冲 区和其上游水功能区现状水质、点源及面源污染情况、区域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水功能区污染源情况和纳污能力,完成缓冲区的主要污染因素分析。%T his paper looks Ji‐Hei buffer section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in dow nstream of Songhua River in Songyu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water quality ,point sourc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in the buffer section and the up‐per water function area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s o f pollution sources and water environment capacity in water function area ,it finishes the analysis to main pollution factors in buffer section . 【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6页(P76-81) 【关键词】水质;污染源;纳污能力;污染因素 【作者】于菲;庄重;严晓飞;肖宇飞;浦生超 【作者单位】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长春130021;东北 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长春130117;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长春130117;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长春130117;吉林东北煤炭工业环保研究有限公司,长春130062

地表水环境污染物受体模型源解析研究与应用进展

地表水环境污染物受体模型源解析研究与应用进展 地表水环境污染物受体模型源解析研究与应用进展 摘要:当前地表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准确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并从源头上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是实现污染源有效 监管的技术依据,也是我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国内外已有的水环境污染源解析技术归纳的基础上,着重对地表水污染物源解析受体模型中的成分/比值法、指纹图谱法、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和多元统计法等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国内外地表水污染物源解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和展望,指出当前水环境源解析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现有源解析技术的局限性和约束条件难于满足,使得分析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污染源指纹谱不完整等现状制约了源解析的研究深度;特定区域污染源指纹谱的修订存在较多困难;现有模型仅反映过去时段对受体的贡献;源解析研究的目标污染物相对有限。对现有技术的完善与优化,各模型间的综合分析、耦合应用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表水;污染物;源解析;清单分析;扩散模型;受体模型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6)02003206 Abstract:The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Mastering the water pollution source and controlling the total amount are the technical bases for achieving regul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source,and 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In this paper,the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source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es of receptor model which was the more effective source apportionment model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uch as ratio method,fingerprint method,

中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历史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

中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历史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陈小锋;揣小明;杨柳燕 【摘要】通过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对中国典型湖区25个湖泊的富营养化现状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有52%的调研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其中内蒙古呼伦湖和江苏湖泊富营养化最为严重,东北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中等,新疆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最低,而云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则呈现两级分化趋势.近30 a来,有16个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有所上升,占调研湖泊总数的80%,表明这一阶段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快速发展期.其中云南高原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最为严重,而江苏湖泊的富营养化趋势也不容乐观.人类活动是导致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江苏、云南和东北3个地区湖泊营养物的主要来源,必须加以重视. 【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年(卷),期】2014(030)004 【总页数】6页(P438-443)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农业面源污染;湖泊水量 【作者】陈小锋;揣小明;杨柳燕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127;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4 我国大多数湖泊已经或正面临着富营养化问题,湖泊生态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开展湖泊营养物基准和控制标准的研究刻不容缓[1]。但是中国湖泊地域跨度大,不同区域湖泊富营养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因此,有必要对各个典型湖区的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各湖区富营养化历史演变趋势和成因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笔者通过近年来对中国典型湖区湖泊的现场调研结果,结合1980年以来的水质资料,对中国各典型湖区的湖泊富营养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区域 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和气候差异,可将我国的湖泊划分为5大湖区,即东部平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和青藏高原湖区[1]。由于青藏高原湖区湖泊受污染较轻,富营养化程度较低[2],因此选取除青藏高原湖区外的4个湖区的25个代表性湖泊进行调查和研究,这些湖泊分别位于新疆、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和云南7个省/自治区(图1),涵盖了深水和浅水,高原和平原,草型、藻型和草藻混合型等不同类型,面积较大,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2 数据来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湖泊水资源》[3],80年代后期数据 主要来自《中国湖泊富营养化》[4]170-609和《中国湖泊环境》[5]235, 90年代初期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湖泊志》[6],2009—2010年数据主要来自 笔者的调查和监测,太湖和滇池的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云南省湖泊的部分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其他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发表的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源解析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源解析 郑倩玉;刘硕;万鲁河;李潇屹;齐少群 【摘要】In order to have a overall understanding on the status of water pollution in Harbin section of Songhua Rive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water pollution, according to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the wet period,flow period and dry period in 2015.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APCS-MLR) was performed to quantify the source contribution rate of each pollution factor,according to the data obtained from PCA.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the water quality of different sections was visualized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ArcGIS. It can also show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better and describ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water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pollutants in Harbin section of Songhua River include CODCr, TN and NH3-N,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the wet, flow, and dry period to the water level of its contribution ratio were 69.97%, 69.18 % and 74.23%, 22.91%, 22.21% and 37.57%, 83.77%, 83.60% and 83.09%, respectively. In the 6 sections,the water quality of Zhu Shuntun sec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sections. The upstream water quality is better than the downstream water quality. In general,the study water is represent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wet perio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dry perio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pollutant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domestic wastewater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from the coasta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